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精液优化处理方式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
1
作者 王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743-1745,174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精液优化处理方式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4例夫精IUI患者,根据不同精液优化处理方式将其分为上游法组(n=40)和密度梯度离心法组(n=84),比较两组妊娠... 【目的】探讨不同精液优化处理方式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4例夫精IUI患者,根据不同精液优化处理方式将其分为上游法组(n=40)和密度梯度离心法组(n=84),比较两组妊娠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124例IUI患者,妊娠20例(16.13%)。上游法组临床妊娠7例(17.50%),密度梯度离心法组临床妊娠13例(15.48%),两组均无生化妊娠,两组患者临床妊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游法组7例临床妊娠中活产2例(28.57%),流产5例(71.43%),其中胎停引起的流产4例,异位妊娠引起的流产1例;密度梯度离心法组13例临床妊娠中活产11例(84.62%),流产2例(15.38%),其中2例流产均为胎停引起的流产。密度梯度离心法组活产率显著高于上游法组,流产率显著低于上游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游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优化处理精液,对夫精IUI妊娠率的影响无差异,密度梯度离心法活产率高于上游法,流产率低于上游法。进行夫精IUI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精液优化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精 人工(丈夫) 精液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夫妻双方年龄对夫精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2
作者 曾倩凌 朱海伦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285-1288,共4页
【目的】探讨夫妻双方年龄对夫精人工授精(AIH)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3年11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AIH的110对夫妻,总共行夫精人工授精的周期为202个周期,比较夫妻双方不同年龄组AIH临床妊娠率... 【目的】探讨夫妻双方年龄对夫精人工授精(AIH)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3年11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AIH的110对夫妻,总共行夫精人工授精的周期为202个周期,比较夫妻双方不同年龄组AIH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女方不同年龄组临床妊娠患者AIH周期数≥3次所占比例,男方不同年龄组精子质量异常率。【结果】女方年龄≥35岁组与年龄<35岁组患者不孕年限、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及扳机日血清雌二醇(E 2)、孕酮(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方临床妊娠年龄≥35岁组患者扳机日血清E 2水平低于年龄<35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方年龄≥35岁组临床妊娠周期中自然流产率高于年龄<3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方年龄≥35岁组AIH周期数≥3次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年龄<3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方年龄≥35岁组精子质量异常率高于年龄<3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方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AIH临床妊娠后自然流产发生率,对于年龄≥35岁的不孕患者可考虑更加积极的助孕方式,男方年龄是影响精子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精 人工(丈夫) 妊娠结局 年龄分布
下载PDF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秘祖霞 徐雯 +3 位作者 卢伟英 马燕琳 张毅 黄元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998个IUI周期,对女方年龄、不孕年限等因素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93例患者行3998个IUI周期,有547例获临床妊娠,周期妊娠率为13.7%。不同年龄... 目的探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998个IUI周期,对女方年龄、不孕年限等因素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93例患者行3998个IUI周期,有547例获临床妊娠,周期妊娠率为13.7%。不同年龄、不孕年限、IUI周期数、治疗方案、前向精子数量、授精时机、优势卵泡直径间周期妊娠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不孕类型、不孕原因、输卵管通畅状况、子宫内膜厚度、内膜类型各组间周期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方年龄增加、IUI周期数较多为IUI结局的危险因素,而HMG方案与来曲唑方案、前向运动精子数量(5~10)×106条及输卵管通畅为IUI结局的保护因素。结论女性年龄、IUI周期数、治疗方案、前向运动精子数量及输卵管通畅状况为影响IUI妊娠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精 人工(丈夫) 妊娠率 排卵诱导 年龄因素 输卵管开放试验 治疗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评估减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盼 赵敏英 +2 位作者 郭丽娜 孙晓慧 王素改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73-276,296,共5页
目的:评估减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行夫精IUI(IUI-H)助孕的PCOS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其中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者共180... 目的:评估减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行夫精IUI(IUI-H)助孕的PCOS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其中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者共180例336个周期,按预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减重组、药物组和无预处理组(对照组),其中减重组按减重比例分为5%≤减重<10%组(减重1组)、10%≤减重<20%组(减重2组)和减重≥20%组(减重3组),比较各组的激素水平变化以及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4组LH差值、LH/FSH差值和T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减重1组、减重2组、减重3组的LH差值、LH/FSH差值和T差值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的LH差值和T差值小于减重3组,但均高于减重1组、减重2组(P<0.05);药物组的LH/FSH差值与减重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于减重1组和减重2组(P<0.05)。减重2组、减重3组、药物组的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和减重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减重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重2组、减重3组、药物组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重3组、药物组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和减重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重2组、减重3组、药物组的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肥胖型PCOS患者来说,随着减重比例增加,LH、LH/FSH和T值的降低幅度也相应增加;减重10%以上时促排卵后行IUI治疗的妊娠率明显提高,而流产率的显著降低则需要至少减重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重减轻 多囊卵巢综合征 宫腔内人工授精 授精 人工(丈夫) 妊娠率 流产
下载PDF
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成功率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盼 郭丽娜 +2 位作者 赵敏英 孙晓慧 蔺会兰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67-371,共5页
目的:研究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H)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于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行IUI-H助孕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50例226个周期,根据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授精... 目的:研究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H)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于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行IUI-H助孕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50例226个周期,根据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授精时机、处理前精液体外存放时间和成熟卵泡数进行分组,并分析各因素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1)<30岁组、30~35岁组和36~38岁组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按BMI分组的3组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kg/m^2组的妊娠率高于24~27kg/m^2组和≥28 kg/m`2组(均P<0.05);24~27 kg/m^2组的妊娠率略高于≥28 kg/m^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排卵前和排卵后各行1次IUI组的妊娠率高于排卵前行1次IUI组(P<0.05)。(4)精液处理前存放10~30 min组的妊娠率高于>30 min组(P<0.05)。(5)1个成熟卵泡时,前向运动精子总数(TPMC)10×10~6~50×10~6组的妊娠率高于>50×106组(P<0.05);2个成熟卵泡时,2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于39岁的PCOS患者,年龄对其妊娠率影响较小;超重和肥胖PCOS患者在行IUI治疗前最好先行减重预处理;实验室人员在处理精液时可将体外存放时间控制在10~30 min;优化后的TPMC可根据成熟卵泡数进行适当的调节,1个成熟卵泡时可将TPMC控制在10×10~6~50×10~6注入宫腔,剩余精液可注入阴道后穹窿,2个成熟卵泡时可将全部精液注入宫腔;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可在排卵前后各行1次IUI,以提高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授精 人工(丈夫) 年龄因素 质量指数 授精时机 精液 卵泡 精子计数
下载PDF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手术时机和妊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斯晨 吴乙璇 +1 位作者 刘见桥 张伟良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时机及次数与妊娠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51对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夫精IUI治疗的不孕夫妇(共1 751个周期),根据手术时机及次数,分为排卵前1次IUI、排卵后1次IUI、排卵前2次IUI、排... 目的:探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时机及次数与妊娠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51对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夫精IUI治疗的不孕夫妇(共1 751个周期),根据手术时机及次数,分为排卵前1次IUI、排卵后1次IUI、排卵前2次IUI、排卵前后各1次IUI 4组,比较4组妊娠率的差异。结果:排卵前、后行单次IUI组的妊娠率分别为11.21%和12.23%;排卵前行单次IUI后有排卵组妊娠率显著高于无排卵组(P〈0.05)。排卵前后各行1次IUI、排卵前行2次IUI妊娠率分别为16.21%和15.65%;排卵前行2次IUI后有排卵组临床妊娠率(17.14%)高于无排卵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040)。有排卵周期中,排卵前1次、排卵后1次、排卵前2次、排卵前后各1次IUI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0.99%、12.23%、17.14%、16.21%,行2次IUI组的妊娠率虽然高于行1次IU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确定卵泡破裂,排卵前后行IUI、行1次或2次IUI妊娠率无差异;但IUI后卵泡无破裂,则妊娠率为0-2.85%,因此针对2个周期IUI出现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者建议转行体外受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精 人工 授精 人工(丈夫) 妊娠率 子宫
下载PDF
精子DNA完整性与夫精人工授精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娟华 万小妍 +4 位作者 梁晓丽 蒙思颖 黄永汉 黄雪坤 刘霓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6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探讨精子 DNA 完整性与夫精人工授精(AIH )结局的关系。【方法】应用 PureceptionTM密度梯度离心法对82对不孕夫妇共108个 AIH 治疗周期进行精液处理,在精液处理前后采用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SCSA)检测精子 DNA 完整性[精子... 【目的】探讨精子 DNA 完整性与夫精人工授精(AIH )结局的关系。【方法】应用 PureceptionTM密度梯度离心法对82对不孕夫妇共108个 AIH 治疗周期进行精液处理,在精液处理前后采用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SCSA)检测精子 DNA 完整性[精子 DNA 碎片指数(DFI)、高可染性精子指数(HDS)],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检测精子浓度、前向运动(PR)精子百分比,采用改良巴氏染色法检测精子正常形态率。【结果】①108个 AIH 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为17.59%(19/108),精液处理后精子 DFI 、HDS 较处理前明显降低( P <0.05),精子浓度、PR 精子百分比、精子正常形态率明显升高( P <0.05)。②根据 AIH 结局分为临床妊娠组和非临床妊娠组,两组精液处理前的精子 DFI 分别为(17.02±4.14)%、(22.61±9.71)%,HDS 分别为(7.33 ± 2.46)%、(9.07±3.47)%,两组比较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0.05);③根据精液处理前的精子DFI 情况分为三组:A 组(DFI >30% )、B 组(30%≥ DFI >20% )、C 组(DFI ≤20% ),三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0%、12.50%、22.54%,C 组明显高于 A 组与 B 组,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0.05)。【结论】精子 DNA 完整性与 AIH 结局密切相关,精子 DFI 可作为参考指标用于预测 AIH 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化学 授精 人工(丈夫) 染色质/超微结构 妊娠率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术后半年人工授精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何茜冬 唐妍 +3 位作者 张婷婷 苏园园 姚书忠 郑妍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半年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市人民医院不孕专科门诊就诊,经过常规系统检查后,行腹腔镜手术诊断为Ⅰ~Ⅲ期EMs并...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半年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市人民医院不孕专科门诊就诊,经过常规系统检查后,行腹腔镜手术诊断为Ⅰ~Ⅲ期EMs并已进行手术治疗的不孕妇女98例,按患者意愿分为期待组42例、自然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NC+IUI)组38例、控制性促排卯+宫腔内人工授精(COS+IUI)组18例。比较术后半年的妊娠情况。结果:期待组周期妊娠率6.1%(12/197),半年累积妊娠率28.6%(12/42)。NC+IUI组周期妊娠率6.6%(4/61),半年累积妊娠率10.5%(4/38)。COS+IUI组周期妊娠率14.8%(4/27),半年累积妊娠率22.2%(4/18)。3组周期妊娠率和累积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Ⅲ期EMs不孕患者术后半年积极给予IUI的妊娠率与期待治疗相当,但此结论有待增加样本量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精 人工(丈夫) 子宫内膜异位症 生殖技术 辅助 腹腔镜 不育 女(雌)性
下载PDF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孙玉琴 邹淑花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86-388,共3页
目的探讨夫精人工授精病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例夫精人工授精(IUI组)病人及40例同期就诊的促排卵指导同房的不孕病人(对照组)进行心理测试,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IUI组心理健康状态与对... 目的探讨夫精人工授精病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例夫精人工授精(IUI组)病人及40例同期就诊的促排卵指导同房的不孕病人(对照组)进行心理测试,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IUI组心理健康状态与对照组及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20,q=0.22-0.26,P〉0.05)。IUI组病人的人际关系因子分、焦虑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3.39、2.78,P〈0.05),其他因子分无明显差异(t=0.19-1.65,P〉0.05)。IUI组与国内常模比较各因子分无明显差异(t=0.15-1.94,P〉0.05)。IUI组病人的敌对、强迫性、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5项因子分阳性,但均小于3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1-1.73,P〉0.05)。结论接受IUI治疗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正常,IUI的实施没有增加不孕病人的不良情绪。但不孕病人人际关系、敌对的情绪、强迫症状的因子分高于其他因子,需要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女性 授精 人工(丈夫) 心理测定学
下载PDF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患者性激素变化的分析
10
作者 孙玉琴 张睿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8期24-25,30,共3页
目的探讨接受夫精人工授精治疗患者(IUI)在夫精人工授精周期中性激素浓度的变化,分析人工授精技术本身是否影响患者性激素浓度差值的变化,进而分析激素水平变化是否影响夫精人工授精的成功率。方法对50例夫精人工授精患者进行激素水平检... 目的探讨接受夫精人工授精治疗患者(IUI)在夫精人工授精周期中性激素浓度的变化,分析人工授精技术本身是否影响患者性激素浓度差值的变化,进而分析激素水平变化是否影响夫精人工授精的成功率。方法对50例夫精人工授精患者进行激素水平检测,并以同期就诊于本科室门诊的促排卵或自然周期指导同房的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月经第二天及HCG注射日睾酮(T)、垂体泌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计算T、PRL和TSH在HCG注射日与月经第二天的浓度差值。结果①IUI组与对照组患者性激素浓度变化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泌乳素、睾酮和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差值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t=0.68~0.86,P>0.05)。②行IUI治疗的患者中,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的性激素浓度变化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夫精人工授精技术的实施不会影响不孕症患者性激素浓度的差值变化。②夫精人工授精患者性激素浓度差值的变化对人工授精成功率影响不大,应提高人工授精技术水平,以期提高人工授精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授精 人工(丈夫) 性激素
下载PDF
女性的人体质量指数对夫精人工授精助孕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琳 于鲁华 +1 位作者 李雪丽 张晓梅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1期92-98,共7页
目的探讨女性的人体质量指数(BMI)对夫精人工授精(AIH)助孕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AIH助孕的3 243例女性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种具有相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及相同年龄段情况... 目的探讨女性的人体质量指数(BMI)对夫精人工授精(AIH)助孕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AIH助孕的3 243例女性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种具有相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及相同年龄段情况下的女性不孕患者,均分别按照BMI值分为正常体重组(BMI为18.5~22.9 kg/m2),超重组(BMI为23.0~24.9kg/m2)和肥胖组(BMI≥25.0kg/m2)。具体为:(1)采用自然周期并且年龄≤35岁者,3组分别为1 366例、347例及233例;(2)采用自然周期并且年龄>35岁者,3组分别为155例、71例及36例;(3)采用诱导排卵周期并且年龄≤35岁者,3组分别为529例、208例及191例;(4)采用诱导排卵周期并且年龄>35岁者,3组分别为59例、32例及16例。回顾性分析所有受试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别比较4种相同条件下,3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以评估女性不孕患者的BMI对AIH治疗结局的影响。对于3组受试者临床妊娠率及自然流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按照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及肥胖组的顺序:采用自然周期并且年龄≤35岁者,3组受试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4.6%、10.1%及10.7%,自然流产率分别为25.0%、22.9%及32.0%;采用自然周期并且年龄>35岁者,3组受试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4.2%、9.9%及8.3%,自然流产率分别为31.8%、42.9%及33.3%;采用诱导排卵周期并且年龄≤35岁者,3组受试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7.0%、13.0%及10.0%,自然流产率分别为23.3%、29.6%及36.8%;采用诱导排卵周期并且年龄>35岁者,3组受试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5.3%、9.4%及6.3%,自然流产率分别为44.4%、33.3%及100.0%。(2)上述4种相同条件下,分别对3组受试者进行临床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比较的结果显示:采用自然周期并且年龄≤35岁者,正常体重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较超重组及肥胖组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50,P=0.028;χ~2=11.859,P=0.001);采用诱导排卵周期并且年龄≤35岁者,正常体重组的临床妊娠率较肥胖组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3,P=0.020)。其余条件下受试者的临床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分别进行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用AIH助孕并且年龄≤35岁的女性不孕患者,无论采用自然周期还是诱导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其BMI值高可能降低临床妊娠率,但是对自然流产率无影响。而对于年龄>35岁者,BMI值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精 人工(丈夫) 质量指数 妊娠结局 妊娠率 女(雌)性
原文传递
处理后精子参数对AIH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邢鹏 付琳琳 +1 位作者 于晓光 李克用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23期3596-3598,共3页
目的探讨处理后精子参数对夫精人工授精(AIH)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0月该院生殖医学科进行AIH助孕的176对患者夫妇共337个AIH周期的资料,根据妊娠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临床妊娠组(43对)和未临床妊娠组(133对)。比较... 目的探讨处理后精子参数对夫精人工授精(AIH)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0月该院生殖医学科进行AIH助孕的176对患者夫妇共337个AIH周期的资料,根据妊娠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临床妊娠组(43对)和未临床妊娠组(133对)。比较两组处理后的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正常形态精子率和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的变化,并分析其对临床妊娠的影响。结果两组处理前的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和正常形态精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处理后的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正常形态精子率和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后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是临床妊娠的影响因素之一,其临界值为1.19×106时预测临床妊娠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07%和63.27%。结论处理后精子参数与AIH成功率存在相关性,当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小于临界值时,应谨慎告知患者临床妊娠率再下降,建议其选择体外受精/胞质内单精注射等更高级的助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精 人工(丈夫) 精子 临床妊娠率
下载PDF
影响夫精人工授精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丽君 陈碧 韦冰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生殖中心130对不孕夫妇进行的320个治疗周期,对男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周期数、不孕病因、用药方案、注入宫腔内的前向运动精子数和妊娠结局的关系进行...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生殖中心130对不孕夫妇进行的320个治疗周期,对男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周期数、不孕病因、用药方案、注入宫腔内的前向运动精子数和妊娠结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30对不孕夫妇共获得临床妊娠35例,临床累积妊娠率26.9%,周期妊娠率10.9%。妊娠夫妇双方年龄、不孕年限、授精周期显著低于未妊娠夫妇(P〈0.05)。男方精液异常、女方排卵障碍、输卵管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不孕患者占周期总数的前4位,但4组受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周期、促排卵周期妊娠率分别为7.1%,1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不孕妊娠率28.6%,继发不孕妊娠率2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后的前向运动精子数分为三组,分别为5×10^6-10×10^6和10×10^6-20×10^6;〉20×10^6,妊娠率分别为2.7%,8.3%和13.0%,三组间的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周期数和用药方案是影响IUI结局的重要因素。男方精液异常和女方排卵障碍行IUI能获得较好妊娠率。注入宫腔的前向运动精子数对妊娠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精 人工(丈夫) 妊娠率
原文传递
精液不液化对精子回收率及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焕 邓浩 +1 位作者 赵军 马文敏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9-41,69,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液化状态的精液行夫精人工授精(AIH)精浆优化后的精液质量、精子回收率、不达标率及妊娠率,探讨精液不液化对人工授精的影响以及人工授精前纠正精液不液化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1553例共2525周期AI... 目的分析不同液化状态的精液行夫精人工授精(AIH)精浆优化后的精液质量、精子回收率、不达标率及妊娠率,探讨精液不液化对人工授精的影响以及人工授精前纠正精液不液化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1553例共2525周期AIH资料,根据精液检查结果,分为液化组及不液化组,其中液化组2350周期,不液化组175周期,比较两组处理后精子回收率、不达标率及妊娠结局有无差别。结果、液化组不达标率(7.1%)显著低于不液化组(12.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精液处理后精液量、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不液化组处理后的前向运动精子总数(24.92±15.38×10^6/一次射精)低于液化组(29.59±17.66×10^6/一次射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液化组的处理后活动精子回收率(38.54±12.64%)高于不液化组(31.87±15.2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不液化组AIH周期妊娠率(9.14%)、累积妊娠率(14.55%)均低于正常组(12.60%、20.5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液不液化与AIH精浆优化的精子低回收率、精液不达标率相关。相对于液化组,不液化精液行密度梯度离心法优化精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较低,AIH妊娠率较低。行AIH前纠正精液不液化可能有助于提高精浆优化后精液质量,提高AIH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不液化症 精子回收率 授精 人工(丈夫) 妊娠率
原文传递
夫精人工授精导致的精神心理压力对精液标本质量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明 欧建平 +1 位作者 邢卫杰 张滨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夫精人工授精(AIH)本身导致的精神心理压力对AIH手术日男方采集到的精液标本质量以及配偶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年来在我中心行AIH的243例患者术前精液检查结果、首次及第二次伽手术当日所采集精液标本检查结... 目的研究夫精人工授精(AIH)本身导致的精神心理压力对AIH手术日男方采集到的精液标本质量以及配偶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年来在我中心行AIH的243例患者术前精液检查结果、首次及第二次伽手术当日所采集精液标本检查结果、不同周期配偶临床妊娠率。通过分析和对比患者不同时间采集精液标本的体积、精子浓度、精子总数、精子活动率等参数及配偶妊娠率有无差异,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与术前检查相比,患者首次AIH采集到的精液标本体积及精子总数均减少(P〈O.05);首次及第二次AIH采集到的精液标本精子活动率均降低(P〈0.05)。与首次AIH相比,患者第二次AIH采集到的精液标本体积及精子总数均增加(P〈0.05);临床妊娠率改善(P〈0.05);精子活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精子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首次AIH时容易受到AIH本身所带来的精神心理压力的影响,从而导致所采集到的精液标本的体积、精子总数、精子活动率下降;第二次AIH时患者精液标本体积、精子总数及配偶临床妊娠率较首次AIH时均有改善,而精子活动率无显著性变化;首次及第二次AIH时精子浓度与术前检查相比均无显著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授精 人工(丈夫) 精液 妊娠率
原文传递
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活产率的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雷淼 黄铄 +2 位作者 罗莉 李蓉 刘平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6-483,共8页
目的探讨与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的活产率相关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IUI治疗的9077例患者共1574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与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的活产率相关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IUI治疗的9077例患者共1574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不孕因素、周期方案、周期次数、授精时机、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浓度、排卵数等方面对活产率的影响。分析促排卵周期中不同排卵数的活产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5740个IUI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1.3%(1784/15740),活产率为8.5%(1339/15740)。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因素中<30岁活产率[10.62%(462/4349)]与0~35岁及>35岁的活产率[8.27%(748/9048)、5.51%(129/2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孕因素中女性因素在IUI治疗后活产率[11.51%(357/3101)],与男性因素、双方因素及不明原因的活产率[8.14%(337/4142)、8.09%(216/2670)、7.36%(429/5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周期方案中促排卵周期活产率[10.19%(850/8343)]与自然周期[6.61%(489/7397)]活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排卵个数组中排卵数≥3时活产率[11.80%(19/161)],与排卵数为1及2的活产率[8.31%(1233/14837)、11.73%(8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不同的不孕类型、授精时机、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浓度、不孕年限、授精次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0.766,95%CI=0.700~0.838)、不孕因素(男方因素OR=0.762,95%CI=0.649~0.893;双方因素OR=0.759,95%CI=0.634~0.909;不明原因OR=0.708,95%CI=0.608~0.824)、周期方案(OR=1.421,95%CI=1.260~1.604)、排卵数(OR=1.206,95%CI=1.018~1.430)是IUI活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促排卵周期中不同排卵数的活产率差异比较,排卵数为2的活产率[13.45%(83/617)]高于排卵数为1及3以上的活产率[9.89%(750/7582)、11.81%(17/144),P=0.016]。结论女方年龄、不孕因素、周期方案、排卵数是IUI活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方年龄在30岁以下、周期方案为促排卵周期、促排卵周期中排卵数为2时活产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精 人工(丈夫) 不育 女性 活产率
原文传递
夫精人工授精及指导同房早孕妇女的心态调查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晓英 张海伟 张炜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4期5821-5822,共2页
目的了解夫精人工授精早孕妇女及指导同房早孕妇女的心理状况,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夫精人工授精早孕妇女心理状况及指导同房早孕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夫精人工授精早孕妇女比指导同房早孕妇女心理压... 目的了解夫精人工授精早孕妇女及指导同房早孕妇女的心理状况,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夫精人工授精早孕妇女心理状况及指导同房早孕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夫精人工授精早孕妇女比指导同房早孕妇女心理压力较大。结论在生殖领域里,人们往往只注意完成妇女的妊娠过程,而忽略了心理因素对其重要影响,因此,对早孕妇女要加强其心理护理,使其安全、平稳的度过妊娠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精 人工(丈夫)/护理/心理学 心理护理
原文传递
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不孕患者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临床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雪丽 潘宇 +4 位作者 陈芳 吕芳 刘凯峰 董乃俊 张晓梅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4期409-41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孕患者接受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AIH)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IH治疗的不孕患者共计2 664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按照采用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将其... 目的探讨不孕患者接受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AIH)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IH治疗的不孕患者共计2 664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按照采用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将其中1 557个自然周期,纳入自然周期组,1 107个促排卵周期,纳入促排卵周期组。回顾性分析2组不孕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学比较2组不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临床妊娠结局,以及2组间不同年龄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1)2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血清雌激素浓度、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及血清促黄体激素(LH)水平、体重、窦卵泡数,以及原发不孕、继发不孕及单侧输卵管阻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自然周期组不孕患者多胎妊娠率较促排卵周期组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1,P=0.033);2组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自然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间<35岁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分别比较,以及2组间≥35岁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用AIH助孕的不孕患者,促排卵周期可能并不能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反而会增加多胎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诱导 授精 人工(丈夫) 生殖技术 辅助 不育 自然周期 女(雌)性
原文传递
女方年龄及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对夫精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于鲁华 刘琳 +4 位作者 潘宇 吕晓芹 何笑 王力 张晓梅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女方年龄及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对夫精人工授精(AIH)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IH治疗的885例不孕女性共计1 835个周期为研究对象,包括738个促排卵周期及1 097... 目的探讨女方年龄及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对夫精人工授精(AIH)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IH治疗的885例不孕女性共计1 835个周期为研究对象,包括738个促排卵周期及1 097个自然周期。根据接受AIH的受试者年龄,分别将1 835个治疗周期纳入<35岁组(n=1 621)及≥35岁组(n=214);此外,根据受试者血清基础FSH水平,将1 835个治疗周期分别纳入FSH<10 IU/L组(n=1 632)及FSH≥10 IU/L组(n=203)。回顾性分析受试者临床病例资料。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血清基础FSH水平的2组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如不孕年限、人体质量指数(BMI)、血清雌二醇浓度及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等,以及AIH妊娠结局(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结果①年龄<35岁组不孕女性的AIH临床妊娠率为13.6%(221/1 621),显著高于≥35岁组的8.4%(18/214);年龄<35岁组的自然流产率为14.0%(31/221),显著低于≥35岁组的44.4%(8/18),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83、11.277,P=0.019、0.001)。②血清基础FSH<10 IU/L组与≥10 IU/L组不孕女性的AIH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3.4%(218/1 632)、9.9%(20/20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基础FSH<10 IU/L组不孕女性的AIH自然流产率为14.2%(31/218),显著低于FSH≥10 IU/L组的40.0%(8/20),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4,P=0.003)。③对于血清基础FSH<10 IU/L的不孕女性,采用促排卵周期的AIH临床妊娠率为15.6%(100/639),显著高于采用自然周期者的11.9%(118/99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5,P=0.029)。对于年龄<35岁,或者年龄≥35岁,或者血清基础FSH≥10 IU/L的不孕女性,采用促排卵周期与采用自然周期的AIH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若不孕女性的年龄越大,或者血清基础FSH水平越高,则其接受AIH的临床妊娠率越低,自然流产率越高;对于高龄(≥35岁)或高血清基础FSH水平(≥10 IU/L)的不孕女性,促排卵周期并不能提高其AIH临床妊娠率;对于血清基础FSH<10 IU/L的不孕女性,采用促排卵周期可能提高其AIH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女(雌)性 年龄因素 卵泡刺激素 授精 人工(丈夫) 排卵诱导 妊娠结局 妊娠率 女(雌)性
原文传递
梯度液配制时间对精液优化处理回收率影响的研究
20
作者 梁仲城 覃晓 +3 位作者 余飞 黄艳云 覃卫玲 覃永长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42-45,共4页
目的 评价密度梯度液配制时间对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精液优化处理回收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30例患者精液,按实验设计方案制备1.5 mL 40%+1.5 mL80%SpermGrad双层梯度液,分别静置2 h、1 h、30 min、20 min、10 min、5 min后,各管同时加入... 目的 评价密度梯度液配制时间对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精液优化处理回收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30例患者精液,按实验设计方案制备1.5 mL 40%+1.5 mL80%SpermGrad双层梯度液,分别静置2 h、1 h、30 min、20 min、10 min、5 min后,各管同时加入1 mL同一病人精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精液优化处理,处理后计算各自精液前向的(progressive, PR)精子回收率并统计比较。结果 配制后静置2 h、1 h、30 min、20 min、10 min、5 min精液PR回收率分别为(37.21±3.89)%、(39.62±4.30)%、(43.09±4.11)%、(45.89±4.71)%、(46.65±4.65)%、(46.87±4.84)%。配制20 min、10 min PR回收率与5 min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配制时间大于20 min各组PR回收率与5 min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梯度液配制时间>20 min PR回收率有显著下降,建议梯度液配制后20 min内进行梯度离心以提高PR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精 人工(丈夫) 离心法 梯密度 精液优化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