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苏里拟鲿野生群体和人工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徐汗福 黄鹤忠 +2 位作者 范皖苏 何华敏 贾一何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22,49,共7页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乌苏里拟(Pseudobagrus ussuriensis)1个野生群体(采自江苏省洪泽湖)和2个人工养殖群体(分别采自淮安市水产研究所F2代和苏州市东山水产养殖场F3代)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结果显示:从100组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2...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乌苏里拟(Pseudobagrus ussuriensis)1个野生群体(采自江苏省洪泽湖)和2个人工养殖群体(分别采自淮安市水产研究所F2代和苏州市东山水产养殖场F3代)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结果显示:从100组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2组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组合,每个引物组合检测到11~17个位点数,在乌苏里拟三个群体中共检测到20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有130个,多态位点比例为64.36%。野生群体与2个人工养殖群体(淮安市水产研究所F2代,苏州市东山水产养殖场F3代)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63.13%、56.54%、54.8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2641、0.2546、0.2469;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4118、0.4050、0.3861;野生群体与2个人工养殖群体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730、0.1104;两个人工养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1087。以上结果表明,野生乌苏里拟鲿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为丰富,而人工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有所下降。比较各扩增位点显性基因型频率在不同区间的分布发现,人工养殖群体低频位点明显减少而隐性纯合基因位点显著增加。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野生群体与2个人工养殖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及遗传距离相近,群体遗传结构相似,养殖群体尚未形成独立的遗传结构。因此,在未来乌苏里拟鲿人工繁殖时应选用足够大的、有代表性的亲本群体,在保持优良性状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uss uriensis) 野生群体 人工养殖群体 遗传多样性 SRAP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重庆岩原鲤人工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岳华梅 阮瑞 +4 位作者 曹宏 周莉 蒋伟 李双 李创举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6-850,共5页
为研究重庆市长寿和涪陵地区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人工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PCR扩增获得175尾岩原鲤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部分序列片段。对其中692 bp序列分析共发现11个单倍型,其中Hap1为主要单倍型,占总样本... 为研究重庆市长寿和涪陵地区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人工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PCR扩增获得175尾岩原鲤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部分序列片段。对其中692 bp序列分析共发现11个单倍型,其中Hap1为主要单倍型,占总样本的76.57%。单倍型Hap10演化速率较快,并且与单倍型Hap6遗传距离最远。长寿及涪陵地区岩原鲤人工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4100±0.0550和0.3970±0.0820,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013±0.0003和0.0013±0.0004。通过与长江上游江段野生群体(苍溪江段、合江江段、木洞江段、通江江段、万州江段、武隆江段、习水河和唐河)及北碚区人工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发现岩原鲤长寿及涪陵地区人工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明显低于野生群体,但略高于北碚人工养殖群体。为保持岩原鲤人工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应尽量选择遗传距离较远的亲本进行配对,并定期补充不同遗传背景的个体作为后备亲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单倍型 人工养殖群体 岩原鲤
下载PDF
黄河鲤野生和人工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芹 宋威 +1 位作者 侯志鹏 冯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6期91-93,共3页
采用微卫星技术对黄河鲤选育群体和河南省境内2个野生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12个微卫星座位上共检测出48个等位基因,3个群体在12个位点的平均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4,表明群体分化造成的变异占4%,而96%的变异来源于群体内部。结... 采用微卫星技术对黄河鲤选育群体和河南省境内2个野生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12个微卫星座位上共检测出48个等位基因,3个群体在12个位点的平均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4,表明群体分化造成的变异占4%,而96%的变异来源于群体内部。结果显示,3个群体间差异不明显,一方面说明养殖群体在科学的人工选育条件下能够保留一定水平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对野生黄河鲤群体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 微卫星 种质资源 野生群体 人工养殖群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