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红树林藤壶危害及防治的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云 郑德璋 +2 位作者 郑松发 廖宝文 宋湘豫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0-376,共7页
定量调查研究了人工红树林幼树上附着藤壶的种类组成、数量特征与生物生态因子的关系、藤壶对红树林的危害和化学药剂防治等,结果表明:人工红树林幼树上藤壶有2种:网纹藤壶和中华小藤壶。藤壶附着的数量与海水盐度、潮水淹浸深度和... 定量调查研究了人工红树林幼树上附着藤壶的种类组成、数量特征与生物生态因子的关系、藤壶对红树林的危害和化学药剂防治等,结果表明:人工红树林幼树上藤壶有2种:网纹藤壶和中华小藤壶。藤壶附着的数量与海水盐度、潮水淹浸深度和潮流速度呈明显正相关;某些树种的生理脱皮现象和其它海洋生物如褐藻的附着可以降低藤壶的数量。藤壶附着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植株生长量下降、树体变形甚至死亡。采用低毒农药喷雾防治,效果不明显;将农药加入到油漆中涂在树干上防治效果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红树林 藤壶危害 防治 藤壶种类 分布
下载PDF
厦门同安湾下潭尾人工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昕韡 李想 +4 位作者 曾佳丽 谭文娟 周细平 洪万树 蔡立哲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1-358,共8页
为研究厦门同安湾下潭尾人工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于2014年在下潭尾人工红树林湿地5个取样站进行了4个季节小型底栖动物定量取样,共获取了9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分别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底栖桡足类、寡毛类、多毛类、涡虫... 为研究厦门同安湾下潭尾人工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于2014年在下潭尾人工红树林湿地5个取样站进行了4个季节小型底栖动物定量取样,共获取了9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分别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底栖桡足类、寡毛类、多毛类、涡虫类、有孔虫类、介形类、双壳类、星虫类,还有少许未定类群.其中,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优势类群,占总丰度的91.75%.下潭尾人工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441.3±61.0)ind/(10cm^2),平均生物量为(555.8±104.6)μg/(10cm^2).单变量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表明:不同季节之间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取样站之间小型底栖动物丰度无显著差异,生物量有显著差异.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类群均匀度指数(J′)、多样性指数(H′)和优势度指数(λ)的最高值均出现在光滩取样站.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小型底栖动物的个体数与底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底盐呈显著负相关;夏、秋两季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数以及夏季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均与底盐呈显著相关.上述结果完善了我国人工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物种和生境多样性资料库,为滨海湿地公园管理、滩涂生态修复和红树林湿地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底栖动物 群落 人工红树林湿地 同安湾 下潭尾
下载PDF
同安湾人工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细平 蔡立哲 傅素晶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7-12,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与红树林生境之间的关系,2006年4、7、10月和2007年1月月底分别对集美凤林和翔安山后亭人工种植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量调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2006-2007年于集美凤林和翔安山后亭人工种... 为进一步了解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与红树林生境之间的关系,2006年4、7、10月和2007年1月月底分别对集美凤林和翔安山后亭人工种植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量调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2006-2007年于集美凤林和翔安山后亭人工种植红树林区分别采集获得大型底栖动物65种和68种.凤林和山后亭红树林区4个季度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5 575.1和1 625.6ind·m-2;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85.60和50.59g·m-2.大型底栖动物的年平均栖息密度、年平均生物量方面凤林红树林区均高于山后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年平均栖息密度和年平均生物量的差异主要与两片红树林区的沉积物粒径和有机质含量有关.集美凤林红树林区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底质粒径较细,为机会种沼蚓(Limnodriloides sp.)提供了合适的栖息环境;而翔安山后亭红树林区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较低、底质粒径较粗,更适合甲壳类穴居和潜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种植红树林 大型底栖动物 凤林 山后亭
下载PDF
海南岛人工与天然红树林重金属污染、富集与转运能力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邱彭华 王德智 +3 位作者 谢跟踪 徐颂军 曹瑞 王军广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6-847,共12页
以海南岛东寨港、清澜港与三亚河3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综合比较了人工与天然红树林6种重金属(Cd、As、Cu、Cr、Pb和Zn)的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生物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的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区红树林沉积物中,Cd呈... 以海南岛东寨港、清澜港与三亚河3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综合比较了人工与天然红树林6种重金属(Cd、As、Cu、Cr、Pb和Zn)的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生物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的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区红树林沉积物中,Cd呈现强度—极强度污染,As为中度—强度污染,Cr属中度污染,Zn为轻度污染,Cu与Pb表现为无至轻度污染;从区域空间看,Cd污染表现为:东寨港(强度—极强度)>清澜港(强度)>三亚河(无污染),As污染表现为:清澜港(中度—强度)>东寨港(中度—强度)>三亚河(中度);Cr污染表现为:东寨港(中度)>清澜港(轻度)>三亚河(无污染)。2)东寨港人工无瓣海桑、天然白骨壤、人工与天然桐花树、人工与天然海莲,清澜港的天然桐花树Cd的irE值(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属较强潜在生态风险,东寨港与清澜港的天然正红树林、清澜港的人工无瓣海桑、天然杯萼海桑和天然海莲Cd的irE值属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其余红树植物6种参评元素的irE值与RI值(多重金属总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属轻微级;综合而言,Cd、As、Pb和Cr似乎更易引发海莲、桐花树与无瓣海桑的健康风险问题。3)人工与天然红树植物各器官对6种参评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大体表现为:根>枝>叶;红树植物植株平均富集系数总趋势为:三亚河人工红树林>三亚河天然红树林>清澜港天然红树林>东寨港天然红树林>清澜港人工红树林>东寨港人工红树林。4)人工与天然红树林的重金属转运系数都显示出:叶—枝>枝—根>叶—根;植株平均转运系数总趋势:三亚河人工红树林>三亚河天然红树林>东寨港天然红树林>东寨港人工红树林>清澜港天然红树林>清澜港人工红树林。5)红树植物与林下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之间具有强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控制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和减少外源重金属污染是维护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重要而有效的环节。6)同一地区同种红树植物在吸附重金属能力上人工林略强于天然林,这可能与人工红树林的营林环境、人为扰动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红树林 人工红树林 重金属 富集 转运 海南岛
下载PDF
污水对红树林人工湿地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琼 谭凤仪 黎双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20,共6页
通过对红树林人工湿地小试系统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自来水处理下的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强度的研究,探讨污水排放对红树林人工湿地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以及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在不同红树植物、基质不同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通过对红树林人工湿地小试系统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自来水处理下的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强度的研究,探讨污水排放对红树林人工湿地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以及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在不同红树植物、基质不同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树林人工湿地可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硝化、反硝化作用分别与硝化、反硝化菌的数目呈显著正相关,污水排放会极显著增加基质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不同深度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不同,基质上层(0~10 cm)的硝化作用能力极显著高于下层(10~20 cm),反硝化作用刚好相反,但差异不显著。有红树植物人工湿地的硝化、反硝化作用要强于无植物系统,不同植物人工湿地系统的硝化作用强弱依次是:秋茄〉桐花树〉海桑,差异不显著,反硝化作用强弱顺序刚好相反,但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硝化、反硝化作用与基质有机质、盐度及p H值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排放 红树林人工湿地 硝化/反硝化
下载PDF
浙南人工红树林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蓝碳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月 杨华蕾 +3 位作者 李昌达 杜明卉 吾娟佳 唐剑武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5-833,共9页
土壤呼吸(soil respiration,R_(soil))是生态系统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arbon dioxide,CO_(2))的主要碳源,其微小变化对红树林湿地碳汇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21年原位实时监测的每月浙南人工红树林湿地R_(soil)及其环境因子数据为基础,探究... 土壤呼吸(soil respiration,R_(soil))是生态系统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arbon dioxide,CO_(2))的主要碳源,其微小变化对红树林湿地碳汇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21年原位实时监测的每月浙南人工红树林湿地R_(soil)及其环境因子数据为基础,探究了R_(soil)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R_(eco))的贡献,并分析了R_(soil)对浙南人工红树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浙南人工红树林湿地R_(soil)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夏季达到峰值;R_(soil)关键环境驱动因子为土壤温度(soil temperature,T_(S))和土壤湿度(soil humidity,W_(S)),二者的综合作用可以解释84.6%的R_(soil)变化;(2)尽管R_(soil)是浙南红树林R_(eco)的主要贡献者,但年平均R_(soil)[(0.69±0.54)μmol/(m^(2)·s)]低于其他滨海湿地;(3)R_(soil)随林龄增大而上升,然而其增长幅度远小于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net ecosystem CO_(2)exchange,NEE)的增长幅度,表明浙南引种人工红树林有利于滨海湿地固碳增汇。研究结果有利于深入认识浙南人工红树林R_(soil)变化特征及规律,进而为准确评估浙南红树林碳收支及其碳中和潜力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红树林 土壤呼吸 蓝碳 CO_(2) 碳收支
原文传递
红树林人工湿地净化沿海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韦振良 瞿才燕 +1 位作者 蒋敏敏 李海翔 《轻工科技》 2017年第8期112-113,119,共3页
近年来,沿海农村污染和水体污染的问题日渐突显,对沿海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随着"美丽乡村"在全国大范围内开展,农村水环境整治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红树林人工湿地处理沿海农村污水研究进展,阐述红树林人工湿地的... 近年来,沿海农村污染和水体污染的问题日渐突显,对沿海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随着"美丽乡村"在全国大范围内开展,农村水环境整治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红树林人工湿地处理沿海农村污水研究进展,阐述红树林人工湿地的历史发展和应用现状,分析红树林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机理,探讨其推广的可行性,点明红树林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人工湿地 沿海农村 污水净化
下载PDF
红树林人工湿地生态养殖黄鳍鲷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童立豪 谭凡民 +1 位作者 罗砚 倪孔平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48-255,共8页
为了解红树林人工湿地生态养殖黄鳍鲷(Sparus latus)形态性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内在联系,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对其常规形态指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黄鳍鲷体质量(Y)与各形态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为了解红树林人工湿地生态养殖黄鳍鲷(Sparus latus)形态性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内在联系,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对其常规形态指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黄鳍鲷体质量(Y)与各形态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体高(X_(6))与体质量(Y)的相关性系数最大(0.937),头长(X_(2))与体质量(Y)的相关性系数最小(0.549)。主成分分析发现黄鳍鲷主要表现为整体结构的协同生长发育。通径分析表明体高(X_(6))对体质量(Y)的直接作用最大(0.424),其后依次为体长(X_(8))、尾柄高(X_(7))和躯干长(X_(3))。决定系数显示,体高(X_(6))和体长(X_(8))对体质量(Y)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223),表明体高和体长可以较好地表征体质量;体高(X_(6))、体长(X_(8))、尾柄高(X_(7))和躯干长(X_(3))4个性状共同决定系数的总和为0.954,表明这4个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244.020+22.019 X_(6)+6.892 X_(8)+35.383 X_(7)+5.535 X_(3)。以上结果表明,红树林人工湿地生境生长的黄鳍鲷在养殖及选育过程中应以体高、体长、尾柄高和躯干长作为主要测量形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人工湿地 黄鳍鲷 形态性状 体质量 主成分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虾-贝-红树林耦合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微生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翔 闫茂仓 +2 位作者 肖国强 柴雪良 谢起浪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7-564,共8页
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是重要的生态养殖模式发展趋势之一,为了深入了解循环水养殖生态系统,通过对系统各功能区水体中细菌16S r DNA基因V4—V5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微生物生态学角度分析了循环水养殖系统不同功能区的细菌... 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是重要的生态养殖模式发展趋势之一,为了深入了解循环水养殖生态系统,通过对系统各功能区水体中细菌16S r DNA基因V4—V5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微生物生态学角度分析了循环水养殖系统不同功能区的细菌群落结构动态。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优势细菌种群分别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红树林湿地水体中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丰度较高,而对虾养殖池的拟杆菌门和浮霉菌门丰度较高。在不同优势类群中,变形菌门多样性指数平均值最高,其次是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最低。在各功能区中,红树林细菌多样性最高,虾池最低。MDS分析结果显示虾池、贝池和红树林湿地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有明显差异,虾池与其他功能区差异最大。研究表明,高密度对虾养殖对虾池水体中细菌群落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在循环水养殖系统后续功能区中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细菌 循环水系统 红树林人工湿地 高通量测序 16S RDNA
下载PDF
土壤理化性质对珠江口红树林湿地土壤氮磷质量分数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牛安逸 马姣娇 +2 位作者 杨文槐 黄金辉 徐颂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6-94,共9页
以珠江口典型人工次生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广州南沙湿地公园、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样地采集16处30cm深度的土壤样品共48个(每10cm分层),测定全氮(TN)、有效氮(AN)、全磷(TP)、有效磷(AP)、有机质(OM)、有机碳(OC)的质... 以珠江口典型人工次生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广州南沙湿地公园、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样地采集16处30cm深度的土壤样品共48个(每10cm分层),测定全氮(TN)、有效氮(AN)、全磷(TP)、有效磷(AP)、有机质(OM)、有机碳(OC)的质量分数及pH、土壤粒度、Eh、含水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土壤中全氮的质量分数为0.69~2.98g/kg;有效氮的质量分数为60.36~98.12mg/kg;全磷的质量分数为0.39~0.94g/kg;有效磷的质量分数为4.02~62.14mg/kg;氮磷比(氮与磷的质量分数的比值)为1.59~3.27;有效氮磷比(有效氮与有效磷的质量分数的比值)为1.24~18.07.各项指标处于中等水平.(2)全氮的质量分数与有机碳、全磷的质量分数显著正相关(R^2=0.826);有效氮的质量分数与砂粒比例显著正相关(R^2=0.225);全磷的质量分数与全氮、有效磷的质量分数及含水量显著正相关,与砂粒比例显著负相关(R^2=0.838);有效磷的质量分数与全磷、全氮的质量分数及砂粒比例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的质量分数显著负相关(R^2=0.754);氮磷比与有机碳的质量分数显著正相关,与含水量显著负相关(R^2=0.414);有效氮磷比与粘粒比例、有机碳的质量分数显著负相关(R^2=0.285).(3)该区土壤表现为氮限制型,不利于现阶段的红树林生长恢复,可通过适当的氮添加改善土壤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次生红树林 氮元素 磷元素 土壤理化性质 珠江口
下载PDF
秋茄(Kandelia obovata)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红树人工林消波效应量化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玉军 廖宝文 +5 位作者 黄勃 张乔民 徐大平 陈元海 林卫海 李玫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4-770,共7页
采用野外监测的方法对海南东寨港三江湾秋茄和无瓣海桑红树人工林的消波效应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裸露海滩的消波作用较弱,波浪在经过裸滩50m后,1/10波高、1/3波高和平均波高分别减低2.9%、4.4%和5.8%。红树林的消波作用显著,总体... 采用野外监测的方法对海南东寨港三江湾秋茄和无瓣海桑红树人工林的消波效应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裸露海滩的消波作用较弱,波浪在经过裸滩50m后,1/10波高、1/3波高和平均波高分别减低2.9%、4.4%和5.8%。红树林的消波作用显著,总体来说,波浪在经过秋茄林50m后,1/10波高、1/3波高和平均波高分别减低46.3%、46.4%和46.1%,在经过无瓣海桑林50m后分别减低30.1%、29.6%和28.8%。红树林的消波率随林分基部断面积的增大而增加;在浅水区域,红树林的消波率随水深增加而降低;在水深相同的条件下,红树林的消波效应随着波高的增加而增强;红树林的消波率与波浪的传播距离呈非线性正相关性,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波高持续降低,但降幅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红树林 秋茄 无瓣海桑 消波效应
下载PDF
厦门筼筜湖不同修复时期人工秋茄林的碳储量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康丽 邱悦 +2 位作者 吴佳佳 卢昌义 叶勇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4-752,共9页
1999年起,厦门筼筜湖开展了多次红树林人工修复的种植工作以进行该湖的环境治理。这些人工修复的红树林生长状况良好,使得筼筜湖生态修复成为国内成功的典范案例。为探究不同修复时期人工红树林碳储量的变化规律并获得筼筜湖人工修复红... 1999年起,厦门筼筜湖开展了多次红树林人工修复的种植工作以进行该湖的环境治理。这些人工修复的红树林生长状况良好,使得筼筜湖生态修复成为国内成功的典范案例。为探究不同修复时期人工红树林碳储量的变化规律并获得筼筜湖人工修复红树林碳汇能力的基础数据,本研究对筼筜湖4片不同林龄(10、11、12、14 a)的人工秋茄(Kandelia obovata)林地(对应林龄分别编号为P10、P11、P12、P14)进行碳[植株组分碳、凋落物碳和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储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红树植物秋茄生物量、林地单位面积生物量及年凋落物产量均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植株组分的平均碳含量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P14(346.29 g/kg)>P12(327.93 g/kg)>P11(313.63 g/kg)>P10(297.84 g/kg)。凋落物平均碳含量与林龄也呈现类似的正相关关系,P14(310.28 g/kg)>P12(300.44 g/kg)>P11(282.28 g/kg)>P10(279.22 g/kg)。沉积物中TOC含量为5.13~12.02 g/kg,呈垂直向下递减的分布格局。沉积物TOC含量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大,同一深度不同林龄沉积物中的TO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修复时期的人工林中,林龄对各组分的碳储量及碳密度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潟湖人工修复红树林的动态发育过程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关不同修复时期潟湖人工红树林碳储量的研究对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碳储量 林龄 人工修复红树林 生态功能 潟湖 筼筜湖
下载PDF
红树林人工幼林叶功能性状尺度变异及关联
13
作者 盘远方 邱思婷 +4 位作者 苏治南 邱广龙 潘良浩 范航清 贺银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1-650,共10页
红树林是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揭示红树林人工幼林叶功能性状变异来源及关联,有助于理解红树林幼苗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及其群落组成规律。在广西北海市西场镇安乐村的红树林人工幼林修复区,采集了764株红树林植株的9 932片叶片,... 红树林是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揭示红树林人工幼林叶功能性状变异来源及关联,有助于理解红树林幼苗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及其群落组成规律。在广西北海市西场镇安乐村的红树林人工幼林修复区,采集了764株红树林植株的9 932片叶片,测量每片叶片的叶厚度、叶面积、叶体积、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组织密度,并运用广义线性模型、“varcomp”函数、主成分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叶功能性状在叶片、个体和物种尺度上的变异来源及关联。结果表明,6种叶功能性状值的变异系数均以叶片尺度最大、物种尺度最小,所有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异主要来源于物种尺度;主成分分析表明,在叶片、个体和物种尺度上,前2个主成分轴分别解释了6个功能性状变异总方差的75.6%、72.8%和96.8%;在3个尺度上,叶厚度、叶面积和叶体积两两之间均显著正相关,而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组织密度与其他性状均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功能性状 尺度变异 红树林人工幼林 广西
原文传递
不同离岸距离海桑+无瓣海桑红树群落的林分结构差异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旭 李洪旺 +3 位作者 邱志军 杨怀 周光益 廖宝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13312-13316,共5页
[目的]为红树林的生态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对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离岸距离潮滩上生长的11年生海桑+无瓣海桑红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林分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用海桑和无瓣海桑造林能有效地在天然红树林外缘促进以秋茄... [目的]为红树林的生态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对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离岸距离潮滩上生长的11年生海桑+无瓣海桑红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林分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用海桑和无瓣海桑造林能有效地在天然红树林外缘促进以秋茄、桐花、白骨壤为主的乡土红树植物的生长;在不同离岸距离潮滩上生长的海桑+无瓣海桑人工林的林分结构有较大差异,近岸边区域,林内非先锋乡土树种的发育程度要比远离岸边的区域高,初步推断这可能与风浪大小有关。[结论]在进行红树林人工造林时,应充分考虑当地海滩的风浪情况;可考虑以天然林的林缘潮位作基准以确定滩涂的相对潮位,以反映不同红树林生长区内红树植物适生的周期性淹浸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红树林 生态恢复 乡土红树 林分结构 结构差异 影响因子
下载PDF
海口市美舍河生态修复工程 被引量:2
15
作者 生农 辛琨 +1 位作者 廖宝文 邓新兵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1年第2期47-49,共3页
城市内河作为贯穿城市的生态廊道,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网络构建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受空间限制,目前城市内河普遍存在人工渠化、水体污染、景观单一等问题。根据海口市美舍河自身的区位特征,以提升生态、景观与文化功能为目标,对城市内河... 城市内河作为贯穿城市的生态廊道,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网络构建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受空间限制,目前城市内河普遍存在人工渠化、水体污染、景观单一等问题。根据海口市美舍河自身的区位特征,以提升生态、景观与文化功能为目标,对城市内河进行了生态堤岸工程和红树林种植工程。该项工程提升了美舍河的水文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介绍海口市美舍河的生态修复案例,为沿海地区城市内河改造和环境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口市美舍河 人工红树林 生态
下载PDF
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植株根系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钦 李丽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6055-6062,共8页
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是我国红树林造林中较具代表性的两种植物,通过对10龄无瓣海桑纯林、10龄白骨壤纯林、6龄无瓣海桑纯林和6龄白骨壤纯林的调查分析发现:1)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植株根系水平分布的半径和地下根系垂直深度均随树龄的增加而增... 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是我国红树林造林中较具代表性的两种植物,通过对10龄无瓣海桑纯林、10龄白骨壤纯林、6龄无瓣海桑纯林和6龄白骨壤纯林的调查分析发现:1)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植株根系水平分布的半径和地下根系垂直深度均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10龄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植株的水平分布半径分别为30.6 m和3.85 m,6龄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植株的水平分布半径为9.47 m和2.23 m; 10龄和6龄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植株的地下根系分布深度分别为60 cm和40 cm; 2)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植株地表呼吸根系密度、高度、基径的分布范围会随其树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其根系密度、高度和基径总体表现为由树冠向外逐渐减小; 3)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植株地下根系主要分别于0—20 cm表层,地下根系密度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多,具体如10龄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根系分布深度为60 cm,其中76.3%和77.6%根系分布于0—20 cm深度; 6龄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根系分布深度为40 cm,其中91.9%和91.6%根系集中于0—20 cm土层。这些结果能为进一步理解红树林的促淤保滩功能提供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红树林 呼吸根 根系分布 北部湾
下载PDF
白骨壤人工纯林改造和多样性提升技术
17
作者 吴晓东 陈菁菁 +3 位作者 刘一鸣 王蔚 姜仲茂 廖宝文 《林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2期89-92,共4页
针对广东省沿海前沿滩涂营造的大面积低矮稀疏的单一乡土红树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纯林,在湛江雷州附城镇选择低、中2个潮位的白骨壤人工林样地,采用条带方式或随机混合方式套种4种乡土红树植物,以期提升林分密度和树种多样性。结... 针对广东省沿海前沿滩涂营造的大面积低矮稀疏的单一乡土红树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纯林,在湛江雷州附城镇选择低、中2个潮位的白骨壤人工林样地,采用条带方式或随机混合方式套种4种乡土红树植物,以期提升林分密度和树种多样性。结果显示,套种2年后,2种套种方式在中潮带都显著提高红树植物密度,在低潮带都显著提高植被盖度。2种套种方式在套种完成时即可显著提升树种多样性达对照的3倍,但在2年后由于样地内大量白骨壤幼树自然定居,套种对树种多样性的提升效果降低为对照的2倍左右。套种乡土树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在高程落差较小的滩涂,条带状种植和混合种植多种乡土红树植物都可显著提高白骨壤纯林的林分密度、结构复杂性和多样性,但是提升效果是否具有可持续性需要更长期的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白骨壤 Avicennia marina 人工红树林 林分改造 多样性 功能提升
原文传递
北部湾不同龄期无瓣海桑植株根系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钦 段文军 李丽凤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5-451,共7页
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是中国沿海地区常用的红树林造林树种。然而,目前对其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仍知之甚少,以下基础性问题仍急待回答:无瓣海桑地表根系和地下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如何?这些特征随林龄如何变化?这些根系... 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是中国沿海地区常用的红树林造林树种。然而,目前对其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仍知之甚少,以下基础性问题仍急待回答:无瓣海桑地表根系和地下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如何?这些特征随林龄如何变化?这些根系空间分布特征能为理解无瓣海桑促淤保滩、防风消浪等功能提供哪些启示?选择北部湾13 a、8 a、5 a、3 a 4种龄期的无瓣海桑人工纯林,采用地表根系网格法和壕沟挖掘法,调查了4种林龄下无瓣海桑的水平根系分布幅度、根系深度、地表根密度、高度与基径、地下根系的垂直分布,研究了无瓣海桑植株根系空间分布特征及随树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无瓣海桑植株地表根系水平分布范围随树龄增加而不断扩大,13 a、8 a、5 a、3 a无瓣海桑植株地表根系水平分布范围分别是79.20、45.80、18.40、14.64 m,分别是其冠幅的14.46、8.90、5.62、5.52倍;(2)4种林龄的无瓣海桑植株地表呼吸根系的密度、高度、基径在水平方向上由冠幅向外逐渐减小;(3)无瓣海桑植株地下垂直根系分布的深度十分有限,13 a与8 a无瓣海桑根系垂直分布深度为0~60 cm,5 a和3 a为0~40 cm;另外0~20 cm土壤深度为根系主要分布深度,13 a、8 a、5 a、3 a无瓣海桑在0~20 cm分别分布着79.3%、87.6%、93.0%、94.1%的根系。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加强对无瓣海桑根系时空分布特性的理解,而且能从根系角度为进一步理解无瓣海桑促淤保滩、防风消浪等功能提供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人工造林 根系 格局 北部湾
下载PDF
Remote sensing analysis of mangrove distribution and dynamics in Zhanjiang from 1991 to 2011 被引量:3
19
作者 LIU Dazhao LI Shanshan +1 位作者 FU Dongyang SHEN Chunyan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597-1603,共7页
Mangrove forests provide valuable societal and ecological services and goods. However, they have been experiencing high annual rates of los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In order to evaluate a long-term wetland conserv... Mangrove forests provide valuable societal and ecological services and goods. However, they have been experiencing high annual rates of los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In order to evaluate a long-term wetland conservation strategy that compromises urban development with comprehensive wetland ecosystem management,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nging mangrove distribution in the Zhanjiang Mangrove Forest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Between 1991 and 2000, the mangrove area within the study region declined from 2 264.9 to 2 085.9 ha consistent with an annual decrease of 0.79%. However, there was an overall 34.3% increase in mangrove coverage from 2 085.9 to 2 801.8 ha between 2000 and 2011. Major causes of forest loss include local human pressures in the form of deforestation, conversion to agriculture, and natural forces such as erosion. The recent gain in mangrove forest cover is attributed to eff ective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in the nature reserve area, including intensive mangrove plantation eff orts and increased local awareness of wetland con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GROVE landsat TM/ETM+ HJ-1A CONSERVATION remote sens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