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多源数据的南昌市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评价
1
作者
朱诗渊
刘友群
陈丰
《长江信息通信》
2022年第12期22-25,共4页
基于多源栅格数据,运用GIS技术,构建了南昌市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模型,定量评价2020年南昌市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剖析了人文适宜性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南昌市2020年人居环境人文适宜程度较高;人文适宜性聚集程度较高,以市中心为高值...
基于多源栅格数据,运用GIS技术,构建了南昌市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模型,定量评价2020年南昌市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剖析了人文适宜性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南昌市2020年人居环境人文适宜程度较高;人文适宜性聚集程度较高,以市中心为高值核心向周围递减;人口分布与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具有高度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人文适宜性
GIS
南昌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文荟萃能筑巢引凤吗?--基于人文适宜性的中国人才区域集聚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魏翔
魏丽
崔丹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07-124,共18页
经济地理学的适宜性理论认为,经济适宜性和自然适宜性对人才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伴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文适宜性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逐步增强的趋势。研究利用全国层面的城市—人才数据对人文适宜性的人才集聚效应进行了验证。...
经济地理学的适宜性理论认为,经济适宜性和自然适宜性对人才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伴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文适宜性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逐步增强的趋势。研究利用全国层面的城市—人才数据对人文适宜性的人才集聚效应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经济和自然适宜性依然对人才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但人文适宜性也已成为中国城市吸纳人才的一个有利因素;电影院、文化馆等具有国情特色的人文适宜性设施对人才的区域分布具有显著而稳健的影响;人文适宜性是人才集聚的原因而非结果;随着人文适宜性相关设施的存量不断积累,其吸纳人才的能力和规模不会边际递减,反而有累积递增的倾向。研究建议,在人文适宜性塑造时应突出“中国特色”,打造“经济—自然—人文”三位一体的品质城市,以吸引人才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集聚
适宜
性
理论
人文适宜性
经济
适宜
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栅格的安徽省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
13
3
作者
李大伟
黄薇薇
+2 位作者
沈非
程煜
陈铭杨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7-1027,共11页
新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对适宜的人居人文环境提出了切实要求。运用GIS技术,基于夜间灯光遥感影像、交通矢量、兴趣点(POI)、统计年鉴等多源数据,以500 m×500 m栅格为基础单元,选取经济水平、交通通达、历史文化、公共服务等因子(权...
新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对适宜的人居人文环境提出了切实要求。运用GIS技术,基于夜间灯光遥感影像、交通矢量、兴趣点(POI)、统计年鉴等多源数据,以500 m×500 m栅格为基础单元,选取经济水平、交通通达、历史文化、公共服务等因子(权重分别为0.36、0.27、0.17、0.20),采用综合指数法构建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评价2017年安徽省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结果表明:(1)安徽省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指数介于0.83~87.10之间,划分为高度适宜区、较高适宜区、中度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及临界适宜区5种类型区,以中度适宜区面积最大,占全省总面积68.72%,高度适宜区面积最小,仅占总面积的1.24%,整体呈现"多核心"、"条带式"空间分异格局;(2)交通通达和公共服务是造成全省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分异的主要因子,其指数均值在中度适宜区皆达到了94.18,且贡献率均值在各类型区均在34.00%以上;历史文化对较高及临界适宜区影响明显,贡献率均值分别为10.51%和11.93%;经济水平对高度适宜区的作用最显著,其贡献率均值高达22.02%;(3)全省近90.86%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指数43.00~66.00之间,属于中度至较高适宜区的范围,人居环境人文质量与人口分布较为匹配。测评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安徽省人居环境的人文本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人文适宜性
空间分异
经济
交通
历史文化
公共服务
栅格数据
原文传递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
10
4
作者
关莹莹
李雪铭
+2 位作者
杨俊
李松波
田深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97-2108,共12页
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涵盖了适宜性自然要素及人文要素,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计算分级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并探讨与人口、GDP密度的空间一致性,验证适宜性较好的土地的利用效率。研究表明:①辽宁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呈现中部及...
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涵盖了适宜性自然要素及人文要素,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计算分级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并探讨与人口、GDP密度的空间一致性,验证适宜性较好的土地的利用效率。研究表明:①辽宁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呈现中部及沿海地区高于东部西部,空间上呈顺应山脉走向的东北–西南方向的纵向分异规律。其中沈阳市、大连市的自然适宜性指数最高;朝阳市、本溪市的自然适宜性最低。②辽宁省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指数中部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其中沈阳市、葫芦岛市的人文适宜性指数最高。③辽宁省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的空间分异特征体现为:中部及沿海区域综合适宜性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适宜地区面积占比51.72%,临界适宜性地区占比44.53%,不适宜地区占比3.37%,辽宁省整体人居环境适宜性等级为良好。④辽宁省的人口和GDP密度与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好的空间一致性。累计百分比统计显示,人口经济集中于综合适宜性较高的地区,充分利用了人居环境适宜性高的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综合
适宜
性
自然
适宜
性
要素
人文适宜性
要素
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多源数据的南昌市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评价
1
作者
朱诗渊
刘友群
陈丰
机构
江西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
出处
《长江信息通信》
2022年第12期22-25,共4页
文摘
基于多源栅格数据,运用GIS技术,构建了南昌市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模型,定量评价2020年南昌市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剖析了人文适宜性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南昌市2020年人居环境人文适宜程度较高;人文适宜性聚集程度较高,以市中心为高值核心向周围递减;人口分布与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具有高度协同性。
关键词
人居环境
人文适宜性
GIS
南昌市
Keywords
human settlement
humanistic Suitability
GIS
Nanchang City
分类号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文荟萃能筑巢引凤吗?--基于人文适宜性的中国人才区域集聚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魏翔
魏丽
崔丹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区域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07-124,共1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动化浪潮下零工经济的薪酬特性及其就业效应研究”(项目编号:20BJY05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经济地理学的适宜性理论认为,经济适宜性和自然适宜性对人才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伴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文适宜性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逐步增强的趋势。研究利用全国层面的城市—人才数据对人文适宜性的人才集聚效应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经济和自然适宜性依然对人才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但人文适宜性也已成为中国城市吸纳人才的一个有利因素;电影院、文化馆等具有国情特色的人文适宜性设施对人才的区域分布具有显著而稳健的影响;人文适宜性是人才集聚的原因而非结果;随着人文适宜性相关设施的存量不断积累,其吸纳人才的能力和规模不会边际递减,反而有累积递增的倾向。研究建议,在人文适宜性塑造时应突出“中国特色”,打造“经济—自然—人文”三位一体的品质城市,以吸引人才集聚。
关键词
人才集聚
适宜
性
理论
人文适宜性
经济
适宜
性
Keywords
talents gathering
amenity theory
humanistic amenity
economic amenity
分类号
F241.22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栅格的安徽省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
13
3
作者
李大伟
黄薇薇
沈非
程煜
陈铭杨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7-1027,共11页
基金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9A0496)。
文摘
新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对适宜的人居人文环境提出了切实要求。运用GIS技术,基于夜间灯光遥感影像、交通矢量、兴趣点(POI)、统计年鉴等多源数据,以500 m×500 m栅格为基础单元,选取经济水平、交通通达、历史文化、公共服务等因子(权重分别为0.36、0.27、0.17、0.20),采用综合指数法构建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评价2017年安徽省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结果表明:(1)安徽省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指数介于0.83~87.10之间,划分为高度适宜区、较高适宜区、中度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及临界适宜区5种类型区,以中度适宜区面积最大,占全省总面积68.72%,高度适宜区面积最小,仅占总面积的1.24%,整体呈现"多核心"、"条带式"空间分异格局;(2)交通通达和公共服务是造成全省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分异的主要因子,其指数均值在中度适宜区皆达到了94.18,且贡献率均值在各类型区均在34.00%以上;历史文化对较高及临界适宜区影响明显,贡献率均值分别为10.51%和11.93%;经济水平对高度适宜区的作用最显著,其贡献率均值高达22.02%;(3)全省近90.86%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指数43.00~66.00之间,属于中度至较高适宜区的范围,人居环境人文质量与人口分布较为匹配。测评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安徽省人居环境的人文本底。
关键词
人居环境
人文适宜性
空间分异
经济
交通
历史文化
公共服务
栅格数据
Keywords
human settlement
human suitability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economy
transportation traffic
historical culture
public service
raster data
分类号
P208 [天文地球—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TU982.2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
10
4
作者
关莹莹
李雪铭
杨俊
李松波
田深圳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中心
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城市气候与人类住区研究实验室
出处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97-2108,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40,41171137,41671158)资助。
文摘
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涵盖了适宜性自然要素及人文要素,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计算分级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并探讨与人口、GDP密度的空间一致性,验证适宜性较好的土地的利用效率。研究表明:①辽宁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呈现中部及沿海地区高于东部西部,空间上呈顺应山脉走向的东北–西南方向的纵向分异规律。其中沈阳市、大连市的自然适宜性指数最高;朝阳市、本溪市的自然适宜性最低。②辽宁省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指数中部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其中沈阳市、葫芦岛市的人文适宜性指数最高。③辽宁省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的空间分异特征体现为:中部及沿海区域综合适宜性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适宜地区面积占比51.72%,临界适宜性地区占比44.53%,不适宜地区占比3.37%,辽宁省整体人居环境适宜性等级为良好。④辽宁省的人口和GDP密度与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好的空间一致性。累计百分比统计显示,人口经济集中于综合适宜性较高的地区,充分利用了人居环境适宜性高的土地。
关键词
人居环境综合
适宜
性
自然
适宜
性
要素
人文适宜性
要素
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
Keywords
comprehensive suitability of human settlements
natural suitability
humanistic suitability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model
分类号
K992.2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多源数据的南昌市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评价
朱诗渊
刘友群
陈丰
《长江信息通信》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文荟萃能筑巢引凤吗?--基于人文适宜性的中国人才区域集聚研究
魏翔
魏丽
崔丹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栅格的安徽省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评价
李大伟
黄薇薇
沈非
程煜
陈铭杨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3
原文传递
4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评价
关莹莹
李雪铭
杨俊
李松波
田深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