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人类学的问题、路径与前沿
1
作者 徐新建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8-131,共24页
文学人类学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创建的新兴前沿学科。在中外交汇背景及多元经验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推进学科话语的本土化和全球化。论文从学术研究的中国实践出发进行跨界对话,通过与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交叉对比,阐释彼此... 文学人类学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创建的新兴前沿学科。在中外交汇背景及多元经验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推进学科话语的本土化和全球化。论文从学术研究的中国实践出发进行跨界对话,通过与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交叉对比,阐释彼此面对的共同问题,强调以现实和对象为基础,作为研究方式、研究类别的文学人类学,已成为迈向科玄并置的知识生产和理论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 艺术人类学 审美人类学 科玄并置 共时历史
下载PDF
[亻革]家人生物人类学研究进展
2
作者 龙友国 杨胜荣 +2 位作者 黄文强 龙思方 余跃生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4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的:了解贵州[亻革]家人群体生物人类学研究方面的进展。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贵州[亻革]家人群体生物人类学研究的文献,并进行综合和总结。结果:目前,贵州亻革家人群体生物人类学研究主要在体质人类学、群体遗传学等领域。结论:要对贵... 目的:了解贵州[亻革]家人群体生物人类学研究方面的进展。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贵州[亻革]家人群体生物人类学研究的文献,并进行综合和总结。结果:目前,贵州亻革家人群体生物人类学研究主要在体质人类学、群体遗传学等领域。结论:要对贵州[亻革]家人进行深入识别,尚需拓展其生物人类学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人类学 群体遗传学 生物人类学 [亻革]家人 贵州
下载PDF
三论人类学的第四次革命:企业人类学对互联网社会下老字号企业“传统-现代”转型的研究
3
作者 张继焦 陆霓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7,共9页
在互联网和数字时代语境下,老字号企业的“传统-现代”转型既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学术议题。这需要问题导向研究,以达成人类学领域内基础层面的详细分析;也需要扩展至学科导向研究,推动企业人类学这一分支学科... 在互联网和数字时代语境下,老字号企业的“传统-现代”转型既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学术议题。这需要问题导向研究,以达成人类学领域内基础层面的详细分析;也需要扩展至学科导向研究,推动企业人类学这一分支学科的建设与深化。而研究现代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中现代企业组织变迁所形成的“四层次分析法”“四结构分析法”“二元社会分析法”“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双向分析法”以及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等一系列概念群,既是企业人类学也是中国人类学乃至世界人类学界的理论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视角进一步提升至人类学第三层次的高度,即基于老字号企业“传统-现代”转型的实证研究,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助力等议题,以构建起企业人类学乃至人类学整个学科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第四次革命 企业人类学 互联网社会 老字号企业“传统-现代”转型
下载PDF
建筑与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理论对于建筑学的启示
4
作者 来佳文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S01期298-302,共5页
文化人类学对建筑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揭示了建筑与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建筑被视为文化的物质表达形式,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信仰、传统和生活方式。文化人类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建筑的深层次途径,使我们能够从文化的角... 文化人类学对建筑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揭示了建筑与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建筑被视为文化的物质表达形式,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信仰、传统和生活方式。文化人类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建筑的深层次途径,使我们能够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建筑的形成、演变和意义。这种视角有助于超越建筑的物理特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 人类学理论 建筑人类学
下载PDF
日记的教育价值——朱永新与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艾伦•麦克法兰教授的对话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永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6,共8页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记不仅是教育生活的记录方式,它也在历史研究和文化塑造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有关日记在个人成长、家庭传承、历史研究等方面的教育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本文通过朱永新与剑桥大学社会人类...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记不仅是教育生活的记录方式,它也在历史研究和文化塑造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有关日记在个人成长、家庭传承、历史研究等方面的教育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本文通过朱永新与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教授艾伦·麦克法兰进行的对话,重申了日记在作为教育生活的记录方式、作为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作为促进师生成长的行动路径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教育价值,并解释了撰写日记的主要原因以及介绍了周记、月记、书信等日记的其他补充形式,最后结合新教育实验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理念提出了共同体写作的日记写作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 教育价值 社会人类学 共同体写作
下载PDF
景观人类学视角下的泮溪酒家保护更新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谦 肖磊 +1 位作者 王慧 孙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0,共7页
基于景观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指导泮溪酒家历史环境的保护更新,以空间生产和场所构建的理论结合人类学田野调查、结构化访谈及大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泮溪酒家及所处西关历史环境的“空间”“场所”景观及二者“多相”共生的情况。在此基... 基于景观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指导泮溪酒家历史环境的保护更新,以空间生产和场所构建的理论结合人类学田野调查、结构化访谈及大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泮溪酒家及所处西关历史环境的“空间”“场所”景观及二者“多相”共生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泮溪酒家保护更新的实践,以“空间”和“场所”视角扩大研究范围,串联象征符号,挖掘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实践与社会关系,生产与构建出具有地方特色且符合当地居民情感记忆的景观。最后以“多相律”理论探求内外景观的统一与融合共生,为中国城乡建设中的历史环境保护更新提供新视角与方法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人类学 空间与场所 多相律 泮溪酒家 历史环境保护更新
下载PDF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的对象、方法与结果运用——基于人类学视角的反思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南 杨光钦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8,共9页
评估虽然被视作促进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其高利害性使它可能产生诸多消极影响。基于人类学视角,对评估的关键要素进行反思,可以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为实现以评促建的目的我们需要做出评估改革。以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为例,从人类学的... 评估虽然被视作促进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其高利害性使它可能产生诸多消极影响。基于人类学视角,对评估的关键要素进行反思,可以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为实现以评促建的目的我们需要做出评估改革。以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为例,从人类学的整体视角来看,评估不应仅针对单个的幼儿园进行,真正的评估对象应是地方教育生态环境中的幼儿园。从人类学的差异视角来看,更好的评估方法应是各方共商评估方案,而不是以研制统一的评估标准为核心。从人类学的他者视角来看,更有价值的评估结果运用方式是听取和尊重幼儿园对其评估结果的解释,使评估结果成为帮助幼儿园深度认识自己的材料与工具,而不是基于评估结果给幼儿园定级或是要求幼儿园马上对照评估要点限期整改。在人类学视角的观照下,评估应首先对拥有管理权和奖惩权的评估主体提要求。评估主体建立并始终坚持关怀的基本原则,了解并满足评估对象的真实发展需要,促使评估对象实现有益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才是评估真正的价值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 保教质量 评估 教育评估 评估要素 人类学视角
下载PDF
费孝通学术思想中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从乡土中国到转型中国的一种文化转型人类学的新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旭东 海子奕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9,共10页
费孝通的学术生涯与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交相辉映。无论是“差序格局”“志在富民”“文化自觉”这些经典概念,抑或是学术生涯晚期对“心态”的关注,费孝通始终基于本乡本土的立场来思考中国作为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应当如何实现现代化。同... 费孝通的学术生涯与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交相辉映。无论是“差序格局”“志在富民”“文化自觉”这些经典概念,抑或是学术生涯晚期对“心态”的关注,费孝通始终基于本乡本土的立场来思考中国作为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应当如何实现现代化。同时,他也特别关心不同的现代化模式对中国人历史传统和家庭人伦的冲击。梳理费孝通不同学术阶段中内隐的中国式现代化追求,从他思考的层次、方向和力度中汲取营养,可以为当下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人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相关讨论提供新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转型人类学 文化自觉
下载PDF
人类学文化研究的基本路径——地方性知识的采集与利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建新 马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2,共10页
人类学的文化研究是以地方性知识的挖掘分析为主要任务。在文化研究发展过程中,研究者逐渐创建了一套采集与利用地方性知识的理论方法体系。这套理论方法能帮助研究者立足经验主义的治学原理,通过对特定人群社会生活实践的近距离参与,... 人类学的文化研究是以地方性知识的挖掘分析为主要任务。在文化研究发展过程中,研究者逐渐创建了一套采集与利用地方性知识的理论方法体系。这套理论方法能帮助研究者立足经验主义的治学原理,通过对特定人群社会生活实践的近距离参与,采集包含地方性知识的田野信息,再从田野信息到文本资料的加工转化过程中完成对地方性知识及其功用和意义的客观科学解释。这种地方性知识的采集与利用能帮助研究者有效进行文化研究所需要资料的挖掘、整理和分析,从而形成有助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创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文化研究 地方性知识 田野调查 理论范式
下载PDF
气候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尹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5,共11页
气候人类学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形成的一门人类学新兴学科,其学科渊源可以追溯到气候决定论和民族气候学等早期关于气候与人类社会的研究,这些研究试图找到因气候而产生的人类社会特点。人类学对“人为气候变化”的研究是当代气候人... 气候人类学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形成的一门人类学新兴学科,其学科渊源可以追溯到气候决定论和民族气候学等早期关于气候与人类社会的研究,这些研究试图找到因气候而产生的人类社会特点。人类学对“人为气候变化”的研究是当代气候人类学诞生的基础,气候人类学在反思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问题中萌芽,在人类学对全球气候变化现象的日益关注中正式形成,研究方向呈现出气候民族志与地方性知识两个发展趋势。气候人类学研究中较有影响的理论范式包括文化生态学、文化解释学和批判人类学,并形成了多尺度的民族志、多维度的整体观、跨文化的比较和跨学科的视角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气候人类学拓展并促进了人类学、特别是生态人类学的发展,同时学科所强调的不同价值观和知识体系,可以帮助人类以更公正和更有效的方式理解和应对全球气候危机。中国气候人类学的学科发展在与国际同步的同时,也关注与气候相关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和生态智慧,并结合当代中国提出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人类学 气候变化 地方性知识 气候民族志 生态人类学
下载PDF
善恶人类学:“暗黑人类学”与“关于善的人类学”何以共存
11
作者 张志培 冯莎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4,共9页
善与恶“势不两立”,“暗黑人类学”与“关于善的人类学”是否也是如此呢?人类学家雪莉·奥尔特纳(Sherry Ortner)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人类学发展,并提出“暗黑理论”,关注人类苦难的经验。而在另外一派理论脉络中,人类学家则再... 善与恶“势不两立”,“暗黑人类学”与“关于善的人类学”是否也是如此呢?人类学家雪莉·奥尔特纳(Sherry Ortner)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人类学发展,并提出“暗黑理论”,关注人类苦难的经验。而在另外一派理论脉络中,人类学家则再次讨论“良善”的问题,以“新道德人类学”为主力。表面上,两者好像是一种对立关系,并呈现出从“暗黑”向“良善”的单向转变,但对“暗黑人类学”与“关于善的人类学”的梳理讨论揭示出两者之间并非二元对立,而是构成一种多重且互相包含的关系,即“善恶人类学”。如果人类学家没能察觉到这种关系,有可能将研究对象“本质化”为“苦难”或“良善”的道德主体,只聚焦于主体在道德两难中的抉择,而忽视他们也在善与恶拉扯之间有意或无意的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黑人类学 暗黑理论 关于善的人类学 伦理/道德 善恶
下载PDF
人类学研究范式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中的运用及改进
12
作者 刘月倩 李姗泽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6期1-14,共14页
一门学科研究的发展离不开他学科的滋养,人类学综合性的思维方式、关于人与文化的命题以及田野研究与理论构建相结合的方式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提供了视角、理论及方法的启示。具体而言,提供了一种复杂性、整合性、关联性的思维方式以观... 一门学科研究的发展离不开他学科的滋养,人类学综合性的思维方式、关于人与文化的命题以及田野研究与理论构建相结合的方式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提供了视角、理论及方法的启示。具体而言,提供了一种复杂性、整合性、关联性的思维方式以观照儿童生命成长的完整图景,为学前教育看待幼儿所处文化背景与教育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建立中国学前教育话语体系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及具体的操作方式。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研究中自觉地运用人类学研究范式并得出了独特的研究结论,包括揭示了乡村幼儿教育的文化选择偏向,阐明了不同民族独特的文化对于幼儿成长的独特价值,呈现了儿童在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场域中成长的完整图景;然而,在研究对象、场域以及方法上运用不够充分,主要表现为集中关注少数民族儿童,关注制度化教育场域,多经验总结和描述。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类学研究范式与中国学前教育研究的结合,构建中国学前教育学科话语体系,应处理好经验与理论研究之间的关系,基于历史、立足时代探讨现代化中国学前教育发展走向,在“书斋”与“田野”之间的穿梭中积极凝练本土化理论,注重整合“制度化教育空间”与“非制度化教育空间”,关注儿童生存与发展的完整图景,探讨促进社会、幼儿园、家庭之间教育合力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研究范式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 教育人类学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的美国教育人类学:前沿演进与热点领域——基于《人类学与教育季刊》刊文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穆树航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文章以美国《人类学与教育季刊》2000-2023年所刊文章及其引用网络为分析对象,以CiteSpace知识图谱作为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对美国教育人类学界的关注话题和领域进行共引文献突现分析和关键词聚类分析。研究发现:1.美国教育人类学前沿话... 文章以美国《人类学与教育季刊》2000-2023年所刊文章及其引用网络为分析对象,以CiteSpace知识图谱作为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对美国教育人类学界的关注话题和领域进行共引文献突现分析和关键词聚类分析。研究发现:1.美国教育人类学前沿话题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2000-2009年主要是对经典理论的反思和对政策的关注,2009-2015年主要是对教育不平等的解释和对教与学过程的关注,2015-2023年主要是对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关注;2.美国教育人类学的热点领域涉及对教育文化过程与再生产之间关系的揭示,对种族、阶级、性别等特定群体教育困境的揭示,以及对主体身份、学习情境性和教学知识基金的关注;3.对主体身份、学习情境性和教学知识基金的关注,既是突现的前沿,也是高频的热点。这整体上反映了美国教育人类学的三个趋势:从关注宏观解释到关注微观揭示;从关注资料搜集到关注资料分析;从批判性解释到建设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与教育 可视化分析 微观民族志 语言人类学
下载PDF
历史人类学与艺术人类学的邂逅
14
作者 项阳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2期21-27,共7页
历史人类学将历史学与文化人类学两个学科互融,从历史学角度开拓了未涉领域,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弥补了学科视角局限,体现出上下相通的立体思维。艺术人类学将多种门类艺术整合,整体显现出对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的汲取,但艺术人类学的研究... 历史人类学将历史学与文化人类学两个学科互融,从历史学角度开拓了未涉领域,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弥补了学科视角局限,体现出上下相通的立体思维。艺术人类学将多种门类艺术整合,整体显现出对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的汲取,但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应关注历时与共时这对新论域,以弥补既有研究理念的缺失。以历史人类学“华南学派”学术实践为参照,可以认识到将历史人类学作为学科方法论运用于中国实践的特殊意义,以此把握立体的研究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人类学 艺术人类学 立体思维 方法论 华南学派 有效性
下载PDF
历史音乐人类学的基础(下)
15
作者 乔纳森·麦科勒姆 戴维·G.赫伯特 洛秦(译) 《音乐探索》 2024年第3期107-118,共12页
本文为麦科勒姆、赫伯特主编的《历史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的第一章。在该著中,作者系统地展示了史学新方法的各种方式以及新技术的相关应用,它对于音乐人类学家寻求富有意义且具有代表性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界限的音乐传统所开展的工... 本文为麦科勒姆、赫伯特主编的《历史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的第一章。在该著中,作者系统地展示了史学新方法的各种方式以及新技术的相关应用,它对于音乐人类学家寻求富有意义且具有代表性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界限的音乐传统所开展的工作产生了影响。本文以引论性章节开始,直接审核了各项定义、理论和方法论问题,接下介绍了该著内的各个章节,展示了这些方法和探索在全球范围中的音乐传统的创新性历史研究中的应用。这些对于亚美尼亚、伊朗、印度、日本、南部非洲、美国犹太人及美国南部小提琴传统的音乐历史皆具有深入研究,描述了全球音乐史研究的新理论方法和方法论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音乐人类学 音乐历史学、音乐人类学 麦科勒姆和赫伯特
下载PDF
历史音乐人类学的基础(上)
16
作者 乔纳森·麦科勒姆 戴维·G.赫伯特 洛秦(译) 《音乐探索》 202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本文为麦科勒姆、赫伯特主编的《历史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的第一章。在该著中,作者系统地展示了史学新方法的各种方式以及新技术的相关应用,它对于音乐人类学家寻求富有意义且具有代表性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界限的音乐传统所开展的工... 本文为麦科勒姆、赫伯特主编的《历史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的第一章。在该著中,作者系统地展示了史学新方法的各种方式以及新技术的相关应用,它对于音乐人类学家寻求富有意义且具有代表性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界限的音乐传统所开展的工作产生了影响。本文以引论性章节开始,直接审核了各项定义、理论和方法论问题,接下介绍了该著内的各个章节,展示了这些方法和探索在全球范围的音乐传统的创新性历史研究中的应用。这些对于亚美尼亚、伊朗、印度、日本、南部非洲、美国犹太人及美国南部小提琴传统的音乐历史皆具有深入研究,描述了全球音乐史研究的新理论方法和方法论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音乐人类学 音乐历史学、音乐人类学 麦科勒姆和赫伯特
下载PDF
心理学与人类学的再联结——布鲁纳文化心理学中的人类学经验
17
作者 李鹏程 罗媛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0,共8页
在促成心理学与人类学的再联结以及推动文化心理学的发展中,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杰罗姆·布鲁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初识人类学”“与人类学的密切接触”和“布鲁纳的人类学实践”三个方面,展现了布鲁纳及其文化心理学与人... 在促成心理学与人类学的再联结以及推动文化心理学的发展中,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杰罗姆·布鲁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初识人类学”“与人类学的密切接触”和“布鲁纳的人类学实践”三个方面,展现了布鲁纳及其文化心理学与人类学之间的密切关联。同时,对布鲁纳文化心理学进行了类型学分析,追溯了其“文化观”的人类学谱系,指出人类学中符号主义学派和文化相对主义学派对布鲁纳文化心理学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展现布鲁纳的学术经历及其文化心理学中被忽视的“人类学经验”,既有助于全面了解文化心理学的学术发展史,同时也能更好地反思创建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初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罗姆·布鲁纳 文化心理学 人类学经验 心理学史
下载PDF
“乡村医疗社会”的生成与显现——基于一个农村老人生病、治疗与护理的医学人类学观察与思考
18
作者 杜靖 杜若桑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4,共10页
乡村居家治疗与照护中的疾病不仅是科学的存在,也是宇宙论意义的存在以及在世的存在。就科学的存在而言,疾病是自然界的物质与病者的身体相遇而互构出来的一种界面,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在这个界面上实施干预。就宇宙论意义的存在而言,疾... 乡村居家治疗与照护中的疾病不仅是科学的存在,也是宇宙论意义的存在以及在世的存在。就科学的存在而言,疾病是自然界的物质与病者的身体相遇而互构出来的一种界面,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在这个界面上实施干预。就宇宙论意义的存在而言,疾病是宇宙神秘力量的显象,需要借助秘术和民俗医疗手段进行救治。就在世的存在而言,疾病创建了以病人为核心的医疗社会,该类医疗社会是各种医学知识观念显象、具身与交流的场域,即科学的存在和宇宙论的存在在其中存在。然而,按照西方医学科学模式开展救治和护理的城镇医院则把上述诸多内容屏蔽在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居家医疗照护 乡村医疗社会 医疗人类学 在世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如何参与乡村媒介行动:“土味”短视频传播的人类学考察
19
作者 李菲 李士艳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2期151-167,共17页
人类学有关地方性知识的论说,以“情境”“特定”“专属”等特征与前现代/传统社会的特定时空、地方和人群相联系。在传媒技术、话语生态快速迭代的当前社会语境下,众多“土味”短视频凭借低门槛、高弥散的媒介技术属性全面介入日常生活... 人类学有关地方性知识的论说,以“情境”“特定”“专属”等特征与前现代/传统社会的特定时空、地方和人群相联系。在传媒技术、话语生态快速迭代的当前社会语境下,众多“土味”短视频凭借低门槛、高弥散的媒介技术属性全面介入日常生活,也在中国城乡关系的重构过程中拓展了地方性知识嵌入媒介社会行动的新讨论空间。本研究凸显媒介空间地方性知识的实践面向,基于一个西北乡村媒介生活图景的民族志深描,从符号人类学视域出发考察乡村日常生活的符号化与媒介化的具身实践,观照“刷”短视频这一微观身体操演中隐含的知识平权、信息扁平和基层主体身份意识的建构和表达,从而在媒介符号“可见性”“可供性”与“可刷性”的复杂关联中看到,地方性知识不仅作为一种知识要素嵌入了“土味”乡村的媒介符号图景,也作为重要的行动路径折射出乡村民众从“地方”这一特定历史位置参与当下媒介世界的复杂经验和主体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媒介行动 “土味” 符号人类学 乡村
下载PDF
论旅行人类学
20
作者 田俊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30,共13页
本文旨在消除学界对旅行的消费主义误读,从人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旅行的本体意义。作为一种地理的空间位移行为,旅行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从远古时代非洲智人的群体迁徙一直延续到当代的跨国流动。人类学意义上的旅行,不仅涵盖族群... 本文旨在消除学界对旅行的消费主义误读,从人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旅行的本体意义。作为一种地理的空间位移行为,旅行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从远古时代非洲智人的群体迁徙一直延续到当代的跨国流动。人类学意义上的旅行,不仅涵盖族群迁徙、地理探险、军事远征、商贾贸易、外事交往等各种空间位移行为,而且指涉人类在从事这些行为时的各种思想交锋和碰撞,由此体现出人类的现代性进程。因此,古典人类学认为,人类的核心进程就是旅行,对旅行的忘却就是人类自身的失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旅行 旅行人类学 现代性进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