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体与仁民爱物:西方通体性理论的缺陷及其补充之道
1
作者 南宫梅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80,共12页
“通体性”是一种融合了新物质主义和物质女性主义相关理论成果的后人类主义理论。它认为,所有生命本质上都是物质的具身,同属包括人类在内的“超人类”整体,并发生持续不断的、物质性的、动态的及内在交互式的相互融通和塑造。“通体... “通体性”是一种融合了新物质主义和物质女性主义相关理论成果的后人类主义理论。它认为,所有生命本质上都是物质的具身,同属包括人类在内的“超人类”整体,并发生持续不断的、物质性的、动态的及内在交互式的相互融通和塑造。“通体性”是西方学者在反对身心二元对立道路上的又一个理论成果,但是其理论缺陷也显而易见:首先,从物质性具身的“通”过渡到人类个体的道德和责任,这其中的逻辑转换比较生硬;其次,淡化了因为人类社会内部政治经济的不公平所带来的环境非正义等问题。我国儒家传统的“仁民爱物”哲学思想可为消解上述缺陷提供参照。它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从“亲亲”到“仁民”到“爱物”,推己及人,将“仁”延展到世间万物,其伦理逻辑更清晰,有助于弥补西方通体性理论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体性 物质性 内在交互 伦理 仁民爱物
下载PDF
“仁民爱物”与孟子的生态智慧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海文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第5期48-54,共7页
孟子经由成语敞开的生态智慧,涉及多方面的主题:从物自身的分析看,每一种生物的存在都带有天定的使命,必须尊重并保护世界的差异性;从审视人对物的僭越看,不要把太多的人为强加给大自然,自作聪明只会更加伤害自然界;从倡导人对物的呵护... 孟子经由成语敞开的生态智慧,涉及多方面的主题:从物自身的分析看,每一种生物的存在都带有天定的使命,必须尊重并保护世界的差异性;从审视人对物的僭越看,不要把太多的人为强加给大自然,自作聪明只会更加伤害自然界;从倡导人对物的呵护看,禽兽同样需要人的"不忍",应当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行其所无事"是生态治理的最高智慧。我们不必把孟子抬高为生态学家,但其生态智慧以"仁民爱物"为点睛之笔,朗现了生态关怀的伦理共识,对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极富思想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成语 仁民爱物 生态智慧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儒家“仁民爱物”的生态伦理意蕴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圆圆 张彭松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对于西方现代性价值观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及其解决路径,生态伦理无法从西方文化内部突破传统观念的禁忌,而开始借助于"东方转向",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中寻找精神资源。与道家的"无为"、佛家的"无我"主题不同... 对于西方现代性价值观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及其解决路径,生态伦理无法从西方文化内部突破传统观念的禁忌,而开始借助于"东方转向",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中寻找精神资源。与道家的"无为"、佛家的"无我"主题不同,儒家的"仁民爱物"由血缘亲疏的人际伦理关系扩大到整个自然界,在人与天地万物共生同存的"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走向"制天命而用之"与"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相辅相成的生态伦理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儒家 仁民爱物 天人合一 生态伦理
下载PDF
论儒家的“仁民爱物”思想及其生态哲学意蕴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维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3期4-5,共2页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突破了自然系统的界限,在物质文明极大发展的同时,造成了环境系统的极度恶化,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引起人们普遍的焦虑和不安。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处理好与自然系统、生态系统的关系,解决诸者之间的...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突破了自然系统的界限,在物质文明极大发展的同时,造成了环境系统的极度恶化,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引起人们普遍的焦虑和不安。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处理好与自然系统、生态系统的关系,解决诸者之间的矛盾。关注、关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问题,早在2500年前的儒家即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生态伦理的思想和观念,它的“仁民爱物”思想具有丰富的生态哲学意蕴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仁民爱物 生态哲学
下载PDF
从“君子远庖厨”看“仁民爱物” 被引量:1
5
作者 董晓红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9期25-25,45,共2页
分析"君子远庖厨"的命题意义,结合儒家易学的"天人合一","天人同诚"观,阐述孟子"仁民而爱物"的思想。指出孟子的性善论启示在于有仁爱之心的民众才会去爱护万物,人类取之于自然须有造福于民的... 分析"君子远庖厨"的命题意义,结合儒家易学的"天人合一","天人同诚"观,阐述孟子"仁民而爱物"的思想。指出孟子的性善论启示在于有仁爱之心的民众才会去爱护万物,人类取之于自然须有造福于民的生态责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君子远庖厨 人禽之辩 仁民爱物 生态伦理
下载PDF
仁民爱物的生活观对绿色设计的启示
6
作者 夏丽雯 李辉熠 +1 位作者 张立里 罗练 《设计艺术研究》 2011年第2期26-29,共4页
世界工业化进程使生态问题空前地突显出来,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在此背景下绿色设计被提出。然而,当今人们对绿色设计的理解过于狭隘,设计的目标被局限于对实体利益和物质利益的重视。其实,在一个不断城市化的世界... 世界工业化进程使生态问题空前地突显出来,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在此背景下绿色设计被提出。然而,当今人们对绿色设计的理解过于狭隘,设计的目标被局限于对实体利益和物质利益的重视。其实,在一个不断城市化的世界里,令人满意和更为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取决于人与自然的紧密接触,这种积极接触所带来的体验与感受,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反思人类的文化和生活观,可以对绿色设计进行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设计 仁民爱物 情感态度 生命体验
下载PDF
杜甫漂泊西南时期“仁民爱物”诗探析
7
作者 祁福雪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62-63,共2页
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今存一千四百余首。仅漂泊西南十一年间所创作的诗篇即占其作品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表现了诗人为人民呼号奔走,关心下层民众生活,向上层统治者勇敢进谏,希求整顿乱世,拯民兴国的耿耿衷心和拳拳爱民之意。本... 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今存一千四百余首。仅漂泊西南十一年间所创作的诗篇即占其作品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表现了诗人为人民呼号奔走,关心下层民众生活,向上层统治者勇敢进谏,希求整顿乱世,拯民兴国的耿耿衷心和拳拳爱民之意。本文从相关诗歌作品出发,分析阐发其作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漂泊西南 仁民爱物
下载PDF
杜甫诗歌鱼意象的仁民爱物思想解析
8
作者 周克勤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57-59,共3页
杜甫诗歌多达百余首涉及鱼意象,其中约二十首诗的鱼意象体现了儒家仁民爱物思想:施行仁政,反对渔夺,不使民众成为困网之鱼,避免战乱,不使百姓、士兵成为俎上之鱼;不滥捕鱼类,取之有节;推恩及鱼,与鱼为友。分析此类鱼意象有助于全面了解... 杜甫诗歌多达百余首涉及鱼意象,其中约二十首诗的鱼意象体现了儒家仁民爱物思想:施行仁政,反对渔夺,不使民众成为困网之鱼,避免战乱,不使百姓、士兵成为俎上之鱼;不滥捕鱼类,取之有节;推恩及鱼,与鱼为友。分析此类鱼意象有助于全面了解杜甫思想,深刻理解杜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歌 鱼意象 仁民爱物
下载PDF
论杜甫仁民爱物的思想──兼论社会主义文学如何对待古代遗产
9
作者 何国瑞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6年第3期71-77,共7页
论杜甫仁民爱物的思想──兼论社会主义文学如何对待古代遗产何国瑞社会活动的主体能给历史以影响者很少。杜甫能成为世界文化名人,对人类产生着永恒性的“杜甫效应”,是由于其时代、家世、经历、个性形成了交汇的最佳结构,但起决定... 论杜甫仁民爱物的思想──兼论社会主义文学如何对待古代遗产何国瑞社会活动的主体能给历史以影响者很少。杜甫能成为世界文化名人,对人类产生着永恒性的“杜甫效应”,是由于其时代、家世、经历、个性形成了交汇的最佳结构,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其执着儒家理想的主体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社会主义文学 仁民爱物 如何对待 社会主义文艺 社会责任感 创作思想 主体精神 列夫·托尔斯泰 西方现代派
下载PDF
孟子的“仁民爱物”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0
作者 刘源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11期237-237,共1页
人类同环境、资源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要仁爱百姓,珍惜万物,合理利用资源,增强忧患意识。以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重温孟子仁民爱物的主张,对正确处理经济发... 人类同环境、资源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要仁爱百姓,珍惜万物,合理利用资源,增强忧患意识。以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重温孟子仁民爱物的主张,对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关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仁民爱物 经济 发展
下载PDF
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生态智慧(一)
11
作者 王杰 《月读》 2021年第8期53-63,共11页
"仁民爱物"这句话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简称,这个蕴含深厚生态伦理意韵的命题,是由战国中期思想家孟子提出来的。它的意思是,由亲爱亲人推及仁爱百姓,由仁爱百姓推及爱惜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人类应该把天生... "仁民爱物"这句话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简称,这个蕴含深厚生态伦理意韵的命题,是由战国中期思想家孟子提出来的。它的意思是,由亲爱亲人推及仁爱百姓,由仁爱百姓推及爱惜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人类应该把天生之万物看成"物""我"一体,将仁爱之精神和情感贯注于天地万物,给予它们尊重与关怀。"民胞物与"是"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简称,是北宋思想家张载在《西铭》中提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胞物与 仁民爱物 天地万物 《西铭》 物吾与也 生态伦理 生态智慧 张载
原文传递
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生态智慧(五)
12
作者 王杰 《月读》 2021年第12期45-59,共15页
一、建筑物中对大自然的应和中国人对待自然始终抱着一种谦和、尊重、敬畏的态度。正如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所说:"对中国人来说,自然界并不是某种应该永远被意志和暴力所征服的具有敌意和邪恶的东西,而更像是一切生命体中最伟大的... 一、建筑物中对大自然的应和中国人对待自然始终抱着一种谦和、尊重、敬畏的态度。正如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所说:"对中国人来说,自然界并不是某种应该永远被意志和暴力所征服的具有敌意和邪恶的东西,而更像是一切生命体中最伟大的物体。"中国人选择居所的哲学理念是顺天应人,寄情山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情山水 仁民爱物 顺天应人 民胞物与 生态智慧 哲学理念 李约瑟 生命体
原文传递
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生态智慧(六)
13
作者 王杰 《月读》 2022年第1期47-53,共7页
中国古代先民很早就有了环境保护的意识,认为要想利用自然资源,就必须加以合理保护,反对过度开发和浪费,尤其是不能肆意破坏。而且为了唤起人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历代文人骚客还创作了大量歌咏自然之美的优秀诗篇。那么,在中国哲学的生态... 中国古代先民很早就有了环境保护的意识,认为要想利用自然资源,就必须加以合理保护,反对过度开发和浪费,尤其是不能肆意破坏。而且为了唤起人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历代文人骚客还创作了大量歌咏自然之美的优秀诗篇。那么,在中国哲学的生态智慧中,是如何强调保护自然环境的呢?有没有具体的保护措施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智慧 仁民爱物 民胞物与 自然之美 环境保护 文人骚客 过度开发 古代先民
原文传递
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生态智慧(七)
14
作者 王杰 《月读》 2022年第2期37-44,共8页
上一期我们讲到的环保思想,都是古代先民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总结出来的,既来自生产生活实践,也不断经受生产生活实践的检验,因此比较接近或符合自然规律。古人又试图把他们所认识到的自然规律上升为法令原则,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上一期我们讲到的环保思想,都是古代先民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总结出来的,既来自生产生活实践,也不断经受生产生活实践的检验,因此比较接近或符合自然规律。古人又试图把他们所认识到的自然规律上升为法令原则,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更好地造福社会。中国人很早就把法律视作天下之公器,万世之仪表,既有极大的普遍性,又有极大的稳定性。古人在这方面做得十分成功,尤其是在环境立法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民爱物 环保思想 民胞物与 自然规律 生态智慧 环境立法 自然环境 规范和约束
原文传递
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生态智慧(三)——仁者智者的山水之乐
15
作者 王杰 《月读》 2021年第10期51-58,共8页
中国的先民一直都在思考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儒家主张的"仁民爱物"与"民胞物与"指引着人们遵从本心,将仁爱贯注于天地万物之中;道家主张的无为洒脱与飘逸豁达,使人与自然的感情相互交融。可见,在中国文化中,不论儒... 中国的先民一直都在思考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儒家主张的"仁民爱物"与"民胞物与"指引着人们遵从本心,将仁爱贯注于天地万物之中;道家主张的无为洒脱与飘逸豁达,使人与自然的感情相互交融。可见,在中国文化中,不论儒家、道家,还是哲学、文学和艺术,都提倡融入自然,崇尚自然,热爱山水;都把天地自然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民爱物 民胞物与 天地万物 生态智慧 人与自然 融入自然 崇尚自然
原文传递
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生态智慧(四)——古人对自然万物的崇拜
16
作者 王杰 《月读》 2021年第11期49-56,共8页
上一期我们讲了仁者智者的山水之乐,本期谈谈中国哲学生态智慧中古人对自然万物的崇拜。所谓自然崇拜,是指人们迷信某种自然物同人类自身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因而用来作为本氏族或部落的徽号或标志。在儒家看来,万物皆有生命。人们崇拜... 上一期我们讲了仁者智者的山水之乐,本期谈谈中国哲学生态智慧中古人对自然万物的崇拜。所谓自然崇拜,是指人们迷信某种自然物同人类自身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因而用来作为本氏族或部落的徽号或标志。在儒家看来,万物皆有生命。人们崇拜的自然物无所不包,有天地日月、风雨雷电,还有山川河流、火石草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民爱物 生态智慧 民胞物与 自然物 自然崇拜 风雨雷电 山川河流 血缘关系
原文传递
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生态智慧(八)
17
作者 王杰 《月读》 2022年第3期34-42,共9页
古人十分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中国古代环境法规的具体保护对象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上一期我们讲了古人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本期将从生态资源、城市建设、矿产资源三方面入手,谈谈古人的环保理念。一、通过立法对生态... 古人十分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中国古代环境法规的具体保护对象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上一期我们讲了古人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本期将从生态资源、城市建设、矿产资源三方面入手,谈谈古人的环保理念。一、通过立法对生态资源进行保护中国哲学不但主张人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而且还把它上升到制度化管理的高度。这是因为土地、水源、花草树木、鱼鳖鸟兽等,与人类一样,都需要保养发育繁衍,需要休养生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化管理 花草树木 矿产资源 仁民爱物 民胞物与 生态智慧 环保理念 自然生态环境
原文传递
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生态智慧(二)
18
作者 王杰 《月读》 2021年第9期57-64,共8页
上一期讲的是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下面我们来看看道家、道教、法家关于生态的论述。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也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家所向往的"至德之世"、理想社会是什么呢?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上一期讲的是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下面我们来看看道家、道教、法家关于生态的论述。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也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家所向往的"至德之世"、理想社会是什么呢?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为人生的基本归宿,反对人类用强制暴力的方式对大自然进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德之世 仁民爱物 民胞物与 生态智慧 生态伦理思想 道法自然 自然规律 崇尚自然
原文传递
仁民爱物,不杀生
19
作者 陆镜生 《慈善》 2019年第1期46-49,共4页
'仁民爱物'这句话引自《孟子·尽心上》。孟子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它的意思是: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却不仁爱它;对于百姓,仁爱却不亲爱;亲爱亲人,进而仁爱百姓... '仁民爱物'这句话引自《孟子·尽心上》。孟子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它的意思是: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却不仁爱它;对于百姓,仁爱却不亲爱;亲爱亲人,进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进而爱惜万物。儒家一代一代的大学者都始终强调人与万物的和谐关系。宋明的理学家对天地极为尊崇,认为'天地万物与吾一体之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万物 工业化养殖 仁民爱物 《华严经》 人类中心主义 宇宙观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基本价值旨趣和特质探论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泽应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7-122,共6页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凝聚着中华民族对伦理道德的深刻认识和现实感受,反映着中华民族立身处世和律己待人的哲学智慧和精神风范,是中华民族关于做人和怎样做人以及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有价值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和行为实践的总和,...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凝聚着中华民族对伦理道德的深刻认识和现实感受,反映着中华民族立身处世和律己待人的哲学智慧和精神风范,是中华民族关于做人和怎样做人以及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有价值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和行为实践的总和,具有多元一体与和而不同的发展格局,家国同构与忠孝一体的价值追求,修身立德与成人成圣的人生目标,天下为公与仁民爱物的伦理情怀,广大精微与中庸之道的实践智慧,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精神品质等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 家国同构 天下为公 仁民爱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