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本超图构建的中文仇恨言论检测模型
1
作者 张顺香 王琰慧 +2 位作者 李冠憬 周渝皓 李嘉伟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77-88,共12页
目的仇恨言论检测可以判定文本是否具有仇恨倾向,有助于筛除网络上的不当言论,维护网络环境的安全与秩序。为有效解决现有的仇恨言论检测方法依赖单一特征的图结构,难以捕捉文中由于对目标对象的隐性提及以及修辞手法的使用所带来的复... 目的仇恨言论检测可以判定文本是否具有仇恨倾向,有助于筛除网络上的不当言论,维护网络环境的安全与秩序。为有效解决现有的仇恨言论检测方法依赖单一特征的图结构,难以捕捉文中由于对目标对象的隐性提及以及修辞手法的使用所带来的复杂语义,从而导致仇恨言论检测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文本超图构建的中文仇恨言论检测模型,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语序和语法信息,及利用大语言模型针对目标对象所获取的语义扩展信息来构建文本超图,从而提升仇恨言论检测的效果。首先,构建提示模板引导大语言模型识别文本中的目标对象,并对其进行知识补充作为文本的语义扩展信息;然后,构建文本超图,以挖掘文本中隐含的语义结构和关联关系,并通过超图注意力机制聚合超图信息得到全局特征;同时,利用roberta-wwm-ext对原始文本进行动态特征提取,得到文本特征;最后利用交叉注意力机制实现文本特征与全局特征的融合,并通过sigmoid计算仇恨倾向检测仇恨言论。结果在COLDataset数据集上进行实验,该方法在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检测的精确率和F1值。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提升中文仇恨言论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恨言论检测 文本超图 大语言模型 roberta-wwm-ext
下载PDF
规制仇恨言论的国际法规则与实践
2
作者 孙世彦 姜居正 《人权研究》 2024年第2期1-26,共26页
许多国家都存在仇恨言论这一丑恶现象。尽管对于仇恨言论的概念并不存在普遍接受的定义,但国际社会一直高度重视对仇恨言论的规制,提供了若干规则,形成了相应实践。规制仇恨言论的国际法依据可分为四类,即限制表达自由的规则、禁止滥用... 许多国家都存在仇恨言论这一丑恶现象。尽管对于仇恨言论的概念并不存在普遍接受的定义,但国际社会一直高度重视对仇恨言论的规制,提供了若干规则,形成了相应实践。规制仇恨言论的国际法依据可分为四类,即限制表达自由的规则、禁止滥用权利的规则、禁止仇恨言论的规则和规定仇恨言论为国际罪行的规则。普遍性和区域性人权机构以及国际刑事司法机构适用这些规则,在规制仇恨言论方面形成了丰富的案例,且规则适用的重点均落脚于如何平衡对表达自由的保障和对仇恨言论的规制。规制仇恨言论的国内法律规则和实践与国际法律规则和实践相互影响,研究国际相关法律规则和实践对于理解各国相关法律规则和实践、形成规制仇恨言论的国际共识和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恨言论 表达自由 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消除种族歧视公约 欧洲人权公约
下载PDF
基于谐音干扰词替换的中文仇恨言论检测方法
3
作者 王琰慧 王小龙 +2 位作者 张顺香 周渝皓 汪才钦 《应用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72-81,共10页
社交网络中的仇恨言论常含有形式多变的谐音干扰词,使得现有方法难以适应此现象,不能满足即时检测的要求。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谐音干扰词替换的中文仇恨言论检测方法,提取原义词替换谐音干扰词,解决原有方法处理相对滞后问题。首先... 社交网络中的仇恨言论常含有形式多变的谐音干扰词,使得现有方法难以适应此现象,不能满足即时检测的要求。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谐音干扰词替换的中文仇恨言论检测方法,提取原义词替换谐音干扰词,解决原有方法处理相对滞后问题。首先,对文本预处理,通过N-gram提取干扰词候选项,并利用点间互信息和邻接熵进行过滤;然后,计算拼音相似度筛选出谐音干扰词及其对应的候选原义词,通过语法结构和上下文语义相似确定原义词并对相应谐音干扰词进行替换,将替换后的文本作为分类层输入;最后,使用RoBERTa-wmm-ext得到语义特征,并通过Softmax计算仇恨情感倾向以实现检测任务。在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有效地提升中文仇恨言论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恨言论检测 谐音干扰词 拼音相似 语法结构 上下文语义 RoBERTa-wmm-ext CNN N-GRAM
下载PDF
基于多教师知识蒸馏的多语种仇恨言论识别
4
作者 周子凡 李志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31-38,共8页
网络社交媒体仇恨言论识别,是开源情报领域一项重要工作,针对多语种文本模型识别性能不佳、预训练模型依赖大量计算资源的问题,提出一种多教师知识蒸馏方案。首先利用多个大语言模型获取概率分布矩阵,然后依据综合后的通用相关性权重与... 网络社交媒体仇恨言论识别,是开源情报领域一项重要工作,针对多语种文本模型识别性能不佳、预训练模型依赖大量计算资源的问题,提出一种多教师知识蒸馏方案。首先利用多个大语言模型获取概率分布矩阵,然后依据综合后的通用相关性权重与语种优势权重生成综合软标签以指导学生模型训练。实验结果表明,经此知识蒸馏的学生模型,能够在保留各教师模型语种优势的同时大幅缩短计算时间,节约计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恨言论识别 多语种文本 知识蒸馏 大语言模型
下载PDF
社会抗争理论视角下仇恨犯罪的类型化省思
5
作者 施鑫 《警学研究》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我国正处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但现阶段报复社会等仇恨犯罪现象增加了社会风险的防控难度。而我国仇恨犯罪理论研究疏于从多学科视角和社会治理层面剖析犯罪的生成机制,无... 我国正处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但现阶段报复社会等仇恨犯罪现象增加了社会风险的防控难度。而我国仇恨犯罪理论研究疏于从多学科视角和社会治理层面剖析犯罪的生成机制,无法适应仇恨犯罪社会治理的新形势。依托社会抗争理论对仇恨犯罪现象的本体研究,能揭示社会抗争行动与仇恨犯罪生成的内在逻辑,可进一步将仇恨犯罪类型化为基于偏见歧视和个人恩怨形成的“非社会抗争型仇恨犯罪”与基于生活挫折和暴力维权衍生的“社会抗争型仇恨犯罪”。这种犯罪类型化研究,勾勒了仇恨犯罪的深层社会原因,拓展仇恨犯罪的基本理论,可以为仇恨犯罪的精细治理提供新路径,使打击犯罪与化解社会风险相互统筹,对推进新时代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抗争 仇恨犯罪 犯罪类型学 社会建设
下载PDF
论反仇恨言论视阈下网络暴力的法律治理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文华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3年第5期63-75,共13页
对网络暴力进行法律治理,是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和网络法治工作的题中之义,而仇恨言论是网络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反仇恨言论是溯源开展全面和深入的网络暴力法律治理的重要手段。我国一向重视网络暴力的法律治理且已取得一定成... 对网络暴力进行法律治理,是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和网络法治工作的题中之义,而仇恨言论是网络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反仇恨言论是溯源开展全面和深入的网络暴力法律治理的重要手段。我国一向重视网络暴力的法律治理且已取得一定成绩,然而,由于缺乏反仇恨言论视阈的法律治理意识,反网络暴力相关立法的体系性不强,很多网民“网络戾气”非常严重却不自知。加之我国并无反仇恨言论方面的立法,在涉仇恨言论网络暴力案件的处理上存在着取证难、网络平台应对难、受害者维权难等问题。未来有必要加强反仇恨言论视阈下的网络暴力法律治理,具体可采取“三步走”立法策略,在尚无相关立法时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能动履职,充分、准确适用现行法律法规,特别是“两高一部”《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的规定,网络平台则可构建“政府—平台”双层监管格局。同时,在治理过程中应当注意依法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通过社会共治推动形成清朗的网络空间,促进网络空间法律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仇恨言论 仇恨犯罪 网络空间法律治理
下载PDF
仇恨犯罪成因的犯罪学解析与动态模型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嫣然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41-51,共11页
“仇恨犯罪”已经在当下犯罪学和司法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并逐渐引起社会大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理论界的研究和讨论也逐步趋多。仇恨犯罪概念的庞杂体系可以被逐一厘清却很难被概括定义,但仍可从犯罪人心理与受害人性质两方面来架构仇... “仇恨犯罪”已经在当下犯罪学和司法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并逐渐引起社会大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理论界的研究和讨论也逐步趋多。仇恨犯罪概念的庞杂体系可以被逐一厘清却很难被概括定义,但仍可从犯罪人心理与受害人性质两方面来架构仇恨犯罪概念框架。由此衍生出的以情绪认知为核心的仇恨犯罪行为模型更可以为仇恨犯罪反应机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恨犯罪 仇恨情感 仇恨成因 行为模型
下载PDF
从压力控制到社会支持:仇恨犯罪的治理转型 被引量:4
8
作者 高玥 单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2-294,共3页
在当前仇恨犯罪频发、犯罪风险高涨及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往源自"压力维稳"的"压力控制"政策愈发不适应犯罪治理的新形势。借助底层视角分析仇恨犯罪,底层抗拒构成了仇恨犯罪频发的深层社会原因;化解底层... 在当前仇恨犯罪频发、犯罪风险高涨及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往源自"压力维稳"的"压力控制"政策愈发不适应犯罪治理的新形势。借助底层视角分析仇恨犯罪,底层抗拒构成了仇恨犯罪频发的深层社会原因;化解底层抗拒的社会支持政策应获得高度重视,从压力控制到社会支持构成了仇恨犯罪治理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恨犯罪 压力控制 底层抗拒 社会支持
下载PDF
网络仇恨言论规制与表达自由的边界 被引量:8
9
作者 何志鹏 姜晨曦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18年第3期20-31,共12页
表达自由作为基本人权之一受到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保护,为了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仇恨言论必须受到法律的有效限制。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可以为仇恨言论的传播提供便捷的途径,由此引发的仇恨犯罪、种族歧视等各方面的问题日益显现,各国法... 表达自由作为基本人权之一受到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保护,为了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仇恨言论必须受到法律的有效限制。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可以为仇恨言论的传播提供便捷的途径,由此引发的仇恨犯罪、种族歧视等各方面的问题日益显现,各国法律的不同和国际条约体制的缺失亦增加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网络空间仇恨言论的规制,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仇恨言论的应有限制,是对人权、法治的合理保护,对国家、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推动国际规则、国内法在人权保护与网络安全领域的制定及实施,才能更为高效合理地界定表达自由保护与仇恨言论规制之间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自由 仇恨言论 网络安全 规制 人权保护
下载PDF
群体性暴力事件与仇恨犯罪: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回应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文华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100-106,共7页
群体性暴力事件的本质特征是"仇恨犯罪",即由于行为人自身、行为人家庭或者社会等因素导致的对他人、国家机关、特定群体或社会的仇恨而引发的犯罪。我国刑法、刑事政策皆应作出及时的反应。当前,我国应当努力实现"三公&... 群体性暴力事件的本质特征是"仇恨犯罪",即由于行为人自身、行为人家庭或者社会等因素导致的对他人、国家机关、特定群体或社会的仇恨而引发的犯罪。我国刑法、刑事政策皆应作出及时的反应。当前,我国应当努力实现"三公"的各项制度,减少"三仇"等仇恨心理,这也是抗制群体性暴力事件的最好的刑事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暴力事件 仇恨犯罪 刑法 刑事政策
下载PDF
符号互动理论视野下的仇恨犯罪原因探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旭 王晓滨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24-130,共7页
与西方国家略有不同,我国的仇恨犯罪并非由宗教差异及宗族歧视等极端的社会矛盾引发,而是源于普通的社会矛盾。在仇恨犯罪发生之前,行为人往往处于冲突当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行为人将冲突理解为偏见、歧视、侮辱、嫉妒等... 与西方国家略有不同,我国的仇恨犯罪并非由宗教差异及宗族歧视等极端的社会矛盾引发,而是源于普通的社会矛盾。在仇恨犯罪发生之前,行为人往往处于冲突当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行为人将冲突理解为偏见、歧视、侮辱、嫉妒等。受这种心理状态的影响,行为人产生仇恨情绪,再加上我国传统复仇文化的刺激以及正当复仇途径受阻,最终导致了仇恨犯罪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行为人与被害人的不良互动是触发仇恨犯罪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恨犯罪 犯罪原因 符号互动理论
下载PDF
仇恨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的比较研究——在中国语境下的考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兰迪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6-142,共7页
虽然仇恨犯罪概念源自美国,但仇恨犯罪现象具有普遍性。仇恨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的区别表现在成立要件的四个方面上。当有组织的暴力犯罪兼具偏见动机与政治目的时,可能产生仇恨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的竞合现象。这是因为二者具有相互影响... 虽然仇恨犯罪概念源自美国,但仇恨犯罪现象具有普遍性。仇恨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的区别表现在成立要件的四个方面上。当有组织的暴力犯罪兼具偏见动机与政治目的时,可能产生仇恨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的竞合现象。这是因为二者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唆、煽动性仇恨犯罪具有引发恐怖主义犯罪的危险;恐怖主义犯罪会激化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进而可能引发新的仇恨犯罪。恐怖主义犯罪是我国现阶段惩防犯罪的重点,因恐怖袭击诱发的族群间紧张关系应该得到妥善处理。为了遏制恐怖主义犯罪,必须祛除偏见、歧视的极端主义;为了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需要化解恐怖袭击后族群间的误解与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恨犯罪 恐怖主义犯罪 区别 联系
下载PDF
我国仇恨犯罪的特点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德法 唐子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65,共4页
仇恨犯罪自古就有,其真正引起我国法学界关注始于2009年美国出台《联邦地方执行仇恨犯罪预防法》。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仇恨犯罪,在内涵和外延上要广于英美国家的偏见犯罪或敌意犯罪,包括所有在仇视、怨恨心理支配下对特定对象或社会实施... 仇恨犯罪自古就有,其真正引起我国法学界关注始于2009年美国出台《联邦地方执行仇恨犯罪预防法》。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仇恨犯罪,在内涵和外延上要广于英美国家的偏见犯罪或敌意犯罪,包括所有在仇视、怨恨心理支配下对特定对象或社会实施的犯罪。仇恨犯罪在犯罪动机上有别于其他犯罪,具有犯罪心理的不平衡性、诱因的复杂性、指向的特定性、涉及罪名的多样性和危害的严重性等特点。仇恨犯罪的治理,除了编织严密的刑事法网外,还应在深入探究仇恨犯罪的诱因和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化解、减少社会矛盾的途径、方法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恨犯罪 基本特点 防治对策
下载PDF
超越仇恨、大悲悯与拷问灵魂——莫言文学思想研究之一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志忠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34,共21页
莫言的创作与时俱进,超越仇恨、大悲悯、拷问灵魂,构成他自《丰乳肥臀》以来面对现实进行思考和回应的重要命题。以莫言的创作历程和具体文本为考察对象,阐释其中蕴含的以"仇必和而解"的姿态超克"斗争哲学"、化解... 莫言的创作与时俱进,超越仇恨、大悲悯、拷问灵魂,构成他自《丰乳肥臀》以来面对现实进行思考和回应的重要命题。以莫言的创作历程和具体文本为考察对象,阐释其中蕴含的以"仇必和而解"的姿态超克"斗争哲学"、化解历史重重淤积的情仇恩怨的积极取向,跳出狭窄视野与精神局限而追求至高的大悲悯境界,冷峻地进行自我灵魂的拷问,由此梳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悲悯情怀与灵魂拷问的文学思潮,可以勾勒莫言与鲁迅的精神联系,从而揭示莫言相关命题的思想传承及其在现实语境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丰乳肥臀》 超越仇恨 “仇必和而解” 拷问灵魂 文学思潮
下载PDF
自媒体语境下网络民族仇恨言论法律规制问题探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宋海彬 郑志泽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3,共8页
民族仇恨言论具有破坏民族团结,阻碍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破坏社会秩序和推动极端民族主义、恐怖主义的负面作用。个体意见网络表达、信息定制、自媒体伦理缺失和后现代网络文化构成自媒体条件下网络民族仇恨言论肆虐的背景。仇恨言论冲击... 民族仇恨言论具有破坏民族团结,阻碍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破坏社会秩序和推动极端民族主义、恐怖主义的负面作用。个体意见网络表达、信息定制、自媒体伦理缺失和后现代网络文化构成自媒体条件下网络民族仇恨言论肆虐的背景。仇恨言论冲击了传统表达自由的理论预设和保护价值,表达自由的积极权利面向和作为集体权利的公共利益,呼唤对网络民族仇恨言论的规制。针对我国治理网络民族仇恨言论的现状,应当从法律制度建设、公民品质培育和努力消除民族发展上的不均衡状态入手,逐步加以根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仇恨 仇恨言论 民族问题 公民品质 均衡发展
下载PDF
佛教与基督宗教普爱观之比较——析普世爱人与宗教仇恨的悖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清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2-89,共8页
虽然各大宗教都十分强调普世爱人的意义,但宗教仇恨在现实生活中却时常发生。对佛教与基督宗教普爱观的比较表明:导致这种悖论式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一些宗教为了维护自己信奉的神灵的惟一至上性,要求信徒在灵性生活中仇恨其他宗教的信... 虽然各大宗教都十分强调普世爱人的意义,但宗教仇恨在现实生活中却时常发生。对佛教与基督宗教普爱观的比较表明:导致这种悖论式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一些宗教为了维护自己信奉的神灵的惟一至上性,要求信徒在灵性生活中仇恨其他宗教的信徒。因此,为了杜绝这类现象,各个宗教应该消解那种排外仇他的神本主义倾向,而将教义建立在普适包容的人本主义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基督宗教 普世爱人 宗教仇恨
下载PDF
仇恨与逃离:都市文学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以鑫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9-96,F003,共9页
关键词 都市文学 老舍 《骆驼祥子》 沈从文 《怯步集》 小说 仇恨思想 “逃离”心态
下载PDF
中东乱局下的仇恨与杀戮——“伊斯兰国”突起的原因及挑战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鸣鸣 《当代世界》 2014年第10期43-46,共4页
“伊斯兰国”(IS),也称“伊拉克与大叙利亚(沙姆)伊斯兰国”(ISIS)或“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伊斯兰国”作为美军入侵伊拉克的产物,是由前伊拉克“基地”组织残部建立的伊斯兰逊尼派极端组织。该组织试图用暴力... “伊斯兰国”(IS),也称“伊拉克与大叙利亚(沙姆)伊斯兰国”(ISIS)或“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伊斯兰国”作为美军入侵伊拉克的产物,是由前伊拉克“基地”组织残部建立的伊斯兰逊尼派极端组织。该组织试图用暴力手段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涵盖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约旦、以色列等大片地区。这一“中东新魔”在短时间内已疯狂席卷伊叙两国近三分之一的国土,并且由于其野心巨大、手段凶残、作战剽悍,已经成为在中东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强大号召力的恐怖组织,这也迫使美国不得不改变其离岸操盘的新中东战略,再次返回伊拉克战场。“伊斯兰国”究竟为何能够异军突起,它又会对美国的全球战略造成何种影响?为此,我刊将分两期刊发文章就上述问题进行全面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地区 伊斯兰 伊拉克战场 原因 杀戮 仇恨 “基地”组织 极端组织
下载PDF
张炜与现代中国的仇恨美学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均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30,共7页
关键词 张炜 仇恨美学” 中国 文学研究 思想语境 小说创作
下载PDF
中俄刑法典对煽动族群仇恨、歧视性质的行为规制之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占英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8-170,共3页
中国刑法典中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与俄罗斯刑法典中的"煽动仇恨或怨恨或者诋辱人格尊严罪"各具特色。从"洋为中用"的角度看,俄方刑法典注意及时修订立法、将该类犯罪归于危害国家安全类犯罪的... 中国刑法典中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与俄罗斯刑法典中的"煽动仇恨或怨恨或者诋辱人格尊严罪"各具特色。从"洋为中用"的角度看,俄方刑法典注意及时修订立法、将该类犯罪归于危害国家安全类犯罪的做法值得借鉴;其保护对象广、规制行为多、情节要求低的立法特色有可取之处;其加重责任的主体规定更为合理;俄方权威观点关于罪过形式系直接故意以及犯罪既遂标准采取行为犯说的主张有其合理性;俄方刑法典量刑条件具体化、刑种多样化、处罚人道化的做法值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刑法 煽动族群仇恨 歧视犯罪 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