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
孙妍
董学旺
魏俊利
顾中华
陈浩楠
刘群
张丽
包海岩
|
《水产研究》
|
2024 |
0 |
|
2
|
PCR法制备地高辛标记DNA探针斑点杂交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
杨冰
黄倢
宋晓玲
史成银
刘莉
刘庆慧
|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3
|
|
3
|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及虾肝肠胞虫(EHP)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
刘宝彬
杨冰
吕秀旺
万晓媛
刘珍
黄倢
|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1
|
|
4
|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杨冰
宋晓玲
黄倢
史成银
刘莉
刘庆慧
宋微波
|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6
|
|
5
|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流行病学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杨冰
宋晓玲
黄倢
雷质文
|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6
|
|
6
|
TaqMan-LNA探针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
韦信贤
童桂香
谢宗升
吴祥庆
黄国秋
黄玉柳
廖永志
黎小正
|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
2011 |
6
|
|
7
|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衣壳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体制备 |
彭小莉
刘棠
徐维佳
王群力
陈伟玲
陈双雅
王景明
谢明星
|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8
|
凡纳滨对虾抗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
赵永贞
陈秀荔
辛文伦
杨春玲
彭敏
陈晓汉
|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9
|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李红梅
江晓
任春华
赵哲
胡超群
|
《热带生物学报》
|
2016 |
4
|
|
10
|
南美白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抗性相关基因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
许友卿
辛文伦
陈晓汉
陈秀荔
丁兆坤
|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1
|
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的研究 |
徐丽美
李福英
|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
2013 |
1
|
|
12
|
凡纳滨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方法的优化与应用 |
葛辉
吴建绍
杨章武
吴丽云
张哲
杜秀萍
洪伟
林克冰
林琪
林嘉铭
周宸
|
《渔业研究》
|
2021 |
4
|
|
13
|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衣壳蛋白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
彭小莉
谢明星
刘棠
陈双雅
王群力
陈伟玲
王景明
张其清
|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4
|
凡纳滨对虾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的PCR检测 |
闫冬春
宋奇
张宏祥
夏洪礼
杜华争
王玺领
邵振
王翠竹
曹宽庆
|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
0 |
|
15
|
采用OIE标准检测养殖对虾中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PCR检出类型 |
袁颜颜
杨冰
万晓媛
刘笋
刘天齐
黄倢
|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16
|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福建株)基因组的克隆 |
吴昊
徐丽美
杨丰
|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7
|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荧光病毒样颗粒的构建 |
侯路红
林梵宇
|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8
|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NJ株ORF3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李秋璇
费荣梅
|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9
|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编码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
陈沈雪
魏永伟
苗亮
陈炯
|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20
|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致病性研究进展 |
闫冬春
陈博堃
|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