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孙妍 董学旺 +5 位作者 魏俊利 顾中华 陈浩楠 刘群 张丽 包海岩 《水产研究》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HN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根据GenBank中注册的IHHNV-VN基因序列...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HN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根据GenBank中注册的IHHNV-VN基因序列设计出6条特异性引物,成功建立了IHHNV-LAMP检测方法。该方法检出限为6 copies/μl,且与对虾其它常见疫病均无交叉反应。采用LAMP和常规PCR方法对40份具有典型IHHNV感染症状的对虾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LAMP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97.5%,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5%,表明建立的IHHNV-LAMP方法不仅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而且还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为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 检测方法
下载PDF
PCR法制备地高辛标记DNA探针斑点杂交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冰 黄倢 +3 位作者 宋晓玲 史成银 刘莉 刘庆慧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5-98,共4页
利用非放射性标记物地高辛(DIG),通过PCR方法制备了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DNA探针,探针长度705bp,标记产量为20ng/μL。通过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检测方法对此探针特异性及灵敏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探针具有较高的灵敏... 利用非放射性标记物地高辛(DIG),通过PCR方法制备了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DNA探针,探针长度705bp,标记产量为20ng/μL。通过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检测方法对此探针特异性及灵敏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探针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特异性,检测IHHNVDNA的检出灵敏度为24.8pg,可检出26.6ng患病对虾组织DNA中的IHHNV,与250.4ng健康虾组织DNA、202.5ng健康虾匀浆液,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DNA和肝胰腺细小病毒(HPV)DNA均不发生交叉反应。本方法可应用于健康亲虾、苗种的培育和无特定病原(SPF)对虾种群的选育及IHHNV流行病学调查,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PCR 探针 斑点杂交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及虾肝肠胞虫(EHP)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宝彬 杨冰 +3 位作者 吕秀旺 万晓媛 刘珍 黄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8-166,共9页
2013年,河北、天津等地区养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期出现死苗、出苗率低的情况,生产上,仔虾个体大小差异较大,造成了严重损失。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Real-time PCR)对天津大港地区采集的108尾凡纳滨对虾仔虾... 2013年,河北、天津等地区养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期出现死苗、出苗率低的情况,生产上,仔虾个体大小差异较大,造成了严重损失。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Real-time PCR)对天津大港地区采集的108尾凡纳滨对虾仔虾样品进行单尾病原检测。结果显示,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和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均有检出。IHHNV阳性检出率100%,每微克对虾组织DNA的病毒拷贝数为10~3–10~7,且个体较大的样品(1.2–2.0 cm)携带病毒拷贝数偏高;EHP阳性检出率为49.1%,每微克对虾组织DNA的拷贝数为10~3–10~5,且集中于个体较小样品(0.7–1.1 cm)。对IHHNV和EHP阳性凡纳滨对虾样品进行生物学体长与病毒载量指数相关性分析,显示IHHNV载量指数与对虾生长速率呈正相关,虾组织IHHNV平均载量达8.51×10~4 copies/μg DNA,为较高的感染水平;EHP的载量与对虾生长速率呈负相关关系,与较大个体阳性检出率较低相对应,虾组织EHP平均载量达到2.19×10~4 copies/μg DNA,为较高的感染水平。由此,该批凡纳滨对虾仔虾患病为IHHNV和EHP的混合感染所致,本研究数据为IHHNV和EHP病原混合感染流行情况及其对养殖育苗期仔虾生长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Real—time PCR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虾肝肠胞虫(EHP)
下载PDF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冰 宋晓玲 +4 位作者 黄倢 史成银 刘莉 刘庆慧 宋微波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病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它分布较广,危害严重,对世界对虾养殖业发展影响重大。本文根据Genbank登录的IHHNV基因序列(AF218266),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从纯化的IHHNV ...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病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它分布较广,危害严重,对世界对虾养殖业发展影响重大。本文根据Genbank登录的IHHNV基因序列(AF218266),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从纯化的IHHNV DNA和感染IHHNV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组织DNA中成功地扩增出产物大小为703bp的DNA片段,该对引物对IHHNV DNA的检测灵敏度为19. 85fg(8. 83×103 病毒拷贝),与健康对虾组织DNA、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DNA及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HPV) DNA无交叉反应。本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出对虾感染和携带IHHNV状况,为对虾健康养殖、无特定病原(SPF)种群选育及流行病调查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检测
下载PDF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流行病学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冰 宋晓玲 +1 位作者 黄倢 雷质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9-524,共6页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IHHN)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它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对世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影响重大。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区域间个体的流动有可能造成该病病毒传播。有迹象表明,近几年来...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IHHN)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它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对世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影响重大。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区域间个体的流动有可能造成该病病毒传播。有迹象表明,近几年来中国养殖对虾中已发现IHHNV,且呈流行趋势。目前,国际上已建立起多种标准检测方法以监控疾病的流行。本文就该病毒的病毒特性、感染宿主、传播途径、地理分布及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旨为对虾病毒性流行病学调查及疾病监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对虾 检测方法
下载PDF
TaqMan-LNA探针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被引量:6
6
作者 韦信贤 童桂香 +5 位作者 谢宗升 吴祥庆 黄国秋 黄玉柳 廖永志 黎小正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545-1549,共5页
【目的】建立快速、特异、灵敏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TaqMan-LNA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为IHHNV的临床诊断和疫情监测提供更简便的检测技术。【方法】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IHHNV毒株序列,在IHHNV保守区序列设计特... 【目的】建立快速、特异、灵敏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TaqMan-LNA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为IHHNV的临床诊断和疫情监测提供更简便的检测技术。【方法】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IHHNV毒株序列,在IHHNV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LNA探针;对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以缩短检测时间,提高特异性和灵敏度;应用TaqMan-LNA探针荧光定量PCR对广西地区的300份凡纳滨对虾样品进行检测,验证方法的实用性。【结果】TaqMan-LNA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IHHNV的灵敏度高,约为10个病毒粒子/反应,定量范围宽,在1.6×101~1.6×108拷贝/μL的范围内具良好的线性关系;与SPF凡纳滨对虾组织、WSSV、副溶血弧菌的DNA和TSV的RNA均无反应,特异性好;组内变异系数为0.53%~1.75%,组间变异系数为0.81%~1.14%,重复性和重现性均较好,结果稳定可靠;临床应用结果表明,300份凡纳滨对虾样品检出193份阳性,阳性率为64.3%,表明广西沿海地区养殖的凡纳滨对虾IHHNV感染率较高。【结论】利用TaqMan-LNA探针建立检测IHHN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快速、特异、灵敏、重复性好、能定量等优点,可用于对虾IHHNV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TaqMan-LNA探针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衣壳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体制备 被引量:2
7
作者 彭小莉 刘棠 +5 位作者 徐维佳 王群力 陈伟玲 陈双雅 王景明 谢明星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42,共6页
本文根据GenBank登录的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全基因组序列(NC-002190),设计出主要结构蛋白基因的相应引物,从厦门发病的对虾中,提取DNA,以此为模板,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再将目的基因分别与pGEX-6p1载体和pET-28a... 本文根据GenBank登录的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全基因组序列(NC-002190),设计出主要结构蛋白基因的相应引物,从厦门发病的对虾中,提取DNA,以此为模板,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再将目的基因分别与pGEX-6p1载体和pET-28a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IV、pET-IV,重组子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导入表达型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大小约为62KDa和41KDa,与预测大小一致.将pET-IV表达重组蛋白经纯化,免疫小鼠,W estern免疫印迹反应结果表明其抗体均可与pGEX-IV和pET-IV表达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本研究的结果为对虾IHHNV的快速检测及其免疫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衣壳蛋白 基因克隆及表达 蛋白质纯化 Western免疫印迹 对虾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抗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永贞 陈秀荔 +3 位作者 辛文伦 杨春玲 彭敏 陈晓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4-57,共4页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可导致凡纳滨对虾罹患慢性矮小残缺综合征,引起对虾的产量降低、经济效益下降,对对虾的养殖业危害严重。本试验通过于第3腹节肌肉注射100μL/g IHHNV的方法对不同家系的对虾攻毒,联合应用PCR...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可导致凡纳滨对虾罹患慢性矮小残缺综合征,引起对虾的产量降低、经济效益下降,对对虾的养殖业危害严重。本试验通过于第3腹节肌肉注射100μL/g IHHNV的方法对不同家系的对虾攻毒,联合应用PCR和组织病理学检测并鉴定病毒。结果发现14个家系的对虾未感染IHHNV的比率79.3%~96.7%;联合两种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出对虾感染IHHNV的状况。试验结果为对虾流行病调查、健康养殖及无特定病原(SPF)种群选育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红梅 江晓 +2 位作者 任春华 赵哲 胡超群 《热带生物学报》 2016年第3期307-313,共7页
笔者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ESE-Quant tube scanner设备的新型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IHHNV检测方法,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反应速度和实际检测结果。结果表明,IHHNV实时LAMP检测方法在63... 笔者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ESE-Quant tube scanner设备的新型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IHHNV检测方法,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反应速度和实际检测结果。结果表明,IHHNV实时LAMP检测方法在63℃条件下,30 min内检测到106稀释的基因组DNA,可检测到24个质粒拷贝;与27种包括多种水生动物以及对虾常见病原DNA均无交叉反应。通过对152份实际样品的检测,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的检出阳性率为59.87%,与real-time PCR方法相当,高于其他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的IHHNV实时LAMP检测方法对现场诊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实时荧光LAMP ESE-Quant TUBE SCANNER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抗性相关基因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友卿 辛文伦 +2 位作者 陈晓汉 陈秀荔 丁兆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59,69,共5页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最普遍的虾病毒之一。它能引起生长缓慢和畸形,通称矮小畸形综合症(RDS)。分子标记是研究抗病基因的有效手段之一,微卫...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最普遍的虾病毒之一。它能引起生长缓慢和畸形,通称矮小畸形综合症(RDS)。分子标记是研究抗病基因的有效手段之一,微卫星(microsatellite)标记是新发展的遗传标记。介绍用微卫星技术对南美白对虾抗病和感病群体筛选出的IHHNV抗性相关基因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分子标记 微卫星 南美白对虾
下载PDF
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丽美 李福英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33-137,共5页
本文根据GenBank中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基因组上的保守序列,采用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方法,设计了一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利用阳性标准模板进行了定量PCR条件的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101~108拷贝范围内标准曲线的... 本文根据GenBank中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基因组上的保守序列,采用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方法,设计了一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利用阳性标准模板进行了定量PCR条件的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101~108拷贝范围内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为R=0.999 4,检测灵敏度达到10拷贝,重复检测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利用上述建立的方法和条件,测定39份不同来源的对虾样品中IHHNV,检出率为49%.因此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可作为IHHNV快速的定量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荧光定量PCR TAQMAN-MGB探针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方法的优化与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葛辉 吴建绍 +8 位作者 杨章武 吴丽云 张哲 杜秀萍 洪伟 林克冰 林琪 林嘉铭 周宸 《渔业研究》 2021年第4期357-365,共9页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作为对虾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能够感染多种对虾,对幼虾危害尤其明显,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可以引起对虾生长缓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作为对虾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能够感染多种对虾,对幼虾危害尤其明显,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可以引起对虾生长缓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对虾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根据IHHNV病毒基因的保守序列,采用Primer Explorer V4软件设计6条LAMP特异性引物组合,建立了一种以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为基础的快速检测IHHNV的方法。对本研究的LAMP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并将其灵敏度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普通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LAMP检测方法在63℃恒温条件60 min内完成反应,阳性结果出现可视化的绿色,阴性结果颜色不发生变化;LAMP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0.3 copies/μL,灵敏度与荧光实时定量PCR相当,较常规PCR高。结果表明建立的LAMP方法适用于对虾IHHNV的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 快速检测 对虾
下载PDF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衣壳蛋白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13
作者 彭小莉 谢明星 +5 位作者 刘棠 陈双雅 王群力 陈伟玲 王景明 张其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67-70,共4页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是"须向OIE申报的甲壳动物重要疾病"之一。将该病毒主要结构蛋白基因克隆至毕赤酵母穿梭表达质粒pPIC9K,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命名为pPIC9K-IV),限制性内切酶BglⅡ对其进行酶切线性化,采用电穿...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是"须向OIE申报的甲壳动物重要疾病"之一。将该病毒主要结构蛋白基因克隆至毕赤酵母穿梭表达质粒pPIC9K,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命名为pPIC9K-IV),限制性内切酶BglⅡ对其进行酶切线性化,采用电穿孔法转化到毕赤酵母GS115宿主菌。采用PCR方法分析和G418筛选来鉴定重组的毕赤酵母,诱导表达的产物分别进行ELISA分析或Western blot免疫印迹鉴定,分泌表达产物分子量大小为40ku左右,原核表达时制备的兔抗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衣壳蛋白的血清可与真核表达的目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衣壳蛋白 毕赤酵母 真核表达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的PCR检测
14
作者 闫冬春 宋奇 +6 位作者 张宏祥 夏洪礼 杜华争 王玺领 邵振 王翠竹 曹宽庆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是危害较大的两种对虾病毒,每年给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凡纳滨对虾具有生长...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是危害较大的两种对虾病毒,每年给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凡纳滨对虾具有生长快、肉味鲜美、出肉率高等特点,目前是我国主要的对虾养殖品种.本文对采自烟台不同养殖区域的43份凡纳滨对虾样品进行了WSSV和IHHNV的PCR检测,结果表明,31份样品感染了一种或两种病毒,病毒感染率达72%;24份样品同时感染了WSSV和IHHNV两种病毒,占检测样品总数的56%.该检测结果说明,WSSV和IHHNV仍然是目前严重危害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对虾病毒,且凡纳滨对虾同时感染WSSV和IHHNV的情况较为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聚合酶链式反应 凡纳滨对虾
下载PDF
采用OIE标准检测养殖对虾中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PCR检出类型 被引量:7
15
作者 袁颜颜 杨冰 +3 位作者 万晓媛 刘笋 刘天齐 黄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3,共7页
利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4对引物(389F/R、392F/R、77012F/77353R和309F/R),通过普通PCR方法,对本实验室2011-2012年采集于国内不同地区的对虾样品进行IHHNV(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检测,并... 利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4对引物(389F/R、392F/R、77012F/77353R和309F/R),通过普通PCR方法,对本实验室2011-2012年采集于国内不同地区的对虾样品进行IHHNV(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检测,并对国内存在的IHHNV检出类型进行初步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在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宽沟对虾中均检测出了IHHNV,而在脊尾白对虾中未检出。其中凡纳滨对虾阳性率最高,中国对虾阳性检测率最低。对虾样品2011年阳性率高于2012年,华东地区高于华北、华南两地。此外,根据4对引物的检测结果,得到国内IHHNV的4种PCR检出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PCR OIE标准 对虾
下载PDF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福建株)基因组的克隆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昊 徐丽美 杨丰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7-151,共5页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是世界各地养殖和野生对虾的重要病原之一.目前,GenBank已收录了分离自夏威夷、加利福尼亚、泰国、中国台湾等地的IHHNV全长或部分基因组序列.虽然中国大陆在养殖对虾中也普遍检测到了IHHNV,但...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是世界各地养殖和野生对虾的重要病原之一.目前,GenBank已收录了分离自夏威夷、加利福尼亚、泰国、中国台湾等地的IHHNV全长或部分基因组序列.虽然中国大陆在养殖对虾中也普遍检测到了IHHNV,但未见其基因组序列报道.本文首先利用DNA末端加尾和嵌套PCR克隆了IHHNV基因组两末端序列,并根据测定的末端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出中国福建株IHHNV基因组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嵌套PCR 病毒基因组 5’和3’末端序列
下载PDF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荧光病毒样颗粒的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路红 林梵宇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1-418,共8页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是对虾养殖业中主要的致病病毒之一.在原核系统中表达该病毒的衣壳蛋白,发现其能够自组装成与天然病毒大小、形态相似的病毒样颗粒.本研究通过在衣壳蛋白原核表达质粒上融合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是对虾养殖业中主要的致病病毒之一.在原核系统中表达该病毒的衣壳蛋白,发现其能够自组装成与天然病毒大小、形态相似的病毒样颗粒.本研究通过在衣壳蛋白原核表达质粒上融合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并在两融合蛋白之间插入一段接头序列(linker),使自组装不受空间位阻的影响.通过原核表达纯化,成功得到IHHNV的荧光病毒样颗粒(f VLPs).电镜下观察样品具有完整的二十面体形态,免疫金标实验发现EGFP成功展示在病毒样颗粒外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荧光病毒样颗粒 融合蛋白 接头序列
下载PDF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NJ株ORF3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秋璇 费荣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9-446,共8页
为探究本实验室分离的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NJ株(IHHNV-NJ)ORF3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本实验根据ORF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方法克隆ORF3基因序列,并构建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中。对成功构建的p ET32a-ORF3重组表达... 为探究本实验室分离的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NJ株(IHHNV-NJ)ORF3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本实验根据ORF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方法克隆ORF3基因序列,并构建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中。对成功构建的p ET32a-ORF3重组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获得49 ku的融合蛋白,符合预期大小。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ORF3基因编码蛋白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ORF3基因序列长度为990 bp,编码329个氨基酸;ORF3基因编码蛋白理论分子质量为37 385.2 u,等电点为7.22,为亲水性蛋白;该编码蛋白序列不存在跨膜区、信号肽切割位点;二级结构含有55.9%的α-螺旋、52.0%的β-折叠以及13.4%的β-转角;抗原表位分布较广泛,抗原性强;该编码蛋白序列不存在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存在13个潜在的O-糖基化位点和17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进化树结果表明,NJ株的ORF3基因编码蛋白序列与6株IHHNV序列同源性均高于96%,与厄瓜多尔株同源性最高,为99.7%。研究表明,ORF3基因编码IHHNV衣壳蛋白;O-糖基化位点可参与衣壳蛋白的组装过程及细胞侵染过程,磷酸化位点可参与病毒在对虾细胞内的增殖过程;ORF3编码蛋白序列保守性强,不影响病毒毒力和个体间感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ORF3基因 原核表达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编码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19
作者 陈沈雪 魏永伟 +1 位作者 苗亮 陈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5-212,共8页
采用Matchmaker酵母双杂交系统,将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n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编码蛋白NS1、NS2和CP序列分别构建到酵母猎物载体p GADT7和诱饵载体p GBKT7上,分别转化至酵母AH109... 采用Matchmaker酵母双杂交系统,将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n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编码蛋白NS1、NS2和CP序列分别构建到酵母猎物载体p GADT7和诱饵载体p GBKT7上,分别转化至酵母AH109以检测重组猎物载体和诱饵载体的自激活作用及对宿主的毒性作用,发现无自激活作用和毒性作用,随后将重组猎物载体和诱饵载体两两共转至酵母AH109中,涂布于SD/-Leu/-Trp固体培养基上,再点种至SD/-Ade/-His/-Leu/-Trp/X-α-gal固体培养基以鉴定编码蛋白间的相互作用。表型鉴定结果显示,只有共转化有p GADT7-CP/p GBKT7-CP的酵母重组子能够在SD/-Ade/-His/-Leu/-Trp/X-α-gal上生长并显蓝,而其它重组子均不能在其上生长,表明病毒的CP能够自身互作,而其他编码蛋白间无相互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病毒CP自身互作的作用位点,分别从CP的N端和C端截短若干个氨基酸序列,结果发现CP的自身互作是高度敏感的,任何较少氨基酸序列的缺失都将导致其自身互作的丧失。本研究为深入探讨病毒的组装机制和致病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编码蛋白 相互作用 自身互作 酵母双杂交
下载PDF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致病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闫冬春 陈博堃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7-172,共6页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对虾病毒,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须向其申报的甲壳类重要疫病病原。IHHNV在我国已形成了一定的流行趋势,目前仍是严重危害我国养殖虾类的重要病毒。本文从IHHNV...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对虾病毒,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须向其申报的甲壳类重要疫病病原。IHHNV在我国已形成了一定的流行趋势,目前仍是严重危害我国养殖虾类的重要病毒。本文从IHHNV的流行地区及危害、宿主、致病类型、对宿主不同年龄阶段的致病性差异、与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干扰作用、感染机制和致病机理方面,综述了与IHHNV致病性相关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IHHNV防控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致病性 宿主 病毒干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