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核衣壳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永欣 赵丽丽 +5 位作者 刘巍巍 王建楠 李一经 乔薪瑗 葛俊伟 刘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4,共5页
应用RT-PCR方法扩增了长度为1176 bp的IHNV-ZYX株编码核衣壳(N)蛋白基因,将N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b,并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得到了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菌诱导后得到了预期大小约48 KD的N蛋白,与理论值相符;提取... 应用RT-PCR方法扩增了长度为1176 bp的IHNV-ZYX株编码核衣壳(N)蛋白基因,将N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b,并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得到了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菌诱导后得到了预期大小约48 KD的N蛋白,与理论值相符;提取N蛋白的包涵体,并制备抗血清。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ting实验结果说明,表达的N蛋白与天然的IHNV N蛋白一样具有相同的抗原性。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分离株IHNV-ZYX N基因的免疫功能,建立灵敏高效的检测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的方法和研制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N基因 原核表达 抗血清
下载PDF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糖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2
作者 赵永欣 赵丽丽 +5 位作者 刘巍巍 王健楠 李一经 乔薪瑗 葛俊伟 刘敏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1-85,共5页
应用RT-PCR方法扩增了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NV-ZYX株编码的糖蛋白(G)基因,将G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b,并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得到了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菌诱导后得到了预期大小的G蛋白。提取G蛋白的包涵体,并制... 应用RT-PCR方法扩增了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NV-ZYX株编码的糖蛋白(G)基因,将G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b,并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得到了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菌诱导后得到了预期大小的G蛋白。提取G蛋白的包涵体,并制备抗血清。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表达的G蛋白与天然的IHNV G蛋白一样具有抗原性。试验为进一步研究IHNV G基因的免疫保护作用,为灵敏高效的检测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的方法的建立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G基因 克隆表达 抗血清
下载PDF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3
作者 孙妍 董学旺 +5 位作者 魏俊利 顾中华 陈浩楠 刘群 张丽 包海岩 《水产研究》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HN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根据GenBank中注册的IHHNV-VN基因序列...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HN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根据GenBank中注册的IHHNV-VN基因序列设计出6条特异性引物,成功建立了IHHNV-LAMP检测方法。该方法检出限为6 copies/μl,且与对虾其它常见疫病均无交叉反应。采用LAMP和常规PCR方法对40份具有典型IHHNV感染症状的对虾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LAMP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97.5%,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5%,表明建立的IHHNV-LAMP方法不仅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而且还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为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 检测方法
下载PDF
PCR法制备地高辛标记DNA探针斑点杂交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冰 黄倢 +3 位作者 宋晓玲 史成银 刘莉 刘庆慧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5-98,共4页
利用非放射性标记物地高辛(DIG),通过PCR方法制备了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DNA探针,探针长度705bp,标记产量为20ng/μL。通过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检测方法对此探针特异性及灵敏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探针具有较高的灵敏... 利用非放射性标记物地高辛(DIG),通过PCR方法制备了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DNA探针,探针长度705bp,标记产量为20ng/μL。通过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检测方法对此探针特异性及灵敏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探针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特异性,检测IHHNVDNA的检出灵敏度为24.8pg,可检出26.6ng患病对虾组织DNA中的IHHNV,与250.4ng健康虾组织DNA、202.5ng健康虾匀浆液,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DNA和肝胰腺细小病毒(HPV)DNA均不发生交叉反应。本方法可应用于健康亲虾、苗种的培育和无特定病原(SPF)对虾种群的选育及IHHNV流行病学调查,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PCR 探针 斑点杂交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及虾肝肠胞虫(EHP)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宝彬 杨冰 +3 位作者 吕秀旺 万晓媛 刘珍 黄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8-166,共9页
2013年,河北、天津等地区养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期出现死苗、出苗率低的情况,生产上,仔虾个体大小差异较大,造成了严重损失。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Real-time PCR)对天津大港地区采集的108尾凡纳滨对虾仔虾... 2013年,河北、天津等地区养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期出现死苗、出苗率低的情况,生产上,仔虾个体大小差异较大,造成了严重损失。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Real-time PCR)对天津大港地区采集的108尾凡纳滨对虾仔虾样品进行单尾病原检测。结果显示,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和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均有检出。IHHNV阳性检出率100%,每微克对虾组织DNA的病毒拷贝数为10~3–10~7,且个体较大的样品(1.2–2.0 cm)携带病毒拷贝数偏高;EHP阳性检出率为49.1%,每微克对虾组织DNA的拷贝数为10~3–10~5,且集中于个体较小样品(0.7–1.1 cm)。对IHHNV和EHP阳性凡纳滨对虾样品进行生物学体长与病毒载量指数相关性分析,显示IHHNV载量指数与对虾生长速率呈正相关,虾组织IHHNV平均载量达8.51×10~4 copies/μg DNA,为较高的感染水平;EHP的载量与对虾生长速率呈负相关关系,与较大个体阳性检出率较低相对应,虾组织EHP平均载量达到2.19×10~4 copies/μg DNA,为较高的感染水平。由此,该批凡纳滨对虾仔虾患病为IHHNV和EHP的混合感染所致,本研究数据为IHHNV和EHP病原混合感染流行情况及其对养殖育苗期仔虾生长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Real—time PCR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虾肝肠胞虫(EHP)
下载PDF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流行病学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冰 宋晓玲 +1 位作者 黄倢 雷质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9-524,共6页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IHHN)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它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对世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影响重大。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区域间个体的流动有可能造成该病病毒传播。有迹象表明,近几年来...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IHHN)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它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对世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影响重大。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区域间个体的流动有可能造成该病病毒传播。有迹象表明,近几年来中国养殖对虾中已发现IHHNV,且呈流行趋势。目前,国际上已建立起多种标准检测方法以监控疾病的流行。本文就该病毒的病毒特性、感染宿主、传播途径、地理分布及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旨为对虾病毒性流行病学调查及疾病监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对虾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6
7
作者 杨冰 宋晓玲 +4 位作者 黄倢 史成银 刘莉 刘庆慧 宋微波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病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它分布较广,危害严重,对世界对虾养殖业发展影响重大。本文根据Genbank登录的IHHNV基因序列(AF218266),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从纯化的IHHNV ...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病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它分布较广,危害严重,对世界对虾养殖业发展影响重大。本文根据Genbank登录的IHHNV基因序列(AF218266),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从纯化的IHHNV DNA和感染IHHNV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组织DNA中成功地扩增出产物大小为703bp的DNA片段,该对引物对IHHNV DNA的检测灵敏度为19. 85fg(8. 83×103 病毒拷贝),与健康对虾组织DNA、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DNA及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HPV) DNA无交叉反应。本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出对虾感染和携带IHHNV状况,为对虾健康养殖、无特定病原(SPF)种群选育及流行病调查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检测
下载PDF
TaqMan-LNA探针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被引量:6
8
作者 韦信贤 童桂香 +5 位作者 谢宗升 吴祥庆 黄国秋 黄玉柳 廖永志 黎小正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545-1549,共5页
【目的】建立快速、特异、灵敏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TaqMan-LNA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为IHHNV的临床诊断和疫情监测提供更简便的检测技术。【方法】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IHHNV毒株序列,在IHHNV保守区序列设计特... 【目的】建立快速、特异、灵敏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TaqMan-LNA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为IHHNV的临床诊断和疫情监测提供更简便的检测技术。【方法】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IHHNV毒株序列,在IHHNV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LNA探针;对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以缩短检测时间,提高特异性和灵敏度;应用TaqMan-LNA探针荧光定量PCR对广西地区的300份凡纳滨对虾样品进行检测,验证方法的实用性。【结果】TaqMan-LNA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IHHNV的灵敏度高,约为10个病毒粒子/反应,定量范围宽,在1.6×101~1.6×108拷贝/μL的范围内具良好的线性关系;与SPF凡纳滨对虾组织、WSSV、副溶血弧菌的DNA和TSV的RNA均无反应,特异性好;组内变异系数为0.53%~1.75%,组间变异系数为0.81%~1.14%,重复性和重现性均较好,结果稳定可靠;临床应用结果表明,300份凡纳滨对虾样品检出193份阳性,阳性率为64.3%,表明广西沿海地区养殖的凡纳滨对虾IHHNV感染率较高。【结论】利用TaqMan-LNA探针建立检测IHHN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快速、特异、灵敏、重复性好、能定量等优点,可用于对虾IHHNV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TaqMan-LNA探针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衣壳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体制备 被引量:2
9
作者 彭小莉 刘棠 +5 位作者 徐维佳 王群力 陈伟玲 陈双雅 王景明 谢明星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42,共6页
本文根据GenBank登录的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全基因组序列(NC-002190),设计出主要结构蛋白基因的相应引物,从厦门发病的对虾中,提取DNA,以此为模板,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再将目的基因分别与pGEX-6p1载体和pET-28a... 本文根据GenBank登录的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全基因组序列(NC-002190),设计出主要结构蛋白基因的相应引物,从厦门发病的对虾中,提取DNA,以此为模板,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再将目的基因分别与pGEX-6p1载体和pET-28a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IV、pET-IV,重组子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导入表达型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大小约为62KDa和41KDa,与预测大小一致.将pET-IV表达重组蛋白经纯化,免疫小鼠,W estern免疫印迹反应结果表明其抗体均可与pGEX-IV和pET-IV表达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本研究的结果为对虾IHHNV的快速检测及其免疫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衣壳蛋白 基因克隆及表达 蛋白质纯化 Western免疫印迹 对虾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抗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永贞 陈秀荔 +3 位作者 辛文伦 杨春玲 彭敏 陈晓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4-57,共4页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可导致凡纳滨对虾罹患慢性矮小残缺综合征,引起对虾的产量降低、经济效益下降,对对虾的养殖业危害严重。本试验通过于第3腹节肌肉注射100μL/g IHHNV的方法对不同家系的对虾攻毒,联合应用PCR...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可导致凡纳滨对虾罹患慢性矮小残缺综合征,引起对虾的产量降低、经济效益下降,对对虾的养殖业危害严重。本试验通过于第3腹节肌肉注射100μL/g IHHNV的方法对不同家系的对虾攻毒,联合应用PCR和组织病理学检测并鉴定病毒。结果发现14个家系的对虾未感染IHHNV的比率79.3%~96.7%;联合两种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出对虾感染IHHNV的状况。试验结果为对虾流行病调查、健康养殖及无特定病原(SPF)种群选育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从凡纳对虾中检出传染性皮下组织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荭 高隆英 +1 位作者 史秀杰 江育林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5-188,共4页
A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PCR) was used for detection of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HNV) from the gills and subcutaneous tissue of Penaeus vannamei (10-15cm ... A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PCR) was used for detection of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HNV) from the gills and subcutaneous tissue of Penaeus vannamei (10-15cm in body size) without clinical signs. With primers 77012R and 77353F, a fragment of 356bp of IHHNV was amplified in RT PCR. The amplified product was sequenced and showed more than 98% homologue with the sequences of other IHHNV strains in Gene Ba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 皮下组织 造血器官 坏死病毒 凡纳对虾 逆转录多聚酶 链式反应 高密度养殖 核酸抽取 PCR产物
下载PDF
对虾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白丽蓉 赵志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4期114-119,共6页
为了研究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检测方法及综合防治现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的基本特性、感染宿主、传播条件、致病性、地理分布、基因组研究、检测技术及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的... 为了研究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检测方法及综合防治现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的基本特性、感染宿主、传播条件、致病性、地理分布、基因组研究、检测技术及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对虾IHHNV的防控提供系统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基本特性 基因组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红梅 江晓 +2 位作者 任春华 赵哲 胡超群 《热带生物学报》 2016年第3期307-313,共7页
笔者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ESE-Quant tube scanner设备的新型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IHHNV检测方法,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反应速度和实际检测结果。结果表明,IHHNV实时LAMP检测方法在63... 笔者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ESE-Quant tube scanner设备的新型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IHHNV检测方法,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反应速度和实际检测结果。结果表明,IHHNV实时LAMP检测方法在63℃条件下,30 min内检测到106稀释的基因组DNA,可检测到24个质粒拷贝;与27种包括多种水生动物以及对虾常见病原DNA均无交叉反应。通过对152份实际样品的检测,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的检出阳性率为59.87%,与real-time PCR方法相当,高于其他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的IHHNV实时LAMP检测方法对现场诊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实时荧光LAMP ESE-Quant TUBE SCANNER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抗性相关基因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友卿 辛文伦 +2 位作者 陈晓汉 陈秀荔 丁兆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59,69,共5页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最普遍的虾病毒之一。它能引起生长缓慢和畸形,通称矮小畸形综合症(RDS)。分子标记是研究抗病基因的有效手段之一,微卫...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最普遍的虾病毒之一。它能引起生长缓慢和畸形,通称矮小畸形综合症(RDS)。分子标记是研究抗病基因的有效手段之一,微卫星(microsatellite)标记是新发展的遗传标记。介绍用微卫星技术对南美白对虾抗病和感病群体筛选出的IHHNV抗性相关基因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分子标记 微卫星 南美白对虾
下载PDF
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丽美 李福英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33-137,共5页
本文根据GenBank中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基因组上的保守序列,采用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方法,设计了一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利用阳性标准模板进行了定量PCR条件的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101~108拷贝范围内标准曲线的... 本文根据GenBank中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基因组上的保守序列,采用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方法,设计了一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利用阳性标准模板进行了定量PCR条件的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101~108拷贝范围内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为R=0.999 4,检测灵敏度达到10拷贝,重复检测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利用上述建立的方法和条件,测定39份不同来源的对虾样品中IHHNV,检出率为49%.因此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可作为IHHNV快速的定量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荧光定量PCR TAQMAN-MGB探针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方法的优化与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葛辉 吴建绍 +8 位作者 杨章武 吴丽云 张哲 杜秀萍 洪伟 林克冰 林琪 林嘉铭 周宸 《渔业研究》 2021年第4期357-365,共9页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作为对虾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能够感染多种对虾,对幼虾危害尤其明显,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可以引起对虾生长缓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作为对虾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能够感染多种对虾,对幼虾危害尤其明显,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可以引起对虾生长缓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对虾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根据IHHNV病毒基因的保守序列,采用Primer Explorer V4软件设计6条LAMP特异性引物组合,建立了一种以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为基础的快速检测IHHNV的方法。对本研究的LAMP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并将其灵敏度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普通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LAMP检测方法在63℃恒温条件60 min内完成反应,阳性结果出现可视化的绿色,阴性结果颜色不发生变化;LAMP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0.3 copies/μL,灵敏度与荧光实时定量PCR相当,较常规PCR高。结果表明建立的LAMP方法适用于对虾IHHNV的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 快速检测 对虾
下载PDF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衣壳蛋白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17
作者 彭小莉 谢明星 +5 位作者 刘棠 陈双雅 王群力 陈伟玲 王景明 张其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67-70,共4页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是"须向OIE申报的甲壳动物重要疾病"之一。将该病毒主要结构蛋白基因克隆至毕赤酵母穿梭表达质粒pPIC9K,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命名为pPIC9K-IV),限制性内切酶BglⅡ对其进行酶切线性化,采用电穿...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是"须向OIE申报的甲壳动物重要疾病"之一。将该病毒主要结构蛋白基因克隆至毕赤酵母穿梭表达质粒pPIC9K,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命名为pPIC9K-IV),限制性内切酶BglⅡ对其进行酶切线性化,采用电穿孔法转化到毕赤酵母GS115宿主菌。采用PCR方法分析和G418筛选来鉴定重组的毕赤酵母,诱导表达的产物分别进行ELISA分析或Western blot免疫印迹鉴定,分泌表达产物分子量大小为40ku左右,原核表达时制备的兔抗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衣壳蛋白的血清可与真核表达的目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衣壳蛋白 毕赤酵母 真核表达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的PCR检测
18
作者 闫冬春 宋奇 +6 位作者 张宏祥 夏洪礼 杜华争 王玺领 邵振 王翠竹 曹宽庆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是危害较大的两种对虾病毒,每年给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凡纳滨对虾具有生长...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是危害较大的两种对虾病毒,每年给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凡纳滨对虾具有生长快、肉味鲜美、出肉率高等特点,目前是我国主要的对虾养殖品种.本文对采自烟台不同养殖区域的43份凡纳滨对虾样品进行了WSSV和IHHNV的PCR检测,结果表明,31份样品感染了一种或两种病毒,病毒感染率达72%;24份样品同时感染了WSSV和IHHNV两种病毒,占检测样品总数的56%.该检测结果说明,WSSV和IHHNV仍然是目前严重危害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对虾病毒,且凡纳滨对虾同时感染WSSV和IHHNV的情况较为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聚合酶链式反应 凡纳滨对虾
下载PDF
一例虹鳟感染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诊断及防控方案
19
作者 潘延乐 《科学养鱼》 2023年第12期59-60,共2页
在养鱼业中,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随着进口虹鳟和养殖鳟鱼行业的发展,可能会导致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的传播。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已将其纳入《水生动物卫生法典》,在我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 在养鱼业中,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随着进口虹鳟和养殖鳟鱼行业的发展,可能会导致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的传播。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已将其纳入《水生动物卫生法典》,在我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将其列二类动物疫病,是一种必须要上报的动物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二类传染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二类动物疫病 防控方案 虹鳟 进境动物 水生动物
下载PDF
采用OIE标准检测养殖对虾中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PCR检出类型 被引量:7
20
作者 袁颜颜 杨冰 +3 位作者 万晓媛 刘笋 刘天齐 黄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3,共7页
利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4对引物(389F/R、392F/R、77012F/77353R和309F/R),通过普通PCR方法,对本实验室2011-2012年采集于国内不同地区的对虾样品进行IHHNV(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检测,并... 利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4对引物(389F/R、392F/R、77012F/77353R和309F/R),通过普通PCR方法,对本实验室2011-2012年采集于国内不同地区的对虾样品进行IHHNV(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检测,并对国内存在的IHHNV检出类型进行初步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在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宽沟对虾中均检测出了IHHNV,而在脊尾白对虾中未检出。其中凡纳滨对虾阳性率最高,中国对虾阳性检测率最低。对虾样品2011年阳性率高于2012年,华东地区高于华北、华南两地。此外,根据4对引物的检测结果,得到国内IHHNV的4种PCR检出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PCR OIE标准 对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