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调工况下非共沸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传热窄点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力 朱禹 王晓东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55,共5页
为了揭示15种常用非共沸制冷剂在空调工况下蒸发器中的传热窄点特征,探明它们和换热流体间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防止传热窄点的产生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制冷剂的蒸发换热模型,明确了蒸发过程中传热窄点产生的条件,并根据标准... 为了揭示15种常用非共沸制冷剂在空调工况下蒸发器中的传热窄点特征,探明它们和换热流体间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防止传热窄点的产生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制冷剂的蒸发换热模型,明确了蒸发过程中传热窄点产生的条件,并根据标准的空调工况确定了15种制冷剂的蒸发物性参数;然后,利用制冷剂状态方程得到蒸发过程中温度与焓值的对应关系,并分段计算了焓随温度的变化率进而得到15种制冷剂蒸发过程中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机率;以R409A和R407D为例,计算了制冷剂和换热流体在蒸发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最后针对2种可能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制冷剂给出了换热流体温差控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沸制冷剂 蒸发 传热窄点 空调工况
下载PDF
空调工况下非共沸制冷剂在冷凝器内的传热窄点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力 朱禹 +1 位作者 王晓东 韩建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450-2454,共5页
为了揭示15种常用非共沸制冷剂在空调工况下冷凝器中的传热窄点特征,探明它们和换热流体间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防止传热窄点的产生,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首先,建立了制冷剂的冷凝换热模型,明确了冷凝过程中传热窄点产生的条件... 为了揭示15种常用非共沸制冷剂在空调工况下冷凝器中的传热窄点特征,探明它们和换热流体间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防止传热窄点的产生,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首先,建立了制冷剂的冷凝换热模型,明确了冷凝过程中传热窄点产生的条件,并根据标准的空调工况确定了15种制冷剂的冷凝物性参数。然后,利用制冷剂状态方程得到冷凝过程中温度与焓值的对应关系,并分段计算了焓随温度的变化率,进而得到15种制冷剂冷凝过程中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概率。最后,针对10种可能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制冷剂给出了换热流体温差控制范围,为合理选择制冷剂和设计运行工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沸制冷剂 冷凝 传热窄点 空调工况
下载PDF
基于传热窄点的非共沸混合工质优选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力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01-1005,共5页
为了解决多种非共沸工质的优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热窄点的分析方法.应用CSD状态方程得到不 同非共沸工质相变时焓差随相变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在适当假设的基础上,再得到换热流体的温度分布,从而得到 不同非共沸工质的相变传热窄点... 为了解决多种非共沸工质的优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热窄点的分析方法.应用CSD状态方程得到不 同非共沸工质相变时焓差随相变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在适当假设的基础上,再得到换热流体的温度分布,从而得到 不同非共沸工质的相变传热窄点位置和大小,结合统计学方法,尝试给出了一种非共沸混合工质的优选方法.针对 两种非共沸工质(R401A和R409A)应用了两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结果均为R401A优于R409A,但新方法更加 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沸混合工质 传热窄点 优选方法 统计
下载PDF
调节传热窄点以提升有机朗肯循环性能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新国 弭慧惠 +1 位作者 吴晓松 高冠怡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17-2525,共9页
依据热源温度与工质临界温度之间的关系,有机朗肯循环(ORC)的循环性能呈现有极值的优化工况或单调递增两种现象,并且后者优于前者。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加热过程中传热窄点位置的不同,导致循环的加热量不同。由此,本文提出调节ORC... 依据热源温度与工质临界温度之间的关系,有机朗肯循环(ORC)的循环性能呈现有极值的优化工况或单调递增两种现象,并且后者优于前者。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加热过程中传热窄点位置的不同,导致循环的加热量不同。由此,本文提出调节ORC中加热过程的传热窄点位置,以提高循环的加热量和净输出功。并构建一种喷射式有机朗肯循环(EORC),研究证明如何实现加热过程的传热窄点位置调节以提高循环性能。此调节还增强了传热的匹配性,或降低了传热的不可逆性。结果表明:热源水温度100~160℃范围内,采用R245fa,EORC的最大净输出功比ORC提高了34.99%~22.57%。EORC中,热源水温度120℃下,混合工质R134a/R245fa(0.7∶0.3)的最大净输出功比纯工质R245fa和R134a分别提高了7.12%和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喷射式有机朗肯循环 喷射器 传热窄点 传热匹配
下载PDF
二氧化碳逆循环中气体冷却器的传热窄点分布 被引量:4
5
作者 涂岱兴 赵力 +1 位作者 王建立 王晓东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07-311,共5页
为了揭示二氧化碳逆循环气体冷却器中的传热窄点分布特征,探明二氧化碳和换热流体间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防止传热窄点的产生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建立二氧化碳的冷却换热模型,明确冷却过程中传热窄点产生的条件,并利用状态方程... 为了揭示二氧化碳逆循环气体冷却器中的传热窄点分布特征,探明二氧化碳和换热流体间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防止传热窄点的产生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建立二氧化碳的冷却换热模型,明确冷却过程中传热窄点产生的条件,并利用状态方程得到不同压力下二氧化碳温度与焓值的对应关系,分段计算焓随温度的变化率进而得到多种压力下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机率。根据换热器的最小传热温差,确定不同压力下进出气体冷却器的换热流体的物性参数和窄点分布规律。在气体冷却过程中,传热窄点的位置随压力的增加而逐步向换热后程移动;换热流体在气体冷却器出口的温度随二氧化碳压力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此外,还给出6种压力下避免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换热流体温差控制范围,为合理选择二氧化碳逆循环工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循环 二氧化碳 气体冷却器 传热窄点
下载PDF
组分迁移对非共沸工质循环传热窄点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健 吴可欣 +2 位作者 王寅武 霍成 马世财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8-126,共9页
为了研究组分迁移对非共沸混合工质循环及传热窄点影响规律,该研究通过建立高温电动热泵的理论模型,以某化工领域余热回收工况为计算条件,根据循环工质筛选的要求,筛选出4种性能较为优良的纯工质,根据工质的循环性能特性将它们两两组合... 为了研究组分迁移对非共沸混合工质循环及传热窄点影响规律,该研究通过建立高温电动热泵的理论模型,以某化工领域余热回收工况为计算条件,根据循环工质筛选的要求,筛选出4种性能较为优良的纯工质,根据工质的循环性能特性将它们两两组合成混合工质,并对这5种混合工质进行理论分析,从中筛选出两组循环性能较优的工质组合,分别是R134a+R245fa(0.4/0.6)和R152a+R245fa(0.4/0.6)。此外,该研究对筛选出的两组工质进行传热窄点与组分迁移的相关计算,得出考虑组分迁移情况下换热器内的温焓非线性分布的规律,并与未考虑组分迁移的情况作对比,为蒸发器与冷凝器的设计与运行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焓值为321.35 kJ/kg和334.76 kJ/kg处出现传热窄点,且组分迁移会影响传热窄点及最大传热温差的大小和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热泵 混合工质 传热窄点 组分迁移 循环性能
下载PDF
基于传热窄点分析的跨临界CO2系统稳态性能研究
7
作者 朱超男 陈蕴光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5-61,共7页
基于传热窄点研究了固定气体冷却器进出口水温时,高低不同的进水温度、不同的出水温度、排气压力、蒸发温度、过热度以及换热面积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出口水温的升高和换热面积的减小,系统COP逐渐减小,并且最优高压压... 基于传热窄点研究了固定气体冷却器进出口水温时,高低不同的进水温度、不同的出水温度、排气压力、蒸发温度、过热度以及换热面积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出口水温的升高和换热面积的减小,系统COP逐渐减小,并且最优高压压力逐渐升高;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系统COP逐渐增加,最优高压压力逐渐升高;增加过热度只会在排气压力较低时提高系统的COP。当处于部分负荷工况时,冷端温差随负荷率的增加而减小;对于气冷器进出口水温温差大的工况,当负荷率小于1时传热窄点会位于换热器中间位置。在负荷率到达1时,传热窄点恰好移动到冷端。当负荷率大于1时,传热窄点一直稳定在冷端;对于气冷器进出口水温温差小的工况,当负荷率小于1时,传热窄点就已经到达冷端,并随着负荷率的增大一直稳定在冷端;部分负荷下的COP总是小于设计负荷下的COP,实际负荷偏离设计负荷越远,系统的COP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跨临界循环 COP 传热窄点 冷端温差 部分负荷
原文传递
R744/R600及R744/R600a混合工质热泵循环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范晓伟 张仙平 +2 位作者 王凤坤 沈恒根 陈圣光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39,共5页
基于换热器中的传热窄点温差的限制,对R744/R600及R744/R600a在所研究的工况范围内分别替代传统制冷剂R22的亚临界热泵循环特性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R744/R600和R744/R600a具有不同的最优配比,可以使得制热性能系数(COPh)最大;... 基于换热器中的传热窄点温差的限制,对R744/R600及R744/R600a在所研究的工况范围内分别替代传统制冷剂R22的亚临界热泵循环特性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R744/R600和R744/R600a具有不同的最优配比,可以使得制热性能系数(COPh)最大;R744/R600及R744/R600a在最优配比下的COPh分别比R22系统增大11.98%和8.24%,分别比纯质R600和R600a大36.43%和36.24%,比跨临界循环R744系统增加7.07%和4.71%。在最优配比下,R744/R600和R744/R600a的冷凝压力低于R22,分别为0.84MPa和1.18MPa;压缩机排气温度也低于R22,在9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非共沸混合工质 热泵 R744/R600 R744/R600a 传热窄点
下载PDF
高温热泵工况下非共沸工质在换热器中的换热特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兆永 赵力 赵学政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86-3393,共8页
为了探究非共沸工质与换热流体之间的相变传热温差特性,在单级蒸气压缩式水-水高温热泵系统实验台上,以R290/R600(称为Z1,质量比17%/83%)为工质进行了多工况的实验研究。实验发现,工质Z1在冷凝器中会出现最大传热温差,且最大传热温差的... 为了探究非共沸工质与换热流体之间的相变传热温差特性,在单级蒸气压缩式水-水高温热泵系统实验台上,以R290/R600(称为Z1,质量比17%/83%)为工质进行了多工况的实验研究。实验发现,工质Z1在冷凝器中会出现最大传热温差,且最大传热温差的位置会随着冷凝器中水流量的减小而向冷凝器的冷端移动;在蒸发器中会出现最小传热温差,其位置随着蒸发器中水流量的减小而向蒸发器的冷端移动。分析结果表明,在蒸发器侧工况恒定时,冷凝器侧最大传热温差的出现会使系统的循环效率降低,冷凝器中因不可逆传热引起的可用能损失增大;在冷凝器侧工况不变时,蒸发器侧最小传热温差的出现会使系统的循环效率上升,蒸发器中因不可逆传热引起的可用能损失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泵 非共沸工质 传热窄点 可用能损失
下载PDF
二氧化碳/丙烷用于热泵系统循环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范晓伟 巨福军 +1 位作者 张仙平 王方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5-299,共5页
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条件下,对二氧化碳(R744)/丙烷(R290)自然混合工质与四种常见的热泵工质 R22、R134a、R410A和 R407C的亚临界循环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R744/R290的最优质量配比为21/79,系统的制热循环性能系数(COP... 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条件下,对二氧化碳(R744)/丙烷(R290)自然混合工质与四种常见的热泵工质 R22、R134a、R410A和 R407C的亚临界循环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R744/R290的最优质量配比为21/79,系统的制热循环性能系数(COPh)比 R22系统提高了10.46%、比 R134a系统提高了22.67%、比R410A系统提高了11.93%、比 R407C系统提高了9.52%;在10%~35%、0%~35%、10%~35%和10%~35%的 R744质量配比内,R744/R290可分别实现对四种常见热泵工质的替代;在最优质量配比下,R744/R290系统的冷凝压力低于 R410A系统,压比仅为3.271,排气温度为8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沸混合工质 热泵热水器 R744/R290 传热窄点
下载PDF
R236fa/R32大滑移温度混合工质的优选方法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鹏飞 张小松 文先太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190-4196,共7页
针对适用不同制冷工况下混合工质组成及组分的多样化选择问题,提出了对应用于双温制冷机组的大滑移温度混合工质R236fa/R32组分在冷凝温度范围为311~333K、蒸发温度范围为269~290K的优选方法。对R236fa/R32的温度随焓值非线性变化特... 针对适用不同制冷工况下混合工质组成及组分的多样化选择问题,提出了对应用于双温制冷机组的大滑移温度混合工质R236fa/R32组分在冷凝温度范围为311~333K、蒸发温度范围为269~290K的优选方法。对R236fa/R32的温度随焓值非线性变化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了混合制冷剂蒸发换热过程由于温度随焓值非线性变化特性产生的熵增模型,通过对混合工质不同组分高、低温蒸发器的熵增变化情况确定最佳组分。并搭建了试验台,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了该混合工质不同组分下在换热器中的温度分布情况、制冷效率(COP)及压缩机功耗情况验证该优选方法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熵增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该混合制冷剂不同组分的COP特性及压缩机功耗,随着R32质量分数的增加,蒸发器的熵增先增大、后减小,在R236fa/R32为4:6时,低温蒸发段和高温蒸发段由于温度随焓值非线性变化特性产生的熵增都最小,因此为该机组的最佳组分,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该方法可以为不同工况下混合工质的优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236fa/R32 温焓分析 滑移温度 传热窄点 熵增
下载PDF
R125/R290及R125/R600a热泵工质适用温区探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晓伟 陈洁 王方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44,共5页
循环温升保持45℃,热源进口温度范围为10—45℃的热泵工况下,建立了基于控制换热器窄点温差的热泵循环模型,对小温度滑移混合工质R125/R290(质量配比25/75)及大温度滑移工质R125/R600a(质量配比10/90)的热泵循环性能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 循环温升保持45℃,热源进口温度范围为10—45℃的热泵工况下,建立了基于控制换热器窄点温差的热泵循环模型,对小温度滑移混合工质R125/R290(质量配比25/75)及大温度滑移工质R125/R600a(质量配比10/90)的热泵循环性能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R125/R290制热循环性能系数COPh随名义蒸发温度的升高而提高,而对于R125/R600a,COPh却变化平缓。同时两种混合工质的排气温度和冷凝压力均在系统安全运行范围之内。结果表明:对于小温度滑移工质R125/R290更适合于低温热源工况,大温度滑移工质R125/R600a则更适用于高温热源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125/R290 R125/R600a 传热窄点 热泵 温度滑移 工作温区
下载PDF
结合闪蒸循环的有机朗肯循环以提升循环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新国 高冠怡 +1 位作者 吴晓松 弭慧惠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28,共7页
以提高热源利用率,提升有机朗肯循环(ORC)的做功能力为目标,该文构建一种ORC的新构型——结合闪蒸循环的有机朗肯循环(ORFC)和结合喷射-闪蒸循环的有机朗肯循环(EORFC)。新构型循环相当于在ORC基础上,增加闪蒸循环,构成ORC+闪蒸循环的... 以提高热源利用率,提升有机朗肯循环(ORC)的做功能力为目标,该文构建一种ORC的新构型——结合闪蒸循环的有机朗肯循环(ORFC)和结合喷射-闪蒸循环的有机朗肯循环(EORFC)。新构型循环相当于在ORC基础上,增加闪蒸循环,构成ORC+闪蒸循环的叠加循环。新构型中,通过增加(或调节)工质流量,以调节加热过程中的传热窄点(位置),从而提高从热源的吸热量并提高循环的输出功。结果表明:新构型循环的优化工况得到延伸,循环性能得到提高;ORFC和EORFC优化工况下的净输出功比ORC分别提高16.13%和33.18%,二者的加热量和效率均高于O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发电 余热利用 结合闪蒸循环的有机朗肯循环 结合喷射-闪蒸循环的有机朗肯循环 传热窄点调节
下载PDF
R744/R1270用于热泵热水器的分析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晓伟 郑慧研 +1 位作者 张红林 巨福军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59-63,共5页
研究了将两种环保工质R744和R1270混合用于热泵热水器系统时的循环性能,并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条件下,将其与常见热泵工质R22的循环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混合工质R744/R1270系统的最优质量配比为16/84,对应的最优制热COPh值为4.... 研究了将两种环保工质R744和R1270混合用于热泵热水器系统时的循环性能,并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条件下,将其与常见热泵工质R22的循环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混合工质R744/R1270系统的最优质量配比为16/84,对应的最优制热COPh值为4.770,比R22系统提高了9.63%;同时,在最优质量配比区间,COPh值变化较小;压缩机绝热压缩效率对COPh值影响显著,但对最优质量配比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热水器 R744/R1270 传热窄点 绝热压缩效率
下载PDF
R744/R290/R600a混合工质热泵循环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范晓伟 徐菂 王方 《制冷与空调》 2014年第10期104-108,共5页
对热泵系统,提出将R744/R290/R600a三种天然工质组成的混合物替代现有制冷剂。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下,计算分析不同配比下混合工质热泵系统循环性能,并分别与R22,R290,R600a和R744/R290(21%/79%)热泵系统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R744/R... 对热泵系统,提出将R744/R290/R600a三种天然工质组成的混合物替代现有制冷剂。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下,计算分析不同配比下混合工质热泵系统循环性能,并分别与R22,R290,R600a和R744/R290(21%/79%)热泵系统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R744/R290/R600a在最优配比下,系统制热性能系数为4.514,比R22,R290,R600a和R744/R290(21%/79%)系统分别增加20.50%,35.15%,41.50%和9.67%;系统冷凝压力比R22,R290和R744/R290(21%/79%)系统分别降低45.34%,41.20%和55.47%;新的混合工质不仅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能,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系统运行压力,可以作为热泵工质的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混合工质 传热窄点 COP
下载PDF
R32/R1233zd(E)热泵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晓伟 郭壮雨 +2 位作者 李洪欣 赵成明 付一珂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6年第9期34-38,共5页
R1233zd(E)是一种环保、无毒、不可燃的新型制冷剂,本文将R32与R1233zd(E)混合用于替代热泵热水器传统制冷剂R22。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下,基于换热器中传热窄点温差的限制,对R32/R1233zd(E)二元混合制冷剂在不同质量配比下热泵循环系... R1233zd(E)是一种环保、无毒、不可燃的新型制冷剂,本文将R32与R1233zd(E)混合用于替代热泵热水器传统制冷剂R22。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下,基于换热器中传热窄点温差的限制,对R32/R1233zd(E)二元混合制冷剂在不同质量配比下热泵循环系统的热力学特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工作条件下,混合工质在计算配比范围内COPh均大于R22系统,并存在两个峰值,分别对应于质量配比分别为90/10和46/54,R32/R1233zd(E)的最优质量配比为90/10。在最优配比下,系统制热系数COPh值为4.793分别比纯质制冷剂R22、R32系统的COPh增加10.2%、6.6%。新型混合制冷剂R32/R1233zd(E)很有潜力成为新的热泵替代制冷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热泵热水器 R32/R1233zd(E) 传热窄点
下载PDF
Study on dryout point and heat transfer in subcooled flow boiling through vertical narrow annular channels
17
作者 DING Guo-zhong HUANG Su-yi SU Shun-yu LI Jia HU Xing-hua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07年第1期15-21,共7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duct the dryout point and heat transfer correlation for subcooled boiling flow in narrow annuli. First, the dryout point of subcooled flow boiling of water was measured in narrow an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duct the dryout point and heat transfer correlation for subcooled boiling flow in narrow annuli. First, the dryout point of subcooled flow boiling of water was measured in narrow annular channels under the working condition of pressure ranging from 0.1 to 0.3 MPa and low mass flow rate from 6 to 60 kgm^-2 s^-1. Experimental test channels were annular and heated bilaterally with the channel gap of lmm and 1.5mm, and heated length of 1500mm.The location of the dryout was observed and measured by experiment with investigating the various system parameter effects on dryout poin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cation of dryout point is basically stable and repeating and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ncreased with heat flux, mass flux and pressure, however, decreases with the gap size. Next, new correlations of CHF and critical vapor quality for narrow annular channels was proposed and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n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out point heat transfer subcooled flow boiling narrow annular channels
下载PDF
R32/R290混合制冷剂用于热泵热水器系统循环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范晓伟 郭壮雨 +2 位作者 巨福军 王方 吴金河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66,共5页
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下,基于换热器中传热窄点温差的限制,对R32/R290二元混合制冷剂在不同质量配比下热泵循环系统特性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工作条件下,混合制冷剂R32/R290的最优质量配比为16/84,系统制热性能系数COPh... 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下,基于换热器中传热窄点温差的限制,对R32/R290二元混合制冷剂在不同质量配比下热泵循环系统特性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工作条件下,混合制冷剂R32/R290的最优质量配比为16/84,系统制热性能系数COPh为4.644,较R22系统提高了6.7%,分别比纯质的R32和R290系统高出3.2%和16.8%;在最优质量配比下,系统冷凝压力为2.308MPa,系统压比为2.793,压缩机排气温度为71.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制冷剂 热泵热水器 R32/R290 传热窄点
原文传递
充注量对非共沸工质热泵热水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巨福军 范晓伟 +4 位作者 潘玉勤 郑慧凡 周晓磊 任鹏翔 刘鸿涛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59,共6页
基于搭建的直热式热泵热水器系统实验研究和分析了充注量对M (R744/R290 (12/88))热泵系统的循环性能和冷凝器中换热流体的温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实验工况下,M热泵系统存在相同的最优充注量使COP分别达到最大值;不同充注... 基于搭建的直热式热泵热水器系统实验研究和分析了充注量对M (R744/R290 (12/88))热泵系统的循环性能和冷凝器中换热流体的温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实验工况下,M热泵系统存在相同的最优充注量使COP分别达到最大值;不同充注量下冷凝器中均会出现两个传热窄点,且充注量的变化会导致第一传热窄点的出现位置发生迁移;充注量是影响M热泵系统的循环性能和冷凝器中换热流体的温度分布的显著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热式热泵热水器 充注量 非共沸工质 温度分布 传热窄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