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1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鉴别丹参及其混伪品
1
作者 赵景莹 张玉娟 +9 位作者 柳展基 赵方洲 汤慧丽 王宪昌 朱彦威 田北京 韩金龙 邬爽 高春华 单成钢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6-123,共8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技术高效鉴别丹参及其混伪品的方法。研究采用硅胶吸附柱法纯化基因组DNA,并针对鼠尾草rDNA ITS2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依次对引物浓度、DNA模板浓度、退火温...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技术高效鉴别丹参及其混伪品的方法。研究采用硅胶吸附柱法纯化基因组DNA,并针对鼠尾草rDNA ITS2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依次对引物浓度、DNA模板浓度、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系统优化,建立了ITS2熔解曲线模型,并采用HRM技术对不同来源丹参及其混伪品(甘西鼠尾草、云南丹参和鼠尾草)进行鉴别。结果表明,在最适引物浓度为2.5~10.0μmol/L,DNA模板浓度为26.95~53.90 ng/μL,退火温度为58℃,循环数为35~45时可获得稳定、均一、特异的PCR扩增曲线。该方法通过对比熔解温度(Tm)即可实现对丹参与甘西鼠尾草、云南丹参及鼠尾草的真伪鉴别,在丹参及其伪品的快速检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分子鉴定 丹参 伪品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当归及其掺伪品的可视化鉴别
2
作者 Mpango Prisca 陆占魁 +1 位作者 李子涵 卞希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58-1862,共5页
该文考察了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当归及其掺伪品进行鉴别的可行性,并对40个当归纯品和75个掺伪品进行鉴别。首先采用Kennard-Stone(KS)分组法将数据集分成86个样品的训练集和29个样品的预测集。考察了训练集原始光谱以及... 该文考察了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当归及其掺伪品进行鉴别的可行性,并对40个当归纯品和75个掺伪品进行鉴别。首先采用Kennard-Stone(KS)分组法将数据集分成86个样品的训练集和29个样品的预测集。考察了训练集原始光谱以及连续小波变换及其结合SG平滑、数据标准化方法预处理后的光谱及主成分分析得分图,确定最佳预处理方法,最后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鉴别模型。结果表明,对原始紫外可见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无法将当归和掺伪品分开。而经连续小波变换-SG平滑-数据标准化预处理后,不仅可区分当归纯品和其掺伪品,还可区分不同含量的掺伪品。经最佳预处理后仅使用一个因子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对预测集中当归及其掺伪品的鉴别正确率可达100%。因此,紫外可见光谱结合连续小波变换-SG平滑-数据标准化-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可以实现当归及其掺伪品的快速准确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伪品 可视化识别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主成分分析 化学模式识别 预处理
下载PDF
基于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分析法对白莲子及其伪品的快速鉴别
3
作者 张旭明 霍丽娜 +3 位作者 车苏容 黄涌鉴 王斌 林岸清 《海峡药学》 2024年第6期50-54,共5页
目的使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分析法对白莲子及其伪品芡实和茯苓进行鉴别,为白莲子市场商品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定莲子、芡实和茯苓的四种不同溶剂的超声提取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对3种药材进行鉴别。结果与结... 目的使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分析法对白莲子及其伪品芡实和茯苓进行鉴别,为白莲子市场商品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定莲子、芡实和茯苓的四种不同溶剂的超声提取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对3种药材进行鉴别。结果与结论结合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分析法,能够快速鉴别白莲子与伪品芡实和茯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莲子 伪品 鉴别
下载PDF
不同基原、炮制品及混伪品没药饮片的DSC图谱鉴别研究
4
作者 苏玉纯 沈紧治 +1 位作者 谢素治 田婧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78-484,共7页
目的:建立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鉴别区分天然没药、胶质没药、没药炮制品、没药混伪品。方法:收集不同基原、炮制品、混伪品的没药样品,通过考察升温范围、升温速率、粒度大小等因素对没药DSC试验条件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应用差示扫描量... 目的:建立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鉴别区分天然没药、胶质没药、没药炮制品、没药混伪品。方法:收集不同基原、炮制品、混伪品的没药样品,通过考察升温范围、升温速率、粒度大小等因素对没药DSC试验条件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应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没药各样品进行差热图谱扫描、对比分析。结果:DSC试验优化条件为升温范围-25~550℃、粒度大小100目、升温速率50℃/min;130℃附近的吸热峰与330℃附近的放热峰为没药的特征峰。天然没药、胶质没药在130℃和330℃位置特征峰的平均温度、热焓值均有明显差异,天然没药在两位置的热焓值均明显低于胶质没药。通过比对特征峰可以清晰地鉴别出伪品(松脂、枫香脂)在130℃和330℃附近位置均无该特征峰,混伪品枫香脂在10℃有吸热特征峰,混伪品松脂在150℃附近有明显的放热峰;醋制天然没药在180℃与240℃附近特征峰的热焓值均比天然没药低。结论:DSC试验可快速准确鉴别天然没药、胶质没药、伪品枫香脂及松脂;DSC可快速区分醋制没药与没药;130℃吸热峰、330℃放热峰为没药特征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没药 胶质没药 伪品 枫香脂 松脂 差示扫描量热法 鉴别研究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的青风藤不同基源及混伪品的鉴别研究
5
作者 李蕊 张志强 高扬 《广西中医药》 2024年第3期57-60,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指纹图谱方法,对青风藤不同基源及混伪品进行鉴别,为青风藤药材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选用XTERRA?M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建立HPL... 目的:建立HPLC指纹图谱方法,对青风藤不同基源及混伪品进行鉴别,为青风藤药材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选用XTERRA?M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建立HPLC指纹图谱方法,对青风藤及混伪品进行测定。结果:建立的青风藤(青藤)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1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确认了3种成分,分别为尖防己碱、青藤碱、木兰花碱,20批青风藤(青藤)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5;与青风藤(青藤)指纹图谱相比,青风藤(毛青藤)2号峰明显缺失;8种混伪品(海风藤、红木香、黄藤、鸡矢藤、宽筋藤、木防己、七叶莲、三叶木通)与青风藤(青藤)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2。结论:HPLC指纹图谱方法能有效快速区别不同基源的青风藤及其混伪品,可为控制青风藤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及鉴别不同基源青风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风藤 指纹图谱 基源 伪品 鉴别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判别分析法对驴皮胶及伪品胶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小慧 王世伟 +1 位作者 李志强 席啸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7期414-416,I0001,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判别分析法对驴皮胶及伪品胶的鉴别效果。方法自制驴皮胶、牛皮胶、马皮胶作为建模样品,采用固体粉末—平均光谱采集工作流,积分球采样技术采集其近红外光谱;各类样品光谱处理方式为:使用一阶导数光谱,S-... 目的探讨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判别分析法对驴皮胶及伪品胶的鉴别效果。方法自制驴皮胶、牛皮胶、马皮胶作为建模样品,采用固体粉末—平均光谱采集工作流,积分球采样技术采集其近红外光谱;各类样品光谱处理方式为:使用一阶导数光谱,S-G平滑去噪,计算每一独立类别到其他类别的马氏距离。结果建立的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对驴皮胶、牛皮胶、马皮胶的正确识别率分别为100%、87.5%、100%。主成分分析图显示,各类样品在空间上可分类聚集。结论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判别分析法可对驴皮胶及伪品胶进行分类鉴别,进一步还需补充更多的校正样品光谱,分析错判原因,剔除异常样品光谱,不断修正模型,使模型有更高、更准确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线 阿胶 中药伪品 判别分析
下载PDF
砂仁及其伪品鉴别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佳鑫 周玲娟 +3 位作者 陈曦 张丽霞 任佳慧 李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5期1147-1154,共8页
砂仁是常用中药,也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市场需求量巨大,而在云南、广东等地的种植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仍需大量进口。由于进口国家豆蔻属植物种类丰富,进口砂仁中掺杂大量近缘种,药材鉴别困难,导致如今砂仁药材市场掺伪现象严重。... 砂仁是常用中药,也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市场需求量巨大,而在云南、广东等地的种植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仍需大量进口。由于进口国家豆蔻属植物种类丰富,进口砂仁中掺杂大量近缘种,药材鉴别困难,导致如今砂仁药材市场掺伪现象严重。通过查阅了近40年的文献,对目前市场上主要砂仁伪品进行总结,分析了鉴别砂仁真伪品的主要方法。随着砂仁伪品不断变化,传统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色谱方法等很难实现砂仁的真伪鉴别,分子鉴别方法能够基本实现砂仁真伪鉴别,市场推广应用不足。若要规范砂仁药材市场,需在药材源头控制的基础上,开发更为简易、普适的鉴别方法,同时也为砂仁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仁 砂仁伪品 鉴别方法 砂仁标准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和特异性PCR技术鉴别蚂蟥及其常见伪品 被引量:3
8
作者 解盈盈 李军 +6 位作者 汪冰 于雅萌 栾永福 梅桂雪 张全芳 戴忠 林永强 《中国药事》 CAS 2023年第1期48-58,共11页
目的:建立蚂蟥特异性PCR鉴别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蚂蟥与其常见伪品。方法:通过分析蚂蟥与其常见伪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序列,寻找蚂蟥SNP变异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退火温度、循环次数、DNA模板量及Taq酶等关键因... 目的:建立蚂蟥特异性PCR鉴别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蚂蟥与其常见伪品。方法:通过分析蚂蟥与其常见伪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序列,寻找蚂蟥SNP变异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退火温度、循环次数、DNA模板量及Taq酶等关键因素的考察,确立最优反应体系及条件,并将特异性PCR方法应用到水蛭(蚂蟥)粉末中进行药材粉末的基原鉴别,同时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将PCR扩增产物进行一代测序。结果:特异性PCR结果表明蚂蟥在400~600 bp有单一明亮条带,常见混伪品则无此条带,试验结果与一代测序结果一致,为蚂蟥。结论:该方法能够将蚂蟥与其常见伪品菲牛蛭、东北小水蛭、黑条、小黑条等区别,且能鉴别水蛭(蚂蟥)粉的基原,为提升中药监管力度,打击中药掺伪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 蚂蟥 伪品 蚂蟥粉
下载PDF
降香及其伪品的挥发油标志性差异成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丽 曾业达 +4 位作者 张丹雁 范紫颖 班梦梦 曾庆铃 彭晓祺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69-1975,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降香及其伪品杠香、缅甸大叶、印尼大叶的挥发性成分,筛选降香与其伪品的差异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降香及其伪品的挥发油,利用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目的:对比分析降香及其伪品杠香、缅甸大叶、印尼大叶的挥发性成分,筛选降香与其伪品的差异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降香及其伪品的挥发油,利用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降香与其伪品间差异性成分。结果:降香、杠香、缅甸大叶、印尼大叶的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1.97%~3.95%(mL/g)、0.90%~4.01%(mL/g)、1.55%~3.09%(mL/g)、1.32%~2.23%(mL/g);经GC-MS分析得到降香、杠香、缅甸大叶、印尼大叶挥发油主要成分分别有10、22、24、20个,其中共有成分8个。降香与杠香、降香与缅甸大叶、降香与印尼大叶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性成分分别有8、10、10个。其中,降香与杠香、降香与印尼大叶的标志性差异成分有1,8-二甲基-3-氧代-2-氧杂双环[2.2.2]辛烷-5-羧酸等;鉴别降香与缅甸大叶的标志性差异成分有α-红没药醇等。结论:降香伪品杠香、缅甸大叶、印尼大叶挥发性成分与降香具有一定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志性差异成分较多,建议可根据筛选出的标志性差异成分鉴别降香及其伪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 伪品 挥发油 GC-MS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瓦楞子及其伪品化学成分差异分析及细胞实验验证
10
作者 王巧珍 何晗 +4 位作者 黄仕如 陈力源 刘友平 陈鸿平 陈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6期925-937,共13页
分析瓦楞子及其伪品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差异,验证差异化学成分药效作用。采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瓦楞子及其伪品整体化学成分,通过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析(OPLS-DA)找出差异化学成分,结合细胞... 分析瓦楞子及其伪品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差异,验证差异化学成分药效作用。采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瓦楞子及其伪品整体化学成分,通过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析(OPLS-DA)找出差异化学成分,结合细胞实验验证差异化学成分药效。共计检测出1208个代谢物,包括氨基酸及其代谢物、苯及其衍生物、杂环化合物等22类。其中正伪品共有成分1083个,正品中有而伪品中没有的成分40个。PCA结果显示不同基原正品之间可以被区分开,正品与伪品密肋粗饰蚶可以被区分开;差异代谢物分析发现,在正品中显著上调的差异代谢物有67个。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差异代谢物N^(6)-异戊烯基腺苷可促进人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凋亡;通过诱导S、G2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N^(6)-异戊烯基腺苷可作为瓦楞子潜在的质量标志物。本研究为瓦楞子品质分析及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楞子 伪品 代谢组学 化学成分差异 人甲状腺癌细胞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的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混伪品等32种的鉴别
11
作者 王孟虎 许亮 +8 位作者 蒋磊 李峰 孙一帆 康廷国 孟祥松 张圣阳 钟明月 黄文康 石飘柔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8期1685-1691,共7页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鉴别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其混伪品共32种蛇类。方法:收集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其混伪品,对样品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扩增产物电泳后进行双向测序。应...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鉴别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其混伪品共32种蛇类。方法:收集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其混伪品,对样品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扩增产物电泳后进行双向测序。应用Codon CodeAligner11.0.1软件对峰图质量进行比对、拼接,利用MEGA11.0软件对各物种碱基进行分析,构建邻接(NJ)系统聚类树并计算遗传距离。结果:NJ系统聚类树显示,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其混伪品共32种均独立聚为一支,眼镜蛇科与蝰科聚为一支,并与游蛇科并列聚类。游蛇科黄环林蛇、颈棱蛇与眼镜蛇科聚为一支,游蛇科赤链华游蛇、环纹华游蛇、草腹链蛇与蝰科聚为一支,锦蛇属玉斑锦蛇、黑眉锦蛇、百花锦蛇未聚为一支。结论:利用DNA条形码COⅠ基因能够准确鉴定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其混伪品共32种蛇类,赤链华游蛇、环纹华游蛇、草腹链蛇、黄环林蛇、颈棱蛇、玉斑锦蛇、百花锦蛇、黑眉锦蛇、宽吻水蛇、铅色水蛇、中国沼蛇、渔游蛇的种属归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蛇 乌梢蛇 金钱白花蛇 伪品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DNA条形码
下载PDF
基于UPLC特征图谱的南、北葶苈子及其混伪品的鉴别研究
12
作者 周海琴 钱润 +5 位作者 李松 陈盛君 胡剑虹 海丰 张开雪 查同乐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9期1911-1917,共7页
目的:研究并建立南葶苈子药材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特征图谱,并对北葶苈子及混伪品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乙腈-0.3%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 目的:研究并建立南葶苈子药材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特征图谱,并对北葶苈子及混伪品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乙腈-0.3%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0.30 mL·min^(–1);柱温为35℃。结果:建立了南葶苈子药材UPLC特征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2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7个,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7-O-β-D-龙胆双糖苷(峰3)可区分南葶苈子和北葶苈子;芥子碱(峰2)可区分南葶苈子和菥蓂子;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基-7-O-β-D-龙胆双糖苷(峰6)可区分南葶苈子和荠菜子。结论:建立的UPLC特征图谱能有效区分南葶苈子、北葶苈子及其混伪品荠菜子、菥蓂子,为控制葶苈子药材质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葶苈子 北葶苈子 伪品 UPLC特征图谱
下载PDF
柏子仁及其掺伪品亚麻子加工品的性状鉴别
13
作者 高欢 高申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8期154-156,共3页
柏子仁是一种常见中药,具有养血安神、润肠通便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阴血不足引起的虚烦失眠、心悸怔忡。柏子仁临床需求量大、供应量少,市场上掺伪现象严重。湖北省中医院在药品验收中发现一种新型柏子仁掺伪现象,伪品与正品相似度... 柏子仁是一种常见中药,具有养血安神、润肠通便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阴血不足引起的虚烦失眠、心悸怔忡。柏子仁临床需求量大、供应量少,市场上掺伪现象严重。湖北省中医院在药品验收中发现一种新型柏子仁掺伪现象,伪品与正品相似度高,难以分辨,影响中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文章将柏子仁与其伪品进行性状鉴别比较,对亚麻子进行加工处理和性状鉴定,对比伪品和亚麻子加工品的性状特征;根据结果推测,掺伪品为亚麻子经脱色处理后的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子仁 伪品 中药鉴定 亚麻子加工品
下载PDF
中药白及与其伪品“水白及”的电化学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想晴 单圣男 +1 位作者 程旺兴 骆莉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18期40-44,共5页
目的:建立白及电化学指纹图谱,对白及与其伪品“水白及”进行鉴别研究,为其用药安全有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elousov-Zhabotinski(B-Z)振荡反应研究白及及其伪品的电化学指纹图谱,以BrO_(3)^(-)+H^(+)+Ce^(4+)+丙二酸为震荡体系,考查... 目的:建立白及电化学指纹图谱,对白及与其伪品“水白及”进行鉴别研究,为其用药安全有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elousov-Zhabotinski(B-Z)振荡反应研究白及及其伪品的电化学指纹图谱,以BrO_(3)^(-)+H^(+)+Ce^(4+)+丙二酸为震荡体系,考查温度、转速、加入量等条件对指纹图谱的影响;最佳测定条件为温度310 K、转速600 r/min、白及粉末加入量0.1000 g。结果:白及与其伪品“水白及”的电化学指纹图谱特征参数相差较大。结论:电化学指纹图谱的峰形、振荡寿命、振荡周期及诱导时间等特征参数可以作为白及与其伪品“水白及”的有效鉴别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伪品 电化学指纹图谱 鉴别
下载PDF
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别中药白及和其伪品“水白及”
15
作者 刘想晴 程旺兴 秦亚东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13-119,共7页
目的基于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白及和“水白及”的鉴别方法,为白及的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白及和“水白及”37批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并进行自动平滑、二阶求导等预处理,采用系统聚类分析(HCA)、主... 目的基于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白及和“水白及”的鉴别方法,为白及的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白及和“水白及”37批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并进行自动平滑、二阶求导等预处理,采用系统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白及和“水白及”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白及和“水白及”的红外光谱图有差异。二阶导数光谱图中,白及和“水白及”在1800~800 cm-1峰位、峰形及峰强存在明显差异。系统聚类分析(HCA)表明,当欧氏距离为5时,白及和“水白及”聚为两类;PCA和OPLS-DA的分析结果一致,白及和“水白及”分别分布在t[1]象限负值区和正值区,其中OPLS-DA的分类结果最突出。结论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快速简便的鉴别白及和“水白及”,为白及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伪品 鉴别 化学计量学 系统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高分辨熔解法鉴别鸡血藤及其常见混伪品
16
作者 王咏懿 莫静 +3 位作者 王文斌 程华春 李小芳 汪波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4-339,共6页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别鸡血藤及其常见3种混伪品。方法根据4个物种核基因组内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性探针,结合运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与高分辨熔解(HRM)曲线技术,根据特异性探针熔解温度(T m)差异鉴别鸡血...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别鸡血藤及其常见3种混伪品。方法根据4个物种核基因组内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性探针,结合运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与高分辨熔解(HRM)曲线技术,根据特异性探针熔解温度(T m)差异鉴别鸡血藤及其常见混伪品大血藤、白花油麻藤、香花鸡血藤。结果4个物种特异性探针T m值分别为:鸡血藤(87.0±0.2)℃、大血藤(82.8±0.2)℃、白花油麻藤(85.4±0.2)℃、香花鸡血藤(80.1±0.2)℃。探针特异性考察中,交叉反应与空白组均未产生熔解峰,表明探针具有良好特异性。构建的方法可用于1.0 ng模板DNA的检测,并可有效检出鸡血藤中掺混5%大血藤、白花油麻藤或香花鸡血藤。结论基于MLPA-HRM技术建立的鸡血藤及其混伪品鉴别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可有效解决市场上鸡血藤药材植物来源复杂、混伪品难以鉴别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伪品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高分辨熔解曲线 鉴别
下载PDF
金钱草及其常见伪品的性状鉴别
17
作者 祝浩东 张昌禧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13期31-33,共3页
金钱草是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具有抗炎、镇痛、利胆等功效。笔者结合自己10余年中药方面工作经验,发现有7种药材与金钱草外观非常相似,功效相近,别名相同或相似,鉴别存在一定难度,加上历代本草记载不详及地区用药差异,临床应用时经常混... 金钱草是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具有抗炎、镇痛、利胆等功效。笔者结合自己10余年中药方面工作经验,发现有7种药材与金钱草外观非常相似,功效相近,别名相同或相似,鉴别存在一定难度,加上历代本草记载不详及地区用药差异,临床应用时经常混淆。事实上,这8种药材在来源、植株形态、性状、产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如果临床混淆使用,轻则影响药物疗效,重则导致毒副作用。为加强该药在临床的科学、合理使用,现将这8种药材采用传统性状鉴别方法由张昌禧教授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草 伪品 性状 鉴别
下载PDF
珍贵柚木及其伪品的鉴别
18
作者 许沁 杨旭 张耀丽 《家具》 2023年第6期16-21,共6页
柚木色泽美观,尺寸稳定性好,享有“万木之王”的美誉,市面上出现了众多伪品。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市场秩序,使用木材宏观与微观构造识别的手段重点研究爱里古夷苏木、大美木豆、大绿柄桑、特斯金莲木、刺槐以及纤皮玉蕊6种伪柚木与... 柚木色泽美观,尺寸稳定性好,享有“万木之王”的美誉,市面上出现了众多伪品。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市场秩序,使用木材宏观与微观构造识别的手段重点研究爱里古夷苏木、大美木豆、大绿柄桑、特斯金莲木、刺槐以及纤皮玉蕊6种伪柚木与真柚木的构造特征。结果表明,市面上明示“非洲柚木”“柚木王”“金丝柚木”“金丝柚”“金刚柚”“南美柚木”“巴西柚木”“墨西哥红柚木”“铁柚木”“婆罗洲柚木”都不是真柚木,都是柚木的伪品,并给出了其真实的木材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木 柚木伪品 构造特征 树种鉴别
下载PDF
基于ITS序列和FTIR技术鉴定人参及其混伪品的研究
19
作者 孙仁爽 赵敏婧 谷伟强 《人参研究》 2023年第5期8-13,共6页
为建立人参的快速鉴定体系,确定常用的植物DNA条形码是否适用于人参鉴定,并探讨ITS序列与FTIR技术联用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吉林产20种植物的ITS序列,对人参、西洋参等植物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并进行双向测序,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F... 为建立人参的快速鉴定体系,确定常用的植物DNA条形码是否适用于人参鉴定,并探讨ITS序列与FTIR技术联用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吉林产20种植物的ITS序列,对人参、西洋参等植物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并进行双向测序,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FTIR技术,基于峰形、峰高、峰强等不同年限人参进行分析。ITS序列不仅能够将同种人参分类成簇,同时也可形成不同分支且支持率均在70%以上。人参皂苷的特征吸收峰为1740 cm^(-1)、1518 cm^(-1)、1450 cm^(-1),人参及其近缘种红外光谱的“指纹区”能够反映该药材化学成分的专有特征。因此基于ITS序列与FTIR技术联用可以对人参进行快速分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 红外光谱 人参 伪品 鉴定
下载PDF
matK序列在绞股蓝及其混伪品中的应用
20
作者 徐林 赵芳 +3 位作者 杨贵清 尹鑫 徐其碧 赵月梅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7期22-25,共4页
用matK序列作为DNA条形码来区分绞股蓝及其混伪品雪胆、锥形果、棒槌瓜、乌蔹梅和崖爬藤。通过PCR扩增测序和在GenBank中下载的方式共获得16条matK序列,经比对后,用MEGA 6.0计算种间的K2P距离并基于该距离建立了系统发育邻接树(NJ),并... 用matK序列作为DNA条形码来区分绞股蓝及其混伪品雪胆、锥形果、棒槌瓜、乌蔹梅和崖爬藤。通过PCR扩增测序和在GenBank中下载的方式共获得16条matK序列,经比对后,用MEGA 6.0计算种间的K2P距离并基于该距离建立了系统发育邻接树(NJ),并计算了“barcodegap”。结果显示,绞股蓝与其混伪品雪胆、锥形果、棒槌瓜、乌蔹梅、崖爬藤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区分明显,可形成一个“gap”,系统发育树中6个物种中分成了两大支,葫芦科物种绞股蓝、雪胆、锥形果和棒槌瓜聚成了一支,葡萄科物种乌蔹梅和崖爬藤聚成了另一支,绞股蓝样品聚为单系并能够与其混淆品明显区分开。表明matK序列可作为区分绞股蓝和其常见混伪品的参考DNA条形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K 绞股蓝 伪品 DNA条形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