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闭合气压系统中心位置指数的计算方案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盘兴 赵辉 +2 位作者 任律 罗璇 郭栋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0-526,共7页
王盘兴等在"闭合气压系统环流指数的定义及计算"一文中定义了闭合气压系统的面积指数S、强度指数P和中心位置指数(λc,φc),并给出了它们的计算方案。但其中(λc,φc)的计算方案对低纬系统的计算存在明显误差,误差原因是原方... 王盘兴等在"闭合气压系统环流指数的定义及计算"一文中定义了闭合气压系统的面积指数S、强度指数P和中心位置指数(λc,φc),并给出了它们的计算方案。但其中(λc,φc)的计算方案对低纬系统的计算存在明显误差,误差原因是原方案中的极点球面坐标系不适合低纬系统的计算。本文建立了一套原点位于搜索区Ω中心的新球面坐标系,通过坐标转换实现了低纬闭合气压系统中心位置指数(λc,φc)的准确计算。对7月南亚高压和1月蒙古高压中心位置指数(λc,φc)的实际计算表明,它既消除了低纬系统(南亚高压)(λc,φc)原计算方案的明显误差,又保持了与高纬系统(蒙古高压)(λc,φc)原计算方案计算结果的一致。因此,本文给出了适于计算任意纬度闭合气压系统中心位置指数(λc,φc)的计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气压系统 中心位置指数 计算方案
下载PDF
位置指数W对P区元素电离能的预测
2
作者 刘新华 《德州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56-58,共3页
根据 P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确定位置指数 W,并用 W预测 P区元素的电离能 .
关键词 位置指数 电离能 P区元素 预测 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
下载PDF
分段副热带高压位置指数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那莹 王冀 +2 位作者 张英娟 张培群 陆日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39-1448,共10页
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东西部分的经向位置对我国气候有着不同影响,定义了西段、东段副高位置指数:分别为10°~60°N、110°~130°E和10°~60°N、130°~150°E范围内子午线上500 hPa位势... 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东西部分的经向位置对我国气候有着不同影响,定义了西段、东段副高位置指数:分别为10°~60°N、110°~130°E和10°~60°N、130°~150°E范围内子午线上500 hPa位势高度最大值所在的平均纬度,并将两者平均值定义为副高中心位置指数。这些指数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相关性较业务副高脊线指数有所提高,尤其是西段副高位置指数与华北平原夏季降水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副高位置指数基本维持了业务副高脊线指数与长江流域降水的负相关关系和与华南降水的正相关关系。西段副高位置指数偏北时,对应西北太平洋上500 hPa出现反气旋环流,反气旋中心位于38°N、130°E附近;而东段副高位置指数偏北对应的反气旋中心位置偏东偏北,位于40°N、145°E附近。此外,西段、东段副高位置指数偏南、偏北的不同配置对应我国雨带分布的四种类型。分段副高位置指数与我国夏季降水年际变化较好的相关性将为降水季节预测和季节内雨带移动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副高位置指数 脊线指数 雨带类型 年际变化
下载PDF
地形位置指数在“双评价”中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杨立焜 王璇 +3 位作者 孙道成 许宏宇 高诗文 车旭 《自然资源情报》 2022年第8期59-64,58,共7页
“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中“三线”划定的重要依据。城镇建设适宜区中的地形地貌评价方法如果仅依据单一指标(如高程、坡度)进行分析,对于丘陵地区会导致不适宜区、适宜区破碎,集中连片度差等问题。本文提出的以划定地形单元类型作为... “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中“三线”划定的重要依据。城镇建设适宜区中的地形地貌评价方法如果仅依据单一指标(如高程、坡度)进行分析,对于丘陵地区会导致不适宜区、适宜区破碎,集中连片度差等问题。本文提出的以划定地形单元类型作为城镇建设适宜性中地形地貌评价要素。地形单元类型综合了高程、坡度、高差等要素,从而计算出地形位置指数(TPI指数);并基于该指数提取地形单元分区,可有效反映地面起伏的变化,高度浓缩地面形态信息,为从微观到宏观分析地形信息提供了条件。结果表明,提出地形单元分级和管控措施,与“双评价”城镇建设适宜性分析相结合,能更加合理地分析出城镇建设不适宜区的位置,为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性评价 城镇建设 地形位置指数 地形单元 丘陵地区
下载PDF
基于地形位置指数的赤水河流域植被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马伟波 赵立君 +3 位作者 田佳榕 王楠 高媛赟 李海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05-2712,共8页
地形因子和植被覆盖是区域灾害评价的关键指标,也是山区型村镇建设生态安全评估的重要内容.为探析山区型村镇建设的生态约束条件,以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98-2018年SPOT_VGT NDVI数据,利用地形位置指数(Topographic Position Inde... 地形因子和植被覆盖是区域灾害评价的关键指标,也是山区型村镇建设生态安全评估的重要内容.为探析山区型村镇建设的生态约束条件,以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98-2018年SPOT_VGT NDVI数据,利用地形位置指数(Topographic Position Index,TPI)和坡度位置指数方法,研究了赤水河流域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及地形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赤水河流域内,1998-2018年植被生长季平均NDVI呈缓慢上升趋势,斜率为0.0047;NDVI>0.60的集中连片区域主要分布在古蔺县北部、赤水市大部和习水县西北部,占赤水河流域总面积的8.42%;Sen′s slope在0.009~0.015区间时,赤水河流域植被生长增强趋势最明显,主要集中分布在赤水河中上游、二道河以及下游的大同河干流地区.②TPI在-39.4~34.3区间的面积最多,为6221.63 km^2,占赤水河流域总面积的34.05%;将赤水河流域坡度类型划分为山脊、上坡、中坡、平坡、下坡、山谷6个坡度位置类型,其中,中坡面积(7792.02 km^2)最大,占流域总面积的42.64%,表明TPI数值较小且坡度大于5°的区域是赤水河流域地形主体.③赤水河流域植被在山脊的平均NDVI最高,为0.747,且山脊平均Sen′s slope最高,为0.0072;山谷平均NDVI最低,为0.709.研究显示,赤水河流域植被分布在118.5~486.9的TPI区间或分布在山脊处时整体生长较好,且生长增强趋势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河流域 地形位置指数 坡度位置 植被
下载PDF
基于改进地形分布指数的耕地土壤属性空间变异特性研究
6
作者 周琪清 赵小敏 +1 位作者 郭熙 曾学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95-1604,共10页
为解决现有地形位指数和地形位置指数因忽视地物在空间上的规律变化而造成的误差累积、异常值等问题,本研究基于地理学第一定律对地形分布指数模型进行加权修正,并利用改进后的地形位置指数进行半自动地形分类,从定性、定量角度分析地... 为解决现有地形位指数和地形位置指数因忽视地物在空间上的规律变化而造成的误差累积、异常值等问题,本研究基于地理学第一定律对地形分布指数模型进行加权修正,并利用改进后的地形位置指数进行半自动地形分类,从定性、定量角度分析地形因子对耕地土壤属性空间变异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地形分布指数可显著改善现有地形指数的多峰与偏态问题;在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的相关性分析中,改进地形分布指数普遍优于传统地形指数,其中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相关性最高的指数分别是TPI_IDW(0.367)、TPI_RBF(0.277);与地形位置指数相比,基于改进地形位置指数的地形分类对细部信息的刻画更符合实际。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中坡>下坡>山谷>山脊>平坡,速效钾含量表现为山脊>山谷>平坡>下坡>中坡。综上,改进地形分布指数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本研究结果为地形分类等其他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属性 地形位指数 地形位置指数 地理学第一定律 地形分类
下载PDF
基于位置不变极值指数估计量的一类大分位数和尾端点估计(英文)
7
作者 蒋琴 彭作祥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3,共7页
在位置不变矩型估计量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类大分位数和尾端点估计量的渐近性质.
关键词 大分位数 尾端点 极值指数 位置不变极值指数估计 二阶正规变换
下载PDF
直链烷烃取代衍生物Wiener指数的简便计算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丁伟 刘先军 +3 位作者 于涛 吴文祥 刘娜 张艳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69-1371,共3页
根据直链烷烃衍生物分子拓扑结构的特点,将直链烷烃衍生物拆分为由直链单元和取代基团几个部分构成,再根据每部分的拓扑结构特点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从而提出了一个计算直链烷烃衍生物Wiener指数的简便方法,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该方法... 根据直链烷烃衍生物分子拓扑结构的特点,将直链烷烃衍生物拆分为由直链单元和取代基团几个部分构成,再根据每部分的拓扑结构特点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从而提出了一个计算直链烷烃衍生物Wiener指数的简便方法,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该方法简化了传统Wiener指数的计算方法,使Wiener指数的计算具有效率高、不易出错等优点,便于Wiener指数计算程序化,从而提高了Wiener指数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烷烃衍生物 WIENER指数 位置指数 计算方法
下载PDF
东亚上空急流位置经向变化及其与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联系 被引量:6
9
作者 字冉 管兆勇 李明刚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65,共11页
利用1979—2010年逐月CMAP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集,通过定义夏季东亚急流位置指数,采用统计和动力诊断方法研究了东亚上空急流位置经向变化及其与东亚夏季气候的联系。所定义的东亚急流位置指数较好地反映了东亚上空急流位置... 利用1979—2010年逐月CMAP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集,通过定义夏季东亚急流位置指数,采用统计和动力诊断方法研究了东亚上空急流位置经向变化及其与东亚夏季气候的联系。所定义的东亚急流位置指数较好地反映了东亚上空急流位置的经向移动。结果表明:东亚上空急流经向位置的移动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其主要周期为2~3 a和8 a。当夏季东亚急流位置偏北(南)时,从低纬到高纬,东亚地区降水异常主要呈现出偏多—偏少—偏多(偏少—偏多—偏少)的经向分布;相应地,气温则在副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偏低(高),我国华东、华北及日本地区气温偏高(低),西伯利亚东部较高纬地区气温偏低(高)。东亚上空急流经向位置异常年,异常环流随高度呈略有西倾的准正压结构。东亚上空急流经向位置的偏北(南)与由西太平洋—南海热带地区非绝热加热相关的经圈环流异常有关,亦与中纬度波扰能量东传有关,并由此可部分解释我国长江中下游至日本地区的气温异常偏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急流 东亚气候 位置指数 夏季
下载PDF
基于拓扑指数研究多氯联苯生物降解速率常数
10
作者 杨杰元 杨雪颖 +2 位作者 杨沛艳 冯惠 冯长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9,共5页
基于Kier的分子形状指数(J)和新提出的氯原子位置指数(D)表征66个多氯联苯的分子结构,并与其生物降解速率常数对数(lnK)关联。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方法建立多氯联苯lnK的三变量参数(DCl、^(2)J、^(3)J)的QSAR模型。其传统相关系数和交... 基于Kier的分子形状指数(J)和新提出的氯原子位置指数(D)表征66个多氯联苯的分子结构,并与其生物降解速率常数对数(lnK)关联。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方法建立多氯联苯lnK的三变量参数(DCl、^(2)J、^(3)J)的QSAR模型。其传统相关系数和交叉验证相关系数依次为0.854和0.837。通过“三性”原则检验,该模型具有令人满意的相关性、稳健性和预测能力。结果显示影响多氯联苯ln K的主要因素是分子内所含氯原子的数目及其所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生物降解速率常数 分子形状指数 氯原子位置指数 定量构效关系
下载PDF
山地丘陵型城市空间扩展及形态演变研究——以绵阳市为例
11
作者 程建兄 潘洪义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37-143,共7页
为了解山地丘陵型城市的空间扩展及形态特征演变,以绵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8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城市空间扩展速度、强度指标、位置中心性指数和位置中心性聚集指数等对绵阳市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和形态演变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 为了解山地丘陵型城市的空间扩展及形态特征演变,以绵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8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城市空间扩展速度、强度指标、位置中心性指数和位置中心性聚集指数等对绵阳市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和形态演变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绵阳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约为1980年的2.98倍,扩展速度和扩展强度不断增大;绵阳市在研究期内的不同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的扩展结构和聚集异质性;城市空间扩展遵循“内部填充-外部扩展”的规律进行,呈现出“集聚-分离”的演变特征。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分析山地丘陵型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规律,能为绵阳市未来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扩展 形态演变 位置中心性指数 位置中心性聚集指数 绵阳市 山地丘陵型城市
下载PDF
高山峡谷地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探索——以西藏索县为例
12
作者 刘喜娟 李康康 杨东峰 《城市建筑》 2023年第3期148-152,共5页
针对高山峡谷地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过程中,数据整合困难、阈值确定模糊、模型构建复杂等技术难点,文章以索县为例,基于地形位置指数(TPI)和“双评价”指南开展了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探索,比较了两种方法在土地资源判定和适宜性分... 针对高山峡谷地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过程中,数据整合困难、阈值确定模糊、模型构建复杂等技术难点,文章以索县为例,基于地形位置指数(TPI)和“双评价”指南开展了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探索,比较了两种方法在土地资源判定和适宜性分级结果方面存在的差异,探索了各方法的适用性,为地势条件复杂、数据资料缺乏地区的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 地形位置指数 双评价 高山峡谷地区
下载PDF
春季南支槽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关系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永莉 范广洲 +4 位作者 周定文 向卫国 谢清霞 王霄 赖欣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5,共9页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结合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07年4月中国596个测站月降水量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定义了春季南支槽强度指数和东、西位置指数,讨论了近60年两个指数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结合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07年4月中国596个测站月降水量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定义了春季南支槽强度指数和东、西位置指数,讨论了近60年两个指数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同期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南支槽总体呈强度减弱、位置逐渐西移的趋势。春季南支槽强度指数值越小(大),则南支槽越强(弱);春季南支槽位置指数值越大(小),则南支槽位置越偏东(西),出现长江中游及其以南部分地区降水越多(少),而西南的部分地区降水越少(多)的现象。另外,对两个指数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分析表明,强度指数和位置指数与环流的关系比较显著,能够合理地给出中国降水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南支槽 强度指数 位置指数 降水 大气环流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季风演变的新特征及其与中国西南气温的关系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颖 李栋梁 +1 位作者 王慧 郑然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0,共10页
利用1951 201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1960 2010年西南地区77站月平均气温数据,定义了冬季代表月(1月)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季风强度和位置的新指数,并分析了该指数与中国西南地区地面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代表高原冬季风的冷高压强... 利用1951 201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1960 2010年西南地区77站月平均气温数据,定义了冬季代表月(1月)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季风强度和位置的新指数,并分析了该指数与中国西南地区地面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代表高原冬季风的冷高压强度和位置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由弱到强的突变,80年代中期则是由偏北到偏南的突变。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高原冬季风强度的振荡频率加快,由较长的7年周期向4年周期转化;位置指数的4年与10年周期存在明显的反相变化,自2005年以来位置振荡周期由10年向4年转化,南北摆动更为频繁。(2)当高原冬季风偏强时,北方冷空气与西南暖湿空气在西南地区交汇减弱,云量减少,辐射增温作用使西南地区温度一致偏高,西南地区东部低层出现异常下沉运动中心,下沉增温作用使该地区温度偏高更明显;当偏弱时,则相反。(3)当高原冬季风偏北时,北方较强冷空气南下,南支槽加深,西南暖湿空气与北方冷空气交汇于川滇地区,产生异常上升运动,云量增多,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少,且冷空气活动频繁,西南地区温度一致偏低,上升冷却作用使西部气温偏低更明显;当偏南时,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冬季风 强度指数 位置指数 西南气温
下载PDF
基于GIS的渭北黄土高原立地类型划分的研究——以永寿县永平乡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飞 赵忠 +2 位作者 郝红科 王琤 李永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3-140,共8页
【目的】基于GIS技术,快速、准确地实现渭北黄土高原小流域范围内立地类型的划分。【方法】以地处黄土高原南缘残垣沟壑区复杂地形的永寿县永平乡为试验区,采用相对位置指数法提取地形部位信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研究区地形部位... 【目的】基于GIS技术,快速、准确地实现渭北黄土高原小流域范围内立地类型的划分。【方法】以地处黄土高原南缘残垣沟壑区复杂地形的永寿县永平乡为试验区,采用相对位置指数法提取地形部位信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研究区地形部位在空间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了定量化,结合坡向和坡度因子进行立地类型划分,最后利用现地立地因子信息样点对分类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利用上述方法将地处黄土高原南缘残垣沟壑区复杂地形的永寿县永平乡划分成19种立地类型,并对其面积进行了统计;经与实地立地类型划分结果进行比对,显示本研究方法的划分结果精度达92%。【结论】借助GIS技术不仅能快速地在小流域内实现该区域立地类型划分,而且精度高,能够为当地林业生产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黄土高原 相对位置指数 立地分类 永寿县
下载PDF
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夏季风变异及其对中国西南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颖 李栋梁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0-924,共15页
利用1951—2012年逐月NECP/NCAR-Ⅰ再分析资料和1960—2012年逐月中国西南地区116站常规气象要素资料,基于青藏高原地区夏季600 hPa涡度场特征,定义了新的青藏高原夏季风强度和位置指数,讨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季风变化对中国西... 利用1951—2012年逐月NECP/NCAR-Ⅰ再分析资料和1960—2012年逐月中国西南地区116站常规气象要素资料,基于青藏高原地区夏季600 hPa涡度场特征,定义了新的青藏高原夏季风强度和位置指数,讨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季风变化对中国西南地区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季风强度整体增强,在20世纪90年代末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弱,与北半球气温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位置变化相对独立。夏季青藏高原季风强度和中心经度位置对中国西南地区气候有显著影响。当青藏高原季风偏强时,西南地区水汽异常辐合,以阴天为主,日照偏短,蒸发减弱,气温日较差明显减小,降水偏多;上升运动在川渝地区发展深厚,云贵地区仅限于600 hPa以下,川渝地区气象要素变化更显著。当青藏高原季风位置偏东时,西南全区受异常下沉运动控制,气温偏高,四川中、西部和贵州、广西等地出现较强的水汽异常辐散,气温显著偏高,相对湿度偏低,降水偏少。进入21世纪以来,青藏高原季风强度和中心经度的反位相叠加,加剧了西南地区的干旱化。新的青藏高原季风指数不仅能反映青藏高原地区的季风环流特征,而且对中国西南气候变化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可为中国汛期气候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夏季风 强度指数 位置指数 中国西南气候
下载PDF
基于阈值增量的标准动态眩光源设计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乔卫东 张恒 +1 位作者 王嘉明 李奕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8-345,共8页
针对目前眩光测量装置面临的测量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阈值增量(TI)的标准动态眩光源设计方法,建立了眩光测量仪校准系统。依据阈值增量的测量要求确定标准动态眩光源结构;眩光测量过程中,在保证实验室环境和现实路灯照明环... 针对目前眩光测量装置面临的测量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阈值增量(TI)的标准动态眩光源设计方法,建立了眩光测量仪校准系统。依据阈值增量的测量要求确定标准动态眩光源结构;眩光测量过程中,在保证实验室环境和现实路灯照明环境中的位置指数与立体角分别相等的前提下,规划眩光源的布局以及确定眩光源的发光面积;以最高为24 Hz的频率模拟不同场景中的同一眩光值和不同场景中的不同眩光值,匹配各种环境中的眩光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该标准动态眩光源覆盖阈值增量范围为8.0%~26.7%,而且其闪烁频率可调节,最高频率达24 Hz,模拟眩光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3%,满足各种眩光测量仪的校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动态眩光源 阈值增量 位置指数 不确定度
下载PDF
直链硫醇拓扑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先军 王宝辉 +1 位作者 崔宝臣 张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5,共4页
根据硫醇分子的拓扑结构特点,利用距离矩阵定义了分子拓扑指数WN和位置拓扑指数SG,计算了10余种直链硫醇分子的拓扑指数WN和SG,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硫醇的气态标准生成焓、气态标准生成自由能、气态标准生成熵、沸点、色谱保留值指... 根据硫醇分子的拓扑结构特点,利用距离矩阵定义了分子拓扑指数WN和位置拓扑指数SG,计算了10余种直链硫醇分子的拓扑指数WN和SG,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硫醇的气态标准生成焓、气态标准生成自由能、气态标准生成熵、沸点、色谱保留值指数与拓扑指数WN和SG的QSPR模型,复线性相关系数依次为0.999 0,0.999 4,0.999 7,0.993 4,0.995 1,所建立的QSPR模型方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较好地揭示了这些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醇 拓扑指数 位置指数 定量结构-性质相关 线性回归分析 热力学性质
下载PDF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测度及对就业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赵玉焕 史巧玲 +1 位作者 尹斯祺 姚海棠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6,共14页
基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数据库(UIBE GVC Index),本文首先从前向与后向联系的角度对2000—2014年中国整体及不同类型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的程度、生产长度和位置进行测算,关注金融危机尤其是2011年后中国参与GVC分工的新特... 基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数据库(UIBE GVC Index),本文首先从前向与后向联系的角度对2000—2014年中国整体及不同类型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的程度、生产长度和位置进行测算,关注金融危机尤其是2011年后中国参与GVC分工的新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行业研究参与GVC分工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GVC分工方面:中国整体行业后向参与度远高于前向参与度,两者均呈现"M"型演变趋势并于2012年之后下降;整体行业参与GVC分工的位置居于下游,呈"N"型变动趋势并在2012年后回升;制造业GVC参与度更深,而服务业GVC分工位置更高;高技术行业的GVC参与度和位置都高于中低技术行业,光电设备等高技术行业前向参与度有所提高。对就业的影响方面:不同行业参与GVC分工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行业位置指数尤其是后向参与度的提高会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一次跨境的简单GVC对就业的正向拉动作用最大,其次是前向参与度;与整体行业不同,相对于服务业与中低技术行业,制造业与高技术行业位置的提高将促进就业;服务业前向GVC复杂生产长度以及整体与细分行业的简单GVC都与就业正相关。根据研究结论,本文进一步提出实现中国GVC升级与同步促进就业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国际分工 全球价值链 参与度 生产长度 位置指数 就业
下载PDF
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机组选址定容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蒋会哲 张春燕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48-1254,共7页
文章针对可再生能源在配网接入节点和容量进行了选址定容优化,通过节点位置指数确定机组的最佳位置。建立可再生能源机组的成本模型,考虑了电源成本、网损成本、环境成本和电压偏移成本。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选址定容优化模型,并... 文章针对可再生能源在配网接入节点和容量进行了选址定容优化,通过节点位置指数确定机组的最佳位置。建立可再生能源机组的成本模型,考虑了电源成本、网损成本、环境成本和电压偏移成本。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选址定容优化模型,并采用改进磷虾群搜索算法求解该模型,获得更优个体、提高收敛速度。最后,在IEEE 33节点系统中仿真分析了不同机组水平接入后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 可再生能源 节点位置指数 改进磷虾群搜索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