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6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骶神经电刺激治疗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泓伯(综述) 苏春燕 李葆华(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27,共4页
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是目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常用术式,能够达到根治效果且保存肛门控便功能^([1])。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是许多直肠癌术后的主要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是目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常用术式,能够达到根治效果且保存肛门控便功能^([1])。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是许多直肠癌术后的主要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LARS国际共识小组(LAR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Group)^([3])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根治效果 低位前切除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直肠癌术后 骶神经电刺激 LARS 国际共识
下载PDF
雷火灸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直肠癌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32例临床研究
2
作者 李英 许睿 +2 位作者 王琼 孔婕 施荣伟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41-44,共4页
目的:观察在盆底肌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用雷火灸治疗直肠癌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名直肠癌术后LAR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最终治疗组完成32例,对照组完成31例。对照组予盆... 目的:观察在盆底肌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用雷火灸治疗直肠癌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名直肠癌术后LAR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最终治疗组完成32例,对照组完成31例。对照组予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火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LARS量表(LARSS)评分、肛门失禁程度量表(Wexner量表)评分、肛门压力指数(肛管最大静息压、直肠排便阈值、最大耐受容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LARSS评分、Wexner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肛管最大静息压、直肠排便阈值、最大耐受容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9%(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发生2例Ⅰ度烫伤,及时予以冷敷后继续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未发生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盆底肌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用雷火灸可有效缓解LARS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肛门括约肌功能修复,提高肛门控制能力和肛门压力,且疗法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雷火灸 肛门压力指数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发展轨迹的潜在类别及预测因素分析
3
作者 胡海燕 孙佳男 +6 位作者 张晴 汪彦君 王美玲 王权 徐雨婷 贺婷婷 国瑀辰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9-824,共6页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12个月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发展轨迹的潜在类别及其预测因素,为实现个性化健康管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0...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12个月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发展轨迹的潜在类别及其预测因素,为实现个性化健康管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16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分别在还纳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LARS评分。应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术后LARS发展轨迹,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轨迹类别的预测因素。结果:识别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LARS发展轨迹分为2个潜在类别组,分别为“轻度症状维持组”(35.3%)和“重度症状缓解组”(64.7%),术前是否行新辅助治疗、预防性造口期间是否行盆底康复治疗在两组患者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LARS发生率较高,多数患者症状持续时间长达术后6个月甚至更久,LARS发展轨迹存在群体异质性,医护人员应参考患者LARS发展轨迹类别进行个性化干预,以改善LARS的发展趋势,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轨迹 潜在类别 护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徐静 蔡小凤 +1 位作者 陈萍萍 赵惠英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38,共5页
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中取得了初步效果。文章对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中应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和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展望等进行综述,以期为直肠癌患者盆底肌训练方案的实施提供... 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中取得了初步效果。文章对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中应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和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展望等进行综述,以期为直肠癌患者盆底肌训练方案的实施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训练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直肠癌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重度LARS的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陈超 郑鑫 +3 位作者 熊兵 崔铭堃 马福源 丁佩剑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936-941,共6页
目的:探讨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出现重度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1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话随访、门诊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术... 目的:探讨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出现重度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1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话随访、门诊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术后评估,计算LARS量表得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发生重度LARS的影响因素。结果:156例患者中,术后69例(44.23%)发生LARS,其中轻度LARS 34例(21.79%),重度LARS 35例(22.44%)。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肥胖、术前实施新辅助放疗、吻合口距齿线高度≤2cm、术后并发吻合口漏与重度LARS发生具有关联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实施新辅助放疗、吻合口距齿线高度≤2cm、BMI≥25kg/m^(2)以及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漏与重度LARS密切相关。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存在较高LARS发生率,肥胖、新辅助放疗、吻合口距离≤2cm、术后并发吻合口漏是重度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重度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风险预警机制下延续性护理在预防直肠癌患者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李静 洪小芳 +1 位作者 吴雪萍 古真真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2591-2593,共3页
目的:探究风险预警机制下延续性干预在直肠癌术后1年低位前切除综合征预防方案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100例行低位直肠癌术患者,将患者分为常规干预组和预警延续组,各50例。常规干预组进行常规护理,预警延续组则在常... 目的:探究风险预警机制下延续性干预在直肠癌术后1年低位前切除综合征预防方案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100例行低位直肠癌术患者,将患者分为常规干预组和预警延续组,各50例。常规干预组进行常规护理,预警延续组则在常规干预组的基础上增加风险预警机制下延续性干预。记录心理状况、自护能力(ESCA评分)、LARSS评分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与常规干预组相比,预警延续组SAS、SDS评分较低,且ESCA评分较高(P<0.05);在术后1个月,两组LAR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后,与常规干预组相比,预警延续组LARSS评分均较低(P<0.05);与常规干预组相比,预警延续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在直肠癌术后护理中,应用风险预警机制下延续性干预对低位前切除综合征预防,不仅在术后患者负面情绪得到改善,促进自护能力上升,更能够降低LARS严重程度,取得患者家属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预警 延续性干预 低位直肠癌术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下载PDF
直肠癌术后伴低位前切除综合征验案举隅
7
作者 吴柯玫 金鑫 +3 位作者 吴金玲 王丽 尹丽丽 程港晨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111-114,共4页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是指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恶性变化。近些年来直肠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向,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西医治疗短期有一定效果,长期效果欠佳。直肠癌术后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常伴...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是指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恶性变化。近些年来直肠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向,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西医治疗短期有一定效果,长期效果欠佳。直肠癌术后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常伴随腹泻等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痛苦从而阻碍了术后康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对患者的生存期造成不良影响。中医药治疗直肠癌术后泄泻可发挥主导优势,弥补了西医手术治疗直肠癌伴随的术后腹泻等不足,中医药辨证论治、对证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和生活负担,提高临床疗效,进而改善患者的后续治疗进程和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患者病情瞬息万变,具体辨证亦随之相应改变。久泻病机多为脾胃虚弱、肾阳不足,临床上多选用四神丸以温补脾肾、固涩止泻,在本验案中尹丽丽副主任医师辨证选用自拟方癌后止泻方对证施治。现笔者将跟师学习,整理记录,从病因病机、病情转归、用药情况等方面对尹丽丽副主任医师治疗直肠癌术后腹泻的诊治思路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临证经验和治则。故文章介绍四神丸以及癌后止泻方治疗直肠癌术后伴腹泻的1例临床验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临床意义,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术后 重度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泄泻 四神丸机制 癌后止泻方
下载PDF
骶神经调控术治疗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马天明 安琦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125,共6页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是结直肠肛门外科领域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其病因复杂,缺乏规范和有效的处理方案。骶神经调控术是治疗大便失禁的有效方法,在国内外受到广泛认可。目前骶神经调控术临床实践已逐渐扩展到低位...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是结直肠肛门外科领域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其病因复杂,缺乏规范和有效的处理方案。骶神经调控术是治疗大便失禁的有效方法,在国内外受到广泛认可。目前骶神经调控术临床实践已逐渐扩展到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骶神经调控术治疗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神经调控术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大便失禁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经预防性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的可行性及对造口还纳的影响
9
作者 王文浩 张耀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8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经预防性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的可行性及对造口还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0月期间院内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前者...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经预防性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的可行性及对造口还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0月期间院内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前者术中经预防性回肠造口取标本,后者另做切口取标本,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延迟还纳率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造口还纳时间、还纳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还纳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造口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肛门功能总分与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健康调查简表-36(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通过预防性回肠造口取标本具有可行性,相比另做切口可缩短手术时间及还纳间隔时间,便于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 预防性回肠造口 采集标本 造口还纳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10
作者 梁小辉 彭博 +4 位作者 练绮雯 李子一 刘鑫斌 钟晓华 张喆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TaTME)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改善TaTME治疗直肠癌患者的排便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2例行腹腔镜TaTME中低位直肠...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TaTME)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改善TaTME治疗直肠癌患者的排便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2例行腹腔镜TaTME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依据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量表评分分为LARS组和FLARS组,分别分析术后3个月、6个月发生LARS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LARS发生率为66.13%,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41.94%)(P<0.05)。术后3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术前放化疗率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术后6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放化疗率、吻合口距肛缘距离。结论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3个月LARS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和疾病恢复密切相关,TaTME术后发生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同步放化疗、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cm)、肿瘤直径(≥5cm),在手术过程需要引起注意,加以干预,降低术后LARS发生率,改善患者排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低位直肠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直肠癌患者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预测评分系统的建立及效果验证
11
作者 王开雷 康泰 +2 位作者 卜广波 马刚 张广东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72-75,共4页
目的建立预测直肠癌患者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AR)后发生吻合口漏(AL)的评分系统,并对该评分系统的效能和临床使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1138例直肠癌患作为实验集,另选9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验证集,均行LAR。收集相关资料,用单因素及多因... 目的建立预测直肠癌患者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AR)后发生吻合口漏(AL)的评分系统,并对该评分系统的效能和临床使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1138例直肠癌患作为实验集,另选9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验证集,均行LAR。收集相关资料,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实验集患者LAR后发生AL的影响因素,确定风险因素,构建数学函数模型,对危险因素进行赋值,建立预测评分系统。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曲线下面积评价该评分系统的预测效能,并用验证集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1138例直肠癌患者LAR后发生AL 64例,发生率为5.62%。男性、BMI≥28 kg/m^(2)、术前放化疗、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7 cm、高位结扎IMA为直肠癌患者LAR后发生AL的危险因素(P均<0.05)。根据数学模型推算出直肠癌患者LAR后发生AL的概率公式,随危险因素评分升高,理论AL发生率也逐渐升高,评分系统为各危险因素的总分。评分系统预测直肠癌患者LAR后发生AL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标准误为0.031。总分为12.5分时,其ROC曲线的敏感度为0.756,特异度为0.839。评分系统总分>12.5分,直肠癌患者LAR后发生AL的概率大。术前采用评分系统对验证集进行评分,总分≤12.5分80例,术后发生AL 1例,AL发生率为1.25%;总分>12.5分10例,术后发生AL 3例,发生率为30%。二者AL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直肠癌患者LAR后发生AL的危险因素(男性、BMI≥28 kg/m^(2)、术前放化疗、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7 cm、高位结扎IMA)成功构建预测评分系统,术前应用该系统对预测AL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直肠低位前切除 吻合口漏 评分系统 影响因素 预测效能
下载PDF
功能MRI成像对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研究价值
12
作者 顾程 申新宇 +2 位作者 唐宇杰 张洁 韩德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究功能MRI成像技术在评估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患者38例,所有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内行盆腔功能MRI成像,并采用LARS评分表进行评分。将无LARS症状的患者纳入阴性组,轻度和... 目的探究功能MRI成像技术在评估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患者38例,所有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内行盆腔功能MRI成像,并采用LARS评分表进行评分。将无LARS症状的患者纳入阴性组,轻度和重度LARS症状的患者纳入阳性组,阳性组患者均于盆腔功能MRI检查的1周内行3D HR-ARM检查。比较LARS阳性组和阴性组功能MRI检查间的差异,分析LARS阳性组功能MRI检查和3D HR-ARM检查间的相关性。结果LARS阳性组各时相的PR厚度和EAS厚度均小于阴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MRI成像与3D HR-ARM检查相关性分析显示:静息相的H线长度与RAPD呈正相关,静息相的EAS厚度与MSP呈正相关,力排相的H线长度与IRP呈正相关,三时相的PR厚度与HPZ呈正相关,提肛相的IAS厚度与IRP和RAPD呈负相关(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PR和EAS受损、功能减退是影响术后出现LARS的重要因素,功能MRI成像可清晰显示盆底解剖结构变化,与3D HR-ARM检查相结合,可对LARS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疗效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MRI成像 3D高分辨直肠肛门测压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低位直肠癌 盆底功能
下载PDF
保留左结肠动脉低位前切除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13
作者 赵德文 赵科斌 王新广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642-644,共3页
探究保留左结肠动脉低位前切除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行低位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不保留左结肠动脉)和观察组(保留左结肠动脉)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恢复情况、肛门... 探究保留左结肠动脉低位前切除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行低位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不保留左结肠动脉)和观察组(保留左结肠动脉)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恢复情况、肛门功能、胃肠动力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回肠造口率、游离脾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进食流质时间、Wexner便秘评分和术前胃泌素、胃动素、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胃泌素、胃动素、IL-6、IL-8水平均降低,研究组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胃泌素、胃动素水平两组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保留左结肠动脉低位前切除术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直肠癌手术方法,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左结肠动脉 低位前切除
下载PDF
Lap-ISR与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对比
14
作者 靳金彪 杨关印 +2 位作者 张蒙召 丰思彪 冯义康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6期57-60,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与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Lap-IS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A组(n=45)、B组(n=38),前者行Lap...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与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Lap-IS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A组(n=45)、B组(n=38),前者行Lap-ISR术,后者行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相关细胞因子[癌胚抗原(CEA)、大肠特异性抗原2(CCSA-2)、糖类抗原242(CA242)]水平、肛门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与B组相比,A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肠鸣恢复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血清CEA、CCSA-2、CA24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B组相比,A组术后4周、8周、12周肛门功能评分较低(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4.44%vs.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p-ISR治疗低位直肠癌效果不劣于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且还可改善CCSA-2、CA242、CEA水平,减少肛门功能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低位前切除 括约肌间切除 肛门功能 直肠癌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脾主升清”论治直肠癌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验案举隅
15
作者 孙萍 赵梦蝶 +3 位作者 王瑞 徐林 杨燕霏 姜毅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9期958-962,共5页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逐年升高,目前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术后会产生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临床难题。姜毅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LARS患者大多以脾...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逐年升高,目前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术后会产生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临床难题。姜毅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LARS患者大多以脾虚下陷为主,临床上常基于“脾主升清”理论,治以益气健脾、升阳举陷,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本文总结了姜毅教授治疗LARS的临床经验,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治疗思路。Rectal cancer is a common malignant tumor of the digestive tract, and its incidenc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t present, surgery is the main treatment mode, which will produce 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 (LARS) after surgery,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t is a clinical problem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long-term clinical practice, Professor Jiang Yi observed that most LARS patients mainly suffer from spleen deficiency. Clinicall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pleen main rise clear”, they often treat qi and spleen and lift Yang lift subsidence,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has remarkable clinical effec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Jiang Yi in the treatment of LARS, and provides therapeutic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脾主升清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验案举隅
下载PDF
直肠癌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研究进展及机器人手术现状
16
作者 许露露 柳欣欣 +1 位作者 江志伟 程天成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4期743-746,共4页
因环境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直肠癌患病率也在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又一恶性肿瘤。目前直肠癌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然而直肠癌外科手术后常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又以低位前切除术综合征最常见。本文... 因环境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直肠癌患病率也在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又一恶性肿瘤。目前直肠癌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然而直肠癌外科手术后常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又以低位前切除术综合征最常见。本文就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机制、预防干预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供学者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机器人辅助手术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下载PDF
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对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术后肛周失禁性皮炎的应用效果分析
17
作者 李艳芳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分析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对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术后肛周失禁性皮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96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出现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对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术后肛周失禁性皮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96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出现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皮肤状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3 d、7 d、14 d,观察组会阴皮肤(PA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4 d,观察组症状领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功能领域、总体健康领域及其他领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化肛门皮肤护理可显著改善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肛周失禁性皮炎患者肛门皮肤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可作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肛周失禁患者的首选护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皮肤护理 直肠癌 低位前切除 肛周失禁性皮炎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肛术后发生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斌杰 朱苗苗 +6 位作者 吴雅丽 秦启元 何炎炯 周佐霖 黄小艳 王辉 马腾辉 《腹部外科》 2023年第6期450-456,462,共8页
目的调查低位直肠癌病人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析2010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新辅助化疗的... 目的调查低位直肠癌病人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析2010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新辅助化疗的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纳入接受保肛手术的低位(肿瘤下缘距肛缘<5 cm)直肠癌病人,同时排除接受盆腔放疗、造口未还纳或重新造口以及肿瘤复发或转移的病人。使用LARS量表评估上述病人恢复肠道连续性1年后的肠道功能情况,根据LARS量表评分将病人分为无LARS(0~20分)、轻度LARS(21~29分)及重度LARS(30~42分),将病人基线资料、肿瘤特征、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等可能影响病人术后肠道功能的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总体LARS及重度LARS发生风险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病人129例,失访病人30例,随访病例与失访病例两组仅在术前体重指数[(23.0±3.0)比(20.8±2.9)kg/m~2]及术后T分期(pT_(0~2):62.8%比26.7%)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纳入分析的129例病人中,男性84例,年龄(56.4±12.4)岁,肿瘤高度(3.8±0.7)cm;术前均接受CapeOX/FOLFOX两药(78.3%)或FOLFOXIRI三药方案化疗,29.5%(38/129)的病人接受经肛经腹双镜联合直肠癌根治术,71.4%(92/129)的病人行括约肌间切除,74.4%(96/129)的病人接受预防性造口,13.2%(17/129)的病人术后出现吻合口漏。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9(1.0~10.4)年,总体LARS发生率为55.0%(71/129),重度LARS发生率为24.0%(31/129),排便困难(排便<1次/d)与簇状排便(1 h内反复排便)是最常见的肠道症状。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发生总体LARS的危险因素为:男性(OR=2.565,P=0.012)、术后发生吻合口漏(OR=4.503,P=0.015)、恢复肠道连续性时间≤4年(OR=2.285,P=0.02);发生重度LARS的危险因素为:男性(OR=2.754,P=0.037)、术后发生吻合口漏(OR=6.190,P=0.001)、括约肌间切除(OR=3.427,P=0.026)与手工吻合(OR=3.538,P=0.008)。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总体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男性(OR=2.885,P=0.013)、术后发生吻合口漏(OR=3.866,P=0.046)、恢复肠道连续性时间≤4年(OR=2.871,P=0.009),但仅有术后发生吻合口漏(OR=5.155,P=0.004)是重度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位直肠癌病人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肛术后近半数发生LARS,排便困难(排便<1次/d)与簇状排便(1 h内反复排便)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LARS症状可能随时间延长而缓解;若病人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其术后排便功能往往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新辅助化疗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吻合口漏
下载PDF
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蕊 孙晓林 +1 位作者 张光云 张秋月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7期1187-1189,1193,共4页
目的探究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48例行保肛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保肛手术。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LARS,将患者分为无LARS组(n=95)及LARS组(n=53)。分析影响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发生... 目的探究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48例行保肛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保肛手术。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LARS,将患者分为无LARS组(n=95)及LARS组(n=53)。分析影响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LARS组低位肿瘤、术前放疗、吻合口位置距离肛缘≤5 cm发生率均高于无LA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β=1.823,OR=6.187,95%CI:2.944~13.005)、术前放疗(β=2.611,OR=13.610,95%CI:2.914~63.572)及吻合口位置(β=3.269,OR=26.286,95%CI:10.260~67.342)是影响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LARS为直肠癌保肛术后常见并发症,肿瘤位置、术前放疗及吻合口位置均是保肛术后LARS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临床干预中需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保肛手术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发生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肠道重建不同吻合方式对肛门直肠功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军军 何韵 彭礼忠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肠道重建不同吻合方式对肛门直肠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湖北省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4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治疗。根据肠道重建不同吻合方式分为直接吻...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肠道重建不同吻合方式对肛门直肠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湖北省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4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治疗。根据肠道重建不同吻合方式分为直接吻合组(45例)、J型袋组(49例)和结袋组(47例),分别采用直接吻合术、J型贮袋术、结肠成形袋术。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三组手术结果。观察术后3、6、12个月三组患者术后肛门直肠功能变化(排便情况、排便主观感受、肛门直肠压力)情况,并对比三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患者肠道重建吻合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大便不能完全排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型袋组和结袋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不能区分排气与排便的发生率、24 h排便次数均低于直接吻合组(P<0.05)。J型袋组和结袋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排便评分、最大耐受容量、静息压均高于直接吻合组(P<0.05)。J型袋组和结袋组患者术后12个月最大收缩压、顺应性均高于直接吻合组(P<0.05),J型袋组和结袋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肛门直肠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经手术根治切除后,肠道重建采用直接吻合术影响患者肛门直肠功能,而J型贮袋术和结肠成形袋术对患者肛门功能影响接近,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生理情况行肠道重建术式,以期最大程度的保留患者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 直接吻合术 J型贮袋术 结肠成形袋术 L肛门直肠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