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定位联合PTCD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广 李宁 +3 位作者 张宪峰 鲍鸿斌 李新国 李恒力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824-829,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联合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135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超声定位联合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组(PTBD组)52例,超声定位联合经皮经肝胆囊置管引流术...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联合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135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超声定位联合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组(PTBD组)52例,超声定位联合经皮经肝胆囊置管引流术组(PTGD组)46例,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组(ENBD组)37例。对比各组置管次数、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有效带管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肝内胆管直径的差异。结果:与ENBD组比较,PTGD和PTBD组患者置管次数偏少(P<0.05),手术时间偏短(P<0.05),手术成功率偏高(P<0.05),术后有效带管时间偏长(P<0.05),术后胆管直径偏小(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偏低(P<0.05),术后每日胆汁引流量、肝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无差异(P>0.05)。与PTBD组对比,PTGD组置管次数偏少(P<0.05),手术时间偏短(P<0.05);与PTGD组比较,PTBD术后有效带管时间偏长(P<0.05)。结论:超声定位联合PTCD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优势。PTBD可延长有效带管时间,更适合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 超声定位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 经皮经肝胆囊置管引流术 经内镜胆道引流术
下载PDF
PTCD联合胆汁回输对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PD手术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泽锋 肖瑞 +3 位作者 赵磊 郝粉娥 杨景瑞 任建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6期414-418,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胆汁回输对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3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30例。观...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胆汁回输对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3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入院完善术前检查后行PTCD引流并胆汁回输,肝功改善后行PD手术。对照组患者于入院5 d内行PD手术。比较观察组减黄前后的各项生化指标;比较2组患者术前TBIL水平、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等。结果观察组TBIL、PA、CD3^+CD4^+、CD3^+CD8^+、CD3^+CD4^+/CD3^+CD8^+减黄后均较减黄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40.9±10.6)d,对照组为(28.1±11.3)d,观察组平均总费用为(9.96±2.19)万元,对照组为(7.46±1.99)万元,2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D联合胆汁回输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消化功能恢复,提高免疫力,从而降低术后感染及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但会增加住院时间及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D 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 胆汁回输 并发症
下载PDF
两种姑息性引流方式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免疫学变化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曾江潮 隆洪木 +2 位作者 许仲平 曾磊 王仁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2期1858-1860,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姑息性引流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免疫学变化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的82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 目的探讨两种姑息性引流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免疫学变化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的82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RCP组和PTCD组,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有效率、围术期指标及肝功能变化等差异。结果 PTCD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急性胰腺炎及急性胆管炎发生率均低于ERCP组,两组患者术后7d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均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术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及脂多糖指标均低于术前,且术后2周ERCP组均明显低于PT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与PTCD比较,具有经济实用、恢复快及预后佳等优点,可作为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的首选措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
下载PDF
经内镜超声引导下胆道引流术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后患者血清CK1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袁殿宝 吴娜 高会斌 《分析仪器》 CAS 2022年第4期81-86,共6页
目的:评价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经内镜超声引导下胆道引流术(EUS-BD)后血清细胞角蛋白18(CK18)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EUS-BD治疗的22例低位MOJ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 目的:评价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经内镜超声引导下胆道引流术(EUS-BD)后血清细胞角蛋白18(CK18)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EUS-BD治疗的22例低位MOJ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1d、7d及出院当天测定各项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CK18浓度。采用动态变化图、Spearman秩相关法评价CK18水平变化及与其他实验室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d[646.22(175.60,1025.67)pg/mL]、7d[419.25(144.56,959.80)pg/mL]、出院时[347.22(167.82,698.75)pg/mL]血清CK18水平与术前基线值[636.33(171.80,1664.57)pg/mL]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个时间点血清CK18水平与总胆红素(TB)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术后各时间点较术前基线值相比的变化率和动态差值图显示,手术治疗胆道梗阻后,血清CK18水平逐渐降低。经EUS-BD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胆道梗阻缓解,出院。90.91%(20/22)患者在出院时血清CK18水平低于术前水平。结论:血清CK18水平可作为细胞凋亡的生物标志物,治疗前后的血清CK18水平变化提示低位MOJ患者存在肝细胞凋亡损伤,而经胆道减压后这种凋亡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内镜超声引导下胆道引流术 血清CK18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不同姑息性引流术对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玮 陈熙 +2 位作者 罗丹 李启祥 尹合坤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9期39-42,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姑息性引流术对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240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组,每组120例。对... 目的 探讨不同姑息性引流术对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240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组,每组120例。对照组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ERCP组行ERCP支架植入胆道引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减黄程度、免疫功能、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 术后,ERCP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汁酸(TBA)水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脂多糖(LPS)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且ERCP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P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PTCD,ERCP支架植入胆道引流术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疗效更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下载PDF
经ERCP和PTCD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老年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宁 杨村 +1 位作者 李洪运 孟庆顺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老年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老年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提供临床最佳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济宁...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老年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老年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提供临床最佳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老年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术式不同,分为ERCP组与PTCD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情况、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费用成本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ERCP组与PTCD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74%、8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术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分别为(189.26±9.16)μmol/L、(151.65±11.56)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21%vs 2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9,P=0.021);ERCP组与PTCD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9.43±2.05)d和(10.92±2.9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住院费用分别为(35607.65±591.45)元和(46799.45±88.8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费用分别为(18360.41±88.47)元和(25160.73±98.2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经ERCP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老年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手术风险小、微创手术治疗成功率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成本及住院时间相对较低、疗效好的优点,效果优于经PTCD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胆道支架
下载PDF
ERBD与PTBD在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退黄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书沛 黄璋侃 +1 位作者 刘安祥 孟倩倩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8期46-49,共4页
目的:比较内镜逆行胆道引流术(ERBD)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在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退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在安阳市肿瘤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60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其术前不同引... 目的:比较内镜逆行胆道引流术(ERBD)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在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退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在安阳市肿瘤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60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其术前不同引流退黄方式分为ERBD组(n=32)与PTBD组(n=28)。ERBD组采用ERBD退黄治疗,PTBD组采用PTBD退黄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情况、血清学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退黄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RBD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6.88%,与PTBD组的89.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BD组的退黄时间明显早于PTBD组(P<0.05);术后2周,两组血清TBIL、DBIL、ALT及AST水平均降低,且ERBD组低于PTBD组(P<0.05);术后,ERBD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PTBD组的25.00%(P<0.05)。结论: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采取ERBD治疗的效果优于PTBD,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胆道引流术 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 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
下载PDF
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行姑息性胆道引流术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梁勇 母齐鸣 +2 位作者 万波 贺伟 王刚 《肝胆外科杂志》 2019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究经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支架植入胆道引流术应用于姑息性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4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ERCP支架植入胆道引流术者纳入ERCP组(n=58),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 目的探究经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支架植入胆道引流术应用于姑息性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4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ERCP支架植入胆道引流术者纳入ERCP组(n=58),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支架植入者纳入PTCD组(n=76).比较术前及术后3d时,两组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析两组围术期基本指标、近期并发症及总生存期差异.结果术后3d时,两组血清TBil、DBil、ALT水平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同一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RCP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PTCD组(P<0.05).两组出血、胆瘘、十二指肠穿孔、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RCP组感染、电解质紊乱、支架移位/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PTCD组(P<0.05).两组中位总生存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支架植入胆道引流术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效果较突出,且相较于PTCD联合支架植入方案安全性更为理想,对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胰胆管造影 支架 姑息性胆道引流术 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下载PDF
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减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许马川 谢伟 +2 位作者 冯石坚 何国筛 陈晚妹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5期19-21,25,共4页
目的观察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减黄对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12月78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根据术前是否减黄分为两组,36例术前减黄治疗为减黄组,42例未行减... 目的观察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减黄对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12月78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根据术前是否减黄分为两组,36例术前减黄治疗为减黄组,42例未行减黄治疗为对照组,观察减黄组减黄前后总胆红素(TB)水平,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减黄组根治术前TB水平为(209.62±22.96)μmol/L,明显低于减黄前的(311.07±39.76)μmol/L,且低于对照组根治术前的(297.83±42.69)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黄组术前治疗时间和总时间较对照组长,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11%,死亡率为0.00%,对照组为66.67%和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减黄可降低总胆红素水平,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减黄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对不同减黄术式在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浩 吴长伟 +4 位作者 任笠坤 李星志 夏绍萱 李佳林 韩民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919-926,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减黄术式在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连续收治、术前考虑为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胰腺癌、壶... 目的探讨不同减黄术式在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连续收治、术前考虑为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胰腺癌、壶腹部癌、十二指肠癌或胆总管下段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减黄术式分为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组和经内镜下逆行胆管引流(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组,为降低选择偏倚,使用SPSS倾向性匹配模块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比较2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生化指标、减黄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前减黄即术前胆道引流(preoperative biliary drainage,PBD)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相关并发症及术后生存时间。再根据肿瘤类型分为胰腺癌组和非胰腺癌(包括壶腹部癌、十二指肠癌和胆总管下段癌)组,比较2组患者接受不同减黄手术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4例患者,男43例,女41例;58例(69.0%)患者行PTCD(包括2例ERBD失败转PTCD的患者,1例PCTD因引流不畅而再次调管),26例(31.0%)患者行ERBD。PTCD组和ERBD组患者经减黄治疗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均较减黄治疗前下降(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行PTCD减黄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而经ERBD减黄后降低明显(P<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行ERBD减黄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而经PTCD减黄后降低明显(P<0.05)。ERBD组的总住院时间和减黄时间均较PTCD组短(P<0.05)。ERBD组的PBD相关并发症(胆管炎、胰腺炎)发生率高于PTCD组而出血发生率低于PTCD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胰腺癌组患者中,接受ERBD者的减黄时间较接受PTCD者短(P=0.006),而总住院时间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胰腺癌组,接受ERBD者的总住院时间和减黄时间均较接受PTCD者短(P<0.05)。中位生存时间在所有患者中PTCD组短于ERBD组(14个月比18个月,P=0.002),其在胰腺癌患者中短于非胰腺癌患者(12个月比16个月,P=0.034),在胰腺癌患者中行ERBD和PTC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个月比14个月,P=0.291),而在非胰腺癌患者中行ERBD患者长于PTCD患者(20个月比15个月,P=0.008)。结论ERBD相对于PTCD能够缩短手术等待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术后中位生存时间较长,可作为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减黄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 术前减黄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并发症 预后
原文传递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孔素花 刘红国 +4 位作者 田志新 张迁 吴艳萍 李永民 陈剑明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1年第3期24-27,32,共5页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加减联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支架治疗胰腺癌导致的急性恶性低位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肝病一科住院的急性恶性低位梗阻性黄疸病人67例,应用随机数指...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加减联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支架治疗胰腺癌导致的急性恶性低位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肝病一科住院的急性恶性低位梗阻性黄疸病人67例,应用随机数指标法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ERCP胆道支架治疗,试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治疗周期为6 d。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肝功能、血清胰腺炎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记录。记录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功能领域和症状领域的得分。按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治疗后疗效评价,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1),且治疗后试验组对AST、TBIL、ALP、γ-GGT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内容评价上,试验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比较中发现,试验组对改善功能领域(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症状领域(疲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失眠、食欲减退)、整体健康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试验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2组患者以腹痛最常见,其次是因手术诱发的胰腺炎指标的升高,但在内镜下微创治疗后无因手术造成的呼吸衰竭、死亡病例的出现。结论:大柴胡汤加减联合ERCP胆道支架可以提高治疗胰腺癌导致的急性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 大柴胡汤 胰腺癌 ERCP 中西医结合 疗效分析
下载PDF
ERBD与PTBD在肝门胆管癌术前减黄中的应用比较
12
作者 祝凯华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使用内镜逆行胆道引流术(ERBD)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的效果。方法:收集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在2021年1月—2023年12月确诊为肝门胆管癌并行术前减黄治疗的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58例,...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使用内镜逆行胆道引流术(ERBD)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的效果。方法:收集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在2021年1月—2023年12月确诊为肝门胆管癌并行术前减黄治疗的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58例,依据术前减黄方案不同划分为两个组别,即ERBD组,患者78例,接受内镜逆行胆道引流术;PTBD组,患者80例,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两组疗效有效率(引流成功率);比较术前术后血清学指标[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比较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ERBD组与PTBD组的手术成功率、疗效有效率(引流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清GGT、ALT、ALP、AST水平术后均较术前下降(P<0.05);但两组术后血清GGT、ALT、ALP、AS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RBD组术后疼痛发生率较PTBD组低,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较PTBD组高(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采取ERBD、PTBD减黄治疗在手术成功率、减黄效果上比较无差异,但术后胆道感染与疼痛各有优势,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胆道解剖结构等综合考虑,选择最为合适的胆道引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 内镜逆行胆道引流术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评价PBD对PD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世波 谭震 +5 位作者 韩丽 周黎晨 吉华 唐政 赵治戎 戴睿武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第10期92-97,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胆管引流(preoperative biliary drainage,PBD)对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行PD术的患者临... 目的探讨术前胆管引流(preoperative biliary drainage,PBD)对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行PD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PBD分为PBD组和非PBD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均衡两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基线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BD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非PBD组(P<0.00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比非PBD组短(P=0.01)。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BD是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0,95%CI:0.08~0.51,P=0.001)。结论PBD可降低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D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PBD是PD术后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 术前胆管引流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行术前胆道引流必要性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睿智 杜福田 孙玉玺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78-480,共3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行术前胆道引流的必要性。方法择取潍坊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因恶性梗阻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依据手术前期是否给予胆道引流分为减黄组...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行术前胆道引流的必要性。方法择取潍坊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因恶性梗阻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依据手术前期是否给予胆道引流分为减黄组和非减黄组,将31例划分至减黄组,32例划分至非减黄组,观测减黄组入院及引流术后总胆红素(TB)数值,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果减黄组胆道引流后TB数值为(100.79±62.19)μmol/L,明显低于处理前的(209.38±97.11)μ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两组总住院日、术后住院日、住院总费用、手术时间的平均值、术中出血量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减黄组术后并发症病例及死亡病例占各组总病例数比率分别为32.26%和0.00%,非减黄组术后并发症病例及死亡病例占各组总病例数比率分别为37.50%和6.25%,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行胆道引流可以明显降低低位恶性梗阻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但对患者手术后的短期预后无影响,故不具有其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 术前胆道引流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