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7篇文章
< 1 2 1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油藏压驱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
作者 许冬进 吴应松 +3 位作者 熊齐 濮新宏 冯建设 岳世俊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3-540,546,共9页
压驱技术是近年来针对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而提出的一种增加储层动用程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储层改造技术。压驱技术先通过高压小排量向地层注入大量携带化学剂的液体,然后进行焖井,通过压力的扩散和化学剂与裂缝孔隙中的原油充分置换而... 压驱技术是近年来针对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而提出的一种增加储层动用程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储层改造技术。压驱技术先通过高压小排量向地层注入大量携带化学剂的液体,然后进行焖井,通过压力的扩散和化学剂与裂缝孔隙中的原油充分置换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文中结合国内外压驱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从压驱技术现状、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应用分析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论述,重点分析了压驱技术与水力压裂技术的区别、增产机理和设计方法以及现场应用效果等,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压驱技术理论研究方面的欠缺,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压驱 提高采收率 压驱注水
下载PDF
考虑压敏效应的低渗透油藏CO_(2)辅助重力驱合理配产方法
2
作者 张辉 李忠诚 +5 位作者 李明义 李金龙 王昊 胡彧 田冷 黄文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357-9364,共8页
高倾角低渗透油藏在进行水驱开发时,在油藏高部位存在大量剩余油,采收率较低,采用CO_(2)辅助重力驱,可以充分利用高倾角的地质特征,有效提高该类油藏的采出程度。但是由于CO_(2)对原油物性影响要远大于水对原油物性的影响,CO_(2)驱替过... 高倾角低渗透油藏在进行水驱开发时,在油藏高部位存在大量剩余油,采收率较低,采用CO_(2)辅助重力驱,可以充分利用高倾角的地质特征,有效提高该类油藏的采出程度。但是由于CO_(2)对原油物性影响要远大于水对原油物性的影响,CO_(2)驱替过程中流体的渗流过程更加复杂,因此有必要对低渗透油藏CO_(2)重力驱合理配产优化进行研究。首先,依据油藏中任意一点压力与最小混相压力的关系,分别建立了考虑压敏效应的低渗透油藏CO_(2)重力驱混相和非混相模型;其次,运用Python对模型进行求解,同时分析了压敏系数、地层倾角、注采井距和注气速度对油藏配产的影响;最后,结合现有工作制度法和增产倍数法,对比本模型计算结果,运用tNavigtor软件对3种方法进行采收率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本文方法对油藏进行合理配产具有较好的开发效果,油藏采收率相对较高,研究结果对该类低渗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倾角低渗透油藏 CO_(2)驱 渗流理论 压敏效应 合理配产
下载PDF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压驱工程方案优化及矿场应用
3
作者 郭建春 卢聪 马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214,共11页
为解决低渗透油藏压驱过程中存在的油井见效方向明显、压力下降快、含水上升快等开发难题,基于低渗透油藏压驱地质特征,抽提压驱开发工程问题,建立耦合渗流-应力-损伤(H-M-D)的低渗储层压驱数学模型,开展“压-闷-采”一体化压驱数值模拟... 为解决低渗透油藏压驱过程中存在的油井见效方向明显、压力下降快、含水上升快等开发难题,基于低渗透油藏压驱地质特征,抽提压驱开发工程问题,建立耦合渗流-应力-损伤(H-M-D)的低渗储层压驱数学模型,开展“压-闷-采”一体化压驱数值模拟,建立压驱工程参数优化图版。结果表明:以3 a累计经济净现值为目标,优化单层压驱注入量为3.0×10^(4)~3.5×10^(4)m^(3),压驱注入速度为1000~1200 m^(3)/d,闷井时间为20~30 d,驱油剂体积分数为0.15%~0.20%;优化后的低渗透油藏目标方案区BN1区块压驱缝网长度、宽度及高度较未优化的相邻BN0区块分别提高19.4%、27.3%、11.3%;与未优化的相邻BN2区块相比,BN1区块井口油压相当,日产液量降低42.4%,日产油量增加163.6%,含水率降低62.3%。研究成果能有效指导低渗透油藏压驱工程方案优化与现场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方案优化 压驱工艺 数值模拟 矿场应用 生产评价 低渗透油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古峰庄地区三叠系延长组裂缝特征及其对低渗透油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惠 赵红格 +7 位作者 陈江萌 邵晓州 刘池洋 王建强 雷琳琳 李俊 汪建 黄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8,共16页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古峰庄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属于低渗透储层,天然裂缝较为发育,以往对裂缝特征研究较少,开展天然裂缝特征和形成时期研究对低渗透油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文章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成像测井、...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古峰庄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属于低渗透储层,天然裂缝较为发育,以往对裂缝特征研究较少,开展天然裂缝特征和形成时期研究对低渗透油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文章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成像测井、扫描电镜裂缝识别和流体包裹体、断裂活动、构造应力分析等方法展开了古峰庄地区延长组天然裂缝特征和控藏作用研究。[研究结果]延长组各段天然裂缝均发育,以长7段最为发育,其次为长8、长6段;裂缝以高角度裂缝和垂直裂缝为主,走向以NEE向为主,NE向次之,少量NW和NWW向;裂缝面可见方解石充填和明显过油痕迹。天然裂缝发育程度与岩层厚度、断裂活动密切相关。裂缝形成时期具有多期性,主要为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结论]延长组天然裂缝的发育改善了研究区低渗透储层的孔渗能力和储集空间,为低渗透油藏运移、储集和富集提供了良好条件,其发育程度与形成时期影响着低渗透油藏的成藏和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裂缝特征 形成期次 低渗透油藏 古峰庄地区 油气地质 油气勘查工程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注CO_(2)混相驱及CO_(2)埋存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侯大力 龚凤鸣 +3 位作者 陈涛 孙雷 赵锐 苏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7,共9页
注CO_(2)开发低渗透油藏不仅能增加原油采收率,还能将CO_(2)埋存在地下,实现双赢。为了明确X低渗透油藏注CO_(2)混相驱油机理、CO_(2)在地层中的运移规律以及埋存机理,利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注CO_(2)混相特征、注CO_(2)参... 注CO_(2)开发低渗透油藏不仅能增加原油采收率,还能将CO_(2)埋存在地下,实现双赢。为了明确X低渗透油藏注CO_(2)混相驱油机理、CO_(2)在地层中的运移规律以及埋存机理,利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注CO_(2)混相特征、注CO_(2)参数优化和CO_(2)埋存评价3方面对X低渗透油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层原油注CO_(2)最小混相压力为26.03 MPa,CO_(2)有降低原油黏度和密度的作用;通过参数优化确定的推荐注采方案与衰竭开采相比,累计增油量为96.21×10^(4)t,主力开发层系X4⁃2、X4⁃3提高采收率分别为9.37百分点、6.02百分点;CO_(2)注入地层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平面上不断向四周扩散,在纵向上受重力分异的作用向上运移;评价区块注CO_(2)驱推荐方案预计CO_(2)埋存量为68.08×10^(4)t,其中构造埋存量、束缚埋存量、溶解埋存量和矿化埋存量分别为42.20×10^(4)、17.79×10^(4)、6.24×10^(4)和1.85×10^(4)t。研究成果为低渗透油藏注CO_(2)驱及CO_(2)埋存提供了实验和理论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_(2)驱油与埋存 方案设计 参数优化 埋存评价
下载PDF
高盐低渗透油藏CO_(2)泡沫微观尺度耐盐性及调驱效果
6
作者 魏鸿坤 王健 +3 位作者 王丹翎 路宇豪 周娅芹 赵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3-710,共8页
针对高盐低渗透油藏CO_(2)驱存在的气窜问题,以长庆油田H3区块为研究对象,构建SiO_(2)纳米颗粒强化CO_(2)泡沫体系,从泡沫流变性、气液界面张力、气泡液膜厚度与渗透性、泡沫微观结构4个方面评价泡沫体系耐盐性;通过开展SiO_(2)纳米颗... 针对高盐低渗透油藏CO_(2)驱存在的气窜问题,以长庆油田H3区块为研究对象,构建SiO_(2)纳米颗粒强化CO_(2)泡沫体系,从泡沫流变性、气液界面张力、气泡液膜厚度与渗透性、泡沫微观结构4个方面评价泡沫体系耐盐性;通过开展SiO_(2)纳米颗粒强化CO_(2)泡沫体系并联岩心调驱实验,研究该体系调驱效果。根据实验结果,在油藏条件下,构建出配方为质量分数0.20%(OW-1)+0.30%(OW-4)+0.05%(SiO_(2))纳米颗粒强化CO_(2)泡沫体系,该泡沫体系的综合指数为36834 mL·min;该泡沫体系的微观尺度耐盐性评价结果表明,矿化度46357 mg/L与矿化度500 mg/L的配液相比,泡沫流变性更好,气液界面张力在10 MPa时仅增加1 mN/m,液膜渗透性增加了0.14 cm/s,但仍具有良好的泡沫骨架结构,该泡沫体系具有良好的耐盐性。此外,在并联岩心渗透率级差为15.55的条件下,该SiO_(2)纳米颗粒强化CO_(2)泡沫体系对岩心剖面改善率达到了97.28%,采收率显著提升,展现出良好的调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低渗透油藏 长庆油田 气窜 CO_(2)泡沫 微观尺度 耐盐性 调驱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进展及展望
7
作者 曹小朋 刘海成 +3 位作者 任允鹏 贾艳平 牛祥玉 孙成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5,共8页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11.8×10^(8)t,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但低渗透油藏由于具有孔隙度低、储层非均质性强和渗流能力差的特点,在开发过程中存在“注不进、采不出”的问题。为实现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11.8×10^(8)t,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但低渗透油藏由于具有孔隙度低、储层非均质性强和渗流能力差的特点,在开发过程中存在“注不进、采不出”的问题。为实现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系统梳理了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储层预测分析方法以及高效开发技术,并结合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方向进行展望。通过研究与实践得到:①胜利油田通过攻关,研究形成了储层预测、地应力预测以及储层非均质性评价等精细油藏描述技术。②通过理论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储量动用物性下限,攻关形成了特低渗透油藏仿水平井注水开发技术、致密油藏长井段多级压裂水平井开发技术、一般低渗透油藏井网适配提高采收率技术、低渗透-致密油藏压驱开发技术和增黏型乳液-表面活性剂驱开发技术等差异开发技术系列,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③结合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高质量发展及提速提效开发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双控转流线井网重构技术、CCUS技术和纳米气泡水驱技术,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指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精细油藏描述 差异开发技术 压驱开发技术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延长油田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复合酸液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8
作者 邓圣学 吴塞塞 +2 位作者 冯泽煦 王飞 白安安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8期48-52,共5页
为有效解除延长油田低渗透区块水平井的堵塞,提高水平井的采收率,通过大量实验研制出了一套酸液吞吐施工用复合酸解堵体系,室内对复合酸液体系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复合酸液体系的表面活性较强,在高温老化后仍能保持较低的... 为有效解除延长油田低渗透区块水平井的堵塞,提高水平井的采收率,通过大量实验研制出了一套酸液吞吐施工用复合酸解堵体系,室内对复合酸液体系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复合酸液体系的表面活性较强,在高温老化后仍能保持较低的表面张力,有助于酸液吞吐后的返排;复合酸液体系的溶蚀性能较好,对CaCO_(3)、沥青质和现场堵塞物均能起到良好的溶解作用;复合酸液体系对N80钢材的腐蚀速率较低,能够确保酸液吞吐施工的安全;复合酸液体系与目标储层段地层水的配伍性较好,不会产生浑浊和沉淀堵塞;复合酸液体系对人造岩芯和天然岩芯均具有良好的综合解堵效果,注入PV数为0.5时即可达到较高的渗透率恢复值,提高采收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油田 低渗透油藏 水平井 复合酸液吞吐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强化CO_(2)/水交替注入驱油效果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汤瑞佳 陈龙龙 +2 位作者 江绍静 王蓓蕾 谢旭强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4期70-78,共9页
为了强化低渗透油藏CO_(2)/水交替注入(WAG)驱油效果,针对CO_(2)黏性指进问题,提出了锥形WAG驱和活性水WAG驱2种强化驱油效果的方式。通过非均质岩心驱替实验,对比分析了锥形水气比(5∶1~1∶1和1∶1~1∶5)与等比例(1∶1)注入时采出程度... 为了强化低渗透油藏CO_(2)/水交替注入(WAG)驱油效果,针对CO_(2)黏性指进问题,提出了锥形WAG驱和活性水WAG驱2种强化驱油效果的方式。通过非均质岩心驱替实验,对比分析了锥形水气比(5∶1~1∶1和1∶1~1∶5)与等比例(1∶1)注入时采出程度变化情况;基于泡沫性能和界面活性评价结果,优选了强化WAG驱用表面活性剂,通过非均质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了活性水强化WAG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锥形WAG驱替时采出程度高于等比例水气比驱替。优选了具有良好起泡性能和低界面张力的L1表面活性剂,L1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5%时,泡沫强度达到中等强度,油水界面张力降至2.91×10^(-2) mN/m;L1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4%时,高渗层采出程度提高了26.82%,以提高洗油效率作用为主;L1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6%时,低渗层采出程度提高了21.48%,以泡沫调驱作用为主。该研究成果为实现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高效开发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渗透率级差 CO_(2)/水交替 活性水 泡沫 采出程度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CO_(2)驱开发规律及采收率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文成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281-282,93,共3页
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注水开发注入困难、注采见效差。CO_(2)注入能力强,CO_(2)驱可实现提高采收率和CO_(2)地质封存双赢,是石油行业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经。针对储层物性、油藏压力水平等对CO_(2)驱油效果影响规律不明晰的问题,... 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注水开发注入困难、注采见效差。CO_(2)注入能力强,CO_(2)驱可实现提高采收率和CO_(2)地质封存双赢,是石油行业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经。针对储层物性、油藏压力水平等对CO_(2)驱油效果影响规律不明晰的问题,采用不同渗透率岩心,在不同压力下开展了CO_(2)驱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条件下CO_(2)驱开发规律,建立了CO_(2)驱采收率预测模型,为低渗透油藏CO_(2)驱高效开发提供基础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_(2)驱 开发规律 采收率
下载PDF
油田低渗透油藏防漏堵漏钻井液技术应用探析
11
作者 李誉 李洋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年第11期100-102,共3页
通过阐述防漏堵漏钻井液技术在油田低渗透油藏应用的重要性,分析防漏堵漏钻井液技术的分类,比如,低密度泥浆防漏堵漏技术、黏土防漏堵漏技术、聚合物防漏堵漏技术、钻井泡沫防漏堵漏技术,并提出技术实施措施,比如,运用实时跟踪仪器设备... 通过阐述防漏堵漏钻井液技术在油田低渗透油藏应用的重要性,分析防漏堵漏钻井液技术的分类,比如,低密度泥浆防漏堵漏技术、黏土防漏堵漏技术、聚合物防漏堵漏技术、钻井泡沫防漏堵漏技术,并提出技术实施措施,比如,运用实时跟踪仪器设备、增加人员的风险应对能力、加大现场人员培训力度等技术实施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防漏堵漏 钻井液 技术应用
下载PDF
考虑封存机理的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与封存注采参数敏感性分析
12
作者 李远铎 丁帅伟 +3 位作者 张蒙 许川 樊纹宇 屈传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1-718,共8页
低渗透油藏采用CO_(2)驱油,既可以提高油气采收率,又能实现CO_(2)地质封存。基于CO_(2)封存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考虑CO_(2)构造封存、束缚封存和溶解封存的驱油与封存机理模型,研究在连续注气开发和水气交替注入开发下,不同注... 低渗透油藏采用CO_(2)驱油,既可以提高油气采收率,又能实现CO_(2)地质封存。基于CO_(2)封存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考虑CO_(2)构造封存、束缚封存和溶解封存的驱油与封存机理模型,研究在连续注气开发和水气交替注入开发下,不同注采参数(注水年限、CO_(2)注入速度、注采比、生产井井底流压下限、注入井井底流压上限、循环次数和气水段塞比)对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采收率与CO_(2)封存效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CO_(2)封存机理会对CO_(2)驱油以及CO_(2)封存造成很大的影响。连续注气开发时,CO_(2)束缚封存有利于驱油,但对CO_(2)封存影响不大;CO_(2)溶解封存不利于CO_(2)驱油,但是有利于CO_(2)封存。水气交替注入开发时,CO_(2)封存机理不利于CO_(2)驱油,但是对CO_(2)封存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揭示不同CO_(2)注入方式下,封存机理对驱油与封存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_(2)驱油 CO_(2)封存 封存机理 连续注气开发 水气交替注入开发 提高采收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在线酸化技术研究
13
作者 杨啟桂 丁金岗 +1 位作者 刘丰侨 王宏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68,共5页
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注水井的注水开发效率,室内研制了一套适合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在线酸化施工的复合缓速酸体系,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复合缓速酸体系对储层段岩心粉末的溶蚀性能较好,4.0 h溶蚀率达到15.72%,虽略低于常规... 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注水井的注水开发效率,室内研制了一套适合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在线酸化施工的复合缓速酸体系,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复合缓速酸体系对储层段岩心粉末的溶蚀性能较好,4.0 h溶蚀率达到15.72%,虽略低于常规盐酸和土酸,但具有良好的缓速效果;复合缓速酸体系与地层水的配伍性能较好,并具有良好的缓速性能,在温度为30~80℃时,缓速率能达到80%以上;复合缓速酸体系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对N80钢材和J55钢材的腐蚀速率均较低;复合缓速酸体系还具有良好的解堵性能,注入0.6 PV(孔隙体积)复合缓速酸时,可使污染后的天然岩心解堵率达到96%以上。现场应用效果表明,目标油田H区块5口注水井采取在线酸化施工措施后,平均注水压力降低了35.6%,平均日注水量提高了396.3%,平均有效期达到244 d,取得了良好的酸化解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注水井 在线酸化 缓速酸 现场应用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套损井非金属大段贴堵技术研究
14
作者 杨琦 王海洲 +4 位作者 陈昌奎 赵鹏玉 李德君 黄东安 袁秀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42,共7页
对于低渗透油藏φ139.7 mm套管因腐蚀发生大段连续套损问题,通常采用φ88.9 mm小套管进行二次固井,但治理后依然存在二次套损隐患,同时其76 mm的内径也不便于后期生产维护。为此,开展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非金属大段贴堵管的结构设计、实... 对于低渗透油藏φ139.7 mm套管因腐蚀发生大段连续套损问题,通常采用φ88.9 mm小套管进行二次固井,但治理后依然存在二次套损隐患,同时其76 mm的内径也不便于后期生产维护。为此,开展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非金属大段贴堵管的结构设计、实物静水压试验及窄间隙高强韧性固井材料优选。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管在不同温度下的承压性能、管体和螺纹接头的密封性均能够满足现场需求,设计的固井材料抗压强度达到62 MPa,同时配套贴堵施工作业保障措施,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非金属大段贴堵工艺技术体系;现场应用7口井,固井成功率100%,固井质量合格率99%以上,平均单井日增油3.2 t,效果显著。研究成果不仅提高了低渗透油藏开发效益,也进一步丰富了套损井治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套管 套损井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 贴堵剂 非金属大段贴堵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用纳米乳液性能评价与应用
15
作者 王康 赵红林 +1 位作者 逯贵广 曾志强 《能源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52-55,共4页
结合低渗透油藏驱油技术特点,研究了纳米乳液降低界面张力能力、耐温抗盐能力、改变岩石润湿性能力和驱油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纳米乳液质量浓度为1 000 mg/L时,与原油的界面张力能够达到10-3mN/m数量级,并且表现出较强的耐温抗盐和改善... 结合低渗透油藏驱油技术特点,研究了纳米乳液降低界面张力能力、耐温抗盐能力、改变岩石润湿性能力和驱油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纳米乳液质量浓度为1 000 mg/L时,与原油的界面张力能够达到10-3mN/m数量级,并且表现出较强的耐温抗盐和改善岩石润湿性的性能,质量浓度为2 000mg/L的纳米乳液的水溶液能在岩心水驱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采收率提高20%以上。该纳米乳液产品已在江苏油田井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纳米乳液 驱油 界面张力 润湿性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地质工程一体化高效建产--以东营凹陷N25区块为例
16
作者 任泽樱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6,共7页
东营凹陷低渗透油藏分布散、埋藏深、品位低,开发过程中注不进、采不出矛盾突出,效益建产面临单井产能低、自然递减大、采收率低等问题,高效开发难度大。以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段中亚段N25-42A低渗透浊积砂岩油藏为例,通过实施以储层... 东营凹陷低渗透油藏分布散、埋藏深、品位低,开发过程中注不进、采不出矛盾突出,效益建产面临单井产能低、自然递减大、采收率低等问题,高效开发难度大。以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段中亚段N25-42A低渗透浊积砂岩油藏为例,通过实施以储层精细刻画、复杂缝网压裂改造储层、正向压驱注水补能、钻井与地面工程优化设计施工为核心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建产方案,有效提高地质甜点刻画精度,大幅缩短钻井周期,形成复杂缝网提高波及体积,快速补充地层能量,改善驱油效果。N25区块实施地质工程一体化建产方案后,平均单井产油量增加0.6倍,单井控制可采储量增加6倍,实现少井高产,投资大幅缩减。实践证明,地质工程一体化开发技术对于提升断陷盆地低渗透油藏的动用率、推动低品质油藏的产能建设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地质工程一体化 储层甜点 压驱注水 效益开发 产能建设
下载PDF
油田低渗透油藏防漏堵漏钻井液技术分析
17
作者 何斌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114-116,共3页
低渗透油藏,指地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通常渗透率小于0.1mD。这类油藏储层孔隙度低、孔隙连通性差,使得油井在注入钻井液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漏失现象。此外,低渗透油藏地层岩石力学性质较差,易发生漏失、溢流等问题,钻井液在防漏堵漏过程... 低渗透油藏,指地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通常渗透率小于0.1mD。这类油藏储层孔隙度低、孔隙连通性差,使得油井在注入钻井液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漏失现象。此外,低渗透油藏地层岩石力学性质较差,易发生漏失、溢流等问题,钻井液在防漏堵漏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参数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防漏堵漏工艺的有效性。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钻井液的粘度、密度、流变性能以及过滤性能等。通过对这些参数进行详细分析和优化,可以提高防漏堵漏钻井液的性能和效果。本文主要针对油田低渗透油藏防漏堵漏钻井液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低渗透油藏特性及钻井液的各种参数,分析了防漏堵漏钻井液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油田低渗透油藏的钻井作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防漏堵漏钻井液 技术分析
下载PDF
非常规低渗透油藏开发用二氧化碳增稠剂研究现状
18
作者 林佳议 赵沭沛 +2 位作者 李肇兴 张朔 王鹏举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20期8-10,共3页
针对我国如今常规油气的中、高渗透油层的储量减少、产能下降和新勘探的非常规低渗透油藏的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等问题,以及“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国内石油产业亟需研究新的技术来提高石油采收率和减少碳排放。二氧化碳捕集、利... 针对我国如今常规油气的中、高渗透油层的储量减少、产能下降和新勘探的非常规低渗透油藏的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等问题,以及“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国内石油产业亟需研究新的技术来提高石油采收率和减少碳排放。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可作为一种长期有效减少碳排放的方法。CO_(2)驱油可有效提高采收率,但由于CO_(2)黏度低,在驱油后期极易产生黏性指进、气窜、过早突破等问题,故而增大CO_(2)黏度,是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关键。通过文献整理对已报道的CO_(2)增稠剂研究进行总结,将其分为含氟类、烃类和聚硅氧烷类共3种CO_(2)增稠剂,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该文献综述对非常规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技术抑制气窜、提高波及体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增稠剂 石油采收率 非常规低渗透油藏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长寿命分层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19
作者 肖喜龙 《内江科技》 2024年第11期22-24,共3页
随着油田进入水驱开发后期,低渗透油藏储量的有效动用是挖潜、稳产的重要方向之一。针对低渗透油藏高温、高压、深井特点,分注井工况转化、管柱蠕动及高温老化,易造成封隔器密封失效、锚定及分层工具解卡困难等问题,通过技术攻关及相关... 随着油田进入水驱开发后期,低渗透油藏储量的有效动用是挖潜、稳产的重要方向之一。针对低渗透油藏高温、高压、深井特点,分注井工况转化、管柱蠕动及高温老化,易造成封隔器密封失效、锚定及分层工具解卡困难等问题,通过技术攻关及相关配套工具的研制,逐步形成了锚定分注式管柱、锚定支撑补偿式管柱、可钻锚定补偿式管柱及尾部支撑式管柱等四类工艺管柱,提高了低渗透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目前现场应用约281井次,一次成功率100%,检换成功率100%,增加有效注水量7600m~3/d,累计增油6.83万吨,有效地补充了地层能量,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工艺管柱 管柱蠕动 封隔器 分注井 解卡 补偿式 高温老化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
作者 郭树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9期0021-0024,共4页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一直是油田开发中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其特有的地质结构和物理特性,常常导致注水效率低、水驱动效果差以及高成本与技术难题等问题。本文详细探讨了低渗透油藏的特性,分析了注水开发中所面临的主要...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一直是油田开发中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其特有的地质结构和物理特性,常常导致注水效率低、水驱动效果差以及高成本与技术难题等问题。本文详细探讨了低渗透油藏的特性,分析了注水开发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提高注水效率的技术措施、改善水驱动效果的策略以及降低成本与技术创新等方面。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望有效提升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效果,为油田的持续稳定开发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注水开发 问题 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