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3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体医融合防控策略
1
作者 周敏 李小涛 +3 位作者 赵航 孙静 田娜 徐振卫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6期6-8,共3页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多发于女性,可导致突发性晕厥,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该文简述了POTS的发生机制、临床诊断及防控策略。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是POTS主要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与非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多。基于体...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多发于女性,可导致突发性晕厥,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该文简述了POTS的发生机制、临床诊断及防控策略。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是POTS主要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与非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多。基于体医融合的非药物治疗可能是POTS行之有效的防控策略,可为POTS的临床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体位 运动锻炼 体医融合
下载PDF
血清铁在鉴别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中的意义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佳蔚 张清友 +2 位作者 高洁 金红芳 杜军保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23-927,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铁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09年8月至2012年9月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晕厥专业... 目的:分析血清铁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09年8月至2012年9月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晕厥专业门诊或住院的年龄4~17岁的患儿共57例,其中确诊为POTS的患儿40例,VVS患儿17例。采用血清铁及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不同血清铁值对鉴别儿童VVS和POTS的预测价值。结果:POTS患儿血清铁值中位数为17.4 μmol/L(四分位数间距13.5~21.8 μmol/L),VVS患儿血清铁值中位数为8.9 μmol/L(四分位数间距7.5~17.6 μ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血清铁11.8 μmol/L作为界值对VVS和POTS患儿进行鉴别的灵敏度为92.5%,特异度为64.7%。结论:血清铁可能作为临床上鉴别VVS和POTS的初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诊断 鉴别 儿童
下载PDF
直立倾斜试验不同时间点心率和心率差对儿童及青少年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诊断效率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硕 邹润梅 +6 位作者 蔡虹 丁异熠 肖海辉 王欣 李芳 王玉汶 王成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80-784,共5页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不同时间点心率(HR)和心率差(HRD)对儿童及青少年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诊断效率。方法选择诊断为POTS的6~16岁儿童及青少年217例为POTS组,匹配同期健康的儿童及青少年73例为对照组。POTS组又分为≤1...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不同时间点心率(HR)和心率差(HRD)对儿童及青少年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诊断效率。方法选择诊断为POTS的6~16岁儿童及青少年217例为POTS组,匹配同期健康的儿童及青少年73例为对照组。POTS组又分为≤12岁亚组(n=127)和>12岁亚组(n=90)。分析比较两组儿童及青少年基线时、HUTT 5 min、HUTT 10 min的HR(HR0、HR5、HR10)及HUTT 5 min、HUTT 10 min的HR与HR0的差值(HRD5、HRD10),并分析HR5、HR10、HRD5、HRD10对POTS的诊断效率。结果POTS组HR5、HR10、HRD5、HRD10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HUTT 5 min时HR或HRD对男性患儿诊断POTS符合率高于女性患儿(P<0.05),HUTT 10 min时HR或HRD对男性患儿诊断POTS符合率低于女性患儿(P<0.05)。>12岁亚组HR诊断POTS符合率更高(P<0.05),≤12岁亚组HRD诊断POTS符合率更高(P<0.05)。HR5、HR10、HRD5和HRD104项联合预测诊断POTS的曲线下面积(0.974,95%CI:0.949~0.989)大于上述各单项指标预测的曲线下面积(P<0.05),且灵敏度(87.80%)和特异度(95.83%)最高。HRD诊断效能高于HR(P<0.05)。结论HUTT不同时间点的HR和HRD对预测诊断儿童及青少年POTS具有较高价值,诊断POTS符合率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心率 心率差 儿童 青少年
下载PDF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儿童血浆尾加压素Ⅱ和儿茶酚胺抑素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廖莹 杜军保 +1 位作者 唐朝枢 金红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6-439,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患儿心血管活性肽含量的变化,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POTS组为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POTS儿童46例(平均12.1... 目的:通过检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患儿心血管活性肽含量的变化,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POTS组为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POTS儿童46例(平均12.1±2.8岁),对照组为健康儿童20例(平均11.5±3.6岁),采用酶免疫法测定血浆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II)及儿茶酚胺抑素(catestatin,Cs)浓度,分析POTS组患儿血管活性肽含量的变化及与直立后心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OTS组患儿血浆UII水平降低[0.41(0.27,0.85)μg/L vs.0.46(0.35,1.41)μg/L,P<0.05],血浆UII水平与直立10 min后心率的变化次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363,P<0.05),血浆Cs浓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8(0.20,1.91)μg/L vs.0.52(0.18,1.60)μg/L,P>0.05]。结论:POTS患儿血浆UII水平降低,提示血管张力调节异常可能是POTS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尾加压素 儿茶酚胺抑素 儿童
下载PDF
β-受体阻滞剂联合口服生理盐水治疗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清友 杜军保 王喻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生理盐水对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的治疗作用。方法对经过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确诊的30例POTS患儿分为对照组(10例)及治疗组(20例),对...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生理盐水对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的治疗作用。方法对经过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确诊的30例POTS患儿分为对照组(10例)及治疗组(20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及生理盐水250ml,bid治疗;治疗组给予健康教育、口服生理盐水以及美托洛尔1mg/(kg·d)。随访3个月后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及在HUT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症状评分及在HUT过程中的心率、血压改变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儿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vs40%,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症状评分及在HUT过程中心率增加的程度较治疗前的基础值均有显著降低[分别为8.20±4.69vs4.70±3.93,P<0.05及(40.35±13.92)次/min vs(27.30±10.18)次/min,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HUT过程中心率增加的程度也显著降低[(27.30±10.18)次/min vs(38.80±11.69)次/min,P<0.05]。长期随访过程中的治疗组患儿疗效稳定,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β-受体阻滞剂联合口服生理盐水可有效地治疗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共患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廖莹 张清友 +3 位作者 李红霞 王瑜丽 刘平 杜军保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3-788,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及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共患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VVS及POTS儿童的临床资料,比较共患过敏性疾病与非共患过敏性疾病患...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及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共患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VVS及POTS儿童的临床资料,比较共患过敏性疾病与非共患过敏性疾病患儿的一般情况、症状评估、过敏指标以及直立试验或直立倾斜试验中的血流动力学特点,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检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计数与症状评分/晕厥发生频率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7例患儿中(VVS43例,POTS 24例)共有21例(31%)共患过敏性疾病,伴随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变应性皮炎及食物过敏,其中以过敏性鼻炎最为常见。过敏组与非过敏组患儿在就诊年龄、性别比例、基础血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过敏组相比,过敏组的起病年龄(月)较大[11±2 vs.9±3],病程(月)偏短[8.0(0.1,24.0)vs.12.0(0.1,144.0)]。在VVS患儿中过敏组晕厥发生频率(次/月)较非过敏组高[2.50(0.08,30.00)vs.0.25(0.03,5.00)]。过敏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3.50(0.70,5.90)vs.1.65(0.30,6.20)]及计数(×109)[0.18(0.05,0.71)vs.0.10(0.02,0.38)]较非过敏组更高,P均<0.05。VVS患儿中,过敏组与非过敏组相比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POTS患儿中,过敏组与非过敏组患儿在直立不耐受症状评分及直立试验中心率增加最大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过敏性疾病是VVS及POTS儿童常见的共患病,其中过敏性鼻炎最为常见;具有过敏性疾病的患儿出现直立不耐受表现的起病年龄较大,更可能因短期内发作较为频繁而就诊;VVS合并过敏性疾病时晕厥发生频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直立不耐受 过敏
下载PDF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成 李茗香 +5 位作者 李雯 林萍 郑慧芬 薛小红 毛定安 谢振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59-861,共3页
目的探讨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2001-01~2005-05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从316例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中诊断的POTS患者66例,分为成年(>18岁)和儿童(≤18岁)两组,分析其病程、诊断率、心率变化的年龄和性别... 目的探讨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2001-01~2005-05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从316例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中诊断的POTS患者66例,分为成年(>18岁)和儿童(≤18岁)两组,分析其病程、诊断率、心率变化的年龄和性别差异.结果①病程及发病年龄:POTS病程在成年组1.00~11.33 a(平均5.22±4.33 a),男性略短于女性(3.00±4.24 a vs 5.71±4.44 a,P>0.05);儿童组0.08~4.00a(平均0.73±1.13 a),男性长于女性(1.21±1.46 avs 0.46±0.81 a,P<0.05).发病年龄在成年组为18~5+岁(平均25.75±8.33岁),女性小于男性(P<0.05);儿童组为4~16岁(平均11.73±2.54岁),未见性别差异(P>0.05).②诊断率及心率变化:POTS诊断率在年龄组间无差异(P>0.05),女性比例成年高于儿童;倾斜试验10 min内心率增加量在年龄组间及男女间未见差异(P>0.05).结论POTS病程及心率增加量不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成年患者发病年龄女性<男性,诊断率无年龄差异,但成年女性比例高于儿童,这对临床上诊治POTS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倾斜台试验 年龄
下载PDF
成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82例临床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华 李洁 +4 位作者 王海燕 李辉 周辉 原标 田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0-404,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经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诊断为POTS的患者82例,其平均年龄(38.7±12.24)岁;以直立倾斜试验阴性排除POTS... 目的探讨成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经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诊断为POTS的患者82例,其平均年龄(38.7±12.24)岁;以直立倾斜试验阴性排除POTS的31名受试者为对照组,平均年龄(39.22±10.98)岁。对POTS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分析POTS患者发病的临床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OTS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平卧位心率和血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TS患者以晕厥多见(63例,76.8%),症状发作频繁34.14%(发作>10次)。晕厥发作和非晕厥患者(19例,23.2%)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多数POTS患者发作前有诱因,诱因多为体位变化、情绪紧张、劳累、运动、天气闷热等。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晕厥、头晕、心悸、胸闷、黑矇、大汗、面色苍白、乏力。在直立倾斜试验中,POTS患者心率逐渐增加,平均最大增加值为(45.05±11.06)次/min。结论 POTS在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生,晕厥发生率较高。诱因以情绪紧张、劳累、运动、天气闷热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直立倾斜试验 心率
下载PDF
美托洛尔和盐酸米多君治疗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彭陵 郭红 +1 位作者 王晓雯 贺宇新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2期2246-2247,共2页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和盐酸米多君治疗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儿童POT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治疗药物不同分成两组,分别予以α受...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和盐酸米多君治疗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儿童POT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治疗药物不同分成两组,分别予以α受体激动剂盐酸米多君治疗(盐酸米多君组)和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美托洛尔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盐酸米多君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89%,美托洛尔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评分、直立心率和心率差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平卧位心率、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直立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和盐酸米多君治疗儿童POTS均有效,但美托洛尔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盐酸米多君 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娟 金红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3年第5期8-9,共2页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是儿童、青少年慢性直立不耐受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表现为直立状态下心率的快速增加且不伴血压的降低。患儿病程一般较长,直立不耐受症状表现明显,心动过速多在体位改变后2.9~6.1分钟内出现。POT...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是儿童、青少年慢性直立不耐受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表现为直立状态下心率的快速增加且不伴血压的降低。患儿病程一般较长,直立不耐受症状表现明显,心动过速多在体位改变后2.9~6.1分钟内出现。POTS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系列疾病的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儿童 快速增加 症状表现 体位改变 POTS 不耐受 疾病
下载PDF
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诊治策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廖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88-493,共6页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是一组以慢性直立不耐受及直立后心率过度增快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较为常见,可显著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学习。POTS症状涉及多个系统,并可伴有多种共患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在诊断中需...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是一组以慢性直立不耐受及直立后心率过度增快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较为常见,可显著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学习。POTS症状涉及多个系统,并可伴有多种共患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在诊断中需详细询问病史,正确解读直立试验结果,谨慎鉴别诊断并全面评估共患病。POTS主要有相对低血容量、高肾上腺素能及血管功能障碍三种核心机制。在治疗POTS患儿时,应以非药物治疗为基础,针对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生物标志物水平评估主要发病机制,注意共患疾病的管理,从而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直立不耐受 直立试验 共患病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薇薇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7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以直立不耐受症状就诊并确诊为POTS的患儿共46例,同时选取24例正常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患儿病史进行采集,详细询问患儿主要症状病程、发病时间... 目的探讨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以直立不耐受症状就诊并确诊为POTS的患儿共46例,同时选取24例正常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患儿病史进行采集,详细询问患儿主要症状病程、发病时间、诱因、伴发症状,询问患儿既往史、有无晕阙史等。对入组研究的所有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心率、平卧状态的血压测定,并对患儿进行直立试验以及HUT检查。结果 POTS患儿主要发作诱因包括体位改变、持久站立、精神紧张、运动、疲劳、感染以及月经期;主要症状包括晕厥、头晕、大汗、胸闷、心悸、恶心呕吐、头痛以及视物模糊等。POTS组与对照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TS组患儿治疗后症状评分、直立心率以及心率差值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TS患儿各项基本资料与正常儿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见症状为晕厥、头晕、大汗、胸闷,而β1受体阻滞剂联合生理盐水口服可有效地治疗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直立心率
下载PDF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红芳 《中国医刊》 CAS 2010年第9期24-25,共2页
1993年由Schondoff和Low首先提出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的概念,2005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在国内首先报道我国儿童POTS,提出其临床特征。POTS是慢性直立不耐受的表现之一,... 1993年由Schondoff和Low首先提出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的概念,2005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在国内首先报道我国儿童POTS,提出其临床特征。POTS是慢性直立不耐受的表现之一,目前其患病率没有确切的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POTS 临床特征 LOW 不耐受 患病率 儿童
下载PDF
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赵娟 金红芳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9期24-26,共3页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 POTS)是指个体在体位发生改变,如卧位变为直立后10分钟内心率快速增加≥30次/分或心率最大值≥120次/分,并排除心血管、神经系统及代谓十系统疾病。同时伴有...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 POTS)是指个体在体位发生改变,如卧位变为直立后10分钟内心率快速增加≥30次/分或心率最大值≥120次/分,并排除心血管、神经系统及代谓十系统疾病。同时伴有一系列慢性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临床研究 儿童 快速增加 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 症状 最大值
下载PDF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15
作者 杨双雨 张新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56-660,共5页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tachycardiasyndrome,POTS)是直立不耐受的最常见表现之一,可有直立体位的大脑低灌注和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临床症状,包括轻度淡漠、视物模糊、认知障碍和虚弱、心悸、胸痛及震颤等,卧位可缓解,部...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tachycardiasyndrome,POTS)是直立不耐受的最常见表现之一,可有直立体位的大脑低灌注和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临床症状,包括轻度淡漠、视物模糊、认知障碍和虚弱、心悸、胸痛及震颤等,卧位可缓解,部分患者可有直立诱发的血管迷走性晕厥。POTS表现多样,发病机制较复杂,可能与免疫、基因变异、神经系统传导和调节功能、精神心理因素等相关,治疗上需要根据具体类型和发病机制选择不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直立不耐受 血管迷走晕厥
下载PDF
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精准治疗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杜军保 蔺婧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509-510,共2页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tachycardiasyndrome,POTS)是直立不耐受的一种类型[1],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我国及日本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及青少年POTS的患病率约为6.8%[2,3]。该病多表现为当患儿由坐位变为站立或长时间站立等...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tachycardiasyndrome,POTS)是直立不耐受的一种类型[1],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我国及日本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及青少年POTS的患病率约为6.8%[2,3]。该病多表现为当患儿由坐位变为站立或长时间站立等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儿童 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 POTS 青少年 不耐受 站立
下载PDF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儿童及青少年在直立试验中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陶春燕 李红霞 +3 位作者 李雪迎 唐朝枢 金红芳 杜军保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4-421,共8页
目的:分析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 POTS)儿童及青少年直立试验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同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 CI)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POTS患者与12例健康对照者间直立试... 目的:分析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 POTS)儿童及青少年直立试验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同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 CI)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POTS患者与12例健康对照者间直立试验过程中总外周血管阻力指数(total 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TPVRI)、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并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变化趋势。根据每位POTS患者直立试验过程中CI变化趋势将患者分为CI降低组(14例)与CI未降低组(12例),分析两组患者在直立试验过程中CI、TPVRI、心率、血压变化,并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变化趋势。结果: POTS患者在直立试验过程中CI显著下降( F =6.936, P =0.001),心率明显增快( F = 113.926 , P <0.001),收缩压明显降低( F =6.049, P <0.001),而TPVRI ( F =2.031, P =0.138)和舒张压( F =2.018, P =0.113)无明显变化。健康对照组CI在直立后显著升高( F =3.646, P =0.016),同时心率明显增快( F = 43.970, P <0.001),收缩压( F =4.043, P =0.020)和舒张压( F =8.627, P <0.001)均明显升高,TPVRI ( F = 1.688, P =0.190)无明显变化。POT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I ( F =6.221, P= 0.001)、心率( F =6.203, P < 0.001)和收缩压( F =7.946, P <0.001)随时间变化趋势显著不同,而TPVRI和舒张压在两组间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CI降低组与CI未降低组POTS患者在直立试验中CI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14.723, P <0.001),前者直立后收缩压明显降低( F =8.010, P <0.001),而后者却无明显变化( F =0.612, P = 0.639 ), TPVRI、心率和舒张压在CI降低组与CI未降低组间随时间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年龄是POTS患者直立后CI呈下降趋势的独立影响因素( P =0.013, OR =2.233;95% CI :1.183~4.216)。结论: POTS患者在直立试验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同患者心输出量变化可能不同,年龄是心输出量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心脏指数 总外周血管阻力指数 儿童 青少年
下载PDF
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的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或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8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爱平 郑静 +7 位作者 王成 蔡虹 毛定安 林萍 李芳 罗海燕 熊佳佳 刘利群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8-493,共6页
目的探讨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的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及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临床特点,为该类疾病早期识别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以一过性意识丧失、头晕、头痛及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最终确诊为VVS或POTS的... 目的探讨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的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及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临床特点,为该类疾病早期识别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以一过性意识丧失、头晕、头痛及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最终确诊为VVS或POTS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88例患儿中,男性35例(40%),女性53例(60%),年龄4~15岁,发病高峰年龄10~13岁。88例患儿皆以一过性意识丧失、头晕、头痛及抽搐为首发症状,经脑电图、脑脊液及头颅磁共振等检查,排除了神经系统疾病,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最终确诊为VVS 53例(60%),POTS 35例(40%)。有5例以一过性意识丧失为首发症状的患儿被误诊为癫痫。59例(67%)患儿发病前可追溯到诱因,常见诱因依次为长时间站立、体位变化及剧烈运动。66例(75%)有发作先兆症状,常见的先兆症状依次为胸闷、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及腹痛)及面色苍白。88例患儿均接受了健康教育、自主神经功能锻炼,53例VVS患儿予口服补液盐治疗,35例POTS患儿予口服补液盐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88例患儿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随访3、6、12、18个月时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93%、93%、90%。结论以一过性意识丧失、头晕、头痛及抽搐为首发症状的患儿除了考虑神经系统疾病外,需警惕VVS及POTS等功能性心血管疾病,进一步HUTT检查可明确诊断;明确诊断后早期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晕厥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神经系统疾病 儿童
下载PDF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病因学进展
19
作者 陈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第5期15-15,共1页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是指患儿在直立试验或直立倾斜试验的10分钟内心率增加≥30次/分钟或心率最大值≥120次/分钟,同时伴有直立后的头晕或眩晕、胸闷、头痛、心悸、面色改变、视物模糊、倦怠、晨起不适,严重时可出现晕厥...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是指患儿在直立试验或直立倾斜试验的10分钟内心率增加≥30次/分钟或心率最大值≥120次/分钟,同时伴有直立后的头晕或眩晕、胸闷、头痛、心悸、面色改变、视物模糊、倦怠、晨起不适,严重时可出现晕厥等症状。目前,关于此病的病因还未阐明,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病因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病因学说 直立倾斜试验 直立试验 视物模糊 最大值 心率
下载PDF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儿童心率变异性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彩琼 孙景辉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2215-2217,共3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儿童心率变异性(HRV)特征,探讨其在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心血管科门诊就诊或病房住院、确诊为POTS患儿共27例作为P... 目的:回顾性研究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儿童心率变异性(HRV)特征,探讨其在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心血管科门诊就诊或病房住院、确诊为POTS患儿共27例作为POTS组,选择同期在门诊体检健康儿童3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选儿童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对健康照组相比,POTS组儿童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全程窦性心率间RR间期标准差)、SDNNindex(全程每5min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p NN50(全程RR间期〉50 ms占全部RR间期的百分比)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DANN(全程每5 minRR间期均值标准差)、r MSSD(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值)、三角指数(全部RR间期直方图中RR间期总数除以占比例最大的RR间期数)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TS患儿HRV升高,自主神经功能受损,HRV时域指标分析对辅助诊断POTS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心率变异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