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糖醇的体内过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卢佃华 苏玉华 +1 位作者 于勇 孙晶 《中国药事》 CAS 2002年第10期643-644,共2页
关键词 木糖醇 体内过程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降糖药
下载PDF
天麻中巴利森苷类成分药理作用、体内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菊 宋娜丽 马克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23-2229,共7页
巴利森苷类成分是天麻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脑保护、镇痛、抗肿瘤、保护心肌细胞等,在促血管生成、平喘、抗衰老、抑制寨卡病毒等方面也显示出潜在疗效。该类化合物由天麻素及其衍生物在不同羧基位点与柠檬酸缩合形... 巴利森苷类成分是天麻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脑保护、镇痛、抗肿瘤、保护心肌细胞等,在促血管生成、平喘、抗衰老、抑制寨卡病毒等方面也显示出潜在疗效。该类化合物由天麻素及其衍生物在不同羧基位点与柠檬酸缩合形成,是天麻素的前体药,在天麻中的含量大多高于天麻素,可通过代谢成天麻素发挥药理效应,延缓天麻素吸收半衰期、消除半衰期、达峰时间。本文对天麻中巴利森苷类成分药理活性、体内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巴利森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巴利森苷类成分 药理作用 体内过程
下载PDF
眼镜蛇毒因子的体内过程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徐贵丽 彭显平 +3 位作者 杨艳 牟冰 孙黔云 熊郁良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2年第6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眼镜蛇毒因子的体内过程及其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本文采用氯胺T氧化法,制备了^(125)Ⅰ眼镜蛇毒因子作示踪剂对“眼镜蛇毒因子(CVF)”的体内过程及药物代谢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静脉注射后,大鼠体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为二... 目的:探讨眼镜蛇毒因子的体内过程及其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本文采用氯胺T氧化法,制备了^(125)Ⅰ眼镜蛇毒因子作示踪剂对“眼镜蛇毒因子(CVF)”的体内过程及药物代谢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静脉注射后,大鼠体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为二房室模型,T_(1/2)β为18.14h。小鼠尾静脉注射1h后,各脏器(除肌肉外)放射性活性达到峰值,其值(%)大小顺序如下:肾(15.93)>脾(10.66)>心(9.38)>肝(1.32)>肺(0.77)>脑(0.38)。^(125)Ⅰ-CVF静脉注射后,72h内尿排泄率达74.3%,而粪排泄率为7.02%。结论:眼镜蛇毒因子的体内过程符合二房室模型,静脉注射后主要从尿中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毒因子 体内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 研究
下载PDF
绿原酸的体内过程及药物相互作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为烤 居文政 谈恒山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8-120,共3页
绿原酸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尤其抗氧化作用非常显著,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绿原酸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具体过程,并对一些环节上可能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作了推测,以期为绿原酸的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 绿原酸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尤其抗氧化作用非常显著,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绿原酸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具体过程,并对一些环节上可能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作了推测,以期为绿原酸的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体内过程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阿司匹林维生素C泡腾片的体内过程及生物等效性 被引量:3
5
作者 肇丽梅 韩峰超 +2 位作者 邱枫 张桂凤 郭善斌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 考察阿司匹林维生素C泡腾片在健康人体内的动力学过程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探讨内源性、不稳定药物人体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方法 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交叉单剂量po阿司匹林维生素C泡腾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血浆... 目的 考察阿司匹林维生素C泡腾片在健康人体内的动力学过程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探讨内源性、不稳定药物人体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方法 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交叉单剂量po阿司匹林维生素C泡腾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血浆中水杨酸和维生素C的浓度。结果 健康志愿者po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水杨酸的cmax分别为(54.8±15.4)和(64.9±17.8)μg·mL-1;t1/2分别为(2.8±1.0)和(3.3±0.9)h;AUC0~24分别为(307.2±112.8)和(362.5±129.8)μg·h·mL-1;维生素C的cmax分别为(6.3±2.2)和(7.4±2.5)μg·mL-1;AuCo0-12分别为(50.7±18.6)和(57.9±19.3)μg·h·mL-1。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为(105.5±26.1)%(水杨酸)和(107.1±28.7)%(维生素C)。结论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体内生物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维生素C泡腾片 体内过程 生物等效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体内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吴亮 康安 +1 位作者 乐世俊 唐于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0-155,共6页
羟基红花黄色素A是红花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现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临床治疗。本文主要围绕羟基红花黄色素A体内过程,针对其体内暴露、药动学行为(吸收、分布、排泄)、代谢(生物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 羟基红花黄色素A是红花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现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临床治疗。本文主要围绕羟基红花黄色素A体内过程,针对其体内暴露、药动学行为(吸收、分布、排泄)、代谢(生物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体内过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总量统计矩参数追踪肉桂在大鼠机体中的体内过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严建业 王元清 +4 位作者 伍红年 陈婷 贺福元 罗 韩彬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663-2667,共5页
目的:研究肉桂灌胃给药后大鼠体内过程变化差异,为肉桂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肉桂提取物不同剂量灌胃给药,采用HPLC法检测血浆及各脏器组织色谱峰,计算血浆样本与组织样本的总量统计矩参数如总量零阶矩(AUCT)、总量一阶矩(MCR... 目的:研究肉桂灌胃给药后大鼠体内过程变化差异,为肉桂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肉桂提取物不同剂量灌胃给药,采用HPLC法检测血浆及各脏器组织色谱峰,计算血浆样本与组织样本的总量统计矩参数如总量零阶矩(AUCT)、总量一阶矩(MCRTT)与总量二阶矩(VCRTT)。结果:经化学对照品对照,血浆样本与各脏器组织样本中均有马尿酸与肉桂酸色谱峰,血浆样本中马尿酸色谱峰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总量零阶矩AUCT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大而增大;组织样本中马尿酸在肾组织中的色谱峰最大;组织中的总量零阶矩AUCT肝肾>AUCT脾肺>AUCT心脑。结论:总量统计矩参数可评价肉桂灌胃给药大鼠机体后的体内过程变化差异,为肉桂的药动学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总量统计矩 大鼠 体内过程
下载PDF
阿苯达唑的体内过程和剂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建华 温浩 孙殿甲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187-189,共3页
关键词 阿苯达唑 体内过程 剂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体内过程的中药有效成分和有效效应物质的发现策略 被引量:76
9
作者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5-370,共6页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其来源以植物药为主,其次是动物药、矿物药,还有小部分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由于中药生物来源的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化学物质结构的多样性、炮制方法的多样性、代谢途径的多样性以及生物活...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其来源以植物药为主,其次是动物药、矿物药,还有小部分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由于中药生物来源的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化学物质结构的多样性、炮制方法的多样性、代谢途径的多样性以及生物活性的多样性和临床应用的多样性,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蕴涵着许多科学问题。解析这个复杂系统的基础科学问题是其有效成分和有效效应物质的阐明。伴随中药代谢的研究进展和新兴学科代谢组学的出现,形成了“基于体内过程的中药有效成分和有效效应物质的发现策略”,其将为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体内过程 有效成分 有效效应物质 发现策略
下载PDF
基于化学、体内过程和代谢组学的甘草解毒作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志琪 张序晴 +4 位作者 王尚尧 陈燕盈 彭兰 李赛 曾嵘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32-137,共6页
甘草是一味可以解百毒、调和诸药的中药。通过研究甘草对有毒中药/毒性成分及其体内变化过程的影响和甘草对生物体内小分子代谢物的作用来探索其配伍减毒的机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甘草与有毒中药/毒性成分的配伍规律。主要从化学、药动... 甘草是一味可以解百毒、调和诸药的中药。通过研究甘草对有毒中药/毒性成分及其体内变化过程的影响和甘草对生物体内小分子代谢物的作用来探索其配伍减毒的机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甘草与有毒中药/毒性成分的配伍规律。主要从化学、药动学和代谢组学3个方面介绍了甘草减缓有毒中药/毒性成分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化学 超分子化学 体内过程 代谢组学 解毒 减毒
下载PDF
马钱子体内过程及药效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庆 刘雅敏 +4 位作者 崔梦丽 韩德恩 白月明 苏梦 朱宝玉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5年第10期57-62,共6页
根据近年有关马钱子的研究文献,总结并归纳马钱子体内过程及药效机制方面的研究,为其临床合理用药和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马钱子 马钱子碱 士的宁 体内过程 药效机制 综述
下载PDF
药物转运体与药物体内过程 被引量:10
12
作者 栾家杰 宋建国 《安徽医药》 CAS 2005年第10期721-723,共3页
关于药物在机体内的跨膜转运机制,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药物理化性质。近年,发现体内存在多种转运蛋白(转运体)系统,对药物体内跨膜转运,有重要意义,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药物转运体对药物的体内过程,即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 关于药物在机体内的跨膜转运机制,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药物理化性质。近年,发现体内存在多种转运蛋白(转运体)系统,对药物体内跨膜转运,有重要意义,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药物转运体对药物的体内过程,即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重要影响,并可影响或决定药物的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动学 综述 药物转运体 药物体内过程 药物理化性质 膜转运机制 转运蛋白 跨膜转运 相互作用 体内
下载PDF
基于体内过程的中药毒性成分和毒性效应物质的发现策略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杨秀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7-72,共6页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其来源以植物药为主,其次是动物药、矿物药,还有小部分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由于中药生物来源、生态环境、化学物质结构、炮制方法、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的多样性,构...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其来源以植物药为主,其次是动物药、矿物药,还有小部分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由于中药生物来源、生态环境、化学物质结构、炮制方法、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的多样性,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蕴涵着许多科学问题。解析这个复杂系统的基础科学问题之一是毒性成分和毒性效应物质的阐明。伴随中药代谢的研究进展和新兴学科代谢组学的出现,形成了“基于体内过程的中药毒性成分和毒性效应物质的发现策略”,其将为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体内过程 毒性成分 毒性效应物质 发现策略
下载PDF
基于药物成分体内过程的黄连苦寒药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卢芳 刘树民 +2 位作者 陈平平 荆雷 董婉茹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250-254,共5页
目的:利用现代研究手段诠释黄连苦寒药性的本质。方法:以指纹图谱为表征手段,利用HPLC-UV技术,通过体外药材图谱、体内血清图谱及尿液图谱间的比较,综合评价黄连体内直接作用的物质基础,探讨其给药后成分与传统疗效的相关性,并通过比较... 目的:利用现代研究手段诠释黄连苦寒药性的本质。方法:以指纹图谱为表征手段,利用HPLC-UV技术,通过体外药材图谱、体内血清图谱及尿液图谱间的比较,综合评价黄连体内直接作用的物质基础,探讨其给药后成分与传统疗效的相关性,并通过比较黄连在热病状态下与生理状态下的药物成分吸收情况,从而阐明代表其苦寒药性的成分群。结果:黄连入血的全部9个可检测出的成分及在黄连药材和尿液中可检测出的3个成分(体外成分图谱中4、5、6号峰),可以认定为黄连的药效物质基础,亦可能代表其苦寒药性。结论:基于药物成分体内过程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阐释黄连苦寒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药效成分 药性 体内过程 中药研究
下载PDF
空间稳定免疫脂质体体内过程及其对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牛国琴 刘敏 陆伟跃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2年第5期301-306,共6页
空间稳定免疫脂质体静注后 ,首先在血液中循环 ,然后穿过肿瘤血管内皮到达并滞留于肿瘤部位 ,释放药物 ,发挥疗效。本文从制剂和肿瘤病理生理角度综述了影响空间稳定免疫脂质体体内过程的因素 ,以及提高其疗效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 空间稳定 免疫脂质体 体内过程 药物传释系统 SSIL 肿瘤
下载PDF
基于体内过程的民族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燕 何少明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6期16-18,共3页
民族药发源于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传统性,通常具有汤、丸、散、膏、丹等剂型。口服给药是传统民族药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口服药物的机体发挥疗效与药效成分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密切相关,即与药物的体内过程相关。... 民族药发源于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传统性,通常具有汤、丸、散、膏、丹等剂型。口服给药是传统民族药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口服药物的机体发挥疗效与药效成分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密切相关,即与药物的体内过程相关。目前,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方法有肠道菌群代谢、肠吸收、血清药物化学、药代动力学及近年来出现的代谢组学、肝微粒体酶生物转化等。研究药物在机体内过程,可较好地发现民族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对阐明民族医药理论科学内涵、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及民族药走向国际化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体内过程研究方法在民族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民族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药 体内过程 药效物质基础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乙醇摄入对口服磺胺嘧啶小鼠体内过程及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17
作者 丁虹 彭仁绣 +3 位作者 陈金和 黎七雄 汪晖 孔锐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389-391,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了乙醇摄入对口服磺胺嘧啶在小鼠体内过程及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灌胃(ig)给予2.5g·kg-1乙醇,一天一次,分别于2,4,6,8周静脉注射磺胺嘧啶400mg·kg-1,2d后灌胃给于同等剂... 目的:动态观察了乙醇摄入对口服磺胺嘧啶在小鼠体内过程及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灌胃(ig)给予2.5g·kg-1乙醇,一天一次,分别于2,4,6,8周静脉注射磺胺嘧啶400mg·kg-1,2d后灌胃给于同等剂量磺胺嘧啶,比色法测定血浓,3P87药物动力学软件计算AUCiv、T1/2βiv、AUCig、T1/2βig、Tmax、Cmax。结果:2至4周,磺胺嘧啶在小鼠体内的AUCig、T1/2βig、Tmax、Cmax明显减少,6周后,AUCig、T1/2βig、Tmax、Cmax及生物利用度均明显增加,8周后与乙醇摄入6周相比,AUCig、T1/2βig明显增加,Tmax明显延长,Cmax及生物利用度则下降。结论:乙醇摄入可明显影响磺胺嘧啶的体内过程及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磺胺嘧啶 体内过程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矩量-叠加联用法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
18
作者 袁宗辉 张祖荫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95-99,共5页
本文联用矩量法和叠加法分析快速静注和内服给药试验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研究表明,矩量一叠加联用法是一套完整、简便、客观,适用于临床药物动力学的非室分析法,其结果与经典的室分析法一致(t-检验),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体内过程 临床药物动力学 室分析 血药浓度 时间数据 给药方案 矩量法 静脉推注给药 线性动力学 药动学
下载PDF
褪黑素的体内过程及生理功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万明 安彬 《新疆医学》 2005年第1期100-102,共3页
褪黑素(melatonin,MT)化学名称为5-甲氧基-N-乙酰色胺,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不仅参与调节昼夜节律及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等的功能,还具有镇热镇痛、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1].褪黑素应用于... 褪黑素(melatonin,MT)化学名称为5-甲氧基-N-乙酰色胺,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不仅参与调节昼夜节律及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等的功能,还具有镇热镇痛、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1].褪黑素应用于临床多年,其功能也是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本文现对褪黑素的体内过程及生理功能做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体内过程 生理功能 5-甲氧基-N-乙酰色胺 免疫调节
下载PDF
^(125)碘-眼镜蛇心脏毒素在大、小白鼠体内过程
20
作者 李秋菊 孙家钧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50-53,共4页
用Iodogen氧化^(125)碘标记眼镜蛇心脏毒素(CTX)。大白鼠舌下静脉注射^(125)I-CTX后体内过程符合开放二房室模型,t1/2α为0.38h,t1/2β为16.59h,Vd=183.8ml/kg,Cl=14.15ml/kg·h。大白鼠皮下注射^(125)I-CTX后1h血浓度达高峰。小白... 用Iodogen氧化^(125)碘标记眼镜蛇心脏毒素(CTX)。大白鼠舌下静脉注射^(125)I-CTX后体内过程符合开放二房室模型,t1/2α为0.38h,t1/2β为16.59h,Vd=183.8ml/kg,Cl=14.15ml/kg·h。大白鼠皮下注射^(125)I-CTX后1h血浓度达高峰。小白鼠尾静脉注射示踪剂量的^(125)I-CTX后在各组织内分布不均,0.5h时肾脏内放射性强度占总计数的38.47%,肝30.86%,脾13.18%,心肌3.64%,脑0.57%,提示^(125)I-CTX不易透过血脑屏障。24h动态观察,各器官内放射性强度逐渐下降,说明CTX与组织的结合是可逆的。小白鼠尾静脉注射致死剂量^(125)I-CTX后,肾脏放射性分布最高,心、肝、脾差异不大,分别占总计数的9.19%、15.34%及9.88%,心脏内的分布增加。说明CTX与组织的结合有选择性,其致死原因与在心脏内的选择性浓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毒 CTX 体内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