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7篇文章
< 1 2 1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体用品与科技》投稿须知
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5年第1期M0002-M0002,共1页
来稿以Word格式电子邮件投稿,原则上字数不少于5500字符,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观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准确,阐述合理。请在文稿标题下方注明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本刊杜绝一稿多投,因作者原因造成重复发表的,本刊将追究作者责任。如发... 来稿以Word格式电子邮件投稿,原则上字数不少于5500字符,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观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准确,阐述合理。请在文稿标题下方注明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本刊杜绝一稿多投,因作者原因造成重复发表的,本刊将追究作者责任。如发生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的稿件,本刊将协助被侵权人追究侵权责任并保留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作者自投稿日起30天以内未收到录用通知,稿件可自行处理。稿件发表后,本刊将按规定给文中作者邮寄当期《文体用品与科技》杂志1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侵权人 侵权行为 侵权责任 体用 作者简介 一稿多投 基金项目 追究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品格: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被引量:2
2
作者 朱继东 李建鑫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6,共11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在理论上实现了守正创新,又在实践中为新时代文化建设谋篇布局,彰显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承袭于中国哲学视域下的“体用不二”观,吸纳了近代“体用”之辩与“中西”...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在理论上实现了守正创新,又在实践中为新时代文化建设谋篇布局,彰显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承袭于中国哲学视域下的“体用不二”观,吸纳了近代“体用”之辩与“中西”之争所蕴含的“体用一源”的精神实质及实践内核。“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在理论上实现了对中国哲学“体用不二”观的守正创新,在文化建设、意识形态建设实践中发挥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实践效能,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的本质属性,彰显了解答“体用关系”理论难题、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大时代意义。深刻体悟这一鲜明品格,是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肩负起实现新的文化使命的责任担当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体用不二 意识形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形质与体用:对朱子理气哲学研究之省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彬 曹夕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3期17-34,共18页
近年来,港台新儒家心性论研究逐渐式微,港台学者开始逐渐重视东亚儒学思想中的反理学思潮即“气学”思想。但事实上,宋代儒学创立伊始,关于“气”“气禀”“气质”“气质之性”的讨论就占有半壁江山的地位。通过考察冯友兰、钱穆、牟宗... 近年来,港台新儒家心性论研究逐渐式微,港台学者开始逐渐重视东亚儒学思想中的反理学思潮即“气学”思想。但事实上,宋代儒学创立伊始,关于“气”“气禀”“气质”“气质之性”的讨论就占有半壁江山的地位。通过考察冯友兰、钱穆、牟宗三、张东荪、唐君毅、陈来、杨儒宾、杨立华等学者对宋明理学尤其是朱子理气哲学的研究,可知理解朱子的理气关系尤其是其气论,不能停留在形质论的层面,而应该深入到体用论的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理气论 形质论 体用 冯友兰 牟宗三
下载PDF
从“体用分殊”到“体用贯通”的认知逻辑演进——基于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背景的分析
4
作者 刘须宽 《观察与思考》 2024年第11期46-57,共12页
“体用”二分的视野有其历史合理性,也有其形而上学的缺陷,“中体西用”之争代表着遭遇蒙尘的中华文明的觉醒,是近代中国思想家探索走出国家蒙难困境的逻辑起点;“全盘西化”的“西体中用”主张放弃了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制度选择的决定... “体用”二分的视野有其历史合理性,也有其形而上学的缺陷,“中体西用”之争代表着遭遇蒙尘的中华文明的觉醒,是近代中国思想家探索走出国家蒙难困境的逻辑起点;“全盘西化”的“西体中用”主张放弃了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制度选择的决定权、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引发了主体与客体的逻辑错乱;“马魂”“中体”“西用”观点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地位,辩证发展了“体用”二分的论证结构,形成了中华文明走向现代化的多维综合模式,摒弃了“西体中用”的文化自卑,为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确立起文化自信的逻辑转折点,也为“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文化背景,深化了“魂脉”与“根脉”的“体用”互建,完成中华民族主体性建构的重大逻辑转折,开创出代表人类文明最高水平的新的有机统一的文化生命体,走向中华文明复兴的逻辑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用二分 形而上学 逻辑错置 体用贯通
下载PDF
体用合一:语文课程培育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祥连 《教育科学论坛》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倡导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落实语文课程培养核心素养所需,应深度建构基于“体用合一”思想的“体一用殊”学习范式。该范式强调基于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倡导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落实语文课程培养核心素养所需,应深度建构基于“体用合一”思想的“体一用殊”学习范式。该范式强调基于语文本体与本质的学习,即基于学生主体实践与运用的学习。其基本模型为:明一体(体认本体与本质)——致殊用(不仅是外在形式之用,而且是内在本质内涵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用合一 语文课程 核心素养 基本路径 体一用殊 体用相生
下载PDF
基于“体用同治”理论探讨调神调脏针刺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
6
作者 运锋 李爱平 +2 位作者 张靖寅 乔文琪 田源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7期51-55,共5页
目的:以“体用同治”理论为指导,观察调神调脏针刺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神志病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围绝经期抑郁患者6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调脏针刺,治疗组... 目的:以“体用同治”理论为指导,观察调神调脏针刺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神志病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围绝经期抑郁患者6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调脏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调神针刺,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Kupperman评分、血清E_(2)、FSH、LH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和Kupperman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HAMD评分和Kupperma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3.9%(31/33)明显高于对照组87.9%(29/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SH、L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E_(2)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FSH、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用同治”理论指导下的调神调脏针刺法,可提高围绝经期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激素水平、降低HAMD、Kupperman评分,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体用同治 神脏同调 围绝经期抑郁
下载PDF
朱子道体补诠--以本体、形体、体用与实体为中心
7
作者 崔海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3,共9页
朱子在阐述其“道体”思想时,除理气关系外,还着力分辨几则概念。一是本体与形体,前者常涉及“本然之体”和“骨子之体”,后者则强调“道无形体”和“与道为体”。二是本体与发用,首先体即形上之理,用为理之运用;其次体用相生,包括体用... 朱子在阐述其“道体”思想时,除理气关系外,还着力分辨几则概念。一是本体与形体,前者常涉及“本然之体”和“骨子之体”,后者则强调“道无形体”和“与道为体”。二是本体与发用,首先体即形上之理,用为理之运用;其次体用相生,包括体用相即不离,形上形下各有体用,阴阳动静互为体用,某物派生某物则前者为体,此派生能力为用等;再次体用相分,严格区分二者,认为体用为二,方可言其一源,理象为二,方可言显微无间,绝不能混为一谈。三是专门提出“实体”这一概念,用以强调形上本体--理的真实不妄与优先性。但是这样的天理实体化违背了先秦孔门实体一元论的本质,固化了程朱自身理气、道器、体用二元论的倾向,并建构起一个理(体)、气(物)、象(用)三合一的象世界,造成了天理优先与良知主体之两橛。这些理论困难均预示着后儒对朱子学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道体 本体 形体 体用 实体
下载PDF
“体用”范式下建党精神融入高校育人体系的机理探析
8
作者 李莉 穆军全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4期27-30,共4页
伟大建党精神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价值支撑。高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需要打通宏观和微观、应然和实然的通道,形成可行性路径。从中国传统“体用”理论视角分析,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 伟大建党精神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价值支撑。高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需要打通宏观和微观、应然和实然的通道,形成可行性路径。从中国传统“体用”理论视角分析,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体”,具有建构信仰体系、形塑高尚人格、涵育家国情怀等功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育人体系需要做到“固体后用”“强体广用”和“以用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精神 体用范式 育人体系
下载PDF
明体达用 体用贯通:新起点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思考
9
作者 杨超 刘敏 《党史文苑》 2024年第9期8-10,共3页
“体”和“用”是中国哲学特有的,也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一对基本范畴,先秦典籍中已有论述,到魏晋时期受到广泛研究阐释,对之后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体”,即形质也,意指形而上的本体、本质及其所延伸的根本... “体”和“用”是中国哲学特有的,也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一对基本范畴,先秦典籍中已有论述,到魏晋时期受到广泛研究阐释,对之后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体”,即形质也,意指形而上的本体、本质及其所延伸的根本原则;“用”,即形质上之妙用也,意指形而下的作用、功能及其所延伸的实践运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对体用关系的智慧表达,体现了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先秦典籍 明体达用 思想智慧 体用 实践运用 形质 新起点
下载PDF
从“天地之心”到“恻隐之心”——基于“克己复礼为仁”的体用关系
10
作者 向世陵 《船山学刊》 2024年第1期79-89,共11页
“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对于“仁”之蕴含的一个经典界定,在宋儒,它与“天地之心”密切关联。“仁”具有公天下的普遍品格。“克己复礼”既以克除己私为前提,去私复公也就是复礼为仁。这既是自我的意志努力,同时也是基于“复”之气化运... “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对于“仁”之蕴含的一个经典界定,在宋儒,它与“天地之心”密切关联。“仁”具有公天下的普遍品格。“克己复礼”既以克除己私为前提,去私复公也就是复礼为仁。这既是自我的意志努力,同时也是基于“复”之气化运行的天人的互动,其中体现的,是推动人由此去努力的天道一阳复生的必然趋力。天地之心落实于人即是恻隐之心。克己修身的主动性呼应“生生”的必然性。理学家要求恰当处理仁与爱的关系及性情体用之辨。“全体大用”即静中有动,由用见体。仁体不可以名言,学者须于即物践履中体验。“三达德”的修身行道,根本上已集中到克欲存理和好学、力行、知耻的“为仁”实践,目标则在仁心的全体性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己复礼为仁 天地之心 恻隐之心 体用 动静
下载PDF
从肝胃体用分治探析叶天士治疗胃脘痛(肝胃不和型)之特色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若涵 陈港金 +1 位作者 李妍佳 汪红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1-184,共4页
清代名医叶天士对于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认识独到、治法井然,尤其重视肝木克犯胃土的因素,强调“夫肝风内扰,阳明最当其冲犯”“风木过动,致阳明日衰”等。已有医家对叶氏治疗肝气犯胃证或胃脘痛的策略进行探讨研究,但侧重于对用药数据... 清代名医叶天士对于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认识独到、治法井然,尤其重视肝木克犯胃土的因素,强调“夫肝风内扰,阳明最当其冲犯”“风木过动,致阳明日衰”等。已有医家对叶氏治疗肝气犯胃证或胃脘痛的策略进行探讨研究,但侧重于对用药数据的分析,理论方面的论述篇幅相对较短、内容涵盖不全面。故通过对叶氏胃脘痛、木乘土医案的研读,提出叶氏对于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治疗特色——强调从肝胃之体用分治。具体表现在:(1)胃之体用方面,强调脾胃分治,认为“胃腑以通为补”,反对芪术壅补,擅仿大半夏汤之法通降阳明;他提出肝气裹挟阴浊上逆,是导致胃脘痛急性发作的关键,即急则治其标;而当胃体不足时,宜用味薄药物清养胃阴,以平肝木之侮,最忌辛香温燥耗散胃体。(2)肝之体用方面,叶氏擅用金铃子散清泄肝经气血分郁火;擅用桑叶、丹皮清透肝经风火、两和气血;若下焦肝肾阴亏影响胃腑,则重在填补下焦,甚则应用血肉有情之品补益精髓;若久病入络,叶氏则强调运用辛润入血通络之品疏通络脉郁滞。总之,叶氏擅长应用养肝体以平郁逆、和胃降痰、扶土制肝、寒热并用等方法,临证经验丰富、见解老道,针对其治疗特色进行阐述,以期对指导现今临床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胃脘痛 体用关系 肝气犯胃
下载PDF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质 被引量:3
12
作者 温小勇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质。“体”澄清了理论来源,“用”明确了实践指向,体用贯通展现了历史和未来的交相辉映,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具体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澄明了马克思主义之“本体”,以达马克思主义中... 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质。“体”澄清了理论来源,“用”明确了实践指向,体用贯通展现了历史和未来的交相辉映,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具体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澄明了马克思主义之“本体”,以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大用”;标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母体”,以达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应用”;阐明了伟大建党精神之“原体”,以达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之“功用”;显明了开放包容之“载体”,以达文明交流互鉴之“效用”。“本体”是根本依循,“母体”是深厚根基,“原体”是不竭动力,“载体”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文化思想遵循“本体”,植根“母体”,激发“原体”,扩容“载体”,在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伟大实践中熔铸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两个结合”
下载PDF
李时珍医学体用观研究
13
作者 曲筝 吕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73-177,共5页
医学体用观研究旨在用传统哲学概念语言,对中医理论内涵进行科学诠释。该文通过梳理明代以前体用概念变迁史,并结合李时珍132处体用内容文本进行考察与分析,在界定其体用运用范围的同时,基本厘清了李时珍医学体用观的内涵和逻辑。总体来... 医学体用观研究旨在用传统哲学概念语言,对中医理论内涵进行科学诠释。该文通过梳理明代以前体用概念变迁史,并结合李时珍132处体用内容文本进行考察与分析,在界定其体用运用范围的同时,基本厘清了李时珍医学体用观的内涵和逻辑。总体来说,李时珍体用观在根本上具有物论性质,从运用范围上看,体用讨论对象不离身体、药物、方剂;从概念表意上看,包含有形质之“体”与性质之“体”两种;从体用结构上看,亦有体用相涵、一体多用、体似用异等。纵观李时珍体用观的建构,既有理学的本体论思维,又有实学的临床旨归和实践导向,堪谓本草体用理论之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时珍 体用 中医哲学
下载PDF
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中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特质
14
作者 杨志超 刘清 《新疆社科论坛》 2024年第5期13-18,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就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在实践中明晰,其理论创新来源于现实诉求的呼唤、实践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就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在实践中明晰,其理论创新来源于现实诉求的呼唤、实践经验的总结、文化使命的担当;“用”在实践中通达,其创新理论运用于应对复杂性挑战、指导取得新时代文化建设历史性成就、谋划开拓新征程上文化建设战略性布局。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必须贯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与“用”,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明体达用 体用贯通 理论 实践
下载PDF
徐景藩从胃腑体用论治胃病经验
15
作者 陈岑 陆为民 《国医论坛》 2024年第3期54-57,共4页
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认为胃腑体用正常则水谷纳运腐熟充分,精微得以敷布全身,胃腑体用失常则易导致本经疾患甚则诸病由生。故探析胃腑体用失常的病机证治,从“胃腑体用”分型论治。临证常分四型:胃体不足、胃用有余,治宜温胃化湿,常用苓... 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认为胃腑体用正常则水谷纳运腐熟充分,精微得以敷布全身,胃腑体用失常则易导致本经疾患甚则诸病由生。故探析胃腑体用失常的病机证治,从“胃腑体用”分型论治。临证常分四型:胃体不足、胃用有余,治宜温胃化湿,常用苓桂术甘汤、平胃散、理中汤等;胃体虚损、胃用不足,治宜补益胃气、滋养胃阴,常用沙参麦冬汤、益胃汤、四君子汤等;胃体有余、胃用不足,治宜清胃生津,常用玉女煎等加减;胃体亢盛、胃用有余,治宜清泄肝胃、和中降逆,常用化肝煎、小陷胸汤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胃体阳用阴 体用理论 徐景藩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体用·境界·工夫:苏轼“随物赋形”说新诠
16
作者 刘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180,共11页
苏轼在不同人生阶段、文本语境中多次阐释了“随物赋形”说。此说的讨论对象经历了由自然之道到处世之道再到文章之道的变化,隐含了“体一而周万物”“通二为一”的体用论,展现了“终始惟一,时乃日新”的道德境界、“人固与天地相似”... 苏轼在不同人生阶段、文本语境中多次阐释了“随物赋形”说。此说的讨论对象经历了由自然之道到处世之道再到文章之道的变化,隐含了“体一而周万物”“通二为一”的体用论,展现了“终始惟一,时乃日新”的道德境界、“人固与天地相似”的天地境界、“空故纳万境”的审美境界,彰显了“精义入神”“无心必一”的工夫论。苏轼将逻辑思辨一变而为生命体验,将道学理念寓于诗文创作,使得“随物赋形”说既包含复杂深刻的思想阐发,又包含活泼灵动的实践感悟,反映出哲学理论对文艺观念与实践的影响,以及文艺观念与实践对哲学理论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物赋形 体用 境界 工夫
下载PDF
《五行大义》象数模型节律下中医学体性与体用研究
17
作者 胡炜圣 周莹洁 +1 位作者 江晓灵 黄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61-1168,共8页
《五行大义》是我国中古时期阴阳五行理论集大成者,阴阳五行象数模型是其阐明世界及其存在意义的基本范式。体性与体用是古代用以描述本体之秉性与功用间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五行大义》基于象数模型构筑的河洛天地五行观、九宫八风... 《五行大义》是我国中古时期阴阳五行理论集大成者,阴阳五行象数模型是其阐明世界及其存在意义的基本范式。体性与体用是古代用以描述本体之秉性与功用间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五行大义》基于象数模型构筑的河洛天地五行观、九宫八风时空观两种时空节律,解释传统医学体性与体用的内涵与特点,以阐明体性与体用的病机演变过程、指导体性与体用的辨证思路,并灵活选择药物性味配伍以调和人体性用,从中管窥先秦至隋唐之际传统医学逐层变易思维方式,为中医学体性与体用的概念与内涵提供了独特的解释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大义 象数模型 体性 体用 时空节律
下载PDF
回归中国哲学话语体系——“体用”视角下的《老子》文本辨正阐释
18
作者 常洪亮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4-160,共7页
中国哲学学科是近代学术产物,在其百年历程中也遭遇了不绝的质疑。《老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由于流传版本较多、注释者立场和结论多样等多种原因,导致《老子》的思想被扭曲甚至魅化... 中国哲学学科是近代学术产物,在其百年历程中也遭遇了不绝的质疑。《老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由于流传版本较多、注释者立场和结论多样等多种原因,导致《老子》的思想被扭曲甚至魅化。西学东渐以来,《老子》又被按照西方学术话语体系进行了肢解和涂抹,其本意已逐渐模糊。在新时代,依据中国哲学传统范畴的视角对《老子》文本进行阐释,使其回归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十分必要。“体用”是中国哲学史上最能体现存在的构造与关系的一对重要的概念。从中国哲学传统的“体用”范畴视角可以将《老子》主要内容归纳为道体、道用及“遵道贵德”三部分。老子著书的主要动机是向当时的统治者进言,其行文的逻辑可以解读为以道为体、以德为用。老子指出造成当时社会问题的原因在于统治阶层自私、多欲,继而提出“少私寡欲”“为而不争”的主张,并呼吁统治者将天道和人道合二为一,对当时流行的儒、墨等学说“反其道而用之”,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统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体用 老子 道体 道用
下载PDF
道医学心脑关系体用论及其临床价值——“心主神明”与“脑为元神之府”新解
19
作者 颜文强 陈振宗 蔡义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72-475,共4页
作为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府”本义是指脑为无意识先天元神的储藏之所,“心主神明”是指心储藏直接承担精神意识活动的后天识神,元神与识神本质都是球状精微物质能量流,但精微程度迥异。脑“元神”与心“识神... 作为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府”本义是指脑为无意识先天元神的储藏之所,“心主神明”是指心储藏直接承担精神意识活动的后天识神,元神与识神本质都是球状精微物质能量流,但精微程度迥异。脑“元神”与心“识神”是体用关系、一隐一显,二者体用合一、互通无碍,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才能正常进行。道医学“心脑关系体用论”的临床价值主要表现在畅通心脑之间互通的道路、恢复心脑的体用生理本性两个方面。通过对张锡纯治疗“疯狂病”医案、刘一明“二黄丸”、孙思邈“磁朱丸”等方剂的分析,可以看出以此观点指导精神类疾病的临床诊疗简明实用,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医学 心脑关系 体用 先天元神 后天识神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兼评“替代论”“体用论”“结合论”三种观点
20
作者 包炜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36-43,共8页
“第二个结合”是当前我国学界亟须研究阐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内嵌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这一思想文化领域的核心命题,而两者关系在理论形态上又可分为“替代论”“体用论”“结合论”。将其置于历史唯物主义语... “第二个结合”是当前我国学界亟须研究阐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内嵌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这一思想文化领域的核心命题,而两者关系在理论形态上又可分为“替代论”“体用论”“结合论”。将其置于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加以考察发现,“替代论”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打断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进程”,但忽视了这样的历史语境,即封建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解体最终导致了作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的退场;“体用论”实质上指向百年来“古今中西之争”所关涉的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问题,而经由“第二个结合”生成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蕴含了文化主体性的新指向;“结合论”要求从实践维度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交互性”,并从高质量发展和驾驭资本逻辑等维度进一步推进“第二个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历史唯物主义 替代论 体用 结合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