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熊十力“体用不二”的创造观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孝青 刘仲林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2-147,309,共6页
本体是熊十力建构新哲学思考的中心问题。熊先生依据《易经》乾坤之义,创立"体用不二",论证本体是创造之源。他厘清了由"仁——生生——创造"的理论脉络,为中国新哲学注入了刚健的创造精神。此外,他还论证了儒学不... 本体是熊十力建构新哲学思考的中心问题。熊先生依据《易经》乾坤之义,创立"体用不二",论证本体是创造之源。他厘清了由"仁——生生——创造"的理论脉络,为中国新哲学注入了刚健的创造精神。此外,他还论证了儒学不但可以与现代科学接轨,而且可以纠正科技的异化发展。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个国家、民族创造能力强弱直接影响自身的兴衰成败。中国哲学界要传承创新前贤的"创造"思想并将其转化为大众的自觉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体用不二 创造观
下载PDF
王夫之“体用不二”思想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光宽 钟兴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62,共4页
基于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体用”这对古老范畴的独到理解,王夫之从本体论与方法论角度进一步发挥了“体用不二”的重要命题,并以此为方法,在本体论、社会历史观和认识论方面展开了一些新的研究探索,不仅丰富了体用范畴的哲学内涵,而且... 基于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体用”这对古老范畴的独到理解,王夫之从本体论与方法论角度进一步发挥了“体用不二”的重要命题,并以此为方法,在本体论、社会历史观和认识论方面展开了一些新的研究探索,不仅丰富了体用范畴的哲学内涵,而且开创了传统哲学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用不二
下载PDF
“仁心本体”与“体用不二”——以熊十力孟子学诠释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少恩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19-124,共6页
熊十力吸纳佛学的法相唯识宗,借鉴西方哲学的本体论、知识论,归宗孟子心学、《易经》,从人的本心、本体和宇宙入手创立了新唯识学体系,然后以此思想体系为框架展开对孟子学的诠释。他认为,孟子的仁心即宇宙万有之源和本体,心体本心就是... 熊十力吸纳佛学的法相唯识宗,借鉴西方哲学的本体论、知识论,归宗孟子心学、《易经》,从人的本心、本体和宇宙入手创立了新唯识学体系,然后以此思想体系为框架展开对孟子学的诠释。他认为,孟子的仁心即宇宙万有之源和本体,心体本心就是性,从而在本体论上打通心体、性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此"仁心"本体并非外在之物,而是"体用不二"之工夫修养,孟子的操舍存亡、修身立命、反求诸己即"冥悟证会"的工夫次第,并经此工夫修养而达至"万物皆备于我矣"的知天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孟子学 新唯识学 仁心本体 体用不二
下载PDF
“中体西用”与“体用不二”──近代两种中西文化结合模式之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承贵 江泰然 《上饶师专学报》 1997年第4期1-5,共5页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曾存在两种差别甚巨的文化结合模式即中体西用与作用不二。"中体西用"是第一个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方法,但它不是贯穿中国近代史唯一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之方法模式,也不能简单地称之为"符合中国国情...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曾存在两种差别甚巨的文化结合模式即中体西用与作用不二。"中体西用"是第一个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方法,但它不是贯穿中国近代史唯一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之方法模式,也不能简单地称之为"符合中国国情的进步思想";"体用不二"承继了"中体西用"的合理内容,它是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历史而产生的优于"中体西用"的文化结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体西用” 中西文化交流 中国近代史 唯一 适应 合理 模式 体用不二 符合 存在
下载PDF
“体用不二”与“中道思维”——熊十力“体用”论的发生学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林丹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57,共6页
"体用不二"说是熊十力哲学思想的核心。本文分析了熊十力此论得以产生的基础——中国传统的"中道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使得中国哲学不将世界二重化为本体与现象成为可能。
关键词 熊十力 体用不二 中道思维
下载PDF
王夫之“体用不二”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丁祯彦 《船山学刊》 CSSCI 1993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王夫之继承了先秦以来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宋明时期哲学争论的中心——“理气(道器)”之辩与“心物(知行)”之辩,提出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见解,达到了朴素唯物论与朴素辩证法的统一。王夫之的“体用... 王夫之继承了先秦以来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宋明时期哲学争论的中心——“理气(道器)”之辩与“心物(知行)”之辩,提出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见解,达到了朴素唯物论与朴素辩证法的统一。王夫之的“体用不二”思想从一个侧面鲜明地体现了这种统一。本文试图从方法论的角度对王夫之的“体用”范畴作点探索。一“体”和“用”是中国哲学史的一对重要范畴。魏晋以来哲学家们通过“体用”之辩,逐步加深了事物运动原因的认识。其正确结论是“体用不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用不二 中国哲学史 心物 有生于无 尚书引义 知行 正蒙 物质实体 阴阳 陆王心学
下载PDF
论牟宗三“体用不二”思想的学理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海燕 《长沙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85-88,共4页
"体用不二"的系统论说由熊十力开启,牟宗三对其进行了道德本体论的阐释和中西文化交织的解读。熊十力的体用论强调现象与本体两个层面的连接与互动,牟宗三将"体"的内容明确为儒家的道德本体"良知","... "体用不二"的系统论说由熊十力开启,牟宗三对其进行了道德本体论的阐释和中西文化交织的解读。熊十力的体用论强调现象与本体两个层面的连接与互动,牟宗三将"体"的内容明确为儒家的道德本体"良知","用"则被视为道德本体的呈现和外化。对"体用不二"概念的推进与细化,是牟宗三学术思想的重要步骤,它为道德形而上学的构建提供了方法论支持,是中西比较研究方法的良好运用,更为其暮年美学思考提供了成熟的学术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用不二 本体与工夫 中西比较 审美判断
下载PDF
“无”的体用不二与“无为”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少莲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9-13,共5页
道家的"道"既是"无",也是"有":"无"就其体言,谓体虚不实;"有"就其"在"言,谓确有"道""在"。但"道"或"无"作为一形而上的"存... 道家的"道"既是"无",也是"有":"无"就其体言,谓体虚不实;"有"就其"在"言,谓确有"道""在"。但"道"或"无"作为一形而上的"存在",恰恰"在"于并且仅"在"于形而下的有形有名的物象之中。故"道"之"体"乃"无体之体",其"体"之显恰在于使万物通过"无"而成体;"道"之"用"乃"无用之用",其"用"之征亦在于使一切用成其为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用不二 无为
下载PDF
熊十力之“体用不二”的宗教观
9
作者 胡素杰 程志华 《保定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8-31,共4页
熊十力一生所致力者在于建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因此宗教问题不是其研究的重点。不过,对于在近现代中国影响巨大的佛教和基督教,熊十力亦有很深的见地。"体用不二"是熊十力哲学的宗旨。因此,他以"体用不二&qu... 熊十力一生所致力者在于建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因此宗教问题不是其研究的重点。不过,对于在近现代中国影响巨大的佛教和基督教,熊十力亦有很深的见地。"体用不二"是熊十力哲学的宗旨。因此,他以"体用不二"来评判各种宗教,并形成为其宗教观:其一,宗教诉诸于感情,哲学诉诸于理性。其二,宗教基于"体用二分"立教,此乃宗教之根本特征。其三,宗教与哲学一样具有"本体论",但其本体论最终会被哲学本体论所取代,即哲学将取代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体用不二 佛教 基督教 宗教观
下载PDF
熊十力历史观“体用不二”原则的在场性及其澄明
10
作者 黎学军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5,共7页
在熊十力的历史观中,"在场性"可以理解为"儒学精神",他以此为根基建构了一种自称为"体用不二"的哲学原则,并将它贯彻到了自己的中国历史学研究之中。熊十力历史观中的"体"指的是一种客观的儒... 在熊十力的历史观中,"在场性"可以理解为"儒学精神",他以此为根基建构了一种自称为"体用不二"的哲学原则,并将它贯彻到了自己的中国历史学研究之中。熊十力历史观中的"体"指的是一种客观的儒学精神,即中华文化和历史的本体;"用"指的是中国发展中诸多生产、文化、艺术等物质实践及其理论思考。所谓"体用不二"是指"心"(儒学精神)作为本体内在于外境(诸多物质实践),即"用"之中,而不是在"一切物外";而"用"在举手投足间则完全将"体"透显了出来,二者骨肉不离。如此,心与物彼此交融,内外无间,二者完全合为一体,共同促进了中国历史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体用不二 新儒家历史观
下载PDF
王夫之“体用不二”的方法论意义
11
作者 丁祯彦 《天府新论》 1993年第3期55-59,54,共6页
关键词 中国 哲学史研究 明清时期 王夫之 体用不二 方法论 意义
下载PDF
熊十力“体用不二”本心论哲学的逻辑建构
12
作者 张韶宇 《贵州文史丛刊》 2014年第2期14-17,共4页
现代新儒家之一的熊十力创造了以"体用不二"本心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通过科玄之辨,明示哲学为究体之学,且破立结合,通过批驳西学、道家和大乘空有二宗,最终构建起"体用不二"本心论这一哲学本体论。这样熊氏就会... 现代新儒家之一的熊十力创造了以"体用不二"本心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通过科玄之辨,明示哲学为究体之学,且破立结合,通过批驳西学、道家和大乘空有二宗,最终构建起"体用不二"本心论这一哲学本体论。这样熊氏就会通中外,熔融古今,揭橥其本体哲学的逻辑架构,昭示了其哲学缜密的思维逻辑论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用不二 本心 玄学 空宗 有宗
下载PDF
“返本开新”与“体用不二”——熊十力文化思想刍议
13
作者 牛军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21-25,共5页
中国的近代化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中西文化的分辨成为近代中国的文化难题。熊十力的学说正是以"返本开新"为指归,试图从传统儒家精神中开出现代的科学、民主思想。"体用不二"是其推衍的内在依据。
关键词 熊十力 返本开新 体用不二
下载PDF
体用不二的阳明之乐
14
作者 朱良钰 《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3-35,共3页
对乐的探求是传统儒家追求精神自由的重要表现。在王阳明乐的思想中,"乐是心之本体","真乐"是本体之乐,七情之乐是其外在表现,本体之乐与七情之乐,实为体用关系。
关键词 体用不二 本体之乐 七情之乐
下载PDF
熊十力易学思想研究:体用不二的乾坤翕辟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7-104,共8页
熊十力哲学"归本大易"。这既有时代赋予的意义,也是体用不二哲学的必然选择。其易学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其起着支撑、架构的作用:在"体用不二"易学本体论的统率下,展开"乾元性海"的易学心性论、"... 熊十力哲学"归本大易"。这既有时代赋予的意义,也是体用不二哲学的必然选择。其易学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其起着支撑、架构的作用:在"体用不二"易学本体论的统率下,展开"乾元性海"的易学心性论、"乾坤心物"的易学宇宙论、"翕辟成变"的易学方法论。可以看出,易学成为熊十力向现代哲学转向的通道。但这样的转向仍预设了某种"现代性"的前提,而这就淹没了其"体用不二哲学"的灵动性。因此,我们要寻求一种当代的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体用不二 易学哲学 当代视域
下载PDF
熊十力“体用不二”思想的宇宙论解释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宝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12,共4页
熊十力是现代新儒学最具开创性的代表人物,“体用不二”是其最有特色的思想。“体用不二”的宇宙论解释,既为中国传统哲学提供了有中国特色的本体论学说,又为本体大用提供了哲学宇宙论前提,因而这一解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关键词 熊十力 哲学宇宙论 体用不二
下载PDF
“体用不二”抑或“中体西用”——熊十力中西会通的思想理路及间架结构析论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亚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72,共8页
熊十力以体用问题为纲展开中西哲学比较,其比较贯穿了“体用不二”的思维方式。基于比较,熊十力彻底地批判张之洞倡导的“中体西用”论及其思想影响,并以“体用不二”作为会通中西的“大通之道”。“体用不二”既是其思想的立言宗旨,又... 熊十力以体用问题为纲展开中西哲学比较,其比较贯穿了“体用不二”的思维方式。基于比较,熊十力彻底地批判张之洞倡导的“中体西用”论及其思想影响,并以“体用不二”作为会通中西的“大通之道”。“体用不二”既是其思想的立言宗旨,又是其中西会通的内在逻辑理路与间架结构,更是其会通性运思的机杼与关键。熊十力的中西会通创新在实质意义上并非理论升级且精致化了的“中体西用”论。就中西会通以及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而言,熊十力批判地超越了“中体西用”“全盘西化”论,开创了以“体用不二”为核心要义的另一种理论方案与道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用不二 中体西用 中西会通 逻辑理路
下载PDF
“体用不二”的思维定势与中国古代教育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瑞泉 陈明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2-47,共6页
所谓的"体用不二"是指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本体与现象(形而上与形而下、道与器,理与事)既是有区别的又是相统一的,相对待而不相割裂。用程颢的话说:"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须著如此说,器亦道,道亦器"。(《语录... 所谓的"体用不二"是指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本体与现象(形而上与形而下、道与器,理与事)既是有区别的又是相统一的,相对待而不相割裂。用程颢的话说:"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须著如此说,器亦道,道亦器"。(《语录·四》)程颐则一语中的:"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原,显微无间"。(《程氏易传序》)长期以来,不管哲学的倾向如何各各有岐,"体用一原,显微无间"几乎成为所有哲学家公认的格言。与程朱对立的王阳明也说:"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是谓体用一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教育 体用不二 思维定势 中国哲学 天人合一 道德教育 理想人格 儒家教育 形而上 儒家哲学
下载PDF
浅议熊十力“体用不二”思想
19
作者 张宏杰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7年第4期56-58,共3页
本文论述了熊十力先生的“体用不二”的基本思想,先简单介绍熊十力先的生平及走上哲学的独特之路。然后具体分析“体”、“用”的基本含义及“即用即体、即体即用”体用关系,和“翕辟成变”的思想,及其体用观面临的难题。这为我们进一... 本文论述了熊十力先生的“体用不二”的基本思想,先简单介绍熊十力先的生平及走上哲学的独特之路。然后具体分析“体”、“用”的基本含义及“即用即体、即体即用”体用关系,和“翕辟成变”的思想,及其体用观面临的难题。这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加深了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用 即用即体 即体即用 体用不二 翕辟成变
下载PDF
熊十力先生“体用不二”思想评述
20
作者 蔡静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3年第6期91-91,89,共2页
熊十力先生在他的《新维识论》中提到了"体用不二"的思想,体与用相互区别又相即不离。"体用不二"内含"境不离心的意蕴,是对中国儒家价值体系的一种回归,包含着熊十力先生对宇宙本体论以及人生论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 熊十力 体用不二思想 意蕴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