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何其芳的“出世”与“入世”——兼谈新文学作家“儒道合一”的文化人格 |
宋剑华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中国现代作家奔赴延安前的文人心态——以何其芳奔赴延安的动因为考察对象 |
周思辉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新诗内外的声音意味——以延安时期的“朗诵诗人”何其芳为中心 |
谢君兰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奈瓦尔“牵着龙虾”走进中国——奈瓦尔与何其芳之缘 |
张俊萍
钱林森
|
《文学研究》
|
2024 |
0 |
|
5
|
晚年心事与诗情勃发——论何其芳的写诗、译诗与编诗实践(1959—1977) |
蔡东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6
|
诗化与造境——何其芳1930年代小说、戏剧综论 |
毕文君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7
|
革命知识分子的“快乐”与“温情”:何其芳《夜歌》的听觉叙事 |
韩镇宇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8
|
“我歌唱延安”:关于“青年何其芳” |
程志军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9
|
对“何其芳现象”的思考 |
程俊力
尤雪莲
|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10
|
何其芳早年佚诗《招》及其他 |
杨新宇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2 |
2
|
|
11
|
何其芳诗歌与“何其芳现象” |
王剑萍
|
《淄博师专学报》
|
2015 |
1
|
|
12
|
选本数据与“何其芳现象”重审 |
方长安
仲雷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3
|
近二十年何其芳研究述论 |
冯佳
周斌
|
《语文知识》
|
2008 |
0 |
|
14
|
“过客”与“独语者”——鲁迅《野草》和何其芳《画梦录》比较研究 |
王吉鹏
张娟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
5
|
|
15
|
《何其芳全集》佚文考略 |
朱金顺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16
|
作为“黏合剂”的“现代格律诗”理论——兼谈对“何其芳现象”的再思考 |
王超然
|
《美育学刊》
|
2015 |
1
|
|
17
|
论何其芳的异性情结及其文学表现 |
江弱水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18
|
何其芳现代格律诗论的三个要点评析 |
陈本益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9
|
梦中道路的迷离 早期何其芳的“神话情结” |
张洁宇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20
|
从“意象”到“象征”:30年代汉语象征诗学的拓展——以废名、卞之琳、何其芳的诗歌创作为例 |
贺昌盛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