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词中的佛禅思想研究
1
作者 孔德洁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88-90,95,共4页
清代的文学艺术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在清代词作中,不仅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文人气息,还能窥见其中融入的佛禅思想,这是清代词作独特之处。佛禅思想作为一种哲学体系,渗透在清代文学中,使词作更加丰富、深邃。文章深入探讨清代词作中的佛禅思... 清代的文学艺术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在清代词作中,不仅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文人气息,还能窥见其中融入的佛禅思想,这是清代词作独特之处。佛禅思想作为一种哲学体系,渗透在清代文学中,使词作更加丰富、深邃。文章深入探讨清代词作中的佛禅思想,以期揭示其中的精神内涵和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词作 佛禅思想
下载PDF
唐宋审美转型中佛禅“空”境的文学书写新变——以王维和苏轼为中心
2
作者 杨吉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1,共9页
在唐宋审美转型背景下,王维与苏轼诗词中对于佛禅“空”境书写的新变,从写作手法、审美意蕴和内在精神追求三个层面,折射出佛禅“空”境文化气质的唐宋变化。王维通过以画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自我与宇宙万象浑然天成,圆融无碍,蕴含... 在唐宋审美转型背景下,王维与苏轼诗词中对于佛禅“空”境书写的新变,从写作手法、审美意蕴和内在精神追求三个层面,折射出佛禅“空”境文化气质的唐宋变化。王维通过以画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自我与宇宙万象浑然天成,圆融无碍,蕴含着一种空灵蕴藉的灵动之美,充满对宇宙自然世界美的发现的一往情深,是王维诗歌禅意盎然的重要体现。苏轼采用以禅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则大多于世事沧桑的自我人生经历中,伴随着对宇宙人生空幻寂灭的持久体验,始终关注对自我个体生命的内在超越,从而使其诗词中的“空”境,在具有形而上意义的空幻寂灭之悲剧色彩的同时,也蕴含着性命自得的内在精神追求,具有较强的禅理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境 佛禅文化 唐宋审美转型 王维 苏轼
下载PDF
接受与运用:苏轼佛禅思想的形成与诗境开拓
3
作者 蔡鹏飞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46-52,共7页
苏轼佛禅思想的形成是宋型文化下的必然产物,但其产生过程中却呈现出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推动。通过“思想—文学观、价值观—创作”的考察模式,可以发现宋代佛教首先在世俗和理念两个层面对苏轼的思想形成产生了影响,而苏轼又因个人... 苏轼佛禅思想的形成是宋型文化下的必然产物,但其产生过程中却呈现出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推动。通过“思想—文学观、价值观—创作”的考察模式,可以发现宋代佛教首先在世俗和理念两个层面对苏轼的思想形成产生了影响,而苏轼又因个人创作观念革新和人生表达需要选择了对佛禅理念进行接受,在将其融合到自己思想体系里的同时也将佛禅理念灵活运用到创作之中。而这种运用又在其诗歌创作上留下了痕迹,从创作题材、内容和意境等方面为宋诗的诗境开拓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佛禅 诗境
下载PDF
融合与融通——苏轼黄州与惠儋时期诗歌佛禅意象及思想对比
4
作者 张贻桐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2期34-36,共3页
佛禅对于苏轼的人生与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佛禅诗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苏轼两时期创作的佛禅诗进行纵向与横向对比,分析比较苏轼在黄州与惠儋期间佛禅诗创作意象及思想内涵的主要特点,发现苏轼在黄州与惠儋时期的佛... 佛禅对于苏轼的人生与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佛禅诗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苏轼两时期创作的佛禅诗进行纵向与横向对比,分析比较苏轼在黄州与惠儋期间佛禅诗创作意象及思想内涵的主要特点,发现苏轼在黄州与惠儋时期的佛禅诗整体呈现出借佛禅表意抒怀、儒释道三教融合等特点;而纵观黄州到惠儋两个时期,苏轼对佛禅的学习与理解呈现出了从融合到融通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佛禅 诗歌创作
下载PDF
宗教生态语境下卡明斯视觉诗与中国古典佛禅诗中自然主体生态构式之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娅红 《河池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5-33,共9页
卡明斯视觉诗与中国古典佛禅诗中自然主体叙事既体现了相同的生态价值观又凸显了彼此不同的叙事风格。两者的自然主体叙事均展现了相同的生态宇宙观、生命观、理想观,洋溢着自由、良善等生态意识,同时反映了不同的宗教意旨,展开了不同... 卡明斯视觉诗与中国古典佛禅诗中自然主体叙事既体现了相同的生态价值观又凸显了彼此不同的叙事风格。两者的自然主体叙事均展现了相同的生态宇宙观、生命观、理想观,洋溢着自由、良善等生态意识,同时反映了不同的宗教意旨,展开了不同生态领域的讨论,展现了不同的审美观照方式。它们在自然主体叙事中彰显了东西宗教对彼此文学作品的打磨,充当了其经典的注解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禅 基督教 卡明斯视觉诗 中国古典佛禅 自然主体构式
下载PDF
论牟子精神并创议两广共建“珠江—西江佛禅民俗文化带”
6
作者 黄伟宗 毛廷贵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共3页
基于梧州"岭南古代佛城"的文化定位和弘扬"牟子精神",创议两广共建"珠江—西江佛禅民俗文化带"。"珠江—西江经济带"的佛禅及民俗文化资源相通的特色突出明显,以构建文化带的方式串接起来,可... 基于梧州"岭南古代佛城"的文化定位和弘扬"牟子精神",创议两广共建"珠江—西江佛禅民俗文化带"。"珠江—西江经济带"的佛禅及民俗文化资源相通的特色突出明显,以构建文化带的方式串接起来,可以促进珠江—西江水系地区及辐射地区,乃至海内外的佛禅及民俗文化的交流合作,并从文化和民间友好交流上对接与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子精神 两广 “珠江-西江佛禅民俗文化带” 佛禅 民俗文化
下载PDF
论苏轼诗歌创作与佛禅关系的三次转折 被引量:8
7
作者 木斋 李明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58-63,共6页
苏轼接受的是中国禅宗,而摈弃的是印度佛教的外形。他对禅宗的接受有三个时期最为重要,分别是倅杭时期、黄州时期和惠儋时期。苏轼人生经历的这些变化,恰恰与中国佛教禅宗史以及中国文化史的历史沿革,有着某种内在的吻合和联系。这些吻... 苏轼接受的是中国禅宗,而摈弃的是印度佛教的外形。他对禅宗的接受有三个时期最为重要,分别是倅杭时期、黄州时期和惠儋时期。苏轼人生经历的这些变化,恰恰与中国佛教禅宗史以及中国文化史的历史沿革,有着某种内在的吻合和联系。这些吻合与联系,从宏观背景上促进了苏轼对佛禅的基本态度的形成。苏轼凤翔时期主要接受佛教艺术史,倅杭之后开始渐次深入到中国禅宗的哲学思想体系之中。这种转变既有苏轼个人人生经历的必然性,也有与苏轼贬谪所在地域佛禅情况的吻合,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苏轼由佛向禅的发展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诗歌 佛禅思想
下载PDF
“理学”风潮与“三教合源”格局下张耒的佛禅意识及证道方式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威 杨静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90-99,共10页
目下学界对张耒诗文之中的佛禅意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除"晚年务佛"说之外,尚无他论。作为"苏门学士"的张耒,虽立身儒业,但在"三教合源"的"理学"格局下,张耒证儒的手段非止一端,"援佛... 目下学界对张耒诗文之中的佛禅意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除"晚年务佛"说之外,尚无他论。作为"苏门学士"的张耒,虽立身儒业,但在"三教合源"的"理学"格局下,张耒证儒的手段非止一端,"援佛证儒""援道证儒",甚至"儒禅互证",蔚为大观。参证手段的多样化亦证实了"经义"的消损和儒业正统地位的动摇。反观"合源"与"证道"的过程,又绝离不得佛家"圆融"思想的点化。佛禅在两宋文人的思想构架中,不仅仅是"逃禅"的高蹈与"禅悦"的自足,其核心价值更体现为对主体意识的修正和对他教思想的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三教合源” 佛禅 圆融 证道
下载PDF
苏轼与佛禅研究百年述评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光正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8-185,共8页
本文从苏轼的佛禅因缘、学佛特征、佛禅与苏轼文学创作、苏轼佛禅文学创作与宋代文学风貌四个层面综述百年来苏轼与佛禅的研究论著,指出这些论著揭示了佛禅对士大夫生命意识、文学创作乃至一代文风的影响,尤其揭示了经典阅读对于安顿士... 本文从苏轼的佛禅因缘、学佛特征、佛禅与苏轼文学创作、苏轼佛禅文学创作与宋代文学风貌四个层面综述百年来苏轼与佛禅的研究论著,指出这些论著揭示了佛禅对士大夫生命意识、文学创作乃至一代文风的影响,尤其揭示了经典阅读对于安顿士大夫心灵、形塑士大夫创作思维的重要作用。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居士学佛具有强烈的实用理性特征,其文学创作迥然有别于僧尼文学创作;士大夫学佛往往儒道释兼容,其文学创作也迥然有别于僧尼文学创作。尽管两者的宗教实践有别,但从宗教实践的角度来探究宗教文学创作是最为妥当的一种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佛禅 文学创作 宋代文学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明代子部的佛禅批评——思想史、文学史考察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宗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88,共12页
《四库全书总目》的佛禅批评散见于该著经、史、集诸部,集中于子部。蕴含无限思想潜藏性的子部,到了思想活跃的明代特别是明代中晚期,迎来了它的一次重要发展时期。对明代的佛禅持明确批判态度是《四库全书总目》的倾向。它对明代佛教... 《四库全书总目》的佛禅批评散见于该著经、史、集诸部,集中于子部。蕴含无限思想潜藏性的子部,到了思想活跃的明代特别是明代中晚期,迎来了它的一次重要发展时期。对明代的佛禅持明确批判态度是《四库全书总目》的倾向。它对明代佛教的贬斥态度,对明代禅宗特别是狂禅的坚决否定,有着清代官学性质,做法非尽可取。在佛禅批评的同时,《四库全书总目》揭示了明代思想发展双线演进的特有情貌与轨迹,对研究明代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子部和子学是中国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为思想史、文学史考察提供了一个重要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明代子部 佛禅批评 思想史 文学史
下载PDF
“道非道”:美国垮掉派诗人与佛禅 被引量:9
11
作者 耿纪永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2-86,共5页
佛禅在二战后的美国风靡一时,垮掉派诗人与之结下不解之缘。他们一面介绍、倡导,一面潜心修习,甚至不远万里到东方“取经”。作为诗人,他们都将佛禅的“不立文字”的神秘经验设法以“不离文字”的方式写成诗歌,或取其虚静,或取其狂放自... 佛禅在二战后的美国风靡一时,垮掉派诗人与之结下不解之缘。他们一面介绍、倡导,一面潜心修习,甚至不远万里到东方“取经”。作为诗人,他们都将佛禅的“不立文字”的神秘经验设法以“不离文字”的方式写成诗歌,或取其虚静,或取其狂放自由,或追寻正统,形态各异,从而开创了美国诗歌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垮掉派 佛禅 美国诗歌 禅诗 “道非道”
下载PDF
从唐诗看浮云意象的佛禅意味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艳芬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7-200,共4页
唐代诗歌中浮云意象密集,其意蕴内涵相较前代更加丰富深邃,其发展轨迹更趋向于对现实人生种种际会的超越而指向佛理禅趣。深究其原,可知影响浮云意象佛禅意味渐浓的原因主要有三:佛教"浮云喻"的流传;禅宗公案以云示法的榜样作... 唐代诗歌中浮云意象密集,其意蕴内涵相较前代更加丰富深邃,其发展轨迹更趋向于对现实人生种种际会的超越而指向佛理禅趣。深究其原,可知影响浮云意象佛禅意味渐浓的原因主要有三:佛教"浮云喻"的流传;禅宗公案以云示法的榜样作用;诗僧所创造的云意象静穆深隽诗境的影响。可见,诗人以佛禅之良刀切开了浮云意象这块璞玉,使其展现出浓郁的宗教哲学意趣和诗美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浮云 意象 佛禅 意味
下载PDF
黄庭坚艳情词的佛禅观照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国忠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9-113,共5页
黄庭坚出于佛禅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有意创制艳情词。这首先与他的佛学经历、佛学修为,禅宗特别是黄龙派的刚猛禅风有关;其次,与佛禅的女性态度,以及黄庭坚本人所受到的佛禅无差别对待"中道观"的思想有关;再次,与他的词学观有... 黄庭坚出于佛禅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有意创制艳情词。这首先与他的佛学经历、佛学修为,禅宗特别是黄龙派的刚猛禅风有关;其次,与佛禅的女性态度,以及黄庭坚本人所受到的佛禅无差别对待"中道观"的思想有关;再次,与他的词学观有关,他所秉持的词学观,也深受佛禅思想影响。南宋陈善、朱熹等人,对黄庭坚创作艳情词的良苦用心和慈悲用意,做了充分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情词 救世情怀 佛学经历与修为 女性态度 佛禅思想 词学观
下载PDF
唐末荒寒诗风及其佛禅气息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树海 李文兴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9-233,共5页
唐朝末期,诗人的创作更多地回到个人、回到内心,诗的题材琐屑,境界变窄,气象趋小而带有荒寒之气,最能代表这一时期诗歌风气的是姚贾。我们习惯上以此来论定晚唐诗,而实际上晚唐诗风在荒寒衰飒的总体风貌下,还有更为丰富的内涵,这在姚贾... 唐朝末期,诗人的创作更多地回到个人、回到内心,诗的题材琐屑,境界变窄,气象趋小而带有荒寒之气,最能代表这一时期诗歌风气的是姚贾。我们习惯上以此来论定晚唐诗,而实际上晚唐诗风在荒寒衰飒的总体风貌下,还有更为丰富的内涵,这在姚贾的继轨者马戴、李频、赵嘏以及李洞等人身上表现明显。他们一方面继承姚贾诗风,但又为荒寒衰飒这一非正统审美类型增添了清新俊逸等更为细腻的审美感受,另一方面又在时代氛围的感召下,为诗歌增添了更为浓重的佛禅气息。他们与杜荀鹤、郑谷、司空图等晚唐及五代诗人一道,在末世与乱世的局势中各诣所适,客观上为诗风的转变和宋代诗风的开启酝酿着种种机缘,蓄积着种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末诗歌 荒寒衰飒 佛禅气息
下载PDF
于“垮掉派”诗歌见东方佛禅品质 被引量:1
15
作者 迟欣 乔艳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77-79,92,共4页
20世纪50年代,美国"垮掉派"文学思潮体现出非常强烈的东方佛禅品质,"垮掉派"诗人正是这种品质的代表,其中以艾伦.金斯伯格、加里.史耐德和肯尼斯.雷克思罗斯最具代表性。这三位"垮掉派"文学的领军人物设... 20世纪50年代,美国"垮掉派"文学思潮体现出非常强烈的东方佛禅品质,"垮掉派"诗人正是这种品质的代表,其中以艾伦.金斯伯格、加里.史耐德和肯尼斯.雷克思罗斯最具代表性。这三位"垮掉派"文学的领军人物设法以"不离文字"的方式将佛禅"不立文字"的神秘经验写进诗歌,他们由此或寻求实时解脱,或表达生态思想,或追寻虚空顿悟,因而从不同侧面映渗了东方佛禅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垮掉派”诗歌 佛禅 解脱 生态 虚空
下载PDF
论古代对王维与佛禅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慎涛 冯阳 《天中学刊》 2005年第6期101-102,共2页
王维与佛禅有密切关系,其思想多受佛禅影响,并留下许多禅诗。对王维的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佛禅思想的评价、禅诗的品衡以及画与禅的评价三方面。
关键词 王维 佛禅 关系
下载PDF
论斯奈德的生态区域主义与佛禅 被引量:4
17
作者 耿纪永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87,104,共7页
斯奈德是当代美国生态区域主义哲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在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积极投身生态区域主义运动,一方面将佛禅融入生态区域哲学,利用因陀罗网和曼荼罗等佛禅术语和观念阐释生态区域主义。同时通过扩大僧团等实践方式,试图... 斯奈德是当代美国生态区域主义哲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在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积极投身生态区域主义运动,一方面将佛禅融入生态区域哲学,利用因陀罗网和曼荼罗等佛禅术语和观念阐释生态区域主义。同时通过扩大僧团等实践方式,试图使佛禅本土化,更适应当地的生态区域主义实践,从而推动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瑞·斯奈德 生态区域主义 佛禅 文化融合
下载PDF
论加里·斯奈德的“重新定居”理念与佛禅文化的关联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5-229,共5页
长久以来,现代文明的精神危机一直存在,却一直苦于没有解决之道。加里·斯奈德远游东方十余载,经过长期的文化之旅,领悟到人类应该重新思考与地球家园的关系,重新定居。这一理念的产生与佛禅文化密切相关。其"万物皆有佛性&qu... 长久以来,现代文明的精神危机一直存在,却一直苦于没有解决之道。加里·斯奈德远游东方十余载,经过长期的文化之旅,领悟到人类应该重新思考与地球家园的关系,重新定居。这一理念的产生与佛禅文化密切相关。其"万物皆有佛性"等理念与加里·斯奈德"深层生态"思想深为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新定居 佛禅文化 地球家园
下载PDF
论完颜(王寿)创作中的佛禅意蕴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剑云 孙昌武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30-34,共5页
完颜娀诗词作品中渗透了非常浓厚的佛禅意蕴,或者表现对佛禅的体悟,描写随缘自适的心态;或者表现淡泊功名之心、幽隐闲逸之趣。其佛禅意蕴的生成原因较为复杂,但大致可以离析为政治因素、个人因素和文化因素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 金代文学 完颜Shu 佛禅意蕴
下载PDF
佛禅事典与苏轼诗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银林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60,共5页
宋代佛教发展的总体走向是世俗化与大众化,文学化亦即诗化为重要实现路径;文士热衷习佛参禅且以才学为诗,苏轼可谓杰出代表。苏轼的才力提升与学识积累,颇得佛禅之助益;苏诗多摄化佛禅事典而为作,改变了言志缘情、描摹山水的诗歌传统,... 宋代佛教发展的总体走向是世俗化与大众化,文学化亦即诗化为重要实现路径;文士热衷习佛参禅且以才学为诗,苏轼可谓杰出代表。苏轼的才力提升与学识积累,颇得佛禅之助益;苏诗多摄化佛禅事典而为作,改变了言志缘情、描摹山水的诗歌传统,拓展了诗歌创作新境域,是为宗教助推文学新变、文学助推宗教传播的典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禅 事典 苏轼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