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古今佛道论衡》的编纂、版本与学术价值
1
作者 刘林魁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3-87,共5页
《集古今佛道论衡》是唐初释道宣编纂的一部佛道交涉著作。该书经道宣两次编纂后,又掺入了后人杜撰的一些内容。唐高宗朝的宫廷佛道论衡是该书编纂的直接诱因。因为对待掺入文献的态度不同,《集古今佛道论衡》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3个版... 《集古今佛道论衡》是唐初释道宣编纂的一部佛道交涉著作。该书经道宣两次编纂后,又掺入了后人杜撰的一些内容。唐高宗朝的宫廷佛道论衡是该书编纂的直接诱因。因为对待掺入文献的态度不同,《集古今佛道论衡》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3个版本系统。该书在中古文献学、宗教学以及文化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非常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古今佛道论衡 编纂 版本 价值
下载PDF
唯以老庄说老庄——从《集古今佛道论衡》看唐初高僧对老庄的理解
2
作者 韩焕忠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4,共4页
从《集古今佛道论衡》来看,唐初高僧对老庄的理解有诸多共同点。道教以老子为教主,唐室推老子为始祖,故唐先道而后佛,一些高僧,如法琳、慧净等人,利用各种机会,高唱佛高于老,为佛教争地位。另一些高僧,如智实、玄奘、静泰等人,为了不触... 从《集古今佛道论衡》来看,唐初高僧对老庄的理解有诸多共同点。道教以老子为教主,唐室推老子为始祖,故唐先道而后佛,一些高僧,如法琳、慧净等人,利用各种机会,高唱佛高于老,为佛教争地位。另一些高僧,如智实、玄奘、静泰等人,为了不触忌犯讳,在佛道论衡中采取了釜底抽薪的方式,一方面承认老子之高明,另一方面则否认道教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唐朝初期佛道二教之兴盛,实得益于二教之间的相互吸收和融合,但在佛道论衡中,唐初高僧玄奘、灵辩等却极力反对道教方面的以佛解道。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唐初高僧对老庄的理解,仅限于作为诸子之学的老庄文本上,最多只能算作一种辩论的策略,其在信仰上的唯尊我佛和在文本上追求纯粹的致思趋向,可以引起人们有关宗教义理创新的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初 佛道论衡 老庄
下载PDF
唐高宗宫廷佛道论衡程式考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林魁 刘璐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17-23,共7页
高宗朝宫廷佛道论衡,是从东晋南北朝佛教论议、三教论衡转向中唐五代诞节三教论衡的重要环节。就论衡程式而言,高宗宫廷佛道论衡多延续前代。但在论衡以高宗为核心、嘲谑成份显著增加、宗教冲突弱化等方面,确有诸多突破。这些突破,为中... 高宗朝宫廷佛道论衡,是从东晋南北朝佛教论议、三教论衡转向中唐五代诞节三教论衡的重要环节。就论衡程式而言,高宗宫廷佛道论衡多延续前代。但在论衡以高宗为核心、嘲谑成份显著增加、宗教冲突弱化等方面,确有诸多突破。这些突破,为中唐以后皇帝诞节三教论衡所继承和发扬。就此而言,高宗宫廷三教论衡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对道教重玄学的思想贡献,更在于其促进了佛教与世俗社会、世俗政权的融合,推动了佛教的中国化和世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高宗 佛道论衡 程式 渊源 影响
下载PDF
《三论玄义》与佛道论衡
4
作者 陈佩佩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9-11,共3页
文章通过对释吉藏的佛教经典论著《三论玄义》的解析,来折射隋唐之际佛教为争取理论主导权而和道家道教进行的论辩,重点涉及玄学思想对佛教发展的影响,以及在各个不同时期的表现。
关键词 佛道论衡 玄学 三论宗
下载PDF
敦煌本《佛法东流传》及其作者考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林魁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101,共5页
缀合敦煌文献中的6个卷子,可以完整展现《佛法东流传》的原貌。从内容来看,《佛法东流传》与智昇《续集古今佛道论衡》基本吻合;但从文章内部透露的相关信息推断,两书不可能出自智昇之手,而很可能源自释法琳《释老宗源》。《释老宗源》... 缀合敦煌文献中的6个卷子,可以完整展现《佛法东流传》的原貌。从内容来看,《佛法东流传》与智昇《续集古今佛道论衡》基本吻合;但从文章内部透露的相关信息推断,两书不可能出自智昇之手,而很可能源自释法琳《释老宗源》。《释老宗源》因收录了《汉法本内传》被"禁断"传播。智昇以续补《集古今佛道论衡》的名义,将《释老宗源》中的佛教部分辑录出,以《续集古今佛道论衡》之名顺利入藏。至于敦煌本《佛法东流传》,早在《续集古今佛道论衡》成书之前就以单本形式流传于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东流传》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 《释老宗源》法琳
下载PDF
敦煌本《佛法东流传》的学术价值
6
作者 刘林魁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53-58,共6页
敦煌卷子抄录之《佛法东流传》,成书于唐高祖武德年间。此书对于研究中古时期的佛教、道教以及佛道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佛法东流传》之编者通过节录佛教伪史,建立起自己的中国佛教历史观。中古时期依附汉明帝感梦求法传说形... 敦煌卷子抄录之《佛法东流传》,成书于唐高祖武德年间。此书对于研究中古时期的佛教、道教以及佛道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佛法东流传》之编者通过节录佛教伪史,建立起自己的中国佛教历史观。中古时期依附汉明帝感梦求法传说形成的一批佛教伪史著作,据此得到部分保存。其叙述佛道斗法时,详细征引了道教经目,亦可见北周至隋唐之初的道教经目与南朝陆修静《灵宝经目》的密切关联。通过此书所载佛道论衡的议题、焦点以及解决路径,可窥见李唐王朝以老子为皇室之祖的政策引起佛道冲突的诸多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东流传》 教伪史 教经目 佛道论衡
下载PDF
关于“十二和尚”风俗
7
作者 王月珽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103-103,共1页
“十二和尚”风俗是和佛教有紧密联系的一种民俗,它曾长期流行于我国北方某些地区。关于“十二和尚”风俗,《萨位齐县志》略有记载,撰者在引述《都参领志略》时说:“蒙人生子,有尽剪发者(即秃头);有留额门一撮者,名曰‘马发’(俗称“留... “十二和尚”风俗是和佛教有紧密联系的一种民俗,它曾长期流行于我国北方某些地区。关于“十二和尚”风俗,《萨位齐县志》略有记载,撰者在引述《都参领志略》时说:“蒙人生子,有尽剪发者(即秃头);有留额门一撮者,名曰‘马发’(俗称“留马鬃”)。十二岁到奶奶庙,以驴还愿,或杂以草。后留发辫,曰‘十二和尚’。”(见该县志卷一《礼俗》,标点、注释为笔者所加)就笔者所知,旧时在内蒙古西部区行此种风俗的,多为汉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领 志略 西部区 那罗延 隋唐史 杨坚 智仙 《隋书》 中原汉族 集古今佛道论衡
下载PDF
东明观与唐代长安道教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康乐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 2019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唐代尊崇道教,在皇室崇道之风的推动下,各种官方和民间建造的道观林立,京城长安更是道观最为集中的地方。东明观是高宗时期敕建的一所地位不同寻常的皇家宫观,当时一大批道门精英都曾驻锡过此观,如张惠元、李荣、孙文俊、冯黄庭、王仙... 唐代尊崇道教,在皇室崇道之风的推动下,各种官方和民间建造的道观林立,京城长安更是道观最为集中的地方。东明观是高宗时期敕建的一所地位不同寻常的皇家宫观,当时一大批道门精英都曾驻锡过此观,如张惠元、李荣、孙文俊、冯黄庭、王仙卿、王虚真、张因、茹法师等,而陕西新发现的一批唐代道士墓志铭,详细记载了东明观大德孙文俊、范元、郭玄远、郭超俗等人的道行事迹,揭开了东明观与唐皇室之间密切而复杂的关系,也反映了道教在京城长安的社会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唐代社会的信仰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明观 长安 唐代 政教关系 佛道论衡
原文传递
三教论衡的历史发展
9
作者 周勋初 《古典文献研究》 2006年第1期8-13,共6页
当今世界的许多地区,都为宗教问题所困扰。前几年巴尔干地区的冲突,具有复杂的宗教背景,可说至今仍未彻底解决。目下的中东地区,更为宗教问题所困扰,虽然历时已久,人民遭受到了巨大的灾难,但其发展前景仍然迷茫,苦难似未有穷期。反观中... 当今世界的许多地区,都为宗教问题所困扰。前几年巴尔干地区的冲突,具有复杂的宗教背景,可说至今仍未彻底解决。目下的中东地区,更为宗教问题所困扰,虽然历时已久,人民遭受到了巨大的灾难,但其发展前景仍然迷茫,苦难似未有穷期。反观中国,应该说是情况要好得多。何以如此,当然可从多种角度进行分析,但传统文化的巨大作用,应该列在首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论衡 宗教问题 巴尔干地区 中东地区 发展前景 集古今佛道论衡 维摩经 黄庭经 江海同归 六义
原文传递
中古道教仪式中的两种辩论活动及其渊源——以两件敦煌遗书资料为中心
10
作者 曹凌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 2018年第1期174-186,共13页
本文主要以两件敦煌遗书为基础,讨论了唐代道教和辩论有关的两种仪式内容——论义和论衡。论义是教内依托讲经法会进行的辩论活动,对于教理、教义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之前未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根据新公布的羽72aV号敦煌遗书提出至... 本文主要以两件敦煌遗书为基础,讨论了唐代道教和辩论有关的两种仪式内容——论义和论衡。论义是教内依托讲经法会进行的辩论活动,对于教理、教义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之前未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根据新公布的羽72aV号敦煌遗书提出至迟在唐代道教内部已经存在这样的活动,其主要形式源自佛教的论义。其在道教思想史上的作用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论衡是由佛道两教或儒释道三教进行的跨宗教辩论活动,往往也是依托法会进行,在唐代并成为皇帝生日时的重要行事之一。本文整理了P. 2820号中道士对论衡活动的记录,并以此与传世文献中一些相关内容进行了比较,提出论衡活动的仪式程序也是源自佛教论义,但是根据跨宗教的特点有所调整。(尤其宫廷中举行的)论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化为表演性的活动,因此其对教理发展的重要性可能被普遍高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道论衡 论义 辩论仪式 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