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数据使用者权的法律构建
1
作者 吴镱俊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2-48,84,共8页
数据使用者权的构建必须坚持“使用优于所有”的首位原则,同时还应充分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优先性。在权利规范构建上应当将数据使用者纳入数据权主体范畴,同时借鉴“合理使用”“用益物权”等制度理论构建数据使用者权的具体内容,最终... 数据使用者权的构建必须坚持“使用优于所有”的首位原则,同时还应充分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优先性。在权利规范构建上应当将数据使用者纳入数据权主体范畴,同时借鉴“合理使用”“用益物权”等制度理论构建数据使用者权的具体内容,最终实现数据的充分流通使用并达到对数据权体系架构的补充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使用者权 逻辑基础 法律关系主体 规范构造
下载PDF
技术措施著作权保护制度的调适——以使用者权为视角
2
作者 陈汝情 《科技传播》 2023年第5期109-112,共4页
传统著作权法的“作者—著作权”“传播者—邻接权”模式在数字时代版权技术保护措施加持下,打破了作者和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技术措施的正当性和扩张性失衡导致使用者无法自由、及时获取和使用作品。基于完善著作权制度体系和保护使... 传统著作权法的“作者—著作权”“传播者—邻接权”模式在数字时代版权技术保护措施加持下,打破了作者和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技术措施的正当性和扩张性失衡导致使用者无法自由、及时获取和使用作品。基于完善著作权制度体系和保护使用者利益的需要,应设立使用者权制度,以自由使用权和合理规避权保障包括消费者、再创作者、互联网信息空间的提供者在内的使用者及时、自由、正当地使用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措施 著作 使用者权
下载PDF
作品使用者权的价值回归与制度构建——对“著作权中心主义”的反思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国柱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0-85,共6页
著作权法以"著作权中心主义"作为制度建构的主线,侧重于作品创作者权和传播者权的保护。作品使用者权的制度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在立法上还欠缺完善的制度建构。作品使用者权在基本人权、私权逻辑和利益平衡机制方面都具有... 著作权法以"著作权中心主义"作为制度建构的主线,侧重于作品创作者权和传播者权的保护。作品使用者权的制度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在立法上还欠缺完善的制度建构。作品使用者权在基本人权、私权逻辑和利益平衡机制方面都具有足够的正当性,它不能仅仅被界定为著作权的权利限制制度,也不能等同于社会公共利益。作品使用者权具有独立的制度价值,具有和著作权相同的法律地位,需要从权利构造的角度对其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者权 著作 合理使用
下载PDF
论技术措施版权保护中的使用者权 被引量:6
4
作者 梅术文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0,44,共6页
技术措施版权保护是"超版权"的法律机制,必须有超越合理使用的限制途径,这体现了著作权法维护权利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精神。对技术措施版权保护进行限制,本质上是赋予受其影响者以全新的使用者权。现有制度框架下,技... 技术措施版权保护是"超版权"的法律机制,必须有超越合理使用的限制途径,这体现了著作权法维护权利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精神。对技术措施版权保护进行限制,本质上是赋予受其影响者以全新的使用者权。现有制度框架下,技术措施版权保护中的使用者权,包括合理规避权和自助权两个方面。随着技术措施版权保护的强化,使用者权的体系也需要不断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措施版保护 著作 使用者权 合理规避 自助
下载PDF
论著作权法的三元权利构建模式——使用者权初论 被引量:1
5
作者 金利锋 许海英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88-192,共5页
中国著作权法法律体系中主要包含三种法益,即狭义著作权人的利益,传播者的利益,以及使用者的利益。然而只有前两种利益的主体被明确赋予权利,即狭义著作权和邻接权。使用者的利益无权利保障。使用者权利的失位加剧了三种法益的失衡,结... 中国著作权法法律体系中主要包含三种法益,即狭义著作权人的利益,传播者的利益,以及使用者的利益。然而只有前两种利益的主体被明确赋予权利,即狭义著作权和邻接权。使用者的利益无权利保障。使用者权利的失位加剧了三种法益的失衡,结果是著作权范围的急速扩张,社会公众利益受损。著作权法应当明确、适当地赋予使用者一定的权利,以实现著作权的非财产权化,以唤醒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以解决技术措施带来的法益失衡,复建三类主体之间的有效对抗,重塑均衡博弈,进而实现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版) 使用者权 接触 技术措施 法益 平衡
下载PDF
软法与硬法协同治理下的图书馆使用者权保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巫慧 《图书馆研究》 2020年第3期86-95,共10页
图书馆使用者权是图书馆学的核心。对使用者权的研究不应止步于宣示层面的道德权利,而应在明确其法定权利定性的基础上从实践层面解决其保护与救济的难题。文章以权利-义务-法律-救济为逻辑主线,基于使用者权宪法权利和私法权利的双重维... 图书馆使用者权是图书馆学的核心。对使用者权的研究不应止步于宣示层面的道德权利,而应在明确其法定权利定性的基础上从实践层面解决其保护与救济的难题。文章以权利-义务-法律-救济为逻辑主线,基于使用者权宪法权利和私法权利的双重维度,在《公共图书馆法》和《著作权法》的软法和硬法协同治理之下剖析图书馆使用者权的保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法 硬法 使用者权 利救济
下载PDF
著作权法中的“使用者权”评析
7
作者 李扬 《China Legal Science》 2023年第2期36-70,共35页
在著作权法学界和国外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使用者权”试图将著作权的限制与例外上升为作品使用者的一项具有可诉性的权利。使用者权的提出虽然反映了著作权扩张背景下保护使用者利益,防止公共领域受到过度限缩的希冀,但此种权利不应被创... 在著作权法学界和国外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使用者权”试图将著作权的限制与例外上升为作品使用者的一项具有可诉性的权利。使用者权的提出虽然反映了著作权扩张背景下保护使用者利益,防止公共领域受到过度限缩的希冀,但此种权利不应被创设。理由在于:第一,合理使用等著作权的限制与例外制度无法在解释论上获得权利的身份;第二,在国外判例中,使用者权的修辞性质大于实际效用;第三,使用者权的立法论缺乏充分的立法事实论证;第四,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人错误通知的侵权责任无法被扩张为使用者权一般性的救济方式;第五,著作权人恶意诉讼的现象并无必要通过创设使用者权进行规制。对于使用者利益的保护,应将视角转向司法中的个案平衡,辅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外部资源,而非贸然创设新兴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者权 著作 救济方式 消费者益保护法 责任 立法论 著作 恶意诉讼
原文传递
版权技术措施的反思与完善——以“使用者权”为研究视角 被引量:8
8
作者 马利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9-63,共5页
版权技术措施的产生打破了版权法所维系的平衡,社会公众合理获取、使用文化知识的使用者权问题凸显。版权技术措施的扩张与异化导致使用者权的日益消减。在版权技术措施与使用者权的冲突下,我国应当重视使用者权,将使用者权的合理内核... 版权技术措施的产生打破了版权法所维系的平衡,社会公众合理获取、使用文化知识的使用者权问题凸显。版权技术措施的扩张与异化导致使用者权的日益消减。在版权技术措施与使用者权的冲突下,我国应当重视使用者权,将使用者权的合理内核融入版权技术措施制度中,通过重申国家立场、明确价值取向、协调制度设计和建立配套设施对版权技术措施制度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措施 使用者权
原文传递
重混创作的用户生成内容著作权问题研究
9
作者 张体锐 孙慧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5期64-76,共13页
数智化时代的技术加持、智能手机APP的飞速发展,使得重混创作的用户生成内容持续迸发出勃勃活力。合理界定重混创作的用户生成内容并分析其引发的相关著作权问题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播和知识创新。虽然可以采用“差异化独创性标准”对重混... 数智化时代的技术加持、智能手机APP的飞速发展,使得重混创作的用户生成内容持续迸发出勃勃活力。合理界定重混创作的用户生成内容并分析其引发的相关著作权问题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播和知识创新。虽然可以采用“差异化独创性标准”对重混创作进行保护,但重混创作毕竟要利用在先作品,因此必须要明确是否构成侵权或者合理使用,采用“转换性使用”的标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将其纳入合理使用兜底性条款开创了判断重混创作的用户生成内容构成合理使用的新路径。从保障公众参与文化的角度提出了用户“使用者权”,以积极性权利激发用户重混创作的活力;从保障著作权人固有正当利益的角度建议设置“选择退出”的消极许可模式,从而更好地调和著作权人与用户的关系,推动文化市场的扩展和文化价值的传播;从技术赋能的角度促使重混创作UGC平台服务者在事前阶段积极行动、主动作为,以营造风清气正的平台环境,提高用户社交体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混创作UGC 转换性使用 使用者权 选择退出模式 平台义务
下载PDF
著作权之“道”:著作权法理论框架的观念重塑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柯 李杨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8-91,共4页
著作权的工具性作用在于激励、公平与回报,不能简单视同于建立在"个人效用"基础上的市场利益最大化工具。在著作权法的观念层面上,应强调以"道"驭"术",构建著作权最终指向公共福利的道德哲学基础。同时,&... 著作权的工具性作用在于激励、公平与回报,不能简单视同于建立在"个人效用"基础上的市场利益最大化工具。在著作权法的观念层面上,应强调以"道"驭"术",构建著作权最终指向公共福利的道德哲学基础。同时,"使用者权"是宪法人权在著作权法中的具体化,著作权和使用者权应看做一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著作权法应秉持"技术中立"原则,充分体现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性。这就需要结合市场行为和伦理责任,既关注经济价值,又充分考量公共福利、民主政治、自由文化、技术创新等多元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 道德 公共福利 使用者权 技术中立
下载PDF
论网络环境下作品使用者的权利侵害——以禁止规避技术措施为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祺琳 梁伟 《科技与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1-75,共5页
禁止规避技术措施的入法打破了著作权法追求的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动态平衡。技术措施无法区分公有领域和私有领域已经逐渐为措施所有人滥用甚至是侵害使用者的个人信息安全,造成对现有合理使用制度的极大冲击,最终导致使用者权被限缩... 禁止规避技术措施的入法打破了著作权法追求的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动态平衡。技术措施无法区分公有领域和私有领域已经逐渐为措施所有人滥用甚至是侵害使用者的个人信息安全,造成对现有合理使用制度的极大冲击,最终导致使用者权被限缩甚至影响社会整体的创新创造能力。我国应当正视该冲突的严重发展态势,通过对禁止规避技术措施进行区分化考量,增加可规避的具体类型,设置合理的规避技术措施的责任后果才能更好地实现著作权所预期的促进社会创新的效果,真正实现利益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规避技术措施 使用者权 利益平衡
原文传递
我国图书馆适用合理使用制度之困境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巫慧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33,共8页
文章基于我国图书馆适用合理使用制度的现状,分析图书馆适用合理使用制度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进而提出构建以图书馆使用者权为重心的合理使用制度、将现行法定合理使用情形平行延伸至数字环境、提升图书馆规范适用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律意... 文章基于我国图书馆适用合理使用制度的现状,分析图书馆适用合理使用制度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进而提出构建以图书馆使用者权为重心的合理使用制度、将现行法定合理使用情形平行延伸至数字环境、提升图书馆规范适用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律意识等破解我国图书馆合理使用适用困境之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合理使用 使用者权 信息网络传播
下载PDF
著作权法中的公众使用权 被引量:41
13
作者 刘银良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3-203,208,共22页
规范分析有助于探究著作权制度的基础,并对著作权法律规范进行批判性审视。“作者—著作权”和“传播者—邻接权”是传统著作权法的两大基础,公众基本属被动角色。然而这并不能反映著作权制度的现实,亦难以全面体现著作权制度的基础法... 规范分析有助于探究著作权制度的基础,并对著作权法律规范进行批判性审视。“作者—著作权”和“传播者—邻接权”是传统著作权法的两大基础,公众基本属被动角色。然而这并不能反映著作权制度的现实,亦难以全面体现著作权制度的基础法律关系。公众作为作品的使用者是不可或缺的主体,应享有作品使用权,“公众—使用权”应成为著作权法的第三基础。公众使用权可在著作权法下被设置为具有救济措施的可诉性权利。著作权法的三大基础分别对应着作品的创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及其各自的权利。三方主体及其权利与义务互为支持,可构建完整的著作权法律规范体系,促进实现著作权法基本目标。基于重新阐释的著作权基础法律关系,我国著作权法可望构建更为公平、合理和有效率的著作权制度,并可对国际社会的著作权制度发展提供创新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 邻接 公众使用 使用者权
原文传递
电梯检验中易忽视问题的探讨
14
作者 刘大卫 孔英姿 《品牌与标准化》 2014年第4期86-88,共3页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电梯的使用数量飞速增长,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出现的问题也很多,如电梯安全责任链条不够清晰,检验中只注意技术要求,对法规规章规范相关要求、电梯的安全技术档案及企业自检记录等管理方面要求重视不够,而...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电梯的使用数量飞速增长,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出现的问题也很多,如电梯安全责任链条不够清晰,检验中只注意技术要求,对法规规章规范相关要求、电梯的安全技术档案及企业自检记录等管理方面要求重视不够,而这些问题的存在给电梯安全带来隐患,下面对此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梯 责任 使用者权 安全技术档案 自检 电梯维保
下载PDF
Joint multi-user space time block coding and beamforming via convolutional weighting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志强 Zhou Tingxian Meng Weixiao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06年第2期119-123,共5页
A convolutional weighting (CW) scheme applied to a half-wavelength spacing array was proposed for multi-user system to joint STBC (space time block ceding) and beam forming (BF). The transmitting beam is equival... A convolutional weighting (CW) scheme applied to a half-wavelength spacing array was proposed for multi-user system to joint STBC (space time block ceding) and beam forming (BF). The transmitting beam is equivalent to the product of two sub-beams. One is used to realize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while the other is employed to form a couple of uncorrelated channels from base station (BS) to the desited us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STBC) and to maximize SINR (signal-to-interference-plus noise ratio) at the desired receiver. As an optimum combination of STBC and beam forming, the proposed scheme can achieve both full diversity order of STBC and array gain of BF. Meanwhile, it can also effec- tively restrain multi-user interference by nulling.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BER (Bit Error Rate) performance and enhance system capacity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eigen-beamforming (EBF) technique applied to a half-wavelength spacing arr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 time block ceding beam forming convolutional weighting multi-user interference
下载PDF
论著作权语境下的获取权 被引量:12
16
作者 彭学龙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6-124,共9页
在著作权语境下,获取权一直处于事实上的核心地位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根据传统理论,获取权系专属于作品使用者的权利。实际上,著作权的每一权项既代表着著作权人获得收益的途径,同时又意味着社会公众获取作品的渠道。建立在技术措施基... 在著作权语境下,获取权一直处于事实上的核心地位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根据传统理论,获取权系专属于作品使用者的权利。实际上,著作权的每一权项既代表着著作权人获得收益的途径,同时又意味着社会公众获取作品的渠道。建立在技术措施基础上的获取权不过是广义获取权在数字领域的反映。它既能有效保障著作权人在数字市场上的利益,又可切实满足社会公众获取作品的需求,充分体现了著作权法一贯追求的平衡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 获取 作品 使用者权
原文传递
Research on Travel Preferences of Wheelchair Users in Barrier-Free Environment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or Adaptive Urban Roads
17
作者 Qiling CHEN Yanan HAN +1 位作者 Ziai ZHOU Mingrui MAO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4期26-45,共20页
The construction of a barrier-free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hat guarantees the safety,right-of-way,and interests of the disabled,the elderly,and other mobility disadvantaged groups.It is also an indispensa... The construction of a barrier-free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hat guarantees the safety,right-of-way,and interests of the disabled,the elderly,and other mobility disadvantaged groups.It is also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low-carbon urban transportation and a necessary way to protect the rights of mobility disadvantaged groups in green travel.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ers conducted life log surveys on the travels of 10 wheelchair users residing in Beijing with IoT Inspector,a self-developed,wheelchairmountable intelligent sensing device.Wheelchair users’travel preferences and reasons were then analyzed using the image and textual data from the surveys.Combined with a mapping workshop,a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bumpiness of sidewalk paving materials.The study found that wheelchair travelers’preferred non-motor lanes over sidewalks;substandard curb ramps,unleveled tree pools,limited access widths,and bumpy pavement were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by wheelchair users in sidewalk accessibility.In addition,the study explores the inclusive needs and challenges of non-motorized right-of-way for new transportation means at urban planning and traffic management levels.Based on multi-sourced data,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of assessing urban barrier-free environment and representing a narrative of the needs of mobility disadvantaged groups,so as to provid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echnical support to th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adaptive ro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lusive Landscapes Barrier-free Environment Mobility Disadvantaged Group Multi-sourced Data Spatial Data Wheelchair Users Mapping Right-of-Wa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