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持续性纸质文物保存环境温湿度调控策略研究
1
作者 闫智培 易晓辉 +1 位作者 张铭 龙堃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103,共7页
本研究分析了华北平原12间恒温恒湿库房和45间温湿度轻控制库房的历史温湿度,并计算了纸质文物在上述历史温湿度下保存的预期寿命和机械损伤风险。结果表明,恒温恒湿控制时,允许保存温度在推荐范围内随外界气候变化存在一定的季节波动,... 本研究分析了华北平原12间恒温恒湿库房和45间温湿度轻控制库房的历史温湿度,并计算了纸质文物在上述历史温湿度下保存的预期寿命和机械损伤风险。结果表明,恒温恒湿控制时,允许保存温度在推荐范围内随外界气候变化存在一定的季节波动,能够在不影响纸质文物安全的情况下,提高温湿度控制的能源经济性和保存环境的温湿度稳定性。在华北平原,大部分时段轻控制温湿度能保证纸质文物安全。凉爽/干燥季节低温保存,当大气湿度升高致保存湿度接近允许上限时,提高温度设定值,当保存温度达到允许上限后再同时控制温湿度,是全年或季节性凉爽/干燥地区的一种可持续性纸质文物保存温湿度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质文物 保存环境 温度 相对湿度 可持续性
下载PDF
文物保存环境中温湿度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徐方圆 吴来明 +1 位作者 解玉林 白宁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6-12,共7页
为了保护珍贵文物,防止或减缓文物的老化,需要监测、评估和控制文物保存环境的质量,其中温湿度是最基本的两个指标。文物保存环境对温湿度提出了"适宜"和"稳定"的要求。立足这两项要求,本研究对文物保存环境中长期... 为了保护珍贵文物,防止或减缓文物的老化,需要监测、评估和控制文物保存环境的质量,其中温湿度是最基本的两个指标。文物保存环境对温湿度提出了"适宜"和"稳定"的要求。立足这两项要求,本研究对文物保存环境中长期温湿度的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在对常规温湿度评价方法比较的基础上,针对"适宜"性评估,提出了"温湿度合格率"和"温湿度分布图"的方法;针对"稳定"性评估,构建了"温湿度波动指数"评价方法。通过对某博物馆一展厅内8个月的温湿度数据评估,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存环境 温度 湿度 评估方法 适宜 稳定
下载PDF
文物保存环境中温湿度研究 被引量:50
3
作者 徐方圆 解玉林 吴来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9年第S1期69-75,共7页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温度、相对湿度是最基本的监测和控制指标。本工作分析了温湿度对馆藏文物劣化的影响,及温湿度连续记录仪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常见的几种温湿度变化曲线;阐述了恒温恒湿设备、灯光照明、温湿度缓冲措施及其他因素对...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温度、相对湿度是最基本的监测和控制指标。本工作分析了温湿度对馆藏文物劣化的影响,及温湿度连续记录仪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常见的几种温湿度变化曲线;阐述了恒温恒湿设备、灯光照明、温湿度缓冲措施及其他因素对馆藏环境温湿度的影响;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的温湿度控制及监测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相对湿度 文物保存环境
下载PDF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被引量:47
4
作者 黄河 吴来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3-19,共7页
随着对预防性保护理念的深入理解,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点领域。为此聚焦国际博物馆环境研究的最新动向,重点介绍近年来我国在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检测、评估、调控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随着对预防性保护理念的深入理解,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点领域。为此聚焦国际博物馆环境研究的最新动向,重点介绍近年来我国在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检测、评估、调控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十二五"期间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保护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 监测 检测 评估 调控
下载PDF
基于“洁净”概念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吴来明 周浩 蔡兰坤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S1期136-140,共5页
博物馆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研究人员一般均会思考这些问题:什么是文物保存的"理想"环境?博物馆环境应当监控哪些指标,为什么长期以来,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研究和管理几乎都是围绕这两个主题而开展工作,这些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实施... 博物馆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研究人员一般均会思考这些问题:什么是文物保存的"理想"环境?博物馆环境应当监控哪些指标,为什么长期以来,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研究和管理几乎都是围绕这两个主题而开展工作,这些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实施,对博物馆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尚未能在所有的博物馆真正实施。近几年,文物保护研究人员关注于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和控制技术的研究,目标在于解决文物保存和展示环境中的污染物如何表征、监测、净化和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提出基于"洁净"概念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主要研究内容、监测技术和评估体系,以进一步推动馆藏文物保存环境领域相关应用技术研究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 洁净 概念
下载PDF
武汉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徐方圆 吴来明 解玉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7年第1期8-17,共10页
为全面了解武汉博物馆的文物保存环境现状,科学评价该馆文物库房环境达标试点工程的成效,总结实践经验,服务我国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改善工作,采用相关检测设施和仪器分析手段,针对该馆的改造新文物库房、未改造老库房、文物储藏柜、包装... 为全面了解武汉博物馆的文物保存环境现状,科学评价该馆文物库房环境达标试点工程的成效,总结实践经验,服务我国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改善工作,采用相关检测设施和仪器分析手段,针对该馆的改造新文物库房、未改造老库房、文物储藏柜、包装囊盒、陈列展厅、文物展柜内的环境质量,检测了其中的温度、相对湿度、甲醛浓度、板材的木材含水率、可见光照度以及紫外辐照强度等指标,并对环境中的酸性气体和VOC浓度进行了采样分析。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博物馆达标改造工程对库房温湿度和光照水平的控制成效明显,基本达到了文物保护要求;增添使用的文物储藏柜、包装囊盒、活性炭吸附材料等具有一定的微环境调控效果。由于装饰材料和橱柜材料等散发污染物的影响、恒温恒湿系统的间歇式运转模式、部分老库房和展厅采用无防护自然采光设计等原因,现文物保存环境中还存在主要污染气体浓度普遍偏高、湿度呈现短周期性波动、局部光照水平偏高等情况。对此,给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博物馆 文物保存环境 检测 调查研究
下载PDF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检测用无动力扩散采样器初步设计 被引量:10
7
作者 解玉林 徐方圆 吴来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9年第S1期1-6,共6页
因为无动力扩散采样技术适合于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的多种污染气体进行检测,为此,优化设计研制了一种无动力扩散采样器。通过分析采样器的工作原理,根据菲克第一扩散定律推导了污染物浓度换算公式。在比较了现有徽章式和扩散管式两种... 因为无动力扩散采样技术适合于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的多种污染气体进行检测,为此,优化设计研制了一种无动力扩散采样器。通过分析采样器的工作原理,根据菲克第一扩散定律推导了污染物浓度换算公式。在比较了现有徽章式和扩散管式两种典型采样器的基础上,以扩散管式采样器为原型,增加了接头部件,以二氧化氮为污染气体代表,试验比较了采样器的不同组合对采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采样器能够根据采样环境的实际情况灵活组合,提高了采样器的适用性;二氧化氮采样分析计算结果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增加扩散腔厚度能降低采样的分散性;采用双面采样可以成倍增加污染物吸附量,提高检测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 无动力扩散采样 采样器 二氧化氮
下载PDF
秦兵马俑和汉阳陵遗址保存环境之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华 胡塔峰 杜维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3-60,共8页
为了探索一种适宜的遗址文物保存方式,在四季分明,气候变化较为剧烈的西北地区的文物遗址环境区,达到最大程度保护遗址文物的目的,通过对开放式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遗址环境的建筑结构、温度和相对湿度变化及大气颗粒物进行分析... 为了探索一种适宜的遗址文物保存方式,在四季分明,气候变化较为剧烈的西北地区的文物遗址环境区,达到最大程度保护遗址文物的目的,通过对开放式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遗址环境的建筑结构、温度和相对湿度变化及大气颗粒物进行分析监测,并与封闭式汉阳陵博物馆外葬坑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单从环境温湿度恒定、阻挡室外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的角度来讲,封闭式的汉阳陵博物馆存在明显的优势。但依然不能阻止温湿度的季节间波动和室外空气污染物渗入的威胁,同时还要预防室内污染的发生,并且出现玻璃护围内部结露,文物大面积返碱等问题,并不能很好解决文物良好保存和观展目的。所以依旧需要探索一种适宜的遗址文物保存方式,既能保持文物保存环境的温湿度的相对稳定和洁净,又能缓解全封闭玻璃护围内部结露,文物大面积返碱等问题,最大程度延长遗址文物的寿命的同时,满足观众参观的需求。本对比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博物馆 开放式 封闭式 保存环境
下载PDF
利用K线图分析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温湿度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马江丽 徐方圆 全定可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7-132,共6页
温度和相对湿度是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的两项基本指标。为了更好地处理大量的温湿度监测数据,将K线理论引用至温湿度评估体系,通过K线图四要素的剥离和借鉴,定义采样周期内初始值对应开盘价、采样周期内结束值对应收盘价、采样周期内... 温度和相对湿度是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的两项基本指标。为了更好地处理大量的温湿度监测数据,将K线理论引用至温湿度评估体系,通过K线图四要素的剥离和借鉴,定义采样周期内初始值对应开盘价、采样周期内结束值对应收盘价、采样周期内最高值对应最高价、采样周期内最低值对应最低价。结合一次临展的连续监测数据,使用K线图开展了展厅及部分展柜内温湿度评价,通过主动调湿和被动调湿的调控效果比对,为后续临展等短期展览调湿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本工作为文物保存环境中温湿度的数据处理建立了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模型,为文物保存环境质量评估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探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存环境 温度 相对湿度 K线图
下载PDF
保存环境对不同结构水淬渣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宇 孙恒虎 +1 位作者 赵永宏 杜小满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580-582,共3页
采用将矿渣在不同温度重新熔融并水淬的方法制备了不同水淬渣样品,应用XRD、DTA等分析手段对不同样品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胶凝材料抗压强度实验,研究了不同水淬样品在潮湿环境保存7 d后的胶凝活性变化特点及原因。研究表明,... 采用将矿渣在不同温度重新熔融并水淬的方法制备了不同水淬渣样品,应用XRD、DTA等分析手段对不同样品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胶凝材料抗压强度实验,研究了不同水淬样品在潮湿环境保存7 d后的胶凝活性变化特点及原因。研究表明,形成过程对水淬渣在不同保存环境下胶凝活性的影响不同,较低水淬温度下形成水淬渣的胶凝活性在潮湿环境中下降最大,样品玻璃相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分相结构是产生这一影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淬渣 形成过程 保存环境 胶凝活性
下载PDF
古籍保存环境两个相关标准的说明 被引量:7
11
作者 孟晓红 周崇润 《图书馆界》 2016年第4期58-60,共3页
古籍保存的环境条件是影响古籍保存质量和状况的重要因素。伴随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开展,中国国家图书馆先后制定了《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和《图书馆古籍书库基本要求》来指导古籍书库的建设和古籍保存环境的建... 古籍保存的环境条件是影响古籍保存质量和状况的重要因素。伴随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开展,中国国家图书馆先后制定了《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和《图书馆古籍书库基本要求》来指导古籍书库的建设和古籍保存环境的建立。这两个标准在我国的古籍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这两个标准的制定情况及相关内容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保存环境 标准
下载PDF
文物保存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郑爱平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3-65,共3页
简述了文物保存环境的控制要素 ,指出文物收藏库及展厅存在温湿度昼夜波动过大 ,小型博物馆展出设施简陋、几无集中空调系统 ,考古现场文物出土后易损坏等问题 ,认为提高博物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利用冰蓄冷、建立地下气调库等是改善文... 简述了文物保存环境的控制要素 ,指出文物收藏库及展厅存在温湿度昼夜波动过大 ,小型博物馆展出设施简陋、几无集中空调系统 ,考古现场文物出土后易损坏等问题 ,认为提高博物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利用冰蓄冷、建立地下气调库等是改善文物保存环境的有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存环境 冷蓄冷 地下藏品气调库 室内空气
下载PDF
陕西遗址、陵墓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马涛 马宏林 《陕西环境》 2003年第5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陕西 遗址 陵墓博物馆 文物保存环境
下载PDF
我国古籍保存环境的现状与发展策略——以国家图书馆古籍书库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孟晓红 周崇润 《机电兵船档案》 2017年第5期86-88,共3页
古籍的保存环境条件是影响古籍保存质量和状况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国家图书馆古籍书库为例,分析了我国古籍保存环境及设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虫霉灾害预警机制和分区域建立古籍脱酸服务中心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古籍保存 国家图书馆 保存环境 书库 现状 服务中心 预警机
下载PDF
纸质文献保存环境的温湿度控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孟晓红 周崇润 《机电兵船档案》 2016年第2期32-34,共3页
本文讨论了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等文献收藏机构纸质文献保存环境的温湿度,阐述了温湿度对纸质文献以及文献保存环境的影响,列举了国内外纸质文献保存温湿度的标准和要求,并介绍了世界上一些著名收藏机构文献保存的温湿度情况。结合... 本文讨论了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等文献收藏机构纸质文献保存环境的温湿度,阐述了温湿度对纸质文献以及文献保存环境的影响,列举了国内外纸质文献保存温湿度的标准和要求,并介绍了世界上一些著名收藏机构文献保存的温湿度情况。结合国家标准GB/T 27703中的温湿度要求,以国家博物馆和国家图书馆为例说明了我国纸质文献保存的温湿度现状,总结了图书、档案等纸质文献保存环境温湿度调控的经验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度控制 纸质文献 保存环境 国家图书馆 国家博物馆 文献保存 文献收藏 国家标准
下载PDF
贵州台江中寒武世凯里动物群保存环境初探 被引量:53
16
作者 张正华 沈建伟 +3 位作者 龚显英 赵元龙 毛家仁 颜长虹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07-622,共16页
以多种方法和分析成果论证台江县革东的凯里组形成于水深90-200m,属温暖、透光、水深较大、沉积速率较高的陆棚环境,海底表面处于氧化还原界面附近,该环境较有利于生物繁衍。通过对多门类化石保存特征分析,近似地恢复生物群... 以多种方法和分析成果论证台江县革东的凯里组形成于水深90-200m,属温暖、透光、水深较大、沉积速率较高的陆棚环境,海底表面处于氧化还原界面附近,该环境较有利于生物繁衍。通过对多门类化石保存特征分析,近似地恢复生物群,划分出4个埋藏相和6个埋藏亚相。凯里动物群的保存条件可归结为:生物原生活于陆棚泥表面或水中,因陆棚水体能量较小,海底表面接近氧化还原界面,内栖生物少,生物扰动及食腐行为很少发生,防止埋藏前的各种破坏作用,死后被陆棚泥快速掩埋、缺氧,经早期成岩作用(如硅酸盐、黄铁矿、钙质充填、矿化和交代),成为完好的化石或软体铸模、印痕。而周期性、短暂水流或事件沉积未带来较粗沉积物而影响化石的保存。这种保存环境与Speyer等提出的古生代大陆边缘环境第7埋藏相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群 寒武纪 保存环境 凯里组
下载PDF
过渡季建筑使用方式对文物保存环境的影响探究
17
作者 李峥嵘 徐天昊 张鹏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4年第5期30-34,共5页
历史建筑中保存的文物直接与空气接触,室内环境即文物的保存环境。过渡季室内无采暖或空调进行环境控制,并且历史建筑修复再利用后使用方法发生变化,文物的保存环境更加复杂,波动明显。在五月对天津某历史建筑内三种文物保存环境进行监... 历史建筑中保存的文物直接与空气接触,室内环境即文物的保存环境。过渡季室内无采暖或空调进行环境控制,并且历史建筑修复再利用后使用方法发生变化,文物的保存环境更加复杂,波动明显。在五月对天津某历史建筑内三种文物保存环境进行监测,通过客观的数学方法将温度、相对湿度数据处理为统一的"综合评价值",并与建筑实际使用方式对应,在判断综合评价值准确性的同时,对建筑使用方式对文物保存环境影响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使用方式 保存环境 过渡季 温湿度 综合评价值
下载PDF
洞穴遗址保存环境的探测与研究--以桂林甑皮岩遗址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卫敏洁 姜光辉 郭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61,共8页
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洞穴遗址是传承和发扬遗址文化的重要前提。文章以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为例,通过对遗址的探测与监测,在认识遗址水文地质单元和地下水特征的基础上,识别其在保存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保护遗址的可能措施... 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洞穴遗址是传承和发扬遗址文化的重要前提。文章以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为例,通过对遗址的探测与监测,在认识遗址水文地质单元和地下水特征的基础上,识别其在保存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保护遗址的可能措施,同时也为类似条件洞穴遗址的保护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甑皮岩遗址的三个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核心保护区主要面临化学侵蚀的风险;一级保护区现有的保护手段缺乏多样性;二级保护区存在监测力度不够的问题。据此提出以下措施:(1)核心保护区应深入研究地下水和还原环境对文化层侵蚀作用的机制;(2)一级保护区应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管理,增多保护洞穴遗址的形式和手段;(3)二级保护区应加大对环境指标的监测力度,管控保护区范围内工程的建设。由此扩展到一般性洞穴遗址的保护措施有:建立能够显示环境动态的长期监测体系;采用3S技术建立监测网络并辅助规划决策;规范洞穴遗址的勘查与规划管理;多途径提高洞穴遗址保护的宣传力度和公众的参与乐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甑皮岩 洞穴遗址 保存环境 探测 保护
下载PDF
我国文物保存环境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方强 《中国博物馆》 1999年第4期76-78,37,共4页
关键词 文物保存环境 面临的困难 空气净化 大气污染物 中央空调系统 人类活动 过滤系统 环境污染 发达国 氮氧化
下载PDF
《武汉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评价报告》结论分析及其思考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莉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7年第1期46-50,共5页
通过对《武汉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评价报告》综合分析,将武汉博物馆在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建设一期工程中对文物保存环境中的温湿度、空气污染物、光照等控制方法和效果做了客观分析和评价。同时从工作观念的更新、工作程序的规范... 通过对《武汉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评价报告》综合分析,将武汉博物馆在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建设一期工程中对文物保存环境中的温湿度、空气污染物、光照等控制方法和效果做了客观分析和评价。同时从工作观念的更新、工作程序的规范和工作方案的科学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对影响文物保存环境的因素做了客观分析。进而提出建立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建设专业技术委员会、加强文物保存小环境的研究、尽早公布实施《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规范》、重点解决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的主要矛盾和重视新馆建设、规范陈列制作和环境改造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等建议。强调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试点工作,以实现我国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工作从传统的个体保护走向科学的整体保护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博物馆 文物保存环境 结论分析 思考和建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