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热酸性Ⅲ型普鲁兰多糖水解酶TK-PUL保守基序中关键氨基酸残基对其催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曾静 何础阔 +3 位作者 郭建军 侯安伟 聂俊辉 袁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13-120,共8页
对嗜热酸性Ⅲ型普鲁兰水解酶TK-PUL保守基序中非保守氨基酸残基进行定点突变,通过比较TK-PUL与突变体的酶学性质,确定保守基序中关键氨基酸残基对其催化性质的影响。TK-PUL保守基序Ⅱ中I500W位点变化不影响其最适反应pH值、pH值稳定性... 对嗜热酸性Ⅲ型普鲁兰水解酶TK-PUL保守基序中非保守氨基酸残基进行定点突变,通过比较TK-PUL与突变体的酶学性质,确定保守基序中关键氨基酸残基对其催化性质的影响。TK-PUL保守基序Ⅱ中I500W位点变化不影响其最适反应pH值、pH值稳定性、最适反应温度、热稳定性,但使其α-淀粉酶活性和普鲁兰酶活性均明显降低。动力学常数测定结果显示,突变体I500W以麦芽三糖为底物的k_(cat)/K_(m)值基本不变,以异潘糖为底物的k_(cat)/K_(m)值约为TK-PUL的64.78%。结果表明,TK-PUL保守基序II中第500位氨基酸残基Ile对其水解糖苷键的偏好性起到重要作用。TK-PUL中I500W位点变化不影响其α-1,4-糖苷键水解活性,但使其α-1,6-糖苷键水解活性明显降低。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TK-PUL的双功能催化机制,也可为TK-PUL的分子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普鲁兰多糖水解酶 保守基序 定点突变 催化活性 同源模建
下载PDF
电压感受蛋白的保守基序及其序列分析
2
作者 王昌河 谢振丽 +2 位作者 吕建伟 于志丹 邵淑丽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9-386,共8页
本文旨在研究电压感受蛋白(voltage sensing proteins, VSPs)的保守基序、分析其序列特点并组建其电压感受模型。在UniProt数据库中的检索结果显示,现有的VSPs主要为电压门控型离子通道及电压依赖性磷酸激酶,其共同特点是均含有一个4次... 本文旨在研究电压感受蛋白(voltage sensing proteins, VSPs)的保守基序、分析其序列特点并组建其电压感受模型。在UniProt数据库中的检索结果显示,现有的VSPs主要为电压门控型离子通道及电压依赖性磷酸激酶,其共同特点是均含有一个4次跨膜区,分别称为S1~S4 (Segment 1-4)。S1区主要负责其上膜与转运,S2~S4区是其感知膜电位变化的核心。profile-to-profile序列比对结果表明VSPs各跨膜区的保守基序非常相似,尤其是S4跨膜区均含基序[RK]-X(2)-R-X(2)-R-X(2)-[RK],其特点是带正电荷的精氨酸残基(R)与两个疏水性或不带电荷的氨基酸残基交替排列,这是VSPs感知膜电位变化的核心区域。同时,四个跨膜区内均含大量具有较高α-螺旋结构形成倾向性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这可能是VSPs(尤其是带有大量正电荷的S4区域)能在胞膜上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此外,S3区内带负电荷的天冬氨酸残基(D)的保守性对VSPs感知膜电位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天冬氨酸残基与S4区的静电作用还可增加S4区在膜上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电位 电压感受蛋白 保守基序 电压门控型离子通道 电压依赖性磷酸激酶
原文传递
野生稻CBF/DREB1转录因子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3
作者 霍晨敏 袁敏 +1 位作者 张宝文 王瑞菊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44,共19页
低温冷害是限制栽培稻地域分布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以CBF/DREB1为核心的C-重复结合因子-冷调节基因(CBF-COR)途径是水稻适应低温的重要信号传导途径。基于稻属9种植物的全基因测序结果和隐马尔可夫模型(HMM)... 低温冷害是限制栽培稻地域分布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以CBF/DREB1为核心的C-重复结合因子-冷调节基因(CBF-COR)途径是水稻适应低温的重要信号传导途径。基于稻属9种植物的全基因测序结果和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搜索,共鉴定出71个CBF/DREB1基因序列。所有基因均无内含子,由单个外显子组成。大部分DREB1s呈弱酸性,所有DREB1s亲水性平均值<0。进化树分析进一步将其分为3个组:DREB1A/1B/1H、DREB1C/1E/1F/1G和DREB1D/1I/1J,各组成员除AP2保守结构域和侧翼序列外,其他保守基序组成差别较大。适应性进化分析粳亚种和其他水稻的直系同源基因对,发现OsDREB1A/ObDREB1A、OsDREB1D/OnDREB1D、OsDREB1I/OsIDREB1I和OsDREB1J/OsIDREB1J四对基因非同义替换/同义替换(Ka/Ks)值均>1,受到正选择压力。旁系同源基因之间启动子顺式元件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直系同源基因的启动子顺式元件种类和数量很相似。对日本晴、93-11和东乡野生稻7 d幼苗4℃冷处理2 h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早期冷响应基因可分为激活型(DREB1A/1B/1C/1E/1F/1G/1H)和抑制型(DREB1D/1I/1J)。在日本晴、93-11和东乡野生稻冷激活型基因中,DREB1B/1G/1H均是冷处理后响应最快的一级冷响应因子,且启动子均含有至少一个拷贝的CAMTA转录因子结合元件CM2(CCGCGT)。OrDREB1B/1C/1E/1F/1G/1H在东乡野生稻4℃冷处理4 h后的表达量均高于栽培稻同源基因的表达量。9种稻属植物的CBF/DREB1基因亚家族的分子进化分析结果为低温抗性基因的挖掘和利用提供了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CBF/DREB1 保守基序 选择压力 启动子分析
下载PDF
烟草BTB/POZ蛋白家族的鉴定及其在抗马铃薯Y病毒中的作用
4
作者 张劭文 赵天伦 +2 位作者 肖钦之 祝水金 陈进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5-307,共13页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侵染烟草(Nicotiana tabacum)会引起烟草脉带病,造成烟叶品质下降。broad complex,tramtrack,and bric-à-brac/pox virus and zinc finger(BTB/POZ)是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蛋白质家族,在植物生长...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侵染烟草(Nicotiana tabacum)会引起烟草脉带病,造成烟叶品质下降。broad complex,tramtrack,and bric-à-brac/pox virus and zinc finger(BTB/POZ)是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蛋白质家族,在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各个环节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鉴定到90个烟草BTB/POZ家族蛋白,对应71个基因。在这些蛋白质的序列中,识别到9种保守基序(motif),并根据其出现顺序将BTB/POZ家族成员划分至6个亚家族。结构域分析表明,BTB/POZ同一亚家族成员的结构域具有一致性。对BTB/POZ蛋白的三维构象进行预测发现,所有亚家族成员结构都以α螺旋为主,同一亚家族成员的三维构象相似。烟草品种K326和突变体M867(抗PVY)的BTB/POZ家族基因表达模式分析显示,叶片接种PVY后,NtBTB2M、NtBTB2K、NtBTB2L、NtBTB6E基因的表达丰度显著增加,这可能与烟草M867对PVY的抗性较强有关。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NtBTB2K、NtBTB2L、NtBTB2M和NtBTB6E基因的上游2000 bp区域内含有若干逆境响应相关元件,包括水杨酸响应元件、MYB结合位点等,可能和这些基因的上调表达有关。本研究为BTB/POZ蛋白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烟草抗病育种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BTB/POZ家族 保守基序 顺式作用元件
下载PDF
球茎甘蓝MYB62转录因子的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
5
作者 王鑫淼 赵孟良 +2 位作者 邵登魁 尕桑 任延靖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0,共9页
为了明晰球茎甘蓝MYB62转录因子的序列特征及其在逆境胁迫后的表达特征,进一步探索球茎甘蓝MYB62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为后续MYB62转录因子功能鉴定提供理论依据,以球茎甘蓝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球茎甘蓝MYB62转录因子基... 为了明晰球茎甘蓝MYB62转录因子的序列特征及其在逆境胁迫后的表达特征,进一步探索球茎甘蓝MYB62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为后续MYB62转录因子功能鉴定提供理论依据,以球茎甘蓝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球茎甘蓝MYB62转录因子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MYB62在球茎甘蓝不同组织间以及逆境胁迫后的表达特征。基因克隆结果表明,BocMYB62基因gDNA全长1353 bp,CDS为837 bp,包括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编码278个氨基酸。序列结构分析结果显示,BocMYB62为亲水性蛋白,具有2个SANT-MYB结构域,属于R2R3-MYB型MYB转录因子;空间结构预测显示其具有典型的α-螺旋结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ocMYB62与甘蓝型油菜MYB62亲缘关系最近。时空表达结果显示,BocMYB62在绿色球茎甘蓝中的表达量始终高于在紫色球茎甘蓝中,且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干旱胁迫后BocMYB62表达量显著升高,胁迫12 h表达量最高,低温胁迫后BocMYB62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在4℃低温胁迫时表达量最低,推断BocMYB62可能参与花青素生物合成调控,并可能参与逆境胁迫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茎甘蓝 MYB62 序列分析 保守基序 亲缘关系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草地早熟禾胚胎发生标记基因BBM的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6
作者 余江弟 苗佳敏 +1 位作者 李玉珠 马晖玲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8-48,共11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胚胎发生标记基因PpBBM,并通过保守基序比对和进化树分析,推测可能具有孤雌生殖功能的PpBBM基因。【方法】基于草地早熟禾转录组数据库信息,检索PpBBM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软...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胚胎发生标记基因PpBBM,并通过保守基序比对和进化树分析,推测可能具有孤雌生殖功能的PpBBM基因。【方法】基于草地早熟禾转录组数据库信息,检索PpBBM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PpBBMs蛋白理化特性,比较不同PpBBMs蛋白的系统进化关系和保守基序差异。【结果】共获得3个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PpBBMs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均含有2个AP2结构域,其中,PpBBM1和PpBBM2具有相同的motif类型和数量。3个PpBBMs蛋白都是酸性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不存在跨膜结构和信号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0个物种的BBM/BBML蛋白成员共聚为5类。其中,PpBBM1、PpBBM2聚在第2分支,分别与BdBBM和SbBBML亲缘关系最近;PpBBML位于第5分支,与ZmBBML亲缘关系最近。PpBBM1、PpBBM2和PpBBML均具有BBM基因所特有的bbm-1基序以及AP2亚家族特定的euANT2-4基序,但PpBBML蛋白的所有基序均有个别氨基酸残基存在变异。【结论】与PpBBML基因相比,PpBBM1和PpBBM2更有可能具有诱导孤雌生殖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BBM基因 系统进化分析 保守基序
下载PDF
粳稻LSD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7
作者 张佳玉 张煜涛 +1 位作者 韩雪杨 郝爱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7,共7页
【目的】探明粳稻LSD基因家族的结构功能,为研究LSD基因家族在粳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粳稻LSD基因家族成员、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染色体位置、系统进化关系、保守基序及结构域。【结果... 【目的】探明粳稻LSD基因家族的结构功能,为研究LSD基因家族在粳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粳稻LSD基因家族成员、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染色体位置、系统进化关系、保守基序及结构域。【结果】从粳稻中共鉴定出6个LSD基因,并命名为OsLSD1~OsLSD6。OsLSD蛋白氨基酸数量为131~1 463个,分子量为13 723.41~151 718.18 Da,且大部分为碱性蛋白。6个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分布在粳稻12条染色体的5条上,OsLSD1、 OsLSD2、 OsLSD3、 OsLSD4/OsLSD5和OsLSD6分别分布在chr1、chr3、chr7、chr8和chr12上。根据系统发育分析,粳稻LSD基因家族可分为3个亚族,其中,OsLSD2、OsLSD4和OsLSD6为同一亚族;OsLSD5为同一亚族中的同一分支;OsLSD1、OsLSD3为同一亚族并与AtLSD1、AtLSD2、AtLSD3和AtLSD12为同一亚族;同一亚族中的LSD基因结构及排列顺序具有相似性。Motif分析发现,粳稻的6个LSD基因包含10个保守基序,其中,Motif 1是这些基因共有的保守基序,推测其与保守结构域相关。该基因主要在粳稻的幼嫩叶片、幼嫩花序及种子中表达。【结论】推测LSD基因家族在粳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LSD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染色体 保守基序 结构域
下载PDF
球茎甘蓝MYB115转录因子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文菊 王紫莹 +3 位作者 王鑫淼 巴桑措姆 李江 任延靖 《青海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21-27,共7页
为了深入挖掘MYB115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球茎甘蓝为试验材料,采用基因克隆获得球茎甘蓝MYB115转录因子,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荧光定量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BocMYB115转录因子gDNA序列全长742 bp,开放阅读框(ORF)... 为了深入挖掘MYB115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球茎甘蓝为试验材料,采用基因克隆获得球茎甘蓝MYB115转录因子,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荧光定量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BocMYB115转录因子gDNA序列全长742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549 bp,编码182个氨基酸,具有一个高度保守的SANT结构域,属于1R-MYB类转录因子,与甘蓝型油菜的MYB115-like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ocMYB115在绿色球茎甘蓝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紫色球茎甘蓝。本研究可为后续MYB115转录因子功能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茎甘蓝 MYB115 序列分析 保守基序 亲缘关系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高粱生长素反应因子(ARF)基因的全基因组分析与进化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江海洋 魏巍 +2 位作者 刘艳 朱苏文 程备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5-400,共6页
生长素在植物发育中的各个阶段都起着重要作用,而生长素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s,ARF)特异性的调节生长素反应基因的表达,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在拟南芥、玉米、水稻等模式作物中先后克隆了一些ARF基因,但是高... 生长素在植物发育中的各个阶段都起着重要作用,而生长素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s,ARF)特异性的调节生长素反应基因的表达,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在拟南芥、玉米、水稻等模式作物中先后克隆了一些ARF基因,但是高粱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这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随着高粱全基因组序列的公布,利用基因组序列分析ARF基因的数目、结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公布的高粱全基因组数据,利用DNATOOLS、BLAST、MEGA4.0以及Genomepixelize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高粱(Sorghum bicolor)生长素反应因子ARF基因的数量、物理位置、系统进化树、氨基酸序列及保守基序(motif)的保守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粱全基因组中共有26个ARF基因,26个ARF基因根据其进化关系分为A、B、C 3类;通过对全基因组内ARF基因进行物理位置和基因家族分析,发现高粱基因组中ARF基因存在明显的基因复制现象,基因的复制对高粱基因组中ARF基因数量扩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ARF基因 进化分析 保守基序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MAPK超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途径模型建立 被引量:15
10
作者 巩校东 张晓玉 +8 位作者 田兰 王星懿 李坡 张盼 王玥 范永山 韩建民 谷守芹 董金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15-1724,共10页
【目的】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的MAPK超家族基因,并对其进行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多重序列比对及保守位点分析,构建玉米大斑病菌中的MAPK级联途径模型,为深入研究该植物病原菌中MAPK级联途径的功能奠... 【目的】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的MAPK超家族基因,并对其进行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多重序列比对及保守位点分析,构建玉米大斑病菌中的MAPK级联途径模型,为深入研究该植物病原菌中MAPK级联途径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数据库,通过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HMMER 3.0软件搜索基因组,鉴定并获得MAPK超家族成员序列、基因组定位信息;采用MEGA 5.0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通过GSDS工具进行基因结构分析;利用ClustalX、MEME工具分析MAPK蛋白激酶区的保守性及保守位点。【结果】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中发现了4个MAPK基因、3个MAPKK基因和3个MAPKKK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将MAPK分为Kss1/Fus3、Slt2、Hog1及Ime2 4类;MAPKK分为Pbs2、Ste7及Mkk1 3类;MAPKKK分为Ste11、Bck1及Ssk2 3类。基因组定位及基因结构分析表明,MAPK超家族散布在基因组中,且MAPK基因的结构最为复杂多样,MAPKK次之,MAPKKK结构最简单。多重序列比对与保守位点分析表明,玉米大斑病菌MAPK超家族的激酶结构域均高度保守,其中MAPK具有保守的"-TxY-"磷酸化位点,MAPKK含有保守的"-SD[V/I]WS-"磷酸化位点,MAPKKK含有"-G[S/T][V/P][F/M][W/Y]M[A/S]PEV-"特异性保守位点。【结论】全基因组分析表明,玉米大斑病菌中包括4个MAPK基因、3个MAPKK基因和3个MAPKKK基因。通过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及多重序列比对和保守位点分析,在玉米大斑病菌中构建了Fus3/Kss1-homolog、Slt2-homolog、Hog1-homolog和Ime2-homolog4条MAPK级联途径,其中Ime2 homolog为一条新发现的MAPK级联途径。该信息为深入解析植物病原真菌MAPK超家族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MAPK基因超家族 系统进化 保守基序
下载PDF
大豆MIKC型MADS-box基因家族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胡瑞波 范成明 +2 位作者 李宏宇 林辰涛 傅永福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29-436,共8页
根据拟南芥的MIKC型MADS—box蛋白序列构建HMM(hidden markov model)模型,在大豆基因组中确定了57个MIKC型MADS-box同源基因。分子进化树分析表明,57个大豆MIKC型MADS-box基因分为14个亚类,而MIKC^+型基因又分为两个进化支。控制... 根据拟南芥的MIKC型MADS—box蛋白序列构建HMM(hidden markov model)模型,在大豆基因组中确定了57个MIKC型MADS-box同源基因。分子进化树分析表明,57个大豆MIKC型MADS-box基因分为14个亚类,而MIKC^+型基因又分为两个进化支。控制花形态建成的ABCDE同源异型基因(如AP1,AG,AP3和PI等)和重要的控制开花时间的基因(如SVP和SOCl)在大豆基因组中表现出多拷贝的特征。MEME和SMART分析表明,大豆和拟南芥MIKC型MADS—box基因具有保守的MADS和K-box基序,还有一些亚类具有特异的基序。MIKC型MADS—box基因结构较为保守,多数基因具有7~8个外显子。本研究得到的MIKC型MADS—box基因为下一步研究大豆花形态建成和开花时间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MIKC型MADS—box 保守基序
下载PDF
三种豆科植物DGAT1基因家族的分子特征与进化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红霞 胡利宗 +1 位作者 邓小莉 蔺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3-166,共4页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酵母中,是催化三脂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在大豆、苜蓿和百脉草基因组中共挖掘到7个DGAT1基因,并剖析该基因的分子特征与进化关系。基因结构分析表明,3种豆科植物DGAT1基因的外显子数目...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酵母中,是催化三脂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在大豆、苜蓿和百脉草基因组中共挖掘到7个DGAT1基因,并剖析该基因的分子特征与进化关系。基因结构分析表明,3种豆科植物DGAT1基因的外显子数目变异大,其范围为3-16。蛋白特征分析显示,3种豆科植物分享8个保守基序,同时发现2个大豆物种特有的保守基序。EST数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3种植物的根、茎、叶、花、子叶与体细胞胚中表达,其中花器官表达量最高,EST数目占了34%。进化分析揭示了DGAT1基因是一个古老的基因家族,在植物演化历程中基因数目发生扩增现象,但其功能区仍然保持较高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 基因 保守基序 进化
下载PDF
棉花与模式植物DGAT1基因的鉴定与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宁 胡利宗 +4 位作者 解恒昌 袁明月 王秋霞 周琳 王红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5期98-104,共7页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催化三脂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对棉花与其他植物DGAT1基因进行鉴定与比较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棉花与大多数模式植物DGAT1基因有16个外显子,内含子长度高度变异,但其相位极其保守;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具...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催化三脂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对棉花与其他植物DGAT1基因进行鉴定与比较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棉花与大多数模式植物DGAT1基因有16个外显子,内含子长度高度变异,但其相位极其保守;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7个保守基序,核心保守基序与功能结构域相互重叠。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基因树与物种树具有较高的一致性,DGAT1基因进化能真实反映物种系统发生关系;棉花DGAT1基因以单拷贝形式存在,但在玉米、水稻、杨树与小立碗藓中均存在至少两个DGAT1基因。选择压力检测结果显示:除了Pt DGAT1a/Pt DGAT1b受制于正选择作用外,剩余4对同源基因均受控于纯净选择;在基因亚群水平共检测到17个正选择位点,这说明在显著水平下各个亚群中均未检测到正选择位点。这些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棉花及植物DGAT1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 保守基序 棉花 同源基因 进化
下载PDF
桉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的全基因组分析与进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元震 张志毅 +1 位作者 林善枝 刘纯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7804-17805,17906,共3页
[目的]对桉树基因组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进行全基因组分析与进化研究。[方法]利用巨桉(Eucalyptus grandsis)全基因组数据,采用BLAST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桉树G6PDH的基因特性、蛋白序列、系统进化树以及启动子特征。[结果]桉... [目的]对桉树基因组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进行全基因组分析与进化研究。[方法]利用巨桉(Eucalyptus grandsis)全基因组数据,采用BLAST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桉树G6PDH的基因特性、蛋白序列、系统进化树以及启动子特征。[结果]桉树基因组内存在6个G6PDH基因,其编码蛋白中,1个为胞质型G6PDH,5个为质体型G6PDH,而且桉树G6PDH均含有保守基序motif 1、motif 2、motif 3、motif 7、motif 9和motif 11。此外,桉树G6PDH启动子序列中均存在TATA框、增强子与涉及光应答、激素应答、胁迫应答等调控元件。[结论]可为下一步研究桉树G6PDH家族基因的分子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进化分析 保守基序
下载PDF
烟草脉带花叶病毒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联合 陈媛媛 +10 位作者 谢小东 魏攀 张剑锋 王忠 李锋 魏春阳 王燃 武明珠 罗朝鹏 杨军 林福呈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120,共8页
为了探明烟草脉带花叶病毒危害和流行的机制,使用RT-PCR技术扩增获得TVBMV云南分离物YN9.1基因组全序列,并进行了基因组结构、序列同源性、氨基酸保守基序、系统进化和重组分析。结果表明:(1)YN9.1基因组具有Potyvirus属病毒典型特征,... 为了探明烟草脉带花叶病毒危害和流行的机制,使用RT-PCR技术扩增获得TVBMV云南分离物YN9.1基因组全序列,并进行了基因组结构、序列同源性、氨基酸保守基序、系统进化和重组分析。结果表明:(1)YN9.1基因组具有Potyvirus属病毒典型特征,含有在Potyvirus属病毒中较为少见的NIb/CP切割位点Q/N;(2)YN9.1与其它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0.5-91.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2-96.2%。与YND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3)对HC-Pro和CP保守基序进行了分析。YN9.1具有RITC、PTK、DAG等病毒蚜虫传播保守基序,其中RITC在Potyvirus属病毒中常见形式为KITC;(4)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TVBMV进化形成2个组,云南分离物独立进化形成一组,TVBMV进化与地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5)重组分析发现PY为ZC1和YN的组内重组体,重组位点位于HC-Pro 3’末端和NIb 5’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脉带花叶病毒 保守基序 序列分析 进化分析 重组分析
下载PDF
哺乳动物抗凝血酶基因的分子特征、微共线性与适应性进化
16
作者 张国俊 胡利宗 +1 位作者 李书粉 宋向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4-110,共7页
抗凝血酶(AT)是哺乳动物体内重要的天然抗凝血因子之一,它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主要参与并调节复杂的血凝过程。基于比较基因组学手段,共挖掘出17个哺乳动物抗凝血酶基因(AT),并剖析了它们的基因结构、微共线性、保守基序、功... 抗凝血酶(AT)是哺乳动物体内重要的天然抗凝血因子之一,它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主要参与并调节复杂的血凝过程。基于比较基因组学手段,共挖掘出17个哺乳动物抗凝血酶基因(AT),并剖析了它们的基因结构、微共线性、保守基序、功能结构域、以及系统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与微共线分析表明,哺乳动物AT基因具有5-12个外显子,大多数是7个外显子;不同物种AT基因所处区段之间具有较好的共线性。哺乳动物AT蛋白特征分析显示,SERPIN功能结构域与保守基序1、2、3、4、5、8和9存在相互重叠的部分。AT基因进化树揭示基因进化和通常认为的物种进化几乎一致。同时,利用PAML中Codeml的位点特异模型在AT基因中发掘了1个正选择位点32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抗凝血酶 微共线性 保守基序 进化
下载PDF
无乳链球菌VicRK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功能预测
17
作者 郭桂英 徐圣杰 +5 位作者 徐港 侯国峰 蒲文渊 杨诺 曾纪峰 郑继平 《热带农业工程》 2016年第1期28-33,共6页
VicRK可调控细胞壁代谢,是部分低G+C值革兰氏阳性菌中最为关键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为预测该系统在无乳链球菌中的具体功能,依据VicR蛋白与调控基因启动子结合的17 bp保守基序,采用perl语言编写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中国鱼源无乳链球菌GD... VicRK可调控细胞壁代谢,是部分低G+C值革兰氏阳性菌中最为关键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为预测该系统在无乳链球菌中的具体功能,依据VicR蛋白与调控基因启动子结合的17 bp保守基序,采用perl语言编写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中国鱼源无乳链球菌GD201008-001全基因组进行双向探查。结果显示,在该基因组中,oppA、deoR、acpP、NPD、cas9和pcsB等11个基因启动子中存在Vic R结合位点,通过结合各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行预测可知,VicRK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在无乳链球菌中可能具有调节渗透压、脂肪酸代谢和细胞壁代谢等功能,同时具有参与细菌免疫和细菌毒力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VicRK 保守基序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兰州熊蜂气味受体家族鉴定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烨 韩蕾 +2 位作者 董捷 黄家兴 吴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04-1913,共10页
【目的】了解兰州熊蜂(Bombus lantschouensis)基因组中气味受体基因(odorant receptors,Ors)情况,为进一步分析气味受体功能提供信息,从而为研究该基因家族在熊蜂觅食、交尾、通讯等行为中的重要功能打下基础。【方法】提取兰州熊蜂胸... 【目的】了解兰州熊蜂(Bombus lantschouensis)基因组中气味受体基因(odorant receptors,Ors)情况,为进一步分析气味受体功能提供信息,从而为研究该基因家族在熊蜂觅食、交尾、通讯等行为中的重要功能打下基础。【方法】提取兰州熊蜂胸部基因组DNA,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对测序所得原始序列进行质控并拼接获得基因组序列,然后使用本地blast 2.2.28+对构建兰州熊蜂基因组本地数据库,使用已知的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的气味受体蛋白序列作为种子序列搜索数据库获得兰州熊蜂的气味受体序列;使用EMBOSS1.5对气味受体蛋白序列进行基本理化分析,利用GSDS2.0对家族序列的内含子与外显子位置进行分析,然后使用MEME 4.11.2对氨基酸序列进行保守基序分析,最后利用Clusta W 2.1、Trim Al 1.2、Phy ML3.0对兰州熊蜂、地熊蜂和意大利蜜蜂气味受体家族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共获得165个兰州熊蜂气味受体基因,包括1个非典型气味受体(olfactory receptor co-receptor,Orco)、5个假基因和159个气味受体。基因结构分析发现,气味受体家族外显子数目从4个到9个不等。其中Or 47—57的序列中外显子数量最少,为4个;Or 128—161中外显子的数量最多,为9个。根据基因结构的不同,将气味受体分为10大类型,每个类型中的序列都有相似的外显子长度与数量。Or 1—38、Or 69—85、Or 128—164这3大类所包含成员数较多(分别为38、17、37),其他7类包含成员个数都约10个,且每个类型中序列在染色体上都呈串联排布,其中Or 1—38中都包含一个较长的第一外显子。保守基序分析发现,在检索的10个保守基序中,除基序5为未知基序外,其他9个基序均包含在其保守结构域(7tm_6 domain)中。Or1—38与Or 39—46多数成员包含全部10个保守基序,基序2、3、4、9广泛存在于该家族成员序列中,这4个基序可能为该家族关键的功能区域。系统发育分析将Ors分为5个亚家族(I—V),其中亚家族II包含2种基因结构类型序列(Bl Or 97—100与Bl Or 69—85),亚家族V包含4种(Bl Or 1—46、47—57、86—95和101—107)。Bl Or 150—155与Am Or 122—139分别聚为两个分支,Bl Or 47—57与Am Or 63—65也发现类似的聚类,这表明在进化中,蜜蜂与熊蜂的Ors出现了特异性的扩张与缺失。在进化树中发现Or 115较早与其他成员分离,位于树的基部,推测该序列可能更接近气味受体家族的祖先序列。【结论】探明了兰州熊蜂的Or基因数量、基因结构及其进化关系;该基因家族在进化过程中部分成员保守基序丢失,这些结果为进一步了解Or基因功能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熊蜂 气味受体 基因结构 保守基序 进化分析
下载PDF
棉花与模式植物DGAT2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晓琼 乔琳 +4 位作者 胡利宗 廖立冰 王秋霞 解恒昌 周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9-73,共5页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Ⅱ(DGAT2)是催化三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在二倍体棉花和6种模式植物中共鉴定出25个DGAT2基因,详细剖析这些基因的结构、序列和进化特征。基因结构分析表明,绝大多数植物包含8个或9个外显子,...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Ⅱ(DGAT2)是催化三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在二倍体棉花和6种模式植物中共鉴定出25个DGAT2基因,详细剖析这些基因的结构、序列和进化特征。基因结构分析表明,绝大多数植物包含8个或9个外显子,且内含子相位高度保守,说明该基因结构起源于陆生植物。蛋白序列分析显示,核心保守基序1、2、3与功能结构域相互重叠,说明功能结构域起源于藻类植物。进化分析显示:在棉花中,DGAT2基因发生特异性扩增,其分子机制为串联重复;结合滑动窗口方法和位点模型选择压力检测结果,DGAT2蛋白均受制于负选择作用。这些结果为棉花及模式植物DGAT2的功能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 保守基序 棉花 模式植物 进化
下载PDF
白菜NPF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马嘉俊 吴英华 +2 位作者 李璿 李梅兰 侯雷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7-127,共11页
NPF基因家族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硝酸盐转运蛋白,同时负责硫苷、多肽、钾盐、植物激素等物质的运输。为了明确白菜NPF基因家族的功能和进化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白菜的NPF基因家族成员,并对NPF基因家族蛋白进行了理化性质、... NPF基因家族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硝酸盐转运蛋白,同时负责硫苷、多肽、钾盐、植物激素等物质的运输。为了明确白菜NPF基因家族的功能和进化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白菜的NPF基因家族成员,并对NPF基因家族蛋白进行了理化性质、二级结构、亚细胞定位、保守基序分布以及与拟南芥的进化关系分析,对白菜NPF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基因结构以及染色体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白菜NPF基因家族共有72个成员,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在497~1 117个,分子质量在54.49~123.21 ku,等电点在5.72~9.47,大部分为稳定的碱性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其次是无规则卷曲,亚细胞定位预测均在质膜上。系统进化树将白菜NPF基因家族蛋白分为8个亚族,其保守性较高。白菜NPF基因家族成员大部分含有4个CDS序列。72个NPF基因家族成员不均匀地分布在白菜10条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NPF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理化性质 保守基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