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核幔边界条件下俯冲板片中水的滞留 |
袁超(编译)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塔里木北部周缘前陆盆地早二叠世快速迁移与沉积相突变:俯冲板片拆沉的响应 |
张传恒
杜维良
刘典波
汪剑
王梦华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3
|
深部俯冲板片三维构造重建及其几何学、运动学研究——以汤加—克马德克地区俯冲板片为例 |
鲁人齐
John Suppe
何登发
Jonny Wu
Ravi V S Kanda
刘波
陈于高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4
|
俯冲板片形貌特征和活动大陆边缘演化体制的关系 |
何建坤
刘福田
|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
1998 |
14
|
|
5
|
西藏改则地区沙木罗组中早白垩世晚期闪长玢岩的发现: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板片折返事件的响应 |
李发桥
唐菊兴
张静
宋扬
李海峰
林彬
王楠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6
|
地幔过渡带下部的低黏滞度层造成了俯冲板片的滞留 |
夏群科
Wei Mao
Shijie Zhong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7
|
滇西特提斯造山带下扬子地块的俯冲板片 |
刘福田
刘建华
何建坤
游庆瑜
|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105
|
|
8
|
东北亚边缘地区地幔过渡带内滞留太平洋板片上界面的三重震相研究 |
苏慧
魏荣强
周元泽
崔清辉
李国辉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9
|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岩石圈板片深俯冲的地球物理证据 |
姜枚
彭淼
王有学
谭捍东
李庆庆
张立树
王伟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8
|
|
10
|
寻找大陆俯冲板片的遗迹 |
刘光鼎
|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2
|
|
11
|
地震波数据揭示Casadia俯冲带“干”的Juan De Fuca板片 |
Canales J P
Carbotte S M
Nedimovic M R
Carton H
夏群科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2
|
地幔内板片俯冲运动模式及其大地构造意义——俯冲的屏障与穿越机制 |
李江海
刘仲兰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3
|
俯冲带地幔中的硫化物-硫酸盐交代作用与镍的释放 |
夏群科(编译)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板片宽度控制下的俯冲带演化及差异性 |
Schellart W P
陈志豪
李家彪
|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5
|
东亚深部板片水平俯冲和撕裂 |
Pengfei Ma
Shaofeng Liu
Michael Gurins
王历星(翻译)
朱本铎(校对)
周佳维(校对)
|
《海洋地质》
|
2020 |
0 |
|
16
|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A型花岗岩类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 |
夏炎
刘磊
徐夕生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2
|
|
17
|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岩成因与深部动力学机制--古太平洋板块反复俯冲-后退模式 |
姜耀辉
王国昌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7
|
|
18
|
俯冲带火山岩硼及其同位素特征:华南中生代玄武岩初步研究 |
戴宝章
蒋少涌
赵葵东
高剑锋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9
|
西北太平洋俯冲带东北地区壳幔结构研究进展 |
张瑞青
李永华
姚雪绒
|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20
|
西北太平洋俯冲带及其深震活动 |
陈棋福
王新
姜金钟
李天觉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