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外骨骼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步态的1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薛淇 徐瑞泽 +4 位作者 刘畅 衡景景 吴建霞 谢小丹 葛瑞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2-435,共4页
2022年发布的《中国卒中报告2020》(中文版)显示,我国卒中患病率为2022.0/10万,年发病率为276.7/10万^([1]),其中临床约80%的脑卒中患者遗留有偏瘫步态^([2]),主要表现为划圈和提髋步态,踝关节内翻的同时缺乏明显背屈,行走时足底不能有... 2022年发布的《中国卒中报告2020》(中文版)显示,我国卒中患病率为2022.0/10万,年发病率为276.7/10万^([1]),其中临床约80%的脑卒中患者遗留有偏瘫步态^([2]),主要表现为划圈和提髋步态,踝关节内翻的同时缺乏明显背屈,行走时足底不能有效接触地面,重心不能有效前移,从而导致步行功能障碍^([3])。如何在实际步行中给予辅助,避免形成偏瘫步态是神经康复领域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步态 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偏瘫 背屈 神经康复 机器人 踝关节内翻 患病率
下载PDF
偏瘫患者如何选择康复辅助器具
2
作者 田园 《保健医苑》 2024年第1期48-50,共3页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轻度偏瘫患者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轻度偏瘫患者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出现偏瘫后应该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积极地康复训练有助于病情缓解或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轻度偏瘫 康复训练 常见症状 偏瘫患者 偏瘫步态 运动障碍 康复辅助器具
下载PDF
肩部控制训练联合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及上肢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永林 马颖 +4 位作者 窦超 陆安民 江小鸽 宋新建 肖玉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观察肩部控制训练基础上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治疗组(n=22)。对照组采用肩部控制训练,治疗组加用神经松动术。治... 目的观察肩部控制训练基础上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治疗组(n=22)。对照组采用肩部控制训练,治疗组加用神经松动术。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疼痛数字表法(NRS)和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组脱落2例。两组治疗后NRS和FMA-UE评分显著改善(|t|>7.898,P<0.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2.337,P<0.05)。结论肩部控制训练联合神经松动术能显著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痛,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神经松动术 肩部控制训练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欣欣 张玲玲 +5 位作者 刘婉 刘莉 杨永超 高润 朱慧敏 张传文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2期67-73,共7页
目的:研究双侧经颅直流电刺激(dual-hemispheric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Dual-tDCS)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治疗慢性期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提供基于神经机制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4例慢性期脑... 目的:研究双侧经颅直流电刺激(dual-hemispheric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Dual-tDCS)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治疗慢性期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提供基于神经机制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4例慢性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13)和对照组(n=11)。对照组采用tDCS伪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采用Dual-tDC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limb scale,FMA-UL)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测评量表对患者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对比治疗前后初级运动皮层(M1区)与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变化。使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L、ADL评分比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1区与全脑FC分析显示,治疗后对照组健侧M1区到患侧枕中回、健侧舌回、健侧角回FC降低(P<0.01);患侧M1区未见FC变化脑区。治疗后研究组健侧M1区到健侧小脑、健侧小脑蚓部FC降低,到患侧中央前回FC增加(P<0.01);患侧M1区到患侧小脑、患侧颞中回FC增加,到健侧中央前回FC降低(P<0.01)。结论:Dual-tDCS对大脑的神经调控作用可改善慢性期卒中患者运动和非运动相关脑区的FC,可能是慢性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tDCS 慢性期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功能连接 偏瘫
下载PDF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 被引量:3
5
作者 郑丽 张阳 +2 位作者 许建国 程凯 杨姝雅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41-51,共11页
脑卒中是成年人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适宜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治疗中广泛应用,然而尚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循证指南来指导这些实践。本指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制订手册》制定,遵循... 脑卒中是成年人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适宜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治疗中广泛应用,然而尚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循证指南来指导这些实践。本指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制订手册》制定,遵循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要求,并参照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系统对证据质量及推荐强度进行分级。本指南组建了包括5个小组在内的跨学科工作团队,通过问卷、面对面专家会议和问题解构方法来选择指南中需要回答的关键临床问题。从25个关键问题中筛选出10个进行研究。基于系统评价的结果,考虑到证据的优缺点、干预成本、证据质量、患者偏好及价值观、多学科专家的反馈和共识,本指南提出了20条关于中医适宜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应用的推荐意见。本指南主要面向中国各级医院和康复机构的医务工作者,专注于中医适宜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 针灸 推拿 循证卫生决策 临床实践指南
下载PDF
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肖芝花 黄燕 +2 位作者 张芳 娄秋英 杨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4期489-496,共8页
目的 本研究探讨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方案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 目的 本研究探讨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方案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肌张力(Ashwoth)评分、上肢运动功能(UL-FMA)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焦虑情绪(HAMA)评分、抑郁情绪(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肌张力和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可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肌张力,提升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可缓解负性情绪,促进身心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总结 脑卒中 偏瘫 肌张力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雷火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金玉 王非 +3 位作者 张京兰 金海涛 杨晶 姜磊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09-313,共5页
目的 探讨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雷火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市中医医院就诊的中风后偏瘫病人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 目的 探讨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雷火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市中医医院就诊的中风后偏瘫病人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6),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营养神经、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对照组病人除基础治疗外加用雷火灸,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治疗周期4周。观察两组肢体肿胀程度、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疗效、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2周、4周后,两组肢体肿胀积分[(1.43±0.59)分比(1.67±0.41)分、(0.16±0.32)分比(0.31±0.29)分]及血清NSE[(0.31±0.08)μg/L比(0.39±0.10)μg/L、(0.18±0.05)μg/L比(0.25±0.07)μg/L]、S100β蛋白[(21.99±5.67)μg/L比(25.08±6.41)μg/L、(14.34±3.65)μg/L比(18.26±4.70)μg/L]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4周后,两组FIM评分[(68.54±10.22)分比(62.39±8.49)分、(83.54±15.61)分比(73.37±11.24)分]、BBS评分[(28.54±6.39)分比(25.21±4.70)分、(37.82±8.64)分比(32.87±7.21)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与对照组(2.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雷火灸对中风后偏瘫病人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FIM评分及降低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改善病人平衡能力及肢体肿胀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华佗夹脊穴 雷火灸 中风后偏瘫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Β蛋白 肢体肿胀程度
下载PDF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阴虚动风型脑梗死偏瘫疗效及对患者血清Hcy、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齐涛 张闻东 +1 位作者 李佩芳 刘辉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5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阴虚动风型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偏瘫患者76例,1∶1随机分为观察组(西医治疗+通督调神针法)与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各38例。持续治疗...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阴虚动风型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偏瘫患者76例,1∶1随机分为观察组(西医治疗+通督调神针法)与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各38例。持续治疗1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Hcy、CRP)水平、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和移动功能[功能性步态评价表(FGA)]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FGA和BBS评分升高水平均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Hcy、CRP水平下降程度均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阴虚动风型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具有较好的增益效果,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运动、平衡和移动能力,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 通督调神针法 阴虚动风型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多元化护理宣教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晓虹 彭彩义 +2 位作者 许娟 韦晓媚 樊金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4期497-502,共6页
目的 探讨多元化护理宣教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7月—2022年6月符合诊断标准且自愿进入临床研究的住院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 目的 探讨多元化护理宣教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7月—2022年6月符合诊断标准且自愿进入临床研究的住院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护理宣教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率,出院前、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血压、血脂、血糖达标率及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时间)<0.05);各时点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差别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交互)<0.05)。观察组患者血压、血脂、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元化护理宣教对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促进其肢体功能障碍恢复均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护理宣教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障碍 恢复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辉 刘威 +3 位作者 李欣怡 汤利波 刘泰源 刘忠良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早期脑卒中偏瘫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早期脑卒中偏瘫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上肢腕伸肌群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DLs)评分、肌电生物反馈(EMG)波幅、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DLs评分、EMG波幅、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Brunnstrom分期上肢功能达到IV级及以上者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有助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上肢功能 偏瘫 康复治疗
下载PDF
择时穴位贴敷结合坐式偏瘫复原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乐 黄丽娜 +1 位作者 蒋冰容 杨复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择时穴位贴敷结合坐式偏瘫复原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1∶1的比例随机分成4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择时穴位贴敷、C组为常... 目的探讨择时穴位贴敷结合坐式偏瘫复原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1∶1的比例随机分成4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择时穴位贴敷、C组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择时坐式偏瘫复原操锻炼、D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择时穴位贴敷和坐式偏瘫复原操,各30例。4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采用中风病中医证候评分量表、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简式Fugl-Meyer评分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4组患者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各项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D组各项评分优于A、B、C组(P<0.05)。结论择时穴位贴敷结合坐式偏瘫复原操锻炼,能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择时 穴位贴敷 坐式偏瘫复原操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
12
作者 智新力 赵丽娟 +1 位作者 霍霁 张方青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9例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扶拐情况、假体位置。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9例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扶拐情况、假体位置。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术中复位困难改为常规后外侧入路(所有指标不予考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36(19.4±11.3)个月。术后1例出现严重低血钾、低蛋白血症,转ICU治疗后好转;1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1个月后痊愈;术后无关节不稳及脱位、肺栓塞、股骨骨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13例可独立行走,3例可扶单拐行走,2例仍需坐轮椅出行。末次随访时,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Harris评分54~92(83.1±11.0)分,其中优7例、良8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15/18。结论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通过对后关节囊、外旋肌肉组织的保护可有效预防术后髋关节脱位,对假体的选择无限制性,对假体的安装角度无特殊要求,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外侧入路 髋关节置换 偏瘫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SFBC联合TOT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ADL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靖 黄拥军 熊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究焦点解决短期咨询(SFBC)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潜江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01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探究焦点解决短期咨询(SFBC)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潜江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01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TOT训练方法,观察组采用SFBC联合TOT训练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及Barthel指数(BI)。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状况、FMA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BC联合TOT的康复治疗训练可以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肢体康复功能及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 任务导向性训练 急性脑卒中 偏瘫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云朋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常...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常规康复护理)与对照组(作业疗法联合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的平衡功能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结果:干预3个月,试验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79、5.555,P<0.05);试验组患者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24、8.637、26.306、5.162、7.579、15.302、8.918、8.080、20.745、10.862、1.397、6.806,P<0.05)。结论: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功能性步行能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作业疗法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平衡功能 功能性步行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综合式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英彩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期157-159,共3页
目的分析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综合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所收治,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干... 目的分析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综合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所收治,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接受综合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下肢徒手肌力检查(MMT)评分、上肢MMT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下肢MMT评分、上肢MM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综合式康复护理干预能取得显著的康复效果,提升患者偏瘫肌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综合式康复护理 肢体运动功能 偏瘫肌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电针对脑出血后偏瘫痉挛大鼠脊髓颈膨大处GluR2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任慧玲 卢旭东 +4 位作者 赵庆林 赵大巍 郭荣彬 李常法 步玮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6-321,共6页
目的研究电针经穴对脑出血后偏瘫痉挛大鼠脊髓颈膨大处谷氨酸受体2(GluR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脑出血后偏瘫痉挛症状的机制。方法将45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9只、模型组18只、电针组18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采用立体定向在... 目的研究电针经穴对脑出血后偏瘫痉挛大鼠脊髓颈膨大处谷氨酸受体2(GluR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脑出血后偏瘫痉挛症状的机制。方法将45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9只、模型组18只、电针组18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采用立体定向在右侧内囊注入自体尾血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不注射自体尾血。造模后电针组采用电针刺激大鼠曲池与足三里穴,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术后第3天、第7天对大鼠分别进行行为学检测[神经功能状态(采用Zea-longa评分评定)、肌张力(采用改良的Ashworth分级评分测定)、旷场实验],并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颈膨大处GluR2表达情况。结果术后第3天、第7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Zea-longa评分和左前肢、左后肢的改良Ashworth评分均明显增高(P均<0.05),运动总路程明显缩短(P均<0.05),平均速度明显减慢(P均<0.05),静止时间明显延长(P均<0.05),脊髓颈膨大处GluR2蛋白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的Zea-longa评分和左前肢、左后肢的改良Ashworth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运动总路程明显延长(P均<0.05),平均速度明显加快(P均<0.05),静止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脊髓颈膨大处GluR2蛋白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电针刺激曲池和足三里穴可以显著改善脑出血大鼠痉挛性瘫痪症状,缓解肌张力增高,上调脊髓颈膨大处GluR2表达可能是电针治疗缓解脑出血后肢体痉挛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出血 偏瘫 痉挛 脊髓 谷氨酸受体2
下载PDF
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热敏化穴位分布情况及疗效观察
17
作者 刘奕蕾 王颖 +1 位作者 谢宗亮 曹奕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4-39,共6页
目的探查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热敏化穴位的分布情况,观察热敏灸治疗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敏灸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针刺治疗,热敏灸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查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热敏化穴位的分布情况,观察热敏灸治疗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敏灸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针刺治疗,热敏灸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热敏灸治疗;观察热敏灸组患者热敏化穴位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评分、Fugl-Meyer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brief,WHOQOL-BREF)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共有35例患者出现热敏化穴位现象,共出现119个热敏化穴位;热敏化穴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5个穴位依次为足三里、曲池、悬钟、外关和阳陵泉。热敏灸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MT评分、FMA量表评分、WMFT量表评分、ADL量表评分、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热敏灸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常规针刺和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应用热敏灸治疗该病时可优先选择足三里、曲池、悬钟、外关、阳陵泉穴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风 痉挛性偏瘫 热敏灸 热敏化穴位
下载PDF
同情聚焦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与病耻感的影响
18
作者 刘晓云 李冠增 +1 位作者 杨春玲 王艾君 《现代临床护理》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 探讨同情聚焦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与病耻感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0例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认知... 目的 探讨同情聚焦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与病耻感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0例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同情聚焦疗法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羞耻感、认知功能、自我批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病耻感水平评分低于对照组,认知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批评水平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同情聚焦疗法可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批评水平、羞耻感,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同情聚焦疗法 认知功能 羞耻感 认知行为疗法
下载PDF
自我节律性引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即刻影响
19
作者 周苗苗 赵凯 +2 位作者 徐梅 杨梅 王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5期93-96,共4页
目的:观察自我节律性引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即刻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2—8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并符合本次研究入组标准的20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在节律引导前及自我节律性引导步行过程中,均使用意大... 目的:观察自我节律性引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即刻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2—8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并符合本次研究入组标准的20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在节律引导前及自我节律性引导步行过程中,均使用意大利BTS公司的P-WALK平板压力测试系统进行数据采集。采集的参数指标包括:步速、步幅、步态周期、患侧预承重期、患侧单支撑期、患侧预摆动期、患侧摆动期。结果:与节律引导前步行比较,20例测试患者自我节律性引导步行患者步速、患侧步幅、健侧步幅均明显提高(P<0.05),患侧步态周期及健侧步态周期均明显缩短(P<0.05)。患侧预承重期和预摆动期占患侧步态周期比例均显著减小,患侧单支撑期和摆动期占患侧步态周期的比例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行自我节律性引导步行时,可以一定程度提高步速和步幅,同时偏瘫肢体的预承重期、预摆动期、单支撑期和摆动期占患侧步态周期比例均不同程度趋于正常。因此,脑卒中偏瘫患者在下肢步行康复训练过程中行自我节律性引导,可以改善步行功能及纠正偏瘫患者异常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自我节律性引导 步行功能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卜玉环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3期337-340,共4页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常常导致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后遗症。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作为脑卒中常见合并症,脑卒中偏瘫典型表现为肌肉无力、僵硬、麻木、疼痛等,部分合并感觉异常、平衡障...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常常导致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后遗症。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作为脑卒中常见合并症,脑卒中偏瘫典型表现为肌肉无力、僵硬、麻木、疼痛等,部分合并感觉异常、平衡障碍、步行困难等,影响患者运动功能,从而降低了生活质量。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通过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系统的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偏瘫患者肌肉力量的恢复、平衡能力的提高以及协调性的改善。因此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对于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改善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并发症 康复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