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2篇文章
< 1 2 1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催眠法在幽闭恐惧症病人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茜 王兰英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2-936,共5页
目的:探讨医学催眠法在幽闭恐惧症病人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1月—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磁共振检查且合并幽闭恐惧症的150例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n=50)、药物治疗组(常规护理+药物治疗,n=50)、... 目的:探讨医学催眠法在幽闭恐惧症病人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1月—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磁共振检查且合并幽闭恐惧症的150例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n=50)、药物治疗组(常规护理+药物治疗,n=50)、医学催眠组(常规护理+医学催眠法,n=50),比较3组病人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幽闭恐惧症问卷(CLQ)评分、干预疗效、图像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医学催眠组的临床有效率、图像质量、护理满意度均高于药物治疗组和常规护理组(P<0.05);医学催眠组的HAMA评分、CLQ评分低于药物治疗组及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医学催眠法可有效缓解幽闭恐惧症病人磁共振检查过程中的恐惧及焦虑情绪,增加舒适度并减少对镇静药物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闭恐惧症 医学催眠 磁共振检查 焦虑 恐惧 满意度
下载PDF
哈佛群体催眠感受性量表A式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度和效度 被引量:4
2
作者 周爱保 王志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本文引进了哈佛群体催眠感受性量表A式(Harvard Group Scale of Hypnotic Suscepti-bility,Form A,HGSHS-A),并分析其信度和效度。方法:将HGSHS译成中文,并对其进行符合本土文化的修改。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313名在校... 目的:本文引进了哈佛群体催眠感受性量表A式(Harvard Group Scale of Hypnotic Suscepti-bility,Form A,HGSHS-A),并分析其信度和效度。方法:将HGSHS译成中文,并对其进行符合本土文化的修改。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31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回收有效问卷293份。第一次测试177份有效问卷用来评估HGSHS-A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检测HGSHS-A的因子结构;使用第二次测试所得116份有效问卷,根据12个暗示项目所反应的两个维度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1)量表5个部分之间总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70;主观印象部分和客观外在反应部分之间的Cronbachα系数为0.82。(2)因素效度分析显示了4个因子,决定总方差的49.60%;验证性因素分析调整后的模型χ2=47.239,RMR=0.014,RMSEA=0.000,GFI=0.938,CFI=1.000,NFI=0.64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哈佛群体催眠感受性量表A式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均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可以用于区分大学生受试的催眠感受性,并适合团体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眠 催眠暗示 哈佛催眠感受性量表A式 催眠感受性
下载PDF
催眠镇痛的机制及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建伟 王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366-367,共2页
催眠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是很多心理过程的结合。为了更好地讨论催眠,采用Kihlstrom对催眠的定义,“催眠是一种社会的相互影响,一方被指定为被催眠者,另一方被指定为是催眠师,被催眠者接受催眠师的暗示,包括知觉的改变,记忆以及... 催眠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是很多心理过程的结合。为了更好地讨论催眠,采用Kihlstrom对催眠的定义,“催眠是一种社会的相互影响,一方被指定为被催眠者,另一方被指定为是催眠师,被催眠者接受催眠师的暗示,包括知觉的改变,记忆以及自发动作。这个角色意味着将无条件地接受催眠师的指挥。由于是角色的要求,被催眠的人在进入催眠状态后,就倾向于顺从催眠师的指示,做出特定的行为或产生特定的感受”。这个定义能够更好的研究催眠麻醉的效应,也能够更好的来研究催眠暗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眠镇痛 催眠 心理过程 催眠状态 催眠暗示 自发动 意味着
下载PDF
苯二氮[艹卓]类与新型非苯二氮[艹卓]类镇静催眠药的临床用药安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蓓蕾 祝德秋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为临床工作者合理、安全地使用镇静催眠药提供参考,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对从2017-2021年医院已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中筛选出镇静催眠药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事件并对其进行分析,对比讨论不同种类镇静催眠药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同... 目的为临床工作者合理、安全地使用镇静催眠药提供参考,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对从2017-2021年医院已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中筛选出镇静催眠药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事件并对其进行分析,对比讨论不同种类镇静催眠药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对数据进行假设检验,探讨如何安全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结果96例不良反应报告的患者年龄20~88岁,平均(62±14)岁;其中男性24例,占25%,女性72例,占75%。用药原因均与抗焦虑和治疗失眠有关,96例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有95例为一般不良反应事件,占99%,有1例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占1%。结论新型非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安全性要较高于传统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患者使用镇静催眠药的种类与不良反应结果之间有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物质相关性障碍 睡眠障碍 镇静催眠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催眠训练对冻融胚胎移植患者身心状态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马为梅 李莉 +4 位作者 李翠萍 邵衬衬 吕小红 孔俏俏 续锦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33-37,共5页
目的研究催眠训练对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焦虑、抑郁等身心状态的影响,探索心理干预在辅助生殖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95例FET患者,在周期治疗中各环节点均常规给予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入组患者移植日术前增加一堂约20 min的催眠训... 目的研究催眠训练对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焦虑、抑郁等身心状态的影响,探索心理干预在辅助生殖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95例FET患者,在周期治疗中各环节点均常规给予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入组患者移植日术前增加一堂约20 min的催眠训练课。比较所有FET患者催眠训练前后贝克抑郁量表(BDI)、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BDI分度,BAI分度,脉率,选择负性情绪词汇情况,选择正性情绪词汇情况。结果FET患者BDI评分由催眠训练前的(3.58±4.87)分下降至催眠训练后的(1.03±2.43)分,BAI评分由催眠训练前的(8.02±8.04)分下降至催眠训练后的(2.59±4.41)分(P<0.05)。催眠训练后,BDI分度为0~10分的患者占比97.95%与催眠训练前的91.28%相比较显著升高,11~45分的患者占比2.05%与催眠训练前的8.72%相比显著降低(P<0.05)。FET患者催眠训练后BAI分度为0~10分占比85.13%相较于催眠训练前的44.62%升高,11~20分的占比12.82%较催眠训练前的49.74%下降(P<0.05);催眠训练后21~30分、31~50分的占比也呈下降趋势,但由于样本量少,与催眠训练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FET患者催眠训练后的脉率为(75.5±7.8)次/min较催眠训练前的(79.7±8.1)次/min显著下降,有明显差异(P<0.05)。催眠训练后选择负性情绪词汇人次明显减少,其中担心、紧张、焦虑、紧绷、心慌、烦躁、害怕、泄气、悲伤选择率分别为21.03%、9.23%、2.56%、8.21%、0、4.10%、6.67%、1.54%、0,均低于催眠训练前的76.41%、62.56%、34.87%、28.72%、23.59%、21.03%、17.95%、6.15%、5.13%,有明显差异(P<0.05);由于选择崩溃的人次较少,催眠训练前后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所列10个正性词汇中,催眠训练后有放松、平静、舒适、踏实、信心、温暖、安全、愉快选择率80.51%、78.97%、40.51%、36.41%、32.31%、22.05%、12.82%、21.03%,与催眠训练前的13.33%、26.15%、7.69%、6.67%、19.49%、6.67%、5.13%、12.82%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兴趣、希望选择率分别为1.54%、30.77%,与与催眠训练前的0、30.26%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催眠训练能显著降低FET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减少患者负性情绪,增加正性情绪,提升患者的身体、心理舒适度和就医感受,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胚胎移植 催眠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夜合安神丸镇静催眠作用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吴迪 王清 +1 位作者 李伟 张殿文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401-404,共4页
目的:观察夜合安神丸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安神补脑液5.2 mL/kg),夜合安神丸低、中、高剂量(3.2、1.6、0.8 g/kg)组,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7 d。采用小鼠自主活动、协同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及协... 目的:观察夜合安神丸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安神补脑液5.2 mL/kg),夜合安神丸低、中、高剂量(3.2、1.6、0.8 g/kg)组,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7 d。采用小鼠自主活动、协同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及协同水合氯醛睡眠实验观察对小鼠直接睡眠的影响,测定并计算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阈下剂量的睡眠百分率及水合氯醛阈下剂量的睡眠百分率。结果:夜合安神丸对小鼠自主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增加小鼠协同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阈下剂量睡眠百分率,缩短小鼠协同戊巴比妥钠阈上剂量入睡潜伏期,延长小鼠协同戊巴比妥钠阈上剂量睡眠时间。结论:夜合安神丸具有较好的镇静催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合安神丸 安神补脑液 镇静催眠 小鼠
下载PDF
《催眠师甄妮》:情动实践与“新人”的当代性
7
作者 杨姿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3,共7页
“知识分子写作”在中外文学的创作中有着自身的缘起和发展,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它又以特定的面向释放出相应的能量。从19世纪“俄罗斯的良心”到20世纪赛义德、奈保尔、曼海姆等人关于“边缘的”“有机的”“漂浮的”等提法对“知识分... “知识分子写作”在中外文学的创作中有着自身的缘起和发展,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它又以特定的面向释放出相应的能量。从19世纪“俄罗斯的良心”到20世纪赛义德、奈保尔、曼海姆等人关于“边缘的”“有机的”“漂浮的”等提法对“知识分子”的界定,已经显示出“知识分子写作”应对时代变化而自我革新的本色。当然,这些应变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相时而动,而是通过定位的调整来确定写作介入社会的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调整都能获得一致认同并产生积极反馈,对中国当代作家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作家 中外文学 曼海姆 积极反馈 赛义德 自我革新 催眠 当代性
下载PDF
认知催眠疗法对胃癌化疗患者的影响
8
作者 董秀红 李翠萍 刘勇莲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6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催眠疗法对胃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60例胃癌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均于术后1个月行首次化疗,应用FOLFOX4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治疗,研究组采用... 目的:探讨认知催眠疗法对胃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60例胃癌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均于术后1个月行首次化疗,应用FOLFOX4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治疗,研究组采用认知催眠疗法。比较两组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及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12周后,研究组MoCA、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周后SAS、SD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周后QLQ-C30各项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2周后IL-6、IL-1β、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催眠疗法用于胃癌化疗患者,有利于改善认知功能,下调炎性因子表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化疗 认知催眠疗法 认知功能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关于催眠现象及机制的理论与学说 被引量:1
9
作者 罗正里 《空军医高专学报》 1996年第1期60-65,共6页
催眠现象及其机制,是自古以来许多人都想揭开的谜。现代对催眠现象与机制的阐释,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理论与学说,都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对催眠进行了探讨,本文仅就一些主要的理论与学说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综合阐述。
关键词 催眠现象 麦比乌斯带 催眠暗示 催眠状态 神经生理学 第二层次 催眠 角色理论 巴甫洛夫 接受暗示
下载PDF
社区失眠老年患者镇静催眠药依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笑笑 刘铭忆 +3 位作者 杨昕晖 李严平 霍娜 马秀华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了解社区失眠老年患者镇静催眠药依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市大兴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146例失眠老年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及访谈方式,收集社区失眠老年患者的一般资料、镇静催... 目的了解社区失眠老年患者镇静催眠药依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市大兴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146例失眠老年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及访谈方式,收集社区失眠老年患者的一般资料、镇静催眠药使用及依赖情况。根据调查对象对镇静催眠药是否产生依赖,分为药物依赖组和无药物依赖组。结果社区失眠老年患者中镇静催眠药依赖的发生率为47.95%(70例),使用最多的镇静催眠药是艾司唑仑(48.6%),其次是佐匹克隆(37.7%)。将70例镇静催眠药依赖的社区失眠老年患者作为药物依赖组,余76例作为无药物依赖组。与无药物依赖组相比,药物依赖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更高,年龄更大,女性占比、合并慢性病数量、联合用药患者占比更多,使用镇静催眠药时间和日间睡眠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高、女性、使用镇静催眠药时间长、日间睡眠时间长是发生镇静催眠药依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社区失眠老年患者中镇静催眠药依赖性高,高龄、睡眠质量差、女性、使用镇静催眠药时间长、日间睡眠时间长的老年患者更易产生药物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镇静催眠 老年人 药物依赖 社区
下载PDF
正常人安静和催眠状态下脑葡萄糖代谢的自身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郑直 王立伟 +3 位作者 左传涛 管一晖 陶明毅 施慎逊 《上海精神医学》 2005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研究健康正常人催眠静息状态和清醒安静状态下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差异,初步探索催眠状态的神经生理基础。方法正常人在清醒安静状态下行18F-FDG PET扫描。隔日后,采用凝视法将受试者诱导进入催眠状态,再次行18F-FDG PET扫描。两种状... 目的研究健康正常人催眠静息状态和清醒安静状态下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差异,初步探索催眠状态的神经生理基础。方法正常人在清醒安静状态下行18F-FDG PET扫描。隔日后,采用凝视法将受试者诱导进入催眠状态,再次行18F-FDG PET扫描。两种状态皆应采用3D模式进行PET脑显像,应用SPM分析对催眠静息状态和清醒安静状态18F-FDG PET图像进行组间体元统计,统计所得到的一系列数值构成了统计参数地图(SPM)。比较催眠静息状态和清醒安静状态脑局部糖代谢的变化,根据变化差异显著(p<0.001)区域的Talariach坐标值确定其部位。结果SPM分析显示催眠静息状态较清醒安静状态右侧枕叶(BA17,18)、左侧枕叶(BA17,18)、左侧顶叶(BA40,)、左侧颞上回(BA22)、右侧尾状核、右侧小脑后叶、右侧额叶(BA6)、左侧额中回(BA8,9)和右侧丘脑葡萄糖代谢明显降低(P<0.001)。结论催眠静息状态脑葡萄糖代谢不同于清醒安静状态,催眠静息状态存在神经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眠 催眠静息状态 清醒状态 PET 葡萄糖代谢 脑葡萄糖代谢 催眠状态 安静状态 自身对照研究 正常人
下载PDF
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的催眠研究述评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爱保 王志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7-544,共8页
催眠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心理治疗中,但是,关于催眠方面的研究却相当匮乏,而且相当模糊。近年来,随着fMRI,ERP和PET等技术的引入,我们对催眠引导和催眠暗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疼痛和幻觉的研究表明,至少对于高暗示性被试而言,催眠... 催眠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心理治疗中,但是,关于催眠方面的研究却相当匮乏,而且相当模糊。近年来,随着fMRI,ERP和PET等技术的引入,我们对催眠引导和催眠暗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疼痛和幻觉的研究表明,至少对于高暗示性被试而言,催眠暗示可以引起与真实刺激同样的大脑皮层的激活;而催眠后暗示对于注意策略的调控,可以使原有的认知过程发生改变,其中之一是使用催眠后暗示来抑制"Stroop效应"语义加工过程;催眠后遗忘更是实现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遗忘的分离。未来研究者将继续从探讨催眠本身的神经属性和催眠暗示所引起的认知过程的改变两个角度去认识催眠,揭开催眠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眠诱导 暗示 功能影像技术 催眠后遗忘 催眠后暗示
下载PDF
催眠状态的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直 王立伟 《上海精神医学》 2005年第5期298-300,共3页
关键词 催眠状态 影像学研究 意识状态 正常状态 催眠 催眠
下载PDF
75例个案催眠治疗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承红 邰启扬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8年第3期38-41,共4页
通过对75例个案言语引导性催眠治疗的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催眠疗法是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极具操作性的疗法之一,其疗效远胜于其他意识层面的心理疗法。来访者平均催眠治疗次数2.36±1.26,这适应于需要快节奏心理治疗的当代人。有86... 通过对75例个案言语引导性催眠治疗的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催眠疗法是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极具操作性的疗法之一,其疗效远胜于其他意识层面的心理疗法。来访者平均催眠治疗次数2.36±1.26,这适应于需要快节奏心理治疗的当代人。有86.7%的来访者能够进入不同程度的催眠状态接受治疗,其中疗效达到良好以上的占70.7%;女性的催眠感受性高于男性(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催眠程度越深疗效越好(r=0.873,P=0.000**);即使浅催眠也能够达到心理放松、缓解焦虑的目的。催眠对于心理障碍中的神经症疗效明显。研究结果表明,能够在意识层面进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均可以运用催眠疗法在无意识层面进行,而且疗效优于意识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咨询与治疗 催眠疗法 催眠感受性 催眠深度
下载PDF
催眠药物对高龄老年人日间嗜睡与认知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郑虹 齐振波 +4 位作者 徐鹏 徐杰 于新宇 藏亚楠 张兆岩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936-939,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人长期应用催眠药物对日间嗜睡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的103例年龄≥80岁的高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服用催眠药物分为服用催眠药物组和对照组,利用MoCA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调查分析高龄老年...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人长期应用催眠药物对日间嗜睡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的103例年龄≥80岁的高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服用催眠药物分为服用催眠药物组和对照组,利用MoCA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调查分析高龄老年人认知功能及日间嗜睡的情况。结果 2组高龄老年人白天嗜睡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ESS得分显示,对照组在沉闷的公共场所和午餐后安静地坐着时重度嗜睡发生率显著高于服用催眠药物组(P<0.05)。MoCA得分显示,服用催眠药物组与对照组在(语言)命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失眠老年人接受合理有效催眠药物治疗,对日间嗜睡和认知功能未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可使用催眠药物加强对高龄老年人睡眠问题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眠药物 日间嗜睡 认知功能 高龄老人
下载PDF
催眠术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小年 刘铁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99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关键词 催眠 心理治疗过程 催眠状态 催眠现象 观念运动 心理过程 心身疾病 眠性 感应作用 摆动运动
下载PDF
门诊催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肖腊梅 徐晓菲 +4 位作者 蒋林 刘思婧 袁珺 张维 张奇兵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8期26-28,32,共4页
目的了解门诊催眠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指导患者安全、合理使用催眠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于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因失眠或睡眠障碍开具催眠药物的患者进行回访,根据是否发生催眠药物不良... 目的了解门诊催眠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指导患者安全、合理使用催眠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于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因失眠或睡眠障碍开具催眠药物的患者进行回访,根据是否发生催眠药物不良反应分为不良反应组和无不良反应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催眠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回访1139例患者,190例(16.68%)失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的催眠药物分别为艾司唑仑97例、右佐匹克隆62例、阿普唑仑23例、氯硝西泮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催眠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包括女性患者(OR=0.595,95%CI:0.418~0.848,P=0.004)、催眠药物为艾司唑仑(OR=2.590,95%CI:1.580~4.245,P<0.001)、睡前进食(OR=2.324,95%CI:1.456~3.708,P<0.001)。结论催眠药物发生不良反应与患者使用的催眠药物品种、睡前进食等因素有关,医师应仔细询问患者失眠情况,根据患者失眠特点开具催眠药物并详细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睡前避免进食,以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催眠药物 不良反应 门诊 因素分析
下载PDF
催眠与类催眠现象的社会机理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毛华配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1-153,共3页
本文通过对催眠的相关理论及发展历史的整合,提出催眠的机制,并建立催眠机制的模型;同时用催眠的理论机制引述类催眠研究,并对社会情景中的有关类催眠现象作了分析,指出了此类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催眠 催眠机制 社会情景 催眠
下载PDF
催眠疗法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洪 钱俊 +3 位作者 付艳芬 闫自青 黄一杨 邱伟芬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0,25,共5页
目的探讨催眠疗法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精神科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催眠疗法干预,每周1次,共10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中文版情... 目的探讨催眠疗法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精神科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催眠疗法干预,每周1次,共10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中文版情绪调节困难问卷和情绪反应性量表在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及干预结束后1个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结束时两组情绪调节困难得分,干预结束后1个月两组抑郁、情绪调节困难、情绪反应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催眠疗法干预能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调节能力,缓解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催眠疗法 情绪调节 情绪反应性 心理护理
下载PDF
催眠的本质及定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建伟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13,16,共3页
催眠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是很多心理过程的结合。从催眠的过程和外在表现来定义催眠易造成混乱,从与催眠最相关的暗示、恍惚状态和催眠引导三个方面来阐述催眠的本质及其定义。最后对催眠的定义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催眠 催眠本质 催眠定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