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儒家哲学中的教育隐喻探微
1
作者 李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13,共14页
隐喻作为人类语言、认知、思维乃至“存在”中的重要议题,值得关注。基于汉字的独特表意系统,早期儒家以仁义为依归,以“成人”为宗旨,借助内发扩充和外铄转化诸种譬喻,殊途同归地辨析人接受教育而“作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儒家教育... 隐喻作为人类语言、认知、思维乃至“存在”中的重要议题,值得关注。基于汉字的独特表意系统,早期儒家以仁义为依归,以“成人”为宗旨,借助内发扩充和外铄转化诸种譬喻,殊途同归地辨析人接受教育而“作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儒家教育隐喻中常用的玉、水、木及禾四类典型意象,皆具鲜明的自然属性及农耕特色,被借以讨论教育活动作用的对象及预期的理想。在过程层面,儒家借助诸如染色、熏香、品味、射箭,以及绳墨、规矩、影子、回声等隐喻,揭示教育的渐进、隐微、互动及规范等特征,同时呈现儒家教育重视具身经验、强调反身而诚的特征。儒家将“教-育”与“学-习”可能达至的趣妙境界、理想人格的完成以及良善秩序的实现,进行关联性的整体论述,乃至揭示教育这种世俗活动中所蕴含的“内在超越”可能。隐喻语言有其不足,却又普遍泛在。教育研究应当舍离以神秘或鄙弃态度对待隐喻,尝试超越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二元对立,从经验主义的角度切入,审视教育隐喻的指称内涵、生发机理及运用效果,同时留意辨析其内在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哲学 教育隐喻 语言 意味 认知 思维
下载PDF
从“新儒家哲学”看“新文科建设”与“西学”资源问题
2
作者 黄玉顺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6-79,共4页
“新文科”与“儒家哲学”两者的汇聚点,就是“新儒家哲学”。存在着三种不同含义的“新儒家哲学”,即宋明新儒家哲学、20世纪的现代新儒家哲学和21世纪的当代新儒家哲学。它们都进行了传统哲学的转化和发展,即都进行了某种意义的“新... “新文科”与“儒家哲学”两者的汇聚点,就是“新儒家哲学”。存在着三种不同含义的“新儒家哲学”,即宋明新儒家哲学、20世纪的现代新儒家哲学和21世纪的当代新儒家哲学。它们都进行了传统哲学的转化和发展,即都进行了某种意义的“新文科建设”。就其学术资源来看,其共性是:它们都汲取了某种“西学”资源。具体来说,宋明新儒家汲取了“西天取经”意义上的“西学”资源,即佛学;而现当代新儒家汲取了“西学东渐”意义上的“西学”资源,即西方哲学。因此,在思想学术资源这个问题上,“新文科建设”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应当是:在保持文化主体性、“中国性”的前提下,积极地吸纳“西学”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儒家哲学 西学
下载PDF
试论儒家哲学思想融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
3
作者 郑子钧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8期221-226,共6页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儒家思想所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有利于帮助高校学生从容面对挫折、改善其心理素质,对于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儒家心理学...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儒家思想所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有利于帮助高校学生从容面对挫折、改善其心理素质,对于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儒家心理学思想出发,指出高校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并将儒学思想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利于当下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拓宽和精进,也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改革与创新。Confucianism,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a profou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Confucianism contains rich psychological ideas, which can help college students face setbacks and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has a positive guiding role i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faced by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sychological ideas of Confucianism and summarizes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faced by college students by integrating Confucianism into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s,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broadening and refinement of the current mental health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lso promotes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integration of Confucianism into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broadening and refinement of mental health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also promotes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哲学 高校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PDF
儒家哲学中的天命思想研究
4
作者 高黎明 《哲学进展》 2024年第9期2449-2453,共5页
“天命”概念深植于中国传统哲学,“天”被视为万物之源与秩序制定者,“命”是决定个体命运的超然力量。古人视“天命”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人需被动接受。随着时代演进,现代解读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自我价值实现,展现哲学思想的动态... “天命”概念深植于中国传统哲学,“天”被视为万物之源与秩序制定者,“命”是决定个体命运的超然力量。古人视“天命”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人需被动接受。随着时代演进,现代解读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自我价值实现,展现哲学思想的动态发展与文化传承。伴随时代变迁与哲学思想的不断演进,“天命”概念的解读也呈现出更加理性和人文的倾向。现代学者倾向于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角度重新诠释“天命”,强调在尊重自然法则的同时,个体在探索与塑造自身命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在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和谐统一。The concept of “Destiny” has always been a central them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Tian” is the root of all changes in the world, the ruler and master of the universe, while “Destiny” is a mysterious force that determines one’s status, fortune, and misfortune in lif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en and man, the will of the Tian Dao pervades and shapes man’s destiny, which is known as Destiny. Destiny refers to the will of the Tian Dao and the fate that the heavens control over the lives of all living beings. In ancient times, “Destiny” was considered divine, an idol, and an authority that was supreme. The recipient of the command from heaven is man, and in the relationship of command and obedience between heaven and man, people could only passively accept and not defy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思想 儒家哲学 天人关系
下载PDF
从当代新荀学看儒家哲学孟、荀两派的对比发展与纠葛迷离
5
作者 刘又铭 《管子学刊》 2023年第3期5-19,共15页
荀子性恶论话语底下潜在着一个比较阳光亲和的理路,可以称作荀子哲学的普遍形式。从这普遍形式来看,荀子哲学完整自足,跟孟子哲学一样具有普遍性、正当性。本文从这个观点出发,兼顾隐、显两层来阐述儒家哲学孟、荀两派的对比发展与纠葛... 荀子性恶论话语底下潜在着一个比较阳光亲和的理路,可以称作荀子哲学的普遍形式。从这普遍形式来看,荀子哲学完整自足,跟孟子哲学一样具有普遍性、正当性。本文从这个观点出发,兼顾隐、显两层来阐述儒家哲学孟、荀两派的对比发展与纠葛迷离:(1)汉唐儒学主要是荀学,它在孟学阳光的牵引下,首度出现“孟皮荀骨”的现象,逐渐将荀子哲学潜在的普遍形式表现出来。(2)宋明时期孟学晋身为主角,它凭借着汉唐荀学留下来的文化土壤顺利登场,还将某些荀学的体质转为自己的血肉。但它判定荀子哲学缺了“大本”,荀学从此失去正当性,退居边缘。(3)明清时期,理学逐渐跟现实脱节,但孟学意识形态已经逐渐形成。那不自觉的荀学思维就着宋明理学大力修改,打造成荀学性格的哲学,也就是自然气本论。这是孟学意识形态下的“孟皮荀骨”现象。而孟学意识形态则有时会附身于荀学某些体质板块,将它绝对化,这叫“荀体孟魂”。(4)由于孟学意识形态的影响,20世纪的“当代新儒家”全部是孟学派;不过,在20、21世纪之交,荀学派的声音终于破茧而出,重新出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哲学 当代新荀学 “孟皮荀骨” “荀体孟用” “荀体孟魂”
下载PDF
《周易》对于儒家哲学当代重建的启示——关于“重写儒学史”与“儒学现代化版本”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6
6
作者 郭萍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6-154,共9页
《周易》对于儒家哲学建构的意义,可称之为"两度映射":一是《周易》文本的形成与儒家哲学在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型时期(先秦)即轴心时期的原初建构之间,具有历史的同步性和逻辑的同构性。为此,须"重写儒学史"——重... 《周易》对于儒家哲学建构的意义,可称之为"两度映射":一是《周易》文本的形成与儒家哲学在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型时期(先秦)即轴心时期的原初建构之间,具有历史的同步性和逻辑的同构性。为此,须"重写儒学史"——重写先秦时期的易学史、儒家哲学史。二是上述建构过程与儒家哲学在中国社会第二次大转型时期(当代)即所谓"新轴心期"的重建之间,也存在着逻辑的同构关系与历史的再现关系。具体来说,《周易》文本的形成过程乃是观念形态的这样一个转进跃迁的过程:《易经》古歌的本真生活情感;《易经》占辞的神性形上学、《易传》的理性形上学;《易传》的形下学(伦理政治哲学)。这一过程开显了儒家哲学的当代重建的典范进路:由当下生活情境及其仁爱情感显现的大本大源出发,去重建儒家哲学的形上学、形下学。这才是典范的"儒学现代化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儒家哲学建构 两度映射 儒家哲学当代重建
下载PDF
儒家哲学是教育家的哲学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岱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3-14,共2页
哲学家都有其生活经历,都有其活动经验。哲学家的思想学说经常是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活动经验有密切联系的。从先秦诸子的学说来看,这种情况尤为显著。儒家以道德为最高价值、在政治上提倡德治,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儒家都是教育家。儒家... 哲学家都有其生活经历,都有其活动经验。哲学家的思想学说经常是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活动经验有密切联系的。从先秦诸子的学说来看,这种情况尤为显著。儒家以道德为最高价值、在政治上提倡德治,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儒家都是教育家。儒家哲学是教育家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哲学 活动经验 思想学说 道德教化 人之道 曾子 子适 仁智 一偏之见 原因说
下载PDF
儒家哲学的“移植”、意义阐发及未来扩展——南乐山的儒家哲学思想 被引量:1
8
作者 程志华 许敬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6,共7页
作为美国"波士顿儒家"的代表人物,南乐山认为,儒家哲学可以"移植"到西方世界。不过,"移植"后的儒家哲学须"有所作为",唯有如此,儒家哲学才可获得自身发展,也才可为人类哲学作出贡献。一方面,... 作为美国"波士顿儒家"的代表人物,南乐山认为,儒家哲学可以"移植"到西方世界。不过,"移植"后的儒家哲学须"有所作为",唯有如此,儒家哲学才可获得自身发展,也才可为人类哲学作出贡献。一方面,儒家哲学可具有现代意义。在西方哲学,"创造"含义为"无中生有",它体现的是"被创造世界"的"确定性"与"创造源泉"之"非确定性"的不对称。儒家哲学的"创造"为"变化"即"萌生"之义,它忽视超越事物的"确定性",而重视具体事物的"内在确定性",二者关系即为"不对称"。因此,儒家哲学可助于理解西方哲学的"创造"观念。另一方面,儒家哲学应拓展话语范围。即,儒学作为一个"活的传统",面对西方现实生活,它应在"形而上学"、"哲学宇宙论"、"人性论"和"社会理论"四个方面,解答西方文化对这些问题的关切,从而深化儒学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士顿儒学 儒家哲学 移植 意义阐发 未来扩展
下载PDF
梁启超论儒家哲学——基于伦理学视角的文本考察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泽环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5-179,共5页
梁启超区分"爱智"的西方哲学和"为道"的儒家哲学,认为儒家哲学的用功所在为"修己安人",其学问的最高目的为"内圣外王";儒家哲学是中国文化的主体,其内容大部分不含时代性,不可以为时代古、思... 梁启超区分"爱智"的西方哲学和"为道"的儒家哲学,认为儒家哲学的用功所在为"修己安人",其学问的最高目的为"内圣外王";儒家哲学是中国文化的主体,其内容大部分不含时代性,不可以为时代古、思想旧而抛弃之;在现代社会,儒家哲学的最大价值所在和昌明儒家哲学的关键是"养成人格"。进入21世纪之后,梁启超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传承儒家伦理以合理地组织道德生活,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儒家哲学 伦理学视角
下载PDF
儒家哲学论证的理性与逻辑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明辉 吕有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27,共10页
儒家哲学论证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语言论证基础上的哲学论证,其理性不是纯粹理性而是实践理性,且其逻辑也并不是十分重视追求西方式的线性推理或形式推演的理论逻辑,而是追求一种从问题求解和实践论证需要出发的工作逻辑。儒家哲学论证实... 儒家哲学论证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语言论证基础上的哲学论证,其理性不是纯粹理性而是实践理性,且其逻辑也并不是十分重视追求西方式的线性推理或形式推演的理论逻辑,而是追求一种从问题求解和实践论证需要出发的工作逻辑。儒家哲学论证实质上是一种模式型论证,它并不满足于从理智上接受符合形式推论或纯客观的认知,而更重要的是讲究"合乎情理",换句话说,既要诉诸理性论证,又要诉诸生命体验,以满足情感需要和价值期待,进而巧妙地融合理性的认知与生命的情感体验,确定人生的方向和价值选择。这种论证模式不是线性推理所构建的命题证明系统,而是融知、情、意于一体的"情理论道"的论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哲学论证 工作逻辑 非形式逻辑 情理论道
下载PDF
横向超越:儒家哲学的形上之维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先伍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3期27-32,共6页
自从港台新儒家以"内在超越"概括中国哲学以来,"内在超越"就成了儒家哲学的一个标签。虽然这种概括有利于突出中西哲学的共性与差异,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进行辩护,但是其具有模糊性的特点,不足以概括儒家哲学。儒家... 自从港台新儒家以"内在超越"概括中国哲学以来,"内在超越"就成了儒家哲学的一个标签。虽然这种概括有利于突出中西哲学的共性与差异,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进行辩护,但是其具有模糊性的特点,不足以概括儒家哲学。儒家哲学由于缺少宗教维度,人们并不追求超凡入神,而是追求超凡入圣。圣人则是生活在人间的,与他者共处一个世界,并且与他者组成群体,因而儒家的圣人不是像西方的神人追求自我对于现实世界的超越,而是在现实世界中通过走向他者来超越自我。儒家的横向超越使得儒家哲学呈现出重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强调自我对他者的责任、关注时间性等诸多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哲学 外在超越 内在超越 纵向超越 横向超越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儒家哲学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志刚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2期41-44,共4页
儒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门派 ,其内容博大精深 ,影响广泛而久远 ,其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可归纳为“内圣外王之道”。对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阐释在古代和近代有所不同 ,涉及内修与外用、中学与西学等关系。“内圣外王”作为价值... 儒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门派 ,其内容博大精深 ,影响广泛而久远 ,其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可归纳为“内圣外王之道”。对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阐释在古代和近代有所不同 ,涉及内修与外用、中学与西学等关系。“内圣外王”作为价值观 ,其本体论依据为天人关系论中的“天道”或“人道”本体论 ,其认识论依据为内在超越思路和“知行合一”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哲学 内圣外王 价值取向 本体论 认识论
下载PDF
儒家哲学的“三句真谛”——《中庸》开篇三句的释读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玉顺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5期67-70,共4页
《中庸》开篇“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三句话 ,已经把儒学乃至整个一部中国哲学说透了 ,堪称“三句真谛”。此三句话可以复述为 :得天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天。这是一个环 ,这个环上有三个点 :天·性·... 《中庸》开篇“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三句话 ,已经把儒学乃至整个一部中国哲学说透了 ,堪称“三句真谛”。此三句话可以复述为 :得天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天。这是一个环 ,这个环上有三个点 :天·性·道 ;三段弧 :天—道·性—道·道—天。这么三个点、三段弧 ,覆盖了古今中外一切哲学的基本课题 :天关涉本体论 ;性关涉人性论 ;道关涉规律论。此三句话体现中国哲学以“人”为其终极关怀的人文特征。在这个“圆而神”的系统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哲学 中庸 天命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家哲学的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予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3-18,共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根据中国革命斗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结合中国现实,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即从学理的层面、从理论的核心深处促进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根据中国革命斗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结合中国现实,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即从学理的层面、从理论的核心深处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的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主要是指与儒家哲学的融合,两种哲学融合的基础在于两种理论的核心深处存有着人类社会的共同法则,即对人的终极关怀与强烈的实践思想。当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很好地将中国儒家思想包融于自身时,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又一次伟大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儒家哲学 终极关怀 实践
下载PDF
儒家哲学发展的方向——评《唐君毅先生年谱长编》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玉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7-164,239,共9页
《唐君毅先生年谱长编》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一部唐君毅年谱。《长编》凸显了"‘学术年谱’的特性",注意到了唐君毅哲学对儒家哲学现代发展的三点根本意义:一是"现代转型"的主题,二是"释本开新"的路径,三... 《唐君毅先生年谱长编》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一部唐君毅年谱。《长编》凸显了"‘学术年谱’的特性",注意到了唐君毅哲学对儒家哲学现代发展的三点根本意义:一是"现代转型"的主题,二是"释本开新"的路径,三是"以中化西"的立场。这应当是当代儒家哲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但在如何实现这三点意义的问题上,唐先生的某些观点是可以商榷的。《长编》对唐先生的哲学成就讲得很充分,但缺乏应有的反思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年谱 儒家哲学 现代转型 释本开新 以中化西
下载PDF
论中国先秦儒家哲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道德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乔根锁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Z1期117-123,共7页
关键词 道德人本主义 民本主义 人文主义思想 儒家哲学 中国先秦 孟子 伦理道德 人的价值 无神论 道德理性
下载PDF
论儒家哲学之“道”的实践属性与历史属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克谦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1-34,共4页
早期儒家之“道”作为哲学范畴的重要特征是具有鲜明的历史属性和实践属性。这使得“道”有别于西方哲学形而上学范畴。儒家强调“道不远人”,“道”不可能脱离人的历史和人的实践而存在。因而儒家重视在人的社会活动的历史中探求“道”... 早期儒家之“道”作为哲学范畴的重要特征是具有鲜明的历史属性和实践属性。这使得“道”有别于西方哲学形而上学范畴。儒家强调“道不远人”,“道”不可能脱离人的历史和人的实践而存在。因而儒家重视在人的社会活动的历史中探求“道”,强调“道”在历史之“统”中的活的生命;并且善于运用历史的道说与书写来彰显“道”。“道”的历史属性和实践属性体现了认识论与价值论的统一、“道”与“德”的统一。这使得儒家之“道”与强调辩证的观点和坚持实践立场的历史唯物主义可以找到共同的契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哲学 历史 实践
下载PDF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反思——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家哲学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连鹏晓 李宏亮 《商洛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45-49,共5页
"为中国寻找出路"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题,集中表现在政治层面的"救亡图存"与学术层面的"为中国文化寻找出路,"只有从这两个层面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才比较全面。同时,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去探讨马... "为中国寻找出路"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题,集中表现在政治层面的"救亡图存"与学术层面的"为中国文化寻找出路,"只有从这两个层面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才比较全面。同时,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去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家哲学的关系,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可缺少的方面,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儒家哲学
下载PDF
儒家哲学的价值论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馥洁 《人文杂志》 1988年第3期7-15,共9页
儒家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价值论又是儒家哲学的核心。分析儒家哲学的价值论,对于认识儒家哲学在中国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的深刻影响,把握传统哲学的特征,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儒家哲学 价值论 中国传统哲学 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重要意义 仁义道德 道德价值 价值评价 孟子 价值选择
下载PDF
试论当代体育文化与儒家哲学之整合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晓红 《辽宁体育科技》 2003年第2期73-73,77,共2页
儒家传统的人文资源是我们的宝贵遗产,它有助于我们现代精神的发展。中国体育文化的建设应在继承传 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文化。
关键词 儒家哲学 儒家思想 理想人格 体育文化 体育道德观 民族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