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先人后己”与“先己后人”两种思维方式对汉、英对两种语言的影响
1
作者
范磊
《心事》
2014年第10期166-166,共1页
汉语民族与英语民族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很多方面的差异,本文主要阐述这两种不同思维方式“先人后己”与“先已后人”的差异对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影响,以及对汉英两种语言的学习和互译活动所带来的启发。
关键词
思维方式
先人后己
先己后人
语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甄宇牵羊”想到的
2
作者
薛艳丽
《党的生活(青海)》
2007年第3期32-32,共1页
甄字是东汉年间京城的太学博士。一年年底,皇帝奖赏大家每人一只羊,可羊有大有小,肥瘦不一。有入主张把羊统统杀掉,肥瘦相搭,每人一份;也有人主张抓阉。大小肥瘦,全凭运气。七嘴八舌,意见不一。正在为难之际,站在一旁的甄字向...
甄字是东汉年间京城的太学博士。一年年底,皇帝奖赏大家每人一只羊,可羊有大有小,肥瘦不一。有入主张把羊统统杀掉,肥瘦相搭,每人一份;也有人主张抓阉。大小肥瘦,全凭运气。七嘴八舌,意见不一。正在为难之际,站在一旁的甄字向大家说:“大家不必争吵了,我看还是一人牵一只吧。”说着,便牵走了羊群中最小最瘦的一只。看到这种情形,大家不再争执了,在相互谦让中顺利地把羊分完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甄宇牵羊”
封建官吏
先人后己
中国共产党
干部
利益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博爱观念的起源及其蕴含
被引量:
9
3
作者
向世陵
辛晓霞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43,共9页
博爱的观念孕育于中国本土。作为仁的根本性内涵,儒家博爱适应于人道关爱与和谐群体的社会发展需要,自春秋发端,至战国进一步丰富。通过着重探讨先秦博爱观念的起源,揭示出儒家博爱论兴起时以爱人先于爱己和爱的互惠性为特色的基本蕴含...
博爱的观念孕育于中国本土。作为仁的根本性内涵,儒家博爱适应于人道关爱与和谐群体的社会发展需要,自春秋发端,至战国进一步丰富。通过着重探讨先秦博爱观念的起源,揭示出儒家博爱论兴起时以爱人先于爱己和爱的互惠性为特色的基本蕴含,认为爱、亲、仁的概念之间是相互训释的关系,阐明博爱与差等双方是同一个仁爱在普遍原则与具体实践的不同层面的表现。孝为儒墨共有的观念,它可以在普遍之爱的意义上被理解。先秦初起的博爱观念在汉唐得以进一步展开并与社会政治相关联。"博爱之谓仁"的命题虽然晚出,但却集中展示了儒家博爱论的基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
博爱
先人后己
互惠
原文传递
题名
“先人后己”与“先己后人”两种思维方式对汉、英对两种语言的影响
1
作者
范磊
机构
山西大学
出处
《心事》
2014年第10期166-166,共1页
文摘
汉语民族与英语民族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很多方面的差异,本文主要阐述这两种不同思维方式“先人后己”与“先已后人”的差异对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影响,以及对汉英两种语言的学习和互译活动所带来的启发。
关键词
思维方式
先人后己
先己后人
语言
分类号
B804 [哲学宗教—思维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甄宇牵羊”想到的
2
作者
薛艳丽
出处
《党的生活(青海)》
2007年第3期32-32,共1页
文摘
甄字是东汉年间京城的太学博士。一年年底,皇帝奖赏大家每人一只羊,可羊有大有小,肥瘦不一。有入主张把羊统统杀掉,肥瘦相搭,每人一份;也有人主张抓阉。大小肥瘦,全凭运气。七嘴八舌,意见不一。正在为难之际,站在一旁的甄字向大家说:“大家不必争吵了,我看还是一人牵一只吧。”说着,便牵走了羊群中最小最瘦的一只。看到这种情形,大家不再争执了,在相互谦让中顺利地把羊分完了。
关键词
“甄宇牵羊”
封建官吏
先人后己
中国共产党
干部
利益观
分类号
D26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博爱观念的起源及其蕴含
被引量:
9
3
作者
向世陵
辛晓霞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43,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儒家博爱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3ZX011)
文摘
博爱的观念孕育于中国本土。作为仁的根本性内涵,儒家博爱适应于人道关爱与和谐群体的社会发展需要,自春秋发端,至战国进一步丰富。通过着重探讨先秦博爱观念的起源,揭示出儒家博爱论兴起时以爱人先于爱己和爱的互惠性为特色的基本蕴含,认为爱、亲、仁的概念之间是相互训释的关系,阐明博爱与差等双方是同一个仁爱在普遍原则与具体实践的不同层面的表现。孝为儒墨共有的观念,它可以在普遍之爱的意义上被理解。先秦初起的博爱观念在汉唐得以进一步展开并与社会政治相关联。"博爱之谓仁"的命题虽然晚出,但却集中展示了儒家博爱论的基本精神。
关键词
仁
博爱
先人后己
互惠
Keywords
benevolence(ren, 仁) , universal love, put others before oneself, reciprocity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先人后己”与“先己后人”两种思维方式对汉、英对两种语言的影响
范磊
《心事》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甄宇牵羊”想到的
薛艳丽
《党的生活(青海)》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儒家博爱观念的起源及其蕴含
向世陵
辛晓霞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