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人后己”与“先己后人”两种思维方式对汉、英对两种语言的影响
1
作者 范磊 《心事》 2014年第10期166-166,共1页
汉语民族与英语民族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很多方面的差异,本文主要阐述这两种不同思维方式“先人后己”与“先已后人”的差异对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影响,以及对汉英两种语言的学习和互译活动所带来的启发。
关键词 思维方式 先人后己 先己后人 语言
下载PDF
从“甄宇牵羊”想到的
2
作者 薛艳丽 《党的生活(青海)》 2007年第3期32-32,共1页
甄字是东汉年间京城的太学博士。一年年底,皇帝奖赏大家每人一只羊,可羊有大有小,肥瘦不一。有入主张把羊统统杀掉,肥瘦相搭,每人一份;也有人主张抓阉。大小肥瘦,全凭运气。七嘴八舌,意见不一。正在为难之际,站在一旁的甄字向... 甄字是东汉年间京城的太学博士。一年年底,皇帝奖赏大家每人一只羊,可羊有大有小,肥瘦不一。有入主张把羊统统杀掉,肥瘦相搭,每人一份;也有人主张抓阉。大小肥瘦,全凭运气。七嘴八舌,意见不一。正在为难之际,站在一旁的甄字向大家说:“大家不必争吵了,我看还是一人牵一只吧。”说着,便牵走了羊群中最小最瘦的一只。看到这种情形,大家不再争执了,在相互谦让中顺利地把羊分完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甄宇牵羊” 封建官吏 先人后己 中国共产党 干部 利益观
下载PDF
儒家博爱观念的起源及其蕴含 被引量:9
3
作者 向世陵 辛晓霞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43,共9页
博爱的观念孕育于中国本土。作为仁的根本性内涵,儒家博爱适应于人道关爱与和谐群体的社会发展需要,自春秋发端,至战国进一步丰富。通过着重探讨先秦博爱观念的起源,揭示出儒家博爱论兴起时以爱人先于爱己和爱的互惠性为特色的基本蕴含... 博爱的观念孕育于中国本土。作为仁的根本性内涵,儒家博爱适应于人道关爱与和谐群体的社会发展需要,自春秋发端,至战国进一步丰富。通过着重探讨先秦博爱观念的起源,揭示出儒家博爱论兴起时以爱人先于爱己和爱的互惠性为特色的基本蕴含,认为爱、亲、仁的概念之间是相互训释的关系,阐明博爱与差等双方是同一个仁爱在普遍原则与具体实践的不同层面的表现。孝为儒墨共有的观念,它可以在普遍之爱的意义上被理解。先秦初起的博爱观念在汉唐得以进一步展开并与社会政治相关联。"博爱之谓仁"的命题虽然晚出,但却集中展示了儒家博爱论的基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爱 先人后己 互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