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8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家精神:先秦儒家师道的文化内核与价值赓续
1
作者 宋京双 崔振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56,共6页
先秦儒家经典中的师道文化展现出了强烈的中国特质和坚韧的文化内核,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提供了厚重的文化注释和理论引导。教育家精神的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彰显了中国文人士子的教育情结,家国情怀、仁爱之心与弘道追求是中国文人气质... 先秦儒家经典中的师道文化展现出了强烈的中国特质和坚韧的文化内核,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提供了厚重的文化注释和理论引导。教育家精神的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彰显了中国文人士子的教育情结,家国情怀、仁爱之心与弘道追求是中国文人气质的当代追求。弘扬教育家精神,要以文化为根基构筑为师者的精神家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师道智慧和精神滋养,从地方文化资源中挖掘教师文化特色。让教师在文化熏陶中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以伦理为基点涵养为师者的道德底色,强调教师的道德责任和职业操守;以专业为视点成就为师者的教育智慧,激励教师在专业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学习为支点赋能教师的精神发展,使教师在持续学习中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文化基因 先秦儒家 师道文化
下载PDF
先秦儒家理论中“文”字的思想内涵
2
作者 朱金发 朱汉若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8-58,共11页
“文”字是先秦儒家理论中的“文”“文学”“文章”等概念的理论核心。殷商甲骨文中以“文”作为美称来赞美先王,西周初年沿袭“文”字的这种用法,并以有礼为“文”,以有“文”为德,大力提倡明德精神,提出“文德”概念。春秋时期,以个... “文”字是先秦儒家理论中的“文”“文学”“文章”等概念的理论核心。殷商甲骨文中以“文”作为美称来赞美先王,西周初年沿袭“文”字的这种用法,并以有礼为“文”,以有“文”为德,大力提倡明德精神,提出“文德”概念。春秋时期,以个人道德操守、个人品行、文化素养与言辞文采为“文”,同时认为《诗》《书》等典籍的学习可以培养这种品性,“文”概念的礼仪与文化的思想观念有了分化趋势,《论语》中提出的“文学”概念是礼的范畴,是孔子授徒课业的主要内容,《论语》中多以“文”指代这种课业中《诗》《书》等典籍学习,以“礼”字指礼仪学习,“文”概念理论内涵分化趋势更明显。战国时代,“礼文”与艺文被区分开来,以“文章”指礼,以“文学”指学子课业的《诗经》《尚书》等典籍,“文学”概念就逐渐脱离了礼学的理论阈限,特别是《荀子》一书中,“文学”直接与《诗》《书》经典相关联,为后代文艺理论的文学概念的提出,开创了理论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文采 文德 文学
下载PDF
先秦儒家德政的形上学认知基础
3
作者 赵志浩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6-62,共7页
西周时期的天命信仰增加了伦理和道德内涵,构成了当时政治合法性与正义性的基础。先秦儒家把天意政治改造为民意政治,同时为政治设定了超越性的形上学基础,不但使政治具有了较强的人文价值,还使得政治具有了道德信仰根基。政治是完成儒... 西周时期的天命信仰增加了伦理和道德内涵,构成了当时政治合法性与正义性的基础。先秦儒家把天意政治改造为民意政治,同时为政治设定了超越性的形上学基础,不但使政治具有了较强的人文价值,还使得政治具有了道德信仰根基。政治是完成儒家形上学认识论目标的重要环节,政治实践通过践行天道而通达天命。政治实践是个人德性修养的过程,也是把握超验性之天、天命和天道的过程,最终目的是实现超验(天)和经验(人)的统一。天的“好生”之德决定了儒家德性政治既要维护生命的多样性,又要维护人类群体中贫弱者的利益,从而确保生态正义和分配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德政 超验认知 道德信仰 民心政治
下载PDF
先秦儒家视域中“勇”的三重境界
4
作者 鹿林 刁珂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82-85,共4页
先秦儒家深刻地揭示了“勇”对塑造和维护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和原则(即礼和义)的重要意义,揭示了“勇”的不同性质、层次和境界,区分出“血气之勇”“德性之勇”“道义之勇”。重估“勇”的道德地位,深刻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先秦儒家深刻地揭示了“勇”对塑造和维护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和原则(即礼和义)的重要意义,揭示了“勇”的不同性质、层次和境界,区分出“血气之勇”“德性之勇”“道义之勇”。重估“勇”的道德地位,深刻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勇”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勇德 先秦儒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先秦儒家“仁近于乐”释义及其德育价值
5
作者 肖潇 李建华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3,共9页
“仁近于乐”是先秦儒家教化思想中的重要观念,仁的核心是基于家庭的人伦之爱,是道德人格的最高理想,乐的目标是以道为乐和以人际和谐为乐,是伦理文明的艺术载体,两者在教化的整体视域下实现了交汇和融通。“仁近于乐”有两层内涵:仁代... “仁近于乐”是先秦儒家教化思想中的重要观念,仁的核心是基于家庭的人伦之爱,是道德人格的最高理想,乐的目标是以道为乐和以人际和谐为乐,是伦理文明的艺术载体,两者在教化的整体视域下实现了交汇和融通。“仁近于乐”有两层内涵:仁代表的道德至高境界与乐指向的艺术最高境界有自然融通之处,即善与美的有机统一;仁通过道德修养的工夫以尽心知性,进而建立道德人格,与乐通过美的艺术体验来调和情志、滋养心灵,进而通达仁的境界,仍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路径。将“仁近于乐”蕴含的哲学智慧、伦理精神和教化逻辑置于当下的教育情境中,可以为高校德育提供以下启示:重构家庭观念,重申德育的家庭面向;建立关系伦理,强调德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以美育德,促进美育与德育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乐教 德育 大学生 “仁近于乐”
下载PDF
“富民”“均平”与“大同”——先秦儒家富裕观的理论进路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琳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5期72-74,共3页
先秦儒家以“富民”为逻辑起点,以“均平”为实践追求,以“大同”为至高理想,形成了自己的富裕观,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对经济发展、财富分配和理想社会的思考与追求。先秦儒家富裕观从治国为政的角度出发,构建出针对国家发展问题的治理... 先秦儒家以“富民”为逻辑起点,以“均平”为实践追求,以“大同”为至高理想,形成了自己的富裕观,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对经济发展、财富分配和理想社会的思考与追求。先秦儒家富裕观从治国为政的角度出发,构建出针对国家发展问题的治理理念和方法体系,为后世治国安民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富裕观 富民 均平 大同
下载PDF
中国先秦儒家与古希腊思想家的法律思想比较
7
作者 丁璐 《文化产业》 2024年第6期28-30,共3页
中国先秦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与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分别代表中西法律文化的思想源头,因其生活时代大致相当,故其法律思想具有可比性。孔子和孟子的主要思想体现为对“德治”“仁政”以及“民本至上”的高度推... 中国先秦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与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分别代表中西法律文化的思想源头,因其生活时代大致相当,故其法律思想具有可比性。孔子和孟子的主要思想体现为对“德治”“仁政”以及“民本至上”的高度推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表现为对“正义”的重视与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法律文化 古希腊思想家 思想源头 先秦儒家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人治 民本至上
下载PDF
论先秦儒家“慎独”的三种形态——以安大简《仲尼曰》的出土为契机
8
作者 袁青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3,共9页
先秦儒家的“慎独”包含三种形态:其一,安大简《仲尼曰》和《中庸》的“慎独”是指闲居在家时的慎言慎行;其二,简帛《五行》和《礼记·礼器》的“慎独”是遵从心本体而舍弃外在形式;其三,《大学》和《荀子》的“慎独”是“诚其心”... 先秦儒家的“慎独”包含三种形态:其一,安大简《仲尼曰》和《中庸》的“慎独”是指闲居在家时的慎言慎行;其二,简帛《五行》和《礼记·礼器》的“慎独”是遵从心本体而舍弃外在形式;其三,《大学》和《荀子》的“慎独”是“诚其心”。后两者的含义又可归纳为“慎其心”,只是两者对“心”的看法不一,前者认为心是德行之本,是至善无恶的,因此需要遵从本心,而后者认为“心”容易不正而倒向恶,故而需要“诚其心”。“慎独”含义的变迁反映了“心”在儒家思想中的逐步凸显。在孔子、子思之后,“慎独”由一种外在的修养工夫朝着两种面向发展:一种是《大学》和《荀子》的偏向于内心的修养工夫,另一种是思孟学派的顺从心本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慎独 安大简 《仲尼曰》
下载PDF
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文化特征——基于“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生态理念的启示
9
作者 章诚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76-88,共13页
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作为古代华夏农业文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理论样态,基本保留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特征,蕴含着“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有异于工业文明倡导的天人相分、天人相争的思维模式。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坚持... 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作为古代华夏农业文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理论样态,基本保留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特征,蕴含着“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有异于工业文明倡导的天人相分、天人相争的思维模式。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坚持“以德配天”的价值理念,通过类比外推的建构方法将此理念延展出去,逐渐形成了“畏义而节”的教化规约与行为规范,在实践进路上体现为成己成物的生态职责观念。深入理解这些文化特征对于我们反思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应然”关系,对解决生态环境伦理问题、培养公民生态情感和实现个体生态美德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当代生态问题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生态伦理 生态理念 文化特征
下载PDF
春秋时代的诗学传统——先秦儒家诗学传统的思想基因
10
作者 王欣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14,共6页
春秋时代诗学传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从诗学结构来说,产生了“风”“雅”“颂”结构,“诗”与“礼”“乐”相对独立;从诗教观念来说,“诗”不仅成为独立的教学科目,也成为周人秩序与价值的渊薮和载体;从阐释方法来说,形成了“歌诗必类”... 春秋时代诗学传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从诗学结构来说,产生了“风”“雅”“颂”结构,“诗”与“礼”“乐”相对独立;从诗教观念来说,“诗”不仅成为独立的教学科目,也成为周人秩序与价值的渊薮和载体;从阐释方法来说,形成了“歌诗必类”“赋诗断章”“微而昭矣”阐释方法,以及相对固定的引诗结构,它们共同构成了春秋时代诗学传统。春秋时代诗学传统是孕育先秦儒家诗学传统的思想基因,为先秦儒家诗学传统“哲学的突破”做了形式上的铺垫和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代 先秦儒家 诗学传统 思想基因
下载PDF
智者学派与先秦儒家德育比较与启示
11
作者 王梦文 任凤琴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4-49,共6页
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德育内容丰富、方法独特,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以先秦儒家学派与智者学派为代表,通过比较分析二者在产生背景、德育内容、德育目标与德育方法上的差异,吸收借鉴他们德育思想的长足之处,去芜存菁,对于进一... 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德育内容丰富、方法独特,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以先秦儒家学派与智者学派为代表,通过比较分析二者在产生背景、德育内容、德育目标与德育方法上的差异,吸收借鉴他们德育思想的长足之处,去芜存菁,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德育工作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比较 智者学派 先秦儒家
下载PDF
先秦儒家义战观的嬗变
12
作者 田丰赫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5-79,120,共6页
战争作为极端政治冲突,其出现便是灾难。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国际”规范的不断退化与战争性质的改变,先秦儒家希望通过规范邦国政治以达到天下大局的稳定。但是,残酷的现实也迫使儒家将战争视为备选,使其发挥以战止战的功效;主张战争要... 战争作为极端政治冲突,其出现便是灾难。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国际”规范的不断退化与战争性质的改变,先秦儒家希望通过规范邦国政治以达到天下大局的稳定。但是,残酷的现实也迫使儒家将战争视为备选,使其发挥以战止战的功效;主张战争要背靠道义,无论是开战、战后亦或交战都应符合相应的道义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战争伦理 和平 义战
下载PDF
福源探微:先秦儒家福文化观念解析
13
作者 吉峰 《莆田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3-108,共6页
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法阐释福文化观念。福文化观念始于先秦,儒家使其成系统架构。在内涵规约层面,先秦儒家认为福是上天神鬼恩赐,天子可施福泽,明确了“五福”范畴并使其具象化。在物质方面,先秦儒家认为福是建立在一定... 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法阐释福文化观念。福文化观念始于先秦,儒家使其成系统架构。在内涵规约层面,先秦儒家认为福是上天神鬼恩赐,天子可施福泽,明确了“五福”范畴并使其具象化。在物质方面,先秦儒家认为福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制民恒产”构建了福的实践机制。在精神结构维度,先秦儒家认为福以仁为核心、礼为约束,“德福”密切关联,并提出“君子三乐”,主张辩证看待福祸关系。福文化在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中不断拓展和深化,成活态体系,具有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福文化观念 内涵规约 物质基础 精神结构 当代价值
下载PDF
论先秦儒家“勇”思想与新时代奋斗精神的高度契合性
14
作者 高婕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7-81,共5页
新时代,弘扬奋斗精神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孕育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先秦儒家“勇”思想与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内涵要求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具体表现为勇于斗争、自我革命、... 新时代,弘扬奋斗精神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孕育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先秦儒家“勇”思想与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内涵要求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具体表现为勇于斗争、自我革命、忠于祖国等三个方面。二者的契合性使得先秦儒家“勇”思想能够为弘扬奋斗精神提供精神营养与现实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奋斗精神 优秀传统文化 先秦儒家 “勇”思想
下载PDF
先秦儒家劝学论
15
作者 江玉祥 《文史杂志》 2024年第5期78-83,共6页
先秦儒家劝学思想以孔子劝学论最原始本真,《吕氏春秋·劝学》最进步。温习《论语》《孟子》《荀子》《礼记》《吕氏春秋》等经典篇章,辨其异同,可知先秦儒家劝学初为修养自身道德,后成“建国君民”大事,为官者必先为学。劝学内容... 先秦儒家劝学思想以孔子劝学论最原始本真,《吕氏春秋·劝学》最进步。温习《论语》《孟子》《荀子》《礼记》《吕氏春秋》等经典篇章,辨其异同,可知先秦儒家劝学初为修养自身道德,后成“建国君民”大事,为官者必先为学。劝学内容既有道德修养,也有以“六艺”为代表的知识技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阶级烙印。劝学方法强调须先立志,以学为乐,尊师重道,持之以恒。时至当代,先秦儒家劝学论依然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和深刻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劝学思想 学习方法论.
下载PDF
无为而无多为:先秦儒家的无为观分析
16
作者 杨靖龙 《哲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79-285,共7页
长久以来,“无为而治”一直被认为是道家专属观念。实则不然,先秦时期的“无为而治”是作为中国传统学派最高程度的政治理想而存在的。道家、法家,以及儒家都以此作为最高政治追求。本文从先秦儒家思想入手,立足于《论语》《孟子》《礼... 长久以来,“无为而治”一直被认为是道家专属观念。实则不然,先秦时期的“无为而治”是作为中国传统学派最高程度的政治理想而存在的。道家、法家,以及儒家都以此作为最高政治追求。本文从先秦儒家思想入手,立足于《论语》《孟子》《礼记》等经典文献,阐发“无为而治”这一思想。追溯“无为而治”思想的历史性起源,寻找“无为而治”思想的形而上依据,最终阐释这一思想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即无为而无多为的辩证性无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无为而治 为政以德 礼乐制度
下载PDF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及其对高校德育的现代价值
17
作者 陈慧萍 《哲学进展》 2024年第10期2611-2616,共6页
先秦时期,儒家德育思想体系的创立,在世界文化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孟子和荀子,这三位儒家巨擘的核心德育理念,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们的德育观念和实践方法,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创新高校德育方法以及优化德... 先秦时期,儒家德育思想体系的创立,在世界文化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孟子和荀子,这三位儒家巨擘的核心德育理念,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们的德育观念和实践方法,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创新高校德育方法以及优化德育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现代价值。在今天,我们应当从先秦儒家德育思想中汲取智慧,以此作为高校德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总结而言,先秦儒家的德育思想对于当今高校德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我们不断探索、完善德育体系的重要参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厚而丰富的思想宝库。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fucian moral education system during the Pre-Qin era holds a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world. The core moral education philosophies of Confucius, Mencius, and Xunzi, the three towering figures of Confucianism, continue to radiate wisdom to this day. Their concepts and practical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have an undeniable contemporary value in enhancing the moral character of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ng moral education methods in universities, and optimizing the mor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Today, we should draw wisdom from the moral education thoughts of the Pre-Qin Confucians, considering it as an essential intellectual resource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summary, the moral education ideas of the Pre-Qin Confucians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 in today’s universities;they serve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our ongoing explor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moral education system, providing us with a rich and profound intellectual treasure tro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德育思想 当代价值
下载PDF
高中先秦儒家经典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18
作者 刘宇航 陈家春 《成长》 2024年第4期148-150,共3页
大单元教学是针对课标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应运而生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单元教学在组织形式上有着较大的差别,进行大单元教学需要先对学习内容进行“大观念、大项目、大任务与大问题”的设计。本文对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进行了概念... 大单元教学是针对课标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应运而生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单元教学在组织形式上有着较大的差别,进行大单元教学需要先对学习内容进行“大观念、大项目、大任务与大问题”的设计。本文对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进行了概念界定,并阐述了高中先秦儒家经典进行大单元教学的可行性,最后从凝练大单元主题、制定大单元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分解课时任务,创设单元情境、设计活动任务等方面进行高中先秦儒家经典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 单元目标 单元主题 大单元教学 整合教学内容 学生核心素养 先秦儒家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域下先秦儒家生命理论的转化与发展
19
作者 郑俊 陈雨青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0期155-157,共3页
先秦儒家生命理论是以德性实践为途径,进而追求圣人崇高境界为终点的生命理论形态。先秦儒家强调人的道德实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赋予人的生命超越意义具有高度契合性。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先秦儒家生命理论是以德性实践为途径,进而追求圣人崇高境界为终点的生命理论形态。先秦儒家强调人的道德实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赋予人的生命超越意义具有高度契合性。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先秦儒家生命理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根本途径。只要能够创造出回应时代关切、符合人民需要的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生命理论,对夯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底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生命理论 两个结合 中国化 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生命理论
下载PDF
先秦儒家义利观新探 被引量:9
20
作者 皮伟兵 焦莹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68,共4页
义重利轻,义主导利,重义而兼顾利是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基本内涵与价值追求。我们对先秦儒家义利观的正确解读,不能停留在重义轻利的传统判断和简单理解上,而应把它放在先秦儒家的伦理思想体系中去看待,特别是要放到他们所主张的人生目的... 义重利轻,义主导利,重义而兼顾利是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基本内涵与价值追求。我们对先秦儒家义利观的正确解读,不能停留在重义轻利的传统判断和简单理解上,而应把它放在先秦儒家的伦理思想体系中去看待,特别是要放到他们所主张的人生目的和政治理想中去考察。这是我们能否批判吸取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合理养分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义利观 政治伦理 考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