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光热治疗在宫颈癌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1
作者 王蕾 努尔尼沙·阿力甫 +2 位作者 杜仲 马蓉 马彩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97-0102,共6页
宫颈癌在全球范围内对女性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尽管当前已有放疗、化疗、手术切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但它们在应对宫颈癌后期、复发或转移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治疗手段虽然效果显著,但副作用症状也限制了其应用。... 宫颈癌在全球范围内对女性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尽管当前已有放疗、化疗、手术切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但它们在应对宫颈癌后期、复发或转移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治疗手段虽然效果显著,但副作用症状也限制了其应用。免疫治疗作为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利用抗体、疫苗、免疫佐剂以及细胞因子等手段,旨在恢复患者的免疫能力,从而有效对抗宫颈癌。这种治疗方法为宫颈癌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尤其是在晚期或复发的情况下,有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此外,“光热疗法”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式,正逐渐受到关注。它利用光热效应,无痕地穿透身体,为宫颈癌的治疗带来新的可能。这种治疗方法有望在未来成为宫颈癌治疗领域的一大亮点,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PTT不仅可以破坏肿瘤细胞,还可以诱导免疫原性肿瘤细胞死亡,从而启动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当免疫治疗与光热治疗相结合时,可以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联合放大宫颈癌的抗肿瘤疗效。本文综述了基于免疫治疗联合光热治疗用于宫颈癌治疗的最新进展研究,包括免疫治疗、光热治疗和联合治疗在宫颈癌中的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光热治疗 宫颈癌 联合治疗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纳米材料在癌症光热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马胜林 冯兴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8期1107-1111,共5页
癌症日益成为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原因,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虽取得较多进展,但总体疗效仍不尽人意。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拓展了癌症热疗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并赋予热疗新的功能。在近红外光源等激发作用下,光... 癌症日益成为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原因,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虽取得较多进展,但总体疗效仍不尽人意。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拓展了癌症热疗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并赋予热疗新的功能。在近红外光源等激发作用下,光热纳米材料能特异性的吸光并展现出良好的光热作用,将外界激发能量靶向聚焦在肿瘤局部,实现在肿瘤靶区的高效热消融作用,减少热能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并应用纳米载体的靶向性,实现抗肿瘤药物、免疫增强剂等在肿瘤内部的特异性释放,达到多种治疗模式的协同治疗,从而提高对癌症的治疗效果。本文总结纳米材料在癌症光热治疗中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治疗 光热作用 热消融 纳米技术 抗肿瘤药物 激发能量 激发作用 免疫增强剂
下载PDF
近红外荧光-光热纳米粒子在宫颈癌光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朱丽君 熊加宝 +3 位作者 杜仲 马蓉 张学良 努尔尼沙·阿力甫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9-507,共9页
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创新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纳米医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快速发展,基于荧光纳米材料的近红外荧光成像和光热疗法为宫颈癌诊疗带来新的突破以及提供新的思路,改善和解决了传统诊疗所面临的敏感性... 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创新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纳米医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快速发展,基于荧光纳米材料的近红外荧光成像和光热疗法为宫颈癌诊疗带来新的突破以及提供新的思路,改善和解决了传统诊疗所面临的敏感性差、副作用大和术后转移发生率高等问题。以近红外荧光成像-光热疗法为出发点,综述了生物修饰纳米粒子的特性;以无创快速、精准诊疗和低毒副作用为特点,阐述了生物修饰光热纳米材料在光热治疗宫颈癌中的应用;以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辅助光热疗法的研发为目标,聚焦于在临床前基础研究和临床中应用转化方面的发展潜力;介绍了新出现的近红外荧光-光热纳米粒子在宫颈癌临床诊疗一体化的临床前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荧光 光热治疗 无机光热 有机光热 宫颈癌
下载PDF
光热治疗辅助根管冲洗治疗根尖周炎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赖思悦 李博磊 程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5-571,共7页
根尖周炎是由微生物感染引发的根尖周炎症,根管微生物既能直接破坏根尖区牙槽骨,也能刺激根尖周组织产生炎症,进而刺激牙槽骨吸收。根管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控制感染,终极目标是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根管冲洗是根管治疗中的重要步骤,理想... 根尖周炎是由微生物感染引发的根尖周炎症,根管微生物既能直接破坏根尖区牙槽骨,也能刺激根尖周组织产生炎症,进而刺激牙槽骨吸收。根管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控制感染,终极目标是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根管冲洗是根管治疗中的重要步骤,理想的根管冲洗剂应符合上述两大目标并且细胞毒性较小。光热治疗(PTT)是一种新型的抑菌方法,可以利用光热材料将光能转变为热能以控制感染,并且能调节组织修复过程,促进成骨过程并抑制破骨吸收。PTT还能与光动力治疗(PDT)形成协同抗菌效应。PTT应用于根管冲洗,有希望实现根管治疗的两大目标。本文总结了PTT对感染根管中常见微生物的抗菌作用和对根尖区骨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并且初步探讨了PTT和PDT的协同效应,为PTT在根管冲洗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治疗 光热材料 根管冲洗 抗菌 骨修复 光动力治疗
下载PDF
动力学效应诱导的近红外光响应温和光热治疗
5
作者 罗嘉民 张亚茹 +2 位作者 谭美玲 田秀梅 侯智尧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89-1903,共15页
癌症是世界上高致死率的疾病之一,传统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和手术等由于其局限性而常常使疗效不尽如人意。光热疗法(Photothermal therapy,PTT)是基于光热治疗剂的光热转换效应,将近红外光能量转换为热能并杀死癌细胞。然而,PTT消融肿... 癌症是世界上高致死率的疾病之一,传统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和手术等由于其局限性而常常使疗效不尽如人意。光热疗法(Photothermal therapy,PTT)是基于光热治疗剂的光热转换效应,将近红外光能量转换为热能并杀死癌细胞。然而,PTT消融肿瘤所需的温度较高,通常会引起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损伤。采用较低治疗温度(38~43℃)的温和光热治疗(Mild photothermal therapy,mPTT)对于推动PTT进入肿瘤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即便小幅度的温度升高也会使癌细胞处于热应激状态并使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表达上调,影响mPTT对癌细胞的杀伤效果。为了改善mPTT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以树枝状介孔硅包覆稀土荧光纳米晶的纳米复合材料(DCNP@DMSN)作为基质材料,在其表面上修饰MnFe2O4纳米酶并在孔道内装载吲哚菁绿(ICG),设计了一种近红外荧光成像介导和动力学效应诱导的近红外光(NIR)响应mPTT协同治疗体系。该体系呈现出肿瘤微环境响应的化学动力学效应和近红外光激发的光动力学效应,产生的活性氧物质及脂质过氧化物可下调低温光热处理产生的热应激性HSP70的表达,实现动力学效应诱导的mPTT,在4T1乳腺癌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性能。同时,该平台具备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功能,可实现对活体肿瘤的定位。这对开发多功能诊疗一体化纳米平台,实现治疗过程的可视化、个体化以及精准化,改善肿瘤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治疗 光动力治疗 纳米酶 近红外荧光成像 热休克蛋白
下载PDF
还原型多金属氧酸盐协同光热治疗铁死亡抗菌机制的研究
6
作者 刘成辉 王亚澜 +5 位作者 谢艳兰 刘佳杰 吕明珠 王欢 杜国波 雍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50-156,共7页
由于细菌感染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且抗生素的滥用诱导细菌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因此有效的抑制细菌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简单的一锅法合成了还原型多金属氧酸盐(Fe⁃POM),因其在近红外光区吸收强烈,具有极佳的光热转化效率和... 由于细菌感染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且抗生素的滥用诱导细菌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因此有效的抑制细菌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简单的一锅法合成了还原型多金属氧酸盐(Fe⁃POM),因其在近红外光区吸收强烈,具有极佳的光热转化效率和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可作为光热剂用于光热抗菌治疗.此外,由于还原型Fe⁃POM具有混合价态的Fe^(2+)/Fe^(3+),不仅能够催化活性氧(ROS)的产生,促使细菌脂质过氧化(LPO)增强,而且还会消耗谷胱甘肽(GSH),进而诱发细菌铁死亡.在细菌实验中,将Fe⁃POM(50μg/mL)与NIR⁃II光热结合协同处理细菌后,细菌的活力下降超过95%.因此,Fe⁃POM不仅能促进细菌诱发铁死亡机制,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光热试剂用于抗菌治疗,通过结合纳米材料和光热治疗的双重抗菌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POM 光热治疗 铁死亡 抗菌 纳米材料
下载PDF
氮掺杂姜黄素碳点光热治疗肺癌细胞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向欣 李嘉欣 +2 位作者 蒋鸿俊 汪祖华 俸婷婷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50-59,共10页
以姜黄素、柠檬酸和分支聚乙烯亚胺为前驱物,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具有高光热效应的氮掺杂姜黄素碳点(Cur-CD),用于光热杀灭肺癌细胞。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电子能谱、Raman光谱研究Cur-CD的形态和组成... 以姜黄素、柠檬酸和分支聚乙烯亚胺为前驱物,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具有高光热效应的氮掺杂姜黄素碳点(Cur-CD),用于光热杀灭肺癌细胞。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电子能谱、Raman光谱研究Cur-CD的形态和组成;利用紫外、荧光分光光度计探究Cur-CD的光学性能;通过波长808 nm近红外激光照射探究Cur-CD的光热性能;通过细胞实验探究Cur-CD的细胞毒性、摄取和成像以及细胞光热治疗能力。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荧光性能和光热转换效率的氮掺杂Cur-CD,制备的Cur-CD在较低质量浓度就能在肿瘤细胞中累积并产生荧光,对癌细胞有毒性并且能将近红外光能转换成热能,从而有效杀灭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CD) 氮掺杂 细胞毒性 荧光成像 光热治疗
下载PDF
基于MRI可视化有机小分子纳米探针IR-PEG-FA-Gd用于肝癌光热治疗研究
8
作者 王雅飞 高琴 +3 位作者 李科 徐钰叶 程梓荷 潘奇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69-574,共6页
目的制备靶向肝癌的MRI纳米探针IR-PEG-FA-Gd(IPFG),评估其近红外光热转化性能,探讨其光热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用物理螯合法将Gd3+螯合至IR-PEG-FA纳米粒子中,制备靶向肝癌的MRI纳米探针IPFG;使用808nm激光器监测其体内外光热升温性能... 目的制备靶向肝癌的MRI纳米探针IR-PEG-FA-Gd(IPFG),评估其近红外光热转化性能,探讨其光热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用物理螯合法将Gd3+螯合至IR-PEG-FA纳米粒子中,制备靶向肝癌的MRI纳米探针IPFG;使用808nm激光器监测其体内外光热升温性能;构建原位肝癌小鼠模型,利用IVIS成像和MRI监测IPFG光热治疗肝癌的效果。结果在808nm激光照射下,IPFG溶液在4min内温度可达87.3℃;皮下瘤模型中IPFG组3min内瘤体温度达到48.0℃。即便覆盖3mm鸡胸肉组织模拟生物环境,IPFG溶液仍能在4 min内升温至47.3℃;经光热治疗后,IPFG组肿瘤信号几乎消失,显著优于IPG组及对照组,且IPFG组MRI成像分辨率更高。结论IPFG具有良好的近红外光热转换效能,其在肝癌光热治疗中展现出优异的MRI成像和光热治疗效果,为肝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纳米探针 磁共振成像 光热治疗
下载PDF
近红外克酮酸菁光热剂及其纳米制剂对肿瘤的光热治疗效果
9
作者 唐艺洳 李蕙芳 +1 位作者 叶梓(综述) 杨琳(审校)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80-184,F0003,共6页
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PTT)是一种通过外部光源照射光热剂(photothermal agent,PTA),将光能转换为热能以杀伤肿瘤细胞的肿瘤治疗手段,具有靶向性强、侵入性小、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光热剂是决定光热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克... 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PTT)是一种通过外部光源照射光热剂(photothermal agent,PTA),将光能转换为热能以杀伤肿瘤细胞的肿瘤治疗手段,具有靶向性强、侵入性小、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光热剂是决定光热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克酮酸菁(croconaine,CR)及其纳米制剂由于具有强烈的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吸收、高的光热转换效率以及优异的化学和热稳定性等优点,近年来已被用做PTA,并取得了良好的肿瘤PTT效果。本文就目前文献所报道的用于光热治疗的克酮酸菁分子结构及结构改造对光热性质的影响,以及其纳米制剂的肿瘤光热治疗效果进行了综述,可为后续开发高效的光热诊疗试剂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 光热治疗 光热 克酮酸菁 纳米制剂
下载PDF
金纳米棒在光热治疗中的新策略——靶向细胞核
10
作者 邹禹康 周知 +2 位作者 王嘉鑫 王雨菘 关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07-0010,共4页
肿瘤已成为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之一是全球共同面对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挑战。造成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的根本原因是遗传和环境压力等因素诱发细胞分裂增殖调控失常而导致的恶行病变。近些年来,相继提出了各种新开发的癌症治疗策略,包括光... 肿瘤已成为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之一是全球共同面对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挑战。造成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的根本原因是遗传和环境压力等因素诱发细胞分裂增殖调控失常而导致的恶行病变。近些年来,相继提出了各种新开发的癌症治疗策略,包括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基因治疗等。光热治疗法(PTT)作为一种非入侵性的新兴抗肿瘤治疗方法,逐渐的成为抗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原理是利用纳米材料的靶向识别技术聚集在肿瘤组织附近,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从而杀死癌细胞。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与纳米材料结合的PPT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在肿瘤检测与治疗监测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光热治疗 靶向细胞核
下载PDF
可逆热致变色纳米微胶囊材料在肿瘤光热治疗法中的应用
11
作者 黄少波 易耀辉 +5 位作者 张玄 陈伊雪 吴颖茵 佘文杰 陈嘉霖 邵友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3-80,共8页
光热治疗法是当今治疗肿瘤的一项新技术。综述了纳米微胶囊在肿瘤光热治疗法中的应用及前景,阐述了肿瘤光热治疗法的治疗机理和不同光吸收材料的优缺点,总结了纳米微胶囊的基本生产工艺特点,提出了一种未来用于肿瘤光热治疗法中的可逆... 光热治疗法是当今治疗肿瘤的一项新技术。综述了纳米微胶囊在肿瘤光热治疗法中的应用及前景,阐述了肿瘤光热治疗法的治疗机理和不同光吸收材料的优缺点,总结了纳米微胶囊的基本生产工艺特点,提出了一种未来用于肿瘤光热治疗法中的可逆热致变色纳米微胶囊材料的制备新工艺和光热治疗法中所使用的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存在光热转化效率低、成本高等关键技术瓶颈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纳米材料 壳聚糖 可逆热致变色材料 光热治疗
下载PDF
制备核壳型多功能纳米载体用于化疗-光热治疗乳腺癌
12
作者 余金鑫 程崟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47-455,共9页
通过对白色二氧化钛(TiO_(2))氢化还原处理,合成黑色二氧化钛(BT)作为光热制剂.以BT为内核,含双硫键的可降解型介孔有机硅(MON)为外壳,制备得到还原刺激响应性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BT@M)作为药物载体.随后,利用BT@M的介孔结构负载化疗药... 通过对白色二氧化钛(TiO_(2))氢化还原处理,合成黑色二氧化钛(BT)作为光热制剂.以BT为内核,含双硫键的可降解型介孔有机硅(MON)为外壳,制备得到还原刺激响应性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BT@M)作为药物载体.随后,利用BT@M的介孔结构负载化疗药物盐酸阿霉素(DOX·HCl),并引入pH响应性聚多巴胺(PDA)涂层作为“纳米阀”,构建一类双重刺激响应性药物控释系统(BT@M/D-P)用于肿瘤化疗-光热联合治疗.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发现BT@M纳米颗粒呈现明显的核壳结构,尺寸约为100 nm;在含有10 mmol·L^(-1)谷胱甘肽(GSH)的环境中,BT@M纳米颗粒由于二氧化硅外壳中的二硫键与GS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断裂,导致外介孔有机二氧化硅壳层被分解.BT@M/D-P在模拟的肿瘤细胞和正常生理环境中具有pH和还原双重刺激响应性药物释放的特点.此外,在波长为808 nm的近红外光光照下,BT@M具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光热转换效率高达到35.5%.在特定波长光照下,BT@M/D-P将传统的化疗与“加热”肿瘤细胞的光热治疗相结合,产生明显高于正常细胞的肿瘤细胞毒性.相比单一的化疗或光热治疗,该纳米复合载药体系体现了对乳腺癌细胞的化疗-光热联合治疗效果.与此同时,BT@M/D-P在50~200μg‧mL^(-1)内不会出现溶血现象,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二氧化钛 可降解介孔有机硅 药物可控释放 化疗-光热联合治疗
下载PDF
黑色素基靶向纳米药物用于乳腺癌的光热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菁华 郭春燕 +1 位作者 董杰 张瑞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3-53,共11页
为提高小尺寸黑色素纳米颗粒(MNP)在肿瘤部位的靶向效应,设计合成了一种在肿瘤微酸性环境下可降解的羟基磷灰石杂化介孔氧化硅(MSN/HAP)对其进行负载,结合RGD导向肽构建了一种新型靶向纳米药物(MAN/HAP-MNP-RGD),用于小鼠乳腺癌的多模... 为提高小尺寸黑色素纳米颗粒(MNP)在肿瘤部位的靶向效应,设计合成了一种在肿瘤微酸性环境下可降解的羟基磷灰石杂化介孔氧化硅(MSN/HAP)对其进行负载,结合RGD导向肽构建了一种新型靶向纳米药物(MAN/HAP-MNP-RGD),用于小鼠乳腺癌的多模态成像和光热治疗.对纳米颗粒进行了理化性能、细胞和活体实验.结果表明,颗粒尺寸约为60 nm,MNP的负载量为37.7%,在微酸性环境中呈现较好的降解性,且纳米颗粒的光热转化效率(η)高达40.29%.细胞实验结果也证明了纳米颗粒的高效摄取和对细胞的光热杀伤效果.此外,光声成像和磁共振成像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在肿瘤部位表现出更高的累积和更长时间的滞留.活体实验结果证明,MAN/HAP-MNP-RGD具有最佳的治疗效果且具有很高的生物安全性,展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杂化介孔氧化硅 黑色素纳米颗粒 光声成像 磁共振成像 光热治疗
下载PDF
基于纳米医学的光热治疗在食管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子兴 石林林 +4 位作者 李佳怡 喻莹 牛浩瑾 张小漫 高社干 《食管疾病》 2023年第2期81-86,共6页
食管癌是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治疗方式难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PTT)在食管癌治疗领域崭露头角,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PTT具有非侵入性、时空可控性和高效性等优点。PTT是通过光热转... 食管癌是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治疗方式难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PTT)在食管癌治疗领域崭露头角,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PTT具有非侵入性、时空可控性和高效性等优点。PTT是通过光热转换剂(photothermal agent,PTA)将近红外光转化为热能来杀伤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手段,具有靶向性强、创伤小、治疗时间和空间可控及较低不良反应等优势。本文就PTT的背景、作用原理、抗肿瘤机制以及纳米药物在食管癌PTT中的应用及展望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光热治疗 纳米医学 联合治疗
下载PDF
硫化铼纳米颗粒在能谱CT成像及光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王笑一 王欣宇 +1 位作者 张雪宁 李敬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83-887,共5页
目的探讨硫化铼(ReS2)纳米颗粒的能谱CT成像性能及其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光热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一锅法在室温下合成ReS2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高分辨透射电镜、紫外吸收光谱对ReS2纳米颗粒进行材料学基本性质的表征。比较等效浓... 目的探讨硫化铼(ReS2)纳米颗粒的能谱CT成像性能及其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光热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一锅法在室温下合成ReS2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高分辨透射电镜、紫外吸收光谱对ReS2纳米颗粒进行材料学基本性质的表征。比较等效浓度的ReS2纳米颗粒和碘海醇在不同能量下(60~140keV)的能谱CT成像能力。通过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ReS2纳米颗粒水溶液(0、50、100、250和500mg/L)在体外光热升温效果来评估纳米颗粒的光热转换能力。取小鼠乳腺癌细胞4T1与不同质量浓度的ReS2纳米颗粒水溶液(0、20、40、80和100mg/L)共孵育,并通过MTT实验评估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通过细胞荧光染色法可视化观察分析ReS2纳米颗粒的光热细胞杀伤效果。结果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到制备的纳米颗粒粒径<10nm,紫外吸收光谱证实ReS2在808nm处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当能量在60~140 keV时,等效浓度下ReS2纳米颗粒的CT成像效果明显优于碘海醇溶液。在功率密度为3W/cm2的808nm激光照射下,500mg/LReS2溶液的温度可提高44.90°C±1.2°C,而在相同条件下,纯水的温度仅提高了9.27°C±0.74°C。细胞学实验表明,在无激光照射的情况下,40~100 mg/L的ReS2纳米颗粒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均>85%;在激光照射下,ReS2纳米颗粒浓度>40mg/L时,生存率已<30%。结论ReS2纳米颗粒制备简单,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光热治疗性能,且能谱CT成像效果显著,极具临床转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纳米粒子 CT成像 硫化铼 光热治疗
下载PDF
光声成像联合光热治疗在肝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庄填宇 焦嘉澎 +3 位作者 连韵钰 方驰华 黄振驹 曾宁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548-553,共6页
近年来,具有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和高成像深度的光声成像技术在肝癌的诊疗中逐渐受到重视,光热治疗因光热转导剂在肿瘤的富集而有着高度特异性,其优秀的疗效也备受关注。本文主要介绍光声成像技术和光热治疗的基本原理以及具有高光声信... 近年来,具有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和高成像深度的光声成像技术在肝癌的诊疗中逐渐受到重视,光热治疗因光热转导剂在肿瘤的富集而有着高度特异性,其优秀的疗效也备受关注。本文主要介绍光声成像技术和光热治疗的基本原理以及具有高光声信号和良好光热转换效率的纳米诊疗剂,并展示了光声成像技术联合光热治疗,以纳米诊疗剂的形式在肝癌诊疗一体化中的应用。联合技术利用光声成像来监测纳米诊疗剂在肿瘤的富集,并通过光热效应来杀伤肿瘤细胞、调节肿瘤微环境、抑制肿瘤的转移复发,验证了联合技术在早期肝癌诊治的可行性和优势,推动其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成像 光热治疗 诊疗一体化 纳米诊疗剂
下载PDF
由α-氨基酸合成pH响应超分子聚多肽纳米粒用于联合化学和光热治疗
17
作者 钱红云 党慧萍 +2 位作者 滕畅畅 尹大龙 闫立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52,I0003,共7页
以α-氨基酸为原料,首先合成了l-谷氨酸和l-赖氨酸的N-硫代羧酸酐单体(NTA),而后聚合制备了聚多肽共聚物P(Glu-co-Lys)。该共聚物可以通过超分子自组装形成聚多肽纳米粒,可以包裹憎水性药物。形成的纳米粒具有pH响应特性,在正常生理环境... 以α-氨基酸为原料,首先合成了l-谷氨酸和l-赖氨酸的N-硫代羧酸酐单体(NTA),而后聚合制备了聚多肽共聚物P(Glu-co-Lys)。该共聚物可以通过超分子自组装形成聚多肽纳米粒,可以包裹憎水性药物。形成的纳米粒具有pH响应特性,在正常生理环境中(pH 7.4)纳米粒稳定存在,但在肿瘤弱酸性环境中(pH 5.5)纳米粒解体并可释放出包裹的药物。采用该超分子纳米粒可同时负载化疗药阿霉素(DOX)和近红外光热染料(HQS-Cy),细胞实验表明,该纳米粒可以实现pH响应的负载药物和染料的递送,并可以实现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引导的化疗-光热治疗的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近红外染料 纳米粒 聚多肽 化疗 光热治疗
下载PDF
Au NPs/UCNPs复合纳米体系用于荧光成像引导下的肿瘤光热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海热古·吐逊 黄高飞 +3 位作者 张弛 赵慧宇 樊慧敏 努尔尼沙·阿力甫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97-303,320,共8页
近红外(NIR)光诱导的光热治疗(PTT)因其无创、非侵入、毒副作用低、可精准靶向治疗等特性,已成为肿瘤精准治疗的新型手段。凭借其独特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特性及其高效的光热转换效率、生物毒性与良好的光稳定性,金纳米颗粒(Au NPs... 近红外(NIR)光诱导的光热治疗(PTT)因其无创、非侵入、毒副作用低、可精准靶向治疗等特性,已成为肿瘤精准治疗的新型手段。凭借其独特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特性及其高效的光热转换效率、生物毒性与良好的光稳定性,金纳米颗粒(Au NPs)已成为理想的光热治疗剂。而高质量成像技术是实现有效光热治疗的可靠有力的工具,尤其是多模态成像技术,比起单一成像方式具有更卓越的性能,为更全面、更精准的肿瘤成像提供了可能,显著提高了非侵入性医学治疗的潜力。NIR光激发的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因其丰富的4f电子结构展现出磁性、荧光、X射线衰减和放射等多功能特性,使其作为造影剂在多模态成像领域展现了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构建NIR光诱导的Au NPs/UCNPs复合纳米体系,可用于多模态成像引导下的光热治疗,有望成为癌症诊疗的一种新策略。本文简单介绍了Au NPs、UCNPs的光学特性,重点综述了NIR光诱导的UCNPs-Au NPs(纳米壳、纳米棒、纳米团簇)复合纳米体系在癌症光热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实现诊疗一体化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光热治疗 荧光成像 上转换纳米颗粒 金纳米颗粒
下载PDF
荧光聚多巴胺纳米球的合成及肿瘤光热治疗应用研究
19
作者 李文玉 黄钰婷 +2 位作者 吴明燕 陈婷婷 汪洋 《物理化学进展》 2023年第4期295-301,共7页
在本文中,报道了一种利用乙二胺诱导降解聚多巴胺(PDA)的方法来制备具有荧光的聚多巴胺纳米颗粒(FPNPs)并将其用于靶向生物成像。通过乙二胺还原处理PDA得到荧光的粒子能够启发我们寻求各种生物学的方法来制备具有优异光学和生物相容性... 在本文中,报道了一种利用乙二胺诱导降解聚多巴胺(PDA)的方法来制备具有荧光的聚多巴胺纳米颗粒(FPNPs)并将其用于靶向生物成像。通过乙二胺还原处理PDA得到荧光的粒子能够启发我们寻求各种生物学的方法来制备具有优异光学和生物相容性的FPNPs。此外,同时利用PDA自身的良好光热转换性质,对FPNPs进行光热效率测试实验,实现在肿瘤微环境响应下诊断与治疗的结合。实验表明,FPNPs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效率,在808 nm近红外光照射下,可以实现光热治疗,显示出其在肿瘤光热治疗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聚多巴胺纳米颗粒 细胞成像 光热治疗 癌症治疗
下载PDF
方酸菁光敏剂在肿瘤光热治疗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蕙芳 韦思平 +5 位作者 唐薪杰 罗宇驰 唐盈盈 李晓昀 黎荣祝(综述) 杨琳(审校)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357-362,共6页
光热治疗由于具有高选择性、非侵入性、低损伤等优点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微创癌症治疗手段,它主要利用光热剂(又称光敏剂)在光照条件下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来杀死癌细胞,其中光热剂是决定光热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方酸菁染料是一类由两个... 光热治疗由于具有高选择性、非侵入性、低损伤等优点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微创癌症治疗手段,它主要利用光热剂(又称光敏剂)在光照条件下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来杀死癌细胞,其中光热剂是决定光热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方酸菁染料是一类由两个富电子单元和一个强吸电子方酸核单元缩合形成的共轭有机分子,具有共振稳定的两性离子结构。方酸菁在可见及近红外区有强烈吸收和发射性能,其摩尔消光系数(ε)高达105 L/mol·cm;其次,方酸菁还具有易聚集、合成路线简单、光/热稳定性好、结构修饰性强等优点。因此,方酸菁染料用作光热治疗光敏剂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就近年来方酸菁染料在肿瘤光热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 光热治疗 光热 方酸菁 光敏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