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滋阴凉血方联合泼尼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免疫功能及ST2/IL-33通路的影响
1
作者 赵冰洁 车虹 +4 位作者 胡琏 易文静 肖利 刘培佳 刘松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滋阴凉血方联合泼尼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免疫功能及ST2/IL-33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其中32只采用注射抗血小板血清构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滋阴凉血方(0.2 ml/10... 目的:探讨滋阴凉血方联合泼尼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免疫功能及ST2/IL-33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其中32只采用注射抗血小板血清构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滋阴凉血方(0.2 ml/10 g)、泼尼松(0.2 ml/10 g)和滋阴凉血方+泼尼松(0.2 ml/10 g)共4组,每组8只,剩余8只小鼠设为空白组。分别按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与空白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1次/d×2周。采集血样和脾脏组织,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外周血小板数;HE染色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IL)-17及外周血血小板生成素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脾脏组织IL-33、s ST2、ST2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数。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小板数、血小板生成素、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及Treg细胞均明显降低(P<0.05),IL-17水平、Th17细胞及IL-33、s ST2、ST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滋阴凉血方+泼尼松组血小板数、血小板生成素、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及Treg细胞均明显上升(P<0.05),IL-17水平、Th17细胞及IL-33、s ST2、ST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滋阴凉血方+泼尼松可有效地调节Th17/Treg平衡,进而有效改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T2/IL-3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滋阴凉血方 泼尼松 免疫功能 ST2/IL-33通路
下载PDF
益气固本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气亏虚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研究
2
作者 吕红姣 张蕾 张雪丽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1期182-186,共5页
目的:观察益气固本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气亏虚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IT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分别剔除2例,最终2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 目的:观察益气固本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气亏虚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IT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分别剔除2例,最终2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固本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短中期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血小板计数(BPC)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短期、中期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72.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慢性出血、体倦乏力、神疲懒言、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5项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BP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第14天、第30天、第60天、第90天,观察组BP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固本方联合穴位贴敷能改善脾气亏虚型ITP患者中医证候,稳定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脾气亏虚型 益气固本方 穴位贴敷 糖皮质激素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凉血化瘀中药汤剂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胡元辉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7期87-90,共4页
目的: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析凉血化瘀中药汤剂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提供更多治疗依据。方法:选用2020年1月-2021年12月到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为研究主体,共计纳入45... 目的: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析凉血化瘀中药汤剂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提供更多治疗依据。方法:选用2020年1月-2021年12月到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为研究主体,共计纳入45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0例(激素治疗)和研究组25例(凉血化瘀中药汤剂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安全性与血清指标变化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接受不同治疗方案,随访3个月后发现,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更加理想,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治疗方案对血清指标的影响,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白细胞介素-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白细胞介素-4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免疫球蛋白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免疫球蛋白M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免疫球蛋白G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各项指标表达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探讨两组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会对儿童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中药汤剂治疗注重整体治疗准则,可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促进患儿病情转归,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激素 中药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对小儿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4
作者 宫晓丽 王奇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4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安全性。方法选取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则使用丙种...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安全性。方法选取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则使用丙种球蛋白与糖皮质激素同时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与治疗时间、血小板指标[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出血缓解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以及治疗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研究组PDW(20.69±3.17)%、MPV(9.25±2.65)fl与对照组的(24.18±3.21)%、(10.73±2.85)fl比较更低,PLT(242.19±20.29)×10^(9)/L与对照组的(199.86±19.82)×10^(9)/L比较更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hs-CRP(10.18±2.75)mg/L、IL-6(22.29±2.34)pg/ml与TNF-α(26.62±3.95)pg/ml相比于对照组的(13.24±3.02)mg/L、(26.79±4.31)pg/ml、(31.16±4.79)pg/ml更低(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具有更加明显的疗效,可促使其血小板和炎症情况有效改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糖皮质激素 小儿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王志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3期97-100,共4页
目的观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21年1月—2023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ITP患者中选取100例,以信封法抽签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地塞米松组,各50例。地塞米松组应用... 目的观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21年1月—2023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ITP患者中选取100例,以信封法抽签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地塞米松组,各50例。地塞米松组应用地塞米松治疗;联合治疗组应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地塞米松治疗,2组治疗4 d后比较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免疫指标[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CD4^(+))、白细胞分化抗原8阳性(CD8^(+))及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血小板计数达标、达峰时间,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00%,高于地塞米松组的60.00%(χ^(2)=5.877,P=0.015);联合治疗组血小板计数达标、达峰时间及出血停止、紫癜消失时间均短于地塞米松组(P<0.01)。治疗4 d后,2组血小板计数、CD4^(+)均高于治疗前,CD8^(+)及IgA、IgM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高/低于地塞米松组(P<0.01)。联合治疗组与地塞米松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10.00%vs.6.00%,χ^(2)=0.136,P=0.712)。结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效果理想,可更快速地纠正血小板减少,有效改善免疫指标,并缩短症状改善时间,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 地塞米松 血小板计数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地塞米松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张汉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9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在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4例重症IT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化随机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4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在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4例重症IT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化随机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400 mg)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大剂量(800 mg)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血小板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98.1%)高于对照组(86.5%)(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6.35±0.67)d短于对照组的(11.23±1.15)d(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 d后两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5 d后的血小板计数(158.39±12.05)×10^(9)/L高于对照组的(101.67±11.31)×10^(9)/L(P<0.05)。观察组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9%)低于对照组(13.5%)(P<0.05)。结论重症ITP患儿经地塞米松联合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能得到改善,且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疗效更佳,患儿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且安全性更佳,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地塞米松 丙种球蛋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全程护理对高原地区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激素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肖建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22-0125,共4页
探究在高原地区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激素治疗中,全程护理对其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医学实验调查分析法,对我院2020年11月一2023年4月收治的17例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资料加以勘验,应临床护理中全... 探究在高原地区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激素治疗中,全程护理对其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医学实验调查分析法,对我院2020年11月一2023年4月收治的17例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资料加以勘验,应临床护理中全程护理应用前后差异,对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后患儿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治疗前,统计学差异对比突出(P<0.05)。全程护理应用后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治疗前依从性,统计学差异对比突出(P<0.05)。护理之前患儿自制生活质量测评(78.5±4.5)分,SF-36评分(17.0±3.8)分,DSQL评分(71.4±8.6)分;护理之后患儿自制生活质量测评(89.1±6.2)分,SF-36评分(28.1±4.)分,DSQL评分(84.8±5.7)分;全程护理应用后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如自制生活质量测评量表、SF-36评分、DSQL指标在结果值上显著优于全程护理应用前,统计学差异对比突出(P<0.05)。结论 激素治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后,全程护理的临床疗效突出,还对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让患儿预后生活质量更佳,可在该类患儿的护理实践中大力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护理 高原地区 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激素治疗 依从
下载PDF
microRNA-4281通过调节FOXP3引起Treg/Th17免疫失衡诱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8
作者 王斯琪 梁敏 +1 位作者 田长玉 陈博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的 研究miR-4281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GEO数据库筛选ITP中异常表达的miRNA。收集新诊ITP、治疗有效的ITP患者以及健康受试者,取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和CD4^(+)T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 目的 研究miR-4281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GEO数据库筛选ITP中异常表达的miRNA。收集新诊ITP、治疗有效的ITP患者以及健康受试者,取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和CD4^(+)T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miR-4281以及其他因子的表达量。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中CD4^(+)CD25^(+)FOXP3^(+)Tregs和Th17细胞的含量。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检验miR-4281表达水平与各因子的关系。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iR-4281在ITP中异常表达。与健康受试者和治疗有效的ITP患者相比,miR-4281的表达水平下降。ITP患者PBMCs中,miR-4281表达水平与Tregs含量和Treg/Th17呈正相关,与Th17细胞含量呈负相关;miR-4281可促进Tregs细胞的分化,并抑制Th17的分化;miR-4281表达水平与FOXP3表达水平正相关。结论 miR-4281表达水平在ITP中降低,这种降低可以抑制FOXP3的表达,导致Treg/Th17免疫失衡,促进ITP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281 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 Treg/Th17 FOXP3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优势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35
9
作者 李天天 褚雨霆 +1 位作者 刘庆 陈信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1,共3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以及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以及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而导致的血小板生成不足。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ITP治疗的基本法则,辨证治疗能够体现个体化,能够量体裁衣的为每一位患者提供身心受益的治疗方法或方药。单方治疗ITP也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以下问题:1成年患者多属于CITP,其病程漫长,迁延难愈。脾胃处于虚弱状态,长期服用汤药的依从性较差。2各家对ITP病机和证候认识的差别,用药也有明显差异,导致临床疗效的重现性较差,不能形成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重大科技成果。3缺乏随机对照、多中心协作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难以对其治疗结果给出肯定的结论。4用药随意性较大,难以形成具有肯定治疗效果的有效处方,给新药研发带来相当难度。5批次药材质量对治疗结果也会带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
下载PDF
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及Toll样受体9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莉 张连生 +2 位作者 柴晔 曾鹏云 吴重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45-948,共4页
本研究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功能及Toll样受体9(TLR9)表达的影响。15例初诊的ITP患者给予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 d,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体外分离15例正常对照及13例治疗有... 本研究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功能及Toll样受体9(TLR9)表达的影响。15例初诊的ITP患者给予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 d,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体外分离15例正常对照及13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pDC;用CpG-ODN 2216刺激外周血pDC并与之共培养24 h,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中IFN-α、IL-6、TNF-α的含量;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DC的TLR9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①治疗前pDC产生IFN-α、IL-6、TNF-α水平〔(960.83±164.65)pg/ml,(156.15±39.89)pg/ml,(137.31±35.44)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16.67±105.98)pg/ml,(89.13±21.48)pg/ml,(88.53±25.81)pg/ml,P<0.05〕;治疗后pDC产生IFN-α、IL-6、TNF-α水平分别降至(678.46±128.88)pg/ml,(97.77±26.31)pg/ml,(103.08±26.42)p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pDC的TLR9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pDC的TLR9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pDC分泌的细胞因子及其表达的TLR9在IT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地塞米松可能通过下调TLR9的表达,抑制pDC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而对ITP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地塞米松 TOLL样受体9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通脉止血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海燕 王华 +3 位作者 姚召 赵莉 耿少怡 焦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47-2350,共4页
目的探讨通脉止血方(三七、生地黄、茜草等)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2013年9月到2015年12月选择在河北省中医院儿科诊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泼尼松)和治疗组(泼尼... 目的探讨通脉止血方(三七、生地黄、茜草等)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2013年9月到2015年12月选择在河北省中医院儿科诊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泼尼松)和治疗组(泼尼松联合通脉止血方),观察期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5.0%(P<0.05),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16.33±22.49)×109/L和(76.02±21.94)×109/L,明显高于治疗前的(30.13±13.34)×109/L和(30.87±12.84)×109/L(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分化簇CD3+与分化簇CD4+值都明显上升,而分化簇CD8+值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CD3+、CD4+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脉止血方可促进T淋巴细胞亚群恢复正常,改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总体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止血方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下载PDF
美罗华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昕 徐茂忠 +2 位作者 赵钰 戴秋新 孟文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6-6,共1页
关键词 难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常规治疗 美罗华 疗效观察 特异自身免疫性疾病 难治ITP 皮肤黏膜出血 循证医学证据
下载PDF
升血小板胶囊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D_4^+CD_(25)^+Treg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何牧卿 何牧群 郭文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讨升血小板胶囊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计数和分泌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6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 目的:探讨升血小板胶囊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计数和分泌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6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升血小板胶囊,对比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以流式细胞法测定CD+4CD+25Fox P3+Treg细胞计数,以ELISA试剂盒测定IL-10及TGF-β1血清含量。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的整体临床疗效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 P3+Treg细胞计数比和血清IL-10、TGF-β1血清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不等程度的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可能参与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进程,升血小板胶囊可能能够通过该环节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胶囊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D4^+CD25^+调节T细胞 IL-10 TGF-β1
下载PDF
麻柔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 被引量:25
14
作者 张姗姗 全日城 麻柔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3-104,共2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麻柔教授通过多年临证经验治疗紫癜病从"火盛""气伤"入手,临床取得良好疗效。笔者通过分析麻柔教授常用方"桂枝汤""半夏泻心汤""黄芪赤风汤",总结其临床治疗...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麻柔教授通过多年临证经验治疗紫癜病从"火盛""气伤"入手,临床取得良好疗效。笔者通过分析麻柔教授常用方"桂枝汤""半夏泻心汤""黄芪赤风汤",总结其临床治疗紫癜病经验。麻柔使用桂枝汤加减治疗紫癜病是以平和之药调理营卫,顺势利导、调整阴阳偏胜,重视重建和恢复人体自身抗病能力,达到"气"之和,求得人体自组织开放性复杂巨系统的"有序"。对于典型的中焦"湿热兼虚"证或紫癜病病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则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调和寒热、辛开苦降、补益脾胃,对于辨证为气虚血瘀、营卫不和的慢性紫癜病临证加减使用黄芪赤风汤补气活血通络、扶正祛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名医经验 麻柔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相关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丹 钱莉文 +5 位作者 祖凌云 张燕辉 冯新恒 郭丽君 高炜 张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病例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例在ITP治疗过程中发生两次非ST段...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病例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例在ITP治疗过程中发生两次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结合该例患者在该院的诊治经历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分析其临床特征、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方法。结果迄今为止,文献报道ITP合并AMI患者共11例(包括本例)均为慢性型ITP患者,平均年龄62.64岁,男女比例为6∶5。其中9例合并一个或多个冠心病危险因素。结论 ITP患者发生AMI可能存在特殊机制,与内皮损伤及微循环障碍相关,也与ITP治疗过程相关。因此,对于合并多种冠心病危险因素的ITP患者,短时间快速升高血小板需谨慎。对于大面积STEMI无ITP所致出血征象,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心肌梗死(AMI)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证结合肾阴虚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宇飞 许勇钢 +6 位作者 周霭祥 汤丽穗 胡乃平 杨经敏 麻柔 王展翔 白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91-194,384,共5页
目的: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证结合肾阴虚小鼠模型。方法:将 ITP BALB/c 小鼠疾病模型与口服甲状腺素片肾阴虚模型进行融合。结果:该模型除具有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多等 ITP 疾病模型特点外,还具有血清三碘甲状腺原... 目的: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证结合肾阴虚小鼠模型。方法:将 ITP BALB/c 小鼠疾病模型与口服甲状腺素片肾阴虚模型进行融合。结果:该模型除具有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多等 ITP 疾病模型特点外,还具有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增高,促甲状腺素激素(TSH)降低,睾酮、皮质醇、雌二醇、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升高,饮水进食量增多,体重下降,体温升高等肾阴虚模型特点,滋肾阴方改善上述主要指标的异常,而助肾阳方反之。结论:ITP 病证结合肾阴虚小鼠模型造模方法简便,指标可靠,可为中医药临床基础研究提供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肾阴虚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不同类型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朝旭 谭敏 +3 位作者 陈流华 余俊峰 林伟斌 吴志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型(SR)和激素依赖治疗型(SD)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08年2月期间129例成功完成LS的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SR组(82例)与SD组(47...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型(SR)和激素依赖治疗型(SD)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08年2月期间129例成功完成LS的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SR组(82例)与SD组(47例),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统计方法中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结果】129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3%,1例SR型患者因术后腹腔感染、败血症而死亡。血液学疗效:79.1%患者完全显效(CR),10.1%部分显效(PR),10.8%无效(NR)。SR组与SD组患者术前1d血小板计数分别为(90±66)×109/L和(124±69)×109/L(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120±46)min和(121±45)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3±145)mL和(95±288)mL(P>0.05),术后48h总引流量分别为(106±148)mL和(65±67)mL(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和8.5%(P>0.05),术后7d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40±215)×109/L和(426±264)×109/L(P<0.05)。血液学疗效:SR组CR70.7%,PR12.2%,NR17.1%,而SD组CR93.6%,PR6.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治疗ITP具有良好的疗效。在术前准备妥当的情况下,SR型患者手术安全性与SD型相近,但其总体血液学疗效明显差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切除术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归脾冲剂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物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傅汝林 刘为民 +2 位作者 张雅丽 刘宏潇 王欣 《中医药学刊》 CAS 2001年第4期312-313,共2页
目的 :研究归脾冲剂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外源性抗血清 (APS)建立小鼠模型 ,分别运用归脾冲剂、栀子地黄汤及强的松进行治疗 ,观察ITP小鼠的血小板、骨髓象、外周血象及脏器系数等的变化。结果 ... 目的 :研究归脾冲剂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外源性抗血清 (APS)建立小鼠模型 ,分别运用归脾冲剂、栀子地黄汤及强的松进行治疗 ,观察ITP小鼠的血小板、骨髓象、外周血象及脏器系数等的变化。结果 :归脾冲剂能有效促进ITP小鼠的血小板恢复 ,促进骨髓巨核细胞的成熟 ,有效降低ITP小鼠因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及内脏大出血所导致的死亡。结论 :归脾冲剂治疗ITP的机制与其促进抗体清除、提高血小板水平、促进骨髓恢复、有效提高ITP小鼠的血红蛋白含量、改善出血情况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脾冲剂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型施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卢学春 朱宏丽 姚善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232-1236,共5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涉及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增多和骨髓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过少两个方面。经典的ITP治疗只涉及抑制血小板免疫破坏的一个方面,即采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和抗-D抗体(针对Rh系统D抗原的抗体)...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涉及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增多和骨髓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过少两个方面。经典的ITP治疗只涉及抑制血小板免疫破坏的一个方面,即采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和抗-D抗体(针对Rh系统D抗原的抗体),也有采用长春新碱或抗人CD20单克隆抗体清除B淋巴细胞,以及环孢菌素等免疫抑制剂等。对难治性病例还要进行脾脏切除手术。虽然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大多数患者治疗有效,但30%以上的ITP患者会复发,且这类治疗不良反应较多,脾脏切除还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临床需要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由于自身抗体而继发严重的血小板,目前已退出ITP的治疗。最近,欧洲批准了2个血小板受体激活剂AMG 531和Eltrombopag,通过促进巨核细胞分化和血小板生成来治疗ITP。国内采用泛细胞保护剂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ITP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之,根据ITP患者不同的发病机理进行个体化治疗是未来ITP基础与临床的研究方向。本文就ITP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作一综述,并对ITP分型施治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生成素 依硫磷酸 AMG 531 ELTROMBOPAG
下载PDF
羊蹄跟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健康 方芳 +1 位作者 李艳 姜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3-364,共2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olog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以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多部位、多脏器自发性出血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许多资料显示,除体液免疫外,细...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olog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以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多部位、多脏器自发性出血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许多资料显示,除体液免疫外,细胞免疫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作用 小鼠模型 羊蹄 血小板计数 出血疾病 自发出血 巨核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