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臼发育不良不同入路方式髋臼周围截骨术对创伤应激、下肢力线及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马世强 郭东辉 +2 位作者 肖丽 石秋玲 沈润斌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55-960,共6页
目的探究髋臼发育不良(DDH)不同入路方式髋臼周围截骨术(PAO)对创伤应激、下肢力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DDH病人9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行常规髂腹股沟入路PAO治疗,研究组49例,行改良髂腹股沟入路PAO... 目的探究髋臼发育不良(DDH)不同入路方式髋臼周围截骨术(PAO)对创伤应激、下肢力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DDH病人9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行常规髂腹股沟入路PAO治疗,研究组49例,行改良髂腹股沟入路PAO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康复指标、Mckay临床疗效、下肢力线、并发症、手术前后创伤应激因子[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髋关节影像学指标[前侧CE角(ACEA)、外侧CE角(LCEA)、髋臼指数(AI)]、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mHHS)、髋关节结果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OS-ADL)。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8.64±18.73)分钟和(141.80±21.59)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72.95±35.18)ml和(495.68±40.26)ml,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42.39±32.74)ml和(305.81±39.56)ml,住院时间分别为(11.57±2.29)天和(12.86±2.41)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ckay临床疗效优良率(95.92%)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1天、3天、7天血清NE分别为(73.16±8.07)ng/L和(81.33±8.52)ng/L,(65.81±7.29)ng/L和(72.24±7.65)ng/L,(45.98±6.31)ng/L和(50.37±7.02)ng/L;COR分别为(164.84±19.35)ng/L和(178.62±21.46)ng/L,(142.69±17.81)ng/L和(157.36±19.22)ng/L,(88.79±16.13)ng/L和(97.62±17.50)ng/L;AngⅡ分别为(138.74±20.51)mmol/L和(150.19±21.36)mmol/L,(128.35±17.69)mmol/L和(137.18±19.24)mmol/L,(119.82±17.41)mmol/L和(128.73±18.50)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ACEA分别为(29.71±4.81)°和(27.68±4.53)°,(29.80±4.75)°和(27.72±4.60)°,(29.64±4.79)°和(27.63±4.51)°,LCEA分别为(33.79±6.12)°和(31.04±5.83)°,(33.82±6.10)°和(31.10±5.90)°,(33.75±6.08)°和(31.05±5.77)°,AI分别为(6.15±1.86)°和(7.03±1.94)°,(6.08±1.82)°和(7.01±1.89)°,(6.12±1.84)°和(7.06±1.90)°,mHHS评分分别为(72.15±7.65)分和(68.23±7.71)分,(76.51±7.52)分和(72.19±7.94)分,(90.13±5.16)分和(86.76±5.72)分,HOS-ADL评分分别为(79.92±7.50)分和(76.26±7.62)分,(80.85±7.42)分和(77.13±7.66)分,(89.73±6.37)分和(86.25±7.1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肢力线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髂腹股沟入路PAO治疗DDH可优化手术,减轻机体创伤应激因子,能进一步提升疗效,改善股骨头覆盖状态及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发育不良 髋臼周围截骨术 入路方式 创伤应激 下肢力线 影像学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不同入路方式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比较
2
作者 王从涛 刘福尧 +2 位作者 邓莹莹 潘圆 王贤 《当代医学》 2024年第6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方式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骨一科进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80例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分为髌上...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方式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骨一科进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80例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分为髌上组(n=20)与髌下组(n=60)。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6、9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24、48、72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髌上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髌下组,手术时间短于髌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SS评分组间、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SS评分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6、9个月,两组HSS评分均高于前一时间点,且髌上组高于髌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24、48、72h,两组VAS评分均低于前一时间点,且髌上组低于髌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胫骨骨折患者进行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髌上入路方式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更有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避免并发症出现,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钉内固定术 胫骨骨折 不同入路方式 并发症 膝关节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方式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黄章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06-0009,共4页
分析颅脑肿瘤实施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40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样本,双盲法分组,有参考组、探究组,均有20例,参考组行开颅手术,探究组经不同入路方式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样本均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入选,比较疗效... 分析颅脑肿瘤实施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40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样本,双盲法分组,有参考组、探究组,均有20例,参考组行开颅手术,探究组经不同入路方式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样本均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入选,比较疗效,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统计并发症,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有效率在探究组为95.00%,在参考组为100.00%,两组无差异,P>0.05。术前颅脑肿瘤相关症状的发生率在探究组、参考组无差异,P>0.05。术后探究组有5.00%的头晕头痛率,有10.00%的肿瘤压迫率,有0.00%的眼底水肿率,有5.00%的恶心呕吐率,均低于参考组,P<0.05。并发症在探究组有5.00%的发生率,在参考组有35.00%的发生率,即探究组低,P<0.05。术后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在探究组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方式可达到更好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其并发症少,能改善颅脑肿瘤术后生活质量,且肿瘤清除效果和开颅手术相当,更建议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 生活质量 颅脑肿瘤 临床疗效 不同入路方式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入路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4
作者 何兵 张晓娜 +2 位作者 贾豆豆 张永建 刘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59-0062,共4页
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同入路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院内自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需要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膝前正中入路方式,而实验组采用翻转股内侧肌入路方... 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同入路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院内自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需要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膝前正中入路方式,而实验组采用翻转股内侧肌入路方式进行治疗。在手术结束后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等状况。结果 手术后一个月时间内实验组患者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但手术一年后两组患者恢复状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膝前正中入路方式与翻转股内侧肌入路方式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翻转股内侧肌入路这一方式能够减轻患者疼痛,还可以促进患者更快恢复,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入路方式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不同入路方式对伴有后外侧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黄东辉 梅正峰 +2 位作者 叶辛 李陶冶 雷文涛 《浙江创伤外科》 2019年第3期497-498,共2页
目的 研究不同入路方式对伴有后外侧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7年1月入院接受手术的65例伴有后外侧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依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 目的 研究不同入路方式对伴有后外侧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7年1月入院接受手术的65例伴有后外侧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依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前内侧联合外侧入路)、研究组(后中联合前外侧入路)。通过24个月的随访评价不同入路方式对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 结果 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个月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膝关节稳定、活动度、步态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研究组术后24个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相比较于前内侧联合外侧入路手术方式,后中联合前外侧入路方式治疗伴有后外侧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入路方式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术后恢复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两种后侧入路方式在腰椎结核患者行腰椎后路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云帆 武明鑫 李贤坤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917-918,共2页
目的:对比观察后正中切口和多裂肌间隙两种后侧入路方式在腰椎结核行腰椎后路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腰椎结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腰椎后路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术治疗,以后侧入路方式不同分... 目的:对比观察后正中切口和多裂肌间隙两种后侧入路方式在腰椎结核行腰椎后路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腰椎结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腰椎后路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术治疗,以后侧入路方式不同分为A组(45例,选择多裂肌间隙入路)和B组(45例,选择后正中切口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内固定取出手术时间短与B组,其术中出血量、取内固定出血量少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裂肌间隙入路后路内固定与现代微创理论相符,可使腰椎结核后路内固定手术相关要求得到满足;前路单节段融合可避免严重破坏正常椎间盘,使脊柱功能得到保护,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病灶清除 腰椎后内固定 后正中切口 多裂肌间隙 后侧入路方式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柱畸形患者脊柱畸形矫正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马骥 王楠 +3 位作者 陈晓春 包晓赫 李鹏程 王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4期69-71,共3页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柱畸形患者脊柱畸形矫正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8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柱畸形患者,按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各24例。前路组患者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后路组患者采...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柱畸形患者脊柱畸形矫正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8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柱畸形患者,按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各24例。前路组患者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后路组患者采用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Cobb角、术前及术后12个月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情况。结果前路组和后路组患者术前Cobb角分别为(26.41±4.23)、(27.87±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个月,前路组的Cobb角分别为(15.25±1.92)、(16.68±1.39)°,后路组的Cobb角分别为(4.12±1.85)、(5.51±1.21)°。术后1周、12个月,两组患者的Cobb角均低于术前,且后路组低于前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ASIA神经功能分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ASIA神经功能分级均显著优于本组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入路方式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柱畸形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无差异,但后路手术对脊柱畸形的矫正效果优于前路手术,且后路手术具有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损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路方式 胸腰椎骨折 脊柱畸形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不同入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敬敬 牛恒 王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7期3139-3140,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宝丰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74例拟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37例)和微创组(37例)。常规组接受传统后外侧入路手术,微创组接受微创前外侧入...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宝丰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74例拟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37例)和微创组(37例)。常规组接受传统后外侧入路手术,微创组接受微创前外侧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微创组术中失血量较常规组少,切口长度、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均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 a Harris评分较术前升高(均P<0.05)。与常规组比,微创组术后3个月、6个月、1 a Harris评分较高(均P<0.05)。结论与传统后外侧入路比,微创前外侧入路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优化手术情况,缩短住院时间,还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入路方式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不同入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步态分析差异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伟 张超 +2 位作者 邓春彪 张袁 张建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0期40-44,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早期步态分析差异化特征。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前入路组81例患者采用直接前入路方式,侧...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早期步态分析差异化特征。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前入路组81例患者采用直接前入路方式,侧入路组82例患者采用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步态参数、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前入路组、侧入路组术后1、3、6个月的步态参数(步长、步速、步频)、患肢单支撑时间、单支撑时间占步态周期百分比、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改善,SI、VAS评分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3个月,前入路组指标改善均优于侧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前入路组与侧入路组在上述参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和外侧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步态参数,缓解患者疼痛不适。术后3个月直接前入路方式患者步态恢复程度和髋关节恢复程度均明显优于外侧入路,术后6个月后两种入路方式患者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入路方式 步态参数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甲状腺二次手术入路方式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清平 杨先荣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9期2637-2637,共1页
关键词 甲状腺 手术 入路方式
下载PDF
不同入路方式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赖美桂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12期133-134,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方式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钦州市灵山县人民医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T1、T2、T3组,各20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和2~4周的四联抗结核治疗,T1组采...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方式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钦州市灵山县人民医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T1、T2、T3组,各20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和2~4周的四联抗结核治疗,T1组采用前入路手术,T2组采用后入路手术,T3组采用前后入路手术,比较3组患者神经功能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畸形角度矫正度与术后矫正丢失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经手术后均明显好转,3组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T1、T2组,出血量多于T1、T2组(P<0.05);T1、T2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组患者术后畸形矫正度小于T2、T3组,术后矫正丢失度大于T2、T3组(P<0.05);T2、T3组术后畸形矫正度和术后矫正丢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3种入路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均能获得良好效果,但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脊柱结核 手术入路方式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不同入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鹏超 吕伟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究经中央沟下点侧裂入路及颞叶皮层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颞叶皮层入路患者38例,纳入TC组,经中央沟下点侧裂入路患者34例,纳入TR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 目的:探究经中央沟下点侧裂入路及颞叶皮层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颞叶皮层入路患者38例,纳入TC组,经中央沟下点侧裂入路患者34例,纳入TR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价预后。结果:R组皮质切开长度、白质切开深度及术后48、72 h时脑水肿增大均优于TC组,TC组术后再出血率、视觉缺损及术后失语发生率均高于TR组,TR组ADL评级优于TC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与经颞叶皮质切开入路相比,经中央沟下点入路有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好等优点,但在临床应用时仍应根据患者适应症及实际情况选择入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入路方式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入路方式治疗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毅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0期78-80,共3页
目的探究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患者治疗中不同入路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研究组实施前正中联合后... 目的探究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患者治疗中不同入路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研究组实施前正中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3个月内并发症(踝关节内翻畸形、钉道感染、切口张力性水泡)发生情况、手术前后Mazur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114.3±20.2)min长于对照组的(87.9±12.6)min,术中出血量(128.4±20.3)ml少于对照组的(142.6±25.3)ml,首次完全负重时间(8.31±1.22)周以及骨折愈合时间(3.02±1.21)个月均短于对照组的(8.98±1.35)周、(3.59±1.32)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3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7.5%,均低于对照组的20.0%、2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患者Mazur评分(82.9±1.5)分高于对照组的(65.4±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患者治疗中前正中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实施虽然会延长手术时间,但是对于手术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治疗安全性,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üedi-AllgowerⅢ型 PILON骨折 不同入路方式 康复护理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方式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裴艳军 《中外医疗》 2021年第16期92-94,共3页
目的分析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方式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颅脑肿瘤患者100例,数字表随机分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额底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方式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颅脑肿瘤患者100例,数字表随机分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额底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8.21±1.67)d短于对照组(11.56±2.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5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改善,而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5)。结论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对于颅脑肿瘤的治疗效果优于额底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更好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 不同入路方式治疗 颅脑肿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不同入路方式下显微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15
作者 祖向阳 《哈尔滨医药》 2022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方式下显微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HICH)的效果。方法将92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采用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镜下脑血肿清除术治疗)和观察组(n=46,采用经侧裂入路显微镜下脑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方式下显微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HICH)的效果。方法将92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采用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镜下脑血肿清除术治疗)和观察组(n=46,采用经侧裂入路显微镜下脑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术前、术后7d时两组脑组织损伤相关指标[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意识状态及康复情况[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昏迷康复量表(CRS-R)评分],比较术后14d时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d时,两组S100β、NSE、IL-6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GCS、CRS-R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4d时,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侧裂入路显微镜手术治疗HICH效果显著,相较于传统经皮层入路手术,其在血肿清除方面优势更明显,且手术方式简便,对患者造成的脑组织损伤程度小,更利于患者预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入路方式 显微镜手术 基底节区脑出血 脑组织损伤 意识状态
下载PDF
不同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方式及时机对后循环动脉瘤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尹璋星 赵文旭 +1 位作者 刘瑛 谢涛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558-563,共6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方式及时机对后循环动脉瘤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40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3d之内)、中期组(4~14d)、延期组...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方式及时机对后循环动脉瘤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40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3d之内)、中期组(4~14d)、延期组(超过14d),分别为15例、13例、12例。另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患者40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扩大翼点入路(11例)、翼点入路(9例)、颞下入路(13例)、乙状窦后入路(7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不同入路方式及手术时机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早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中期组、延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的预后优良率和中期组、延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翼点入路手术总有效率、预后优良率均明显低于扩大翼点、颞下、乙状窦后入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大翼点、颞下、乙状窦后入路临床疗效、预后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方式及时机均会对后循环动脉瘤疗效产生一定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入路方式,可显著提高疗效,预后良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 入路方式 时机 后循环动脉瘤
下载PDF
血管介入不同入路方式及穿刺点术后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沈冬梅 陈健聪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3661-3664,共4页
血管介入治疗后入路穿刺点护理是介入护理的重点,护理不当可导致出血、血肿甚至其他严重并发症。现对血管介入不同入路方式及穿刺点术后护理进行综述,以期为病人穿刺点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入路方式 股动脉 桡动脉 止血 放射学 加压包扎 压迫止血器 血管闭合器 综述
下载PDF
不同入路方式对骨盆合并髋臼骨折患者疗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孙建 郝连升 房义辉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7期3522-3525,353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方式对骨盆合并髋臼骨折患者疗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聊城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00例骨盆合并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髂腹组和Stoppa组,各50例。髂腹组患者给予髂腹...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方式对骨盆合并髋臼骨折患者疗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聊城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00例骨盆合并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髂腹组和Stoppa组,各50例。髂腹组患者给予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Stoppa组患者给予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位情况、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住院、负重锻炼、骨折愈合时间,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的功能恢复(Harris得分)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Stoppa组和髂腹组的复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oppa组的切口长度短于髂腹组[(9.4±2.4)cm比(12.4±2.7)cm],术中出血量少于髂腹组[(277±32)m L比(416±43)m L](P<0.01),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负重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髂腹组[(146±20)min比(198±26)min,(15.8±2.6)d比(18.8±2.8)d,(25±3)d比(31±5)d,(5.1±0.6)d比(5.9±0.7)d](P<0.01)。术后3个月、6个月Stoppa组和髂腹组患者的Harris得分呈升高趋势,且Stoppa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Harris得分明显高于髂腹组(P<0.05),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oppa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髂腹组[10.0%(5/50)比30.0%(15/50)](P<0.05)。结论与髂腹股沟入路相比,改良Stoppa入路可有效减少骨盆合并髋臼骨折患者术中的创伤及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身体恢复及功能锻炼,从而提高功能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合并髋臼骨折 入路方式 疗效 功能恢复
下载PDF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入路方式的探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梁根祥 《当代医学》 2017年第29期92-93,共2页
目的对比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入路方式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选择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组)以及双侧入路(双侧入路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 目的对比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入路方式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选择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组)以及双侧入路(双侧入路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前外侧入路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双侧入路组,术后引流量明显高于双侧入路组(P<0.05);双侧入路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前外侧入路组(90.0%>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外侧入路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5.0%,双侧入路组为0.0%,双侧入路组明显低于前外侧入路组(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前外侧入路虽然术中出血量少,但是难以很好的显露骨折断端和关节面,手术操作难度大,固定不稳固,且容易发生感染,不利于关节恢复,而对于有明显骨折移位的患者应首选双侧入路方式,关节面复位良好,且固定更加稳固,术后感染发生少,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治疗 入路方式 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术后感染发生率
下载PDF
甲状腺癌手术中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对甲状旁腺辨识及功能保护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恒 刘钊 +1 位作者 黄河 方孙阳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2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时极易出现甲状旁腺误切或损伤等问题,导致患者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目前,临床中较为常用的甲状旁腺保护方法有原位保护和自体移植术两种,而自体移植作为补救手段在临床上已达成共识,因此,在彻底清... 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时极易出现甲状旁腺误切或损伤等问题,导致患者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目前,临床中较为常用的甲状旁腺保护方法有原位保护和自体移植术两种,而自体移植作为补救手段在临床上已达成共识,因此,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基础上实现原位保护越来越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癌手术 甲状腺肿瘤手术 原位保护 自体移植 甲状旁腺保护 手术入路方式 清除病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