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和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家庭 袁春来 +1 位作者 马宁 姜铭烽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当前,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显现,过大的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运用熵值法、基尼系数分解法以及收敛模型,考察了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2010—2021年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发现:我国数字... 当前,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显现,过大的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运用熵值法、基尼系数分解法以及收敛模型,考察了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2010—2021年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也均实现了增长,但各地区之前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差异较大;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北部沿海地区的区域内部差异最大,长江中游的区域内部差异最小;全国以及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均存在σ收敛特征;全国与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西北经济区数字经济发展均存在绝对β收敛,但收敛速度不一。研究结论为分析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经济时空格局提供依据,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八大综合经济区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
下载PDF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郑玉雯 薛伟贤 张青芬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114,共5页
文章借助耦合度模型测度2011—2022年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发展水平,运用Markov链模型揭示耦合发展规律,利用ARIMA-GM组合模型预测2023—2027年的耦合演进趋势。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效... 文章借助耦合度模型测度2011—2022年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发展水平,运用Markov链模型揭示耦合发展规律,利用ARIMA-GM组合模型预测2023—2027年的耦合演进趋势。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均处在轻度失调阶段,区域间耦合发展水平显著非均衡;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整体上以保持原有耦合类型以及向邻近细分类型转变为主,未有耦合发展水平越级或下降的现象;2023—2027年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发展水平均将得到不同程度提升,全面协调加强型情景下耦合发展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碳排放效率提升加强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型情景下提升幅度次之,现状维持型情景下提升幅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综合经济区 碳排放效率 产业结构升级 耦合发展水平 耦合演进趋势
下载PDF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科技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
3
作者 董晓芳 樊祥嘉 《统计与管理》 2024年第6期83-95,共13页
研究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差异来源及演进趋势,对加快缩小区域科技创新差距,实现区域创新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2012-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利用Dagum基尼系... 研究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差异来源及演进趋势,对加快缩小区域科技创新差距,实现区域创新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2012-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方法揭示了八大综合经济区科技创新效率的差异来源及分布动态演进特征。结果发现:我国科技创新效率整体上呈“N”字型增长,八大综合经济区科技创新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沿海、西北、东北、北部沿海、南部沿海、西南、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科技创新效率总体区域差异明显,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各经济区科技创新效率存在不同程度的极化现象,西北经济区最为严重;各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流动性逐渐增强,低水平省份向上转移到更高效率水平的概率逐年变大。基于研究发现,提出应重视区域异质性、鼓励各经济区相互交流合作,同时应逐步完善以区域为核心的创新发展模式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效率 八大综合经济区 区域差异 分布动态 演进趋势
下载PDF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收敛性研究
4
作者 杨欢 孙腾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5-46,共12页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10—2019年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区域差异与空间相关性特征,考察其空间收敛趋势。研究发现:其一,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除南部沿海以外的七大综合经济区...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10—2019年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区域差异与空间相关性特征,考察其空间收敛趋势。研究发现:其一,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除南部沿海以外的七大综合经济区均呈现稳步提升趋势,总体区域差距逐渐下降。其二,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西南地区高-高集聚,而东北、黄河中游和西北地区低-低集聚;随着时间推移,高-高集聚特征加强,低-低集聚特征降低,逐渐形成了全局性以高带低的发展格局。其三,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西南六大综合经济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收敛特征;经济水平、财政制度、人口结构和医疗结构是影响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主要因素,但不同因素对各综合经济区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应因地制宜制定医改方案,强化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交流合作促进区域医疗事业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 医疗卫生服务效率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
下载PDF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土地要素市场化程度测算及差异比较
5
作者 赵清纯 《区域治理》 2024年第7期266-268,共3页
测算八大综合经济区土地要素市场化水平及差异,有助于我国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本文通过构建土地要素市场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深入分析 2012-2021 年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土地要素... 测算八大综合经济区土地要素市场化水平及差异,有助于我国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本文通过构建土地要素市场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深入分析 2012-2021 年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土地要素市场化水平现状及其区域差异。研究表明:八大综合经济区土地要素市场化呈现出区域差异性和内部不平衡性,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部差异,且在市场规模与质量、市场与政府关系层面表现出差异化特征。本文认为需要以综合经济区为载体建设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实现土地要素跨区域有效配置,推动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国土空间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要素市场化 区域差异 八大综合经济区
下载PDF
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经济发展特征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烨军 石华安 宋马林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8-132,共15页
研究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演变趋势与差异来源,对实现中国协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2012—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整体与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采用Markov链和Kernel密度估计探索数字经济... 研究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演变趋势与差异来源,对实现中国协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2012—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整体与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采用Markov链和Kernel密度估计探索数字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应用Dagum基尼系数以及方差分解模型揭示数字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来源与结构来源。研究表明,我国整体与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逐年增长之势,但八大综合经济区呈现出“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北部沿海-长江中游-大西南-黄河中游-东北-大西北”梯度递减的不均衡格局。时空演变特征显示,省域数字经济发展通常伴随着空间效应与“集聚”效应,且存在一定概率的内部流动性;核密度曲线的演变趋势与极化特征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空间差异分解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总体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且区域间差异为主要来源;结构差异分解显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及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差距是数字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研究有助于完善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与打造区域数字经济产业新优势,为此建议政府着重打通区域壁垒,在推进数字产业深度融合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八大综合经济区 时空演变 空间差异 结构差异
下载PDF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张浩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3-161,共9页
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2004—2019年水资源利用效率,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了其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和差异来源,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八大综合经济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2004—... 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2004—2019年水资源利用效率,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了其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和差异来源,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八大综合经济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2004—2019年,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值呈波动下降趋势,八大综合经济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区域间净差异是八大综合经济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的主要来源,东北、西北经济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σ收敛;八大综合经济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并呈现出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经济区"高—高"集聚以及东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西南经济区"低—低"集聚的分布格局;八大综合经济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差异性显著,并弱化了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协同性。因此,应缩小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促进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治理的协同,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八大综合经济区 区域差异 Dagum基尼系数
下载PDF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环境治理绩效测度与时空演变 被引量:8
8
作者 颉茂华 李玲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6-97,共12页
环境治理绩效对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近十年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环境治理绩效;同时,采用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测度环境治理绩效的时空差异,探讨环境治理绩效的时空分布情况;... 环境治理绩效对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近十年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环境治理绩效;同时,采用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测度环境治理绩效的时空差异,探讨环境治理绩效的时空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研究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及纯技术效率对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①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环境治理绩效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不同区域间或内部的环境治理绩效水平存在较大差别。②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环境治理绩效具有明显梯度效应,且环境治理绩效“两极化”程度缩小,存在动态收敛性特征。③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环境治理绩效总体差异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主要差异贡献率源自区域间差异和交叉重叠,区域内差异贡献率相对较低。④技术进步是各地区环境治理绩效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规模效率对环境治理绩效提升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纯技术效率对环境治理绩效提升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适度调整环境治理投资规模、加强环境治理技术创新能力、因地制宜考虑区域治理规模效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绩效 八大综合经济区 SBM模型 Dagum基尼系数 MALMQUIST指数
下载PDF
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福利绩效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收敛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张浩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66-71,共6页
文章基于2005—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福利绩效的区域差异、差异来源及空间收敛特征。研究发现:整体来看,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较... 文章基于2005—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福利绩效的区域差异、差异来源及空间收敛特征。研究发现:整体来看,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较低,且存在显著的区域非均衡特征;八大综合经济区整体的相对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是生态福利绩效区域总体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北部沿海、东部沿海、黄河中游、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生态福利绩效存在σ收敛,而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大西南、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则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不同因素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福利绩效 八大综合经济区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
下载PDF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包容性绿色发展效率区域差异、空间相关及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和瑞 王紫臻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38,84,共10页
基于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测度其包容性绿色发展效率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莫兰指数和收敛性检验模型探究其区域差异、空间相关和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包容性绿色发... 基于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测度其包容性绿色发展效率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莫兰指数和收敛性检验模型探究其区域差异、空间相关和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包容性绿色发展效率整体水平偏低但上升态势明显,八大综合经济区呈鲜明梯度结构特征;区域间净差异是八大综合经济区包容性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八大综合经济区包容性绿色发展效率自2016年空间集聚状态稳定,并形成东部和北部沿海经济区“高—高”集聚,东北、长江中游和西南经济区“低—低”集聚的分布格局;除长江中游和西南经济区外,全国以及其余经济区均存在σ收敛,与绝对β收敛相比,考虑外部因素的条件β收敛检验中全国整体及各经济区的收敛状态未改变,但收敛速度有普遍提升,不同经济区的收敛特征和其对外部环境因素敏感度有显著差异。因此,应立足区域协同顶层设计,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缩小区域差异,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绿色发展效率 八大综合经济区 区域差异 收敛性检验
下载PDF
八大综合经济区乡村振兴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青 刘亚男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2-126,共5页
文章构建了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9—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法和核密度估计法对八大综合经济区乡村振兴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八大综合经济区的乡村振兴水平明显提升。... 文章构建了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9—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法和核密度估计法对八大综合经济区乡村振兴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八大综合经济区的乡村振兴水平明显提升。总体差异、地区内差异和地区间差异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地区间差异,其次是超变密度,最后是地区内差异。八大综合经济区核密度曲线向右移动,总体上以收敛为主。全国、东北、南部沿海、黄河中游、大西南综合经济区极化现象不明显,其他综合经济区的极化现象逐渐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八大综合经济区 空间差异 Dagum基尼系数 核密度估计法
下载PDF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测算与因素分解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开明 李泗娥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9-65,共17页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得到贯彻落实,科学测算与解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为直接完整测度区域层面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构成,本文构造聚合环境广义Luenberger-Hicks-Moorsteen生产率指标及分解子项,利用...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得到贯彻落实,科学测算与解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为直接完整测度区域层面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构成,本文构造聚合环境广义Luenberger-Hicks-Moorsteen生产率指标及分解子项,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检验该指标测算结果的有效性,发现其相对于聚合L指标更具优势。本文根据2003—2019年地级以上城市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测算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动力来源。结果表明,八大经济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增长,但增速呈现分化特征。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技术层面的动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增长,在要素层面主要源于期望产出效率增长与非期望产出治理效率增长。技术进步和期望产出效率增长是八大经济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主要成因。本文结论对于有针对性地提升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综合经济区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聚合环境广义Luenberger-Hicks-Moorsteen指标 结构效率变化
下载PDF
八大综合经济区经济增长动力分解与差异测度
13
作者 庞磊 杨永华 阳晓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9-93,共5页
文章采用1979—2020年的相关数据,测度了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增长动力差异。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由低技能劳动和常规资本的双轮推动向高技能劳动和研发资本的双轮驱动转变;东部沿海和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处于高技能劳动和研发资... 文章采用1979—2020年的相关数据,测度了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增长动力差异。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由低技能劳动和常规资本的双轮推动向高技能劳动和研发资本的双轮驱动转变;东部沿海和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处于高技能劳动和研发资本驱动状态,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处于低技能劳动和常规资本推动状态,其余五大综合经济区处于高技能劳动和常规资本推动状态;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不同时段存在显著差异,经历了低技能劳动和常规资本、高技能劳动和常规资本、高技能劳动和研发资本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综合经济区 技能劳动 研发资本 动力切换 理论模型
下载PDF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能源生态效率测度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陈菁泉 刘娜 马晓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71-2480,共10页
为促进能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将经济、社会福利等期望产出与生态环境污染非期望产出纳入能源生态效率测度框架,运用基于Shephard能源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从区域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能源生态... 为促进能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将经济、社会福利等期望产出与生态环境污染非期望产出纳入能源生态效率测度框架,运用基于Shephard能源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从区域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能源生态效率演变趋势,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样本期内全国能源生态效率均值为0.5839,整体水平偏低,且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八大综合经济区能源生态效率水平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的发展态势.南部、东部和北部等沿海经济区能源生态效率均值分别为0.6941、0.6213、0.6087,位居前列;西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以及东北等经济区次之,能源生态效率均值分别为0.5803、0.5720、0.5623、0.5537;西北经济区能源生态效率均值为0.5087,位列末位.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消费结构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0459、0.0747,对能源生态效率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以及环境规制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9339、-0.6197、-0.0387,对能源生态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生态效率 Shephard能源距离函数 随机前沿分析 八大综合经济区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八大综合经济区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演进规律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宇芙 邓宗兵 +1 位作者 文江雪 王炬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7-121,共5页
文章基于“双循环”视角构建贸易便利化水平综合指标体系,测度2001—2020年八大综合经济区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分别使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空间Markov链分析法揭示其相对差异和来源、绝对差异和动态分布、纳入空... 文章基于“双循环”视角构建贸易便利化水平综合指标体系,测度2001—2020年八大综合经济区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分别使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空间Markov链分析法揭示其相对差异和来源、绝对差异和动态分布、纳入空间因素的内部状态转移特征和相邻地区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八大综合经济区贸易便利化水平均处于不便利状态,且具有明显非均衡态势,总体差异呈缩小态势但依然显著,其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除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外,其余综合经济区内部绝对差异扩大;除北部沿海和大西南外,其余综合经济区不存在极化现象;南部沿海、黄河中游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存在拖尾现象,但呈现收敛态势。贸易便利化水平状态转移显著受相邻省份影响,高水平省份溢出效应为正且贸易便利化发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低水平省份对中低水平省份溢出效应为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便利化 八大综合经济区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下载PDF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与收敛特征——基于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实证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忠宇 热孜燕·瓦卡斯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8-112,共5页
文章构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并利用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刻画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Dagum基尼系数以及三维Kernel密度估计对其空间差异展开分析,并通过变异系数法... 文章构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并利用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刻画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Dagum基尼系数以及三维Kernel密度估计对其空间差异展开分析,并通过变异系数法与空间SDM模型考察其σ收敛、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八大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现逐步提升特征,但仍存在着地区差异,且区间差异是造成总差异的重要来源。(2)八大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梯度特征,分化现象开始出现。(3)八大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σ收敛、绝对β收敛以及条件β收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收敛性 八大综合经济区 SDM模型
下载PDF
“双循环”视角下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分布动态、空间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文举 张曾莲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1-78,共18页
矫正金融资源失衡错配,促进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前提是掌握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异质性。运用超密度DEA模型、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σ收敛和β收敛研究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2007—2018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水平、历... 矫正金融资源失衡错配,促进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前提是掌握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异质性。运用超密度DEA模型、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σ收敛和β收敛研究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2007—2018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水平、历史演进、空间差异和收敛性。研究发现:2007年以来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北方各经济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水平最低,下降趋势最大;八大综合经济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差异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空间分布趋于发散,差异不断扩大,差异来源主要是区域间差异;全国、东北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与西北经济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存在σ收敛,差异趋于扩大。东部沿海经济区存在σ收敛,差异趋于缩小;全国、北部沿海经济区、东部沿海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西南经济区与西北经济区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将收敛至各自的稳态水平,东北经济区存在不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不同经济区收敛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在制定政策时一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质量观;二要重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问题;三要促进金融资源跨地域合理流动,打通金融资源流动堵点,重视金融资源配置的空间合作;四要立足于不同经济区的经济社会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策并举,因地制宜。研究结论对于从区域层面了解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面貌,精准施策促进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从量到质转变,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要素流通,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八大综合经济区 空间差异 收敛性
下载PDF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视角下的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再审视 被引量:8
18
作者 宋晓娜 张峰 薛惠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69,共15页
引入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达格姆基尼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分析2001—2018年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时序变化及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八大综合经济区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具有相对稳定上涨的宏观变化趋势,但效率损... 引入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达格姆基尼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分析2001—2018年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时序变化及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八大综合经济区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具有相对稳定上涨的宏观变化趋势,但效率损失和区域失衡现象明显;同呈上涨态势的总体基尼系数揭示出八大综合经济区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空间异质性特征显著,其中区域间差异平均贡献率达59%,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北部沿海、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经济区存在σ收敛趋势;与绝对β收敛特征相比,考虑外部环境因素的条件β收敛检验中呈现最大和最小收敛速率的经济区未发生改变,但整体上收敛速率产生了跃迁;而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异质性收敛特征及其对外部环境因素的差异性敏感度,反映出在驱动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提升时,既要强调政策的总体协同性,也应注重其因地制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水 绿色水资源效率 八大综合经济区 空间特征 达格姆基尼系数
下载PDF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OFDI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聂濡 韦素琼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年第4期52-58,共7页
近年来,中国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国,但中国不同区域对外直接投资(OFDI)存在显著差异。以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为研究单元,利用2008—2017年OFDI流量和存量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在... 近年来,中国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国,但中国不同区域对外直接投资(OFDI)存在显著差异。以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为研究单元,利用2008—2017年OFDI流量和存量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在分析八大综合经济区OFDI差异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形成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2008—2017年间,全国OFDI整体上呈现波动加速上升趋势,不同区域的增速差距较大;(2)OFDI高度集中于沿海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差距悬殊;(3)通过泰尔指数得出八大综合经济区间和区内差异仍存在,不同区域差异贡献率不同,但逐步趋向良性均衡发展;(4)造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出现差异性特征的因素主要有地区生产总值、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专利授权数、外商直接投资额(滞后一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地区差异 最小二乘法 影响因素 八大综合经济区
下载PDF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八大综合经济区视角 被引量:22
20
作者 张超 钟昌标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72,共9页
文章紧扣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目标框架,构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八大综合经济区作为地域单元,综合测算1996-2017年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并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识别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各子系统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差... 文章紧扣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目标框架,构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八大综合经济区作为地域单元,综合测算1996-2017年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并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识别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各子系统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整体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始终未能突破不协调临界线;长江中游和西南经济区协调发展水平较高,且一直处于不协调临界线上方,东部沿海经济区从2014年开始处于较为协调阶段,其余经济区始终处于不协调阶段;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公共服务系统协调的影响程度次之但显著为负,人民生活、基础设施及经济发展系统协调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据此,提出要通过强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区域公共服务质量以及推动区域开放合作交流来促进新时代我国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区域协调发展 测度 八大综合经济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