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众传播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翟文艳 赵海琳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5-108,共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众传播广度、深度、速度、恒度等效度目标的实现,在传统媒体领域保持了深度和恒度的优势,暴露了广度和速度的劣势,而新媒体环境的形成有助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传播效度优势、劣势上的互补。因此,要促进两类媒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众传播广度、深度、速度、恒度等效度目标的实现,在传统媒体领域保持了深度和恒度的优势,暴露了广度和速度的劣势,而新媒体环境的形成有助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传播效度优势、劣势上的互补。因此,要促进两类媒体的融合,保障新媒体公众传播平台软、硬件条件建设,加强新媒体公众传播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构建并不断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公众传播效度的评估体系,从而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众传播效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众传播
下载PDF
微博涉核舆情的情感分析与公众传播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郭修远 肖正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4-148,171,共6页
[目的/意义]涉核话题近年来随着核产业的快速发展备受各界关注,负面的涉核网络舆情的公众传播是当前政府面临的新挑战,而微博作为网络舆情传播的重要平台,通过对微博涉核内容的情感倾向分析有助于深入探究负面舆情的发展传播规律。[方法... [目的/意义]涉核话题近年来随着核产业的快速发展备受各界关注,负面的涉核网络舆情的公众传播是当前政府面临的新挑战,而微博作为网络舆情传播的重要平台,通过对微博涉核内容的情感倾向分析有助于深入探究负面舆情的发展传播规律。[方法/过程]以微博涉核话题为数据源,提出了多任务多输入的协同情感分类模型,对微博内容从时间、地域、用户关系三方面进行了情感倾向分析。[结果/结论]通过使用多任务多输入的协同情感分类模型,对微博这种长度较短且网络用语较多的文本进行分析,并综合数据分析得出了公众涉核舆情的发展传播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涉核舆情 情感分析 公众传播 深度学习
下载PDF
简论官书三特征——不准公众传播、作者不署名、书无定本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光裕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11,91,共11页
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所有书籍都是官府典籍,清以来学者称之为"官书"。在书籍史上,从原始书籍到汉代以前是漫长的官书时期。官书的重要特征有三:一、不准公众传播;二、作者不署名;三、书无定本。官书三特征决定官书... 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所有书籍都是官府典籍,清以来学者称之为"官书"。在书籍史上,从原始书籍到汉代以前是漫长的官书时期。官书的重要特征有三:一、不准公众传播;二、作者不署名;三、书无定本。官书三特征决定官书具有与汉以后书籍迥然不同的存在形态与演变规律。官书不准公众传播,就是不准公诸于世,就是不准出版,这对官书具有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作者概不署名,说明官书中不存在著作权问题,说明官书无所谓真与伪,社会上不可能产生汉代以来才有的那种伪作观念。在不准公众传播与作者不署名的共同作用下,致使作品多是无名氏的集体著作,个人著作很难留存后世。无名氏集体著作经过历代修订与整合,到最后公诸于世时,必然成为文献学家所说的"不是一人一时之作"。有官书三特征,必有"不是一人一时之作"。汉代以前,经籍与子书无不深受官书三特征的影响。考察官书三特征,旨在按本来面目认识官书,认识先秦书籍,避免将它们与汉以后书籍等量齐观,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书 不准公众传播 作者不署名 书无定本
下载PDF
向公众传播权的立法构想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文敏 《时代法学》 2016年第1期61-72,共12页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法过程中对广播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修改几易其稿,而司法实践中这两项权利也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无论是广播权还是信息网络传播权,实际上都属于法理上的向公众传播权。虽然我国并没有规定一项总的向公众传播权...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法过程中对广播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修改几易其稿,而司法实践中这两项权利也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无论是广播权还是信息网络传播权,实际上都属于法理上的向公众传播权。虽然我国并没有规定一项总的向公众传播权,但该项权利在《伯尔尼公约》和WCT等国际公约中已经得以确立。参考各国的相关立法模式,美国用发行权和公开表演权来规制向公众传播行为的立法模式太过繁杂,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采用的相关立法模式最具可行性,根据后者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界定"向公众传播权"的范围需要考虑两个要件,即"传播"和"公众"。应当尝试在我国《著作权法》中设立总括性的"向公众传播权",同时可以在该项权利之下将一些较为成熟且类型化的子权利进行列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传播 广播权 信息网络传播 传播 公众
下载PDF
美国科学传播体系构建:科学教育和公众传播的双重路径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娴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31,共7页
美国在政府层面的科学传播活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完成的,首先是科学教育途径,其次才是科学传播途径。美国国家层面的科学传播主要是通过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来完成的,面向青少年,旨在鼓励学生从事科学相关行业。本文梳理了美国科学教育政策... 美国在政府层面的科学传播活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完成的,首先是科学教育途径,其次才是科学传播途径。美国国家层面的科学传播主要是通过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来完成的,面向青少年,旨在鼓励学生从事科学相关行业。本文梳理了美国科学教育政策的演变以及科学教育和公众传播双重路径对美国科学传播事业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体制 科学教育 公众传播
下载PDF
对抗型解码与公众传播策略
6
作者 朱洁 刘林沙 《新闻爱好者》 2012年第1期29-30,共2页
通过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之后两周内的天涯时空论坛的内容分析,发现网络时评中传递出的对抗型解码倾向是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表象。政府在公众传播中应更多地了解网络时评意见领袖并加强... 通过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之后两周内的天涯时空论坛的内容分析,发现网络时评中传递出的对抗型解码倾向是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表象。政府在公众传播中应更多地了解网络时评意见领袖并加强与其有效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评 意见领袖 公众传播
下载PDF
学术期刊公众传播的多维度分析与启示
7
作者 何洪英 杨莉娟 +2 位作者 朱丹 葛亮 张曼夏 《学报编辑论丛》 2022年第1期453-460,共8页
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和信息技术驱动大背景下,为进一步促进期刊影响力提升和重要成果普及转化,需要深入有效地做好媒体融合传播,因此基于前期文献和网络媒体分析,以生物学期刊为例,面向社会公众、科研人员以及期刊编辑就学术期刊的公众... 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和信息技术驱动大背景下,为进一步促进期刊影响力提升和重要成果普及转化,需要深入有效地做好媒体融合传播,因此基于前期文献和网络媒体分析,以生物学期刊为例,面向社会公众、科研人员以及期刊编辑就学术期刊的公众传播开展多维度调查研究。分析表明,公众普遍对了解相关科学及内容呈现和传播形式有更高期待,超过三分之一的科研人员能够参与融合传播,而期刊编辑大多认为公众传播对期刊影响力有较好促进作用,但并不满意传播现状,希望增加微信公众号、网站建设和新闻推广的人员、经费和技术投入。上述结果提示,在政策和技术支持、公众需求、专家协力的良好外部条件下,学术期刊出版机构应努力通过引导性组稿、热点事件契机、科学家精神宣传等做好优质内容产出,并充分借力网络集群平台、社交和新闻媒体,在助力科技创新的同时也不断促进科技成果和科学精神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公众传播 科学传播 问卷调查 媒体融合
下载PDF
由“向公众传播权”研讨会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均光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04年第3期44-46,共3页
2003年11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版权局联合分别在上海、成都、北京召开了"向公众传播权"巡回研讨会,就"数字环境下的版权和相关权的国际最新发展状况"、"发达国家在向公众传播权方面的保护状况"、&qu... 2003年11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版权局联合分别在上海、成都、北京召开了"向公众传播权"巡回研讨会,就"数字环境下的版权和相关权的国际最新发展状况"、"发达国家在向公众传播权方面的保护状况"、"数字环境下版权和相关权在经济上的重要性"等问题做了主题演讲.与会代表和外国专家还就新技术环境下的"复制权"、"临时复制"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此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专家还表达了期待中国能够早日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PPT)这两个国际版权条约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传播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版权作品 数字化 版权制度 网络版权作品保护
下载PDF
新闻传播的特征及全球文化传播的理论架构探讨——评《全球新闻传播:理论架构、从业者及公众传播》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曌琼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I0009-I0009,共1页
当代社会,信息和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传播,媒体的角色变得愈发重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塑造社会认知、引导舆论、构建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全球化的潮流也将不同国家和文化紧密联系... 当代社会,信息和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传播,媒体的角色变得愈发重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塑造社会认知、引导舆论、构建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全球化的潮流也将不同国家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人们更深刻地思考文化在新闻传播中的角色以及相关的理论架构。《全球新闻传播:理论架构、从业者及公众传播》一书从全球范围内对新闻传播进行了深入探讨。该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三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 公众传播 信息爆炸 引导舆论 社会认知 理论架构 全球范围 构建文化
下载PDF
论作为公众传播媒介的乒乓球运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宗雨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8-90,共3页
在全球化时代,公众传播勃兴。乒乓球作为一种公众传播媒介,其自身的机理亟待重新被认知和发现。乒乓球从"信息传递媒介"走向"成果媒介"并以"媒介/形式"面目出现成为一种独特的公众传播媒介,作为公众交流... 在全球化时代,公众传播勃兴。乒乓球作为一种公众传播媒介,其自身的机理亟待重新被认知和发现。乒乓球从"信息传递媒介"走向"成果媒介"并以"媒介/形式"面目出现成为一种独特的公众传播媒介,作为公众交流媒介的乒乓球建构了独特的乒乓球文化传播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传播 乒乓球 乒乓外交
下载PDF
自媒体时代下公众传播对社群的负效应及策略研究
11
作者 王冬冬 李晓宁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12期80-80,共1页
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互联网的使用规模和普及程度说明,媒介技术的进步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公众的媒介表现不单单像过去停留在... 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互联网的使用规模和普及程度说明,媒介技术的进步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公众的媒介表现不单单像过去停留在知晓信息、影响态度和行为层面,公众本身是一个传播的自媒体,单个和集群式的自媒体平台形式多样,与主流媒体舆论场相对应的民间舆论场走进了公众视野,公众的话语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时代 公众传播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众传播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安戈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第12期158-158,161,183,共3页
作为21世纪的社会主义精神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的过程中随着主流媒体的不断革新而产生新的传播形式,以新颖丰富的新媒体作为传播交流的媒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公众传播一直是一个备受研究的话题。本文主... 作为21世纪的社会主义精神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的过程中随着主流媒体的不断革新而产生新的传播形式,以新颖丰富的新媒体作为传播交流的媒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公众传播一直是一个备受研究的话题。本文主要是对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众传播进行分析,在结合新媒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分析之上,对于公众传播的优势、传播的方式、传播的意义进行分析研究,借助于新媒体的舆论影响和高度的信息集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深入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众传播
下载PDF
对WCT第8条向公众传播权中初始提供行为的思考
13
作者 林秋萍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对WCT第8条向公众传播权中初始提供行为的界定,学界一直存有争议。有学者认为初始提供行为即用户将作品上传至服务器的上传行为。从传播的物理过程和权利本质上看,传播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作品上传阶段,第二阶段是作品形成公众可获... 对WCT第8条向公众传播权中初始提供行为的界定,学界一直存有争议。有学者认为初始提供行为即用户将作品上传至服务器的上传行为。从传播的物理过程和权利本质上看,传播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作品上传阶段,第二阶段是作品形成公众可获得的状态,第三阶段是作品传播阶段,第四阶段用户获得作品阶段。从WCT第8条关于向公众传播权的内容规制上,可以看出"向公众传播"并不要求传播的实际发生,不要求公众实际获得作品,故可以将第四阶段从初始提供行为中排除;从提供行为的本质来看,初始提供行为并不排除上传作品的行为,但是主要强调的是第二阶段,即作品形成公众可获得的状态。初始提供行为虽不排除上传或者其他将作品置于信息网络中的行为,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作品处于公众可获得的状态,这种状态不单单由上传用户提供行为所导致,更主要是由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提供行为导致,并且WCT中"向公众传播权"及我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初衷在于规制网络服务商的提供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传播 初始提供行为 WCT 信息网络传播
下载PDF
公众传播权的产生背景及权利内容解读
14
作者 陶虹 《电子商务》 2011年第1期54-58,共5页
公众传播权是伯尔尼公约中的固有权利,面对互联网技术的挑战,经过三年多的讨论,考虑了多个国家的建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确定将其改头换面,用于在数字交互式传输状态下的著作权及相关权利的保护。公众传播权具有公众传输权和公众提供权... 公众传播权是伯尔尼公约中的固有权利,面对互联网技术的挑战,经过三年多的讨论,考虑了多个国家的建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确定将其改头换面,用于在数字交互式传输状态下的著作权及相关权利的保护。公众传播权具有公众传输权和公众提供权两种属权利,作者享有完整的公众传播权,而表演者和录音制品的制作者只享有有限的公众传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 公众传播 公众传输权 公众提供权
下载PDF
县城社区公众传播研究——修辞学的视角
15
作者 李竹芳 《东南传播》 2013年第12期39-41,共3页
社区是社会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在满足居民需要,繁荣文化生活及维护社会和谐等层面起着守卫者、搭建舞台者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用传播学的眼光看待县城社区,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观察法,立足于修辞学... 社区是社会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在满足居民需要,繁荣文化生活及维护社会和谐等层面起着守卫者、搭建舞台者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用传播学的眼光看待县城社区,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观察法,立足于修辞学的视角,探讨公众传播在县城社区中的具体体现,分析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最终提出解决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城 社区 公众传播 修辞学
下载PDF
论唐代公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
16
作者 白航 《新闻传播》 2002年第1期58-60,共3页
传播活动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周幽王点燃烽火到孔子周游列国都可以理解为是在进行信息传播活动。但有了传播活动并不代表就产生了传播事业。只有在进入唐朝之后,中国才真正有了公众传播事业。因为这时。
关键词 唐代 公众传播事业 新闻事业 出版事业
下载PDF
中国的公众传播权分析
17
作者 陶虹 《东南传播》 2009年第12期16-18,共3页
公众传播权是伯尔尼公约中的传统权利。为了应对数字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对其内容作了进一步扩充。中国的著作权法虽然没有将"公众传播权"作为独立的专有... 公众传播权是伯尔尼公约中的传统权利。为了应对数字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对其内容作了进一步扩充。中国的著作权法虽然没有将"公众传播权"作为独立的专有权,但著作权法中的诸多专有权的集合基本可以涵盖上述两个公约中设立的公众传播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著作权 公众传播 信息网络传播
下载PDF
欧盟法院判定海盗湾向公众传播侵权内容
18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17年第6期4-4,共1页
6月14日,欧盟法院对Stichting Brein诉Ziggo和XS4ALL Internet一案作出判决。欧盟法院称,根据2001/29/EC号指令第3条(1)款,海盗湾(The Pirate Bay)等文件共享网站确实实施了向公众传播侵权内容的行为,
关键词 欧盟法院 公众传播 内容 侵权 海盗 Internet 文件共享 判决
下载PDF
科学传播公众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
19
作者 贾琪 李江苏 +1 位作者 张天娇 成雯 《河南科学》 2024年第9期1395-1404,共10页
研究科学传播公众号的持续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对当前公众号在科学传播中走出发展困局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融合技术接受模型、期望确认理论和社会影响理论,从用户感知的多个维度,提出科学传播公众号持续使用意愿的假设,并... 研究科学传播公众号的持续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对当前公众号在科学传播中走出发展困局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融合技术接受模型、期望确认理论和社会影响理论,从用户感知的多个维度,提出科学传播公众号持续使用意愿的假设,并采用问卷数据、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①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趣味性和主观规范性对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感知趣味性对持续使用意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902,正相关性最强.②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862,相关性显著,表明感知易用性可直接调节感知有用性.③满意度对持续使用意愿存在较大直接效应,用户满意度决定是否持续使用科学传播公众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公众 持续使用意愿 技术接受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学术期刊公众传播的作用与途径——以生物及相关领域期刊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何洪英 张曼夏 +4 位作者 葛亮 杨陈 杨莉娟 王海燕 朱丹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4-479,共6页
【目的】了解国内外生物及相关领域学术期刊面向公众传播的新动态、新观点及传播模式,为探索专业与公共领域同步传播范式、提升期刊及成果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以公众传播、社交化出版、数字出版、媒体融合、生物类学术期刊等相关... 【目的】了解国内外生物及相关领域学术期刊面向公众传播的新动态、新观点及传播模式,为探索专业与公共领域同步传播范式、提升期刊及成果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以公众传播、社交化出版、数字出版、媒体融合、生物类学术期刊等相关词为主题词,在CNKI、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百度进行组合检索,分析总结并进行部分媒体实证调查。【结果】选择公众关注的主题和形式有利于促进公众理解和支持科学研究;公众传播及影响正在成为论文、科研人员和期刊的辅助评价指标。国内外相关期刊均采用了开放学术出版、科学新闻宣传以及利用社交媒体和活动推广等途径进行公众传播,国外由出版集团稳定开展,国内则由期刊集群或单刊进行,国内期刊公众传播的形式多样性、新闻敏感性和内容吸引力以及传播效果均不及国外期刊。【结论】生物及相关领域学术期刊应强化社会责任和公众传播,建议通过矩阵式建设、集群化运作完善传播平台,联结新闻媒体资源,配备科学新闻和新媒体专门人员并充分利用好专家和成果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传播 科学传播 学术期刊 文献检索 媒体调查 媒体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