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8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新六艺”美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巍 王燕 孙利 《教学研究》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高校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培根铸魂教育目标的重要方式,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梳理相关美育学术史,阐述了构建相对全面,富有学术性、普适性、可操作性的“新六艺”美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 高校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培根铸魂教育目标的重要方式,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梳理相关美育学术史,阐述了构建相对全面,富有学术性、普适性、可操作性的“新六艺”美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基于对“新六艺”美育课程体系建构的内涵、原则及实施框架等内容分析,从夯实课堂教学、推进美育科研、丰富校园文化、服务社会需求等方面对燕山大学美育课程体系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呈现,以期在推动燕山大学美育教学研究、完善“新六艺”美育课程体系的同时,为高校美育课程体系的建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艺 高校美育 美育课程体系 美育教学研究
下载PDF
六艺:从共同资源到一家垄断——孔子与儒家经典之成立
2
作者 余治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共11页
按章太炎的划分,礼乐射御书数为“小六艺”,为王公贵族子弟在小学阶段的必修技能;被孔子删订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则为“大六艺”,属于成人教育的“大学之道”,是官员任职前必须学习的待人接物、处事礼仪与一般道... 按章太炎的划分,礼乐射御书数为“小六艺”,为王公贵族子弟在小学阶段的必修技能;被孔子删订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则为“大六艺”,属于成人教育的“大学之道”,是官员任职前必须学习的待人接物、处事礼仪与一般道理。孔子晚年集中精力编辑、注解、诠释六艺,因“有德无位”而称“述而不作”,渗透思想价值和道义灵魂,总结三代而又超越三代,寄托《春秋》而行“素王”褒贬赏罚之权柄,最终把作为上古道术的六艺演绎为儒家学派独有而专用的文本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艺 道术 儒家 经典 孔子
下载PDF
经学视野下的诗学系统——《六艺流别·诗艺》研究
3
作者 吴承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111,共11页
明代黄佐《六艺流别》以六艺为宗,把经典之源与后代文体之流建构为分级分支衍生的系统,它以“文体树状图”的阐释模式,突破传统的线性思维,简洁而直观地表达出“文本于经”语境下文体族群的繁衍关系。这种文章总集的著述形态在中国古代... 明代黄佐《六艺流别》以六艺为宗,把经典之源与后代文体之流建构为分级分支衍生的系统,它以“文体树状图”的阐释模式,突破传统的线性思维,简洁而直观地表达出“文本于经”语境下文体族群的繁衍关系。这种文章总集的著述形态在中国古代文体学史上独树一帜。《六艺流别》以《诗》艺源流建构了一个经学视野下的诗学体系模式。它以《诗》为六艺之首,摹拟解经体解诗,并采用评点、说明类的副文本形式,反映了以文章学为本位的立场。在中国古代文体学史上,关于早期文体的阐释有很大的自由空间,也具有多解性和偶然性。《六艺流别》对早期文体阐释的长处与弊端均颇具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佐 六艺流别》 经学 诗学
下载PDF
兼性阐释视域下的大学通识教育——马一浮“六艺论”学科观平议
4
作者 李建中 吴煌琨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2期30-37,共8页
马一浮的“六艺论”学科观在近代中国思想史和教育史上独树一帜。在兼性阐释的视域下重新审视马一浮“六艺论”学科观,其长处是“学”兼中西与“史”兼正变。前者指“六艺论”兼和了国学的“六艺代四部”与西学的“六艺统摄西来一切学术... 马一浮的“六艺论”学科观在近代中国思想史和教育史上独树一帜。在兼性阐释的视域下重新审视马一浮“六艺论”学科观,其长处是“学”兼中西与“史”兼正变。前者指“六艺论”兼和了国学的“六艺代四部”与西学的“六艺统摄西来一切学术”,后者指“六艺论”既基于“四部之学”和“西学中源”两种受西学“冲击”而“反应”的近代学说,又是对它们的“反应之反应”,二者体现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世界文明关怀。不过,“六艺论”学科观片面强调“六艺”的权威地位,因此陷入了封执己见的误区,由“兼和”走向了“偏执”。马一浮“六艺论”学科观对于大学通识教育的当代价值,在于如何重建“经典中心”,如何重塑“兼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六艺论”学科观 兼性阐释 通识教育
下载PDF
马一浮的“六艺”概念浅释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炜 《铜仁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1-32,38,共3页
马一浮的"六艺"概念实际上有三层指谓,即六艺之书(文本)、六艺之文(知识)、六艺之道(价值),三者的重要性则依次递增,以六艺之道(价值)为主导。分清"六艺"的内涵层次,是理解马一浮六艺论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 六艺之书 六艺之文 六艺之道 文本 知识 价值
下载PDF
设计事理学视域下六艺“礼”文化衍生品创新策略
6
作者 陈祺 刘卷 《湖南包装》 2024年第4期15-18,共4页
国学的核心“六艺”为承载着传统文化精髓与智慧的瑰宝,“礼”作为六艺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礼”文化衍生品产业发展迅速,但在设计思维和方法层面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运用设计事理学理论,通过分析设计事理学中“事”与“物”的脉络... 国学的核心“六艺”为承载着传统文化精髓与智慧的瑰宝,“礼”作为六艺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礼”文化衍生品产业发展迅速,但在设计思维和方法层面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运用设计事理学理论,通过分析设计事理学中“事”与“物”的脉络,对“礼”文化衍生品的设计进行了方法论层面的分析。研究外部和内部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六艺“礼”文化衍生品设计的方法,致力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并为未来创新提供多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事理学 六艺 礼文化 文化衍生品 创新
下载PDF
新时代高职高专辅导员“新六艺”之“乐”的探析
7
作者 赵新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07-109,共3页
树立高职高专辅导员“新六艺”之“乐”的工作理念对于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高专辅导员“新六艺”之“乐”工作理念是以深刻把握学生立场、深刻把握学生视角、善于运用思政话语权为根本遵循,针对新形势... 树立高职高专辅导员“新六艺”之“乐”的工作理念对于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高专辅导员“新六艺”之“乐”工作理念是以深刻把握学生立场、深刻把握学生视角、善于运用思政话语权为根本遵循,针对新形势下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存在整体思想政治觉悟不够、对学生思政教育的规划性不足、对学生思政教育形式不新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从抓住“事”、抓准“时”、抓对“势”下功夫,切实提高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辅导员 学生 六艺
下载PDF
高职高专辅导员“新六艺”之“礼”的探析
8
作者 赵新乐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4-98,共5页
树立“新六艺”之“礼”的工作理念对于做好新时代高职高专辅导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工作理念以把握学生个性需求为前提,以建构学生理想信念为核心,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抓手,以加强学生工作研究为保障。高... 树立“新六艺”之“礼”的工作理念对于做好新时代高职高专辅导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工作理念以把握学生个性需求为前提,以建构学生理想信念为核心,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抓手,以加强学生工作研究为保障。高职高专辅导员工作的具体开展应坚持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要求,以“礼”为前提,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以“礼”为出发点,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育人环境;以“礼”为手段,转变学生管理工作观念;以“礼”为切入点,解决学生实际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辅导员 六艺 工作理念
下载PDF
以“艺”育德,立德赋能——学前教育专业“新六艺”合作育人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
作者 肖海平 罗玉霞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7-61,共5页
以“养性修心、以艺育德”为核心的古六艺课程体系对新时代我国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构建以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学科专业必修课、学科专业选修课、教师教育必修课、教师教育选修课为基本框架,以“以艺... 以“养性修心、以艺育德”为核心的古六艺课程体系对新时代我国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构建以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学科专业必修课、学科专业选修课、教师教育必修课、教师教育选修课为基本框架,以“以艺育德”为核心理念,以“立德赋能”为根本目的学前教育专业“新六艺”合作育人课程体系,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促进新时代“四有”幼教好老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艺 学前教育专业 以“艺”育德 立德赋能
下载PDF
“新六艺”视域下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
10
作者 王传霞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23期39-41,共3页
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机遇。德育作为塑造学生品格、培养社会栋梁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传统的德育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导致德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 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机遇。德育作为塑造学生品格、培养社会栋梁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传统的德育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导致德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下,结合“新六艺”框架,通过创新德育方法和手段,可以提升德育工作实效。广大德育工作者要明确“新六艺”对于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创新发展德育工作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德育 六艺 内容 方式 评价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以“新六艺”素质教育拓展行动为例
11
作者 王曦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15期121-124,共4页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医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关乎医疗事业的发展。医学院校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教育体系,是促进医学院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举措。以安徽医科大学“新...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医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关乎医疗事业的发展。医学院校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教育体系,是促进医学院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举措。以安徽医科大学“新六艺”素质教育拓展行动为例,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在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思政课程、社会实践的实施路径,以引导医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养优良医德医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医学生 思想政治 素质教育 “新六艺
下载PDF
马一浮“六艺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2
作者 杨晓艳 《新丝路》 2024年第32期0092-0094,共3页
马一浮“六艺论”思想旨在复兴儒学的社会价值,增强文化自信。马一浮“六艺论”思想主要有两个观点:一是“六艺统摄一切学术”;二是“六艺统摄于一心”。其中“,六艺统摄一切学术”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并能极大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心... 马一浮“六艺论”思想旨在复兴儒学的社会价值,增强文化自信。马一浮“六艺论”思想主要有两个观点:一是“六艺统摄一切学术”;二是“六艺统摄于一心”。其中“,六艺统摄一切学术”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并能极大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六艺统摄于一心”强调通过复性实现人的智识与道德的全面发展。马一浮的“六艺论”思想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培养和国民教育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六艺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民教育
下载PDF
马一浮“六艺论”的哲学方法论意涵
13
作者 高辉 《哲学进展》 2024年第4期673-677,共5页
马一浮作为新儒学的代表,以“六艺论”的思想发展了自己的儒家思想学说。而“六艺论”不单单体现了他的认识论体系,更是表现出一种哲学方法论的跃进,建构出“六艺统摄一切学术”的理论基础,继而融贯儒释道三家学识,发展了心性与理气间... 马一浮作为新儒学的代表,以“六艺论”的思想发展了自己的儒家思想学说。而“六艺论”不单单体现了他的认识论体系,更是表现出一种哲学方法论的跃进,建构出“六艺统摄一切学术”的理论基础,继而融贯儒释道三家学识,发展了心性与理气间的逻辑路径,体现“六艺论”在察物尽知和践形尽性的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匡正对传统儒学精神价值的认识,推动了在新时代的传统文化创新,实现了儒家学者的意识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六艺论” 方法论
下载PDF
五星六艺大舞台,多元发展促花开——延安学校“五星六艺”校本课程体系研究初探
14
作者 陶良春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第12期15-17,共3页
在“合适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理念指导之下,延安学校结合校训、教风、学风,制定“五星延安,六艺少年”育人战略,全面构建“五星六艺”全新课程体系。“五星六艺”课程体系包括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德育校本课程、延安特色校本课程,横... 在“合适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理念指导之下,延安学校结合校训、教风、学风,制定“五星延安,六艺少年”育人战略,全面构建“五星六艺”全新课程体系。“五星六艺”课程体系包括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德育校本课程、延安特色校本课程,横向分领域,纵向分层级,对学生进行适合水平的教育教学。“五星六艺”课程体系注重构建“五星师长”系列成长校本课程,促进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成长。“五星六艺”课程体系注重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为延安学子的幸福成长提供实践与体验的平台和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星六艺 校本课程 课堂教学
下载PDF
《六艺略》命名探微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宗友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2-54,共3页
刘向、歆父子校书之分职,与《别录》、《七略》所分六略,除《六艺略》外,一一对应。从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内容的旧六艺,发展为以《易》、《书》、《诗》、《礼》、《乐》、《春秋》为内容的新六艺,孔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六... 刘向、歆父子校书之分职,与《别录》、《七略》所分六略,除《六艺略》外,一一对应。从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内容的旧六艺,发展为以《易》、《书》、《诗》、《礼》、《乐》、《春秋》为内容的新六艺,孔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六艺略》之得名,正在于对六经教化功能的强调,并体现了刘氏父子对旧王官之学的传承,以及建构郡县制帝国学术体系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艺略》 六艺 六经 刘向 刘歆
下载PDF
“六艺”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牛梦琪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6年第1期42-45,共4页
我国奴隶社会的官学,教学内容以“六艺”为主。“六艺”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司徒》,而“六艺”的起源却要早得多。近年来,河南考古的新发现也证实了六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发展完善于奴隶社会。夏代已初具雏形,而尤重... 我国奴隶社会的官学,教学内容以“六艺”为主。“六艺”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司徒》,而“六艺”的起源却要早得多。近年来,河南考古的新发现也证实了六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发展完善于奴隶社会。夏代已初具雏形,而尤重射、御。商代在夏代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已具系统和规模。到西周,六艺教育已臻完善,达到成熟的鼎盛时期,使六艺教育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束文明之光、一座亮丽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艺教育 起源 发展 六艺”教育 教育起源 奴隶社会 教学内容 原始社会 鼎盛时期 大发展
下载PDF
论“六艺”美术教育思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丹 《魅力中国》 2010年第3X期72-73,共2页
美术这种本性决定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生活,也不同于严格意义的知识教育、道德教育。美术教育始终是审美与非审美的融合统一,超越与功利的融合统一,感性与理性的融合统一。六艺教育思想对于当代美术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六艺 六艺教育 美术教育
下载PDF
六艺中的乐、射、御与体育、美育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杨向东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8-102,共5页
六艺是中国古代的教育内容。在夏商之时 ,已有六艺教育的基本内容 ,但并不完善。乐在当时是排在首位 ,礼是排在从属的位置。到了周代 ,六艺的内容确定下来 ,形成了以礼为首 ,包含有德、智、体、美的完整的教育内容。礼同乐、射、御等体... 六艺是中国古代的教育内容。在夏商之时 ,已有六艺教育的基本内容 ,但并不完善。乐在当时是排在首位 ,礼是排在从属的位置。到了周代 ,六艺的内容确定下来 ,形成了以礼为首 ,包含有德、智、体、美的完整的教育内容。礼同乐、射、御等体育、艺术教育内容的结合 ,表现了中国古代教育中美育的特点。礼的核心是维系宗法社会的根本 ,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行事的基本准则。它同乐、射、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最终实行政教合一 ,适应周代宗法社会的需要 ,为统治者培养合格人才。美育在乐、射、御中得到了具体的、形象生动的表现 ,在造就文质彬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艺 审美
下载PDF
判教与分科:马一浮的六艺论与近代中国的学术分科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晓明 刘炜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72,共8页
马一浮借鉴佛家判教之法,形成其六艺论思想,主张据六艺判教、以六艺统摄一切学术,其目的则在应对近代中国的学术分科大势,以坚守重博通重价值的中国学术传统。
关键词 马一浮 六艺 判教 分科 博通 价值
下载PDF
儒家“六艺”再研究及其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旭晓 周军伟 《美育学刊》 2010年第1期38-44,共7页
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西周官学的教学科目,后列入儒学教育之中。儒家六艺以现实的感性生活为出发点和归宿,重视培养受教者的现实生活技能、人际交往能力、情感养育方式和精神空间建构方法,其对人生的审美意味远重于对智、体的... 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西周官学的教学科目,后列入儒学教育之中。儒家六艺以现实的感性生活为出发点和归宿,重视培养受教者的现实生活技能、人际交往能力、情感养育方式和精神空间建构方法,其对人生的审美意味远重于对智、体的训练。六艺的审美内涵使其具有美育的品质。从美育课程体系建构角度来看,六艺在课程设置理念、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为当代美育提供了有益而又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艺 当代美育 美育课程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