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3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发泡聚丙烯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婧 程鹏飞 +1 位作者 慕雪梅 李广全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6,72,共7页
综述了微发泡聚丙烯(PP)制备中常用的化学发泡剂和物理发泡剂,以及近几年有关微发泡PP共混改性用无机填料和有机填料对其发泡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经共混改性的微发泡PP泡孔直径为1~100μm,泡孔密度达1×10^(10)个/cm^(3)。分析... 综述了微发泡聚丙烯(PP)制备中常用的化学发泡剂和物理发泡剂,以及近几年有关微发泡PP共混改性用无机填料和有机填料对其发泡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经共混改性的微发泡PP泡孔直径为1~100μm,泡孔密度达1×10^(10)个/cm^(3)。分析了微发泡PP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以进一步促进新产品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发泡聚丙烯 发泡剂 共混改性 无机填料 有机填料
下载PDF
聚乳酸复合材料共混改性研究及应用进展
2
作者 崔豹 杨建军 +3 位作者 吴庆云 吴明元 张建安 刘久逸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136,共8页
对可降解材料、纳米材料和聚氨酯等对聚乳酸(PLA)的改性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应用领域进行了归纳,最后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聚乳酸 共混改性 可生物降解 纳米填料 应用
下载PDF
双螺杆挤出机共混改性工艺对高温尼龙基LED支架材料填料硅灰石分散的影响及改善
3
作者 王亚溪 赵智源 黄国栋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7-162,共6页
为了解决高温尼龙(PPA)基发光二极管(LED)支架材料共混改性过程中出现的力学性能偏低及注塑成型过程中频繁堵塞进胶口导致成型制件缺胶的问题,研究了双螺杆挤出机螺杆组合、双螺杆侧喂机关键尺寸参数对产品力学性能和硅灰石分散性的影响... 为了解决高温尼龙(PPA)基发光二极管(LED)支架材料共混改性过程中出现的力学性能偏低及注塑成型过程中频繁堵塞进胶口导致成型制件缺胶的问题,研究了双螺杆挤出机螺杆组合、双螺杆侧喂机关键尺寸参数对产品力学性能和硅灰石分散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产品中是否含有硅灰石团聚体对注塑成型过程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使用偏心结构的三头啮合块分散混合硅灰石和使用低外内径比、与主机螺杆间隙大的双螺杆侧喂机喂送硅灰石,均会造成硅灰石在共混改性过程中承受机械挤压形成团聚体,使产品拉伸强度由79.9 MPa下降至最低52.2 MPa,弯曲强度由147.1 MPa下降至最低105.6 MPa,并造成产品在注塑成型过程中频繁堵进胶口,使注塑成型缺胶率大幅上升的严重异常。而在共混改性过程中,使用双头啮合块替换偏心结构的三头啮合块分散混合硅灰石,并使用喂料能力更强的双螺杆侧喂机(高外内径比,与主机螺杆间隙更小)喂送硅灰石,可以有效解决该产品因硅灰石团聚导致的力学性能偏低和注塑成型频繁缺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杆挤出 高温尼龙 发光二极管支架材料 硅灰石 共混改性 注塑成型 缺胶率
下载PDF
次磷酸铝的形貌可控制备及其共混改性
4
作者 崔萍 王明 陈玉娴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53-56,共4页
通过“多相界面反应技术+微波陈化”制备了次磷酸铝(AHP),并采用纳米氢氧化镁(nano-MH)对AHP进行了表面改性,对复合阻燃材料(AHP@MH)的阻燃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添加剂体系为“STAC+PEG6000”,陈化方式为微波陈化800 W、... 通过“多相界面反应技术+微波陈化”制备了次磷酸铝(AHP),并采用纳米氢氧化镁(nano-MH)对AHP进行了表面改性,对复合阻燃材料(AHP@MH)的阻燃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添加剂体系为“STAC+PEG6000”,陈化方式为微波陈化800 W、1 min时,所得AHP形貌由无规形貌发展为鳞片堆积球形形貌,一次粒径仅为600 nm;通过纳米氢氧化镁对次磷酸铝的共混改性,可实现对次磷酸铝的表面改性和进一步超细化改性处理,实验收率为93.15%,产物粒径为5~10μm;AHP@MH添加量为白料质量的15%时,材料的极限氧指数已达30,阻燃性能可达V0级,且阻燃测试阶段未出现熔滴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形貌可控 共混改性 次磷酸铝 氢氧化镁
下载PDF
不同类型TPU的共混改性及其超临界发泡行为特征研究
5
作者 闫文飞 高海隆 +4 位作者 陈君荣 王汉杰 谈敦旭 张璇 张炫辉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8期69-72,77,共5页
以聚酯型和聚醚型不同类型热塑性聚氨酯(TPU)为考察对象,通过共混改性并采用超临界发泡技术制备了鞋用TPU复合发泡材料。研究了不同共混比例对复合材料官能团结构、熔体流动性,以及复合发泡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密度和发泡倍率的影响。... 以聚酯型和聚醚型不同类型热塑性聚氨酯(TPU)为考察对象,通过共混改性并采用超临界发泡技术制备了鞋用TPU复合发泡材料。研究了不同共混比例对复合材料官能团结构、熔体流动性,以及复合发泡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密度和发泡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TPU共混后化学结构并未发生明显变化;随着聚醚TPU比例的增加,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略有降低,但其熔融指数提高;复合发泡材料泡孔为闭孔结构且孔径先增大后缩小并趋于均匀,密度先减小后增加,发泡倍率先增加后减小。当聚酯TPU与聚醚TPU共混比例为30∶70时,复合发泡材料密度最轻且达到0.132 g/cm^(3),发泡倍率最大且达到9.86倍。聚酯TPU与聚醚TPU二者在超临界发泡成型时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超临界发泡 共混改性 复合发泡材料
下载PDF
热塑性淀粉共混改性PBAT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庆玉 王华平 +2 位作者 吉鹏 徐朝晨 王朝生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针对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在熔融纺丝时易发生热熔黏连、纤维强度低等问题,通过共混改性的方法引入热塑性淀粉(TPS),制备了TPS质量分数为1%、5%、10%的PBAT/TPS共混切片及共混纤维,对PBAT/TPS共混切片的稳定性、... 针对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在熔融纺丝时易发生热熔黏连、纤维强度低等问题,通过共混改性的方法引入热塑性淀粉(TPS),制备了TPS质量分数为1%、5%、10%的PBAT/TPS共混切片及共混纤维,对PBAT/TPS共混切片的稳定性、熔融结晶性能及共混纤维的形貌结构、力学性能和回弹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5%的TPS能够在PBAT中实现均匀分散,且TPS在PBAT中能够起到结晶成核剂的作用,提升PBAT结晶温度与结晶速率,同时TPS的多羟基结构能够连接起PBAT的分子链,提升PBAT熔体的稳定性与可纺性;在共混纺丝中,添加TPS质量分数为1%、拉伸倍数为2.4时,PBAT/TPS共混纤维表现出较好的力学性能及回弹性能,断裂强度达2.2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96.8%,在30%定伸长下弹性回复率达97.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 热塑性淀粉 异相成核 共混改性 熔融纺丝 力学性能 回弹性能
下载PDF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教学探索与实践
7
作者 罗宝晶 杨笑春 +2 位作者 张青 关俊霞 贾俊芳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267-268,274,共3页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课程内容涵盖知识面广,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该课程的知识框架中,性能、组成、过程、组织形貌、相容性等诸多因素彼此关联,错综复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本文以“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增容”为例,详细阐述...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课程内容涵盖知识面广,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该课程的知识框架中,性能、组成、过程、组织形貌、相容性等诸多因素彼此关联,错综复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本文以“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增容”为例,详细阐述了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由浅及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结合相关专业课程的关联知识,构建知识桥梁,帮助学生扫清知识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共混改性 增容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聚酰胺6-聚醚胺弹性体的制备及其共混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彭栗妮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3年第3期34-38,共5页
以己内酰胺、聚醚胺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制备聚酰胺6-聚醚胺(TPAE)弹性体,并将该弹性体与聚酰胺6(PA 6)进行熔融共混制备PA 6/TPAE共混料,研究了TPAE弹性体含量对PA 6结晶性能、熔体流动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TPAE弹性体... 以己内酰胺、聚醚胺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制备聚酰胺6-聚醚胺(TPAE)弹性体,并将该弹性体与聚酰胺6(PA 6)进行熔融共混制备PA 6/TPAE共混料,研究了TPAE弹性体含量对PA 6结晶性能、熔体流动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TPAE弹性体断裂伸长率为703.45%,常温冲击不断,热失重5%时的温度为341.3℃,具有弹性体高韧性的特征和较好的热稳定性,在高温高剪切作用下适合与PA 6共混;当共混添加质量分数为2.5%的TPAE弹性体时,PA 6/TPAE共混料的结晶度为23.07%,共混熔体压力为2.60 MPa,每10 min熔体流动速率为11.06 g,优于经螺杆剪切的PA 6,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75.31,105.11 MPa,达到未经螺杆剪切的PA 6的强度,弥补了PA 6经高温剪切后的力学性能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聚醚胺弹性体 聚酰胺6 共混改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共混改性聚苯乙烯研究进展
9
作者 梁津昊 张素娜 +3 位作者 余云开 燕溪溪 李志杰 王利军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第6期16-18,共3页
本文重点阐述了PS(聚苯乙烯)的共混改性技术及其回收再利用的研究进展,指出当前PS的主要改性方式仍是共混改性。分析了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聚苯醚、聚碳酸酯、尼龙材料及其他材料对PS改性的影响。
关键词 聚苯乙烯 共混改性 回收
下载PDF
纳米ZnO共混改性PVDF膜的制备及性能试验
10
作者 卢志明 曹志宏 +3 位作者 林晓华 张士豪 王银龙 刘锐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7期126-133,共8页
聚偏氟乙烯(PVDF)膜由于机械强度高、分离通量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但由于其强疏水性易产生膜污染。研究采用无机纳米ZnO与铸膜液共混的方法对PVDF滤膜进行基体改性,以提高膜的亲水性能与耐污染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铸膜... 聚偏氟乙烯(PVDF)膜由于机械强度高、分离通量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但由于其强疏水性易产生膜污染。研究采用无机纳米ZnO与铸膜液共混的方法对PVDF滤膜进行基体改性,以提高膜的亲水性能与耐污染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铸膜液中ZnO添加量为0.50%时,改性膜的纯水通量最大可提高22%;相对于原始膜,无机纳米粒子的加入有效提高了膜的机械性能与亲水性,且当ZnO添加量为1.00%时,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最强;纳米粒子对膜性能的影响有一定的限度,当纳米粒子含量超过1.00%时,纳米粒子间的团聚现象、铸膜液稳定性改变等原因,使得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降低。文中提出的纳米ZnO共混改性PVDF膜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膜的亲水与抗污染性能,为膜在污水处理领域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 聚偏氟乙烯膜 共混改性 亲水性 抗污染
下载PDF
浅析《高分子共混改性》课程中的“相容性”
11
作者 郭艳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272-273,290,共3页
《高分子共混改性》是高分子材料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高分子共混物组分之间的“相容性”是该课程的重点及难点所在,同时也是高分子共混改性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目前,相关教材中与相容性相关的概念有多种,但具体介绍相容... 《高分子共混改性》是高分子材料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高分子共混物组分之间的“相容性”是该课程的重点及难点所在,同时也是高分子共混改性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目前,相关教材中与相容性相关的概念有多种,但具体介绍相容性的内容却很少,容易令人混淆,使“相容性”的教与学都存在困惑。对这些概念进行了辨析并对如何理解高分子共混物的相容性进行了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共混改性 相容性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聚丙烯共混改性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6
12
作者 李蕴能 孟丽萍 +1 位作者 王德禧 颜发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1-54,共4页
概述国内外改性聚丙烯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以共聚丙烯为基础料的共聚共混改性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用21种不同牌号乙丙橡胶对聚丙烯增韧的效果,并介绍用质量分数2%~10%三元乙丙橡胶增韧的超高韧性聚丙烯合金和滑石粉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 概述国内外改性聚丙烯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以共聚丙烯为基础料的共聚共混改性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用21种不同牌号乙丙橡胶对聚丙烯增韧的效果,并介绍用质量分数2%~10%三元乙丙橡胶增韧的超高韧性聚丙烯合金和滑石粉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等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共混改性 增韧 改性 滑石粉
下载PDF
聚碳酸亚丙酯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3
作者 刘小文 潘莉莎 +4 位作者 徐鼐 卢凌彬 庞素娟 林强 傅送保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1-908,975,共9页
聚碳酸亚丙酯(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是一种新型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热塑性脂肪族聚碳酸酯。与其它聚合物进行共混改性是改善PPC基材综合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从PPC的合成工艺、性能特点和应用出发,综述了近十年来PPC与可降解聚合... 聚碳酸亚丙酯(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是一种新型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热塑性脂肪族聚碳酸酯。与其它聚合物进行共混改性是改善PPC基材综合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从PPC的合成工艺、性能特点和应用出发,综述了近十年来PPC与可降解聚合物、非降解聚合物、无机粒子等进行溶剂共混和熔融共混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PPC将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共混改性 降解
下载PDF
弹性体共混改性聚丙烯的增韧机理 被引量:19
14
作者 孙以实 张增民 +1 位作者 傅增力 杨卫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2-87,共6页
阐述了以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复合基体,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为增韧剂经三元共混所得的性能优异的一类新材料.从三个层次(形貌结构转变、宏观力学响应和裂尖过程区演化)系统地探讨了其增韧机理... 阐述了以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复合基体,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为增韧剂经三元共混所得的性能优异的一类新材料.从三个层次(形貌结构转变、宏观力学响应和裂尖过程区演化)系统地探讨了其增韧机理.结果表明由形貌结构控制和对早期体膨胀变形抑制可造成裂尖平面应变区的超钝化从而达到增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增韧机理 共混改性
下载PDF
ABS/PVC共混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金平 梁吉 +2 位作者 葛涛 刘新民 郭红革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9-53,共5页
考察了PVC含量对ABS/PVC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共混体系的性能 ,在体系中分别加入CPE、MBS做为第三组分。通过性能比较 ,发现MBS可有效提高共混体系的综合性能。为了增加共混体系的阻燃性能 ,加入助阻燃剂Sb2 O3。
关键词 ABS/PVC 共混改性 研究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物 聚氯乙烯 增容剂
下载PDF
反应挤出在聚合物共混改性中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钟明强 刘俊华 益小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9-42,46,共5页
综述了反应挤出技术发展概况 ,反应挤出实施要点 ,分析了反应挤出共混改性效果的影响因素 。
关键词 聚合物 反应挤出 共混改性 设备 增容剂 引发剂
下载PDF
天然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并用胶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程安仁 矫阳 +3 位作者 陆永俊 郭月莹 王连才 代培 《合成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9-267,共9页
系统总结了天然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相容性和共硫化性差的原因,从调节生胶共混比、增加增容剂用量、优选交联剂、改进共混工艺、对生胶进行化学改性和辐射硫化改性等角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在天然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并用胶共混改性方... 系统总结了天然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相容性和共硫化性差的原因,从调节生胶共混比、增加增容剂用量、优选交联剂、改进共混工艺、对生胶进行化学改性和辐射硫化改性等角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在天然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并用胶共混改性方面的技术进展,并对天然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共混改性领域内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三元乙丙橡胶 共混改性 相容性 交联剂 增容剂 辐射硫化 综述
下载PDF
聚碳酸亚丙酯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宋鹏飞 孙海荣 +2 位作者 王荣民 张雪峰 王永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97-100,124,共5页
聚碳酸亚丙酯(PPC)是一种新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和极低的氧透过率,但其热性能和机械强度较差。聚碳酸亚丙酯的共混改性可以有效改善其性能。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碳酸亚丙酯共混改性的研究情况,分别介绍了聚... 聚碳酸亚丙酯(PPC)是一种新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和极低的氧透过率,但其热性能和机械强度较差。聚碳酸亚丙酯的共混改性可以有效改善其性能。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碳酸亚丙酯共混改性的研究情况,分别介绍了聚碳酸亚丙酯/合成聚合物、聚碳酸亚丙酯/天然聚合物、聚碳酸亚丙酯/无机粒子、聚碳酸亚丙酯/有机小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性能,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共混改性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共混改性聚乙烯滚塑专用树脂的研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圣军 田丰 +2 位作者 杨荆泉 高万玉 陈世谦 《塑料》 CAS CSCD 2002年第6期22-24,37,共4页
由两种通用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通过共混改性的方法获得了两种聚乙烯滚塑专用树脂,该专用树脂符合滚塑工艺的要求,性能达到或接近美国专用滚塑树脂的水平。由该专用树脂制得的制品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该专用树脂可以... 由两种通用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通过共混改性的方法获得了两种聚乙烯滚塑专用树脂,该专用树脂符合滚塑工艺的要求,性能达到或接近美国专用滚塑树脂的水平。由该专用树脂制得的制品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该专用树脂可以弥补国产聚乙烯滚塑专用树脂的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改性 聚乙烯 滚塑 专用树脂 研制
下载PDF
小本体聚丙烯共混改性汽车专用料的研制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喜军 王慧敏 +2 位作者 李青山 王宏波 薛凯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0-31,33,共3页
以小本体聚丙烯 (PP)为基料 ,通过与共聚丙烯 (CPP)、聚烯烃弹性体 (POE)、硅灰石以及其它助剂共混改性 ,制得保险杠、门板汽车专用料。检测分析表明 ,PP/CPP/POE/硅灰石共混体系配方设计合理 ,工艺路线、参数正确。当PP∶CPP∶POE∶硅... 以小本体聚丙烯 (PP)为基料 ,通过与共聚丙烯 (CPP)、聚烯烃弹性体 (POE)、硅灰石以及其它助剂共混改性 ,制得保险杠、门板汽车专用料。检测分析表明 ,PP/CPP/POE/硅灰石共混体系配方设计合理 ,工艺路线、参数正确。当PP∶CPP∶POE∶硅灰石质量比为 45~ 48∶2 6~ 2 9∶19~ 2 2∶4~ 6时 ,共混料完全可以满足汽车保险杠性能要求 ,当PP∶CPP∶POE∶硅灰石质量比为 45~ 5 0∶2 7~ 2 9∶3~ 6∶17~ 2 0时 ,共混料完全可以满足汽车门板性能要求。研究中发现 ,POE改性PP的综合性能好于EPDM等传统增韧剂 ;硅灰石也有一定的增韧功能 ,部分起到了玻璃短纤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本体聚丙烯 POE 硅灰石 共混改性 汽车专用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