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5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们该如何理解“数字共通”:基于媒介哲学的批判 被引量:8
1
作者 胡翼青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4,共10页
建基于“共享、共鸣与共通”的“数字沟通”是对当下数字平台交流秩序建构的一种努力,不过,这一基于社会学合理化理论探索的概念并没有跟上数字化时代的技术变革。一方面,这个概念说不清是先有共通的规则和逻辑还是先有遵循共通规则和... 建基于“共享、共鸣与共通”的“数字沟通”是对当下数字平台交流秩序建构的一种努力,不过,这一基于社会学合理化理论探索的概念并没有跟上数字化时代的技术变革。一方面,这个概念说不清是先有共通的规则和逻辑还是先有遵循共通规则和逻辑的主体;另一方面,这个概念对数字平台上因数字技术生成的无主体性的交往形式理解不够深刻。在这个动荡的生成性数字时代,人们看到的所谓共通秩序,不过是通过自身的逻辑抓取的“技术图像”,在杂乱无序中寻求的自我安慰。只要身处数字交往中,人们就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混乱和无意义就是当今人类交往的境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共通 交往理性 数字平台
下载PDF
论数字共通中的共鸣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吴飞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7,共11页
数字共通建构了主体与世界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的共鸣关系,并使在两个或多个独立实体之间形成对话成为可能。对话鼓励差异,包容各种针锋相对的讨论,也包括“悬置”和暂时的远离。“数字共通”是观念和意见得以碰撞的“共鸣室”,是充满活... 数字共通建构了主体与世界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的共鸣关系,并使在两个或多个独立实体之间形成对话成为可能。对话鼓励差异,包容各种针锋相对的讨论,也包括“悬置”和暂时的远离。“数字共通”是观念和意见得以碰撞的“共鸣室”,是充满活力、能够自我更新的“共鸣室”。为理解数字共通中的共鸣关系,讨论了共显、数字共通中复数的共鸣关系、数字共通中共鸣关系遭受的阻力。数字共通体现在主体与世界的互动共鸣关系上,塑造了一种全新的社会交往模式。数字共通中的复杂共鸣关系,不仅超出了概念或设想的边界,是一次深刻的存在变迁,还是一种文化的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共通 共鸣 结构性转型 存在 社会交往
下载PDF
重构共通意义空间:提升黄河文化传播力的现实需求和优化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晨 杨勇 《新闻爱好者》 CSSCI 2024年第1期58-60,共3页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大背景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提升黄河文化传播力,是黄河文化再次繁荣的历史机遇。通过梳理黄河文化传播力的现实需要和现存问题,提...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大背景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提升黄河文化传播力,是黄河文化再次繁荣的历史机遇。通过梳理黄河文化传播力的现实需要和现存问题,提出从制度化、符号化、观念化和生活化四个维度重构黄河文化传播“共通意义空间”的路径,从而提升黄河文化传播力效能,促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的正向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通意义空间 传播力 黄河文化 文化自信 文明互鉴
下载PDF
文化共通感:沉浸式文化消费体验中的超越式感受与创造性理解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铮 刘晨旭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9,共10页
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背景下,虚实结合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正值蓬勃发展期。在“共通感”等审美哲学理论的统摄下,适用于呈现沉浸式文化体验中消费者感受机制的新概念——“文化共通感”能更好地阐释文化消费者的感受和理解方式。“文化共通... 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背景下,虚实结合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正值蓬勃发展期。在“共通感”等审美哲学理论的统摄下,适用于呈现沉浸式文化体验中消费者感受机制的新概念——“文化共通感”能更好地阐释文化消费者的感受和理解方式。“文化共通感”的形成需要作为沟通媒介的沉浸式场景和去标准化的沉浸式叙事。在此基础上,消费者超越“形式直观”,追求感官的“自由愉悦”与情感的“共振共鸣”。在感受力的范畴之外,“文化共通感”通过判断力、想象力与认同力共同促进文化的创造性理解。基于此,“文化共通感”使文化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和具身感受得到真正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共通 沉浸 文化体验 文化消费
下载PDF
课程思政的生态本原及其共通性
5
作者 唐飞 郭浩淼 +1 位作者 张国峰 樊星雨 《中国冶金教育》 2024年第3期109-111,114,共4页
为了厘清课程思政的生态本原及其共通性,提高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追溯了国内课程思政教育的生态本原及传承延伸过程,在探讨国外课程思政教育的普遍性及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外课程思政教育观的共通性及启示。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生态本原 共通
下载PDF
论学科共通素养框架的建构
6
作者 陈佑清 朱莉萍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32,共9页
学科素养是指学科所能培养的体现学科特性及其发展功能的一些关键性或代表性的素质要素,而非指解决实际问题或做事所对应的综合性素质结构(核心素养)。学科共通素养框架是指各个学科均应培养的学科素养种类及其结构。建构学科共通素养... 学科素养是指学科所能培养的体现学科特性及其发展功能的一些关键性或代表性的素质要素,而非指解决实际问题或做事所对应的综合性素质结构(核心素养)。学科共通素养框架是指各个学科均应培养的学科素养种类及其结构。建构学科共通素养框架有利于贯通理解各个学科所能培养的学生素养结构,对于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整合各个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学科共通素养框架的建构应重点考虑学科特性及其可能具有的育人功能、我国学科育人功能定位不断改进的经验、国际上对学科素养结构形成的共识。当下我国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应主要从学科认知、学科情感、学科实践、学科学习四个方面建构学科共通素养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学科素养 学科共通素养框架
下载PDF
共通感“一般”的研究旨趣及其观念史的研究方法
7
作者 李河成 《唐都学刊》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共通感研究的公共逻辑只有回归到历史生生“一般”的批判中才能消解“普遍”统合的凝固与固化。从语源而论,一般(general)“生生”自证的语文学追溯指向普遍(universal)符合他证的消解。从共通感研究的学术史而言,由普遍统合的本体论到... 共通感研究的公共逻辑只有回归到历史生生“一般”的批判中才能消解“普遍”统合的凝固与固化。从语源而论,一般(general)“生生”自证的语文学追溯指向普遍(universal)符合他证的消解。从共通感研究的学术史而言,由普遍统合的本体论到存在论的哲学转向,期待“史”或“事”生生“一般”的哲学提炼。该研究旨趣倒逼向从思想史到观念史研究方法的革新与运用。观念史作为方法体现出历史一般的散点透视且边界分立的包容。共通感“一般”的研究旨趣及其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是对普遍目的的符合或因果决定论等等知识学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通 一般 观念史
下载PDF
“共通感”——亚里士多德感知学说的轴心
8
作者 朱耀平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5,共5页
亚里士多德共通感理论认为,眼、耳、鼻、舌、身五种不同的类型并不意味着这五种感觉能力是相互独立的,实际上是人或其他动物“统一的感知能力”的不同分支,虽然各自发挥着不能相互替代的作用,但它们有着相同的根基——“统一的感知能力... 亚里士多德共通感理论认为,眼、耳、鼻、舌、身五种不同的类型并不意味着这五种感觉能力是相互独立的,实际上是人或其他动物“统一的感知能力”的不同分支,虽然各自发挥着不能相互替代的作用,但它们有着相同的根基——“统一的感知能力”,即“共通感”。正是凭借这个“共通感”,对各种不同的感觉印象的集聚、比较与区分,以及对感觉的自我感知才得以可能。亚里士多德的共通感理论有助于我们摆脱自近代以来大行其道的“内感知”学说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共通 内感知
下载PDF
互惠性意义共通:朝向文明交流互鉴的数字化符号表意阐释 被引量:2
9
作者 肖珺 张驰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1,共14页
文明交流互鉴有赖于人类持续不断的跨文化传播和开放汇通的知识创造。数字化符号是在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背景下不断增进人类互惠性理解的意义容器,将推进实现积极向善的文明交流互鉴。为此,需要从数字化符号的跨文化表意切入,回答... 文明交流互鉴有赖于人类持续不断的跨文化传播和开放汇通的知识创造。数字化符号是在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背景下不断增进人类互惠性理解的意义容器,将推进实现积极向善的文明交流互鉴。为此,需要从数字化符号的跨文化表意切入,回答三个问题:其一,如何从数字化符号表意推动跨文化意义世界的生成?其二,数字化符号的跨文化传播如何达致意义共通?其三,朝向更好的文明交流互鉴,可否构建互惠性意义共通的认知框架?首先,通过对皮尔斯与维尔比夫人表意理论模式的比较分析,发现共通的意义空间深植于符号意义流动与解释的互惠性理解语境中。其次,提炼数字沟通中的三种表意路径:多模态符号、符号自编码、文化共符码。基于数字沟通的整体传播情境,将“意义共通”视为人们在持续的数字对话中生成的意义不断凝聚和可修正的开放性过程。超空间、超文化使得巨量的异质文化簇拥在一起,符号通过凝聚成为意象化的思维形象,搭建起数字沟通中的意义之桥。最后,基于数字化符号的跨文化意义系统构建认知框架,朝向文明交流互鉴的互惠性意义共通需要拓展对话理解、互补性知识、间性智慧的三重维度。导向未来人工智能驱动的高度复杂语境将继续修正和丰富对互惠性意义共通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流互鉴 互惠性理解 意义共通 数字化符号 表意
下载PDF
差异与共通、颠覆与批判——跨文化美学的理论反思和艺术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慧敏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4年第6期105-112,共8页
面对多元美学传统,如何在差异与共通中找到文化间平等对话的路径?《跨文化美学:世界观的视角》将审美的普遍性问题放置于康德美学与印度味论的双重视域中,多角度呈现了非西方美学传统的独异性,将当代跨文化艺术实践纳入考察视野,建构了... 面对多元美学传统,如何在差异与共通中找到文化间平等对话的路径?《跨文化美学:世界观的视角》将审美的普遍性问题放置于康德美学与印度味论的双重视域中,多角度呈现了非西方美学传统的独异性,将当代跨文化艺术实践纳入考察视野,建构了一条跨文化的美学对话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美学 跨文化艺术实践 差异 共通 世界观
下载PDF
两岸标准共通与融合发展:机制、路径与实践——以福建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丽辉 《标准科学》 2024年第7期35-39,共5页
本文以福建为例,阐述了两岸标准共通的标准化协调机制和“四共同三采用”机制内涵,总结了开展两岸标准共通的3种路径:两岸标准政策理论研究、两岸标准共通试点和孵化研制两岸共通标准,并对3种路径的具体实践成果进行了全面解析,为全面... 本文以福建为例,阐述了两岸标准共通的标准化协调机制和“四共同三采用”机制内涵,总结了开展两岸标准共通的3种路径:两岸标准政策理论研究、两岸标准共通试点和孵化研制两岸共通标准,并对3种路径的具体实践成果进行了全面解析,为全面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持续贡献标准化力量层面给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标准共通 融合发展 机制 路径 实践
下载PDF
“数字共通”:基于经验材料的实证检验
12
作者 方振武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4,共13页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21年)和2020网民社会心态第一次调查公开版的调查数据,将吴飞和傅正科提出的“数字共通”理论进行操作化处理,可以发现:(1)受访者在网上分享信息的整体欲望不强,且身份信息虚构...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21年)和2020网民社会心态第一次调查公开版的调查数据,将吴飞和傅正科提出的“数字共通”理论进行操作化处理,可以发现:(1)受访者在网上分享信息的整体欲望不强,且身份信息虚构情况越严重,分享信息的欲望越弱;(2)受访者对网上信息普遍持怀疑态度,积极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回应网上信息的情况不佳,但也普遍认为互联网在社会问题解决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3)受访者虽然普遍认为国内社会整体的宽容氛围较好,但也认为不同群体间的冲突问题仍广泛存在。此外,受访者自身尽管对不同社会群体的接纳情况不是特别理想,但对不同的社会思想却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共通 公共领域 异质公共性 差异政治
下载PDF
两岸蔬菜行业标准比对及共通对策研究
13
作者 林新萍 《标准科学》 2024年第4期122-128,共7页
蔬菜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农产品,两岸蔬菜及其制品贸易对菜农至关重要,但是内地出口至台湾地区的蔬菜中时常因两岸安全标准差异而受阻。在两岸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以蔬菜为研究对象,对两岸蔬菜相关标准进行比对分析,为两岸蔬菜质... 蔬菜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农产品,两岸蔬菜及其制品贸易对菜农至关重要,但是内地出口至台湾地区的蔬菜中时常因两岸安全标准差异而受阻。在两岸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以蔬菜为研究对象,对两岸蔬菜相关标准进行比对分析,为两岸蔬菜质量安全管控提供参考,并提出两岸蔬菜标准共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标准 差异 标准共通
下载PDF
日本地理试题的命制研究——以2023年日本大学入学共通考试地理B试题为例
14
作者 何嘉琪 高翠微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58,共5页
日本大学入学共通考试是适应日本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测评课程目标落实情况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本文以2023年日本大学入学共通考试地理B试题为例,通过对试题内容与结构的分析,从主题情境、试题类型、试题材料、能力考... 日本大学入学共通考试是适应日本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测评课程目标落实情况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本文以2023年日本大学入学共通考试地理B试题为例,通过对试题内容与结构的分析,从主题情境、试题类型、试题材料、能力考查四个维度评估日本地理试题对改革要求和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根据《学习指导要领》中的学科目标,本文结合典型试题探讨了目标素养在日本地理试题中的考查方式与命制思路。最后,本文总结日本地理试题的题型设计、情境设定与能力考查特点,以期为我国地理试题命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入学共通考试 地理试题 试题命制
下载PDF
城市文化品牌“数字共通”的响应主体关系构念
15
作者 易魁 张静芳 王星蓉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4-31,F0002,共9页
数字化转型下城市文化品牌正迎来传播模式改革,数字信息嵌入人与媒介之间正形成新的关系构念。为探索其内在规律,研究以武昌古城的数字化改造为例,通过网络民族志大数据分析与实地访谈调查研究补充,开展了文化古城品牌“数字共通”传播... 数字化转型下城市文化品牌正迎来传播模式改革,数字信息嵌入人与媒介之间正形成新的关系构念。为探索其内在规律,研究以武昌古城的数字化改造为例,通过网络民族志大数据分析与实地访谈调查研究补充,开展了文化古城品牌“数字共通”传播基本逻辑的探索,重点探讨了其中内含的媒介与受众互动、媒介信息输出与接收以及城市文化品牌传播数字化共通逻辑。研究发现,城市文化品牌传播数字化的共通逻辑是为媒介信息与受众信息交互的共情作用表现,受众需求调节下媒介信息以更加拟人化的形式进行品牌优化与传达,媒介目标牵引下受众信息以共通方向为话题导向。研究阐释了一种宏观层面城市文化叙事的“数字共通”逻辑,是已有思想的新构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品牌 数字共通 共情传播 关系构念
下载PDF
“新子學”視野下《老子》《孟子》思想的共通性——以政治論爲中心
16
作者 劉潔 《诸子学刊》 2024年第1期358-372,共15页
《老子》《孟子》政治論有共通性。在治者與被治者的關係上,二者均強調民衆在政治架構中的重要性,孟子的民本與其仁政思想相結合,老子的民本建立於“貴而以賤爲本”。二者都關注治者之德,主張治者應節制私欲和守信。孟子將孝道和喪禮制... 《老子》《孟子》政治論有共通性。在治者與被治者的關係上,二者均強調民衆在政治架構中的重要性,孟子的民本與其仁政思想相結合,老子的民本建立於“貴而以賤爲本”。二者都關注治者之德,主張治者應節制私欲和守信。孟子將孝道和喪禮制度置於“儉”之上,老子之“儉”屬自然之道,無例外情況。《孟子》在治理之道上與《老子》的自然之道相合,看重自然規律,差異在於孟子應仁政需要,老子從“道”出發。二者都反對爲私欲而戰,老子不反對爲“慈”而戰,孟子允許爲“仁義”而戰,但老子之“慈”無差等,孟子之“仁義”有差等。“新子學”主張諸子各家的共同目的爲“治”,此爲諸子學之整體性;諸子各家的路徑又有差異性,從不同角度對“治”給出不同解決方案。《老子》《孟子》所體現的儒道政治論中的相通性,取決於二者處於共同的時代背景下,享有共同的文化資源,針對相同的社會弊病,給出相通的解決辦法。這些相通性及其中存在的差異性展示了諸子學的求“治”精神與多元性,以及中華文化的豐富性與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子學 《老子》 《孟子》 共通 政治論
下载PDF
会议和展览模式的融合与共通
17
作者 严海华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10期1-3,共3页
通过分析莆田自身区位、社会资源及会展需求,确定了莆田市会展中心建设规模和多功能需求。创新性的会展建筑设计理念实现了会议和展览功能模式的融合与共通,实现了会议与展览空间布局模式的相互转换,满足会展建筑多功能的需求和发展。... 通过分析莆田自身区位、社会资源及会展需求,确定了莆田市会展中心建设规模和多功能需求。创新性的会展建筑设计理念实现了会议和展览功能模式的融合与共通,实现了会议与展览空间布局模式的相互转换,满足会展建筑多功能的需求和发展。同时也是一种会展中心建筑设计新模式、新理念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融合 模式共通 新型会展中心 空间布局 建筑设计
下载PDF
共通感视域下剧场沉浸式体验引发的情感共鸣探究——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例
18
作者 周小艺 陈芳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6期182-184,共3页
目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更迭,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文化领域,由此衍生出的虚实结合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正悄然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发生极大改变... 目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更迭,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文化领域,由此衍生出的虚实结合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正悄然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发生极大改变。文章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例,探讨共通感视域下剧场沉浸式体验对情感共鸣产生的作用,旨在为沉浸式体验环境下的剧场建设以及沉浸式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议,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方法:通过实地调研等质性研究方法展开研究。结果:沉浸式体验改变了以往的艺术体验模式,打破了观众与演员之间无形的“第四道墙”,使剧场由固定化转变为动态化,剧场信息与体验者不断交互,实现了公共领域艺术的融合,优化了观众的情感体验,对民族文化创新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结论:剧场沉浸式体验能够对人类的情感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通 剧场 沉浸式体验 情感共鸣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下载PDF
证据共通原理在普通共同诉讼中的适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邵明 卢正敏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164,共4页
普通共同诉讼人之间除具有独立性之外,尚具有牵连关系,这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忽视的事实。证据共同原理的适用,是其牵连关系的重要体现之一。本文从证据共通原理出发,认为证据共通原理有适用于普通共同诉讼法人之间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 普通共同诉讼人之间除具有独立性之外,尚具有牵连关系,这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忽视的事实。证据共同原理的适用,是其牵连关系的重要体现之一。本文从证据共通原理出发,认为证据共通原理有适用于普通共同诉讼法人之间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具体如何运用的问题,以期对普通共同诉讼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共同诉讼 证据共通原理 事实共通 程序保障
下载PDF
两岸水土保持标准共通的福建实践
20
作者 林敬兰 陈显 +3 位作者 杨舜成 夏卫平 王德镛 吴安钦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4年第4期34-37,共4页
水土保持标准共通是促进两岸水土保持融合发展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基于闽台两地水土保持长期交流互访与合作的基础,项目组承担水土保持标准共通试点项目。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厅局指导、社团主体、需求导向、多方参与”两... 水土保持标准共通是促进两岸水土保持融合发展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基于闽台两地水土保持长期交流互访与合作的基础,项目组承担水土保持标准共通试点项目。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厅局指导、社团主体、需求导向、多方参与”两岸水土保持标准共通的福建经验。本文介绍了试点项目的组织架构和取得成效,就今后进一步推进两岸水土保持标准共通、促进融合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标准共通 两岸 融合发展 福建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