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7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景观指数的关中地区耕地细碎化程度的时空变迁及其驱动因素
1
作者 奥勇 张亦恒 +1 位作者 王晓峰 吴京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1-411,共11页
[目的]优化陕西耕地细碎化治理,协调粮食需求增长与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维护地区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方法]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自然经济数据为基础,运用洛伦兹曲线、变异系数法、景观指数、空间自相关... [目的]优化陕西耕地细碎化治理,协调粮食需求增长与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维护地区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方法]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自然经济数据为基础,运用洛伦兹曲线、变异系数法、景观指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构建耕地细碎化评价模型以探索关中地区耕地细碎化(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简称CLF)的时空变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区内CLF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1)关中地区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相对均衡,耕地专业化程度保持较高水平。(2)关中地区的CLF程度变化时空差异显著,CLF程度整体呈现下降态势,但部分地区CLF程度呈增减并存趋势,整体呈现东低西高的态势。(3)关中地区CLF时空分化受多种因素影响,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明显强于自然因素,其中海拔高度、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和地区总产值GDP为主要影响因素;因子间的交互作用效应强于单因子,以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为主。[结论]关中地区耕地细碎化问题在20年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应进一步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对耕地细碎化现象加强综合治理,以推动关中地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细碎化 耕地细碎化时空变迁 地理探测器 景观指数 关中地区
下载PDF
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地震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2
作者 魏本勇 李晓宇 +1 位作者 文彦君 张腾飞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608,共13页
通过《陕西省志·地震志》《中国地震目录》等汇编性史料提取明清时期(1368—1912年)关中地区地震发生频次、位置、震级和地震灾害影响等信息,应用指标统计、滑动平均及语义差异分析等方法,建立关中地区地震灾害时空变化图并分析特... 通过《陕西省志·地震志》《中国地震目录》等汇编性史料提取明清时期(1368—1912年)关中地区地震发生频次、位置、震级和地震灾害影响等信息,应用指标统计、滑动平均及语义差异分析等方法,建立关中地区地震灾害时空变化图并分析特征。结果表明:①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地震有显著的阶段性、年代际和季节变化特征。1474—1676年是当地地震相对活跃期,其中1500年代和1480年代地震发生频次最高,且多发于夏季。②地震震中主要分布于关中地区中东部,且随时间变化震中逐渐分散,地震频次及强度也随之减弱。③关中地区历史地震高发期处于汾渭地震带第二活动期中,且区域空间分布特征为东强西弱。受多灾叠加、社会动荡及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小震大灾”情景时有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明清时期 关中地区
下载PDF
陕西省关中地区桃园土壤肥力状况分析与评价
3
作者 郑旭阳 朱静雯 +2 位作者 胡亚楠 赵彩平 赵护兵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5-1134,共10页
【目的】调查陕西省关中地区桃园土壤肥力状况,旨在为该区桃园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咸阳、宝鸡、铜川和渭南4市共24个桃园0~4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容重、孔隙度、pH及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硝... 【目的】调查陕西省关中地区桃园土壤肥力状况,旨在为该区桃园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咸阳、宝鸡、铜川和渭南4市共24个桃园0~4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容重、孔隙度、pH及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评价。【结果】陕西省关中地区桃园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处于适宜范围,而在>20~40 cm土层,咸阳地区土壤容重较高,宝鸡地区土壤容重较高且孔隙度较低,均超出适宜范围;研究区土壤pH平均值为8.1,除宝鸡桃园土壤pH在6.4~6.9之间外,其余地区桃园均为碱性土壤,pH在8.2~9.0之间;陕西省关中地区土壤肥力总体水平不高,土壤有机质最为缺乏,在0~40 cm土层中,66.7%以上的桃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处于缺乏水平;0~40 cm土壤有效钾含量均处于适宜或丰富水平,>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缺乏水平;关中地区速效氮平均含量(w,后同)为10.8 mg·kg^(-1),处于缺乏状态,其中渭南的桃园土壤氨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最高,0~40 cm土层平均值分别为5.1 mg·kg^(-1),13.6 mg·kg^(-1),咸阳、铜川地区次之,宝鸡地区最低。【结论】陕西省关中地区桃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应采取综合措施调节土壤通气保水性、降低碱度并培肥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园 土壤养分状况 肥力评价 陕西关中地区
下载PDF
关中地区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长期运行性能研究
4
作者 张智斌 马真迪 +4 位作者 郝建科 贾国圣 柯婷婷 成崇华 金立文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我国关中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中深层地热能供暖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地质参数是影响中深层地埋管供暖系统性能的决定性因素。针对陕西关中地区中深层地埋管供暖性能展开研究,通过梳理关中地区咸阳市兴平市、咸阳市渭城区、西安市高... 我国关中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中深层地热能供暖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地质参数是影响中深层地埋管供暖系统性能的决定性因素。针对陕西关中地区中深层地埋管供暖性能展开研究,通过梳理关中地区咸阳市兴平市、咸阳市渭城区、西安市高陵区、西安市鄠邑区、西安市长安区5个典型区域的地质参数,结合典型地埋管结构参数,对长期运行下的换热器性能及热作用半径变化规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换热器运行之初的性能变化较为显著,但均在经过5 a左右运行后趋于稳定。地埋管深度从2000 m增至2500 m时,出口水温有着明显的提升,同一时刻下出口水温的涨幅可达8%,各采暖季末的出口水温随深度增加的变化更为显著。由于长期运行,年平均取热功率呈现下降趋势,20 a内的总降幅为11%~12%;随着换热器埋深的增加,取热功率涨幅可达41.41%~53.23%。热作用半径受埋深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埋深管道运行20 a后的井底最大热作用半径均在50 m左右;土壤温度受与换热器距离及运行时长的影响更大,距离20 m以内的土壤温度呈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而距离在60 m以外的土壤温度在20 a的运行期内降幅很小。此外,由于具有大厚度新近系张家坡组(N2z)和新近系蓝田-灞河组(N2l+b)的地质条件,西安市鄠邑区、高陵区以及咸阳市兴平市等地区地埋管的出口水温、取热功率较高,更适宜开展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利用。研究成果有望为关中地区中深层地热能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开发 中深层地埋管 地质参数 取热性能 热作用半径 模拟分析 关中地区
下载PDF
县域尺度下关中地区农作物水足迹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聂汉林 樊良新 +2 位作者 郭琎 张梦可 王志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9-352,共14页
探讨区域农作物水足迹与其时空分布规律及驱动因素,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益。本研究量化并分析关中地区54个县(区)2000—2020年冬小麦和夏玉米水足迹,并借助通径分析方法探究影响其绿水足迹、蓝水足迹及灰水足迹时空变化... 探讨区域农作物水足迹与其时空分布规律及驱动因素,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益。本研究量化并分析关中地区54个县(区)2000—2020年冬小麦和夏玉米水足迹,并借助通径分析方法探究影响其绿水足迹、蓝水足迹及灰水足迹时空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关中地区农作物总水足迹从2000年2.232×10^(8)m^(3)下降到2020年2.003×10^(8)m^(3),其中,蓝水是最主要的水资源使用形式,其次是灰水,绿水使用量最少,三者占比分别为37.261%、36.254%和26.485%;(2)农作物总水足迹空间上差异显著,呈现出东高西低和相似地区(高-高、低-低)集聚分布的特征;(3)单位面积产量、平均风速和化肥施用量分别为影响绿水足迹、蓝水足迹和灰水足迹最显著的因素。本研究的结果有利于帮助关中地区节约水资源和提高用水效率,拓展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水足迹 影响因素 时空分布 关中地区
下载PDF
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关中地区旱情监测
6
作者 尹本酥 李振发 +2 位作者 岳蓉 吕书豪 李粉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11-119,共9页
及时准确地进行区域尺度的干旱监测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和保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研究基于2001—2020年的MOD11A2地表温度8 d合成产品与MOD13A1植被指数16 d合成产品,通过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和归一化植被指... 及时准确地进行区域尺度的干旱监测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和保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研究基于2001—2020年的MOD11A2地表温度8 d合成产品与MOD13A1植被指数16 d合成产品,通过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构建NDVI-LST特征空间,获取关中地区2001—2020年20 a时间序列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分析关中地区干旱时空分布演变特征和干旱影响成因,探索其未来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关中地区近20 a来TVDI平均值为0.57,干旱类型整体上属于正常的干旱状态,82.00%的地区干旱变化状况为稳定不变,渭河冲积平原干旱程度较为严重,其次是渭北旱塬地区,南部秦岭地区较为湿润;2)关中地区未来干旱情况有所缓解,7.71%的研究区将持续变湿,36.24%的地区由干变湿;3)关中地区的TVDI值与海拔、坡度、降水量呈现负相关,与气温呈现正相关关系,林地、草地覆盖对缓解干旱具有积极意义。温度植被干旱指数从区域尺度上实现了干旱状况的定量化表征,在关中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遥感干旱监测结果可为关中地区抗旱对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关中地区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 趋势分析
下载PDF
关中地区土壤干湿变化及对气候的响应
7
作者 杨雅青 张翀 +1 位作者 张婕 王玉丹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71,共11页
关中地区是陕西省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但频发的旱灾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壤湿度作为反映旱灾的一个重要指标,进行土壤湿度对气候因子响应的研究,可为科学认识干旱规律及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区,采用2001—2020年... 关中地区是陕西省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但频发的旱灾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壤湿度作为反映旱灾的一个重要指标,进行土壤湿度对气候因子响应的研究,可为科学认识干旱规律及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区,采用2001—2020年的MODIS-NDVI与MODIS-LST长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关中地区地表土壤干湿状况(TVDI)特征空间,采用线性趋势法、相关性分析、敏感性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关中地区土壤干湿状况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TVDI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演出关中地区的土壤湿度状况。近20 a来,关中地区土壤干湿状况存在变干趋势;其中,春季最旱、冬季次之。(2)土壤干湿状况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整体上呈现西南向东北干旱递增的趋势。(3)土壤干湿状况与降水和气温存在相关性。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随着降水量增加,土壤湿度增加;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随着气温升高,土壤湿度降低。(4)降水对土壤干湿状况的敏感性较高,而气温对土壤干湿状况的变化程度起着较大的影响。降水决定了土壤湿度值的增加或减少的方向,而气温则决定了增加或减少的程度。土壤干湿状况是一个综合指标,其值受降水和气温的影响。降水是决定增减趋势的主要因素,而气温则决定了增减的幅度。因此,仅研究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时,降水是控制土壤干湿状况增减趋势的主要因素,而气温则调节了这种增减的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干湿状况 地表温度-植被指数 降水 气温 关中地区
下载PDF
关中地区高温脆弱性评估及其时空变化研究
8
作者 包微 黄晓军 纪王迪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63-1875,共1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综合利用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高温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量化高温脆弱性指数,揭示2005—2020年关中地区高温脆弱性时...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综合利用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高温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量化高温脆弱性指数,揭示2005—2020年关中地区高温脆弱性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20年关中地区夏季地表温度高温区面积增加,地表温度空间格局大致相似,次高温区和高温区呈片状分布在中部区域,次低温区和低温区集中分布在南部秦岭山区。(2)关中地区高温脆弱性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分布格局与地表温度类似,较高和高等级脆弱性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平原,低和较低等级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秦岭山区。(3)2005—2020年关中地区高温脆弱性指数呈降低趋势,较高和高等级脆弱性面积占比由2005年的48.20%降低至2020年的37.49%。(4)2005—2010年,高温脆弱性等级发生变化的范围较小,2010—2020年,各高温脆弱性等级发生变化的范围明显增加,大部分区域脆弱性等级降低,主要表现为中脆弱性降为较低脆弱性、较高脆弱性降为中脆弱性、高脆弱性降为较高脆弱性。研究结果可为高温适应能力的提高和高温脆弱性的减缓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高温脆弱性 时空变化 关中地区
下载PDF
关中地区人类活动强度与地表温度的时空关联特征及其驱动作用
9
作者 纪王迪 黄晓军 +1 位作者 包微 马耀壮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7-979,共13页
人类活动对全球温度升高的促进作用愈加明显,如何科学衡量人类活动强度并探究其与地表温度的时空关联性成为当前研究热题。以关中地区为例,整合人口密度、地区生产总值、夜间灯光强度、建设用地面积比例、电量消耗5个指标表征人类活动强... 人类活动对全球温度升高的促进作用愈加明显,如何科学衡量人类活动强度并探究其与地表温度的时空关联性成为当前研究热题。以关中地区为例,整合人口密度、地区生产总值、夜间灯光强度、建设用地面积比例、电量消耗5个指标表征人类活动强度,分析关中地区人类活动强度与地表温度时空变化规律,探究人类活动强度与地表温度关联性及其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2001—2020年关中地区平均地表高温、低温区域分别呈现总体增大、减少的趋势,地表高温区域范围不断扩大。(2)2000—2020年关中地区的人类活动强度逐渐增加,特别是在各地级市的市辖区和主要居民点,高强度区域范围不断扩大,而低强度区域主要位于秦岭山区。(3)2000—2020年关中地区人类活动强度与地表温度呈显著正相关性和空间上的集聚性,正相关区域面积呈现增大趋势,主要由不显著及负相关转化为正相关区域,高-高类型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各城市主城区,低-低类型集聚区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区。(4)影响地表温度的人类活动强度指标中,夜间灯光强度、人口密度、建设用地面积比例对地表温度的驱动作用最为显著;且夜间灯光强度与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人口密度与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交互作用对地表温度的解释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强度 地表温度 时空关联性 关中地区
下载PDF
关中地区仰韶晚期遗存分期再探
10
作者 裴学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关中地区是仰韶文化分布的核心区域之一,其中仰韶晚期遗址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出土材料丰富,处于仰韶时代向龙山时代转变的关键期。通过梳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典型遗存,并结合最新发现的泾阳蒋刘遗址出土材料,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遗存分... 关中地区是仰韶文化分布的核心区域之一,其中仰韶晚期遗址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出土材料丰富,处于仰韶时代向龙山时代转变的关键期。通过梳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典型遗存,并结合最新发现的泾阳蒋刘遗址出土材料,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遗存分为“蒋刘期”“半坡四期”“泉护二期”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前后相继,关系密切,代表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早、中、晚三个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仰韶晚期遗存 蒋刘期 半坡四期 泉护二期
下载PDF
关中地区秦汉空心砖墓与陵邑移民
11
作者 陈波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2,共10页
空心砖墓作为东周至汉代一种特殊的墓葬形制,主要分布于中原和关中地区。两地空心砖墓相似颇多,以往学界多将之归于一体研究,疏于论其关系,缺乏对关中地区空心砖墓的全面认识。文章通过对关中地区空心砖墓葬的梳理,将该地区空心砖墓分... 空心砖墓作为东周至汉代一种特殊的墓葬形制,主要分布于中原和关中地区。两地空心砖墓相似颇多,以往学界多将之归于一体研究,疏于论其关系,缺乏对关中地区空心砖墓的全面认识。文章通过对关中地区空心砖墓葬的梳理,将该地区空心砖墓分为五期。在此基础上对关中地区空心砖墓的分布和文化源流进行探讨,认为该地区空心砖墓的大量出现可能与陵邑徙民活动有关,其发展与衰落受到了中原地区的持续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秦汉时期 空心砖墓 陵邑移民
下载PDF
统计学视角下关中地区西汉墓出土陶仓形制与组合分析
12
作者 张峻玮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7,共8页
西安地区西汉时期陶仓在形制方面变化并不显著,运用传统方法进行形制分析,所得结论有限。本文引入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均值对比与假设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陶仓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陶仓整体... 西安地区西汉时期陶仓在形制方面变化并不显著,运用传统方法进行形制分析,所得结论有限。本文引入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均值对比与假设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陶仓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陶仓整体体形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除新莽时期外均维持在五件一组出土的规格,但出土陶仓的汉墓的比例则一直比较稳定。这与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相吻合,同时意味着该时间段内用葬习俗和偏好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西汉 陶仓 形制 统计学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特色民宿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13
作者 杨瑞 《北方经贸》 2024年第8期155-160,共6页
民宿作为共享生活的新载体,具有为城市多元化贡献力量、促进城乡融合和产业转型、传承村落文化、优化生态环境、创新农村治理机制等多维功能。陕西省关中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民宿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通过对关中地区特色民... 民宿作为共享生活的新载体,具有为城市多元化贡献力量、促进城乡融合和产业转型、传承村落文化、优化生态环境、创新农村治理机制等多维功能。陕西省关中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民宿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通过对关中地区特色民宿的实地考察,发现该地区特色民宿数量少、分布散、发展水平不均衡,未能完全形成特色民宿集群,面临着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民居保护与商业开发、门票经济思维与全域旅游发展观、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与民宿发展、村民参与旅游的主体地位以及外来民宿投资者社区融入感低等诸多困境。同时,特色民宿在管理水平、个性化和人情味服务、城市公寓民宿的“合法化”等方面存在着较多问题,针对这些困境和问题,从特色民宿的科学定位、模式创新、产业融合、民宿监管等方面提出相关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特色民宿 可持续性 发展路径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陕西关中地区城市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14
作者 惠甜 《新西部》 2024年第5期169-173,共5页
城市协同发展是陕西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推动区域经济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陕西关中地区城市协同发展步伐日益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的独特... 城市协同发展是陕西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推动区域经济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陕西关中地区城市协同发展步伐日益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的独特战略地位愈发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方位开放 中国式现代化 陕西关中地区 战略地位 区域经济效率 质量变革 路径探析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基于色彩地理学的关中地区农特产品包装设计研究
15
作者 陈圣佳 《中国包装》 2024年第8期83-89,共7页
目的 挖掘关中地区地理环境中的色彩元素,探索环境色彩在农特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彰显农特产品包装设计的地域特征。方法采用色彩地理学研究方法,借助数字化影像设备和色彩分析软件对关中地区地理环境中的色彩样貌进行提取分析,... 目的 挖掘关中地区地理环境中的色彩元素,探索环境色彩在农特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彰显农特产品包装设计的地域特征。方法采用色彩地理学研究方法,借助数字化影像设备和色彩分析软件对关中地区地理环境中的色彩样貌进行提取分析,获取环境中的代表色及其属性数值,并构建环境色彩图谱。基于农特产品属性特征与环境色彩的感知特性,结合包装设计的审美意象,提出了将关中地区环境色彩应用于农特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方法。结论运用地区环境色彩进行农特产品包装设计,展现农特产品自身属性特征的同时突显出产品的地域特色,提高农特产品识别度,为农特产品包装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地理学 关中地区 农特产品 包装设计
下载PDF
关中地区引调水线路隧洞工程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及对策
16
作者 武罡 《陕西水利》 2024年第9期95-98,共4页
近年来由于关中地区经济迅猛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引调水工程对关中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以东庄水利枢纽供水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为基础,介绍了关中地区引调水线路隧洞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 近年来由于关中地区经济迅猛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引调水工程对关中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以东庄水利枢纽供水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为基础,介绍了关中地区引调水线路隧洞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对在关中地区输水隧洞所涉及的一些重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阐述,如洞室围岩类别及稳定性、洞室突水涌泥、放射性及有害气体等。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指导工程勘察设计以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隧洞工程 工程地质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基于VORS模型的关中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17
作者 王怡蓉 刘健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2期107-111,共5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大,开展关中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工作,对保护与修复区域生态,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土地利用为核心的多源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VORS模型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 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大,开展关中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工作,对保护与修复区域生态,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土地利用为核心的多源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VORS模型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关中地区2000-2018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时空变化特征开展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耕地是关中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总面积的40%以上,其次是草地和林地,耕地呈现出明显减少的趋势,建设用地呈现显著增加趋势;2000-2018年关中地区生态系统健康均值分别为0.6626、0.6838、0.6674,整体处于健康水平;关中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北部陕北高原与西部、南部秦岭山脉健康水平较高,中部关中城市群健康水平较低,呈现“整体稳定,中部降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VORS模型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关中地区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园林景观美学的思考——以陕西关中地区村落景观为例
18
作者 刘杰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6期106-108,共3页
当代社会背景下,园林景观成为人们的审美体验对象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园林景观作为生态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而且展示了城市的魅力和活力,促进了社会的... 当代社会背景下,园林景观成为人们的审美体验对象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园林景观作为生态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而且展示了城市的魅力和活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更加注重对美学理念的研究和应用,以创造出符合人们人居环境需求的美丽景观。该文以陕西关中地区村落景观为例,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对园林景观美学的思考,以期为关中地区村落景观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园林景观美学 陕西关中地区 村落景观
下载PDF
建筑外立面垂直绿化的探究及运用——以关中地区为例
19
作者 周鸿霖 高旭阳 +1 位作者 刘宇鑫 朱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1期185-188,共4页
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建筑层数不断增高、建筑密度不断加大,城市绿化的发展却无法匹配城市的扩张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空气质量下降,噪音污染愈发严重,生活环境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在寸土寸金的... 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建筑层数不断增高、建筑密度不断加大,城市绿化的发展却无法匹配城市的扩张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空气质量下降,噪音污染愈发严重,生活环境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做好绿化工作是目前城市绿化的一个首要问题,于是“绿色建筑”、“垂直绿化”的概念开始出现。“垂直绿化”是一种增加城市绿化率但是不占用城市用地的一种绿化理念,在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提高建筑能源效率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以“垂直绿化”作为研究主题,针对建筑外立面的垂直绿化系统功能价值展开了研究,以关中地区西安市为例,分析了建筑外立面垂直绿化的运用,并针对垂直绿化的运用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能为相关类似的工程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外立面 垂直绿化 关中地区
下载PDF
关中地区手工艺在幼儿园美工活动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初探
20
作者 陈铮瑞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1期0061-0064,共4页
在幼儿园艺术领域活动中,美工活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依照目前马王地区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现状,极少有融合关中地区特色的课程。将关中地区手工艺与幼儿美工活动有机结合,能够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民族归属... 在幼儿园艺术领域活动中,美工活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依照目前马王地区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现状,极少有融合关中地区特色的课程。将关中地区手工艺与幼儿美工活动有机结合,能够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民族归属感与民族自信心,同时也能够锻炼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让关中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弘扬的同时,也赋予幼儿园美工活动新的发展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手工艺 美术教育 幼儿园美工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