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3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mer1b/c通过内质网功能调节由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损伤诱发的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自噬
1
作者 张敏敏 朱宣 +4 位作者 沈红健 吕楠 吴雄枫 徐小龙 吴涛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3,共7页
目的研究Homer1b/c蛋白在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损伤诱发的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通过500μmol/L L-谷氨酸处理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用siRNA慢病毒转染方式下调Homer1b/c表达,用10μmol/L钙离子螯合剂BAPTA... 目的研究Homer1b/c蛋白在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损伤诱发的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通过500μmol/L L-谷氨酸处理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用siRNA慢病毒转染方式下调Homer1b/c表达,用10μmol/L钙离子螯合剂BAPTA-AM、10 mmol/L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分别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和内质网应激后,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Homer1b/c蛋白,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及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C/EBP同源蛋白(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 78)]的表达水平。结果L-谷氨酸处理HT22细胞12 h后,细胞中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均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与转染对照组相比,下调Homer1b/c表达可降低细胞中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均P<0.05);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和内质网应激均能降低细胞中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均P<0.05);下调Homer1b/c表达后,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和内质网应激未能进一步降低细胞中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结论Homer1b/c能够调节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损伤诱发的细胞自噬,其调节作用可能与内质网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神经元 自噬 HOMER 钙稳态 内质网应激 兴奋性损伤 谷氨酸
下载PDF
不同强度重复外周磁刺激对运动皮质兴奋性影响的比较
2
作者 高鹏 陈和木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1008-1015,共8页
目的:比较不同强度的重复外周磁刺激对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招募右利手的健康志愿者20名,采用随机数法进行排序。所有受试者均在四个不同的日期(为避免出现任何持久的刺激后效应,每次接受实验间隔至少7天)接受阈值强度(T0组)、阈... 目的:比较不同强度的重复外周磁刺激对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招募右利手的健康志愿者20名,采用随机数法进行排序。所有受试者均在四个不同的日期(为避免出现任何持久的刺激后效应,每次接受实验间隔至少7天)接受阈值强度(T0组)、阈下80% (T1组)、阈上120% (T2组)、阈上150% (T3组)的rPMS刺激,实验环境舒适安静。每次接受刺激的受试者由电脑随机抽取,每位受试者每次接受刺激的强度由电脑随机选择,后另由一名试验者在不知刺激条件的情况下使用TMS测量MEP振幅、潜伏期、静息运动阈值,并通过配对脉冲刺激测量MEP振幅,并将测量指标与常规测量振幅指标相除得到比值,记为抑制百分比。结果:1) T1组强度刺激前后MEP振幅、潜伏期、静息运动阈值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其余各组在刺激前后振幅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α值随刺激强度变化逐渐增大(T3 > T2 > T0 > T1)。2) T1、T2组接受刺激前后抑制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但样本相关的显著性(α值)提示其刺激前后指标仍存在一定差异。其余各组在刺激前后抑制百分比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α值随刺激强度变化逐渐增大(T3 > T2 > T0 > T1)。结论:以引起肌肉明显收缩的刺激强度为阈值,一定范围内的刺激强度均可对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产生促进作用,且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外周磁刺激 大脑皮质 兴奋性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通过直接作用于EAAT2抑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损伤
3
作者 李晓颖 郝丕达 +4 位作者 冯小桐 宋淇乐 王玮琦 周国庆 侯亚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14-2021,共8页
目的:探究雷公藤红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2,EAAT2)的干预作用,及其在SAH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Western blot检测SAH后72 h内EAAT2的表达量变化... 目的:探究雷公藤红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2,EAAT2)的干预作用,及其在SAH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Western blot检测SAH后72 h内EAAT2的表达量变化,测定皮层脑组织谷氨酸的浓度,计算机模拟雷公藤红素和EAAT2分子对接。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EAAT2激活剂GT949组、模型+EAAT2抑制剂二氢红藻氨酸(dihydrokainic acid,DHK)组和模型+雷公藤红素组;测定各组大鼠皮层脑组织谷氨酸浓度;干湿重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水肿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EAAT2、水通道蛋白4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变化;TUNEL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数量。结果:(1)SAH后EAAT2水平降低,谷氨酸浓度升高;(2)雷公藤红素可直接结合EAAT2,提高SAH后EAAT2表达水平,降低谷氨酸浓度;(3)雷公藤红素可抑制SAH后脑水肿;(4)雷公藤红素可减少SAH后的神经细胞凋亡。结论:雷公藤红素可提高SAH后EAAT2表达水平,降低谷氨酸浓度,抑制脑水肿,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雷公藤红素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 谷氨酸兴奋性毒性 脑水肿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缓解睡眠剥夺大鼠海马兴奋性毒性与空间学习记忆损伤
4
作者 郑碧琼 李佳琦 +2 位作者 刘昌毅 郑如洁 胡淑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9-434,共6页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快速眼动睡眠剥夺(RS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保护作用与可能机制。方法:32只大鼠按对照组(Control)、RSD组、SGB组、星状神经节阻滞干预的快速眼动睡眠剥夺(RSD+SGB)组随机分配。RSD组与RSD+SGB组...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快速眼动睡眠剥夺(RS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保护作用与可能机制。方法:32只大鼠按对照组(Control)、RSD组、SGB组、星状神经节阻滞干预的快速眼动睡眠剥夺(RSD+SGB)组随机分配。RSD组与RSD+SGB组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MMPM)进行造模,SGB组与RSD+SGB组大鼠通过SGB法进行干预。选用Morris水迷宫(MWM)评价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选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R1)与caspase-3的表达水平,选用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谷氨酸(Glu)与天门冬氨酸(As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RSD组大鼠相比,RSD+SGB组大鼠经过SGB干预后逃逸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而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与原象限滞留时间占比均明显增加(P<0.05);同时,海马组织Glu、Asp、NR1与caspase-3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SGB通过降低RSD大鼠兴奋性氨基酸过度活化引起的海马组织兴奋性毒性与凋亡,来保护RSD引起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眼动睡眠剥夺 星状神经节阻滞 空间学习记忆功能 兴奋性氨基酸 大鼠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的电兴奋性与醛固酮分泌:离子通道的作用
5
作者 张雪峰 胡长龙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753-757,共5页
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ZG)细胞产生的类固醇类激素,对体液电解质平衡和血压稳定起着关键调控作用。醛固酮生成是一个钙离子依赖性的过程,离子通道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临床上发现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大多与离子通道的突变... 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ZG)细胞产生的类固醇类激素,对体液电解质平衡和血压稳定起着关键调控作用。醛固酮生成是一个钙离子依赖性的过程,离子通道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临床上发现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大多与离子通道的突变有关。最近ZG细胞独特的rosette结构与其电兴奋性的关系引起了更多研究兴趣。阐明rosette与ZG细胞电兴奋性以及醛固酮分泌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调节醛固酮分泌的机制,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发病机制提供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 兴奋性 醛固酮 离子通道 rosette结构
下载PDF
电针上肢穴位对运动皮层躯干脑区皮质脊髓兴奋性的影响
6
作者 程伟丽 周彤 +3 位作者 黄键澎 谢萌萌 许能贵 刘健华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701-708,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上肢穴位对健康受试者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M1)躯干脑区皮质脊髓兴奋性的影响。方法纳入15名健康受试者,采用交叉设计。试验一观察电针上肢穴位对竖脊肌(erector spinae,ES)皮质脊髓兴奋性的影响,受试者随机... 目的观察电针上肢穴位对健康受试者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M1)躯干脑区皮质脊髓兴奋性的影响。方法纳入15名健康受试者,采用交叉设计。试验一观察电针上肢穴位对竖脊肌(erector spinae,ES)皮质脊髓兴奋性的影响,受试者随机先后进入3组试验,A组电针合谷穴,B组电针孔最穴,C组假针合谷穴。运用经颅磁刺激,检测干预前后对侧M1第一骨间背侧肌、桡侧腕屈肌及ES的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的波幅和潜伏期,ES的MEPs波幅升高者进入试验二。试验二为抑制背侧前运动皮层(premotor cortex,PMd)后电针上肢穴位对ES的皮质脊髓兴奋性的作用研究,受试者随机先后进入两组试验,D组采用抑制PMd配合电针合谷穴干预,E组采用抑制PMd配合电针孔最穴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对侧M1上肢脑区和躯干脑区MEPs的波幅和潜伏期。结果A组和B组干预后上肢脑区及躯干脑区MEPs总波幅均较同组干预前显著增加(P<0.001,P<0.01)。A组干预后上肢脑区及躯干脑区MEPs总波幅均明显高于C组,B组干预后仅躯干脑区MEPs总波幅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D组干预后上肢脑区最佳刺激点MEPs平均波幅及总波幅较同组干预前均显著增加(P<0.05)。D组和E组干预前后躯干脑区最佳刺激点的MEPs平均波幅及总波幅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状况下,电针合谷、孔最穴均可增强ES的皮质脊髓兴奋性,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Md可能参与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脑可塑性 运动诱发电位 皮质脊髓兴奋性 经颅磁刺激 合谷 孔最
下载PDF
电针背俞穴对运动皮层下肢脑区皮质脊髓兴奋性的影响
7
作者 杨国兰 周彤 +1 位作者 黄键澎 刘健华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0期45-50,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背俞穴对运动皮层下肢脑区皮质脊髓兴奋性的作用,探讨经脉体表与体表(背腰部与下肢)的特定联系。方法:纳入20名健康受试者,采用交叉设计(每个受试者随机先后进入不同组别),观察电针心俞穴、肾俞穴对下肢胫骨前肌、腓肠肌... 目的:观察电针背俞穴对运动皮层下肢脑区皮质脊髓兴奋性的作用,探讨经脉体表与体表(背腰部与下肢)的特定联系。方法:纳入20名健康受试者,采用交叉设计(每个受试者随机先后进入不同组别),观察电针心俞穴、肾俞穴对下肢胫骨前肌、腓肠肌和股内侧肌皮质脊髓兴奋性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A组(电针心俞穴组)、B组(电针肾俞穴组)、C组(假针心俞穴组)和D组(假针肾俞穴组)。运用单脉冲模式的经颅磁刺激,检测电针前后躯干部竖脊肌、TA、GA及VM的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和运动阈值。结果:电针后,A组和B组TA、GA、VM及ES的MEPs总波幅均较电针前显著增加(P<0.01),假针组(C组和D组)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A组与C组比较、B组与D组比较,TA、GA、VM及ES的MEPs总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电针后TA、GA及VM的MEPs总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前后,A组、B组、C组和D组TA、GA、VM及ES的MEPs潜伏期和运动阈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电针心俞穴、肾俞穴均可增强运动皮层下肢脑区TA、GA及VM的皮质脊髓兴奋性,提示背腰部与下肢之间可能存在特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俞穴 肾俞穴 皮质脊髓兴奋性 经颅磁刺激 经络体表与体表联系
下载PDF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家族及其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胡晨阳(综述) 冯砚琳 +1 位作者 许跃 黄晶晶(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291-298,共8页
谷氨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酶系统的持续激活会导致神经元的兴奋性毒性,进而引起神经元损伤和细胞死亡。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家族成员是一种多次跨膜蛋白,位于突触前膜、突触囊泡和神经胶质细胞膜上,也... 谷氨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酶系统的持续激活会导致神经元的兴奋性毒性,进而引起神经元损伤和细胞死亡。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家族成员是一种多次跨膜蛋白,位于突触前膜、突触囊泡和神经胶质细胞膜上,也是一种高亲和力的钠钾依赖性载体,能够不断清除细胞外残留的谷氨酸,维持正常的突触内外谷氨酸水平和细胞内氧化还原稳态,对于保护细胞免受兴奋性毒性以及氧化应激损伤至关重要,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家族成员表水平达的失调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神经退行性变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在视网膜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家族成员广泛表达。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家族成员广泛参与了青光眼、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眼部疾病的发病,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为此,文章综述了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家族成员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相关眼科疾病发生和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阐明相关眼病发病的分子机制及新的防治靶点的发现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 谷氨酸 眼科疾病
下载PDF
耳甲电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睡眠障碍患者大脑皮质兴奋性的调节作用
9
作者 陈晓曼 何嘉健 +4 位作者 陈超 卢龙生 王嘉丽 陈筱 赵斌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023-1025,1029,共4页
目的:探讨耳甲电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睡眠障碍患者大脑皮质兴奋性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广东省佛山市第八人民医院金沙分院中医科和康复科门诊失眠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 目的:探讨耳甲电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睡眠障碍患者大脑皮质兴奋性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广东省佛山市第八人民医院金沙分院中医科和康复科门诊失眠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过度觉醒量表(HAS)来评估受试者的一般情况,同时利用单脉冲经颅磁刺激技术,采集2组受试者经耳甲电针治疗前后的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相关指标,观察耳甲电针对皮层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波幅的调节作用。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皮层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短,波幅大;治疗后,患者的皮层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未见显著变化,但波幅有所下降。结论:耳甲电针可以通过激活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从而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睡眠障碍患者大脑皮质过度觉醒状态,可能是耳甲电针治疗失眠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睡眠障碍 过度觉醒 皮层兴奋性 皮层运动诱发电位 耳甲电针 经颅磁刺激 PSQI
下载PDF
兴奋性氨基酸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杜君 赵立波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1046-1054,共9页
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在我国也是导致成人残疾、死亡的首要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卒中类型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是由血管内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脑血流中断,使脑血流灌注下降,主要是以突然起病、局灶... 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在我国也是导致成人残疾、死亡的首要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卒中类型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是由血管内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脑血流中断,使脑血流灌注下降,主要是以突然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特点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代谢紊乱与I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研究结果表明,兴奋性氨基酸代谢途径异常与I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综述探讨了兴奋性氨基酸在IS中的进展,强调了其在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目前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能性,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对兴奋性氨基酸与缺血性脑卒中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兴奋性氨基酸 代谢组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人体运动系统兴奋性的影响——基于TMS和H反射的证据
11
作者 卞秀玲 刘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29-529,共1页
目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可改变神经系统兴奋性,进而提升人体运动能力。然而t DCS具体如何调节神经兴奋性,进而提升运动表现的生理证据尚不充分。因此,本研究旨在运用TMS和H反射检测手段,观... 目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可改变神经系统兴奋性,进而提升人体运动能力。然而t DCS具体如何调节神经兴奋性,进而提升运动表现的生理证据尚不充分。因此,本研究旨在运用TMS和H反射检测手段,观察t DCS干预后大脑初级运动皮层、脊髓传导通路兴奋性的变化,为该技术改善运动表现的机制问题提供生理学证据。方法16名上海体育大学健康男性参与了测试。采用双盲交叉设计,刺激方案:2 m A,20 min的阳极、阴极、假刺激,间隔48 h。统计方法: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大脑皮层兴奋性:阳极刺激后动作诱发电位较基线振幅显著增大(P<0.05),阴极刺激则相反(P<0.05);阳极刺激后SICI抑制水平较基线显著降低(P<0.05),且较阴极显著提高(P<0.05);(2)脊髓通路兴奋性:阳极刺激后,Hmax/Mmax值显著降低(P<0.05),H反射潜伏期较刺激前显著缩短(P<0.05)。突触前抑制阳极刺激较基线有显著差异性(P<0.05)。运动传导速度的增加值,阳极较阴极显著提升(P<0.05)。结论(1)t DCS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兴奋性,阳极刺激提高大脑皮层的动作诱发电位、降低皮层内抑制,阴极干预效果相反。(2)t DCS刺激可通过影响H反射振幅、H反射潜伏期、突触前抑制、神经传导速度,进而调节脊髓传导通路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前抑制 初级运动皮层 H反射 诱发电位 交叉设计 人体运动能力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兴奋性
下载PDF
跑步对抑郁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兴奋性突触的影响
12
作者 杨雯宇 肖倩 +6 位作者 秦露 黄杜娟 邓宇辉 周梅 王舜 唐勇 黄春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9-966,共8页
目的:精确定量研究跑步锻炼对慢性束缚应激(chronic restraint stress,CRS)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内Sp^(+)兴奋性突触数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54只),经过适应性喂养和糖水基线调整,... 目的:精确定量研究跑步锻炼对慢性束缚应激(chronic restraint stress,CRS)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内Sp^(+)兴奋性突触数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54只),经过适应性喂养和糖水基线调整,在CRS模型建立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模型组和模型跑步组,其中模型跑步组大鼠在束缚的第5周开始进行为期4周的跑步锻炼干预。最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测试,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现代体视学方法对各组大鼠mPFC内Sp^(+)兴奋性突触变化进行精确定量研究。结果:与对照组[(97.14±2.64)%]相比,抑郁模型组和模型跑步组大鼠糖精偏好百分比[(89.62±6.05)%]减少(P=0.002),体质量的增长减缓,强迫游泳实验中大鼠的不动时间和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的进食潜伏期增加。4周的跑步锻炼可以有效减缓抑郁模型组大鼠糖精偏好百分比的下降[(89.30±5.06)%vs.(97.30±2.08)%,P=0.018],降低强迫游泳实验中抑郁大鼠的不动时间,并在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中缩短抑郁大鼠的进食潜伏期。体视学精确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抑郁模型组大鼠mPFC内的Sp^(+)兴奋性突触总量[(9.98±0.35)×10^(8)个]低于对照组[(11.50±1.27)×10^(8)个,P=0.013]。而跑步锻炼则可以逆转抑郁大鼠mPFC内的Sp^(+)兴奋性突触总数的减少[模型跑步组(11.30±1.21)×10^(8)个,P=0.003]。结论:跑步锻炼干预后CRS抑郁模型大鼠mPFC的Sp^(+)兴奋性突触数量的改变可能是跑步锻炼发挥抗抑郁作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步锻炼 抑郁症 兴奋性突触 内侧前额叶皮质 体视学
下载PDF
黄芪甲苷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介导的神经元兴奋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13
作者 高速 张振 +5 位作者 王兴涛 姜人豪 王平 李威威 杨俊丽 李巍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85-192,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对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介导的神经元兴奋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新生0~1 d的C57/BL6J小鼠,分离海马区神经元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将培养的神经元随机分...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对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介导的神经元兴奋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新生0~1 d的C57/BL6J小鼠,分离海马区神经元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将培养的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损伤模型组、氧-糖剥夺(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组、NMDAR抑制剂氯胺酮组及黄芪甲苷组。采用Hoechst-33342染色观察各组神经元死亡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神经元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情况;采用Ca^(2+)成像观察不同条件下〔加入NMDA;NMDAR抑制剂APV(100μmol/L)预处理+NMDA;黄芪甲苷(100μmol/L)预处理+NMDA;无Ca^(2+)+NMDA〕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测定各组神经元活化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的表达。另选择出生后4~6周的C57BL/6雄性小鼠,制备包含海马的冠状脑切片,使用电压钳观察黄芪甲苷应用前后突触后膜电流的变化。结果与应用黄芪甲苷(100μmol/L)前比较,应用黄芪甲苷(100μmol/L)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平均峰值降低〔(9.96±0.43)pA比(12.63±0.45)pA;t=3.741,P<0.05〕,平均频率〔(0.52±0.03)Hz比(0.68±0.05)Hz;t=2.933,P<0.05〕下降;与NMDA损伤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组神经元凋亡率降低,LDH释放减少,活化型Caspase-3表达减低,细胞内钙离子内流减轻(均P<0.05);在体外OGD模型实验中,黄芪甲苷亦表现出同样的神经元保护作用。结论黄芪甲苷在NMDAR介导的神经元兴奋性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MDAR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受体 N-甲基-D-天冬氨酸 脑缺血 兴奋性毒性损伤 氧-糖剥夺 钙超载
下载PDF
VILIP-1在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兴奋性毒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董瑶 于福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兴奋毒性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PD)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有关。神经兴奋性毒性是指过量的谷氨酸过度激活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NMDAR)并导致神经元毒性的过程。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是... 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兴奋毒性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PD)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有关。神经兴奋性毒性是指过量的谷氨酸过度激活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NMDAR)并导致神经元毒性的过程。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是神经元钙传感器(NCS)大家族的一员,主要在大脑神经元中表达,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调节神经元离子通道、神经元生长和存活。VILIP-1可以作为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兴指标。文章对VILIP-1在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兴奋性毒性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锥蛋白样蛋白1 神经兴奋性毒性 谷氨酸 NMDA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母婴分离应激导致青少年期大鼠抑郁并改变海马兴奋性突触传递
15
作者 韦红巧 邱然 +4 位作者 王芳 林楚臻 莫景筌 陈业俊 杨林杰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明确母婴分离(MS)应激及GABAA受体α6亚单位(Gabra6)抑制剂对海马AMP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方法将新生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S组,MS乳鼠与母鼠定期分离,建立母婴分离大鼠模型;新环境进食抑制、强迫游泳以及糖水... 目的明确母婴分离(MS)应激及GABAA受体α6亚单位(Gabra6)抑制剂对海马AMP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方法将新生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S组,MS乳鼠与母鼠定期分离,建立母婴分离大鼠模型;新环境进食抑制、强迫游泳以及糖水偏爱实验检测青少年期大鼠抑郁行为;全细胞脑片膜片钳方法检测对照及大鼠海马CA1区椎体神经元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EPSC)。结果青少年期MS大鼠在新环境中进食潜伏期(P<0.01)以及强迫游泳漂浮不动时间均延长(P<0.01),Gabra6拮抗剂呋塞米可显著增强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中记录到的eEPSC(P<0.001),呋塞米对慢性MS应激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eEPSC的增强作用较弱(P<0.05)。结论MS应激可作用于海马Gabra6,改变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并导致大鼠抑郁,在此基础上研究作用于GABA受体的药物有望成为抑郁症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分离 海马 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GABAA受体α6亚单位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疼痛程度、大脑皮质兴奋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6
作者 雷岩 苑媛媛 +1 位作者 张楠楠 李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8期71-74,共4页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疼痛程度、大脑皮质兴奋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与研究组(n=46)。对照...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疼痛程度、大脑皮质兴奋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与研究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给予rTMS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均升高,静息运动阈值(RMT)均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TMS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大脑皮质兴奋性,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疼痛程度 大脑皮质兴奋性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体感模拟训练系统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肌张力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17
作者 刘朝丽 惠锦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7期173-177,共5页
目的分析体感模拟训练系统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肌张力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 目的分析体感模拟训练系统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肌张力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体感模拟训练系统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I)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上肢部分(U-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波最大波幅(Hmax)、M波最大波幅(Mmax)及Hmax/Mmax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感模拟训练系统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用于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可改善神经功能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促进上肢肌张力及上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模拟训练系统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上肢偏瘫 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 上肢肌张力
下载PDF
脑苷肌肽联合天麻素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兴奋性氨基酸和氧化代谢产物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梁新明 张保朝 付国惠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2期1463-1465,共3页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联合天麻素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ACH)兴奋性氨基酸和氧化代谢产物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A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联合天麻素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ACH)兴奋性氨基酸和氧化代谢产物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A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脑苷肌肽治疗,试验组予以脑苷肌肽联合天麻素治疗,疗程共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氧化代谢产物[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脂质过氧化氢(LHP)]、神经相关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谷氨酸、天冬氨酸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0、9.59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OPP、LHP、ROS、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76、10.367、12.436、12.11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DN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SE、NGF、GFA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患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NSE、NGF、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99、14.329、13.565、7.230,P<0.05)。结论:脑苷肌肽联合天麻素治疗可有效提高ACH患者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氨基酸水平,抑制副代谢产物生成,调节神经相关因子表达,改善脑内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脑苷肌肽 天麻素 兴奋性氨基酸 氧化代谢产物 神经相关因子
下载PDF
探究士的宁对小鼠皮层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19
作者 赵晓燕 张勇刚 +1 位作者 沈瑞芳 刘淑娇 《系统医学》 2023年第7期41-44,共4页
目的探究士的宁对小鼠皮层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10月大连理工大学提供的小鼠皮层神经元细胞30个,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模式,研究5个浓度(0.001、0.01、0.1、1、10μmol/L)的士的宁对动作电位(AP)阈值的影响,选取终浓度... 目的探究士的宁对小鼠皮层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10月大连理工大学提供的小鼠皮层神经元细胞30个,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模式,研究5个浓度(0.001、0.01、0.1、1、10μmol/L)的士的宁对动作电位(AP)阈值的影响,选取终浓度为1μmol/L士的宁来研究其对小鼠皮层神经元AP和电压依赖性K^(+)电流的影响。结果1μmol/L士的宁能使AP阈值由(-41.43±1.31)mV明显降到(-44.3±1.99)mV,下降支时程从(4.56±0.38)ms延长至(6.02±0.71)ms,电位峰值由(30.23±3.76)mV降为(22.12±2.13)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1、4.441、4.597,P<0.05)。与对照组相比,1μmol/L士的宁能降低AP重复放电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膜电位≥-10 mV时,与对照组相比,1μmol/L士的宁能够抑制电压依赖性K^(+)电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μmol/L士的宁对小鼠皮层神经元具有兴奋性作用,其机制是通过抑制电压依赖性K^(+)电流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的宁 皮层神经元 神经元兴奋性 动作电位 电压依赖性K+电流
下载PDF
兴奋性hiPSC源性类神经网络组织的构建
20
作者 苏琪淞 李戈 +5 位作者 许金海 蒋斌 位庆帅 曾湘 曾园山 朱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5-633,共9页
【目的】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源性神经前体细胞(hiPSC-NPCs)种植于去细胞视神经(DON)上,在体外构建一种具有突触传递功能的类神经网络组织,为神经组织损伤的修复提供一种有效途径。【方法】通过定向诱导和组织工程技术,联合应用hiPSCs和3... 【目的】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源性神经前体细胞(hiPSC-NPCs)种植于去细胞视神经(DON)上,在体外构建一种具有突触传递功能的类神经网络组织,为神经组织损伤的修复提供一种有效途径。【方法】通过定向诱导和组织工程技术,联合应用hiPSCs和3D DON支架,构建一种新的类神经网络组织。定向诱导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向人神经前体细胞(hNPCs)及神经元方向分化,使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分化效率。制备3D DON支架,借助扫描电镜、Tunnel染色,鉴定支架形貌及细胞相容性。将诱导的hiPSC-NPCs种植于DON支架中,借助免疫荧光染色、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膜片钳对构建的类神经网络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功能学鉴定。【结果】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提示,诱导的hiPSC-NPCs在体外大部分向神经元方向分化,成功构建了一种以神经元为主的神经网络。②扫描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在体外成功构建了一种以兴奋性神经元为主的类神经网络组织。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透射电镜和膜片钳结果提示,构建的类神经网络组织能够传递兴奋性突触信息。【结论】利用天然来源的具有均匀孔道分布的DON生物支架材料和hiPSC-NPCs的有机结合,构建了一种以兴奋性神经元为主的具有突触传递功能的类神经网络组织,这种神经网络可作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等神经组织损伤后组织替换疗法的有利工具,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源性神经前体细胞 去细胞视神经 突触 兴奋性神经元 类神经网络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