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xtant经皮椎弓根钉棒微创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随访评价 被引量:37
1
作者 明江华 郑慧锋 +2 位作者 赵奇 陈庆 王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8期8343-8348,共6页
背景:胸腰椎骨折的保守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均存在诸多不足,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为胸腰椎骨折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目的:观察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55例患者,均因单个椎体的单纯... 背景:胸腰椎骨折的保守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均存在诸多不足,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为胸腰椎骨折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目的:观察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55例患者,均因单个椎体的单纯压缩性骨折于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分别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固定和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所有患者均无神经症状和体征。Sextant微创内固定组25例,开放复位内固定组30例。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内固定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内固定前后矢状位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结果与结论:除开放复位内固定组2例患者出院后失访外,其余患者均获得随访,总随访时间为8-14个月。微创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内固定后引流量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开放复位内固定组(P=0.000 0);2组患者内固定后1周矢状位Cobb角显著低于内固定前(P=0.000 0),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显著高于内固定前(P=0.000 0);2组内固定后8个月随访时的矫正丢失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系统治疗胸腰椎(T11-L5)单节段椎体骨折矫正效果满意,但临床应用时需掌握其准确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微创 开放复位内固定 其他基金
下载PDF
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效果及机制 被引量:96
2
作者 周景辉 吴耀持 +3 位作者 谢艳艳 张峻峰 黄承飞 孙懿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8期5255-5260,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效果。目的:探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及效果评价。方法:建立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检测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含... 背景:研究表明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效果。目的:探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及效果评价。方法:建立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检测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含量的变化;对应用针灸联合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针刺主穴结合配穴,中药服用或外敷熏蒸,观察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情况,明确应用针灸结合中药干预治疗的效果。结果与结论:针灸治疗能够通过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3、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延缓膝关节软骨的破坏,改善膝关节功能,从而发挥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应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后,获得较好的效果,治疗有效率高达90%以上,并且与单一应用透明质酸钠或针灸治疗相比较,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的有效率更高,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学术探讨 针灸 中药 膝骨关节炎 关节腔 滑膜 透明质酸钠 基质金属蛋白酶3 转化生长因子β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 其他基金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培养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3
作者 徐富翠 邹礼乐 +1 位作者 梅欣明 郭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835-1840,共6页
背景: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难治性疾病研究的热点。如何有效提高神经干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率将是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干细胞培养质量的可能因素,为神经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 背景: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难治性疾病研究的热点。如何有效提高神经干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率将是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干细胞培养质量的可能因素,为神经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①神经干细胞分离和培养:分离出生24h内SD大鼠的大脑,剪碎离心后以1×108L-1的浓度接种,经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预培养4h后改用无血清条件培养基(DMEM/F1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B27)培养,2d或3d换液1次,6d时传代。②神经干细胞鉴定: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物学特性;免疫组化检测第3代细胞神经巢蛋白表达和诱导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神经胶质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出生24h的新生大鼠可获得足量的神经干细胞;血清预培养可提高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存活率;免疫组化结合血清诱导分化可对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进行定性鉴定。取材时间、细胞接种密度、传代时间、细胞因子、血清等多种因素都将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培养与分化 神经干细胞 培养 取材时间 细胞密度 血清 传代 细胞因子 影响因素 其他基金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133表达及临床意义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苟云久 何晓东 +3 位作者 谢定雄 杨克虎 刘雅莉 张建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3期4292-4298,共7页
背景: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有关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133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背景: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有关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133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国内外发表的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2年9月。两位研究者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应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个病例对照研究,包含非小细胞肺癌组织80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CD133表达方面,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比癌旁组织或正常组织高[OR=8.15,95%CI(4.61,14.41),P<0.00001],有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比无淋巴结转移的高[OR=1.83,95%CI(1.06,3.17),P=0.03],中低分化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比高分化的高[OR=2.09,95%CI(1.42,3.08),P=0.0002];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病理分级Ⅰ级和临床Ⅱ-Ⅲ级CD133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OR=1.06,95%CI(0.66,1.70),P=0.81]。现有研究表明,CD133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但其能否作为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预后的可靠指标尚不确定,需要进行更多设计严谨、细致的高质量流行病学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循证医学 CD133 肿瘤干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 META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淋巴结转移 细胞分化 病理分期 其他基金
下载PDF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 被引量:11
5
作者 虞桂平 刘长建 +3 位作者 陈国强 王忠 刘昭 王晓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773-1779,共7页
背景:下肢缺血性疾病治疗中血管再生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肢体缺血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鼓楼医院血管外科于... 背景:下肢缺血性疾病治疗中血管再生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肢体缺血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鼓楼医院血管外科于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采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35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抽取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沿下肢动脉走行路径进行多点注射,测定患肢疼痛程度、冷感缓解程度、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及皮肤溃疡或坏疽面积的改变,动脉造影观察血管新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疼痛评分: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2个月和1年的疼痛评分均较移植前有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2个月与移植后1年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冷感缓解程度:移植后2个月缓解率为51%,移植后1年缓解率为60%,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踝肱指数的变化:移植2个月踝肱指数均较移植前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1年踝肱指数较移植前有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经皮氧分压的变化:对经皮氧分压增加值进行比较,移植后2个月及移植后1年均较移植前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1年与移植后2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行走距离:移植后2个月和移植后1年的行走距离明显增加,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1年与移植后2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溃疡创面的变化:移植后2个月和1年的溃疡面积均较移植前有缩小趋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⑦新生血管评价:移植后股动脉造影显示缺血下肢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的部位毛细血管增生明显,且与已有的毛细血管相互连接形成侧支循环,促进了缺血下肢的血液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骨髓单个核细胞 骨髓干细胞 下肢缺血性疾病 动脉闭塞 自体 踝肱指数 经皮氧分压 行走距离 血管新生 细胞移植 其他基金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邬波 马旭 +5 位作者 朱大木 刘素媛 王景续 张毅 付爱民 潘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9期3421-3429,共9页
背景:以往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的研究,多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作为辅助因子与其他细胞因子联合应用,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单独应用能否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软骨特异性胶原仍存在争议,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及软骨胶... 背景:以往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的研究,多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作为辅助因子与其他细胞因子联合应用,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单独应用能否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软骨特异性胶原仍存在争议,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及软骨胶原纤维稳定性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含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完整编码区的表达载体,稳定转染至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设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稳定转染组,同时设未转染组作对照。结果与结论:MT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成功筛选得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稳定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后4d,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5)。RT-PCR,Westernblot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未转染组相比,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稳定转染组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Ⅱ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1,2,3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果证实,单独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能够有效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以及软骨分化,并维持软骨胶原纤维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载体构建 细胞增殖 软骨分化 型胶原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组织工程软骨 其他基金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生物活性玻璃对早期人工釉质龋的再矿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尹 王瑀 +3 位作者 董波 张婷 陈思杰 曲媛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1期3870-3876,共7页
背景:生物活性玻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具有抑制口腔致龋细菌和牙周相关细菌及抗牙本质过敏的作用。目的:评价生物活性玻璃促进早期人工釉质龋再矿化的作用。方法:将新鲜拔除的30颗牛切牙制成人工龋模型,将标本在37℃人工脱矿液内脱... 背景:生物活性玻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具有抑制口腔致龋细菌和牙周相关细菌及抗牙本质过敏的作用。目的:评价生物活性玻璃促进早期人工釉质龋再矿化的作用。方法:将新鲜拔除的30颗牛切牙制成人工龋模型,将标本在37℃人工脱矿液内脱矿72h,用扫描电镜观察脱矿后釉质表面的平滑情况,用显微硬度仪测量脱矿后釉质的显微硬度。然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采用pH循环法模拟人口腔环境,将3组标本分别浸泡在生物活性玻璃溶液、氟化钠溶液及人工唾液内,3次/d,10min/次,循环浸泡20d,扫描电镜检测标本脱矿及再矿化情况,用显微硬度计检查牙釉质显微硬度。结果与结论:浸泡在生物活性玻璃溶液中的牙釉质表面较浸泡在其他两溶液中的牙釉质表面光滑平整,无空隙存在;浸泡在生物活性玻璃溶液中的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高于浸泡在其他两溶液中的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P<0.05)。说明生物活性玻璃在体外实验中能促进早期釉质龋的再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口腔材料 生物活性玻璃 牙釉质 早期人工釉质龋 再矿化 人工脱矿 显微硬度 pH循环实验 口腔生物材料 其他基金
下载PDF
颈椎不稳对邻近节段椎间盘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吴彬 孟纯阳 +2 位作者 王海滨 贾存岭 赵益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5421-5426,共6页
背景:颈椎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加速退变,单个节段不稳是否也会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还不清楚。目的:研究颈椎不稳动物模型邻近节段椎间盘形态学、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的变化。方法: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 背景:颈椎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加速退变,单个节段不稳是否也会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还不清楚。目的:研究颈椎不稳动物模型邻近节段椎间盘形态学、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的变化。方法: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通过颈椎前路穿刺破坏纤维环及抽吸C5/6髓核组织建立兔颈椎不稳动物模型,12周X射线证实退变后处死动物取材,切取C4/5椎间盘组织,从矢状面切开,取其髓核组织10mg,间苯三酚法测定髓核中蛋白多糖的量,另取椎间盘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后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SABC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与结论:实验组C4/5椎间盘髓核脊索细胞减少,被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取代,偶见圆形的软骨细胞,且椎间盘纤维环变得粗糙,排列紊乱,玻璃样变性及色素沉着,可见纤维软骨细胞,内外层纤维环之间形成裂隙。髓核中蛋白多糖的含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退变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中Ⅱ型胶原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果表明颈椎不稳可诱发邻近节段颈椎退变,表现为椎间盘发生形态学变化,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含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损伤基础实验 颈椎不稳 蛋白多糖 Ⅱ型胶原 临近节段 颈椎退变 颈椎间盘 髓核 纤维环 其他基金
下载PDF
正常女性静息及最大用力下盆底结构改变的MRI表现 被引量:7
9
作者 韩远远 李勇 +3 位作者 钟镜联 潘恒 王东烨 史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47-652,共6页
背景:MRI 因其具有无放射性、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及多层面多轴向扫描成像等特点,可对盆底的整体结构进行精确的评估。目的:利用 MRI 观察无症状女性静息状态及最大盆腔用力时盆底解剖结构的变化,为进一步评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建立正常... 背景:MRI 因其具有无放射性、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及多层面多轴向扫描成像等特点,可对盆底的整体结构进行精确的评估。目的:利用 MRI 观察无症状女性静息状态及最大盆腔用力时盆底解剖结构的变化,为进一步评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建立正常标准。方法:对 23 例无盆底功能障碍及其他盆腔疾患的女性行动态、静态盆腔 MRI 检查,常规观察盆腔器官及盆底结构,在正中矢状位上分别测量不同状态下膀胱颈、子宫颈、肛直肠连接与耻尾线的距离及 HMO分度系统中分别测量肛直肠连接到耻尾线的距离(M 线)、肛直肠连接与耻骨联合下缘连线(H 线);经肛管中部的冠状位上测量肛提肌板的角度的变化,在经耻骨联合下缘的横断位图像上测量盆隔裂孔的面积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盆腔用力时膀胱颈、子宫颈及肛直肠连接较静息状态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盆腔用力时肛提肌板的角度及盆膈裂孔面积轻度增大;盆腔用力时 H 线及 M 线均有轻度的增大;与静息状态比较,动态时膀胱颈、子宫颈、肛直肠连接的下降、肛提肌板角度的增大及盆膈裂孔面积的增大、H 线及 M 线的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无症状女性静息时及盆腔用力时盆腔器官的位置会有所改变,在耻尾线系统测量和 HMO 系统上测量,盆腔器官的下降程度均未超过正常范围。盆腔用力时肛提肌板的角度及盆膈裂孔面积均可见轻度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图像与影像 MRI 盆底 耻尾线 盆腔用力 解剖 其他基金
下载PDF
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可减少脊髓损伤后空洞形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晓刚 邓宇斌 +4 位作者 蔡辉 王丽宁 马郁琳 张新鹏 魏可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期68-73,共6页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可以有效地促进猕猴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目的:验证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猴脊髓损伤后组...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可以有效地促进猕猴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目的:验证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猴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的保护作用是否优于单纯细胞移植。方法:将急性重度脊髓损伤模型恒河猴分为3组,联合移植组采用控释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样细胞联合移植,单纯细胞移植组给予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制备脊髓组织石蜡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空洞形成情况,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空洞面积。结果与结论:对照组脊髓结构严重破坏,空洞面积大、累及范围广;单纯细胞移植组脊髓结构保存较好,有小面积空洞,偶有较大空洞形成;联合移植组脊髓结构保存最好,仅存在小面积空洞。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提示与单纯神经元样细胞移植比较,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的保护作用更佳,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减少脊髓空洞的形成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脊髓空洞症 脊髓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猕猴 其他基金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结合病灶清除治疗老年胸腰骶椎结核 被引量:5
11
作者 邓强 郭海龙 +5 位作者 盛伟斌 李世昊 盛军 买尔旦 普拉提 张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463-2470,共8页
背景:钉棒系统对于老年脊柱结核患者重建和稳定脊柱是一种可优先选择的内固定材料。老年胸腰骶椎结核后路病灶清除、器械内固定治疗、植骨融合与前路手术的选择常有争论。目的:观察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结合病灶清除治疗老年胸腰骶椎结核... 背景:钉棒系统对于老年脊柱结核患者重建和稳定脊柱是一种可优先选择的内固定材料。老年胸腰骶椎结核后路病灶清除、器械内固定治疗、植骨融合与前路手术的选择常有争论。目的:观察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结合病灶清除治疗老年胸腰骶椎结核的效果,对比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老年胸腰骶椎结核患者47例,按手术方案分为2组,后路组27例,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前路组20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利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脊髓损伤和恢复情况;应用X射线片评价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沉、Cobb角变化。结果与结论: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术中及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植骨于10-18个月内均获融合,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2组患者Frankel分级改善情况及Cobb角、血沉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结合病灶清除治疗老年胸腰骶椎结核,后路与前路手术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均可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正常序列。应根据脊柱结核的类型、破坏程度及手术可能造成的脊柱稳定性改变等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临床实践 结核 脊柱 钉棒系统 内固定 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老年人 腰椎 胸椎 骶椎 其他基金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髋部骨折手术仿真的建立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若昆 谢鸣 +3 位作者 余嘉 任义军 勘武生 黄雯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383-2389,共7页
背景:髋部骨折的病情较复杂,临床医师选择适当治疗方案和手术入路的主要依据来源于影像学检查,常难以准确判断空间立体关系。目的:探讨基于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对髋部骨折进行虚拟手术设计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髋部骨折患者.d... 背景:髋部骨折的病情较复杂,临床医师选择适当治疗方案和手术入路的主要依据来源于影像学检查,常难以准确判断空间立体关系。目的:探讨基于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对髋部骨折进行虚拟手术设计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髋部骨折患者.dicom格式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图像分割,建立骨折三维模型并进行虚拟复位,将.stl格式复位模型导入Imageware 12.0,根据钢板放置位置选择合适长度钢板,螺钉固定。并快速成型形成实体与导航模板。结果与结论:重建三维可视模型可准确反映出骨折特点、骨折移位方向和程度,并可进行任意旋转观察,实现了内固定手术模拟。可见术前应用计算机辅助虚拟现实手术设计可以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图像与影像 虚拟现实 髋部骨折 三维重建 计算机辅助 数字化 64排螺旋CT 快速成型 导航模板 内固定 其他基金 骨关节植入物图片文章
下载PDF
股骨骨折髓内钉置入内固定后1年骨愈合有限元模型的快速建立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江军 朱治宇 +6 位作者 赵敏 严亚波 雷伟 吕仁发 余维涛 张立 陈荣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9期6926-6931,共6页
背景:当前判断内固定取出后正常站立情况下股骨是否断裂仅依靠X射线或CT数据。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对股骨骨折髓内钉置入内固定1年取出内固定后的骨愈合模型进行分析,探讨该方法是否能判定内固定取出后骨折断端断裂。方法:运用Mimics、G... 背景:当前判断内固定取出后正常站立情况下股骨是否断裂仅依靠X射线或CT数据。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对股骨骨折髓内钉置入内固定1年取出内固定后的骨愈合模型进行分析,探讨该方法是否能判定内固定取出后骨折断端断裂。方法:运用Mimics、Geomagic Studio、Abaqus等软件采用快速个体化建模方法对股骨骨折髓内钉置入内固定1年取出内固定后的骨愈合多层螺旋CT数据进行模型快速建立,并采取4种方法处理模型,分别为不作模型简化;对骨愈合区以外的模型表面网格给予50%简化;对骨愈合区以外的模型表面网格给予20%简化;对骨愈合区以外的模型表面网格给予10%简化。对于以上4种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施加3,9倍重力载荷和约束,观察米赛斯应力最大值及其所处部位。结果与结论:按照材料属性进行区别显示米赛斯应力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在不同应力载荷下,术后各类型材料的米赛斯应力最大值及最小值部位相同,各类型材料中,最大值均未位于骨折断端,不同方法的最大应力值部位相近,均在中远端1/4交界处,其中表面网格简化10%模型的数值偏倚小,网格处理、材料赋值及有限元分析运算时间最短。采用适当的个体化建模方法可以对骨折内固定取出后的骨折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快速判断内固定取出是否导致骨折断端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科植入物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快速建模 股骨骨折 髓内钉 骨愈合模型 个体化 简化模型 其他基金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静态平衡能力 被引量:29
14
作者 张阳 张秋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5期6287-6292,共6页
背景:目前国内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平衡能力的研究较少,并且其平衡能力的缺失也可能是导致踝关节反复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其研究能有效地降低损伤概率。目的:分析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静态平衡能力特征。方法:选取10名男性患有单侧... 背景:目前国内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平衡能力的研究较少,并且其平衡能力的缺失也可能是导致踝关节反复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其研究能有效地降低损伤概率。目的:分析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静态平衡能力特征。方法:选取10名男性患有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受试者为实验组,匹配10名无踝关节伤病的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win-pod平衡功能检测系统对受试者进行双足和单足的静态平衡能力的测试,双足测试30s,单足测试10s,获得评价平衡能力各指标的数值。结果与结论:双足测试时,无论是睁眼还是闭眼状态下,实验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双足站立时各指标的值明显都小于单足站立时各指标值,说明在双足站立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静态平衡能力与正常人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而双足的静态平衡能力比单足的要好。而在患侧足单足测试时,观察发现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静态平衡能力略差于正常人,尤其在闭眼状态下。再通过组内X轴平均摆幅与Y轴平均摆幅的对比发现,在维持平衡姿势的过程中,身体重心的摆动方向基本上以前后方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生物力学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静态 平衡能力 双足 单足 其他基金
下载PDF
医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改性及其摩擦学特点 被引量:6
15
作者 司庆宗 安晓莉 +1 位作者 安应飞 刘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96-500,共5页
背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因其自身优良的理化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中的人工关节置换。目的:概述医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应用于人工关节假体的摩擦磨损性能及其改性研究进展。方法: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人工关节假体、摩擦磨损... 背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因其自身优良的理化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中的人工关节置换。目的:概述医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应用于人工关节假体的摩擦磨损性能及其改性研究进展。方法: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人工关节假体、摩擦磨损机制、摩削";"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UHMWPE,artificial joint prosthetics,mechanism of friction and wear,wear debris"为关键词,检索1970至2012年ISI数据库、PubMed数据库,1979至2012年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有关医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作为人工关节假体的自身摩擦磨损及改性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证实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主要摩擦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黏附磨损和疲劳磨损。针对其低耐摩擦性能,目前实验室可以通过无机填料改性法,包括羟基磷灰石、氧化锆、炭黑、碳纤维、碳纳米管等,交联法包括有机硅氧烷偶联剂交联和各种离子辐射等方法进行改性,并在各种模拟环境下所进行的摩擦磨损测试,结果证明这些改性后的材料耐磨性能均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对医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应用于人工关节假体的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体系主要包括摩擦磨损模拟试验机、润滑体液、磨损、磨屑的测定和评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综述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人工关节假体 摩擦磨损机制 磨屑 其他基金
下载PDF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调查问卷的制定及考评 被引量:6
16
作者 郇松玮 谭文成 +4 位作者 郑力恒 夏吉生 吴昊 尤田 査振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2期4169-4175,共7页
背景:国内外关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查阅国内外文献未见有一致公认的调查问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调查问卷可以用于临床上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相关基础。目的:制定膝关节骨性关... 背景:国内外关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查阅国内外文献未见有一致公认的调查问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调查问卷可以用于临床上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相关基础。目的:制定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调查问卷用于患病危险因素的分析,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方法: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制定统一的调查问卷,从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及X射线检查7个方面搜集整理共20个条目,初步建立调查问卷的条目框架,并运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与结论:制定的调查问卷共包含7个纬度,经过专家咨询、筛选修改后调整17个条目,本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显示总的Cronbach’s系数为0.974,内容效度分析显示问卷的测量的题目能够代表所测内容,内容效度较高。说明实验研究所设计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适于临床上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临床实践 骨组织工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调查问卷 信度评价 效度评价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 其他基金
下载PDF
膝关节参数在膝前疼痛中的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隋金颇 葛帮荣 +4 位作者 杨文锋 段国庆 张元民 赵晓伟 谢士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633-1640,共8页
背景:膝关节参数如合适角异常对于膝前疼痛有统计学意义已在CT测量下证实,但是没有在临床手术实践中证实。目的:通过对膝前疼痛患者髌骨X射线轴位片上的合适角、髌股指数、外侧髌股角、倾斜角等参数的测量,分析这些参数对膝前疼痛的诊... 背景:膝关节参数如合适角异常对于膝前疼痛有统计学意义已在CT测量下证实,但是没有在临床手术实践中证实。目的:通过对膝前疼痛患者髌骨X射线轴位片上的合适角、髌股指数、外侧髌股角、倾斜角等参数的测量,分析这些参数对膝前疼痛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不同程度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的膝前痛患者50例患者的50个膝关节,测量髌骨X射线轴位片上合适角、髌股指数、外侧髌股角、倾斜角参数,同时与50例无膝前痛仅存在半月板损伤的50个膝关节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髌骨X射线轴位片的合适角及髌股指数、倾斜角对于膝前疼痛有显著性差异,外侧髌股角无显著性差异。髌骨X射线轴位片的合适角、髌股指数对由髌股关节紊乱导致的膝前疼痛患者有重要的诊断治疗价值,是对髌股关节紊乱具有临床意义的有效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损伤基础实验 膝关节参数 膝前疼痛 髋关节置换 合适角 髌股指数 倾斜角 外侧髌股角 髌股关节紊乱 X射线 髌骨轴位片 其他基金 骨关节植入物图片文章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表面修饰人工角膜钛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骁 石红 +2 位作者 黄一飞 黄靖香 崔福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1期8875-8880,共6页
背景:纯钛作为安全的生物种植体材料已被用于制作俄罗斯钛人工角膜,但其临床使用中仍存在人工角膜移位、漏水、角膜组织融解或人工角膜排出等并发症。目的:观察经羟基磷灰石表面修饰人工角膜钛支架在碱烧伤兔角膜内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背景:纯钛作为安全的生物种植体材料已被用于制作俄罗斯钛人工角膜,但其临床使用中仍存在人工角膜移位、漏水、角膜组织融解或人工角膜排出等并发症。目的:观察经羟基磷灰石表面修饰人工角膜钛支架在碱烧伤兔角膜内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30只右眼角膜碱烧伤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于角膜基质层内植入经羟基磷灰石表面修饰的人工角膜钛支架,对照组于角膜基质层内植入人工角膜钛支架,空白对照组仅作角膜板层切口。结果与结论:所有支架在观察期内稳定存留,无角膜坏死融解及支架脱出发生。术后2,8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炎症细胞浸润数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16周后各组间炎症细胞浸润数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2,8,16周,实验组角膜成纤维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支架表面有密集的角膜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紧密抓附,支架与角膜组织愈合良好;对照组支架表面仅见少量角膜组织简单包裹,支架与角膜组织未真正愈合。表明羟基磷灰石表面修饰的人工角膜钛支架可在碱烧伤兔角膜组织中稳定存留,生物相容性较单纯钛支架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生物相容性 人工角膜 羟基磷灰石 表面修饰 碱烧伤 生物相容性 其他基金
下载PDF
骨挤压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孙嵩 赵峰 孙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SCD 2013年第15期2698-2702,共5页
背景: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是影响种植体成败的关键因素,提高种植体在骨质不佳的植入床中的初期稳定性可以提高种植体的成功率。目的:通过建立体外松质骨的骨块模型,模拟临床牙种植体植入,采用骨挤压术和传统备洞术在新鲜离体骨块上植入... 背景: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是影响种植体成败的关键因素,提高种植体在骨质不佳的植入床中的初期稳定性可以提高种植体的成功率。目的:通过建立体外松质骨的骨块模型,模拟临床牙种植体植入,采用骨挤压术和传统备洞术在新鲜离体骨块上植入种植体,观察不同种植方法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从新鲜的猪肩胛嵴处截取骨段,制成10mm×10mm×10mm的新鲜立方形骨块(12块),固定后用骨挤压术和传统备洞术植入相同规格相同型号的BEGO种植体,分别记录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并对观察结果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与结论:与传统备洞技术相比,在种植手术中采用骨挤压方法获得的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较高(P<0.05)。提示骨挤压技术可以为种植体提供更好的初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口腔组织构建 种植体 初期稳定性 骨挤压术 传统备洞术 骨质 体外 松质骨 评估 其他基金
下载PDF
颈椎术后脑脊液漏治疗:不同引流方法比较 被引量:13
20
作者 马良 盛伟斌 邓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8期8413-8418,共6页
背景:大量的文献报道了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各种治疗方法,包括术中及术后的处理措施,而仅针对颈椎术后脑脊液漏采用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的治疗方法报道甚少。目的:评价术区持续引流和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对颈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背景:大量的文献报道了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各种治疗方法,包括术中及术后的处理措施,而仅针对颈椎术后脑脊液漏采用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的治疗方法报道甚少。目的:评价术区持续引流和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对颈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手术923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4例,脑脊液发生率为2.6%(24/923),均为术中无法修补的硬膜裂伤及未发现的硬膜破裂而发生脑脊液漏。其中12例患者采用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治疗(置管组),12例患者术区持续引流治疗(引流组)。结果与结论:与引流组比较,置管组脑脊液漏停止时间明显缩短(P<0.05)。置管组出现1例脑脊液感染,引流组出现2例脑脊液囊肿,1例脑脊液感染,均给予对症治疗后治愈。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2个月,均未出现脑脊液漏、脑脊液感染、脑脊液囊肿等并发症。结果可见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在治疗颈椎术后脑脊液漏方面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临床实践 脑脊液漏 颈椎术后 蛛网膜下腔 置管 治疗效果 并发症 脑脊液囊肿 脑脊液感染 持续引流 硬膜 其他基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