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一小切口带袢钛板与锁骨钩板内固定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何智灵 双峰 +2 位作者 王超 赵岚 姜文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4-17,21,共5页
【目的】探讨单一小切口带袢钛板与锁骨钩板内固定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33例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锁骨钩板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单一小切口带袢钛板与锁骨钩板内固定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33例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锁骨钩板内固定治疗,n=17)和观察组(采用带袢钛板内固定治疗,n=16)。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30 d、90 d、180 d及最后随访时肩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2/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9%(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一小切口带袢钛板内固定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肩关节功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板 骨折固定术 内/方法 肩锁关节/损伤 肩脱位/外科学 锁骨/外科学
下载PDF
股骨远端骨折3种内固定方法疗效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韩擎天 汤红伟 徐卫红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3期296-298,共3页
目的探讨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5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加压钢板(16例)、L形髁钢板(20例)、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59例)内固定。比较3组内固定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9... 目的探讨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5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加压钢板(16例)、L形髁钢板(20例)、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59例)内固定。比较3组内固定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95例均获随访,时间5个月~9年。手术时间:股骨交锁髓内钉组短于另两组(P<0.05、P<0.01);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股骨交锁髓内钉组均少于另两组(P<0.01);骨折愈合时间:股骨交锁髓内钉组(5.2±0.5)个月,L形髁钢板组(9±0.6)个月,加压钢板组(11.3±0.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Kolm ert功能评定标准,3组优良率分别为: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组94.9%,L形髁钢板组80%,加压钢板组62.5%。结论采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疗效优于其他两种内固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创伤小、锁钉定位准确、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方法 交锁髓内钉 疗效评价
下载PDF
治疗髌骨骨折的不同内固定材料、方法的比较及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解云川 李长德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5806-5807,共2页
目的:比较四种髌骨骨折内固定的材料及方法,以期为今后临床固定髌骨骨折确定方向。方法:通过回顾文献,对四种不同髌骨骨折内固定的材料、方法、生物力学特性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四种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各具特色。结论:固定髌骨骨折... 目的:比较四种髌骨骨折内固定的材料及方法,以期为今后临床固定髌骨骨折确定方向。方法:通过回顾文献,对四种不同髌骨骨折内固定的材料、方法、生物力学特性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四种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各具特色。结论:固定髌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材料及方法是:(1)允许早期功能锻炼;(2)早期固定坚强,后期应为弹性固定;(3)符合生物力学,具有向心的聚合力;(4)取材普遍,经济实用;(5)减少内固定物的数量和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损伤 骨折/外科学 内固定器 生物相容性材料 骨折固定术 内/方法
下载PDF
生物学内固定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4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江伟 叶军 +3 位作者 刘宗克 赵俊华 行军 曹博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824-825,共2页
目的:探讨腓骨闭合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分析。方法:将9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腓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腓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根据Baird-J... 目的:探讨腓骨闭合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分析。方法:将9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腓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腓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观察组优38例,良5例,及格1例,差1例,对照组分别为39、5、4、5例。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腓骨闭合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具有损伤小,固定可靠、安全,骨折愈合率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内/方法 生物医学技术
下载PDF
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丽丽 《临床护理杂志》 2008年第6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新方法固定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方法将52例经口气管插管的病人按住院单双号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使用改进后的新方法固定气管插管,对照组22例,使用传统的气管插管固定法,比较两组固定方法的牢固度、舒...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新方法固定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方法将52例经口气管插管的病人按住院单双号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使用改进后的新方法固定气管插管,对照组22例,使用传统的气管插管固定法,比较两组固定方法的牢固度、舒适度及口腔受压状况。结果经口气管插管新固定法在牢固度、舒适度及口腔受压状况方面均优于传统固定法,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固定法较传统固定法更牢固、安全、舒适、美观,且口腔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内/方法
下载PDF
提高周围静脉穿刺成功方法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汪晓风 《临床护理杂志》 2006年第2期55-58,共4页
关键词 输注 静脉内/方法 穿刺术/护理
下载PDF
改良正压接头末端保护的方法介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志芳 李红荣 王晓莉 《临床护理杂志》 2010年第3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留置针 输注 静脉内/方法
下载PDF
介绍一种静脉穿刺拔针的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崔同云 《临床护理杂志》 2006年第3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注射 静脉内/方法
下载PDF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两种口腔护理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雷玲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20期3089-3091,共3页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联合复方茶多酚含漱液(口灵)进行口腔护理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89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常规单纯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擦洗和冲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联合复方茶多酚含漱液(口灵)进行口腔护理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89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常规单纯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擦洗和冲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灵涂擦进行口腔护理,比较护理1周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口臭、口腔痰痂及溃疡、真菌感染、疱疹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生理盐水擦洗和冲洗加口灵涂擦的口腔护理方法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生理盐水口腔擦洗的护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内/护理 插管法 气管内/方法 感染控制 口腔 氯化钠 漱口药
下载PDF
静脉输液改良胶布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林少梅 何瑾云 许佩珊 《临床护理杂志》 2006年第5期81-81,共1页
目的静脉输液采用改良胶布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改良组80例用改良胶布固定法,对照组80例用传统胶布固定法。结果对照组出现局部刺痛、渗漏、输液不畅等输液问题29例,改良组出现以上输液问题10例(P<0.05)。结论改良胶布固定法优... 目的静脉输液采用改良胶布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改良组80例用改良胶布固定法,对照组80例用传统胶布固定法。结果对照组出现局部刺痛、渗漏、输液不畅等输液问题29例,改良组出现以上输液问题10例(P<0.05)。结论改良胶布固定法优于传统胶布固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 静脉内/方法
下载PDF
静脉输液一次排气成功方法的研究
11
作者 潘庆联 孙文敏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09-109,111,共2页
关键词 输液 静脉内/方法
下载PDF
静脉拔针采用护患交换不间断按压方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丽 耿利琼 苗宗娥 《临床护理杂志》 2010年第3期79-80,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按压方法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02例静脉输液患者拔针时采用自身对照分为A组和B组,各51例。A组采用间断按压法,B组采用不间断按压法。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B组按压方法明显优于A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目的比较两种按压方法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02例静脉输液患者拔针时采用自身对照分为A组和B组,各51例。A组采用间断按压法,B组采用不间断按压法。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B组按压方法明显优于A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拔针后护患交换时不间断按压为首选交换式按压方法 ,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 静脉内/方法
下载PDF
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海燕 《临床护理杂志》 2015年第2期52-55,共4页
随着医疗设备的研发,呼吸机功能不断完善,机械通气已成为临床抢救治疗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而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首选方法[1]。经口气管插管具有管腔内径较大,气阻力较小,吸痰较容易等优点[2],是建立人工气道最快捷的方法... 随着医疗设备的研发,呼吸机功能不断完善,机械通气已成为临床抢救治疗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而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首选方法[1]。经口气管插管具有管腔内径较大,气阻力较小,吸痰较容易等优点[2],是建立人工气道最快捷的方法。牢固固定气管插管是保证机械通气的重要环节,如发生脱管或导管移位等意外,可引起呼吸困难、急性缺氧、窒息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将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内/方法
下载PDF
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30例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彬 刘自贵 覃佳强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1期99-100,106,共3页
目的探讨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9月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按照Myerson分型,足部软组织损伤按Tscherne分级。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采用早期切... 目的探讨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9月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按照Myerson分型,足部软组织损伤按Tscherne分级。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采用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关节融合术治疗。结果 3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30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7个月,平均6个月,有6例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0例患者按照JOA疗效判定标准,优20例,良5例,好3例,差2例。结论跗跖关节复合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损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恢复正常解剖学关系,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跗关节/损伤 跖跗关节/外科学 早期诊断 骨折固定术 内/方法
下载PDF
成人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红云 《临床护理杂志》 2010年第5期49-50,F0003,共3页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内/方法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5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康速 杨振邦 刘烈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1550-1551,共2页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内/方法 髌骨 @聚髌器
下载PDF
使用输液泵时避免最后一组药液丢失的方法体会
17
作者 袁月萍 廖金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9期7149-7149,共1页
关键词 输注泵 输注 静脉内/方法
下载PDF
两种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慈娟 《临床护理杂志》 2010年第5期80-80,F0003,共2页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安全、有效的固定方法。方法将9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新型口导管固定器固定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牙垫固定法。评价两组固定效果、口腔并发症、口腔评估结果。结果两组固定...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安全、有效的固定方法。方法将9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新型口导管固定器固定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牙垫固定法。评价两组固定效果、口腔并发症、口腔评估结果。结果两组固定效果、口腔并发症、口腔评估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固定法安全、有效,便于口腔护理,优于新型口导管固定器固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内/方法
下载PDF
防止输液器针头滑脱的方法
19
作者 潘孝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2759-2759,共1页
关键词 输注 静脉内/方法/仪器和设备
下载PDF
两次注药结膜下注射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
作者 黄桂珍 张会芳 +2 位作者 张红 张万臣 詹剑梅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5期931-932,共2页
【目的】观察两次注药结膜下注射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0例接受结膜下注射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常规组)和改进的两次注药方法(改良组)进行结膜下注射,观察两组局麻药用量情况。【结果】达到麻醉... 【目的】观察两次注药结膜下注射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0例接受结膜下注射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常规组)和改进的两次注药方法(改良组)进行结膜下注射,观察两组局麻药用量情况。【结果】达到麻醉成功若以注射药液容积0.5mL为标准,改良法局麻药2%利多卡因的用量是0.05mL,常规法则需0.08mL。【结论】改良法与常规法比较可使局麻药的用量减少近一半,不失为值得推荐的一种结膜下注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 注射 病灶内/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