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树体管理模式下茶叶内含物质的差异性分析
1
作者 李金龙 龙亚芹 +5 位作者 殷丽琼 仝佳音 罗梓文 曲浩 刘福桥 陈林波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567-1570,共4页
在双江县亥公村对藤条小树茶、藤条大树茶、放养型茶、台地茶4种树体管理模式进行采样并检测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4种树体管理模式茶叶内含物质,筛选出决定区分4种树体管理模式茶叶的差异性内含物质。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 在双江县亥公村对藤条小树茶、藤条大树茶、放养型茶、台地茶4种树体管理模式进行采样并检测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4种树体管理模式茶叶内含物质,筛选出决定区分4种树体管理模式茶叶的差异性内含物质。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将4种树体管理模式茶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藤条大树茶和藤条小树茶,另一类为台地茶和放养型茶。所有内含物质中水浸出物占比最高,茶多酚占比第二,其次为儿茶素。各氨基酸组分中,茶氨酸占比最高,其他均在1%以下。磷酸丝氨酸、天冬酰胺等更能代表藤条小树茶和藤条大树茶的特征。水浸出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更能代表台地茶和放养型茶特征。通过对藤条小树茶、藤条大树茶、放养型茶、台地茶4种树体管理模式茶叶内含物质进行分析,能够明显区分不同树体管理模式茶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体管理 内含物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黄瓜幼苗耐低温性与种子内含物质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闫世江 司龙亭 +2 位作者 马志国 杨佳明 张建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2-545,共4页
为研究黄瓜耐低温性的机理,摸索鉴定黄瓜耐低温性的方法,对不同来源黄瓜品系9504、9507、9524、9508、9511、9514、9506、9510和9517进行白天12℃,晚上8℃的低温处理,每天光照7.5h,强度为30μmol·m-2·s-1,共处理14d,对耐寒性... 为研究黄瓜耐低温性的机理,摸索鉴定黄瓜耐低温性的方法,对不同来源黄瓜品系9504、9507、9524、9508、9511、9514、9506、9510和9517进行白天12℃,晚上8℃的低温处理,每天光照7.5h,强度为30μmol·m-2·s-1,共处理14d,对耐寒性进行分级,并计算耐寒指数,测定常温下黄瓜种子含水量、自由水含量、束缚水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种子含油量、亚油酸含量和油酸含量。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不同来源黄瓜品系种子含水量、油酸含量基本相同,自由水、束缚水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种子含油量和亚油酸含量表现不同。其中9504和9507耐寒指数最高(0.8),自由水含量低(小于5%),束缚水含量高(大于2.98%),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低,种子含油量较高,亚油酸含量较高。进一步的相关分析表明,自由水含量、束缚水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亚油酸含量5个性状与耐寒指数的相关达显著水平,说明其与黄瓜耐低温性关系密切,可作为黄瓜耐低温性鉴定的间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耐低温性 种子内含物质 相关分析
下载PDF
红树莓根系活性物质及内含物质的年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海鹏 郭芳 +2 位作者 李保国 张雪梅 齐国辉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1-16,共6页
以2年生"海尔特兹"树莓为试材,研究了红树莓根系一年中保护酶、根系活力、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旨在了解红树莓根系活性物质及内含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波动性较大,一年有4次高... 以2年生"海尔特兹"树莓为试材,研究了红树莓根系一年中保护酶、根系活力、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旨在了解红树莓根系活性物质及内含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波动性较大,一年有4次高峰,第1次高峰在根芽萌动期(3月15日)为42.22U·g^(-1) FW,第2次高峰在初生茎生长期(5月15日)为41.76U·g^(-1)FW,第3次高峰在果实初熟期(8月1日)为60.20U·g^(-1) FW,第4次高峰在落叶期(11月1日)为51.89U·g^(-1)FW;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一年有2次高峰,第1次高峰在初生茎生长期(5月15日)为48.73U·g^(-1) FW,第2次高峰在果实初熟期(8月1日)为60.84U·g^(-1)FW;根系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一年有2次活动高峰,第1次高峰在初生茎生长期(5月15日)为21.37U·g^(-1)FW,第2次高峰在果实初熟期(8月1日)为24.18U·g^(-1)FW,为全年最高。根系活力一年有3次高峰,第1次在根芽活动期(3月15日)为317.22μg·g^(-1)·h^(-1)全年最高,第2次高峰在现蕾期(6月15日)为261.82μg·g^(-1)·h^(-1),第3次高峰在果实末熟期(10月1日)为311.95μg·g^(-1)·h^(-1)。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一年有4次高峰,第1次高峰在根芽活动期(3月15日)为37.9mg·g^(-1),第2次高峰在初生茎生长期(5月15日)为29.3mg·g^(-1),第3次高峰在果实初熟期(8月1日)为40.5mg·g^(-1),第4次高峰在果实末熟期(10月1日)为37.6mg·g^(-1)。根系淀粉的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根芽活动(3月15日)至初生茎生长期(5月1日)根系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现蕾后(6月15)淀粉含量逐渐上升。根系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从根芽活动(3月15日)开始上升,在根芽出土后(4月15日)达到1个高峰,为4.91mg·g^(-1),随后开始下降,初生茎生长期(5月15日)以后根系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莓 活性物质 内含物质
下载PDF
白毫银针内含物质浸出规律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岳文杰 袁弟顺 +2 位作者 岳凤霞 杨志坚 曾云琦 《茶叶科学技术》 2011年第4期28-32,共5页
通过不同冲泡时间、温度对白毫银针内含物质的浸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0℃冷却开水冲泡15h,白毫银针的主要呈味物质的浸出含量均接近甚至超过100℃冲泡1h时的含量;长时冲泡,低温对浸出率影响较大,冲泡水温为4℃,冲泡15h时,茶多酚... 通过不同冲泡时间、温度对白毫银针内含物质的浸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0℃冷却开水冲泡15h,白毫银针的主要呈味物质的浸出含量均接近甚至超过100℃冲泡1h时的含量;长时冲泡,低温对浸出率影响较大,冲泡水温为4℃,冲泡15h时,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的浸出含量分别达1h的8.36、7.55、4.03倍;短时冲泡,高温对浸出速率影响作用明显,主要呈味物质的浸出速率明显高于长时间冲泡的浸出速率,冲泡1h水温100℃较4℃时的上升幅度最高达到669.64%(茶多酚);低温冲泡茶叶主要呈味物质浸出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高温冲泡规律相似,但浸出速率减慢,适当延长冲泡时间,茶汤中的主要呈味物质的浸出含量完全可以满足日常饮用要求,这对于夏日饮凉茶,办公室长时间喝一杯茶等日常饮茶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白毫银针 冲泡 内含物质 浸出规律
下载PDF
核桃砧 、穗直径与内含物质含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迎 齐国辉 +2 位作者 张雪梅 李寒 张斌 《河北林果研究》 2017年第3期244-249,共6页
测定了不同直径核桃接穗、砧木的主要内含物质含量,并分析了砧、穗直径与内含物质间的关系,以便为核桃砧、穗质量与嫁接成活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接穗中大部分内含物质含量与直径呈负相关关系,随着接穗直径的增长,木... 测定了不同直径核桃接穗、砧木的主要内含物质含量,并分析了砧、穗直径与内含物质间的关系,以便为核桃砧、穗质量与嫁接成活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接穗中大部分内含物质含量与直径呈负相关关系,随着接穗直径的增长,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都表现出下降趋势,其中韧皮部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最为明显,与接穗直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4、-0.822和-0.813,达极显著水平;接穗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含水率总体表现为随直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但钾、钙、镁含量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中表现不同,在木质部中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韧皮部中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砧木主要内含物质含量与直径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砧木直径的增加,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也随之增加,其中砧木直径与韧皮部和木质部可溶性糖、氨基酸,以及木质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8、0.858、0.868、0.972和0.767,达极显著水平;而氮、磷、钾、镁含量则呈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砧木 接穗 直径 内含物质
下载PDF
不同茶树花茶内含物质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敏 《保鲜与加工》 CAS 2023年第5期55-60,共6页
茶树花作为茶叶的副产资源,其茶多酚、茶咖啡碱和L-茶氨酸等物质含量与茶鲜叶含量接近,是一种可以高效利用的资源。以乌牛早、白鸡冠、黄金芽和普洱大茶树4个品种不同成熟期的茶树鲜花为材料,按照本课题组前期优化的茶树花茶加工工艺进... 茶树花作为茶叶的副产资源,其茶多酚、茶咖啡碱和L-茶氨酸等物质含量与茶鲜叶含量接近,是一种可以高效利用的资源。以乌牛早、白鸡冠、黄金芽和普洱大茶树4个品种不同成熟期的茶树鲜花为材料,按照本课题组前期优化的茶树花茶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对加工后的花茶进行感官评价,并测定其茶咖啡碱、茶多酚、L-茶氨酸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开放程度茶树鲜花所制作花茶的品质及内含物质差异较大;露白期茶树鲜花制作出的花茶颗粒饱满完整,槐花香高长,滋味清甜爽口、显花味、茶汤蜜黄明亮,口感最佳;其咖啡碱含量为0.17~0.26 mg/g;茶多酚含量总体相对较低,为0.48~0.64 mg/g;L-茶氨酸的含量总体相对较高,为0.82~1.14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花茶 鲜花成熟期 内含物质
下载PDF
茯砖茶发花过程菌落及主要内含物质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玉倩 杨家干 《蚕桑茶叶通讯》 2017年第5期31-34,共4页
综述了茯砖茶发花过程中菌群结构的变化,多酚类及其氧化产物、氨基酸类、芳香物质、生物碱、色素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及与其品质密切相关的酶类活性的变化,为控制茯砖茶发花过程和提高成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茯砖 发花 菌群结构 内含物质
下载PDF
茶叶内含物质与外源污染物在冲泡过程中的浸出规律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红平 刘新 +1 位作者 鲁成银 邱静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76,共14页
在收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分析茶叶内含物质、农药残留与金属元素在茶汤中的浸出规律。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茶叶冲泡方法是影响浸出率的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茶汤中化合物浸出率与水溶解度呈正相关,与辛醇-水分配系数... 在收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分析茶叶内含物质、农药残留与金属元素在茶汤中的浸出规律。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茶叶冲泡方法是影响浸出率的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茶汤中化合物浸出率与水溶解度呈正相关,与辛醇-水分配系数(辛醇/水)呈负相关。冲泡水温升高能显著提高茶叶内含物质与外源污染物的浸出率及其在茶汤中的浓度,冲泡时间与化合物浸出速率呈负相关,但随着时间增加,茶汤中化合物的浓度显著提高。新烟碱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浸出率较高,大部分农药浸出率高于60%。金属元素在茶汤中的浸出率研究结果相差较大,氟、镍、钴在茶汤中浸出率较高,达到50%以上,铅的浸出率在20%~50%。基于质谱分析代谢组学技术将在茶叶冲泡过程的化学物质浸出规律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热力学理论基础和传质动力学模型将有利于更深层面认识外源有害物质在茶汤中的浸出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冲泡 内含物质 农药残留 重金属 浸出规律
下载PDF
兔眼蓝莓扦插效果与插条内含物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济红 祁翔 +1 位作者 刘燕 陈训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1,共3页
对粉蓝、杰兔和S_(13)等3个兔眼蓝莓品种不同木质化插条扦插成活率与内含物质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0.05水平上,粉蓝扦插成活率与插条总糖、还原糖、内源赤霉素和内源细胞分裂素ZR等4种内含物质含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杰兔扦插... 对粉蓝、杰兔和S_(13)等3个兔眼蓝莓品种不同木质化插条扦插成活率与内含物质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0.05水平上,粉蓝扦插成活率与插条总糖、还原糖、内源赤霉素和内源细胞分裂素ZR等4种内含物质含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杰兔扦插成活率与插条总糖、GA和ZR等3种内含物质呈显著线性负相关;S_(13)扦插成活率与插条总糖、还原糖、总氮、总酚、IAA、ABA、GA、ZR、C/N和IAA/ABA等10项指标均不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眼蓝莓 扦插 插条 木质化 内含物质 直线回归
下载PDF
不同品种茶树果内含物质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碧云 杨张静 +3 位作者 何忠伟 陈春岚 殷佳雅 潘中田 《福建茶叶》 2021年第5期62-64,共3页
茶树果是一种年年可再生、资源丰富的天然资源,但目前茶树果的综合利用仍存在大量浪费的问题,且相关营养性成分、化学成分的研究极少。本文以几个不同品种的茶树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 茶树果是一种年年可再生、资源丰富的天然资源,但目前茶树果的综合利用仍存在大量浪费的问题,且相关营养性成分、化学成分的研究极少。本文以几个不同品种的茶树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茶树果不同部分的内含物质含量差异,并考察了不同品种茶树果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果中桂青种种仁的水浸出物(79.56%)、英红九号果皮的茶多酚(10.73%)、福云六号种仁的可溶性糖(27.88%)、英红九号种仁的氨基酸(4.70%)和总黄酮(11.05mg/g)含量最高,羟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英红九号种仁的98.89%,DPPH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英红九号种壳的95.07%,证明茶树果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英红九号品种的茶树果抗氧化活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果 不同品种 内含物质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旅游食品安全白牡丹冲泡与内含物质浸出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丽娟 刘金仙 《福建茶叶》 2018年第6期129-129,共1页
食品安全是旅游安全的重要部分,"食"是旅游业中六个基本要素,通过不同冲泡时间、温度对白牡丹主要内含物质浸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4益和30益水冲泡12h,白牡丹的三种主要呈味物质的浸出含量均十分接近100益水冲泡1h时的... 食品安全是旅游安全的重要部分,"食"是旅游业中六个基本要素,通过不同冲泡时间、温度对白牡丹主要内含物质浸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4益和30益水冲泡12h,白牡丹的三种主要呈味物质的浸出含量均十分接近100益水冲泡1h时的含量;低温冲泡时茶叶主要内含物质的浸出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高温冲泡的规律相似,都随时间的增长而减慢。建议常温(25-30益)下冲泡6h以上,冰水(保存在冰箱中)冲泡10h以上为宜,从而保证茶叶中的有效物质浸出浓度达到饮用要求,使茶叶的保健功效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食品安全 白茶 白牡丹 内含物质 浸出规律
下载PDF
四个咖啡品种内含物质测定及分析
12
作者 彭海明 石华忠 +4 位作者 鲍晓华 邓家有 刘明辉 粟清 刘杰 《中国热带农业》 2022年第1期64-69,共6页
通过对‘瑰夏’等4个咖啡新品种的内含物质测定及杯测评分来进行评价,分析咖啡杯测评分与内含物质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咖啡杯测评分与内含物质之间相关性比较复杂,其中β-蒎烯和灰分含量与咖啡杯测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瑰... 通过对‘瑰夏’等4个咖啡新品种的内含物质测定及杯测评分来进行评价,分析咖啡杯测评分与内含物质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咖啡杯测评分与内含物质之间相关性比较复杂,其中β-蒎烯和灰分含量与咖啡杯测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瑰夏’等4个品种的杯测得分都在80分以上,可以作为精品咖啡在适宜区域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品种 内含物质 杯测得分 相关性
下载PDF
外源信号ABA对茶鲜叶内含物质的影响
13
作者 刘源 曹潘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5期309-309,共1页
筛选出在适度低温胁迫下表现强的信号(ABA),外部喷施到正常条件下的茶树,研究该信号对茶树鲜叶内含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适量ABA能明显影响鲜叶中的香气成分,为提高茶叶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外源信号 ABA 茶鲜叶 内含物质 影响
下载PDF
确确实实在运动——Aldersbach啤酒厂借助Stromboli系统保护啤酒内含物质和降低环境负担
14
《流程工业》 2003年第11期76-78,共3页
如果不加热.就不会产生运动一这是传统内加热器最关键的薄弱环节。因为只有被加热的加热器才能形成密度差,才能使麦汁形成循环。加热虽然为二甲基硫的分解和排除建立了前提条件.但同时对可凝固氮具有负面影响。现在新一代加热系统Str... 如果不加热.就不会产生运动一这是传统内加热器最关键的薄弱环节。因为只有被加热的加热器才能形成密度差,才能使麦汁形成循环。加热虽然为二甲基硫的分解和排除建立了前提条件.但同时对可凝固氮具有负面影响。现在新一代加热系统Stromboli首次打破了可凝固氮和二甲基硫的这种相关性。Slromboli能产生定向的强制流动,具有较低的蒸发量,麦汁的热负荷非常低。在强制流动下.较低的蒸发量还意味着较少的资源消耗和更长的刷洗间隔。2003年7月底,世界第一套Stromboli糖化设备在Aidersbach啤酒厂正式投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dersbach啤酒厂 Stromboli系统 啤酒内含物质 环境负担 加热器
下载PDF
现在国内有资质检测植物内含物质的科研单位有哪些?
15
《农业工程技术(中国国家农产品加工信息)》 2006年第1X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科研单位 检测中心 内含物质 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粮食系统 植物 资质 国内
下载PDF
人工老化对玉米种子活力指标、内含物质含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1
16
作者 李春雷 马世骏 +3 位作者 彭滨 马静文 朱末 祁新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5-509,514,共6页
以2个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加速种子老化的方法,对玉米种子活力指标、种子内含物质含量及生理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老化程度的加深,"郑单958"和"先玉335... 以2个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加速种子老化的方法,对玉米种子活力指标、种子内含物质含量及生理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老化程度的加深,"郑单958"和"先玉335"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逐渐降低,老化至8 d时降至0。"郑单958"和"先玉335"种子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的活力逐渐降低,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粗脂肪、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有机酸含量总体上呈升高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但老化至8 d时,种子脯氨酸的含量明显下降,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不规则。相关分析表明:"先玉335"种子活力指标与有机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2个玉米种子的活力指标与生理指标相关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人工老化 种子活力 内含物质 生理指标
原文传递
不同工艺对六堡茶香气及品质成分的影响
17
作者 庞师婵 刘宝贵 +3 位作者 梁光志 赵云雄 覃仁源 李子平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1期14-22,共9页
以‘云南大叶种’(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和‘金萱’两种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使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加工得出的四款六堡茶,经仓储1年后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批次茶样进行理化分析对比,探索两种工艺制作的六堡茶的品... 以‘云南大叶种’(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和‘金萱’两种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使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加工得出的四款六堡茶,经仓储1年后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批次茶样进行理化分析对比,探索两种工艺制作的六堡茶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经仓储1年后,现代工艺制作的六堡茶在感官审评中,在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工艺;在内含物方面,传统工艺制作的六堡茶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茶红素含量均高于现代工艺,而水浸出物、茶黄素、茶褐素的含量则低于现代工艺;在香气成分上,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制作的六堡茶共检测出92种挥发性香气成分,传统工艺主要成分以醇类、醛类为主,现代工艺主要成分以酮类、醛类为主。综上所述,现代工艺的冷水渥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六堡茶后发酵,使得茶叶中茶褐素增加,茶汤颜色短时间内迅速由黄转红;同时,由于茶多酚含量降低,使茶汤苦涩味降低,滋味更加醇。因此,随着六堡茶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利用现代工艺的冷水渥堆工艺可以缩短陈化时长,降低茶企仓储成本,使六堡茶能迅速走向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现代工艺 传统工艺 内含物质
下载PDF
不同海拔红富士苹果叶片生理及果实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曹永华 金高明 +3 位作者 刘兴禄 董铁 牛军强 马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21-1828,共8页
试验选取5个海拔(1 340、1 483、1 595、1 703、1 980m)‘长富2号’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盛果期苹果树叶片形态特征、内含物质变化、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叶片形态特征中叶片长度、叶面积、气孔密度、气孔... 试验选取5个海拔(1 340、1 483、1 595、1 703、1 980m)‘长富2号’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盛果期苹果树叶片形态特征、内含物质变化、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叶片形态特征中叶片长度、叶面积、气孔密度、气孔长宽比均呈减小趋势;叶片内含物质变化中,抗还原性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还原性糖、淀粉质量分数随着海拔的增大呈减小趋势,蛋白质质量分数呈增大趋势;在果实品质中,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果皮花青苷、脯氨酸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果实硬度、可滴定酸、维生素C呈不断增大变化;随海拔升高,叶片的抗氧化物酶类活性增大,叶片面积、气孔密度减小,叶片的综合品质较好。综合5个海拔果实品质分析可以看出,在1 483m和1 595m海拔处,果实的单果质量大、含糖量高,营养较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富士苹果 叶片特征 内含物质 果实品质
下载PDF
温度和包装对冬枣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及华 张海新 +2 位作者 关军锋 李丽梅 冯云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3-156,共4页
以初红果期的冬枣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常温、5℃和0℃)和包装(30μm PE和50μm PVC膜)条件下果实失重率、转红率及内含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温和包装能够显著抑制果实水分蒸发和果面转红速度,延缓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的转化,... 以初红果期的冬枣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常温、5℃和0℃)和包装(30μm PE和50μm PVC膜)条件下果实失重率、转红率及内含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温和包装能够显著抑制果实水分蒸发和果面转红速度,延缓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的转化,保持了较高的维生素C 含量。不同贮藏温度间以0℃效果最好,5℃次之,常温最差;30μm PE包装贮藏效果较好,50μm PVC包装贮藏期不宜超过3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贮藏品质 温度 包装 失重率 转红率 内含物质
下载PDF
烤烟烘烤过程中烟叶变黄最佳转火点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铭钦 宫长荣 +1 位作者 陈江华 汪耀富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76-80,共5页
关键词 烤烟烘烤 烟叶烘烤 烤后烟叶 变黄 转火 内含物质 黄色素 叶绿素降解 处理条件 分解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