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论》潜在界分的内在性、外在性劳动及其内蕴劳动一般机理
1
作者 肖士英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1,共17页
《资本论》及其手稿基于人的类本质要求,把劳动潜在界分为内在性劳动、外在性劳动环节。前者即劳动者在精神中,为改造劳动对象供给根据与精神动力保障的劳动;后者即基于前者生产预期产品的劳动。二者纵向贯通并相互构成,显现为自由属性... 《资本论》及其手稿基于人的类本质要求,把劳动潜在界分为内在性劳动、外在性劳动环节。前者即劳动者在精神中,为改造劳动对象供给根据与精神动力保障的劳动;后者即基于前者生产预期产品的劳动。二者纵向贯通并相互构成,显现为自由属性与必然属性两个层次。完整和持续演进的劳动展现为四个递进性阶段:以生产改造劳动对象所依赖的精神保障为主题的第一阶段,显现为三个递进性层次构成的内在性劳动主导型劳动形态;以改造劳动对象为主题的第二阶段,显现为两个递进性层次构成的外在性劳动主导型劳动形态;以物化劳动为主题的第三阶段,显现为无地位差别的内在性、外在性劳动凝聚成的物化性劳动形态,这三阶段递进性展开,构成一个劳动周期;以上下劳动周期继承创新为主题的第四阶段,显现为跨周期性内在—外在融合性劳动形态。上述四阶段递进性展开,共同构成内、外在性劳动内蕴的劳动一般机理。内、外在性劳动范畴及其内蕴劳动一般机理的出场,启动了唯物史观双重转向进程,深化了关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关系的认识,超越了传统脑体分工理论,促成了劳动理论传统资源创造性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内在性劳动 外在性劳动 人的类本质 劳动机理
下载PDF
论“第二个结合”的内在性——从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关系讲起
2
作者 马凤阳 《甘肃理论学刊》 2024年第3期44-52,F0002,共10页
对“第二个结合”何以可能的论证必须从外在性的反思走向内在性的反思。马克思在对待自身文化传统时,走的是一条内在性的超越之路,他的这种内在性反思最终凝结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第一个结合”之所以成功地完成了对中国旧社会的社会... 对“第二个结合”何以可能的论证必须从外在性的反思走向内在性的反思。马克思在对待自身文化传统时,走的是一条内在性的超越之路,他的这种内在性反思最终凝结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第一个结合”之所以成功地完成了对中国旧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创造,恰恰因其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实现了一种内在性的结合。同样,“第二个结合”并非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抽象的、外在性的嫁接,而是坚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着眼于当前的主要问题和任务,着眼于社会主体的解放和发展需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培育引领时代的新文化力量,不断推进人的解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内在性 历史唯物主义 人的解放和发展
下载PDF
论马克思实践活动原理对意识内在性原理的根本超越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50-56,共7页
意识内在性原理是现代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马克思指明了现代主体性形而上学的逻辑进展,对其进行了彻底批判。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批判,在于马克思通过实践活动原理根本克服了意识内在性原理。马克思的实践活动原理,不是从自我意识... 意识内在性原理是现代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马克思指明了现代主体性形而上学的逻辑进展,对其进行了彻底批判。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批判,在于马克思通过实践活动原理根本克服了意识内在性原理。马克思的实践活动原理,不是从自我意识出发去贯通外在对象,而是对象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由此它彻底走出了意识内在性原理。马克思实践活动原理内蕴着双重批判,是形而上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在一致和辩证统一,因此不能只从形而上学批判维度来定位它。否则,就不易切中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内在性原理 实践活动原理 双重批判
下载PDF
独特性与内在性:巴迪欧的事件诗学建构尝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丹旸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5-95,共11页
阿兰·巴迪欧的事件哲学对存在、真理、主体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回答,指出事件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优先性。随后,他将事件哲学基本原理延伸至文艺研究,着重思考文学艺术与哲学、真理之间的关系,提出“非美学”文艺观。非美学方案呼... 阿兰·巴迪欧的事件哲学对存在、真理、主体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回答,指出事件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优先性。随后,他将事件哲学基本原理延伸至文艺研究,着重思考文学艺术与哲学、真理之间的关系,提出“非美学”文艺观。非美学方案呼吁新颖事件的发生,力图利用艺术独特的语言形式生产真理,从而实现哲学与艺术的“解缝合”。巴迪欧尝试提出一种强调文学独特性与内在性的事件诗学,注重作为实际发生事件的文学,启发文论研究走出针对本质问题的无谓论争。虽然他的事件性思考对当代文学研究具有一定启发意义,但其诗学建构仍具有局限与不足。只有多方吸收其他理论家丰富的文学事件思想资源,事件诗学的当代理论体系建构才能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美学 文学事件 独特性 内在性 事件诗学
下载PDF
乡村教育内在性发展的应然图景、现实挑战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平西 《教育评论》 2023年第10期29-35,共7页
乡村教育作为提升乡村人口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先导性作用。振兴乡村教育,既要持续推进国家政策、资金、技术等外部力量的倾斜投入,也要高度重视乡村社会中人的需要、知识技能、文化精神等内在动能的充分激发... 乡村教育作为提升乡村人口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先导性作用。振兴乡村教育,既要持续推进国家政策、资金、技术等外部力量的倾斜投入,也要高度重视乡村社会中人的需要、知识技能、文化精神等内在动能的充分激发。当前,受教育功利化倾向、新的数字鸿沟和本土性文化凋敝的影响,乡村教育内在性发展面临人的教育需要出现异化、教师的数字化教学技能滞后、从业人员的精神活力日渐衰落等现实挑战。破除乡村教育发展屏障,要从增强本体性功能、加快数字化转型、塑造新生态等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内在性发展 乡村振兴 现代化
下载PDF
力量的内在性——从斯宾诺莎到“激进民主”
6
作者 宋一帆(译)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3年第2期370-401,共32页
斯宾诺莎对民主理论的重要贡献不在于作为“治理”的民主概念,而在于他追问民主问题的方式,即通过力量来思考民主政治。这一立场可被概述为“力量的内在性”,国家无法被视作一个超越的领域,而必须由“诸众的力量”构成,并积极回应诸众... 斯宾诺莎对民主理论的重要贡献不在于作为“治理”的民主概念,而在于他追问民主问题的方式,即通过力量来思考民主政治。这一立场可被概述为“力量的内在性”,国家无法被视作一个超越的领域,而必须由“诸众的力量”构成,并积极回应诸众变动不居的意见、要求和情感生活。“激进民主”是概述这种政治本体论最好的术语。《神学政治论》《政治论》和《伦理学》提供了民主的三个时刻——民主作为最自然的状态,与其说是一种建制形式,不如说是一种带有过程性和无限性特征的、由政治主体共享和栖居的共同世界——一种生活形式。因此,它能够为重思今日的激进民主之争(墨菲、奈格里、哈贝马斯等人)提供可能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宾诺莎 激进民主 内在性 力量 生活形式
下载PDF
反讽、主体与内在性——兼论马克思哲学中的反讽维度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森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27,共10页
浪漫反讽与马克思的反讽虽然都共同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主体性,但马克思的反讽不是审美反讽,而是实践反讽。这种反讽虽然告别了意识的内在性,却仍然明显保留着另一种内在性——价值内在性。由此,应该防止日益兴盛的把马克思实证主义化和世... 浪漫反讽与马克思的反讽虽然都共同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主体性,但马克思的反讽不是审美反讽,而是实践反讽。这种反讽虽然告别了意识的内在性,却仍然明显保留着另一种内在性——价值内在性。由此,应该防止日益兴盛的把马克思实证主义化和世俗主义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反讽 内在性 价值内在性
下载PDF
哲学的人性自觉及其意义——中西马哲学会通的一个内在性平面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利天 张岩磊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0,共6页
在人性自觉这个内在性平面上,对两千多年以来的中、西传统哲学和马克思及西方后现代哲学思想进行一个简单的勾勒,得出一个概略的哲学地图是有意义的尝试性努力。哲学从人性的"混沌"中开展出不同向度的理性平面,为人们带来了... 在人性自觉这个内在性平面上,对两千多年以来的中、西传统哲学和马克思及西方后现代哲学思想进行一个简单的勾勒,得出一个概略的哲学地图是有意义的尝试性努力。哲学从人性的"混沌"中开展出不同向度的理性平面,为人们带来了自我理解的观念框架。西方古典哲学对人性的理性自觉,中国传统哲学对人性的德性自觉,马克思和后现代哲学对人性的社会性自觉,等等,既都有自然人性的客观依据,也都是自觉判断,是规划和引导人类文明的希望和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自觉 中西马哲学会通 内在性平面
下载PDF
穷竭与潜能:阿甘本与德勒兹论内在性 被引量:7
9
作者 蓝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32,共9页
德勒兹和阿甘本同时都谈到了实现生命的潜能需要穷竭,即悬置一切意义、一切语言、一切感觉的纯粹的生命的可能。在悬置了一切之后所剩余的纯粹生命的界面,就是内在性的界面。在内在性的界面上,德勒兹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分子革命的方式去... 德勒兹和阿甘本同时都谈到了实现生命的潜能需要穷竭,即悬置一切意义、一切语言、一切感觉的纯粹的生命的可能。在悬置了一切之后所剩余的纯粹生命的界面,就是内在性的界面。在内在性的界面上,德勒兹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分子革命的方式去生成一个无羁绊的生命,无羁绊的生命被视为在穷竭了一切可能之后的希望。而阿甘本否定了这种返回到纯粹生命的可能,因为这种纯粹生命是比当下的生存性生命更为恐怖的赤裸生命。赤裸生命不是解放,而是生命的耗竭。阿甘本提出生命不可能脱离形式,而真正的态度是在当下实现穷竭式的"最高的贫困",在规则和法律的裂隙中,让创造性的生命形式涌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穷竭 潜能 阿甘本 德勒兹 内在性
下载PDF
政府利益内在性的抑制与政府信用建设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颖 娄成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34-437,共4页
政府利益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可能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增强政府信用,也可能背离、侵犯公共利益,破坏政府信用。当政府利益内在性倾向缺乏有效约束和规范时,就会为权力腐败提供恶性膨胀的空间,导致对政府经济信用、政治信用以及社会... 政府利益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可能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增强政府信用,也可能背离、侵犯公共利益,破坏政府信用。当政府利益内在性倾向缺乏有效约束和规范时,就会为权力腐败提供恶性膨胀的空间,导致对政府经济信用、政治信用以及社会信用的破坏,制约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因此,需要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监督机制以及政府官员的绩效评估体制,有效抑制政府利益内在性倾向,使政府保持良好信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利益 政府信用 内在性
下载PDF
内在性之瓦解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境域——一个批判性的对话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晓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4-90,共7页
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意义的阐明当由存在论的根基处入手。海德格尔晚期对马克思的评论虽然极大地误解了马克思,但却把问题引向了“内在性”之瓦解这个核心。本文由此展开的讨论试图表明:马克思在存在论基础上所发动的哲学革命,亦即其哲学... 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意义的阐明当由存在论的根基处入手。海德格尔晚期对马克思的评论虽然极大地误解了马克思,但却把问题引向了“内在性”之瓦解这个核心。本文由此展开的讨论试图表明:马克思在存在论基础上所发动的哲学革命,亦即其哲学的根本性质和当代意义皆在本质上发端于“内在性之被贯穿”一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性 存在论 马克思哲学 当代性
下载PDF
游苔莎——女性内在性的超越和自我身份的寻求——对哈代《还乡》女主角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9
12
作者 籍晓红 廖昌胤 《长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6-29,共4页
文章认为哈代作品《还乡》的女主人公游苔莎充满了朦胧的现代意识,她的行动背离了男权社会对传统女性的期待和道德规范,张扬了女性确立自我,肯定自我的精神,体现了女性超越自身内在性,寻求自我身份的主体性追寻和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哈代... 文章认为哈代作品《还乡》的女主人公游苔莎充满了朦胧的现代意识,她的行动背离了男权社会对传统女性的期待和道德规范,张扬了女性确立自我,肯定自我的精神,体现了女性超越自身内在性,寻求自我身份的主体性追寻和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哈代女性角色中最为坚定的反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性 超越 自我身份
下载PDF
公共物品供给中内在性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武靖州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5-100,共6页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内在性问题导致了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具体表现为公共物品的高成本和非均衡供给、反公共物品以及派生外在性问题等。产生内在性问题的原因在于公共机构演进的路径依赖被进一步强化以及公共机构内部产权的畸形化。要...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内在性问题导致了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具体表现为公共物品的高成本和非均衡供给、反公共物品以及派生外在性问题等。产生内在性问题的原因在于公共机构演进的路径依赖被进一步强化以及公共机构内部产权的畸形化。要克服内在性问题、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就应该在改革政府职能、引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赋予公民更多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物品 公共机构 内在性 市场机制 公共物品供给
下载PDF
“不确定的内在性”:理解西方后现代主义及其文学的关键词 被引量:7
14
作者 毛娟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5-229,共5页
美国后现代文学批评家伊哈布·哈桑通过对西方文学领域中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独到剖析,赢得了西方学术界的首肯,也使人们对后现代主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哈桑在研究中创造了"不确定的内在性"这一专门术语,用以概括西方后... 美国后现代文学批评家伊哈布·哈桑通过对西方文学领域中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独到剖析,赢得了西方学术界的首肯,也使人们对后现代主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哈桑在研究中创造了"不确定的内在性"这一专门术语,用以概括西方后现代主义及其文学的根本特质,即"不确定性"代表着中心消失和本体论消失的结果,而"内在性"则代表着使人类心灵适应所有现实本身的倾向。这两种倾向的结合显现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多样杂糅"或"多元对话"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桑 后现代主义 “不确定性的内在性
下载PDF
从多个视角看公共组织的内在性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建华 武靖州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08年第7期128-132,共5页
公共组织的内在性是指公共组织确立的用来指导、管理和评估机构运行及其成员行为的标准或目标,这些标准或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共组织的内部利益而非社会利益。文章从公共物品、公共组织的特性和政治"市场失灵"三个视角... 公共组织的内在性是指公共组织确立的用来指导、管理和评估机构运行及其成员行为的标准或目标,这些标准或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共组织的内部利益而非社会利益。文章从公共物品、公共组织的特性和政治"市场失灵"三个视角对公共组织内在性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内在性作用的载体、来源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组织 内在性 公共物品 公共失灵
下载PDF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内在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明 武靖州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37,共3页
在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上,传统的市场失灵理论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但政府公共机构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内部而非社会利益的标准或目标,即内在性问题,导致了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具体表现为公共物品的高成本和非均衡供... 在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上,传统的市场失灵理论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但政府公共机构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内部而非社会利益的标准或目标,即内在性问题,导致了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具体表现为公共物品的高成本和非均衡供给、反公共物品问题等。文章认为,克服内在性问题,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应该在改革政府、引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赋予公民更多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物品 公共机构 内在性 市场机制
下载PDF
意识内在性原则的突破与形而上学的革命性变革——对马克思形而上学批判理论及其意义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为全 王淼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21,44,共5页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一个重大主题是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和超越。马克思以实践为理论根基,瓦解了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主导原则——意识内在性原则。在此基础上,他还展开了对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揭示了形而上学与社会现实存在之间的内...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一个重大主题是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和超越。马克思以实践为理论根基,瓦解了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主导原则——意识内在性原则。在此基础上,他还展开了对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揭示了形而上学与社会现实存在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革命性地超越了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形而上学 意识内在性原则
下载PDF
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一个内在性的视角 被引量:3
18
作者 武靖州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5-76,共2页
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解决了市场供给不足的问题,却没有达到效率的要求,这一问题可以用内在性来分析。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内在性主要表现为机构内在性,即公共机构确立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内部利益的标准或目标,导致了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解决了市场供给不足的问题,却没有达到效率的要求,这一问题可以用内在性来分析。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内在性主要表现为机构内在性,即公共机构确立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内部利益的标准或目标,导致了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具体表现为公共物品的高成本和非均衡供给、反公共物品及派生外在性问题等。克服机构内在性问题,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必须在区分政府生产与政府提供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即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解放、推动和模拟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物品 公共机构 内在性 市场机制
下载PDF
主体性:在内在性和外在性的张力中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立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2,共5页
人之主体性的成立,需要外在性、经验性和内在性、先验性的结合。这种结合之所以可能的关键,在于主体的内在性基质是作为"无"的自我意识。"无"既超越了具体存在者的有限性,实现了彻底的普遍性和否定性,使主体能够独... 人之主体性的成立,需要外在性、经验性和内在性、先验性的结合。这种结合之所以可能的关键,在于主体的内在性基质是作为"无"的自我意识。"无"既超越了具体存在者的有限性,实现了彻底的普遍性和否定性,使主体能够独立自持;同时又必须借助外在的经验现实显现自身,使主体现实化。这个对立统一的方式,就是对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内在性 外在性 对象化
下载PDF
政府利益内在性抑制与服务型政府构建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颖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36,共3页
服务型政府以公共利益作为价值定位,以公共服务作为主旨行为。政府坚持公共利益,正确行使公共权力,更好地服务于公众,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这是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从抑制政府利益这一视角出发,约束政府偏离公共利益的行为,确... 服务型政府以公共利益作为价值定位,以公共服务作为主旨行为。政府坚持公共利益,正确行使公共权力,更好地服务于公众,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这是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从抑制政府利益这一视角出发,约束政府偏离公共利益的行为,确保公共利益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实现,探讨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路径:即加强政府官员的道德教化,以构筑服务型政府构建的理念基础;构建合理的政府利益结构,以建立服务型政府构建的物质基础;完善利益激励机制,以设置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动力基础。这为解决公共行政的价值异化问题,构建服务型政府开辟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利益内在性 公共利益 服务型政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