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哲学“内在超越”的两个教条--关于人本主义的反思 被引量:41
1
作者 黄玉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8-76,236,共10页
现代新儒家所提出的广为流行的"内在超越"说,认为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内在超越",它优越于西方哲学与文化的"外在超越"。这已经被奉为关于中西文化比较的两个教条。但事实上,"内在超越"... 现代新儒家所提出的广为流行的"内在超越"说,认为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内在超越",它优越于西方哲学与文化的"外在超越"。这已经被奉为关于中西文化比较的两个教条。但事实上,"内在超越"并非中国哲学的独有特征,而是中西哲学共有的普遍特征;不论中西,"内在超越"并不是比"外在超越"更优越的思想进路,恰恰相反,它的人本主义背景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应当加以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超越 中国哲学 教条 人本主义 反思
下载PDF
道家身体观及其体育思想的内在超越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有强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96,F0003,共8页
以老子、庄子、列子、鹖冠子等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虽然与儒家共同完成了东方"身心一元"的理论阐释,但其身体观的思想体系自有其独到之处。道家身体结构观用气论来弥合身心界限,注重身体结构的微观考察;道家的身体功能观以自然... 以老子、庄子、列子、鹖冠子等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虽然与儒家共同完成了东方"身心一元"的理论阐释,但其身体观的思想体系自有其独到之处。道家身体结构观用气论来弥合身心界限,注重身体结构的微观考察;道家的身体功能观以自然之身体作为典范,注重形神双修,倡导撄宁养生,将天道作为发挥身体功能的参考依据;道家的身体处置观尊重生命本真,达观生死,化观形变,以减法原则养护身体,主张适度运动。道家体育思想的内在超越集中表现为:摒弃身体力量的展示与炫耀,主张含而不露的负力无闻;摒弃体育技术细节的执著与纠缠,主张极具写意的入化出神;摒弃运动表现的外在评估,主张基于心理素质的综合考察。道家身体观及其体育思想的内在超越,在守雌重柔的哲学精神上一脉相承,既指出了以导引养生为特色的传统体育发展方向,也为现代体育应对危机提供了可能的援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身体观 体育 内在超越
下载PDF
儒学“内在超越”品质与大学生价值理想的确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卫朝 闫志敏 薛海鸣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第1期50-53,共4页
当前,人生观上的物欲主义和价值观上的虚无主义严重冲击着思想敏感的大学生,带给他们价值理想和社会现实冲突的困惑和压力,导致其价值理想的动摇,进而对现实充满失望和无奈。而儒学以"性与天道"相统一、内求诸己、塑造个体德... 当前,人生观上的物欲主义和价值观上的虚无主义严重冲击着思想敏感的大学生,带给他们价值理想和社会现实冲突的困惑和压力,导致其价值理想的动摇,进而对现实充满失望和无奈。而儒学以"性与天道"相统一、内求诸己、塑造个体德性人格的"内在超越"的思想传统和精神内核,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寻求存在意义的价值依托,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自觉意识和判断选择能力,确立当代大学生规约感性欲望的道德自信,使儒学"内在超越"情怀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并进而挺起中华民族的坚强脊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内在超越 价值理想 大学生
下载PDF
“内在超越”与哲学的批判本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贺来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19,共6页
以"外在批判"为根据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批判由于其"外在性",被证明是一种无根的、独断的和独白的,以否定现实生活世界作为归宿的批判。要克服哲学批判性的这一深层困境,就必须克服"外在超越"的哲学前... 以"外在批判"为根据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批判由于其"外在性",被证明是一种无根的、独断的和独白的,以否定现实生活世界作为归宿的批判。要克服哲学批判性的这一深层困境,就必须克服"外在超越"的哲学前提和思维方式,在保持哲学超越性视野的同时,消解其外在性及其由此所带来的抽象性与独断性,实现从"外在超越"向"内在超越"的转换。在实践哲学的范式内,马克思以一种辩证的方式理解哲学的"内在"与"超越"的关系,从而实现哲学批判的实践理性转向,使哲学的批判性真正成为了内在于现实生活同时超越现实生活的真实力量。由此,哲学批判的主题和内容不再来自于先验的理论原则而完全来源于生活实践;哲学批判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对现实世界的裁决和评判,而成为生活实践的内在环节与推动力量;同时,哲学批判的实践理性转向集中体现在了哲学批判的思想旨趣和理论功能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在超越 内在超越 哲学批判 实践理性
下载PDF
以《论语》论“命”为例探讨孔子思想的内在超越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晓龙 韩传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2-64,共3页
"命"与人类的生存休戚相关,统摄人类生活的全部。《论语》中论述了孔子及儒家对个体自然之命的珍惜、对命令及使命的重视、对命运及天命的把握。在对"命"的论述和把握中,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处理自我关系、群己关系以... "命"与人类的生存休戚相关,统摄人类生活的全部。《论语》中论述了孔子及儒家对个体自然之命的珍惜、对命令及使命的重视、对命运及天命的把握。在对"命"的论述和把握中,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处理自我关系、群己关系以及天人关系的方式,而这一过程,也是孔子及儒家走向超越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儒家 内在超越
下载PDF
论教师教育信念的危机及其内在超越——基于知行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7
6
作者 余闻婧 《教育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19,共4页
从知行关系的层面来看,教师的教育信念具有统一性、经验性和智慧性等特征。由于教育理想的丧失、自我意识的薄弱、心智模式的呆板等内部原因,使教师的教育信念在知行关系层面上容易出现割裂、放逐、退化等危机。针对教师教育信念的危机... 从知行关系的层面来看,教师的教育信念具有统一性、经验性和智慧性等特征。由于教育理想的丧失、自我意识的薄弱、心智模式的呆板等内部原因,使教师的教育信念在知行关系层面上容易出现割裂、放逐、退化等危机。针对教师教育信念的危机,可以通过树立教育理想、强化自我意识、完善心智模式等路径实现内在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关系 教师 教育信念 危机 内在超越
下载PDF
论儒家哲学的伦理精神——以“内在超越”为视界 被引量:5
7
作者 郭小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36,共6页
中国哲学的特性在于它是关于生命的学问,以人为核心,关注人的内在生命,重视人自身生命的意义及其完成。这一特质突出体现在儒家"为己之学"的传统和"内在超越"的图式之中。儒家将自我实现与德性完善的终极依据深植... 中国哲学的特性在于它是关于生命的学问,以人为核心,关注人的内在生命,重视人自身生命的意义及其完成。这一特质突出体现在儒家"为己之学"的传统和"内在超越"的图式之中。儒家将自我实现与德性完善的终极依据深植在人性之中。人通过觉悟和成德过程,扩充本性,成就人文价值世界,同时达到贯通天地的超越之境。"内在超越"将超越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为一,实现了入世与出世、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哲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伦理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生命哲学 内在超越 性与天道
下载PDF
内在超越与精神境界:中国文化的宗教精神及其现代审视 被引量:1
8
作者 彭鹏 吴照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17,共6页
超越是哲学与宗教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与西方哲学与宗教追求的"外在超越"不同,中国文化蕴含着一种"内在超越"模式,其实质是"究天人之际"问题,目的则是实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天&qu... 超越是哲学与宗教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与西方哲学与宗教追求的"外在超越"不同,中国文化蕴含着一种"内在超越"模式,其实质是"究天人之际"问题,目的则是实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天"在中国文化中兼具超越性与内在性的特征,而人内在的心性与天道是贯通的,所以心性修养与道德实践工夫乃是实现"内在超越"的根本途径。中国文化不是一种典型的宗教,但其"内在超越"的境界中却包含着深厚的终极关怀精神,流露出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即入世而出世的超越气质。在因工具理性膨胀而面临精神危机的今天,中国文化不但因此而凸显出其在重建精神家园、拯救世道人心方面的价值,而且超越了宗教文化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内在超越 天人合一 心性 精神家园
下载PDF
儒家伦理的发展方向:人伦之理与内在超越 被引量:4
9
作者 徐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6,共12页
20世纪初以来,儒家伦理的现代转型主要出现了四种理论形态,即义理上的心性之学、制度伦理上的纲纪之道、社会生活中的人伦之理、精神信仰上的内在超越。然而,这些研究的现实影响与实践意义却仍有限。尽管现代新儒学阐发的"良知的... 20世纪初以来,儒家伦理的现代转型主要出现了四种理论形态,即义理上的心性之学、制度伦理上的纲纪之道、社会生活中的人伦之理、精神信仰上的内在超越。然而,这些研究的现实影响与实践意义却仍有限。尽管现代新儒学阐发的"良知的自我坎限"精致而玄妙,但企图以此为根源而生发出科学与民主却是一种虚幻的构想,不能产生实际作用;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没有了宗法家族制度与政治体制等诸多制度的支撑,纲纪之道已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根基,而儒家伦理想要依托现代社会制度发挥作用也面临种种困难;与此相比,儒家的人伦之理与现代伦理观念相结合,在社会中还在广泛地发挥作用,影响着民风、习俗与道德风尚;"内在超越"理论则揭示了儒家伦理价值系统的特质,因其超越性而产生的伦理信仰塑造了中国人的伦理意识、道德思维与精神追求,彰显了非宗教式信仰的意义。因此,在走向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儒家的"人伦之理"与"内在超越"理论经过重新诠释与建构性重塑,依然是中国人道德生活的价值源泉,这也是儒家伦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心性之学 纲纪之道 人伦之理 内在超越
下载PDF
现代性社会理论的文化嬗变与内在超越——基于马克思和拉什的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发祥 王镜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45,共9页
卡尔·马克思和斯科特·拉什都是著名的社会理论学家。他们对现代性社会理论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两人都强调现代性的发展是一个内在超越的过程,并通过对内在矛盾的克服达到更高层次的现代性。不同的是,马克思强调,现代性主要由... 卡尔·马克思和斯科特·拉什都是著名的社会理论学家。他们对现代性社会理论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两人都强调现代性的发展是一个内在超越的过程,并通过对内在矛盾的克服达到更高层次的现代性。不同的是,马克思强调,现代性主要由经济领域内的资本逻辑主导,其内在超越道路必然存在于经济领域中;拉什则认为,当下的现代性已从资本逻辑转向了以符号为主导的文化逻辑,这种文化嬗变瓦解了马克思所提出的现代性超越方案,从而构筑起一种全新的现代性内在超越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文化嬗变 内在超越 卡尔·马克思 斯科特·拉什
下载PDF
违俗向道 内在超越——贯穿《二十四诗品》的超越精神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国庆 《民族艺术研究》 2006年第4期4-19,共16页
《二十四诗品》有着突出的超越精神。其超越精神的总体指向是“违俗向道”,四个具体向度是“淡”、“雅”、“高”、“古”;而“放”是《诗品》超越精神的又一种表现形式。主体指向素洁明净的严格修养锤炼,是其超越得以实现的必由之途... 《二十四诗品》有着突出的超越精神。其超越精神的总体指向是“违俗向道”,四个具体向度是“淡”、“雅”、“高”、“古”;而“放”是《诗品》超越精神的又一种表现形式。主体指向素洁明净的严格修养锤炼,是其超越得以实现的必由之途和根本保证。从文化性质看,《诗品》之超越在其主要倾向上体现着中国文化内在超越和注重审美的鲜明特征。《诗品》的超越精神既是一种文化精神也是一种美学精神,对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特有的文化观、审美观或美学观,作出了非常集中、深刻、充分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诗品》 违俗向道 高古淡雅 内在超越
下载PDF
内在超越与内圣外王——孟子思想的政教一体化思维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阳 《管子学刊》 1999年第1期15-21,共7页
孟子以性善论为孔子所开启的儒家内在超越的思维理路确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强化做人成圣的“绝对命令”性质,在儒家内圣学与外王学之间建立了较自然的逻辑关联,并最终将宗教人伦的关切与现实政治的关怀融为一体,在完成对宗教人伦理... 孟子以性善论为孔子所开启的儒家内在超越的思维理路确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强化做人成圣的“绝对命令”性质,在儒家内圣学与外王学之间建立了较自然的逻辑关联,并最终将宗教人伦的关切与现实政治的关怀融为一体,在完成对宗教人伦理想与实践的政治化的同时,也完成了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超越 人本质 孟子思想 一体化 政治的宗教人伦化 性善论 内圣 政治宗教人伦化 政治秩序 外王
下载PDF
略论当代艺术设计的精神表达与内在超越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锋 《大舞台》 2010年第6期88-89,共2页
艺术设计实践表明,单纯移植外来理论是不够的。本文围绕艺术设计应该具有自我的精神表达,从而在实现自我和民族化的内在超越这两个方面展开阐释,意在由传统文化上寻找艺术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突破。
关键词 精神表达 内在超越 中国意蕴
下载PDF
内在超越与生态文明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风 《中原文化研究》 2014年第4期82-86,共5页
中国古代文明是一种朴素的生态文明,其物质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太阳能的"赞天地之化育"的技术,其制度是确保思想精英之政治领导地位"崇本抑末"的制度,其观念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石的思想体系。中国哲学所凸显的是内... 中国古代文明是一种朴素的生态文明,其物质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太阳能的"赞天地之化育"的技术,其制度是确保思想精英之政治领导地位"崇本抑末"的制度,其观念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石的思想体系。中国哲学所凸显的是内在超越,中国哲人的最高理想是成为德行圆满的圣人,即最高人生目标在人与人生之中,而不在人与人生之外。西方主流哲学所凸显的是外在超越,它所确立的最高人生目标不在人与人生之内,而在人与人生之外。外在超越的文明必然走向现代工业文明,即追求不断积累的、可编码的公共知识,制造日益庞杂的机器系统,不断加强对外部环境的改造。现代工业文明的全球扩张导致了全球性生态危机,这种文明是不可持续的。为走出危机,人类必须走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重新弘扬内在超越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内在超越 外在超越 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
下载PDF
论张枣诗歌的“内在超越”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飞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96-102,共7页
依托具体文本,文章从文化思想、存在意识等方面对张枣的古典诗学渊源进行探溯。由"天人合一"思想集中体现的儒家文化意识,让张枣相信诗人应该在诗歌中重建人与世界、自我的和谐关系。他的诗歌内含对现世生命的体谅,对生命领... 依托具体文本,文章从文化思想、存在意识等方面对张枣的古典诗学渊源进行探溯。由"天人合一"思想集中体现的儒家文化意识,让张枣相信诗人应该在诗歌中重建人与世界、自我的和谐关系。他的诗歌内含对现世生命的体谅,对生命领略麦芒似的浓缩,并注重把世界糅合进心境中取其精粹,在诗境中提升人境,以"内在超越"追求诗与生命的动态和谐,在诗歌中赢得"溢满尘世的美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枣 天人合一 儒家 内在超越
下载PDF
“天人相分”的人生幸福何以内在超越——论荀子的幸福境界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方玉 《船山学刊》 2014年第2期88-93,共6页
在荀子"天人相分"的思想范型中,人间幸福逐步摆脱西周以来的神秘性天命的主宰,人类自身的主体地位被提升到"与天地参"的高度。由于更加重视作为主体的人在治理万物、实现幸福的过程中本质力量的发挥,荀子幸福观的... 在荀子"天人相分"的思想范型中,人间幸福逐步摆脱西周以来的神秘性天命的主宰,人类自身的主体地位被提升到"与天地参"的高度。由于更加重视作为主体的人在治理万物、实现幸福的过程中本质力量的发挥,荀子幸福观的内在性获得了更为具体和现实的展开。它不仅表现为"制天命"的人类主体精神,以及对功利幸福在宇宙论层面的论证,同时也表现为道德个体在德性完善和人格塑造中的意志、精神和力量。与孟子先验的性善论有所区别,荀子的德性幸福在"性恶"的理论基点上,经由礼乐、为学和"积善"等后天的教育修养,最终也实现了"与日月同光、与天地相参"的理想境界,从而延续甚至提升了儒家德性幸福的超越性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幸福境界 天人相分 内在超越
下载PDF
“内在超越”与儒学的宗教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才刚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75-78,共4页
儒学中蕴含的“超越” ,不是指向彼岸王国的超越 ,而是在人自身之内实现的精神超越。儒学是一种典型的“内在超越”的思想形态 ,它妥善地处理了生命的有限性与终极理想的超越性之间的关系。正因为儒学有对超越境界的追求 ,所以 ,它虽非... 儒学中蕴含的“超越” ,不是指向彼岸王国的超越 ,而是在人自身之内实现的精神超越。儒学是一种典型的“内在超越”的思想形态 ,它妥善地处理了生命的有限性与终极理想的超越性之间的关系。正因为儒学有对超越境界的追求 ,所以 ,它虽非严格意义上的组织宗教 ,但同样能够为人提供安身立命之道 ,从而表现出宗教的某些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内在超越 宗教性 精神超越 社会性道德
下载PDF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内在超越精神之审美赏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婉华 《华中建筑》 2007年第4期99-101,共3页
中国传统哲学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主张通过“反求诸己”、“不假外求”的内在的自我超越,来实现精神的自由境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就是中国古人实现内在超越的场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的以“隐”、“游”、“乐”为特征的内在超... 中国传统哲学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主张通过“反求诸己”、“不假外求”的内在的自我超越,来实现精神的自由境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就是中国古人实现内在超越的场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的以“隐”、“游”、“乐”为特征的内在超越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 园林艺术 内在超越“隐”“游”“乐”隐逸文化
下载PDF
从孔子的“仁与天道”看儒家的“内在超越”精神
19
作者 徐福来 林辉 李雪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0-83,共4页
"内在超越"是儒家精神的基本特色。孔子"践仁以知天"即是儒学"内在超越"之精神体现。在孔子,仁即性命、即天道,"仁"与"天道"不二。本文从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的角度对孔子的"仁... "内在超越"是儒家精神的基本特色。孔子"践仁以知天"即是儒学"内在超越"之精神体现。在孔子,仁即性命、即天道,"仁"与"天道"不二。本文从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的角度对孔子的"仁与天道"观念进行阐释,儒学的"天"是生存论性质,而不是范畴论性质的,如果抛弃主客体二元对立的近代哲学思维模式,进入现代哲学视野,"内在超越"就不难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仁与天道” 内在超越 儒家精神方向
下载PDF
尽心知性知天——从孟子心性论看中国传统思想的内在超越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玉凯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12-16,共5页
内在超越是指人通过把握自己完善的本性而把握对象世界的本性,并扩充、外显、推广这种本性,以期在现实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超越特征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初见端倪,而孟子心性论思想的提出更是使这一特征明朗起来。孟... 内在超越是指人通过把握自己完善的本性而把握对象世界的本性,并扩充、外显、推广这种本性,以期在现实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超越特征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初见端倪,而孟子心性论思想的提出更是使这一特征明朗起来。孟子的心性论是儒学心性论的主流,它非常明显地影响了中国佛教诸宗的心性本体论,更是之后的宋明理学形成所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因素。研究孟子的内在超越特征及其影响,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心性论 性善论 中国文化 内在超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