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栏评述:青藏高原重大滑坡动力灾变与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1
作者 邓建辉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共1页
为了更深入揭示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青藏高原重大滑坡及其灾害链的孕育和动力学机制,建立因应的地质力学模式和全过程动力学模型,更详实地总结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青藏高原重大滑坡动力灾变与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2018YFC1505000)”... 为了更深入揭示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青藏高原重大滑坡及其灾害链的孕育和动力学机制,建立因应的地质力学模式和全过程动力学模型,更详实地总结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青藏高原重大滑坡动力灾变与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2018YFC1505000)”前期研究成果,本期编辑出版《青藏高原重大滑坡动力灾变与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第2期专栏(第1期见本刊2020年第5期)。本期共发表论文9篇,与第1期重点关注区域性调查研究成果不同,本期主要集中于案例研究,其中,高速远程滑坡研究论文4篇,活动性滑坡InSAR解译论文2篇,堰塞坝与滑坡稳定性分析论文3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力学模式 高速远程滑坡 调查研究成果 动力学机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青藏高原 灾害链 内外动力耦合作用
下载PDF
川西鲜水河断裂带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典型滑坡形成机理 被引量:56
2
作者 郭长宝 杜宇本 +4 位作者 张永双 张广泽 姚鑫 王珂 刘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34,共14页
在对川滇地块鲜水河断裂活动习性、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典型地质灾害实例和稳定性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鲜水河断裂带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大型滑坡形成机理。认为鲜水河断裂对该区内地质灾害有明显的控制作用:①断裂带内岩体结构破碎... 在对川滇地块鲜水河断裂活动习性、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典型地质灾害实例和稳定性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鲜水河断裂带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大型滑坡形成机理。认为鲜水河断裂对该区内地质灾害有明显的控制作用:①断裂带内岩体结构破碎程度高,导致滑坡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约32.5%的地质灾害发育于距断裂带0.5km范围内,19.77%的地质灾害发育于距断裂带0.5~1.0km内,15.22%的地质灾害发育于距断裂带1.0~1.5km内,滑坡的滑动方向多垂直于断裂走向;②八美“土石林”是在断裂活动作用下形成的碎裂岩体,该类岩体力学强度低,稳定性差,滑坡灾害发育密度大;③断裂带内地震滑坡发育,在强震作用下形成的部分滑坡滑动彻底,现今稳定性较好;在地震作用下部分滑坡处于裂而未滑状态,在适当的外力作用下可发生失稳滑动;④断裂带穿越的斜坡或古地震滑坡,在断裂持续活动作用下,稳定性差并多次发生活动;⑤强降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断裂带坡体变形和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大型滑坡 构造土石林 内外动力耦合作用 地震滑坡
下载PDF
某水电站左坝肩上方堆积体成因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杨继红 董金玉 +2 位作者 刘汉东 黄志全 刘海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408-413,共6页
针对国内西南水电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堆积体边坡问题,结合现场调查在地表看到的地质现象,以及钻孔岩芯资料,在分析区域地质环境、降雨等条件的基础上,对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宏观定性评价。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堆积体具有... 针对国内西南水电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堆积体边坡问题,结合现场调查在地表看到的地质现象,以及钻孔岩芯资料,在分析区域地质环境、降雨等条件的基础上,对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宏观定性评价。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堆积体具有多期次复合成因的特征,是怒江峡谷岸坡演化的典型模式之一,并进一步提出了该堆积体成因机制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模式。由于该堆积体边坡特殊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其处于重要工程部位的特点,采用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对边坡在天然状态、暴雨、地震等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暴雨等工况下可能的局部加固处理提供合理的依据,并为流域内类似成因和结构的堆积体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体边坡 多期次复合成因 内外动力耦合作用 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
下载PDF
玉龙—哈巴雪山断块差异隆升的基本特征及其地质灾害效应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西娟 曾庆利 马寅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075-1082,共8页
青藏高原新生代以来的持续性、阶段性隆升是地球演化过程中重要的地质和环境事件。尤其是晚新生代以来的加速隆升,使青藏高原主体及其周缘地区成为中国大陆地貌的最高一级阶梯。笔者主要从新构造运动条件下青藏高原东南缘玉龙—哈巴雪... 青藏高原新生代以来的持续性、阶段性隆升是地球演化过程中重要的地质和环境事件。尤其是晚新生代以来的加速隆升,使青藏高原主体及其周缘地区成为中国大陆地貌的最高一级阶梯。笔者主要从新构造运动条件下青藏高原东南缘玉龙—哈巴雪山断块这样一个典型的第四纪以来断块快速差异隆升的地区出发,通过详细研究该断块的组成以及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来探讨其隆升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该快速隆起的地质灾害效应(如地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及其对本区地质灾害发育和发展的控制作用,进而得到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与重大地质灾害(外动力地质作用)之间存在必然的耦合关系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玉龙-哈巴雪山断块 差异隆升 地质灾害效应 丽江地震 滑石板滑坡 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
下载PDF
云南虎跳峡“滑石板”岩质滑坡的基本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9
5
作者 曾庆利 张西娟 杨志法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共6页
1996年10月28日云南虎跳峡左岸发生"滑石板"顺层岩质滑坡。滑坡体呈不规则菱形,长800多m、宽250m、厚30多m,体积不小于500万m^3,高速下滑300多m入金沙江,并堵江成坝。通过详细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对比分析,发现该段斜坡系由内... 1996年10月28日云南虎跳峡左岸发生"滑石板"顺层岩质滑坡。滑坡体呈不规则菱形,长800多m、宽250m、厚30多m,体积不小于500万m^3,高速下滑300多m入金沙江,并堵江成坝。通过详细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对比分析,发现该段斜坡系由内外两层结构组成,内层为原生节理的层状结构,外层为节理裂隙化松散结构。揭示了虎跳峡滑石地段斜坡发生滑坡的复杂成因机制,认为该滑坡是在玉龙—哈巴雪山断块强烈隆升背景下,地震、降雨和深切峡谷的强卸荷改造等地球内、外部动力耦合作用的结果。最后对该段斜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认为将来还可能再次发生类似岩质顺层滑坡,其周期长短则受内外动力的联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跳峡 岩质滑坡 丽江地震 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
下载PDF
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及其防治对策——以“汶川大地震”次生山地灾害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兴长 陈慧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42-47,55,共7页
对地震次生山地灾害进行了界定。它是指在山区由地震直接引发的或者由于地震作用的影响而引发的灾害性地貌过程。"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灾害类型以崩塌和滑坡为主,具有灾害类型齐全、破坏严重,带状分布... 对地震次生山地灾害进行了界定。它是指在山区由地震直接引发的或者由于地震作用的影响而引发的灾害性地貌过程。"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灾害类型以崩塌和滑坡为主,具有灾害类型齐全、破坏严重,带状分布、成片发育,堰塞湖险情严重,潜在地质灾害发育等特点。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具有一定的时效效应,可划分为同震次生山地灾害、短期次生山地灾害和长期次生山地灾害。分析认为,"汶川大地震"重大次生山地灾害发生的成因是地球内外动力地质耦合作用的结果。针对不同时期的次生山地灾害,提出了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次生山地灾害 灾害时效效应 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
下载PDF
某水电站左坝肩岩溶的成因机制与渗流控制分析
7
作者 王俊梅 刘海宁 刘汉东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3-38,共6页
针对水电工程建设中广泛存在的岩溶问题,结合地质勘查资料,在分析区域地质环境、库区岩性、地质构造等条件的基础上,对裂隙性岩溶的分布规律与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资料分析表明,该坝肩的岩溶是风化卸荷与构造作用等内外动力综合作用的... 针对水电工程建设中广泛存在的岩溶问题,结合地质勘查资料,在分析区域地质环境、库区岩性、地质构造等条件的基础上,对裂隙性岩溶的分布规律与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资料分析表明,该坝肩的岩溶是风化卸荷与构造作用等内外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北方岩溶形成的典型模式之一。鉴于裂隙性岩溶的空间位置的重要性,结合现场压水试验资料,对坝肩岩体的渗透参数取值进行了探讨,并对岩溶渗漏问题和加固防渗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为岩溶渗漏加固方案的选取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内外动力耦合作用 压水试验 渗流计算 防渗帷幕
下载PDF
川藏交通廊道典型高位滑坡地质力学模式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永双 杜国梁 +3 位作者 郭长宝 李向全 任三绍 吴瑞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5-617,共13页
川藏交通廊道穿越青藏高原东缘高山峡谷区,大型—巨型高位滑坡多发频发,是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区域成灾地质背景分析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以地貌特征、斜坡岩体结构、促发条件等为基本要素,总结归纳... 川藏交通廊道穿越青藏高原东缘高山峡谷区,大型—巨型高位滑坡多发频发,是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区域成灾地质背景分析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以地貌特征、斜坡岩体结构、促发条件等为基本要素,总结归纳了川藏交通廊道典型高位滑坡的6类地质力学模式,包括:堆积体滑移型、顺层滑移拉裂型、卸荷剪断型、岩溶贯通拉裂型、崩滑溃散型和构造控制型等。结合典型高位滑坡案例,重点剖析了各类滑坡启动的简化力学机制,并给出了相应的成因解析。综合考虑不同类型高位滑坡的控制因素和易发性分区结果,初步圈定了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高位滑坡易发靶区,对高位滑坡隐患早期识别、重大工程选址选线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滑坡 地质力学模式 锁固段 内外动力耦合作用 高原峡谷区
下载PDF
9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I0001-I0002,共2页
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地质时代最年轻和新构造运动最强烈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区内地形陡峻、地势起伏度大,区域性大断裂极发育且活动性强,地震频发。在断裂活动与强震、重力时效变形、降雪与强降雨、人类工程活动... 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地质时代最年轻和新构造运动最强烈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区内地形陡峻、地势起伏度大,区域性大断裂极发育且活动性强,地震频发。在断裂活动与强震、重力时效变形、降雪与强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青藏高原地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多发,危害严重,如2000年4月发生的西藏易贡高位远程滑坡-堰塞易贡藏布-溃坝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人类工程活动 地势起伏度 地质灾害 滑坡和泥石流 内外动力耦合作用 断裂活动 强降雨
下载PDF
雅砻江某水电站旦波堆积体成因机制分析
10
作者 刘鹏 《西北水电》 2019年第1期22-25,共4页
西南地区水电工程中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成为制约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分析堆积体边坡的成因机制,可为工程建设、堆积体边坡的处理措施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旦波堆积体边坡成因机制宏观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评价,得出堆积体边坡整体稳... 西南地区水电工程中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成为制约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分析堆积体边坡的成因机制,可为工程建设、堆积体边坡的处理措施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旦波堆积体边坡成因机制宏观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评价,得出堆积体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的结论。基于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思想,提出了堆积体边坡的成因机制:由于受断裂构造破碎(内动力)、风化作用(外动力)等,上部岩体发生崩塌、倾倒破坏,破坏后的产物向坡体下部运动、堆积,由于长期持续的堆积,堆积体下部发生固结压密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体边坡 成因机制 内外动力耦合作用 宏观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