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07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内皮微颗粒、内皮素-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NO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1
作者 肖磊 刘怀昌 谈炯新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4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EMPs)水平和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34例、轻度子痫前期组45例、重度子痫前期组41例。选取同期正...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EMPs)水平和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34例、轻度子痫前期组45例、重度子痫前期组41例。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妇30例为对照组。比较4组的内皮细胞功能、血清EMPs、脉压水平的差异,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重度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脉压、血清EMPs、血清内皮素-1(ET-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高于对照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比较,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清ET-1、MCP-1水平较高,NO水平较低(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脉压、血清EMPs、ET-1、MCP-1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NO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脉压水平、EMPs明显升高且存在内皮功能障碍;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脉压及血清EMPs、ET-1、MCP-1水平逐渐升高,而血清NO水平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内皮微颗粒 内皮细胞功能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下载PDF
流体剪切力通过MIEN1调控内皮血管生成
2
作者 程琳 杜聆语 +3 位作者 张怀奕 岳红燕 刘肖珩 沈阳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53-353,共1页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病理基础,流体剪切力(FSS)调控AS斑块血管生成和内皮损伤修复,对AS斑块的稳定和破裂起决定性的作用。然而,血管内皮细胞响应不同的FSS模式启动血管生成的力学生物学机制尚未阐明。方法在Matrige...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病理基础,流体剪切力(FSS)调控AS斑块血管生成和内皮损伤修复,对AS斑块的稳定和破裂起决定性的作用。然而,血管内皮细胞响应不同的FSS模式启动血管生成的力学生物学机制尚未阐明。方法在Matrigel胶上生长的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施加层流的剪切力(LSS,15 dyn/cm^(2))和扰动剪切应力(DSS,范围为0.5±4 dyn/cm^(2)),探讨FSS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RNA-seq转录组分析在不同的剪切力作用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构建RNAi MIEN1细胞株。通过WB、q PCR、IF测定VEGF家族蛋白、膜蛋白MIEN1的表达、细胞骨架F-actin和MAPK信号通路上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LSS组相比,DSS组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能力显著下降;DSS组VEGFB和MIEN1表达下调且骨架发生紊乱。DSS通过膜蛋白MIEN1调控了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能力,依赖于MIEN1-ERK/MAPK信号通路。结论扰动流DSS通过抑制MIEN1-ERK/MAPK信号轴以及骨架重排抑制了HUVECs的血管生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血管内皮细胞 流体剪切力 内皮损伤 血管生成 心血管疾病 内皮血管 MAPK信号通路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血管芯片的构建及再灌注内皮损伤机制研究
3
作者 刘巧 杜聆语 +4 位作者 张怀奕 岳红燕 程琳 刘肖珩 沈阳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73-673,共1页
目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脑血管严重狭窄或堵塞后,血流恢复灌注而引发的继发性损伤。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的静脉溶栓(IVT)和机械取栓(MT)两种再灌注治疗均会引起脑IRI,然而这两种方法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却鲜有报道。据此,... 目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脑血管严重狭窄或堵塞后,血流恢复灌注而引发的继发性损伤。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的静脉溶栓(IVT)和机械取栓(MT)两种再灌注治疗均会引起脑IRI,然而这两种方法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却鲜有报道。据此,设计了一种气动控制的缺血性脑卒中血管芯片,用以动态模拟并实时观察缺血再灌注过程,探讨渐进(IVT)和瞬时(MT)再灌注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缺血性脑卒中血管芯片,采用气动法分别模拟不同再灌注过程,检测内皮细胞内皮间充质转化(End MT)、促炎因子(MCP-1、IL-1β、IL-6)、血管黏附分子(ICAM-1、VCAM-1)和紧密连接(ZO-1、Occludin)等表达变化,并评估白藜芦醇(REV)和阿司匹林(ASA)两种药物对IRI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再灌注方式都会导致缺血后更严重的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发生End MT,促炎因子释放增加、黏附分子表达上调、紧密连接丢失。与渐进再灌注相比,瞬时再灌注的内皮功能损伤更为严重。REV和ASA对促炎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结论与瞬时再灌注(MT)相比,渐进再灌注(IVT)会造成更严重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发生End MT,触发更严重的炎症反应,因此MT对内皮功能影响更小。该芯片模型可作为IRI治疗药物的初步验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损伤 促炎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功能障碍 缺血性脑卒中 内皮损伤 再灌注 气动控制
下载PDF
探讨丹芪精颗粒对急性高原暴露下肺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齐小荣 陆柏辰 +3 位作者 王亮 潘宇 秦丽 李敏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01-605,共5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结合临床试验探究阐明丹芪精颗粒对急性高原暴露后肺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首先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平台检索丹芪精颗粒的有效成分和药物作用靶点,并检索疾病作用靶点,获得疾病与药物的相互...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结合临床试验探究阐明丹芪精颗粒对急性高原暴露后肺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首先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平台检索丹芪精颗粒的有效成分和药物作用靶点,并检索疾病作用靶点,获得疾病与药物的相互作用靶点。随后进行疾病和药物交叉靶点的基因本体论(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最后构建药物-疾病通路靶标网络图。根据随机对照法将80例患者分为红景天胶囊对照组和丹芪精颗粒组,各40例。分别于两组研究对象不同时间点(进驻高原后第1、3和7天)记录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丹芪精颗粒可能通过调节急性高原暴露中的VEGF信号通路参与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红景天胶囊组相比,丹芪精颗粒组的VEGF水平升高(F=8.977,P<0.05),ET-1水平降低(F=5.248,P<0.05)。结论丹芪精颗粒对急性高海拔暴露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治疗作用,并且可以提高急性高海拔暴露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核心靶点VEGF水平、降低ET-1动态水平,对肺血管内皮细胞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芪精颗粒 急性高原暴露 网络药理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素-1 肺血管内皮
下载PDF
肿瘤内皮标记物1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介导内皮细胞对血管新生及对心力衰竭心肌重塑
5
作者 徐婷 黄薇 +1 位作者 杨力 余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0-786,共7页
目的 基于肿瘤内皮标记物1(TEM1)介导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途径,探讨内皮细胞对血管新生及对心力衰竭心肌重塑的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包括假手术组、MI组、MI+sh-NC组和MI+sh-TEM1组。在心肌梗死(MI)后第7天通过免疫荧... 目的 基于肿瘤内皮标记物1(TEM1)介导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途径,探讨内皮细胞对血管新生及对心力衰竭心肌重塑的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包括假手术组、MI组、MI+sh-NC组和MI+sh-TEM1组。在心肌梗死(MI)后第7天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梗死边缘区EndMT的变化,第28天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小鼠的心脏功能。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MAECs)分为3组:对照组、Vector组和rTEM1组。此外,用MAPK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MAECs,用rTEM1处理细胞48 h。通过Western blot评估内皮细胞中EndMT和MAPKs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 在梗死边缘区的心肌中,TEM1水平在MI后第1天轻微增加,在第7天显著达到峰值,然后在第28天降低。与Vector组相比,rTEM1组MAECs中V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 <0.05),和α-SMA、波形蛋白蛋白水平、相对迁移距离、侵袭细胞数和形成分支数量显著增加(P <0.05)。SB203580逆转了由rTEM1诱导MAECs的这些变化。与MI组相比,MI+sh-TEM1组中的CD31+Vimentin+共染色水平显著降低(P <0.01)。在第28天,MI+sh-TEM1组小鼠的LVEF和LVFS均较MI组显著增强(P <0.05)。与MI组相比,MI+sh-TEM1组小鼠的内皮细胞中p-P38/P38和p-JNK/JNK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TEM1诱导的EndMT和血管生成参与了MI诱导心肌重塑的发病机制,其作用机制与MAPKs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内皮标记物1 内皮细胞 血管新生 心力衰竭 心肌重塑
下载PDF
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动员及相关因子含量变化
6
作者 赵斌 赵志虎 +2 位作者 骆巍 马剑雄 马信龙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PNI)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EPCs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4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NI 1 d组、... 目的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PNI)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EPCs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4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NI 1 d组、PNI 3 d组、PNI 5 d组、PNI 7 d组及PNI 14 d组,每组7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采用钳夹法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对每组在预定时间点采用活体心脏穿刺法采血;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个核细胞,CD34和CD133双阳性细胞标记EPCs,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EPCs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外周血bFGF、VEGF及MMP-9含量,分析EPCs数量与bFGF、VEGF、MMP-9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NI 3 d组、PNI 5 d组、PNI 7 d组外周血EPCs数量升高,PNI 3 d组、PNI 5 d组、PNI 7 d组及PNI 14 d组外周血bFGF含量升高,其余各组外周血VEGF含量升高,PNI 5 d组、PNI 7 d组及PNI 14 d组外周血MMP-9含量升高(P<0.05)。PNI 5 d组和PNI 7 d组外周血EPCs数量与血清bFGF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4和0.788,P<0.05),与血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889和0.852,P<0.05);PNI 5 d组、PNI 7 d组和PNI 14 d组外周血EPCs数量与血清MMP-9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8、0.852和0.873,P<0.05)。结论EPCs与bFGF、VEGF和MMP-9共同参与了PNI后血供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 内皮祖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苦瓜皂苷L调控PI3K/AKT通路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和内皮功能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黄建明 刘滴 +1 位作者 金道群 朱定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768-1772,共5页
目的:探讨苦瓜皂苷L对内皮祖细胞(EPC)增殖能力和内皮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外周血EPC。使用不同浓度苦瓜皂苷L处理EPC 24 h后,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使用AutoDock Tools 5.6软件,分别... 目的:探讨苦瓜皂苷L对内皮祖细胞(EPC)增殖能力和内皮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外周血EPC。使用不同浓度苦瓜皂苷L处理EPC 24 h后,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使用AutoDock Tools 5.6软件,分别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为受体,以药物分子苦瓜皂苷L为配体采用盲对接法进行分子对接。使用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和最佳使用浓度的苦瓜皂苷L单独或同时处理EPC 24 h后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和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及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NOS)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苦瓜皂苷L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EPC增殖,且40μmol/L的苦瓜皂苷L是最佳药物浓度。与对照组比较,LY294002可下调EPC细胞活力,苦瓜皂苷L可上调细胞活力。与苦瓜皂苷L组比较,共同使用苦瓜皂苷L和LY294002可降低细胞活力。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苦瓜皂苷L与PI3K和AKT均存在直接作用,形成稳定的锁钥结构。与对照组比较,LY294002可显著下调p-PI3K、p-AKT和p-eNOS蛋白水平;苦瓜皂苷L可上调p-PI3K、p-AKT和p-eNOS蛋白水平。与苦瓜皂苷L组比较,使用苦瓜皂苷L和LY294002可降低p-PI3K、p-AKT和p-eNOS蛋白水平。结论:苦瓜皂苷L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靶向调节EPC的增殖能力,进而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化水平以促进EPC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苦瓜皂苷L 细胞增殖 内皮功能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剂相关性高血压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诊疗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莉 夏彬凤 +3 位作者 黄慧慧 王茹 孔敏 尹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4-863,共10页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CTR-CVT)逐渐成为影响肿瘤幸存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研发的VEGF及其受体抑制剂(VEGF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改善患者预后,但VEGFIs诱...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CTR-CVT)逐渐成为影响肿瘤幸存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研发的VEGF及其受体抑制剂(VEGF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改善患者预后,但VEGFIs诱导的高血压作为其最常见的CTR-CVT,可能会限制和影响其应用并引起严重心血管疾病(CVD)。对应用VEGFIs治疗的肿瘤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压,早期评估,优化管理,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抗肿瘤疗效和最低的CTRCVT风险。现就VEGFIs相关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和应对VEGFIs相关性高血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 高血压
下载PDF
过劳诱导小鼠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
9
作者 廖阅 马雪 +2 位作者 邓三春 陈苏衡 李玉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14-1820,共7页
目的研究过劳对小鼠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KM小鼠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CON)组、过劳2周(W2)组、过劳4周(W4)组。W2组和W4组采用水中站立+束缚实验分别连续造模2周和4周,观察小鼠一般情况。造模结束后,每组选取4只小鼠... 目的研究过劳对小鼠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KM小鼠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CON)组、过劳2周(W2)组、过劳4周(W4)组。W2组和W4组采用水中站立+束缚实验分别连续造模2周和4周,观察小鼠一般情况。造模结束后,每组选取4只小鼠腹腔注射Evans蓝染料,检测血管通透性。另6只小鼠采取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含量,获取动脉组织行切片观察,RT-qPCR法检测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中occludin、claudin-5、ZO-1、JAM-A和黏附连接中VE-cadherin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内皮细胞间连接复合物中claudin-5、ZO-1、VE-cadherin和血管内皮糖萼中Syndecan-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CON组相比,W2和W4组小鼠体质量增长缓慢,毛发脱落,活动减少。与CON组相比,W4组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与CON组相比,W2和W4组血清IL-1β含量增加(P<0.05)。与CON组相比,W2组内皮细胞肿胀、脱落,内膜粗糙不规则,W4组出现内膜断裂现象。与CON组相比,W2组动脉组织中occludin、claudin-5、ZO-1、JAM-A的mRNA表达量增加,W4表达均降低(P<0.05);W2和W4组VE-cadherin的mRNA表达量下降(P<0.05)。与CON组相比,W4组claudin-5、ZO-1、VEcadherin和Syndecan-1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过劳随时间的延长可对动脉内皮细胞间连接复合物以及内皮糖萼造成损伤,破坏其屏障功能,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劳 内皮屏障功能 内皮细胞间连接复合物 血管内皮糖萼
下载PDF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10
作者 王帅 吕明 梅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9期1075-1078,共4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EH)是由上皮样或梭形内皮细胞构成的少见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肿瘤细胞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该病除了发生在肺脏和周围软组织外,还可以发生于肝脏、头颈部、口腔黏膜、骨骼、纵隔...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EH)是由上皮样或梭形内皮细胞构成的少见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肿瘤细胞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该病除了发生在肺脏和周围软组织外,还可以发生于肝脏、头颈部、口腔黏膜、骨骼、纵隔、膈肌等部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 血管内皮细胞 低度恶性 口腔黏膜 血管源性肿瘤 临床病理分析 周围软组织 头颈部
下载PDF
力学调控的内皮祖细胞线粒体功能在血管损伤修复中的机制研究
11
作者 韩悦 阎靖 +3 位作者 霍云龙 齐颖新 John Shyy Shu Chien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1-51,共1页
目的血管内膜层功能紊乱和损伤时,内皮祖细胞(EPCs)在血管损伤后的血管修复和再内皮化中发挥重要作用。EPCs黏附至损伤处后,受到血管脉动产生的周期性张应变作用,但EPCs对周期性张应变的力学响应所知甚少。线粒体能量代谢是近年来的前... 目的血管内膜层功能紊乱和损伤时,内皮祖细胞(EPCs)在血管损伤后的血管修复和再内皮化中发挥重要作用。EPCs黏附至损伤处后,受到血管脉动产生的周期性张应变作用,但EPCs对周期性张应变的力学响应所知甚少。线粒体能量代谢是近年来的前沿热点问题,但力学调控EPCs代谢重编程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参与损伤血管修复的过程中尚不清楚。方法应用Flexcell张应变加载系统,对EPCs施加10%幅度,1.25 Hz频率的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24 h。构建大鼠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核磁共振检测在体血管通畅程度。结果生理周期性张应变显著促进了EPCs的血管黏附和内皮相分化,调控线粒体动力学改变,并促进氧化磷酸化功能。周期性张应变显著着诱导线粒体外膜蛋白Acsl1,通过促进长链脂肪酸的分解代谢,为线粒体提供更多的能量,从而促进EPCs向内皮细胞分化完成损伤修复。在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中,过表达Acsl1的EPCs移植增强了EPCs体内的黏附和再内皮化能力。结论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通过EPCs的ACSL1蛋白促进线粒体利用长链脂肪酸为底物,增强线粒体功能,从而为内皮损伤修复提供能量的力学传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功能 氧化磷酸化功能 颈动脉损伤 血管内膜 内皮 长链脂肪酸 血管修复 内皮损伤
下载PDF
过表达BIRC5基因对氧糖剥夺/复氧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及VEGF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黄建敏 陈海燕 +8 位作者 云艳芳 杨桂新 蒋勇明 李晓岚 韦宝莹 周莹杰 彭立志 莫芬 李雪斌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12,共7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BIRC5基因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小鼠源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正常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细胞损伤组(细胞正常培养24 h,随后OG... 目的探讨过表达BIRC5基因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小鼠源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正常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细胞损伤组(细胞正常培养24 h,随后OGD3h/R3h损伤细胞)、BIRC5干预组(细胞预先转染腺病毒-BIRC5质粒并培养24 h,随后OGD3h/R3h处理)和阴性对照组(细胞预先转染腺病毒空质粒并培养24 h,随后OGD3h/R3h处理)。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用RT-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BIRC5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的细胞骨架微丝彼此连接,分布规则,丝网状有序排列;细胞损伤组和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微丝断裂,收缩变短或移向周边,微丝网状排列紊乱,可见细胞外形皱缩,间隙加大,少部分微丝缺失出现空隙;BIRC5干预组的细胞微丝连接,形态成长梭形,排列较规则,可见细胞间隙缩小,显示过表达BIRC5基因能够减轻损伤细胞的骨架微丝紊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损伤组、BIRC5干预组及阴性对照组细胞存活率降低,而细胞凋亡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胞损伤组相比,BIRC5干预组的细胞存活率增高,而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损伤组、BIRC5干预组和阴性对照组的BIRC5和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胞损伤组相比,BIRC5干预组细胞BIRC5和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BIRC5基因对OGD/R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表达有关,提示BIRC5调控VEGF表达促进血管新生可能是脑侧支循环建立和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表达BIRC5基因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存活 凋亡 氧糖剥夺/复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癌症转移中跨内皮迁移的细胞力学
13
作者 蒋超慧 谢广嵩 季葆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1-251,共1页
目的肿瘤细胞穿过血管内皮细胞层的跨内皮迁移(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TEM)是癌症转移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环节,但这一过程中的详细机制尚未被完全揭示。本研究旨在探讨肿瘤细胞在跨内皮迁移过程中的细胞力学行为,包括伪足的形成、细... 目的肿瘤细胞穿过血管内皮细胞层的跨内皮迁移(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TEM)是癌症转移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环节,但这一过程中的详细机制尚未被完全揭示。本研究旨在探讨肿瘤细胞在跨内皮迁移过程中的细胞力学行为,包括伪足的形成、细胞在挤压过程中的形变、黏附作用以及细胞铺展。方法构建了一个精细的体外肿瘤细胞跨内皮迁移模型,旨在模拟肿瘤细胞在体内跨内皮迁移的生物学过程及其与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利用这一模型,能够精确地追踪和观察肿瘤细胞在迁移过程中的动态行为。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内皮细胞层通过形成肌动蛋白环样结构,在肿瘤细胞周围的空间限制了其迁移。肌动蛋白环的收缩对肿瘤细胞产生了显著的物理阻碍。此外,发现多种因素通过调节肿瘤细胞与肌动蛋白环、内皮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本研究的结果不仅阐明了肿瘤细胞跨内皮迁移的细胞力学基础,而且为进一步开发针对癌症转移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迁移 癌症转移 内皮细胞层 侵袭能力 细胞力学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外基质 肌动蛋白
下载PDF
移植物厚度对角膜内皮失代偿行简易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效果的影响
14
作者 巴颜红 高明宏 陈颖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9-1207,共9页
背景:研究表明较薄移植物视力恢复更快、排斥风险更低,国内缺乏对内皮移植术后不同植片厚度的临床疗效分析,因此,确定最佳移植物厚度对于提高手术疗效至关重要。目的:评价简易后弹力层剥离内皮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植片厚度对视力恢复及其... 背景:研究表明较薄移植物视力恢复更快、排斥风险更低,国内缺乏对内皮移植术后不同植片厚度的临床疗效分析,因此,确定最佳移植物厚度对于提高手术疗效至关重要。目的:评价简易后弹力层剥离内皮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植片厚度对视力恢复及其他预后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简易后弹力层剥离内皮角膜移植手术治疗的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共72例(72眼),其中薄植片组(<100μm)32例(32眼),厚植片组(≥100μm)40例(40眼)。随访1年,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年角膜内皮细胞数、角膜植片透明度、术后并发症、植片生存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薄植片组患者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厚植片组(P<0.05);②两组术后1年角膜内皮细胞数及植片透明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继发性青光眼、植片免疫排斥、植片移位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两组术后1年植片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93.8%,92.3%,P>0.05);⑤结论:简易后弹力层剥离内皮角膜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方式,其术后疗效与传统后弹力层剥离内皮角膜移植术相似,而且植片植入方式更为简便。较薄植片能够更早提供最佳矫正视力,更早完成角膜重塑,因此在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疾病时,优先选择薄移植物来提高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 角膜内皮失代偿 继发性青光眼 植片移位 原发移植失败 植片排斥 角膜内皮细胞数 角膜移植
下载PDF
毛蕊异黄酮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内皮分化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胜男 刘传国 +2 位作者 杨雯晴 郑志娟 张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031-3036,共6页
背景:内皮损伤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之一,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易于获得、分化能力强、排异性较小,其内皮分化细胞可被用作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理想细胞。目的:探讨毛蕊异黄酮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内皮分化的作用及机制,为微血管再生提供技术... 背景:内皮损伤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之一,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易于获得、分化能力强、排异性较小,其内皮分化细胞可被用作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理想细胞。目的:探讨毛蕊异黄酮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内皮分化的作用及机制,为微血管再生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为对照组与毛蕊异黄酮1.25,2.5μg/mL组,进行内皮定向诱导分化。诱导分化8 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内皮细胞标志物CD144阳性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D144、CD31荧光表达。利用慢病毒RNAi-GFP puromycin沉默人诱导多能干细胞Piezo1 mRNA,再进行内皮定向诱导分化,诱导分化8 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化细胞CD144阳性率,qPCR检测CD144、Piezo1、MEK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毛蕊异黄酮1.25,2.5μg/mL组CD144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毛蕊异黄酮2.5μg/mL组CD144、Piezo1、MEK mRNA表达水平提高(P<0.05);毛蕊异黄酮2.5μg/mL组CD144(P<0.01)和CD31(P<0.001)荧光表达显著升高;②与shNT组相比,shNT+毛蕊异黄酮1.25,2.5μg/mL组CD144阳性率和CD144、Piezo1、MEK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shPiezo1组相比,shPiezo1+毛蕊异黄酮1.25,2.5μg/mL组CD144阳性率和CD144、Piezo1、MEK 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③实验结果提示2.5μg/mL毛蕊异黄酮能够促进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内皮分化,毛蕊异黄酮可以通过靶向调节Piezo1表达水平,促进下游MEK表达,从而促进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内皮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异黄酮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 内皮细胞 内皮分化
下载PDF
长波紫外线照射小鼠角膜构建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疾病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彦楠 李晓琦 +2 位作者 齐浩岚 王丽强 黄一飞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854-860,共7页
背景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uchs endothelial corneal dystrophy,FECD)是一种常见的角膜内皮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目的研究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照射小鼠角膜构建迟发型FECD动物模型的可靠性和稳... 背景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uchs endothelial corneal dystrophy,FECD)是一种常见的角膜内皮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目的研究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照射小鼠角膜构建迟发型FECD动物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法取雌性和雄性小鼠各36只,使用波长为365 nm的紫外光照射小鼠右眼角膜作为UVA组,左眼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于建模后1周、2周、4周进行观察并采集样本,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每组4个样本。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透明度、前节OCT观察角膜厚度、活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形态。结果裂隙灯照相及前节OCT显示UVA组较对照组小鼠角膜水肿混浊、增厚(P<0.05);活体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小鼠角膜内皮细胞扩大变形伴数量减少(P<0.05),此外在第4周时观察到赘生物“Guttae”的形成,这是FECD的显著病理特征之一;免疫荧光染色(ZO-1/DAPI)结果显示小鼠角膜内皮细胞扩大变形且胞间紧密连接程度下降,DAPI染色细胞核计数下降(P<0.05);HE染色可见UVA照射后小鼠角膜基质胶原纤维疏松水肿伴间隙增大、角膜增厚,内皮细胞受损;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UVA组小鼠角膜内皮细胞中线粒体结构遭到破坏,后弹力层较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了UVA照射小鼠角膜诱导迟发型FECD动物模型的可行性;该模型呈现的角膜后弹力层增厚和内皮细胞损伤等特征与FECD病理特征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ch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紫外线 动物模型 角膜后弹力层 角膜内皮细胞丧失
下载PDF
超声微血管成像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诊断胎儿生长受限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捧 管秀娟 +3 位作者 董孝贞 孟欣雨 张红彬 栗河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微血管成像(MV-Flow)联合孕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诊断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87例胎儿生长受限[FGR组,包括43例孕周<28周(<28周亚组)及44例孕周≥28周(≥28周亚组)]孕妇及112名正... 目的观察超声微血管成像(MV-Flow)联合孕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诊断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87例胎儿生长受限[FGR组,包括43例孕周<28周(<28周亚组)及44例孕周≥28周(≥28周亚组)]孕妇及112名正常孕妇[对照组,55名孕周<28周(对照组1)、57名孕周≥28周(对照组1)],以MV-Flow技术测量胎盘微血管指数(MVI),于同期检测孕妇血清VEGF表达水平,于分娩后即刻检测胎盘母体面VEGF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胎盘MVI、母体血清VEGF及二者联合诊断FGR的价值。结果FGR组2亚组胎盘MVI、孕妇血清VEGF表达水平及胎盘组织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胎盘MVI、母体血清VEGF及二者联合诊断<28周FG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1、0.870和0.997,诊断≥28周FGR的AUC分别为0.991、0.867和0.993。以单一孕妇血清VEGF诊断2亚组FGR的AUC均低于胎盘MVI及其联合孕妇血清VEGF(P均<0.05),而后二者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胎盘MVI和孕妇血清VEGF可用于筛查FGR,而前者更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生长迟缓 胎盘血液循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超声检查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雷帕霉素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自噬活性抑制细胞增殖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雅雯 程亚楠 +2 位作者 杨宾 苏碧昊 徐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5-610,共6页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自噬激活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雷帕霉素(Rapa)处理HUVECs,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 1和unc-51样激酶1(ULK1)的表达,透射电镜(TEM)检测自噬小体,丹酰尸胺染色(MDC)检...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自噬激活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雷帕霉素(Rapa)处理HUVECs,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 1和unc-51样激酶1(ULK1)的表达,透射电镜(TEM)检测自噬小体,丹酰尸胺染色(MDC)检测自噬荧光;CCK-8法和EdU法检测自噬激活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血管形成实验检测成管能力。结果Rapa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LC3、Beclin 1和ULK1表达增强,实验组绿色自噬荧光表达强于对照组,TEM可见自噬小体;CCK-8和EdU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自噬活化后细胞增殖能力减弱,成管能力降低。结论在一定时间内,Rapa上调HUVECs自噬活性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自噬 自噬活性 自噬蛋白 细胞增殖
下载PDF
α2-巨球蛋白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小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19
作者 朱奇 路云翔 +4 位作者 彭优 何嘉乐 韦泽宇 李智勇 陈郁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2-719,共8页
目的探讨α2-巨球蛋白(A2M)是否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具有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实验:用梯度浓度(10-8~10-5 mol/L)地塞米松(DEX)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建立糖皮质激素(GC)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体外模型,设置对照组、DEX组、DEX+A2... 目的探讨α2-巨球蛋白(A2M)是否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具有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实验:用梯度浓度(10-8~10-5 mol/L)地塞米松(DEX)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建立糖皮质激素(GC)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体外模型,设置对照组、DEX组、DEX+A2M(0.05mg/mL)和DEX+A2M(0.1mg/mL)4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HUVECs迁移,血管形成实验检测HUVECs血管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HUVECs中CD31和VEGF-A蛋白表达水平。体内实验:将24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GC)和干预组(GC+A2M),Micro-CT检测骨小梁情况,HE染色观察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EX处理后,HUVECs的活力下降,细胞迁移速度减慢,血管形成能力下降;并且DEX处理组细胞活性随着DEX浓度增加和刺激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加入A2M后,经DEX处理的HUVECs活性、细胞迁移能力和血管形成能力得以恢复,并和A2M的浓度成正相关(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EX降低了HUVECs的CD31和VEGF-A蛋白表达水平,而A2M的介入使经DEX处理的HUVECs的CD31和VEGF-A蛋白表达水平得以恢复(P<0.05)。与对照组相比,GC组小鼠股骨头骨小梁明显破坏,破坏的骨小梁里充斥着大量空骨陷窝和肥大的脂肪细胞,CD31表达下降(P<0.05);与GC组相比,GC+A2M组骨小梁的破坏较轻,大部分正常骨组织结构存在,并上调CD31的表达(P<0.05)。结论A2M上调经DEX处理的HUVECs的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A2M通过减轻股骨头内微循环损伤及维持微循环的稳定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2-巨球蛋白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内皮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下载PDF
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醇减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20
作者 杨宗绵 周梦军 +4 位作者 张浴玲 黄丹梅 张扬 黄乃淇 张艳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67-2073,共7页
目的:探讨多酚类化合物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醇(DHMB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酸性缺氧液结合厌氧工作站构建H/R模型。将EA.hy926细胞分为对照组、H/R组、H/R+不同剂量DHMBA组... 目的:探讨多酚类化合物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醇(DHMB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酸性缺氧液结合厌氧工作站构建H/R模型。将EA.hy926细胞分为对照组、H/R组、H/R+不同剂量DHMBA组、H/R+抗氧化剂依达拉奉组、H/R+活性氧(ROS)促生成剂寡霉素A+DHMBA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一氧化氮(NO)含量;二硝基苯甲酸显色法测定谷胱甘肽(GSH)氧化还原平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总ROS水平;硝基四紫唑显色法测定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DHMBA在125~1000μmol/L的浓度下无明显细胞毒性。在H/R刺激的EA.hy926细胞中,DHMBA可以提高细胞活力,抑制NF-κB磷酸化,减少炎症因子TNF-α和IL-6含量,增加eNOS蛋白磷酸化水平及NO含量;DHMBA能通过抑制H/R诱导的EA.hy926细胞ROS超载,恢复细胞内GSH和其氧化态(GSSH)的比例,减少LDH漏出,提高细胞迁移能力。结论:DHMBA可以减轻H/R所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这与其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醇 血管内皮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氧化应激 内皮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