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测量^(137)Cs的β衰变和内转换电子能谱研究其衰变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任赞 王选 +3 位作者 牛亚洲 李盘根 张泽涛 张高龙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65,共5页
本研究用Si(Li)漂移探测器测量了^(137)Cs的β衰变能谱和内转电子能谱,对β衰变能谱进行了居里描绘和从内转电子能谱取得了内转换系数.得到β衰变的最大能量为(513.11±1.76)ke V,与参考值误差为0.17%;得到内转换系数K/L=5.712±... 本研究用Si(Li)漂移探测器测量了^(137)Cs的β衰变能谱和内转电子能谱,对β衰变能谱进行了居里描绘和从内转电子能谱取得了内转换系数.得到β衰变的最大能量为(513.11±1.76)ke V,与参考值误差为0.17%;得到内转换系数K/L=5.712±0.217和M/L=0.264±0.018,与参考值的误差分别为0.92%和1.54%;并确定了^(137)Cs在β和γ衰变中的跃迁级次,给出了^(137)Cs及其衰变子核137Ba各能级的自旋和宇称,绘制出了^(137)Cs的衰变纲图.说明该实验方法是可靠的,可用于实验方面的教学和原子核结构的研究,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衰变 内转换电子 居里描绘 内转换系数 衰变纲图
下载PDF
酞菁锌分子激发态的超快内转换和振动弛豫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朝晖 衷庆华 +2 位作者 熊轶嘉 孙亚 孔繁敖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5-19,共5页
用飞秒时间分辨荧光亏蚀法研究了四特丁基酞菁(BuPc)、四特丁基酞菁锌(ZnBuPc)和四丙氧基酞菁锌(ZnPrPc)激发态的超快驰豫过程。用波长为398mm和796mm的超短脉冲激光激发分子,观察了S2态到S1态的... 用飞秒时间分辨荧光亏蚀法研究了四特丁基酞菁(BuPc)、四特丁基酞菁锌(ZnBuPc)和四丙氧基酞菁锌(ZnPrPc)激发态的超快驰豫过程。用波长为398mm和796mm的超短脉冲激光激发分子,观察了S2态到S1态的内转换,其特征时间约为30fs。在796mm先于398mm作用于样品分子时,观察到了荧光强度渐变的过程,通过分析认为这一过程反映了S1的振动驰豫。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到了它们的振动驰豫特征时间,BuPc分子为1.5ps,ZnBuPc和ZnBuPc的特征时间分别为13.4和7.6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时间分辨 酞菁锌 内转换 振动弛豫 激发态
下载PDF
1,4-二氟丁二烯3种构型构象内转换过程的DFT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海荣 田安民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05-508,共4页
采用DensityFunctionalTheory(DFT)理论方法对 1,4 二氟丁二烯 (DFBD) 3种构型分子构象内转换过程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用QST2方法找到构象内转化过程的过渡态 ,并通过内禀反应坐标 (IRC)计算加以论证 .计算结果表明 ,cis ,cis DFBD ,cis... 采用DensityFunctionalTheory(DFT)理论方法对 1,4 二氟丁二烯 (DFBD) 3种构型分子构象内转换过程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用QST2方法找到构象内转化过程的过渡态 ,并通过内禀反应坐标 (IRC)计算加以论证 .计算结果表明 ,cis ,cis DFBD ,cis ,trans DFBD和trans ,trans DFBD3种构型分子构象内转换过程的势垒分别为 7.5 7,6 .6 0和 5 .86 (× 4 .19J·mol-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二氟丁二烯 构象内转换过程 机理 DFT QST2
下载PDF
飞秒泵浦-探测质谱方法研究苯内转换动力学(英文)
4
作者 尹淑慧 刘红平 +4 位作者 张建阳 姜波 王利 沙国河 楼南泉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1-175,共5页
以飞秒 40 0及 2 66nm激光脉冲结合泵浦 探测飞行时间质谱方法研究了苯S2 态内转换动力学 .40 0nm双光子过程将苯分子激发到S2 电子态 ,布居在S2 电子态的分子由于能级耦合无辐射弛豫到S1电子态 .通过测定C6 H6 +讯号强度随泵浦 探测... 以飞秒 40 0及 2 66nm激光脉冲结合泵浦 探测飞行时间质谱方法研究了苯S2 态内转换动力学 .40 0nm双光子过程将苯分子激发到S2 电子态 ,布居在S2 电子态的分子由于能级耦合无辐射弛豫到S1电子态 .通过测定C6 H6 +讯号强度随泵浦 探测延迟时间的改变 ,获得苯S2 及S1电子态的衰减寿命分别为 ( 48± 1)fs及 ( 6.5± 0 .2 )ps ,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命 泵浦-探测 内转换
下载PDF
伴随内转换电子发射的俄歇电子能量及强度计算
5
作者 周春梅 黄小龙 吴振东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简要介绍了伴随内转换电子发射产生的俄歇电子能量与强度的计算方法、计算程序及工作流程,并以129Iβ-衰变为例说明其具体应用。
关键词 伴随内转换电子发射 俄歇电子 能量 强度 衰变 原子核
下载PDF
内转换电子穆斯堡尔谱学
6
作者 王广厚 《物理》 CAS 1985年第4期210-214,205,共6页
关键词 穆斯堡尔谱学 CEMS 原子核 内转换电子 原子层 壳层电子 俄歇电子 带电粒子
下载PDF
飞秒时间分辨的光电子影像研究氯化苄分子内转换动力学(英文) 被引量:5
7
作者 丁中华 邱学军 +2 位作者 徐晏琪 王艳梅 张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761-2766,共6页
结合时间分辨的飞秒光电子影像(TRPEI)技术和时间分辨的质谱技术,研究了氯化苄(BzCl)分子内转换动力学过程.从光电子影像中获得了光电子动能分布和角度分布.氯化苄分子吸收两个400nm的光子后从基态跃迁到S4态和S2态.获得的母体离子随泵... 结合时间分辨的飞秒光电子影像(TRPEI)技术和时间分辨的质谱技术,研究了氯化苄(BzCl)分子内转换动力学过程.从光电子影像中获得了光电子动能分布和角度分布.氯化苄分子吸收两个400nm的光子后从基态跃迁到S4态和S2态.获得的母体离子随泵浦-探测时间延迟变化的曲线可以用两个指数函数进行拟合,包括一个时间常数为50fs的快速组分和一个时间常数为910fs的慢速组分.通过分析光电子动能分布随延迟时间的变化,我们认为分子被激发到S4态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与S2态发生耦合迅速弛豫到S2态,然后再经内转换(IC)弛豫到S1态.最初布居的激发态分子经过内转换弛豫到S1态的时间尺度为50fs.910fs的慢速时间组分反映了分子弛豫到S1态后,经内转换向基态S0的弛豫.光电子角度分布的各向异性参数从零时刻的0.87增加到25fs时的0.94,然后逐渐减小到190fs时刻的0.59的现象,也反映了氯化苄分子从S4态耦合到S2态,然后内转换到S1态的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苄 光电子影像 内转换 泵浦-探测 时间分辨光谱
下载PDF
飞秒时间分辨的光电子影像技术研究2-氯吡啶超快内转换动力学(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GHAZAL Ahmed-Yousif 邱学军 +3 位作者 秦朝朝 龙金友 布玛丽亚·阿布力米提 张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43-2548,共6页
利用时间分辨的飞秒光电子影像技术结合时间分辨的质谱技术,研究了2-氯吡啶分子激发态的超快过程.实时观察到了2-氯吡啶分子第二激发态(S2)向第一激发态(S1)高振动能级的超快内转换过程,该内转换的时间常数为(162±5)fs.实验结果表... 利用时间分辨的飞秒光电子影像技术结合时间分辨的质谱技术,研究了2-氯吡啶分子激发态的超快过程.实时观察到了2-氯吡啶分子第二激发态(S2)向第一激发态(S1)高振动能级的超快内转换过程,该内转换的时间常数为(162±5)fs.实验结果表明,通过S2/S0(基态)和S1/S0的锥形交叉衰减到基态的衰减通道也是退布居的重要通道,其时间尺度为(5.5±0.3)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影像 超快过程 内转换 2-氯吡啶
下载PDF
陆内转换成矿论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文昌 余海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09-,共1页
"三江"新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形成许多大型超大型矿床(俗称"大器晚成"),发育于陆内转换动力学背景之中,从岩石圈尺度上,古生代-中生代的多岛弧盆系经弧后盆地萎缩、弧-弧、弧-陆碰撞,到新生代的陆内走滑汇聚造山,... "三江"新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形成许多大型超大型矿床(俗称"大器晚成"),发育于陆内转换动力学背景之中,从岩石圈尺度上,古生代-中生代的多岛弧盆系经弧后盆地萎缩、弧-弧、弧-陆碰撞,到新生代的陆内走滑汇聚造山,实现了大洋岩石圈向大陆岩石圈构造体制的时空结构转换;在大区域尺度上,伴随着印-亚大陆约65 Ma大规模碰撞,在"三江"地区发育大规模的转换构造系统,实现了对大规模碰撞引起的应力应变的调节转换;在成矿带尺度上,以大规模逆冲-推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转换 走滑 断裂系统 岩石圈 超大型矿床 时空结构 构造体制 逆冲 成矿带 推覆
下载PDF
飞秒时间分辨拉曼光谱用于研究β-胡萝卜素单重激发态内转换和振动弛豫过程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晓辉 马菲 +2 位作者 吴义室 艾希成 张建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8-306,共9页
搭建了飞秒时间分辨受激拉曼光谱(FSRS)装置,并用于研究全反式β-胡萝卜素单重电子激发态超快内转换和振动弛豫过程.基于三脉冲"抽运-探测"方案搭建的时间分辨受激拉曼光谱装置同时实现了150fs的时间分辨率和23.7cm-1的光谱... 搭建了飞秒时间分辨受激拉曼光谱(FSRS)装置,并用于研究全反式β-胡萝卜素单重电子激发态超快内转换和振动弛豫过程.基于三脉冲"抽运-探测"方案搭建的时间分辨受激拉曼光谱装置同时实现了150fs的时间分辨率和23.7cm-1的光谱分辨率,光谱检测范围为300—4000cm-1.对全反式β-胡萝卜素电子激发态的飞秒时间分辨拉曼光谱研究表明,β-胡萝卜素被激发到S2态后,经由寿命约为0.3ps的中间态SX态实现向S1态的内转换(S2→SX→S1),S1态继而发生分子内和环境冷却引起的振动弛豫过程,时间尺度分别为0.3—0.6ps和~11ps,其中"热"S1态的寿命和S1→S0内转换的时间尺度相当(~11ps);S0态的分子内振动弛豫和"热"S0态振动弛豫过程的时间尺度分别为~0.3ps和~15ps.上述β-胡萝卜素的电子激发态内转换和振动弛豫特性有助于理解它在光合作用体系中的辅助捕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时间分辨拉曼光谱 β 胡萝卜素 激发态内转换 振动弛豫
原文传递
内转换电子能量及绝对强度计算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春梅 黄小龙 吴振东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简要介绍γ跃迁的内转换电子能量及绝对强度的计算方法 ,并以实例说明其具体应用 .
关键词 内转换电子 辐射能量 绝对强度 原子核衰变 计算方法 Γ跃迁
原文传递
γ跃迁多极混合比和内转换系数计算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春梅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955-958,共4页
简要地描述了,由实验测量某一壳层内转换系数计算其多极混合比δ和K、L、M、N、O壳内转换系数α_K、α_L、α_M、α_(N+O)及总内转换系数α的方法。
关键词 跃迁 Γ辐射 混合比 多极 内转换
原文传递
内转换效应在稀土区丰中子新核素鉴别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学谦 袁双贵 +5 位作者 杨维凡 李宗伟 牟万统 于暹 罗亦孝 郭天瑞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用14 MeV 中子轰击天然镱靶,通过^(176)Yb(n,2p)反应产生了新核素^(175)Er 的活性.由于丰中子核^(175)Er 衰变γ跃迁有较大的内转换系数,因而伴随其衰变产生了较强子核 Tm 的特征 X 射线,因此,本工作借助于 X—γ—t,γ—γ—t符合测量... 用14 MeV 中子轰击天然镱靶,通过^(176)Yb(n,2p)反应产生了新核素^(175)Er 的活性.由于丰中子核^(175)Er 衰变γ跃迁有较大的内转换系数,因而伴随其衰变产生了较强子核 Tm 的特征 X 射线,因此,本工作借助于 X—γ—t,γ—γ—t符合测量技术并结合对反应道的分析,成功地从复杂反应产物中鉴别出稀土新丰中子同位素^(175)Er 的活性,并首次建议了该核素的部分衰变纲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中子核 稀土元素 内转换效应 衰变纲图
原文传递
语言教学中的语码转换研究和实验分析 被引量:62
14
作者 高军 戴炜华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5,共5页
课堂语码转换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言现象,既与双语社会的语码转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独特的模式。本文拟对5位语言教师在一学期内的课堂话语行为作个案研究和动态分析,关注语言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交际互动中的语码转换模式,从而进一步... 课堂语码转换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言现象,既与双语社会的语码转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独特的模式。本文拟对5位语言教师在一学期内的课堂话语行为作个案研究和动态分析,关注语言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交际互动中的语码转换模式,从而进一步论证语言教学中如何最大程度发挥课堂语码转换的作用,有效促进教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码转换 功能 内转换 句际转换
下载PDF
转换带的分类浅述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康军 龚福华 易雪斐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2期67-70,共4页
转换带在裂谷盆地中普遍发育,它是盆地形成时的应力及位移调节带,直接影响了盆地水系的演化、沉积物的注入方式、沉积体系的特征、有机质的保存及油气的运移方向等,世界上许多油田都位于转换带上。根据几何形态、构造规模和力学成因对... 转换带在裂谷盆地中普遍发育,它是盆地形成时的应力及位移调节带,直接影响了盆地水系的演化、沉积物的注入方式、沉积体系的特征、有机质的保存及油气的运移方向等,世界上许多油田都位于转换带上。根据几何形态、构造规模和力学成因对转换带进行了分类:从几何形态来看,转换带可分为共轭会聚型、共轭离散型和同向型3种类型,每种类型又可细分为几种亚类,包括趋近、超接和平行等;从构造规模来看,转换带可分为盆间转换带和盆内转换带2种类型,盆间转换带分割半地堑,控制半地堑内沉积体系的发育特征,而盆内转换带控制了局部相带的分布,对盆地的规模和地层的发育特征影响很小;从力学成因来看,转换带可分为走滑型、拉分型和挤压型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间转换 内转换 走滑型 拉分型 挤压型
下载PDF
主体语框架模式在教师语码转换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永厚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15-17,21,共4页
本研究运用Myers-Scotton的主体语框架模式,对一名北京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的句内语码转换进行了结构方面的分析研究。发现这名中国教师的句内转换具有从汉语转向英语的特定方向性。论文分析了嵌入语英语的词和语言岛(指短语和小句)... 本研究运用Myers-Scotton的主体语框架模式,对一名北京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的句内语码转换进行了结构方面的分析研究。发现这名中国教师的句内转换具有从汉语转向英语的特定方向性。论文分析了嵌入语英语的词和语言岛(指短语和小句)的内部结构,证明嵌入语英语的成分基本上遵循主体语汉语的语法框架,失去其应有的屈折变化。另外,由于说话人的思维在语码转换时受到主体语语法框架的误导,出现了两类语用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转换 主体语 嵌入语 屈折形态 语用错误
下载PDF
网络聊天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探析
17
作者 刘毓容 曹晓燕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21-123,共3页
网络聊天由于自身的一些特点,往往比面对面的交谈更倾向于使用语码转换。网络聊天室中实时聊天语料的分析结果可以将语码转换区分为句间转换和句内转换两种不同形式。网民使用语码转换的背后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使用动因,使得网络语言丰富... 网络聊天由于自身的一些特点,往往比面对面的交谈更倾向于使用语码转换。网络聊天室中实时聊天语料的分析结果可以将语码转换区分为句间转换和句内转换两种不同形式。网民使用语码转换的背后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使用动因,使得网络语言丰富多彩,对促进和规范我国语言文字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 语码转换 句间转换 内转换
下载PDF
在吡啶溶液中细菌叶绿素a分子S_3-S_1转换过程的实时观测(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英 刘建勇 +1 位作者 韩克利 楼南泉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共3页
采用飞秒荧光亏蚀技术研究细菌叶绿素a在吡啶溶液中的内转换过程 .我们用 40 0和 80 0nm飞秒光作为泵浦与探测光 .该研究给出了细菌叶绿素a分子的S3 S1转换过程的实时观测 ,同时观测到随后的两个弛豫过程 .细菌叶绿素a在吡啶溶液中的内... 采用飞秒荧光亏蚀技术研究细菌叶绿素a在吡啶溶液中的内转换过程 .我们用 40 0和 80 0nm飞秒光作为泵浦与探测光 .该研究给出了细菌叶绿素a分子的S3 S1转换过程的实时观测 ,同时观测到随后的两个弛豫过程 .细菌叶绿素a在吡啶溶液中的内转换时间为 2 2 6f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叶绿素a 飞秒荧光亏蚀 内转换
下载PDF
浅析语码转换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19
作者 韩蜀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0期239-241,共3页
本文通过考查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语码转换现象,并利用帕普拉的语言接触理论予以解释.语码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应根据学生水平,课程设置等因素适时适量使用语码转换,而且实践证明它能给教学带来诸多有利因素,... 本文通过考查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语码转换现象,并利用帕普拉的语言接触理论予以解释.语码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应根据学生水平,课程设置等因素适时适量使用语码转换,而且实践证明它能给教学带来诸多有利因素,增进教学互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是值得借鉴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码转换 句间转换 内转换 附加语码转换
下载PDF
用帕普拉的语言接触理论解释外语课堂语码转换
20
作者 韩蜀君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6期134-135,共2页
本文通过考查五位教授在课堂上的语码转换,并利用帕普拉的语言接触理论来解释语言学习高级阶段的课堂语码转换现象。结果表明语码转换在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仍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应根据学生水平,课程设置等因素适时适量使用... 本文通过考查五位教授在课堂上的语码转换,并利用帕普拉的语言接触理论来解释语言学习高级阶段的课堂语码转换现象。结果表明语码转换在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仍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应根据学生水平,课程设置等因素适时适量使用语码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码转换 句间转换 内转换 附加语码转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