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严重程度与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召 任永凤 +1 位作者 王洲 李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严重程度与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cIMT)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至11月行肝脏、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诊断为NAFLD的患者154例,评估患者NAFLD严重程度、颈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程...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严重程度与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cIMT)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至11月行肝脏、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诊断为NAFLD的患者154例,评估患者NAFLD严重程度、颈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程度测量患者cIMT值,计算肝纤维化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AFLD轻度组患者cIMT值、血管狭窄发生率低于中-重度组患者(W=6905.500,P<0.001);有颈动脉斑块组患者cIMT值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患者(W=3361.500,P<0.001);BMI是NAFLD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和NAFLD严重程度是cIMT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肝纤维化评分是颈动脉斑块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患者cIMT的增加、颈动脉狭窄与NAFLD严重程度有关,其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cIMT呈正相关。另外,其肝纤维化评分增加,对颈动脉斑块出现也有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颈动脉斑块 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屈文涛 黄勋 王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8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西安市中医医院2020年3月至10月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110例。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60例[HT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51.59±10.84)岁],...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西安市中医医院2020年3月至10月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110例。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60例[HT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51.59±10.84)岁],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者50例[HT+HU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52.27±10.12)岁]。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40名[健康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1.23±9.43)岁]。比较各组之间的血压、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UA、CIMT的差异,分析SUA水平与CIMT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偏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3组之间性别、年龄、心率、吸烟、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C、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U+HT组SUA水平高于对照组与HT组[(496.52±74.82)µmol/L比(253.42±80.46)µmol/L比(267.78±75.72)µ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14,P<0.05);HT组与HU+HT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164.72±12.86)mmHg(1mmHg=0.133kPa)比(165.87±12.96)mmHg比(106.75±7.46)mmHg、(98.82±6.56)mmHg比(98.78±6.85)mmHg比(73.68±4.6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6.07、239.34,均P<0.05);HU+HT组与HT组的CIMT均高于对照组,HU+HT组高于HT组与对照组[(1.02±0.18)mm比(0.85±0.19)mm比(0.60±0.1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95,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HU+HT组患者的SUA水平与CIMT水平正相关(r=0.42,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UA水平是高血压患者CIM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CIMT增厚显著,高血压患者SUA水平与CIMT密切相关,当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时,进一步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健康足月新生儿及早产儿的升主动脉内-中膜厚度评估中的应用
3
作者 韦馨 代丽 +3 位作者 黄志强 王莉娟 胡德军 郑红 《智慧健康》 2023年第8期9-12,16,共5页
目的 探究高频超声在健康足月新生儿及早产儿的升主动脉内-中膜厚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出生的400例早产儿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足月儿400例为对照组,在新生儿期、1岁时进行高频超声心动图检... 目的 探究高频超声在健康足月新生儿及早产儿的升主动脉内-中膜厚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出生的400例早产儿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足月儿400例为对照组,在新生儿期、1岁时进行高频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升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两组升主动脉IMT,分析新生儿期IMT与胎儿出生状况及母体孕期患病史的相关性,并对高频超声测定升主动脉IMT值进行组间、组内一致性检验。结果 实验组早产儿出生72h内、1岁时的升主动脉IMT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早产儿左室直径小于对照组,卵圆孔未闭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新生儿升主动脉IMT值与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后1min Apgar分值呈负相关,与母亲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发生呈正相关(P<0.05)。Altman-Bland分析显示,观察者内及观察者之间超声测量的升主动脉IMT值大部分分布在95%一致性界限范围内。结论 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出生时升主动脉IMT偏厚,故在新生儿出生早期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能够及早识别动脉粥样硬化,及早干预,利于改善新生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主动脉 内-中膜厚度 高频超声 早产儿
下载PDF
多中心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杨雨佳 华扬 +2 位作者 马兆毅 贾凌云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37-543,共7页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百分位数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国内53家医院参加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2738名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百分位数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国内53家医院参加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2738名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颈总动脉(CCA)内径、颈动脉球部(CB)内径、颈内动脉(ICA)内径及CCA远段IMT测值。按性别与年龄对IMT进行分层描述[百分位数值以第5、10、25、50、75、90及95百分位数(P_(5)、P_(10)、P_(25)、P_(50)、P_(75)、P_(90)、P_(95))表示],并依据IMT的中位数值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IMT<0.6 mm组和IMT≥0.6 mm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侧别及CCA、CB、ICA内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IMT增加的影响因素。结果(1)女性平均IMT为(0.56±0.02)mm,男性平均IMT为(0.59±0.03)mm。女性和男性IMT百分位数值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均P<0.01);对19~69岁颈总动脉远段IMT增长值的横断面计算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IMT每年分别增加0.003、0.005 mm。(2)IMT与CCA内径(r=0.130,P<0.01)、ICA内径(r=0.067,P<0.01)、CB内径(r=0.143,P<0.01)、年龄(r=0.302,P<0.01)、BMI(r=0.142,P<0.01)均呈正相关性,男性IMT大于女性IMT(t=8.784,P<0.01),左侧与右侧IMT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比右侧:(0.57±0.02)mm比(0.57±0.02)mm,t=-0.301,P=0.763]。(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B内径(OR=1.193,95%CI:1.109~1.283)、年龄(OR=1.049,95%CI:1.042~1.055)、女性(OR=0.688,95%CI:0.602~0.787)为IMT增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性别、CB内径均为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正常范围内IMT增加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正常人群与异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夏颖 汪蕾 +1 位作者 刘海翔 孙婷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120-1125,共6页
目的:近年来不少研究均提示残余胆固醇(remnant cholesterol,RC)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展及预后均紧密相关。本研究主要探索RC与LDL-C水平正常人群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标志异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 目的:近年来不少研究均提示残余胆固醇(remnant cholesterol,RC)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展及预后均紧密相关。本研究主要探索RC与LDL-C水平正常人群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标志异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中心行健康检查且LDL-C<4.1mmol/L的人群。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均进行标准化的颈动脉超声检查。通过公式:TC-LDL-HDL计算RC,并进一步依据RC的三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最后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RC与异常c IMT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 181例,平均年龄(61.1±9.5)岁,共有549例(25.2%)具有异常cIMT。RC水平较高组异常cIMT发生率明显升高(18.9%vs. 24.4%vs. 32.5%,P <0.001)。在单因素回归分析模型中,RC无论作为连续性变量还是分类变量均与异常cIMT显著相关。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RC仍与异常cIMT独立相关(连续性变量OR=2.175,95%CI:1.244~3.802,P=0.006);分类变量:以T1作为参考,T2与T3的OR 95%CI分别为1.299(1.007~1.676), 1.615(1.200~2.175)。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证实RC预测cIMT的效力一般,曲线下面积为0.606。结论:在LDL-C水平相对正常的大众人群中(LDL-C<4.1mmol/L), RC与异常cIMT显著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王飞宇 张坤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7期1371-1374,共4页
目的:探究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M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将170名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样本进行数据收集整理,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患者颈... 目的:探究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M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将170名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样本进行数据收集整理,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患者颈动脉进行探查测定其内中膜厚度,并根据内中膜增厚与否分为正常组与增厚组。综合四诊及临床症状辨证分型。分为本虚证和标实证两方面。本虚证分为气虚证(以脾肾气虚多见),阳虚证(以脾肾阳虚多见),阴虚证(以肝肾阴虚多见),以及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标实证分为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血瘀证,以及风动证。通过2组数据相对比以探究中医各证型分布与IM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正常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本虚证中脾肾阳虚证多见,标实证中血瘀证为主。内中膜增厚组患者: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证患者较多,标实证以湿浊证最多。结论:该研究表明M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终末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 医证型分布规律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34
7
作者 陈霓红 周俊山 +3 位作者 蒋伏平 黄清 徐梦怡 周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59例合并有高脂血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加...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59例合并有高脂血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连用12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时,检测患者的血脂,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统计治疗后12个月时脑梗死复发的例数。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12个月时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颈动脉IMT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0.01);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时则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无脑梗死复发,对照组脑梗死复发3例(10%)。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TC、LDL水平,长期治疗可降低颈动脉IMT和脑梗死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脑梗死 血脂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8
作者 杜锦 汪寅章 +2 位作者 智光 杨波 潘长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6期1328-1331,共4页
目的了解糖代谢异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并探讨影响IMT的因素。方法选择149例年龄30—70岁、无明确糖尿病病史但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行标准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75g OGTr),按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 目的了解糖代谢异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并探讨影响IMT的因素。方法选择149例年龄30—70岁、无明确糖尿病病史但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行标准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75g OGTr),按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n=45例)、糖耐量减低(IGT,n=60例)和糖尿病(DM,n=44例)3组,同时测定各组生化指标,采用超声检查测定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了解血管壁情况。结果DM组及IGT组IMTCCA较NGT组显著升高(P〈0.05),DM组及IGT组颈动脉内膜不连续或不光滑者所占比率也较NGT组有显著升高(P〈0.05),DM组与IGT组各颈动脉指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hPG、餐后血糖峰差值、伴随疾病(高血压)是IMTCCA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耐量异常人群(包括糖耐量减低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IMT显著增加,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早在糖耐量低减阶段就已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异常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相关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超声评价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帅秀芳 郑慧 +6 位作者 王邦宁 江洁 靳松 姚文 姚翀 李晓金 王迪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并分析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超声诊断仪检测早期EH患者与正常对照者IMT、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的变化,并分析早期EH患... 目的探讨早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并分析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超声诊断仪检测早期EH患者与正常对照者IMT、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的变化,并分析早期EH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FMD)与IMT相关性。结果早期EH组基础内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变化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较正常对照组增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检出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肱动脉FMD呈负相关(r=-0.679,P<0.01)。结论早期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IMT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增厚,FMD与IMT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高频超声
下载PDF
无糖尿病病史的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岩 王亚珍 +3 位作者 郝志华 宋光耀 王丽红 焦丽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440-2444,共5页
目的:探讨无糖尿病病史的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者4500例,均无糖尿病病史。进行实验室检查〔HbA1c、空腹血... 目的:探讨无糖尿病病史的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者4500例,均无糖尿病病史。进行实验室检查〔HbA1c、空腹血糖( FPG)、血脂等〕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体质指数( BMI)。根据HbA1c、FPG水平,将患者分别分为5个亚组: HbA1c≤5.0%为Hb1组, HbA1c5.1%~6.0%为Hb2组, HbA1c6.1%~7.0%为Hb3组, HbA1c7.1%~8.0%为Hb4组, HbA1c>8.0%为Hb5组; FPG≤5.5 mmol/L为FP1组, FPG 5.6~6.0 mmol/L为FP2组, FPG 6.1~7.0 mmol/L为FP3组, FPG 7.1~8.0 mmol/L为FP4组, FPG>8.0 mmol/L为FP5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并计算斑块评分。分析颈动脉IMT的相关因素。结果(1)Hb2组年龄、LDL-C高于Hb1组而IMT低于 Hb1组; Hb3组年龄、 FPG、 TC 高于 Hb1组和Hb2组, BMI、 IMT、斑块积分高于 Hb2组,但LDL-C低于Hb2组; Hb4组年龄、 FPG、 IMT、斑块积分均高于Hb1组、 Hb2组、 Hb3组, TC、 LDL-C高于Hb1组和Hb2组, BMI高于Hb2组; Hb5组年龄高于Hb1组和Hb2组而低于Hb3组和Hb4组, FPG、 IMT、斑块评分高于其他4组, LDL-C高于Hb1组、 Hb2组和Hb3组, BMI、 TC高于Hb1组和Hb2组(P<0.05)。(2) FP2组年龄、 BMI、TC、 TG、 LDL-C、斑块积分高于FP1组; FP3组年龄、 BMI、 HbA1c、 TG、 LDL-C、 IMT、斑块积分高于FP1组和FP2组,而HDL-C低于FP1组和FP2组, TC高于FP1组; FP4组年龄、 IMT、斑块评分高于FP1组、 FP2组和FP3组, BMI、 TG高于FP1组和FP2组, HDL-C低于FP1组和FP2组, LDL-C低于FP2组和FP3组; FP5组年龄高于FP1组、 FP2组、 FP3组而低于FP4组, HbA1c、 TC、 IMT、斑块评分高于其他4组, BMI高于FP1组和FP2组, TG高于FP1组、 FP2组和FP3组, HDL-C低于FP1组和FP2组, LDL-C高于FP1组和FP4组但低于FP3组( P<0.05)。(3)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IMT与HbA1c、 FPG、 BMI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1、0.315、0.378,均P<0.05)。(4) HbA1c不同水平组及FPG不同水平组AS患病率间有差异(P<0.05);其中Hb2组AS患病率低于Hb1组,然后随着HbA1c水平的逐步升高, AS患病率也逐步升高( P<0.005); FP3组AS患病率低于FP1组,但FP4、 FP5组AS患病率高于FP1组、 FP2组和FP3组(P<0.005)。结论无糖尿病病史的体检者HbA1c、 FPG、 BMI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尽早发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如 AS,并协助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不同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特点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志 李改 +1 位作者 李冰 刘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17-719,723,共4页
目的探讨各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特点。方法 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吉林市中心医院及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入院的患者489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I)组204例、腔隙性脑梗... 目的探讨各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特点。方法 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吉林市中心医院及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入院的患者489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I)组204例、腔隙性脑梗死(LI)组230例,心源性脑梗死(CI)组55例;以同期其他疾病就诊的患者50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排除既往脑卒中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超声检查颈总动脉、颈动脉球部及颈内动脉IMT、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斑块发生率(颈总动脉、颈动脉球部或颈内动脉)。结果研究组IMT以及IMT增厚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斑块发生率AI组、LI组均显著高于CI组(均P<0.01);斑块形态分析显示,AI组、LI组多发斑块及不规则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CI组(均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基础;缺血性脑卒中AI与LI患者发病早期应高度关注;AI/LI斑块特点或许可以作为区别AI/LI患者与CI的参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 心源性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比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能更好地预测冠心病多支病变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志根 周颖玲 +3 位作者 陈竹君 杨峻青 周典华 张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066-3068,共3页
目的:通过对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颈动脉斑块进行检测,探讨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血管病变支数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入选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共471例,术前均用高频超声检测CIMT和颈动脉斑块。按是否检出斑块分为斑块组(n=... 目的:通过对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颈动脉斑块进行检测,探讨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血管病变支数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入选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共471例,术前均用高频超声检测CIMT和颈动脉斑块。按是否检出斑块分为斑块组(n=361例)和非斑块组(n=110),比较两组冠脉病变程度,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比值(OR值)。结果:两组除了年龄有显著差异外(P<0.001),其他资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相对于非斑块组,斑块组检出更多的3支血管病变(OR=3.328,95%CI:1.907~5.807,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校正基线资料和相关危险因素后,颈动脉斑块仍是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OR=2.933,95%CI:1.865~4.615,P<0.001),而CIMT增厚则否。结论:相对于CIMT增厚,颈动脉斑块能能更好地预测冠心病多支血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 冠心病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变化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慧新 赵会媛 +1 位作者 闫奕 张杏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859-286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ACI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ACI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行多导睡眠图(PSG)确诊合并OSAHS的患者36例为ACI合并OSAHS组,根据AHI分为轻度组10例、中度组13例、重度组13例;另选择同时期ACI患者经PSG排除OSAHS患者39例为单纯ACI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IM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MMP-9水平。结果 ACI合并OSAHS组患者颈动脉IMT及血清MMP-9水平均高于单纯ACI组(P<0.05)。ACI合并OSAHS组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清MMP-9呈正相关(r=0.582,P=0.000)。ACI合并OSAHS患者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颈动脉IMT及血清MMP-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度组和重度组颈动脉IMT及血清MMP-9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 ACI合并OSAHS患者颈动脉IMT及血清MMP-9水平升高,中、重度组患者升高更明显,且颈动脉IMT与血清MMP-9水平呈正相关,OSAHS可能通过炎症途径促使AC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中青年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艳茹 张丽敏 +2 位作者 曹向辉 王红梅 贺永贵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无症状脑梗死(SC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检测96例中青年SCI患者(SCI组)及100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hs-CRP、Hcy、尿酸水平。患者均... 目的探讨中青年无症状脑梗死(SC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检测96例中青年SCI患者(SCI组)及100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hs-CRP、Hcy、尿酸水平。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IMT将SCI组分为内膜正常亚组、内膜增厚亚组、稳定斑块亚组及不稳定斑块亚组。结果 SCI组血清hs-CRP、Hcy、尿酸水平及IM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将SCI组患者分为内膜正常亚组16例,内膜增厚亚组34例,稳定斑块亚组28例,不稳定斑块亚组18例。与内膜正常亚组比较,内膜增厚、稳定斑块及不稳定斑块亚组的血hs-CRP、Hcy和尿酸水平显著增高(均P<0.01)。不稳定斑块亚组的血hs-CRP、Hcy和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内膜增厚亚组及稳定斑块亚组(均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CI组颈动脉IMT与血hs-CRP、Hcy、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0.891,r=0.757,r=0.531;均P<0.01)。结论血清hs-CRP、Hcy、尿酸水平与中青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性脑梗死 高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尿酸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咸川 谢吟灵 +1 位作者 吴晨 范代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2-493,共2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中药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伴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中药(黄芪、当归、地龙、桑椹、丹参、茶树根、泽泻、...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中药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伴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中药(黄芪、当归、地龙、桑椹、丹参、茶树根、泽泻、石菖蒲等组成),两组均用降脂药氟伐他汀,疗程均为16周。结果:治疗组在缩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该方可能有消减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蕊 何建秋 +1 位作者 葛晓春 高宇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1380-1383,1387,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合并与不合并大血管病变的120例患者,分为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A组)和单纯T2DM组(B组),每组60...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合并与不合并大血管病变的120例患者,分为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A组)和单纯T2DM组(B组),每组60例。对比2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指标的差异;再将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再分为颈动脉内-中膜轻度增厚(A1)、中度增厚(A2)、重度增厚(A3)3组,比较各组TC、TG、LDL-C和Hcy水平的差异。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独立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的UA、Hcy水平高于没有大血管病变的患者(P <0.05);大血管病变的发病率随着Hcy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 <0.05);颈动脉内-中膜中度和重度增厚的患者,其血Hcy的含量要明显高于轻度增厚的患者(P <0.05),T2DM患者血清Hcy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r=0.179,P <0.05);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UA、Hcy;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Hcy。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测量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重要意义,检测T2DM患者的Hcy水平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生物学标记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LDL/HDL胆固醇比值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侯淑红 陈东平 +3 位作者 游丽霞 陈千生 肖晓青 邱思花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10期896-899,共4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比值对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成冠心病组(冠脉狭窄≥50%,67例)和对照组(冠...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比值对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成冠心病组(冠脉狭窄≥50%,67例)和对照组(冠脉狭窄0~49%,45例),超声检测颈动脉最大IMT(max-IMT),抽血检测LDL、HDL胆固醇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max-IMT、LDL/HDL均明显大于对照组[(2.65±0.75)mm比(1.59±0.47)mm,3.1±0.9比2.5±0.7,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max-IMT和冠脉狭窄率呈正相关关系(r=0.4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ax-IMT、LDL/HDL和二者联合指标预测冠脉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2、0.617和0.888.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max-IMT、LDL/HDL与冠脉狭窄密切相关,联合max-IMT和LDL/HDL可更好预测冠脉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状动脉狭窄 糖尿病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16
18
作者 曹海学 汪太平 +1 位作者 史学功 朱红军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17-118,101,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58例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及斑块进行超声检测,与35例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作对照。结果: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斑块指数...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58例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及斑块进行超声检测,与35例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作对照。结果: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斑块指数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年龄,血总胆固醇、收缩压水平.高血压病呈正相关(r=0.267~0.532,P<0.05~0.01)。结论:年龄、甘油三酯、收缩压、高血压病程及斑块指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内-中膜厚度 冠心病 超声检测 高血压
下载PDF
肱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宏宇 马志敏 +3 位作者 孙淑红 朱天刚 许玉韵 胡大一 《中国医药导刊》 2004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肱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149名。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114名患者为冠心病组,冠脉造影正常除外冠心病的患者共35名为对照组。用高分辨率超声... 目的:探讨肱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149名。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114名患者为冠心病组,冠脉造影正常除外冠心病的患者共35名为对照组。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所有患者右侧肱动脉内径、IMT并计算半径与IMT的比值(R/IMT)并进行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分析影响肱动脉IMT的危险因素。结果:肱动脉IMT(r=0.301,P=0.000)和R/IMT(r=-0.268同,P=-0.001)与年龄增长显著相关;冠心病组患者肱动脉IMT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66);肱动脉内径及肱动脉IMT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r分别为0.181和0.230,P=0.038和0.008);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肱动脉IMT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和空腹血糖。结论:肱动脉IMT与年龄呈正性直线相关,肱动脉IMT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动脉 IMT 患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内-中膜厚度 冠心病 冠脉造影 确诊 年龄 内径
下载PDF
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29
20
作者 肖静珍 肖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检查评估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IMT)与脑梗死的关系,协助筛选脑梗死高危人群。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38例脑梗死患者以及123例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每例受检者双侧CCA-IMT。结果CCA-IMT每增加一... 目的应用超声检查评估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IMT)与脑梗死的关系,协助筛选脑梗死高危人群。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38例脑梗死患者以及123例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每例受检者双侧CCA-IMT。结果CCA-IMT每增加一个单位(0.15mm),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69%(优势比,1.69;95%可信区间,1.17~2.45);调整年龄、性别和传统危险因素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52%(优势比,1.52;95%可信区间,1.03~2.25)。结论①CCA-IMT增加可使脑梗死危险性增加;②CCA-IMT增加有助于筛选脑梗死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 内-中膜厚度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